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我為什么而活著七篇
篇一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2、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朗讀,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 導入
:“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二、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曾出任過兩次英國首相的祖父把他撫養(yǎng)。他后來成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三、“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薄獝垡蛩固怪敢幻麑W生朗讀課文教師做朗讀指導。朗讀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zhí)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漠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四、全體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明確結構:總分總。(后附板書設計)五、默讀課文。布置學生畫出自己難以理解句子。然后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①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握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②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測的深淵。③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④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以上這些句子,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如何理解。不求統(tǒng)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六、作者的三種激情哪一種最能引起你的共鳴?你最(是否)贊同作者的哪一觀點?討論1(渴望)愛情(至高無上、純潔無瑕之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2(追求)知識人類(了解苦樂);自然科學(科技的威力,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社會科學(三大宗教、馬列主義)3(同情)苦難者戰(zhàn)爭不幸者、天災受害者、人禍帶難者、貧困無助者、衰老無養(yǎng)者…….七、作者是怎樣把這三種激情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我們大家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1自己被愛的幸福感博愛(讓其他人也能走進幸福的天堂)2獲取知識,提高生產力,了解人類內心的苦痛,實現終極關懷。(他追求知識,生命不息,寫作不輟,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人類。召喚人類互相關愛)3直接參與救弱扶困,拯救人類苦難,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終其一生,執(zhí)志不渝。(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zhàn)而鋃鐺入獄,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總結: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胸懷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辨別活著的價值、意義:個人——人類假惡丑——真善美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2、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齊讀本文,進一步感受羅素崇高而偉大的人格。二、分析鑒賞:
1、
羅素為什么而活著?羅素一生有哪幾種追求呢?(課文第一句話)
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同情苦難。(板書)>
2、
這三種感情(追求)是什么樣的呢?
作者首先肯定是:純潔、無比強烈、支配、激情
同時用比喻手法說“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作者把激情比作颶風,颶風是威力無窮的,它將作者肆意地吹來吹去,作者無力自主,這應該是指這三種激情無時無刻不在強烈沖擊著他的內心世界,以致讓他無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說“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那么作者最終絕望了嗎?沒有。作者選用了“瀕臨”一詞這表明他一生受這三種激情的支配,痛苦,這三種激情是羅素人生痛苦絕望的源頭,痛苦得幾乎絕望,可他一生又從未停止過對它們的追求,而且把它們作為活著的唯一理由,那么大家就納悶了,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接著閱讀找答案——
3、首先看:羅素為什么渴望愛情?
它給人帶來狂喜,解除孤寂,使人看到天堂的神秘縮影。
(1)帶來狂喜:這是自然,在前段時間我們細細欣賞了《長亭送別》《梁祝》大家還記得那一見鐘情的瞬間的情感體驗嗎?——當然是狂喜了!
(2)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測的深淵。
句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后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像親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zhàn)栗的感覺,處于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像再也沒有其他生命,世界拋棄了他,或者是他拋棄了世界,自己走到了世界的盡頭,似乎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溫暖、沒有希望的的無底深淵之中。而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把這人從那世界的邊緣、無底的深淵中解救出來,給他安慰,溫暖,力量,勇氣,希望。懂得了這孤寂之苦,自然就能明白愛情的給人的充實、喜悅??梢?,至高無上、純潔無瑕之愛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
愛情的最終歸宿當然該是兩個靈魂的完美結合——
(3)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天堂的景象是美麗的,另所有人神往的。圣徒的特點是感情圣潔;詩人則是浪漫,富有想象力和激情的;作者認為愛情是這美麗的神秘縮影,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的體驗可見,作者是以此來贊美愛情的,告訴了我們他追求愛情的理由。
羅素是一個“渴望”愛情的人,情感非常豐富,他追求愛情,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他愛過不止一個女性,經歷過幾次婚姻的變故,但他始終是真誠的,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泵恳粋€他愛過的女人都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
愛情無疑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只要是健康的,生理發(fā)育健全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會懷有對愛情的美好渴望。在座的你們,也早就萌發(fā)了戀愛的種子了嗎?你們中的某些人甚至實踐了吧!有這樣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請把你們美好的情感暫時藏一藏,可不能不管一切如飛蛾撲火般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哦!因為我們在這個年齡階段有更重要的事啊!——知識4、羅素追求哪些領域的知識?
“渴望了解人的心靈,知道星星為什么發(fā)光,還有,數字如何支配萬物”。
這里寫了追求知識的三個方面:1.了解人類心靈;2.了解星星為什么發(fā)光;3.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自然、社會。
5、“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的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guī)Щ貕m世”
天堂與塵世是相對的。他同情誰?塵世究竟是什么樣?他是如何做的?
我們可以體會到,愛情和知識把羅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可他忘不掉人世的種種不幸,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現實世界,作者耳邊經常回響起痛苦的呼喚,眼前浮現的是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這一切喚起了作者的同情心,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中的苦難。
作者直接參與救弱扶困,拯救人類苦難,他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
他成為一個保衛(wèi)和平的戰(zhàn)士:三、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四、練習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2、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繼續(xù)分析鑒賞可以
1、現在大家應該能解答第一小節(jié)留給我們的疑問了吧?
