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蘇州大學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目錄
TOC\o"1-2"\h\u
摘要
摘要
《西廂記》和《牡丹亭》被譽為中國古典戲曲的“雙璧”,都是講述了才子佳人間相知相愛的感人故事,是反映封建社會中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束縛的優(yōu)秀著作。雖然兩部同為愛情題材的作品,在文壇上的地位也都舉足輕重,但在主題的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面上各有異同:在主題描寫上,《西廂記》側重于以情反禮,而《牡丹亭》側重于以情抗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崔鶯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性格比之杜麗娘略顯被動,然而在對待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方面,杜麗娘較之崔鶯鶯又遜色幾分;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西廂記》采用現實主義手法,《牡丹亭》采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本文旨在比較這兩部作品在愛情描寫上的異同,并從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兩方面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西廂記》;《牡丹亭》;愛情;比較
Abstract
"TheRomanceofWestChamber"and"PeonyPavilion"areknownas"twojade"ofChineseclassicaloperas.Theybothdescribethetouchingstoriesaboutthetalentedscholarsandlovelyladieswhoknoweachotherandloveeachother.Theyarebothexcellentworkswhichreflectthepursuitoffreelovebetweenyoungmenandwomeninfeudalsocietyandobjecttothebondageoffeudalism.Althoughthetwoworksareonthesamethemeofloveandplayadecisiveroleintheliteraryworld,therear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theemphasisofthetheme,theportrayingofthecharactersandtheformoftheperformance.Inthedescriptionoftheme,"TheRomanceofWestChamber"focusesonthecounter-argumentwithemotion,while"PeonyPavilion"focusesonresistingreasonwithemotion.Intheshapingofcharacters,CuiYingying'scharacterisalittlemorepassivethanDuLiniangontheroadofpursuinglove.Atthesametime,DuLiniangisinferiortoCuiYingyinginhisattitudetowardsfameandfortune.Intheformofhisworks,“TheRomanceofWestChamber”adoptsrealismand“PeonyPavilion”adoptsromanticism.Thisarticleaimstocomp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twoworksinthedescriptionofloveandfromthebackgroundandlivingenvironmenttoexplorethereasonsforitsformation.
Keywords:TheRomanceofWestChamber;PeonyPavilion;Love;Compare
前言
王實甫的《西廂記》和湯顯祖的《牡丹亭》同是以愛情題材聞名于世,講述了封建時代上層社會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的藩籬,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是中國戲劇史上兩座不朽的豐碑。因這兩部作品在主題內涵、人物形象等方面各有所異同,而且無論是從劇本結構、主題內涵、人物形象或是其他方面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其后的無數文人墨客,都對其進行傳承和再創(chuàng)造,繁榮了戲曲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知識寶庫,對后世的影響延宕至今。因此對于《西廂記》和《牡丹亭》的比較分析,不僅有利于我們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而且有利于我們去探討當時的思想文化特點,具有深刻的意義。
近年來多有學者對這兩部作品進行過比較研究,他們或是從人物形象,或是從思想內涵,或是從戲劇沖突等方面進行比較,如蘇子裕的《<牡丹亭還魂記>與<西廂記>之比較研究》,這篇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同是愛情的頌歌,但主題思想開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個性特征有所不同;都是悲歡離合的故事,但戲劇結構和舞臺表現大不相同蘇子裕.《牡丹亭還魂記》與《西廂記》之比較研究[J].百度學術.
