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血清學反應_第1頁
生物血清學反應_第2頁
生物血清學反應_第3頁
生物血清學反應_第4頁
生物血清學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血清學反應

第一節(jié)概述2022/11/242一血清學反應的概念及一般特點

抗原及相應抗體在體內或體外均能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在體外結合能發(fā)生可見免疫反應。由于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故稱為血清學反應。血清學反應根據(jù)抗原性質、反應條件、參與反應物質,則表現(xiàn)出反應有多種多樣。其反應的一般特點是:

2022/11/243(一)特異性和交叉性血清學反應具有高度特異性。由于抗原決定簇的組成、結構以及排列不同,所誘導產生的抗體也不同。抗原只能與相應抗體結合,而不能與其他抗體相結合。生物體的組成是復雜的,包含有多種抗原成分,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不同的種類,有各不相同的特異性抗原,在親緣種系中往往含有部分相同的抗原成分,能引起交叉反應。2022/11/244

(二)結合的可逆性抗原抗體結合是分子表面結合,這一結合受理化因素的影響,當溫度超過60?C或pH降至3以下時,則抗原抗體復合物又重新離群。離群后的抗原、抗體,其理化性質、免疫活性保留。利用抗原抗體結合的可逆性,可進行免疫吸附層析,純化抗原或抗體。

2022/11/245

(三)最適比與帶現(xiàn)象抗原與抗體結合,其比例適當時才可出現(xiàn)可見反應。當抗原抗體比例適當時,兩者結合后,尚有未飽和的結合點,可以繼續(xù)與游離的抗體、抗原或與抗原抗體的結合物的未飽和點相聯(lián)結,逐漸形成愈來愈大的復合物,出現(xiàn)了肉眼可見反應。比例最適合,出現(xiàn)反應最快,反應產物愈多。如果抗原或抗體過多,抗體和抗原結合點的聚合一開始時即達到飽和,形成小的復合物則不能繼續(xù)與相鄰抗原、抗體結合,不出現(xiàn)可見反應,謂之區(qū)帶現(xiàn)象或帶現(xiàn)象。為了避免血清學反應的帶現(xiàn)象,需要將抗原或抗體作適當?shù)南♂尅?022/11/246

2022/11/247比例不適合—不能完成第二步反應—帶現(xiàn)象2022/11/248

(四)反應的階段性

抗原與抗體進行結合,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階段,反應快,幾秒鐘至幾分鐘即完成,但無可見反應;第二階段為抗原與抗體的反應可見階段,表現(xiàn)為凝集、沉淀、補體結合等,反應進行較慢,需幾分鐘或更久。第二階段受電解質、溫度、pH值等影響。兩個階段在反應進行中無嚴格界限。2022/11/249

(五)影響反應的因素1.電解質血清學反應須在適當濃度的電解質參與下,才出現(xiàn)可見反應。在凝集、沉淀反應操作時,一般用生理鹽水或8%—10%高滲鹽水作稀釋,才出現(xiàn)較強反應。2022/11/24102.溫度

溫度升高,可增加抗原與抗體分子運動而碰撞接觸,加速反應的出現(xiàn),故通常將抗原抗體混合后,放置37?C溫箱或水浴箱中,保持一定時間,促進反應。溫度高,加速反應;溫度低,反應時間延長,但反應結合充分,故在補體結合反應、免疫吸附實驗中,采用的低溫中放置過夜。3.酸堿度

血清學反應通常用pH6~8,過酸或過堿都可使復合物離群,pH值在等電點時,可引起非特異凝集。2022/11/2411二血清學反應的類型和參與成分

(見課本表9-1)

三血清學反應的應用方式和目的

抗原抗體反應是特異性的,在應用時必須有一個是已知的,通過反應來鑒定另一個未知的。例如鑒定某一病原微生物時,多用已知抗體。診斷傳染病時,對慢性病可用已知的抗原檢測未知的特異性抗體;診斷急性病則用已知的抗體檢測未知的抗原(病原),如炭疽病等。

2022/11/2412

(一)抗原與抗體的快速檢測

在診斷傳染病、寄生蟲病、變態(tài)反應、腫瘤、自身免疫疾病時,均已廣泛應用血清學方法檢查抗體或抗原(細菌、病毒)的存在,作為診斷疾病的手段?,F(xiàn)已應用的間接血凝技術、對流電泳、標記抗體技術,均能快速、簡便的確診抗原或抗體。2022/11/2413

