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熊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熊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熊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熊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衹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姚鼐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宋?朱熹因聲求氣——仔細理會——1燭之武退秦師左傳2《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孟子》儒家十三經(jīng)占卜之書,神秘而哲理至深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匯集周王室官制和戰(zhàn)國時期各國制度主要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禮制秦漢以前有關(guān)各種禮儀的論著匯編重在史事的陳述重在論議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jīng)學家多據(jù)以解經(jīng)主要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3《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蹲髠鳌芬浴洞呵铩返挠浭聻榫V,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蹲髠鳌飞朴诿鑼憫?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并稱為“春秋三傳”?!蹲髠鳌泛喗?

《左傳》從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比較系統(tǒng)地記敘了整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所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同時也較為具體地描繪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作者在選材、描寫和評論時,往往帶有自己的褒貶和愛憎。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yǎng),對許多大小歷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關(guān)于《左傳》5

按年月日順序編寫的史書體裁。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

分不同的國家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國語》、《戰(zhàn)國策》等。

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三國志》等。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6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7春秋時期形勢圖8春秋時代,晉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發(fā)生斗爭,公子重耳被迫流亡,歷經(jīng)衛(wèi)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國。重耳在各國遭遇不盡相同。齊國是以厚禮相待,而在經(jīng)過鄭國時,鄭國大夫叔瞻勸鄭君說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殺了。重耳到了楚國,受到優(yōu)厚的招待,并許諾楚王,有朝一日兩國交戰(zhàn)先退避九十里。后來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機,派人把重耳請到秦國,并把女兒嫁給重耳,秦晉結(jié)下姻親關(guān)系,這就歷史上的秦晉之好。今天兩家要聯(lián)姻,還說欲結(jié)秦晉,當由此而出。再后來,秦穆公派兵把重耳護送回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故事背景9晉文公果然極富政治才能。在大臣狐偃、賈佗等人協(xié)助下,晉文公采取了一系列整頓政治、經(jīng)濟的措施,“輕關(guān)易道,通商寬農(nóng),稼穡勸分,省用足財”、“賦職任功”、“舉善援能”等。經(jīng)過幾年經(jīng)營,晉國國力大為增強,稱霸的欲望迅速膨脹,而楚國卻成了前進路上的最大障礙。公元前632年,晉楚兵戎相見,晉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報優(yōu)待之恩,再聯(lián)合齊、宋、秦之師破楚于城濮,從而使晉文公確立了繼齊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10所以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quán)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鄭人害怕,獻上叔瞻的頭顱仍解決不了問題,萬不得已,走出一步險棋,派燭之武實施離間計。

11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故事背景12惠公背約(公元前650年)

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這就是文中“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指秦穆公,“許君焦、瑕”則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應予秦河東之地一事。秦晉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從此出現(xiàn)了裂痕。13介紹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燭之武-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盃T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柏兀泻娜恕?/p>

古代姓名的由來

1

以祖先祖號或廟號為姓--唐堯

虞舜

2

以國別地名為姓--國別:齊

衛(wèi)

地名:東郭

南宮

西門

歐陽

3

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官職:司馬

司徒

職務:巫

4

以動植物為姓--牛

熊楊

5

以數(shù)字為姓--伍

6

少數(shù)民族的姓--金

慕容

釋題14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課文串講以:因為于:對無禮于晉=于晉無禮軍:駐軍。名→動言于鄭伯=于鄭伯言使:派若:如果師:軍隊辭:推辭15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助詞。猶:尚且為:做(什么)用:重用而:才是:這過:過錯然:可是(燭之武)許之(燭之武)曰夜:在夜里。名→狀(燭之武)夜縋而出16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既:已經(jīng)亡:使…滅亡。使動用法敢以(這事)煩……越:跨過。以:而。鄙:把…當作邊邑。名意動其:這件事焉:為什么以:而陪:增加厚:雄厚?。合魅跻詾椋鹤鳛闁|道主:東邊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東西)。形→名所害:所+動嘗:曾經(jīng)17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為:給濟:渡河(晉君)許君焦、瑕版:防御工事所知:所+動夫:發(fā)語詞有何厭厭:滿足之:賓語前置的標志東:向東。名→狀封:使……作疆界。使動肆:擴張。闕:削減焉:怎么以:而惟:希望圖:考慮說:通“悅”盟:結(jié)盟戍:守衛(wèi)形→動18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乃:于是之:代指秦軍微:沒有夫人:那人及:達到因:依靠而:卻蔽:損害所與:所交往的人。所+動知:通“智”亂:(軍隊)散亂易:交換武:戰(zhàn)時應遵守的道義準則其:還是。表商量語氣去:離開19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0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1一詞多義1.若如果連詞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你代詞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像動詞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知知道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明智失其所與,不知