。最后得出結論,二者各有千秋,但《牡丹亭》略勝一籌。另外還有許多學者對其進行過比較分析,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本文主要采取文獻研究法對兩部作品進行比較探討,通過文獻查找獲取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掌握兩部作品。通過對文獻的研讀,可以有效地了解這兩部作品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狀,能形成關于它的一般印象,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一章《西廂記》與《牡丹亭》愛情描寫之異同
《西廂記》和《牡丹亭》都以其愛情題材聞名于世,在中國戲劇史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兩部佳作在主題的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面上各有異同:在主題描寫上,雖然兩部作品都表現了對于誠摯愛情的謳歌與頌揚,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西廂記》側重于以情反禮,而《牡丹亭》側重于以情抗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崔鶯鶯與杜麗娘都是勇于追求愛情,敢于突破封建束縛的女子,但崔鶯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性格較之杜麗娘略顯被動,同時在對待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方面,杜麗娘較之崔鶯鶯又遜色幾分;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西廂記》采用現實主義手法,《牡丹亭》采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接下來,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對《西廂記》與《牡丹亭》愛情描寫之異同進行比較。
第一節(jié)主題之異同
王實甫的《西廂記》被譽為“天下奪魁”的名作,“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247
成為不朽的主題,后世大多作品都沿用了這一主題模式,可見其影響深遠;而《牡丹亭》的問世,更是引起了世人的熱烈關注,“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明沈德符.顧曲雜言[M].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明湯顯祖.明王思任批評.王思任批評本《牡丹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1
,這部作品也充分體現了湯顯祖“至情”論,愛情已然超越了生死的界限,達到了極致的境界。兩部作品都表達了對于“情”的關注與認可,旨在宣揚一種與封建傳統(tǒng)相悖的愛情觀,但兩者主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西廂記》主要是以“情”批判傳統(tǒng)封建禮教,《牡丹亭》則是以“情”來批判“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
在《西廂記》中,張生是一位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的落魄才子,而崔鶯鶯卻是美麗端妍、溫婉賢淑的相國千金,兩人的身份一開始就不符合傳統(tǒng)婚姻觀念中的“門當戶對”的條件;封建統(tǒng)治階級向來是以門第觀念為主來包辦男女婚姻,而青年男女則以才貌性情等為主來選擇自己的另一半,婚姻的締結必是以矢志不渝的愛情為基礎的,這顯然與封建婚姻觀念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悖,所以兩種力量也就不可避免的會發(fā)生矛盾沖突。崔張二人于普救寺中相遇,兩人一見鐘情,通過墻角聯(lián)吟、月下聽琴、私傳詩簡、花園相會等一系列接觸彼此了解,最終在紅娘的幫助下私定終身。在這部作品中,老夫人是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代表,并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一再阻礙二人的結合,即使在得知鶯鶯和張生已然私通,木已成舟,仍然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逼迫張生進京趕考,提出如若高中才將女兒許配與他,這更是充分的證明了父母之命并非憑空而來,其依據的仍舊是門第觀念。
另外,張生和鶯鶯兩人的戀愛故事從頭到尾都發(fā)生在普救寺這一神圣的佛教凈地中,這本身就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佛門清靜之地成為男女幽會之所,而佛門里本應六根清凈的眾僧在齋壇舉辦的法事上更是丑態(tài)百出。一般法事都是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進行的,眾僧須得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誦讀經文,超度亡靈,即便有邪念泛上心頭也該克制自己,以保持外表的尊嚴,然而普救寺的眾僧卻是“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在齋壇上出乖露丑,亂成一團,這在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王實甫對于佛教及和尚的批判。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鄭肖恩.鄭肖恩集,《大義略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的元代社會中,人分十等,社會等級的劃分十分復雜,門第觀念又以另一種形式被強調起來,而僧人和道士地位顯然高居民眾之上,王實甫借諷刺普救寺的眾僧丑態(tài)進一步表現了對佛教徒的批判,同時也表現了其對門第觀念制度嘲諷??偠灾?,《西廂記》借張生與鶯鶯的愛情表現了對傳統(tǒng)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是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抗爭。