(二)生物活性物質的超微定量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放射免疫等技術,抗原抗體檢測的敏感度均大為提高,已達到能精確測出Pg的水平,其敏感度已大大超過了常規(guī)的化學分析。此類技術已應用于測定動物體內的激素、維生素、藥物及其他病理過程中的微量產物。(三)抗原或抗體在細胞與亞細胞水平的定位用熒光抗體、酶標抗體技術,可以檢測病毒或細菌在動物各種組織細胞中的分布。應用免疫酶組化法及鐵蛋白標記技術進行免疫電鏡觀察,可以測定病毒在亞細胞水平的定位,也可測定淋巴細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及抗體的產生情況。據(jù)此可分析傳染病發(fā)生的機制及對免疫機理的探討。

2022/11/2414

(四)微生物的鑒定與分析應用交叉凝集實驗、凝集吸收實驗、沉淀實驗等血清學實驗,進行微生物的鑒定及區(qū)別微生物的血清型,從而確定微生物的類型及其親緣關系。還可應用瓊脂擴散實驗、免疫電泳等技術,對微生物的抗原組分進行分析。(五)血型鑒定用細胞直接凝集實驗、血凝抑制實驗、溶血實驗、Coomb實驗等技術,可作血型鑒定、親子關系的確定、新生兒和出生幼畜溶血病的診斷。2022/11/2415第二節(jié)沉淀試驗

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見的絮狀白色沉淀,稱之為沉淀試驗??扇苄钥乖?免疫血清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

(病毒等)(抗體)比例適合沉淀原沉淀素比例不適合無沉淀現(xiàn)象容易過多前帶現(xiàn)象

0.85%NaCl2022/11/2416

一液相沉淀試驗

1.環(huán)狀沉淀試驗原理:小試管內,下層沉淀素與上層沉淀原在液界面應形成白色沉淀環(huán)。用途:檢測皮毛中的炭疽桿菌抗原(Ascoli試驗)

2.絮狀沉淀試驗抗原與抗體在試管內混合,在電解質的存在下抗原抗體復合物可形成絮狀凝聚物。此法多用于毒素和抗毒素測定。2022/11/2417二瓊脂擴散試驗

瓊脂是一種含有硫酸基的多糖,加熱溶解于水,冷卻后凝固成凝膠,瓊脂凝膠是一種多孔結構,其孔徑大小與瓊脂含量有關,1%瓊脂凝膠孔徑為85nm,能使許多可溶性抗原與抗體在凝膠中擴散。當抗原與抗體在凝膠中的一定位置上相遇時,則兩者結合形成沉淀線。沉淀線的位置與抗原、抗體顆粒的大小、濃度,沉淀線的數(shù)目和所含抗原組分有關。瓊脂擴散可分為單擴散(抗原或抗體中一種成分擴散)和雙擴散。根據(jù)其擴散的方向可分為單向單擴、單向雙擴、雙向單擴、雙向雙擴,其中雙向雙擴應用最廣。2022/11/24181.單向單擴散

亦稱Oudin。將0.6%-1%瓊脂加熱熔化后,加入定量經預熱的稀釋抗血清,混合均勻后,加入小試管中,待凝固后加入0.5ml抗原于其上,直立,置于37?C中,2-3h后出現(xiàn)沉淀線。由于抗原的擴散,使沉淀線不斷向下推移,而最初形成的沉淀帶隨抗原的擴散而向下推移,最后穩(wěn)定。沉淀帶距抗原愈近,其濃度愈大,可作抗原濃度測定。2022/11/24192

.單向雙擴散亦稱Oakley。基本作法同上,但在抗原與抗體之間加一層不含抗體的鹽水瓊脂,抗原與抗體均向中間瓊脂擴散,形成沉淀帶。主要用于抗原成分的分析。

3

.雙向單擴散亦稱輻射擴散。在平皿或玻板上進行。用2%緩沖瓊脂鹽水,加熱融化,待冷后加入經預熱的抗血清(用1:5-10倍稀釋),混合后倒入平皿或玻板上,厚2-3mm。凝固后在凝膠板上打孔,孔徑2-3mm,孔內滴加抗原液,放置濕盒中37?C下擴散。抗原在孔內向四周擴散,與凝膠中的抗體接觸,形成白色沉淀環(huán),白環(huán)的大小隨抗原的濃度而增大。此法在獸醫(yī)臨床上用于蛋白質定量實驗。2022/11/2420