3·說陳說動詞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雜說名詞馬說通“悅”秦伯說22辭1.言語名詞絕妙好辭2.告別動詞停數(shù)日,辭去。3.推辭動詞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鄙1邊遠的地方名詞顧不如蜀鄙之僧哉?2.把-做邊境名做意動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3.淺陋鄙俗形容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3微

1細小形容詞防微杜漸2.隱約地形容詞微聞有鼠作作索索3.稍微副詞見其發(fā)矢十總八九,但微頷之4.沒有,不副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之

1.到動詞輟耕之壟上2.他們代詞子犯請擊之

3.的助詞是寡人之過也4.取獨臣之壯也,猶不如人。24以①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相當于而,連詞)④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而①今急而求子(連詞,表轉(zhuǎn)折)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表承接,連詞)

25且: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況且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哪里)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一說句末語氣詞)26封A.既東封鄭

B.又欲肆其西封

(動詞,把---當做疆界)(疆界)27(古/今)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有二心/數(shù)詞二的大寫)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兒子)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以煩執(zhí)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亦去之(離開/距離)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古今異義28無能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說,與鄭人盟(悅)失其所與,不知(智)何厭之有(饜)通假字29詞類活用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

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既東封鄭(使…成為疆界)名詞→動詞30既東封鄭(在東邊)又欲肆其西封(在西邊)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在早上;到黃昏)名詞→狀語詞類活用31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動詞→名詞詞類活用32形容詞→名詞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詞類活用33使動用法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闕秦以利晉(使…損失,使…得利)詞類活用34(燭之武)許之(主語)(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省略句特殊句式35以其無禮于晉

(于晉無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倒裝句特殊句式36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也”表判斷)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特殊句式37特殊句式固定句焉用亡鄭以陪鄰?

(為什么要…,何必…)夫晉,何厭之有?

(…,怎么…。)君之所知也

(所+動詞,表示動作的對象)38課文分析圍繞“燭之武退秦師”這個標題,自己設(shè)計幾個與課文有關(guān)的問題。39可能想到的一些問題1為什么選擇燭之武退秦師?2燭之武為什么要退秦師?3燭之武怎樣退秦師?40燭之武為什么要“退秦師”?秦、晉兩軍來勢兇猛,圍攻一個小小的鄭國,鄭國面臨覆滅的危險情形。伏筆一:秦、鄭無利害沖突;伏筆二:秦晉兩軍分地駐守為燭之武勸說秦君提供了機會41為什么選擇燭之武“退秦師”?①燭之武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但深明大義,且腹有良謀、成竹在胸,以國家大局為重,臨危受命。也委婉地批評了鄭伯不能用人,但在關(guān)鍵時刻作為國君,能接受規(guī)勸,誠肯認錯。42有充分洞察力和預見性(側(cè)面寫燭之武)“壯士不遇,英雄末路”雖滿腹牢騷但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大度,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再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燭之武:佚之狐:鄭伯:面對困難,鄭國君臣的表現(xiàn)如何?43討論:請讀第3節(jié)燭之武是怎樣一步步說服秦穆公的?44點撥: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shù),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站在秦的立場,以退為進(鄭既知亡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燭之武怎樣“退秦師”的?45亡鄭無利,有小害對秦舍鄭無害,有小利對秦亡鄭將有大害對秦分析利弊,層層深入(表面)(深入)46先言“亡鄭”,以退為進。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贏得把話說下去的機會47

吾君派吾來,意在勸君退兵。吾以為亡鄭于君好處不多也。越國以鄙遠,君無法統(tǒng)治也。獲益多者,晉國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吾國將盛情款待君之行李。君如派兵保護鄭國,鄭國將感激不盡,財寶、美女任君挑選,不知君意下如何?48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shù)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抓住矛盾,步步深入,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這說明作者在描寫人物語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寫外交辭令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49二、善于分析利弊。一、善于利用矛盾。三、善于揣摩心理。燭之武的游說藝術(shù)四、講究語言藝術(shù)。機智善辯的外交家50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佚之狐:遠見卓識,知人善任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有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沒有過假的安慰和許諾),欲揚先抑,從諫如流晉侯:清醒的頭腦,理智的判斷,隱忍、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51拓展練習:總結(jié)人物形象