“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他追求愛情,追求知識,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于水火之中。
可是他又說:“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他更加痛苦。
且也身受迫害,但終其一生,矢志不渝。——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
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心中呼喚,可見強烈;他追求愛情,是因為那里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他追求知識,是因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獻給人類,希望用知識救民眾于水火中。他親身力行,希望拯救人類的苦難??墒且磺卸紱]有因他而改變。所以,雖然他個人的生活幸福如在天堂,得到了愛情,卻說“它對人生來說似乎過于美好”;他得到了一些知識,卻說只是一些、不多。
愛——博愛;他心懷大眾,悲天憫人,不是為一己之利??释麥p輕這些不幸,并身體力行,那是最純潔的激情。
2、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
由此我們看出他是為什么而活著——為全人類而活。(板書:為全人類而活)
這些真誠的內心獨白,作者是為人類的苦難而痛苦,無怨無悔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這種激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正是源于這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經歷就是這種情感的最好佐證。
人類良知的悲憫情懷和博大真誠的人類之愛可見,羅素的人生追求,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
(板書:崇高而博大)
本文作者以真摯的態(tài)度、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價值取向也為我們彰顯了一個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3、最后一段,作者說:“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值得為它活著?!比绻袡C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一次。
確實,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
羅素覺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確而崇高的,回顧一生,問心無愧,并且不無欣慰。
(他多想再活一次,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獻給了整個人類。再為人類奉獻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羅素活著的意義無疑是崇高的,有價值的。在羅素面前,我們無疑是渺小的,無論是就其成就而言,還是其思想而言,我們不能不景仰他。
從中可以窺見思想家羅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偉大人格。從中可看出羅素思想的全部內涵;這篇文章,可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共同的人生準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人活著的更高的境界,乃是超越自我利益,把目光投注到更廣闊的范圍,這樣的人生目標升華為一種崇高的信仰。今天大家都沒有談及,但是,古往今來,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大家想想那屈原,杜甫,革命先烈,江姐,保爾……
正是有了那些為崇高的信仰而奮斗的人,人類才更有希望。他們的活,也因此而更有價值。盧梭說: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愛默生說: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希望大家從今天的探討得到一點啟發(fā),進而認真思考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是好事。我們可不能渾渾噩噩啊。至于這個目標和理想,可以有大小、遠近之分,卻不能有美丑好壞之分啊。像剛才,有人為了國家和民族而活著,有人為了自己而活著,有著大小之分吧,這不要緊。它不會影響別人、影響國家,這不過不是遠大的、崇高的理想而已。對吧?
在大家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們看到了豐富多樣的人生追求。就讓我們將自己的人生目標潛藏在心,在未來的征程中,去搏擊風浪,活出自己的精彩!告訴自己:我值得為它活著!
結語
我為什么而活著?先人們早就作出了響亮的回答,是羅素,是甘地,是魯迅,是巴金,他們義無返顧、毅然決然地承載了人類的大苦難、人性的大悲哀。人生在世,匆匆數載,彈指一揮,越短暫就越應該珍惜,越應該活得明明白白,活得有意義。正如《為了誰》這首歌中所唱的那樣,“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為了春回大雁歸,滿腔熱血才能唱出青春無悔?!笔前?,我們只有為良知而活,為正義而活,為仁慈而活,為博愛而活,才能擁有充實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永恒的人生。最后,就讓我們在《為了誰》這首歌中結束今天的這堂課。
六、作業(yè):
作業(yè)1:學習了這一課文我們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區(qū)別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有所不同。請試著設計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時候的追求有是什么?”為題,寫一篇想像性隨筆
作業(yè)2:課外閱讀一些隨筆,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古今中外各層次人不同的生存觀。板書設計:我
渴望愛情
帶來狂喜擺脫孤寂
構造美好生活為何
追求知識
了解人類的心靈全人類領悟自然科學
參透社會科學真善美會而生
同情苦難者
不幸的兒童
可憐的老人
無辜的平民篇二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導語設計:有同學知道剛才那首歌的題目?《為了誰》是呀,我們?yōu)榱苏l,為了什么而活著?同學們,你們想過嗎?(找?guī)讉€回答)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尋找著答案。歷史中孔子是為“仁”而生,孟子是為“義”而生;當代的人呢?醫(yī)生為治病救人而生,運動健將為夢想而拼搏,還有地震中奮不顧身的很多人,他們都在告訴我們到底該怎么活著,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二、通讀文本,了解全文結構特點,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暴ぉ垡蛩固乖浾f朗讀指導:1、朗讀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2、邊讀邊勾出關鍵句。思考,羅素為什么而活著?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幻燈)三、全體學生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羅素為什么而活著?(抽生)板書
愛情
知識
同情心愛情、知識,對人類的關愛,就是羅素活著的全部內容。文章開篇提出總的觀點,然后具體說這三個方面,最后一段又是總結。所以,全文采用的結構是——
生:總——分——總。(齊讀1段)
師: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嚴謹。那么我們具體看看羅素的人生內容吧。四、速讀2、3、4段。然后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1、羅素為什么渴望愛情?(齊答)愛情:相信大家都渴望自己將來能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關于愛情羅素曾這樣說過。(幻燈)羅素一生經歷過三次愛情。他追求愛情,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保◣燑c:愛情是自私的,但羅素在真誠地追求愛的過程中,卻讓自己的胸懷變得更寬廣,更博大。板書:博大)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齊答)羅素第一個方面的知識,是有關人的。第二個方面,實際上就是說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等。第三個方面,則是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如三大宗教、馬列主義等。(幻燈知識:)他在學術上取得這樣多的成就,所以(板書:博學謙遜)3、.作者同情苦難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抽生)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zhàn)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我們就來看一看羅素在他一生身體力行為了人類的和平作出了哪些貢獻。(幻燈)同情:(板書:博愛崇高)4、其中哪一種追求是令他最執(zhí)著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愛和悲憫,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如果沒有愛和悲憫,那么我們片面追求愛情、知識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結果?追求愛情會產生愛情恐怖主義;追求知識會成為災難的幫兇。