而在《牡丹亭》中,雖然講述的也是窮酸書生與貴族千金的愛情故事,但它明顯與以往才子佳人模式中的一見鐘情再見傾心、后花園私定終身、封建勢力百般阻撓、才子高中大團圓的模式有所不同,相比較《西廂記》批判封建門第婚姻制度,這部作品更進了一步,它肯定了人欲,強調了人的主動性,并以情對封建理學進行抗爭,其中杜麗娘就是情的化身,而父親杜寶則是理學教條的代表。為使女兒“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明湯顯祖.明王思任批評.王思任批評本《牡丹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6
,杜寶請來腐儒陳最良來杜府教習歌詠“后妃之德”的《詩經》,而《詩經》中所隱含的“圣人之情”恰恰引發(fā)了麗娘對于男女兩性之情的聯(lián)想,“此才子佳人,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觸動了她內心深藏的情愛渴望;而后當花園的景色如畫般展現在麗娘眼前時,她更是發(fā)出了由衷的驚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明湯顯祖.明王思任批評.王思任批評本《牡丹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25
,但她的激動陶醉在面對成雙成對的鶯燕之時,一下變?yōu)椤氨阗p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的惆悵與失落,感嘆自己虛度光陰,不得早成佳配,也因而春情萌動,期待盼望著“蟾宮客”的出現,這樣才有了和柳夢梅春夢中的相遇,可以說兩人的愛情是始于情欲的。首先是因為杜麗娘春心萌動,迫切感到青春寂寞難耐,悲嘆自己形單影只,從而引發(fā)欲望沖動才在夢中與柳夢梅相會,享一時之歡,也造就了一段生死不渝的愛情,表達了湯顯祖對當時盛行的程朱理學的挑戰(zhàn)與批判,表現出人性的不可扼殺,是對“人欲”的一種肯定,是對個性解放的一種追求。
第二節(jié)人物形象塑造之異同
這兩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崔鶯鶯和杜麗娘,兩位都是美麗端妍、深沉嫻靜,正值青春妙齡的貴族小姐。同時,她們都生活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之中,但在愛情方面,她們都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掙脫封建社會的枷鎖,表現出一定的叛逆精神。但由于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兩者的性格仍然有所差異。
崔鶯鶯,相國之女,出生高貴,“針黹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精,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美麗少女,這些都是令尋常女子感到難以企及且倍感艷羨的,這樣出眾的女子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擁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然而她卻在剛出場時就感嘆“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2
,言詞之間透露著淡淡的憂郁和惆悵,只因她被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深深的束縛在了寂寞如許的閨閣之中,只能等待尚書之子鄭恒的迎娶。在普救寺中她遇到了落魄才子張生,兩人一見鐘情。初見時,王實甫就不遺余力的通過張生的眼睛將鶯鶯的美麗容貌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我們眼前,張生是在進京趕考的途中興之所至才來普救寺觀光的,若鶯鶯對他沒有巨大的吸引力,那兩人可能就不會有交集,因此鶯鶯的美是必然的。而鶯鶯當時的神態(tài)“盡人調戲,亸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9
,可謂是大方之極,天真之至。
其后,鶯鶯后花園燒香,許下三愿:一愿父親早生天界,二愿母親身安無事,第三個愿望雖未說出口,卻被紅娘點破,希望早日尋得如意郎君,可見其對封建家庭里所許下的親事是不滿的。鶯鶯渴望追求自由的婚姻愛情,但她卻被封建禮教深深束縛著,也因此陷入極度的矛盾苦悶中。一方面,母親管教很嚴,正如紅娘所說,“俺夫人治家嚴肅,有冰霜之操。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輒入中堂”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30
;另一方面,使女負行監(jiān)坐守之責,紅娘在老婦人的吩咐下與鶯鶯形影不離,而這點鶯鶯也早已察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婦人拘束得緊,則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66
,也就是說鶯鶯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大家閨秀的身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因為心中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她對老夫人的行為開始感到不滿,然而身為相國小姐的尊嚴和矜持又讓她充滿疑慮和矛盾,面對張生的愛慕與追求鶯鶯不敢有大膽的回應,只能采取隱晦的方式,言行上一再反復無常。這種矛盾在張生解了孫飛虎圍兵之困,老婦人許婚又悔婚等情節(jié)中在鶯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方面老夫人食言,使得這場婚事付諸流水,加劇了她內心的不滿,暗道老夫人世故奸詐,而另一方面礙于封建禮教的束縛以及老夫人的淫威,她又是敢怒不敢言,隱忍不動。張生害相思病到之后,鶯鶯央求紅娘去探問病情,而當紅娘帶回張生的簡帖時,鶯鶯心中雖是迫切希望知道張生的消息,但卻是擺起了相國小姐的架子,大發(fā)脾氣怒斥紅娘“將這簡帖來戲弄我”來掩飾自己的真情實感。接著,她又請紅娘送詩簡與張生,約張生月下相會,而當張生滿懷欣喜而來時,鶯鶯卻又臨時變卦,怒斥張生“今后再勿如此”,其性格之中的矛盾猶疑之處展露無遺。