佚之狐慧眼薦英才,鄭文公誠心悔前過,燭之武

,晉文公

。巧言退秦師隱忍識大義52總結(jié)敘事結(jié)構(gòu)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亡鄭利晉而闕秦存鄭利秦晉忘恩負義,不可共事三點理由53藝術(shù)特色1、注意伏筆與照應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說明兩國的軍隊沒有駐扎在一起,為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耙?,縋而出”照應了開頭的“圍鄭”,“國危矣”。2、詳略得當,重點是燭之武的說辭,略寫鄭國的焦急和秦的驕橫。3、波瀾起伏有張有弛,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54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鄭危佚之狐舉薦鄭伯請人燭辭鄭伯自責夜縋說秦鄭知亡飛地難治亡鄭陪鄰舍鄭有益過河拆橋晉國擴張秦退晉攻晉退55熟讀課文,因聲求氣:三步誦讀法

正其音通其意求其氣

作者發(fā)話的口氣聲氣,遣詞造句的特點;作品中人物說話的口吻;情緒和感情態(tài)度、思想、氣質(zhì)等。具體體現(xiàn)在重讀、語速、語氣、語調(diào)上。56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軍函陵(軍:軍隊)B.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C.是寡人之過也(是:這)D.亡鄭以陪鄰(陪:增加)A本課驗收57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肉食者鄙,未能遠謀D.若不闕秦闕秦以利晉D本課驗收583、下列“其”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君知其難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還也D本課驗收⒋與“許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A鄰之厚,君之薄也B夫晉,何厭之有C敢以(之)煩執(zhí)事D臣之壯也,猶不如人C595、與“許之”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鄰之厚,君之薄也B.夫晉,何厭之有C.敢以煩執(zhí)事D.佚之狐言于鄭伯曰C本課驗收606、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B.秦伯說,與鄭人盟: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簽訂了盟約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您曾經(jīng)接受晉國的恩惠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您能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的主人C本課驗收617、本文選自《

》。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

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所作,與《

》《

》合稱為“春秋三傳”。本課驗收左傳編年公羊傳谷梁傳628、本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是:

;②

;③

;④

。本課驗收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63

能力訓練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越國以鄙遠”中的“以”相同的一項是:()A.以其無利于晉B.焉用亡鄭以陪鄰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D.以亂易整,不武2.下列詞語中“濟”字的意義和“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中的“濟”相同的一項是:()A.同舟共濟B.濟世安民C.賑災濟貧D.無濟于事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嗎?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夫晉,何厭之有C.秦伯說,與鄭人盟D.失其所與,不知(連詞、“而”,來)連詞、因為連詞、來介詞、把介詞、用BA都有644.對下列句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②是寡人之過也③鄰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⑤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無禮于晉B.君知其難也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還也AD65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指出它們的用法并解釋意義: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軍”,名詞作動詞,“駐扎”、“駐軍”。“鄙”,名詞作動詞,“把……當作邊邑”,意動。“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鄭國”?!胺狻保~作使動詞,“使……成為疆界”?!皷|”“西”,名詞作狀語,“在東部”、“在西部”。66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A.是寡人之過也。()B.夫晉,何厭之有?()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8.寫出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的古義和今義: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③行李之往來古義: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判斷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那人,秦穆公。尊稱一般人的妻子。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泛指請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泛指旅行者攜帶的物件。679.翻譯下列四句話,要求意準句順。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譯文: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譯文:③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譯文:④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譯文:

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邊境,您知道那是困難的。已經(jīng)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削減秦國而有利于晉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68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①:“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②,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③,而天不靖晉國④,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⑤,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⑥,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①叔詹,鄭國大夫。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③離,同“罹”(lí),遭受。④靖,安定。⑤三士,指狐偃、趙衰、賈佗三人。⑥儕(chái):類。10、課外翻譯《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的相關(guān)內(nèi)容69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以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jié)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70結(jié)束71課文翻譯: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