愛的意識和悲憫意識。所以三者能否交換順序?(愛情,自然樸素的精神追求;知識,提高素質的精神追求;同情心,道德層面的精神追求)5、那么最后羅素對自己的一生作了怎樣的總結?(齊讀5段)他覺得自己一生為愛情、知識、同情心而活著是值得的,他多想再活一次,再為人類奉獻他的一切,可是正象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6、那么,像羅素一樣心憂天下,悲天憫人的人多嗎?請舉例如:被訂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滴著鮮血仍眷顧著紅塵的苦難的人們;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正因為有悲憫之光的照耀,這個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涼,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會前進,才會象歌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7、當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點,下面我們立足于愛情、知識、同情心的關系的基礎,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分成三組討論愛情觀、知識觀、同情心。(幻燈展示名言)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白居易:在天原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8、那么現在我想再問一次大家我們到底應該為什么而活著?(觀看資料《灰色的震撼》)然后: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這一生能多掙點錢,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幸福的活著就足夠了;但是,當我看見非洲的難民,地震中的人們,以及身邊的很多苦難的人們時,我知道我錯了。那么,同學們,你們看了這些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我們到底應該為什么而活著?9、同學們,請分組完成下面二道題。一組: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一切不仁不義茍且偷生的行為都應當肯定);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人類一切倫理道德都應當改寫);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一切生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二組:岳飛活著是為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陸游活著是為了(“王師北定中原日”;)余光中活著是為了(“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fā)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抽幾個有代表性的念給大家聽,并做適當的點評,然后出示幻燈片。五、課堂小結:當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很難分出高下。羅素追求愛情、知識、同情心,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數人的,是符合社會的進步要求的。六、作業(yè)(幻燈出示)板書設計:我為什么而活著愛情
博大知識
博學謙遜
愛和悲憫同情心
博愛崇高
(道德
重要)
(補充資料)關于愛情:人生追求愛情并不顯得低級。裴多菲:“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本S斯冠:"愛情是生命的火把。"蘇霍姆林斯基:"閃電照耀一瞬間,而愛情卻照耀一生。"關于知識:盧克萊修:心靈中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除。培根:“知識就是力量?!崩畲筢摚骸爸R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标P于同情(苦難):阿諾德:同情,使軟弱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溫柔;使堅強的人覺得這個世界高尚。白朗寧: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雪萊: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人的人生追求奧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比松淖非笫嵌喾N多樣的,而且很難分出高下。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數人的,是符合社會的進步要求的。我為何而生鴿子,為和平而生,湖水,為萬物而生;鮮花,為大地而生;樹林,為地球而生。我為何而生?我為信念而生,我為理想而生,我為未來而生。在我的世界中,生命只為我一人綻放,我急于揮灑青春,我勇于展現自我。我愿做一名圣者,在理想的道路上探險。我想找一個伙伴,卻無人肯與我同行。我愿做一泓清泉,在沙漠的丘陵上等待.我想找一只湯匙,卻沒有愿被暴曬的勇者。我曾經想當個刑警,為人們治救生活上的苦難。我曾經想當個醫(yī)生,挽救處于苦難的病人。我曾經想當個法醫(yī),把人們的最后一句話公之于世。我為何而生?我為母親的眼睛而生,我為父親的期望而生,我為家庭的幸福而生。我甘心做母親的支柱,陪她走完人生;我甘心做父親的動力,直至寬心的笑容在他臉上重現。我甘心為家庭的幸福付出一切代價。我為何而生?我不知如何回答,因為我的生命已開始迷茫,但我愿意等待,等待霧散那一刻,再觀看星空月夜。我為何而生?我為等待而生,我為哭泣而生,我為善良而生,我為奮斗而生。
我為何而生現在的我,就像一只羽翼未豐的雛鷹,在爸爸媽媽的懷中避風避雨。我終歸要長大,要去創(chuàng)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為自由而生。
現在的我,沒有任何的生活閱歷,脆弱得就像一張白紙,不堪一擊。我終歸要長大,接受社會的洗禮,我,為堅強而生。
現在的我,像蜜蜂采蜜,蜻蜓點水一樣學習知識,學到的知識干干凈凈,不加粉飾。我終歸要長大,在人生這部書中,學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讓我足以應付各種艱難險阻,我,為智慧而生。
現在的我,被溫暖包圍著,身邊無數的友誼讓我不會感到孤獨、寂寞。我終歸要長大,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要靠自己,為自己競爭出一席立足之地,我,為獨立而生。
現在的我,膽小怕事,不論做什么,都有老師和家長在一旁指導,我沒有能力自主任何事情。我終歸要長大,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敢作敢當,我,為信心而生。
現在的我,是寄生蟲,衣食住行不用我來操心,我要努力積蓄知識,積蓄能力……當有一天,我背起行囊去創(chuàng)天下,那時,我為創(chuàng)造為奉獻而生。篇三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教學目標1、認識羅素;2、學習結構特點;3、揣摩語言;4、理解主旨,體會作者的崇高思想和偉大人格,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而活著,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教學時數: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二、題解此文是《羅素自傳》的序言,可見它的重要性,從中可看出羅素思想的全部內涵。此文是羅素生活的宣言書,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共同的人生準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三、羅素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羅素的愛情是充滿傳奇色彩的。(資料投影)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同漂亮的美國姑娘皮爾索爾?史密斯結婚,她比羅素長5歲。之后又有過幾次愛情經歷,包括與艷麗的奧托萊恩?莫雷爾夫人、康斯坦斯?馬勒森夫人以及有名的演員科利特?奧尼爾。1921年他同威尼弗雷德?布萊克結婚,1936年又同海倫?斯彭斯結婚。16年以后,他第四次結婚,妻子是伊迪絲?芬奇。這時,他已80高齡了。