最終鶯鶯還是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成就了一樁美滿姻緣,當然這其中機智潑辣的紅娘功不可沒,若非紅娘義無反顧的撮合推動,崔張二人未必就能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反映出崔鶯鶯性格中被動的一面。另一方面,當老夫人仍以“門當戶對”為由逼迫張生進京趕考時,鶯鶯并未繼續(xù)爭取而是選擇接受了老夫人要求,這也表露出她性格中軟弱妥協(xié)的一面。但總的來說,崔鶯鶯還是一個赤誠追求愛情,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的女子。
杜麗娘,太守之女,與崔鶯鶯一樣同是才貌端妍,聰慧過人,四書能逐一記誦,摹衛(wèi)夫人書法幾可亂真。作為出生于官宦家庭中的閨閣少女,她對父母恭謹孝順,春光明媚之時“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明湯顯祖.明王思任批評.王思任批評本《牡丹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4
;她對老師尊敬有加,一見面就提出要給師母繡雙壽鞋;她知書達理,精巧過人,是封建社會里典型的大家閨秀形象。但這位淑靜溫婉的小姐在一言一行的端莊之中似乎少了幾分青春氣息,其實不然,作品中小丫頭春香則是杜麗娘性格中活潑直率層面的化身:鬧學的主角是春香,實則卻是杜麗娘在背后支持;發(fā)現后花園的是春香,但在后花園做出男歡女愛夢境的卻是麗娘,春香的引導與陪襯也使得杜麗娘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姿。
另外杜麗娘也熱愛自然,酷愛自由,對于詩書有著獨特的見解,她并不滿足于陳最良“依注解書”的授課方式,也不認同《詩經》就是歌頌后妃之德的這一觀點,她認為這是對于幸福結對的君子與淑女的禮贊,表現出對于愛情的向往,然而她卻被深深拘束在閨閣之中,這種向往又轉化為求而不得的憂郁。而后當她走進充滿著生機、洋溢著春意的后花園時,這種惆悵與無奈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如江潮般涌上心頭。初入后花園便被這春意盎然的景象打動,沉醉其中,而隨著成雙結對的鶯燕的出現,再加上對古來才子佳人先偷期密約,后成就佳偶的再三回味,頓覺自己青春虛度,未能早成佳配,如這姹紫嫣紅的美景一般無人欣賞。無法排遣的春情幽怨越積越多,沖破堤防則是必然,于是在昏然夢境中,她與柳夢梅相遇了,那些經歷是杜麗娘從未體會過的,從而使得她從唯唯諾諾的大家閨秀一躍成為敢于獻身、勇于決裂的深情女子。
然而夢醒時分,現實與夢境的強大反差使得杜麗娘身形憔悴,一病不起,最終為情而死。在閻王殿中,已為鬼魂的杜麗娘面對判官的詰問質疑,她不卑不亢,據理力爭,以情感動了判官,得以重回人間,繼續(xù)那段未了的情緣,最終又為情而生,與柳夢梅結為夫妻。然而這段感情卻是受到了麗娘呆板固執(zhí)、嚴守封建綱常的父親的反對,他對杜麗娘這種驚世駭俗的舉動無法理解,因此百般阻撓,而此時的麗娘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甚至敢于在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面前陳情,將她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獲得了皇帝的支持,最終親下圣旨“敕賜團圓”,以完美結局收場。杜麗娘成為至情的化身,她以情來反抗現實的命運,勇敢追求自身的幸福。
崔鶯鶯和杜麗娘,兩人都敢于沖破封建社會中的束縛,對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憧憬和期待,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其中杜麗娘主動性更加強一些,崔鶯鶯性格的轉變大多有著紅娘在背后的推動作用,略顯被動。但另一方面,杜麗娘起死回生之后,柳夢梅想要和她成親之時,她卻板起了一副正經面孔說是“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時時不忘柳夢梅的科舉功名,“盼今朝得傍你蟾宮客,你和俺陪精神金階對策”明湯顯祖著.明王思任批評.王思任批評本《牡丹亭》[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145
,這些行為與她在夢中和陰間大膽追求愛情的舉動大相徑庭,也反映出杜麗娘性格中的局限性;而在張生被老夫人逼迫進京趕考,“掙揣一個狀元回來”時,鶯鶯對張生的囑托卻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192
,因為在鶯鶯眼里,功名利祿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192
,狀元及第遠遠不如美好的愛情,從這里看,麗娘比鶯鶯又遜色幾分。
第三節(jié)表現形式之異同
《西廂記》是一部現實主義著作,它以現實主義手法描摹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真實客觀的細節(jié)描寫,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滿,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以一種有血有肉的姿態(tài)呈現在我們眼前;同時通過一些有意義的事件描述,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使得人物的塑造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變得有理有據、合情合理的。比如書中對于莽和尚惠明的描寫,王實甫雖著墨不多,但他卻是一個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若沒有惠明沖破孫飛虎設下的重圍,張生的求救書信豈能送出,那白馬將軍也不可能前來解圍,事態(tài)必然會進一步惡化,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惠明這個人物的出現是必然的。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這等危機情況之下,張生使用激將法想讓惠明送信,果不其然惠明立馬表示愿意前往,其性格中沖動魯莽的一面顯露無疑?;菝鞯某~都是通俗的市井語言,無不與他的身份相符,他以夸張的口吻顯示其武藝之高強,而后法本再次詢問時,惠明只道不是“小僧敢去也那不敢”,而是大師“用咱不用咱”,同時指出孫飛虎是淫欲貪婪之輩,不足為懼。另外,他“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懺》”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77