4.雙向瓊脂擴散(瓊擴)此法系采用1%瓊脂倒于平皿或玻片上,制成凝膠板,可按需要打孔。將抗原、抗體分別滴入孔內,放置濕盒中,在37?C濕箱中24-72h后觀察。在抗原與抗體孔間形成沉淀帶。每一種抗原成分出現(xiàn)一條沉淀帶。結果判斷:如兩個相鄰孔之間抗原相同,則沉淀帶融合;抗原則不同,則互相交叉;部分相同則部分融合,另外不同部分則交叉。特點:簡便、敏感性低、耗時、應用最廣用途:常用于細菌、病毒的鑒定,抗血清效價的測定,抗原組分的分析及傳染病的診斷等,如馬傳染性貧血病的診斷。2022/11/2421

三、免疫電泳

瓊脂擴散與電泳技術結合起來稱免疫電泳。由于抗原顆粒帶電荷不同,在同一電場中其泳動速度不同,故起遷移率不同,因而通過電泳可將抗原成分分開。停止電泳后加抗血清進行擴散,如有一隊抗原抗體出現(xiàn)一條沉淀線,因而大大加強了免疫擴散的分辨率及敏感性。此法可應用于抗原成分及含量成分的分析、免疫球蛋白純度的鑒定,以及傳染病的快速診斷等。

1.微量免疫電泳用pH8.6的巴比妥緩沖液(VB液)配成1%的瓊脂液,制成凝膠板。在凝膠板1/3處打孔2個,孔徑2-3mm,兩孔間距10-12mm??變鹊渭涌乖糜陔娪静凵?,兩端用濾紙或紗布做橋,連接電泳液。電泳時,按凝膠板寬度測電流,電泳45min-2h。電泳完畢,滴加抗血清,進行擴散。抗原成分不同,泳動速度不同,與抗血清形成數(shù)條清晰的沉淀弧。本法用于血清成分分析及提取的Ig純度鑒定。2022/11/2422

正常人血清蛋白的免疫圖象2022/11/24232.對流免疫電泳試驗時在凝膠板上打孔,兩孔為一組,并排打孔兩組,然后加樣。抗原滴入負極端孔內,抗體滴入正極端孔內,進行電泳。泳動30-90min,觀察結果。在兩孔之間出現(xiàn)沉淀帶,為陽性反應。結果判斷:AgAb特點:反應時間短,敏感性提高用途:定性,已不多用(水貂阿留申病,以病原Ag檢測病貂血清中的抗體)2022/11/24243.火箭電泳將雙向單擴散與電泳技術結合起來,其沉淀線似火箭,故稱火箭電泳。本法將瓊脂融化、冷卻,在融化的瓊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抗血清,制成凝膠板。在其一端打一小列孔,分別在孔中加入待檢抗原或已知抗原,放置電泳槽中,加樣品端位于負極,用雙層濾紙連接瓊脂板的槽內緩沖液,接通電源,板端電壓4V/cm,電流3mA/cm,電泳2-10h。電泳后,抗原在有抗血清瓊脂板內向正極遷移,前端與抗體接觸,形成火箭狀況沉淀弧。在同一抗體濃度下形成峰的高低,與抗原濃度大小成正比。本法用于抗原量的測定(先用已知抗原濃度測定制成曲線)。2022/11/2425火箭電泳圖①②③為標本;④⑤⑥為標準抗原2022/11/2426

第三節(jié)凝集試驗

細菌、紅細胞等顆粒狀態(tài)的抗原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后,在電解質存在時相互凝集成絮片狀團塊,這種試驗稱為凝集試驗(Agglutiationtest)。參與反應的抗原叫凝集原;參與反應的抗體稱為凝集素,主要有IgG、IgM。凝集實驗有直接凝集試驗和間接凝集試驗兩種。2022/11/2427基本原理:生理鹽水顆粒性抗原+相應抗血清抗原顆粒凝集