羅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渴望了解人的心靈(人類),知道星星為什么發(fā)光(自然),還有數字如何支配萬物(社會)。羅素在哲學、數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學、宗教等人文科學領域,都有極大的建樹。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文章,每天要寫3000多字才能完成這些著作。晚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家”。他是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的邏輯原子主義、中立一元論為現代西方哲學某些流派開一代先河)。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曾震驚數學界的“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是他致力于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素—愛因斯坦的禁核聲明”在世界和平史上最為著名),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他對文學園地不經意的闖入令許多為了文學以生命相搏的作家汗顏)。四、初讀感知1、聽范讀(多媒體);2、朗讀指導:“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薄獝垡蛩固估首x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zhí)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莫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3、自由朗讀五、了解結構結構特點:總(1)——分(2、3、4)——總(5)第二課時一、理解語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2、……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3、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4、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guī)Щ貕m世?!鞔_:(暢所欲言,不必強求一致)1、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作者為了追求這三種激情而付出的沉重代價。“像颶風一樣”說明激情的無比強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難,“瀕臨絕望的邊緣”指的是作者渴望減輕這些苦難但是無能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語言含蓄生動,充滿激情,富于理性色彩。2、作者的追求過程是充滿痛苦的,而愛情可以融化一切。句中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后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其意思是說,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象親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zhàn)栗的感覺。處于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象再也沒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溫暖的無底深淵之中。作者的語言運用得含蓄、深刻。3、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4、作者在文中說,追求愛情,“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愛情是成功的;追求知識,“我獲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边@顯然是謙虛,從作者簡介中可知,他對知識的追求是極為成功的。所以說“引上天堂”。而追求同情心怎么樣?“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曾兩次被監(jiān)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羅素因反對英國參戰(zhàn),被控反戰(zhàn)宣傳罪而判刑6個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歲時,因反戰(zhàn)靜坐示威,與他的妻子被判兩個月監(jiān)禁。)所以說,“總把我?guī)Щ貕m世”的痛苦之中。二、小結:這句話點明了愛情、知識和同情心的內在聯系。在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滿理性的話語表明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他追求愛情,是因為那里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于水火之中。三、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內容。第三課時一、復習并悟解主旨1、作者一生追求的三個目標是什么?2、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4、作者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是什么?5、作者一生追求這三種激情,這種選擇體現了他怎樣的人格?6、作者的三種激情哪一種最能引起你的共鳴?我們?yōu)槭裁炊钪??——明確:1、愛情、知識、同情心。2、渴望愛情的原因有三: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三,愛情可讓人達到美好境界。3、追求的知識也有三個方面:一,了解人類心靈(人類);二,了解星星為什么發(fā)光(自然);三,理解畢達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會)。4、同情人類苦難的含義: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5、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胸懷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作者的三種激情是始終圍繞著他對人類的關愛這一中心聯系在一起的。由此我們看出他是為什么而活著——全人類、真善美。6、暢所欲言……總之,要學習羅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指導完成課后練習。三、總結全文(略)四、教學反思篇四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羅素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作者思想,品位文章的結構及語言特色過程與方法:文本研習和探究式教學為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羅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潔的情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觀點,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課文1.導入: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史鐵生《我與地壇》2.學生思考“我為什么而活著”,學生發(fā)言(概括學生活著目的,暫不作評價),引導學生閱讀羅素《我為什么而活著》。3.作者介紹: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現當代思想文化巨人,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多個領域(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均有著述,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家”。1918年反對一戰(zhàn)入獄,1955年起草禁核聲明送各國科學家簽名,1958年組織核裁軍運動。晚年致力禁核運動,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我為何而生”,羅素以其一生的探索和實踐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最單純而又最強烈的回答。本文即是他寫的一篇思想隨筆。二..整體把握請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思考如下內容:1.
概括說出作者生活的三個目標2.
概括說出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3.
指出作者追求知識和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這三個問題比較簡單,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指導學生從文章結構上把握內容。三.品味語言,試分析寓意深刻的句子1.