,與寺內其他和尚不同,他一直隨心所欲;同時惠明也是普救寺內部一塌糊涂的環(huán)境作風的揭示者,諷刺眾僧“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78
。至此,惠明性格中憤世嫉俗、敢作敢為的一面就已躍然紙上?!段鲙洝吩诖罅γ鑼懘搡L鶯和張生的愛情糾葛時,插入惠明送信的場景,戲劇中陡然營造舞槍弄棍、呼號叫喊的氛圍,這與談情說愛的情節(jié)相互映襯,既有語言上雅俗共賞的調節(jié)作用,又在一張一弛間引發(fā)懸念,可謂是妙筆生花。
而《牡丹亭》則是極具浪漫主義特色的產物,湯顯祖以瑰麗的想象,構造了一個虛幻的夢中世界,使杜麗娘掙脫了現實生活中的枷鎖,現實中無法排遣的幽怨與萌動的春心,只能在這光怪陸離的夢中得以抒發(fā),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湯顯祖用幻想中的夢境來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在夢中,杜麗娘尋得了她的如意郎君柳夢梅,獲得了愛情;而在現實里她仍處在封建社會深深的束縛之中,規(guī)行矩步做出官宦千金應有的姿態(tài),一腔春情難以排解。因而在這樣極大的反差之下,杜麗娘倍感痛苦,身形消瘦,最終為情而死。
另外,這部作品中也有了鬼神的出現,在《驚夢》一出中,“專掌憐香惜玉”的花神首次登場,充當著保護神的角色,“要她云雨十分歡幸也”;其后,在《冥判》一出中,花神再次登場,此時杜麗娘已死,身在閻王殿中,判官不信世間竟有一夢而亡之事,故請來花神勘問,花神依舊是站在麗娘這邊為她辯護,最終杜麗娘的情感動了判官,愿意放她離去,跟尋柳夢梅,最終又為愛而生。由此可見,湯顯祖在作品中所表達的“至情”明顯已經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足以體現出作為“至情”化身的杜麗娘對于追求愛情的熱切和強烈,就連花神和判官都愿意站在傳統(tǒng)封建道德傳統(tǒng)的對立面,充當著封建理學的批判者,讓男女青年的至愛之情贏得了自由馳騁的無限空間。總而言之,《牡丹亭》體現了一種超越現實生活的浪漫愛情,充滿了為爭取自由幸福而超越生死界限的精神力量,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至情境界。
第二章《西廂記》與《牡丹亭》愛情描寫異同原因分析
上文主要從主題的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表現形式這三個方面比較了《西廂記》和《牡丹亭》在愛情描寫上的異同,接下來本文將探究其異同形成的原因。探究兩部作品的異同,自然不能與作者的愛情觀、作品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以及作品中主人公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相割裂開,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節(jié)作者愛情觀的不同
分析兩部作品異同之處的原因,必然離不開對這兩部作品作者愛情觀念的比較,接下來本文將圍繞其展開?!段鲙洝肥窃鯇嵏λ鳎缒暝涀龉?,但仕途并不順利,后來領悟到“退一步乾坤大,饒一著萬事休。怕虎狼惡圖謀元王實甫,集賢賓·退隱[梧葉兒]
”,遂走上歸隱之路。賈仲明在《凌波仙》一詞中也曾對他作出過評價,“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鴦花寨明飚飚排劍戟。翠紅鄉(xiāng)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元賈仲明,凌波仙
”,所謂“風月營”、“鶯花寨”,代指藝人官妓聚居的場所,可見王實甫與其交往密切。王實甫是以《西廂記諸宮調》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元雜劇的巔峰之作《西廂記》,在這部作品中也能體現出他的愛情觀。
在封建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從《詩經》中“發(fā)乎情,止乎禮”開始,再到后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些已然成為橫亙在青年男女愛情和婚姻中不可逾越的鴻溝。而王實甫對于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是持反對和批判態(tài)度的,因此在《西廂記》中他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表現對傳統(tǒng)婚姻中“門當戶對”觀念的否定,對張生和鶯鶯愛情的結合表現了充分的認同與贊揚。同時,王實甫肯定了人性中對美的追求,張生在佛堂初次見到鶯鶯便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從而產生愛慕之心。隨著劇情的展開,作者通過對鶯鶯性格的層層揭示,一位美麗端妍、赤誠追求愛情,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的女子形象就躍然紙上。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并未直接用激烈的言辭來抨擊批判封建禮教,而是真實的展現生活原本的樣子,來表達主題思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因此在文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湯顯祖,較之王實甫在愛情觀上有著共性但也有差異之處。