(細菌、紅細胞)比例適合凝集原凝集素過多后帶現(xiàn)象(稀釋血清)一、直接凝集試驗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在電解質的參與下,直接結合,凝集成團的現(xiàn)象,稱直接凝集試驗。按其操作方法可分為玻片發(fā)和試管法。2022/11/24281.玻片凝集試驗將已知的抗血清1-2滴,滴于清潔玻片上,取待檢菌液(抗原)加于其上,混合均勻,數(shù)分鐘后可出現(xiàn)顆粒狀或絮片狀凝集,謂之陽性反應。。

特點:簡單、快速

用途:定性,細菌鑒定、血型鑒定。如用已知的沙門氏菌血清,鑒定沙門氏桿菌的抗原組分以定型。此法也用于畜禽傳染病診斷,如用已知的雞白痢有色平板抗原,檢查雞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進行雞白痢檢疫2022/11/24292.試管凝集試驗

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試驗時用一列試管,將待檢血清用0.5%石炭酸生理鹽水作10倍遞進稀釋,每管維持量為0.5ml,一管不加血清作對照。每管中加入一定濃度的抗原0.5ml,混合均勻,在37?C或室溫下靜置數(shù)小時,觀察液體的亮度及沉淀物,視不同的凝集程度記錄為++++(100%菌體凝集),+++(75%凝集),+(25%凝集)。凡能與一定量抗原發(fā)生50%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釋度,為血清的凝集價或效價(滴度)。在試驗時,必須建立陰性、陽性血清對照管。

特點:準確、耗時

用途:診斷布氏桿菌病,測定抗體的凝集價(定量)2022/11/2430

二、間接凝集試驗

基本原理:可溶性抗原+惰性載體(聚苯乙烯乳膠微粒、炭粒、綿羊紅細胞等)抗原致敏載體

抗原致敏載體+相應免疫血清(抗體)電解質被動載體凝集(間接乳膠凝集、間接炭素凝集、間接紅細胞凝集等)2022/11/2431特點:敏感(在微量反應板中進行試驗)、快速。用途:用已知抗原致敏的載體可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抗體及其效價。若用已知免疫血清(Ab)致敏的紅細胞,則可檢測病毒等可溶性抗原——稱為反向間接血凝試驗。2022/11/2432

2022/11/2433(正向)間接凝集反應原理示意圖2022/11/2434(反向)間接凝集反應原理示意圖2022/11/2435間接凝集抑制反應原理示意圖

A:標本中含抗原B:標本中不含抗原2022/11/2436三、抗球蛋白試驗

抗球蛋白試驗系Coombs等首先創(chuàng)立,故又稱Coombs試驗。試驗主要用于測定單價抗體(不完全抗體)。在正常凝集試驗時,應用本法可提高其敏感度。單價抗體與顆??乖嘟Y合,不出現(xiàn)可見的凝集反應,但該抗原表面決定簇已被單價抗體所封閉,不能與相應的完全抗體相結合而發(fā)生凝集現(xiàn)象,故謂之阻斷試驗。阻斷試驗特異性不高,故很少使用,現(xiàn)多用抗球蛋白試驗。由于抗體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抗原,用該動物的正常免疫球蛋白免疫異種動物,可獲得抗球蛋白的抗體。抗球蛋白的抗體與已吸附單價抗體的顆粒抗原相結合,即可發(fā)生凝集,其實質也是一種間接凝集。本法用于人Rh血型測定及布氏桿菌單價抗體的檢測。2022/11/2437第四節(jié)與補體有關的試驗

一、補體的性質補體是存在于正常動物血清中的一組蛋白質。補體沒有特異性,它能與任何抗原抗體復合物相結合,但不能與游離的抗原或抗體相結合。補體與抗原抗體的復合物結合后,可出現(xiàn)溶血反應、溶菌反應、補體結合反應、凝集反應、免疫黏膜試驗等。由于補體具有這一特性,故常用其來檢驗抗原或抗體是否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特異性抗原或抗體是否存在。2022/11/2438

二、溶解試驗1.溶血試驗紅細胞與相應的抗體(溶血素)相結合后,在補體的參與下,可發(fā)生溶血反應(直接溶血反應),以作補體結合反應的指示系統(tǒng)。吸附抗原的紅細胞與抗體結合后,在補體存在下可以引起溶血反應,這種反應稱為間接溶血反應。間接溶血反應只能用新鮮紅細胞,而新鮮紅細胞不易保存,限制了本法的應用。