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見第一段末句)如何理解句中的“苦?!焙汀敖^望”二詞。2.
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見第二段)思考,何謂“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3.
愛情與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的境界,但是同情心總把我?guī)Щ貕m世。(見第四段)作者為什么還需要用同情心來支配他的一生?4.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一次。(見第五段)作者賴以生存的三種感情給他帶來了的是“苦?!焙汀敖^望”,為什么還說“覺得它值得活”?四.探究拓展教師啟發(fā):人活著,無非是為自己,為他人。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我為什么而活著”,試著進一步分析羅素的三個生活目標。教師引導學生思考:1.
三個目標中,哪些是為自己,哪些是為別人?2.
人為自己活怎樣,為別人活又怎樣?3.
思考羅素的三個生活目標,對羅素的人生作評價和對自己啟迪?(有此感受羅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潔的情懷,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我為什么而活著”,自我作一評價。確立正確的生活目的。五.教師總結:我們活著,只要不做“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事,只要不迷失自己,喪失自己,以偉人提醒、啟迪、鼓勵、鞭策我們,做平常人。這篇隨筆短小精悍,層次分明,既充滿理性的力量,又飽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間透露出羅素作為思想家的博大情懷和崇高人格,尤其是他對人類的關愛之情,特別令人感動。六.齊讀第五段,結束教學。篇五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目標1、了解作家作品,能夠有感情的誦讀。在反復誦讀中通過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知作者情感。2、用淺顯的英語嘗試打通中西文化的內涵,用綜合感觀來感知作者帶給我們的審美體驗,培養(yǎng)真、善、美的情操。感受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懷。激勵自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教學重點1、了解作家作品,能夠有感情的誦讀。在反復誦讀中通過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知作者情感。教學難點1、用淺顯的英語嘗試打通中西文化的內涵,用綜合感觀來感知作者帶給我們的審美體驗,培養(yǎng)真、善、美的情操。課時安排1個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在反復誦讀中通過音樂作品及綜合感觀來引導學生感知作者情感,獲得審美體驗,培養(yǎng)真、善、美的情操。教學過程一、導入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有一句話說“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意即: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其實就給了我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人,啊,人,你該往何處去?”——或者說“人類選擇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同樣,我們也曾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讀到過這樣震撼人心的對于生命價值的詮釋——“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只能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苯裉?,讓我們再一起去用心傾聽,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羅素,關于人的生存價值的真情告白吧!二、一讀[說明]初識課文,疏通字詞,全班齊讀。[明確]①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也是本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羅素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長大的。羅素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和平主義者,一戰(zhàn)期間,由于反戰(zhàn)宣傳而被判刑六個月。1961年,因主持反戰(zhàn)靜坐示威,89歲的羅素和他的妻子一起被判兩個月的監(jiān)禁。他支持希臘和巴基斯坦人民的解放運動,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的戰(zhàn)爭。1968年,發(fā)表聲明抗議蘇聯入侵捷克。1970年抗議以色列發(fā)動中東戰(zhàn)爭。羅素一生著書多達七八十種,論文幾千篇,享有“百科全書”式思想家之稱。1949年,羅素獲得英國最高榮譽勛章;1950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1960年,獲丹麥索寧獎。②è遏制jù颶風sì肆意bīn瀕臨kàn俯瞰[活動]①全班齊讀。②提示: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停頓和重音。③教師點評。[活動]音樂鑒賞《碧海藍天》我是一只魚全班起立Yoga營造氛圍感知:宇宙的博大生命的美好三、二讀[說明]研習課文,體會情感,全班分讀。[問題]全文可分為幾部分,并歸納每一層文意。[明確][板書]我為什么而活著羅素對愛情的渴望愉悅精神解除寂寞追求幸福對知識的追求了解心靈探索世界對苦難的同情直面?zhèn)€體苦難正視人類苦難[明確]①對愛情的渴望[說明]男生齊讀Wherethereislovethereislife.——GandhiLovemakestheworldgoround.——Dickens[賞析]《水仙女》故事梗概水仙女魯沙卡愛上了常到湖邊散步的王子,于是請求女巫的幫助。女巫答應幫她,但同時告訴她,她為此要付出殘酷的代價:她要失去說話的能力;如果王子對她不忠,她得重新變成水仙女,并永遠受到女伴們的詛咒和拋棄,除非有塵世的人為她付出生命。魯沙卡同意了這些苛刻的條件。魯沙卡和王子相愛后,由于語言的障礙,王子移情別戀,愛上了鄰國的公主,這令魯沙卡痛苦萬分。不久王子又被那位公主拋棄。王子由此幡然悔悟,決意贖罪。最后,王子與魯沙卡見面后因與她親吻,以永恒的死亡與魯沙卡一起沉沒到了湖底。[賞析]用音樂感知情感。鼓勵學生大膽表白。②對知識的追求[說明]女生齊讀Knowyourself(斯芬克斯之謎)Knowledgeisthepower(知行合一)③對苦難的同情[說明]全班齊讀正視人類苦難——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直面?zhèn)€體苦難——Thinkofthis:WhichamI?胡蘿卜、雞蛋、咖啡[活動]大眾論壇[問題]大家如何看待羅素的人生觀?從中你能受到什么啟發(fā)?[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力,提升學生心理上的崇敬之情[明確]羅素有著一顆純真、博大、慈愛的心,他的人生追求如此單純而熾烈,讓我的心靈震撼。作者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現在身處求知階段,應追尋羅素的腳步,以此激勵自己。羅素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因為他會因人類的苦難而痛苦,并以極其強烈的同情心去努力減輕這些不幸,他的這種博愛、無私的精神令我感動。[總結]這體現了一位思想家的良知,或者說對人類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不論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寡,能力的大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象羅素,在減輕人類苦難、不幸時,雖說無能為力,但他盡力了,這就已經足夠。四、三讀[說明]再讀課文,寓情于樂,激起共鳴[拓展]我的青春我做主北京少年吳子尤,被查出患上罕見的癌癥后,坦然地享受著上天賜予他的病床生活,并自得其樂。他如是調侃自己一年來的治病過程:“一次大手術,兩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療,五次轉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個月頭頂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這位出過書,被李敖探訪過,上過《藝術人生》和《魯豫有約》的倜儻少年,認為自己是有病痛而不是病童,愛生命才是圣明,會痛哭不會痛苦,是癌癥而不是挨整,是子尤也很自由。他說:這一年,有兩個詞匯布滿我思緒的每個角落,即疾病與女生。疾病代表著苦難,女生預示著希望。身在病房我與疾病為伴,享受不盡;和女生一起,則初嘗思念滋味。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段在醫(yī)院躺著的日子。獨自一個人在病床上,我可以閱讀自己的心靈。我學會了夸自己、欣賞自己。我有無數的打算,我擁有無數的愛,我愛著無數的人,我還有無數的路要走。[活動]配樂朗誦:《獻給我永遠的——子尤》[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力,提升學生心理上的崇敬之情,感受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懷。激勵自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賞析]命運交響樂五、作業(yè)1、以“人生、生命”為主線,以“理想、價值”為關鍵詞,寫一篇作文,題材、體裁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教學后記