一方面他們兩位都有著反對封建傳統(tǒng)的愛情觀,提倡忠誠真摯的愛情觀。在封建社會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在那個時代,婚姻嫁娶都必須講究門當戶對,封建大家長在那些不符合這一條件卻相愛的男女之間設置了重重障礙,而湯顯祖和王實甫一樣,顯然都反對這種愛情觀,在《牡丹亭》中,杜麗娘為情而死,又為愛而生,足以體現這種至情觀念。但另一方面,湯顯祖的愛情觀體現出一定的妥協(xié)性,《牡丹亭》中杜麗娘死而復生之后,卻是開始希望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時杜麗娘和柳夢梅都表現了對于科舉考試的向往,體現了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最后兩人的結合也是由皇帝下旨賜婚的,這也表現了他對封建統(tǒng)治者仍存有一絲希望,表現出湯顯祖愛情觀中的妥協(xié)性。
第二節(jié)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
雖然《西廂記》的故事背景是在唐朝,但從其反映的主題內涵來看,顯然是王實甫所處的元朝社會的真實寫照。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元朝初年社會動蕩不安,統(tǒng)治者在對于民族文化的態(tài)度上采取了相對寬松的政策,“三教九流,莫不崇奉”;對于不同的思想學說,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寬容態(tài)度,它尊重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與信仰,同時也鼓勵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形成了一個多元的文化格局,因此宋朝時盛行的“存天理,滅人欲”理學教條在元朝影響力已經大大減弱,遠不如前代那樣受到尊崇,反而變得松弛無力,長期壓在人們心頭的封建禮教的磐石也隨之松動。元世祖忽必烈早年曾對儒學產生一些興趣,以儒家文化保護人的面目出現,一些儒士還給他奉上“儒教大宗師”的尊號,但他對儒學的體會粗淺,即位后在理財問題上與儒臣產生分歧,認為后者“不識事機”,對他們逐漸疏遠??偠灾?,在蒙古統(tǒng)治者心目中,儒學的地位就要遜色許多,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使他們對儒家學說的概念體系難以理解袁行霈,嚴文明,張傳璽,樓宇烈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三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4):259.
。
而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經濟的逐漸繁榮,市民階層的日益擴大,尊重個人意愿、情感開始成為人們自覺的要求,表現出對于“情”的關注和認可的文學作品逐漸增多,表現出對于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倫理綱常的挑戰(zhàn)與批判?!段鲙洝氛窃谶@樣的時代背景中誕生,“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句口號成為一把利劍,直指封建禮教,是對傳統(tǒng)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膽反撥,是一曲以情抗禮的贊歌。
另外,元朝前期科舉制度初期曾被廢除,到了元仁宗初年才恢復科舉,但取士甚少,終元一代,統(tǒng)治階級“視學校為不急,謂詩書為無用”程鉅夫著.《雪樓集》卷一〇,《奏議學校》,《四庫全書》本
,儒士社會地位低落??婆e考試向來是文人階層向上攀爬的階梯,為他們能夠一步登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而科舉考試的廢除使得儒生的地位下降,功名前途也變得渺茫,因此他們追求功名的熱忱驟減,轉而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追求,《西廂記》中張生在初次見到鶯鶯之后,就曾萌生出“便不往京師應舉也罷”的念頭,誠然鶯鶯的美貌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科舉文化的變遷這一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元朝社會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鄭肖恩.鄭肖恩集,《大義略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儒生的地位居于娼、丐之間,而僧道卻是僅次于官吏之下,由此可見元朝社會盲目迷信僧侶,因而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對這一現象也是冷嘲熱諷,通過對勢利貪婪的法本和六根不凈的眾僧的描寫對佛教及佛教徒進行了嚴厲的諷刺。普救寺是則天娘娘的香火院,相比較而言算是突出的名剎了,主持法本也是由崔老相國為之剃度的,按理來說法本該是精通佛典、慈悲為懷的得道高僧,然而在王實甫的筆下卻是一位勢利貪婪、六根不凈的和尚,比如在接待張生時,得知他是已故尚書之子后,所問卻是“老相公棄世,必有所遺”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27
,后張生拿出一兩白銀“略表寸心”,法本先是假意推辭一番后出手接納,甚至對法聰說這一兩白銀“未為厚禮”,可見其貪婪之心。王實甫借諷刺普救寺里眾僧表達了其對佛教及佛教徒的不滿。
《牡丹亭》產生于明朝,封建社會到了末期,統(tǒng)治者對思想控制的力度空前加強,以大力提倡封建道德,鼓吹三綱五常來維系人心,鞏固政權,封建理學教條被推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永樂十二年,明成祖命翰林院學士胡廣等人編纂了《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三步大書袁行霈,嚴文明,張傳璽,樓宇烈主編.中華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4):46.