2022/11/24392.溶菌試驗

某些細菌(如霍亂弧菌)與抗體結合后,如有補體存在,可發(fā)生細菌溶解或被殺死,這種反應稱為溶菌反應或殺菌反應。本試驗的測定可用比濁法。也可用菌落計數(shù)法;。本法敏感性高,但細菌抗原容易被溶解,且操作時間較長。2022/11/2440三.補體參與的試驗—補體結合試驗1.參與反應:抗原抗體反應系統(tǒng)、補體(豚鼠血清)、指示系統(tǒng)(綿羊紅細胞、溶血素)。2.反應原理:(如下圖所示)。3.特點:敏感性特異性高。正式試驗前要進行下列測定,操作較繁(溶血素效價、補體效價、抗原效價)。4.用途:用于牛肺疫、副結核、布氏桿菌病、錐蟲病、馬傳貧、鼻疽等的檢疫。2022/11/24412022/11/2442中和試驗(病毒、毒素中和試驗)原理:病毒與抗血清中抗體特異結合后失去感染易感動物、雞或雞胚、細胞的活性。例1

NDV9~11d雞胚24~48h雞胚死亡NDV+抗血清9~11d雞胚雞胚不死亡

第四節(jié)中和試驗2022/11/2443例2

口蹄疫病毒(FMDV)4~7d乳鼠乳鼠死亡FMDV+抗血清4~7d乳鼠乳鼠不死亡

用途:1.用已知血清鑒定病毒——診斷病毒病2.用已知病毒檢測血清抗體——診斷病毒感染,測定病毒免疫血清效價(中和價)。2022/11/2444第六節(jié)免疫標記技術

免疫標記技術即是將某一個特定的易于檢測的分子或原子,聯(lián)結在抗體或抗原上,利用抗體(或抗原)能與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的特性,從而檢測抗原或抗體的存在及所在部位(定位)。免疫標記技術是近年來研究血清學反應的一項新技術。這項技術大大開拓了免疫學的應用范疇,使血清學反應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它不僅可以用于抗原抗體的定性、定量,還可用于抗原抗體的定位。由于其反應的特異性敏感性高,不但在診斷疾病時廣為應用,亦可應用于生物領域其他方面。2022/11/24451.熒光標記抗體技術(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是將熒光染料標記在抗體球蛋白分子上,制成熒光抗體。當熒光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時,就形成帶有熒光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此復合物發(fā)出的熒光??蓹z測標本中某種抗原的存在或抗原所在的部位(定位)。

原理:熒光素(F)+AbAbF(FITC))AbF+AgAg-AbF紫外光Ag-AbF

用途:用AbF檢測抗原(定性、定位)

特點:敏感,需熒光顯微鏡2022/11/2446方法:直接法間接法

FFAgAg比較:檢測一種抗原標記一種動物的γ

就須標記特異球蛋白AbF,就能的一種AbF檢測多種抗原較特異較敏感

2022/11/24472.酶標記抗體技術(酶免疫測定技術)(1)間接法(2)雙抗體夾心法原理:用途:已知抗原、酶標已知血清抗體、酶抗體測血清抗體標抗體測抗原2022/11/24483.放射免疫測定法原理:Ag+AbRAg-AbR

或AgR+AbAgR-Ab

用液相閃爍儀測R放出的射線量特點:敏感性極高,需高級閃爍儀同位素對人有放射性危害用途:用于藥物、激素、酶、腫瘤抗原等測定2022/11/2449四、其他免疫標記技術(一)免疫電鏡技術將免疫學技術與電鏡技術結合起來,發(fā)展成一種血清學反應超微技術,應用于抗原或抗體的定位,達到亞細胞水平。(二)生物素-親和素標記技術生物素即維生素H,在動物體內廣泛存在,以蛋白、肝、腎等組織中的含量為最高。親和素又稱抗生物素,對生物素有較強的親和力,結合常數(shù)高。近年來,利用生物素與親和素結合,成為一種生物素-親和素系統(tǒng)。2022/11/2450(三)核酸探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