篇六我為什么而活著
.s_r_0_1{font-family:TimesNewRoman,宋體;}.s_r_1_1{font-size:14p_;}.s_p_2_1{te_t-align:justify;}.s_sn_3_rId_Normal_1{styleName:Normal;}.s_r_4_rId_Normal_1{font-size:14p_;}.s_p_5_rId_Normal_1{te_t-align:justify;}.s_sn_6_rId_DefaultParagraphFont_1{styleName:DefaultParagraphFont;}.s_sn_7_rId_TableNormal_1{styleName:NormalTable;}.s_tbl_8_rId_TableNormal_1{margin-left:0p_;cellpadding:0p_7p_0p_7p_;}.s_sn_9_rId_Header_1{styleName:header;}.s_r_10_rId_Header_1{font-size:12p_;}.s_p_11_rId_Header_1{border-bottom:1p_solid#000000;te_t-align:center;}.s_sn_12_rId_HeaderChar_1{styleName:HeaderChar;}.s_r_13_rId_HeaderChar_1{font-size:12p_;}.s_sn_14_rId_Footer_1{styleName:footer;}.s_r_15_rId_Footer_1{font-size:12p_;}.s_p_16_rId_Footer_1{te_t-align:left;}.s_sn_17_rId_FooterChar_1{styleName:FooterChar;}.s_r_18_rId_FooterChar_1{font-size:12p_;}.s_sn_19_rId_PageNumber_1{styleName:pagenumber;}.s_r_20_rId_PageNumber_1{font-family:TimesNewRoman;}.r_0_1{font-size:18.666666666667p_;}.p_0_1{te_t-indent:2em;te_t-align:center;}.r_1_1{font-weight:700;font-size:18.666666666667p_;}.p_1_1{te_t-indent:2em;}.r_2_1{font-weight:700;}.p_2_1{te_t-indent:2em;}.r_8_1{font-weight:700;}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知識與能力)3、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學重難點1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2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課時安排:二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聽祖海的歌曲《為了誰》,“為了誰”是?。∥沂钦l,從哪里來?我為什么活著?我將要到哪里去?這是人生的三大問題,也是三個很古老的哲學命題。)“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我們今天來看看一代才子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二、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后來成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羅素一生追求真理,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多次發(fā)表聲明和演講。二戰(zhàn)期間,還因為反戰(zhàn)坐了六個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羅素、愛因斯坦和各國科學家發(fā)起了禁核簽名運動。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偕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結果被判兩個月的監(jiān)禁。1964年創(chuàng)立羅素和平基金會。三、自主探究學習“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愛因斯坦(一)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正音正字,初步感知。1、指定男女同學各一名,分別朗讀一遍課文,布置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自己難以理解或印象特別深的句子。(朗讀指導:朗讀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zhí)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漠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2、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同時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明確結構:總――分――總。本文闡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人生崇高境界的熱烈追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詳見板書)后附板書設計(二)自主研讀課文,探討問題:1、作者一生有幾種追求?分別是什么?明確:A、追求愛情:他追求愛情,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他愛過不止一個女性,經歷過幾次婚姻的變故,但他始終是真誠的,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B、追求知識——“百科全書式的作家”:羅素平均每天寫作三千多字,一生著書71種,著述涉及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尤以哲學、數學最有成就。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中立一元論為現代西方哲學某些流派開一代先河。羅素于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C、同情苦難——保衛(wèi)和平的戰(zhàn)士:羅素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多次發(fā)表聲明和演講。二戰(zhàn)期間,還因為反戰(zhàn)坐了六個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羅素、愛因斯坦和各國科學家發(fā)起了禁核簽名運動。1961年,為反對美國政府發(fā)展核武器,89歲高齡的羅素偕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結果被判兩個月的監(jiān)禁。1964年創(chuàng)立羅素和平基金會。2、概括說出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中間三段對第一段內容進行具體闡述。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愛情可以帶來狂喜;2.愛情可以擺脫孤獨;3.愛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夢想的天堂的縮影。