,這三部《大全》的頒行,標志著程朱理學官學化的最終完成,程朱理學在國家意識形態(tài)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官學化的程朱理學以儒學正統(tǒng)自居,凡是違背程朱理學的新思想,都被指為異端邪說,人遭杖遣,書遭焚棄,庠序之所教,制科之所取,均已程朱為準繩,不敢越雷池半步,嚴重限制了思想發(fā)展的自由空間,形成了嚴厲的思想專制。
與程朱理學的官學化和僵化同步,從明初開始,以宋濂、曹端、吳與弼等為代表的理學家,在程朱理學官學化體制之外,緩慢而穩(wěn)健的推動著理學的發(fā)展,從注重道德踐履和修養(yǎng)出發(fā),逐步認識到心性問題的嚴重性,最終走到了程朱的反面。其后,王陽明的“心學”迅速崛起并廣泛傳播,他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體性地位,強調了“人”的主動性;而李贄更是肯定“人欲”的價值表現追求個體價值的思想,他以孔孟傳統(tǒng)儒學的“異端”自居,對程朱理學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強調個性解放,對湯顯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赌档ねぁ肪褪窃谶@樣的時代背景下問世的,他塑造了杜麗娘這個“至情”的化身的典型人物形象,肯定了人欲,反對束縛人的個性,是一曲以情抗理的贊歌。
如果說科舉制度在元朝時中落,那它隨著明王朝的建立逐步進入了鼎盛時代。明朝統(tǒng)治者對科舉考試高度重視,科舉方法的嚴密程度也超過了以往歷代,明朝采取了八股取士制度,科舉考試成為儒生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湯顯祖出生于書香門第,承襲了四代習文的家風,然而這位躊躇滿志的才子在科舉考試中卻是屢戰(zhàn)屢敗,只因斷然拒絕了當朝首輔張居正提出的陪考要求,他曾說道“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直到張居正病故后才得以躋身進士行列?!赌档ねぁ分?,無論是杜麗娘還是柳夢梅自身都表現出對于科舉考試的追求與向往,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湯顯祖的個人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明朝時期,廣大女性受到了極大的壓迫與約束,猶如身處在水深火熱的牢獄之中:一方面是上層社會的尋歡作樂、縱欲無度,另一方面是統(tǒng)治階級對于女性的高度防范與嚴厲禁錮劉健.《西廂記》《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異及其文化闡釋[J].華中師范大學博碩論文,2006(05).