總之,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作者也以像追求愛情一樣的激情去追求知識。3、作者尋求知識體現在對哪些領域的追求?這里寫了追求知識的三個方面:1.了解人類心靈;2.了解星星為什么發(fā)光;3.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自然、社會。4、指出作者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愛情和知識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讓人把目光投向現實世界。于是,作者耳邊經?;仨懫鹜纯嗟暮魡?,眼前浮現的是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人更加痛苦。5、思考:作者是怎樣把這三種激情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我們大家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要點:“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追求愛情,是因為那里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眾于水火之中。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胸懷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質樸的敘述中,充分顯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三)其它難以理解的句子1、這些感情……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實際上告訴我們,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感情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羅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期間別的不說,單說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就可以想見他的生涯是怎樣的動蕩不定了。在這樣的生涯中,羅素有過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絕望,但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這三種感情是如此強烈,猶如颶風一樣,給他擺脫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讓他從絕望中奮起,從愛情中發(fā)現美好,從知識中獲取力量,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意識到人生的責任,總之,這句話的含義是說,這三種強烈的感情,是鼓舞人生的強大動力。2、其次是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句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后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其意是說,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像辛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zhàn)栗的感覺,處于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像再也沒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溫暖的無底深淵之中。這孤寂之苦,反襯愛情的給人的充實、喜悅。3、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體驗。4、愛情與知識的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愛情和知識把羅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現實世界,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5、最后一段,作者說:“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值得為它活著”?!贝_實,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它們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羅素覺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確而崇高的,回顧一生,問心無愧,并且不無欣慰。可以說,這篇文章,是羅素生活的宣言書,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生活的共同準則,它具有普遍意義,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談談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觀,正反面人物都行。(1)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保ㄎ奶煜椋?)俗語:“人生在世,吃穿二事。”(3)名人:毛澤東、周恩來、孫中山為實現民族解放、中華復興而活著;馬丁路德金、林肯為實現黑人的解放而活著;馬克思為替工人階級謀福利,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而活著;艾伯特?史懷哲: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系。阿拉法特:“我?guī)е蠙熘妥杂蓱?zhàn)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毕L乩招麚P諾爾曼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以此發(fā)動戰(zhàn)爭,給其他民族、人民帶來痛苦的傷害;和紳須溜拍馬,為謀取自身的更大私利而活著。等等。2、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卻遺臭萬年,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活著有N種可能改變社會——追求目標(偉大的先驅、革命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凡人)逃避社會——精神家園(陶淵明為代表的隱士)3、以“我應當怎么活著”為主題,師生共同探討這一重大的人生問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深入思考人生觀和價值觀。(提示:可以用一句簡要的話或名人名言來概括,也可以用一兩句歌詞來表達)過渡:作為我們平凡的人們,我們應當怎么活著呢?學生自由發(fā)言。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蔽濉⒄n堂小結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觀,不同的人生追求,從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果,或成功,或失敗,或碌碌無為,平平淡淡。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都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學反思篇七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一、教學目標:1、把握支配羅素一生“純潔但無比強烈”的三種激情,從而理解他崇高的品質和博大的胸襟。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活著”進行探討。三、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充滿理性的力量及激動人心的感召力,領會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羅素作為思想家的博大情懷和崇高人格。四、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啟發(fā)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新理念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五、情境導入:有這樣一個人,他不是明星,但他在自己98年的生涯中,在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極大成就,足可以光照后世,彪炳千秋。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知識、真理,父母雙亡的現實讓他的童年十分孤獨,但孤獨讓他養(yǎng)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經過勤奮學習,后來他考入了劍橋大學數學系,后又轉攻哲學。他曾提出震驚數學界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作為哲學家,他創(chuàng)立的邏輯原子主義和中立一原論又為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流派開了先河。除此之外,他還是國際政壇上的一位風云人物,是一個保衛(wèi)和平的戰(zhàn)士,他的一生都在為解放人類苦難而抗爭。早在一戰(zhàn)期間,他就因反對英國參戰(zhàn)被監(jiān)禁了6個月。二戰(zhàn)期間,他也一直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支持打敗法西斯。當美國試驗了一顆氫彈之后,他又開始對未來的戰(zhàn)爭和人類和平異常擔憂,后來,他組織起草了有愛因斯坦等多國科學家簽名的禁核聲明。1961年,為反對美國政府發(fā)展核武器,89歲高齡的他偕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又被判處2個月監(jiān)禁。他支持希臘與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運動,反對美國侵越戰(zhàn)爭,抗議蘇聯入侵捷克,直到1970年初逝世前他還仍在抗議以色列發(fā)動中東戰(zhàn)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是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獲獎之前,他從未寫過文學作品。他是不經意闖入文學園地的,但他的成就、作品卻讓許多為了文學而以命相搏的文人自愧不如。那么,他究竟是誰呢?他,就是羅素。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羅素,學習他筆下的一篇思想隨筆——《我為什么而活著》。(解說:利用課件投影,出示作者圖片及簡單資料。把作者的生平資料,以小故事形式講述給學生,可以先入為主地在學生內心深處升騰起一股對作者的崇敬之情,從而激發(fā)出他們的探究熱情。)(實錄:聽老師講述的過程中,同學們臉上都顯出了敬仰與好奇的神色。)六、教學過程: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教師感情充沛地朗讀→學生研讀→小組討論多媒體出示問題:(1)找出你認為印象深刻或難以理解的句子。(2)如何理解這些語句?(實錄:學生們在反復讀課文的過程中圈畫關鍵句、疑難句。先自己思考,后四人一小組討論,氣氛熱烈,有的爭得面紅耳赤,有的眉頭緊鎖……)2、重點賞析:師:請大家找出你所認為難以理解或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鼓勵大家燃燒自己智慧的小宇宙,激起興趣)(解說:這樣便化繁為簡,抓住關鍵詞句突破,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意。待學生真正體悟后,便會自覺進入另一全新境界,但因個別語句曲折晦澀,所以主張學生直抒個人認識便可。)第一組:李如生:我認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是“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作者把激情比作颶風,颶風是威力無窮的,它將作者肆意地吹來吹去,這應該是指這三種激情無時無刻不在強烈沖擊著他的內心世界,以致讓他無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說“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師:那么作者最終絕望了嗎?黃晨:沒有。作者選用了“瀕臨”一詞,這表明他雖痛苦,但在三種激情的支配下,他一生都未停止過追求與奮斗。第二組:李敏:我認為“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一句難以理解。師:注意破折號在句中的作用,如果面對深淵,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呂晶:可怕孤寂,全身發(fā)抖。(同學笑)哦,我明白了,破折號是來說明人孤寂的具體感覺的,而愛情卻可以解除這巨大的孤寂之感,所以,這句應是作者贊美愛情的。第三組:彭山:我找到的句子是“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蔽艺J為圣徒的特點是感情圣潔;詩人則是浪漫,富有想象力的;天堂的景象更是美麗。作者認為愛情是這美麗的神秘縮影,可見,作者是以此來贊美愛情的,告訴了我們他追求愛情的理由。第四組:王亞茹:“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guī)Щ貕m世”一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堂與塵世是相對的。對愛情和知識的追求,把羅素引向了美好的天堂境界,讓他忘掉了人世的種種不幸,然而下文提到,現實中存在著許多不幸,這就喚起了作者的同情心,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中的苦難。教師小結:剛才大家分析得都十分細致、深入,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脈搏,你們聆聽到了羅素心靈深處的呼喚,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崇高的生命激情。3、總括提升:師:大家如何看待羅素的人生觀?從中你能受到什么啟發(fā)?(解說: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力,提升學生心理上的崇敬之情)顧曉:羅素有著一顆純真、博大、慈愛的心,他的人生追求如此單純而熾烈,讓我的心靈震撼。宋恒德:作者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現在身處求知階段,應追尋羅素的腳步,以此激勵自己。宋恒偉:羅素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因為他會因人類的苦難而痛苦,并以極其強烈的同情心去努力減輕這些不幸,他的這種博愛、無私的精神令我感動。4、拓展延伸:在羅素力量的感召下,你如何面對“為什么而活著”這一問題,或者你認為人應當為什么而活著?(實錄:學生在片刻沉思后便紛紛舉手,踴躍參與,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教師適時輔以點評)以下是摘錄部分同學的發(fā)言:崔倩倩:我認為我應該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活。蕓蕓眾生之中每個人的價值總會不同,有的人可以讓生命大放異彩,有的人的生命卻平淡無奇,但這并不表明平凡者不能像偉人一樣實現自我價值。流星,在它成為流星之時僅僅是宇宙中億萬顆隕石中的一個,然而當它選擇了沖向地球,燃燒自己,在天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時,它也實現了自我的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電網個人工程承包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產業(yè)個人勞務派遣合作協(xié)議4篇
- 實木定制家居產品銷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設備買賣居間與風險評估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無學生單位信息化項目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洗碗行業(yè)產業(yè)鏈整合承包合同樣本3篇
- 技術外包合同范本
- 南航項目圍蔽施工方案
- 2025版水電暖工程勞務合作合同示范文本(升級版)5篇
- 二零二五版特色小鎮(zhèn)土地及房屋買賣轉讓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至2030年中國減肥肽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內蒙古公務員省直行測、行政執(zhí)法、省考行測考試真題(5套)
- 2025年安徽馬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 貨運企業(yè)2025年度安全檢查計劃
- 2025年焊工安全生產操作規(guī)程(2篇)
- PHILIPS HeartStart XL+操作培訓課件
- 檔案工作管理情況自查表
- 蘇科版九年級(初三)物理下冊全套課件
- 100個超高難度繞口令大全
- 畢業(yè)論文-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LED照明燈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