。明朝階段刊行的女教讀本很多,影響較大的有任孝文皇后《內訓》、慈圣皇太后《女鑒》、朱隆姬《女教經》以及呂坤《閨范》等,這些女訓教材的作者或為正統(tǒng)文人,或為皇家貴婦,它們的教育對象多為上層社會的貴族女子以及養(yǎng)在內閣深院的大家閨秀,旨在通過宣揚禮教和傳播婦道來規(guī)范女性言行,從而達到封建思想統(tǒng)治的目的。當然最為直接生動,且具有強烈示范意義的舉措則是樹立貞節(jié)牌坊,用來表彰符合當時道德要求,一生恪守貞節(jié)的女性,而這些貞潔牌坊下的所鎮(zhèn)壓著的,是一個個貞潔女性的斑斑血淚和痛苦不堪的靈魂。由此可見在明朝時期,貞潔成為衡量女性道德的重要標準,更有“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一信條,它扼殺了女性現實的感情生活,掐斷了她們的精神向往。而杜麗娘就身處在這種時代,也因此她的反叛精神會更為強烈。
第三節(jié)主人公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
兩位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在封建社會中都備受束縛,在《西廂記》中,崔鶯鶯與作為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代表的老夫人一方有著鮮明的矛盾;在《牡丹亭》里,杜麗娘也在與作為封建理學化身的父親杜寶作斗爭。作者牢牢抓住這個矛盾沖突來刻畫她們的性格特征,并通過刻畫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展示了她們性格發(fā)展變遷的過程,環(huán)境的各異,也使她們的性格有著各自的獨特性。
在《西廂記》中,老夫人是全劇唯一的對立面,同時也是封建制度與封建禮教的代表,她在鶯鶯和張生的愛情之間進行了百般阻撓與刁難。劇中首個出場的人物就是老夫人,簡單介紹了背景之后便喚紅娘帶鶯鶯外出散心,還特意關照要等到殿上無人燒香時方可前往;其后又借紅娘的口又說出“俺夫人治家嚴肅,有冰霜之操。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輒入中堂”元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10):30
,可見其治家之嚴,同時她還吩咐紅娘擔負起“行監(jiān)坐守”之責,與鶯鶯整日形影不離。鶯鶯便是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一舉一動都不能逾矩,深深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這也是她在面對張生的愛慕追求時軟弱優(yōu)柔寡斷,時常心口不一的原因之一。
《西廂記》處于一個各項封建制度基本上都得以貫徹的社會中,男女授受不親是顯貴之家必須遵守的清規(guī)戒律,更何況崔家乃相符門第,老夫人必然是固執(zhí)的衛(wèi)道者,所幸是鶯鶯身邊還有一個機智俠義的小紅娘,有了她的穿針引線、往來調停,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不至于說是舉步維艱了。紅娘作為劇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她有著一副熱心腸、正義感,同時她還有著一套隨機應變、鑒貌辨色的本領。在老夫人賴婚之后,她為張生出謀劃策,為二人傳書送簡,同時她還得揣摩鶯鶯的言行神態(tài),考慮到鶯鶯的顧慮與自尊心,捕捉鶯鶯的真實意圖想法;在被老婦人拷問之時更是有意無意間充當了崔張二人的代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突然反擊,直言不諱承認有此風流公案,同時從三方面指出錯在老夫人,說的通徹而又精辟,讓老夫人啞口無言??梢哉f若非沒有紅娘的牽線搭橋,崔張兩人的愛情將難以發(fā)展。崔鶯鶯雖生活在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老夫人的威嚴之下,但有了紅娘的撮合推動,愛情的阻力不至于無法沖破,但與此同時也顯出幾分被動。
而在《牡丹亭》里,封建理學盛行,對于女性的壓迫束縛較之《西廂記》更為嚴重,呆板固執(zhí)、嚴守封建綱常的父親杜寶化身為理學教條的代表,在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之間橫加阻撓。杜麗娘生活的環(huán)境較之崔鶯鶯嚴苛的多:白日里刺繡之余倦眠片刻,都受到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婆撕掉協(xié)議書
- 電梯分配協(xié)議書
- 退休移交協(xié)議書
- 藥店收購協(xié)議書
- 夫妻打架離婚后協(xié)議書
- 肺癌補償協(xié)議書
- 電線拆除協(xié)議書
- 股票操盤協(xié)議書
- 那個離婚協(xié)議書
- 桌球廳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光伏發(fā)電項目試驗計劃
- 2023年全國青少年航天知識大賽題庫
- 《一棵小桃樹》閱讀
- 病理檢驗技術試題+答案
- 髖臼及股骨骨缺損的分型及評價-課件
- 互聯(lián)網+醫(yī)療遠程母嬰健康管理平臺建設方案
- 施工單位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檢查記錄表
- 上海市華師大二附中2022-2023高二下學期期中政治試卷
- 加工中心點檢表
- 國開電大本科《管理英語 4》 形考任務(單元自測 1 至 8) 試題及答案
- 珠寶首飾加工工藝介紹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