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教育概況課件_第1頁
古希臘教育概況課件_第2頁
古希臘教育概況課件_第3頁
古希臘教育概況課件_第4頁
古希臘教育概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希臘的教育古希臘概況斯巴達教育雅典教育智者學派古希臘三賢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yǎng)的歐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們德國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凡是滿足我們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價值有光輝的東西,我們知道都是從希臘直接或間接傳來的。

——黑格爾

……在任何情形下,在任何時代,對這樣一種特性(即希臘特性)的研究對人的發(fā)展肯定都是有益的,因為這種特性組成了人類普遍特性的基礎。但最為重要的是,由于一系列情況的共同作用,我們這個時代關注的是物質(zhì)而不是人,是群體而非個人,是外在的價值和實用性而非內(nèi)在的美和快樂;上層文化的多種多樣性越來越遠離本來的單純性。在這樣一個時代,回顧所有情形幾乎正好相反的國度無疑是有益的?!ゑT·洪堡(Wilhelmvon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1809年創(chuàng)辦了柏林洪堡大學愛琴文明區(qū)域愛琴文明區(qū)域圖古希臘地理形勢圖古希臘區(qū)域圖古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1、海洋環(huán)境2、多山平原3、氣候溫和4、開放空間5、對精神氣質(zhì)和社會制度的影響(二)政治體制1、君主政體——寡頭政體2、貴族政體——僭主政體3、民主政體——暴民政體2、人類學時期——對人、社會和倫理觀念的探尋代表人物:(1)智者(2)蘇格拉底古希臘精神內(nèi)涵1.唯美主義一種追求純粹美的旨趣和傾向一種對單純崇高的追求和服膺一種對和諧合理的理解和向往2.理性主義一種為知識而知識的精神對原因和原理的不懈追尋注重自由思辨的基本意識超越事實和自然物,自由地思考,認識自己并為自己作論證,這被古代希臘人視為最崇高的事業(yè),最理想的精神生活。

東方的科學在它存在過的這許多世紀之中,甚而至于和希臘科學接觸之后,都從來沒有超出實用的目標,或?qū)毼⒛┕?jié)的好奇心,以提高到純粹的思辨和決定原理的階段”,而希臘人則“并不是直接著眼于行動,而是尋求基于理性的解釋;是在這種解釋,和在思辨之中,他們才間接地發(fā)現(xiàn)了行動的秘密?!R昂·羅斑《希臘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起源》3.四大美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

古希臘教育一、斯巴達的教育二、雅典的教育三、智者、智者派四、古希臘三賢2.斯巴達城邦及其特性征戰(zhàn)立國奴隸制度單純尚武軍事專制3.教育制度a、家庭教育0-7歲b、初級軍事教育7-18歲c、強化軍事訓練(埃佛比)18-20歲d、服兵役軍事實踐20-30歲e、成為公民30-60歲5.女子教育a.教育目的培養(yǎng)健康的母親;保衛(wèi)城邦b.教育內(nèi)容與男子一樣6.斯巴達教育特點

a.國家公立教育:兒童屬于國家所有b.實用性教育:注重軍事體育訓練、性格訓練,忽視文化知識教育,代表世界教育史上實用性教育方向,性格教育產(chǎn)生重要歷史影響c.教育為政治服務,具有鮮明的階級性d.重視女子教育e.培養(yǎng)公民和軍人

雅典城邦教育

1.雅典地理和社會狀況雅典三面環(huán)海,有優(yōu)良的港灣和豐富的礦藏,工商業(yè)發(fā)達,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區(qū)的貿(mào)易中心。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奴隸主民主政體。

返回

2、雅典城邦及其特性繁榮的航海經(jīng)濟輝煌的哲學文化全希臘的學校健全民主體制:(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10將軍委員會、陪審法庭)

3.教育制度a、家庭教育0-7歲b、文法學校7-13歲c、弦琴學校13-16歲d、體操學校16-18歲e、國立體育館18-20歲4.教育方式學校教育a、文法學校b、音樂學校c、體操學校非形式化教育a、公民大會b、神廟儀式c、劇場戲劇5.教育內(nèi)容a、文法b、音樂c、體育:賽跑、跳躍、角力、擲鐵餅、投標槍d、政治e、道德教育6.雅典教育特點

a.身與心全面和諧發(fā)展:身心和諧,既美且善公民b.強調(diào)個人與城邦并重:私立為主c.非功利性的教育觀念d.確立了教育史上全面教育模式e.提供了教育思想資源:和諧教育f.確立了經(jīng)典的教育理想雅典和斯巴達風格比較雅典斯巴達斯巴達與雅典教育比較

(1)政府對教育的態(tài)度不同(2)培養(yǎng)目標不同(3)教育機構不同(4)教育內(nèi)容不同(5)教育方法不同(6)師資隊伍不同

(1)政府對教育的態(tài)度不同斯巴達采取嚴格的集權領導,把兒童視為國有;政府官員及社會成年人對青少年履行監(jiān)管的義務,青少年必須遵從;教育開支由國家負擔,青少年免費接受教育。雅典對教育則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視為家庭的職責,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并交納學費,都是家長應盡的職責。(2)培養(yǎng)目標不同斯巴達以訓練勇敢善戰(zhàn)的士兵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為使奴隸主子弟有條件參加政治和經(jīng)濟活動——躋身政界和經(jīng)營貿(mào)易,則竭力培養(yǎng)其成為身強力壯、品德優(yōu)良、多才善辯而且有文化修養(yǎng)的和諧發(fā)展的人,即公民。(3)教育機構不同斯巴達為鍛煉戰(zhàn)士,由國家的7歲至18歲的男子設立兵營式的教練所,為18歲以上的男子設立青年“士官團”(即“埃弗比”),借軍事編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則由私人設置多種類型的學校,如體操學校、音樂學校、文法學校、修辭學校,以及哲學家的學園等。程度不齊,流派甚眾,任人選擇就學,政府不求整齊劃一。(4)教育內(nèi)容不同斯巴達以軍事訓練和體育鍛煉為主。雅典則在體育習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質(zhì)的修辭學校和哲學家的學園則提倡水平較高的理論科目的講授和爭辯。(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達強調(diào)要服從師訓,刻苦訓練。雅典則對啟發(fā)誘導比較重視。(6)師資隊伍不同斯巴達的教育機構皆由斯巴達奴隸主階級的成員負責教育工作,同時由執(zhí)政官予以訓誡。雅典則除本國的統(tǒng)治階級成員任教外,來自國外的智者充任教師者為數(shù)眾多,招攬人才不限國籍。古代雅典兒童在學校學習古代雅典的教育1(F.P.Graves,1919)古代雅典的教育2(F.P.Graves,1919)古典時代的教育1.古典時代歷史進程

a.希波戰(zhàn)爭(前494—前449)b.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前431~公元前404)2.民主制度轉(zhuǎn)變下的教育變化

a.民主制度的轉(zhuǎn)變b.傳統(tǒng)教育的式微:體育、音樂、道德教育c.新式教育的繁榮:雄辯術、修辭學、修辭學校(前392年伊索克拉底)3.希臘教育思想方面的進展文藝復興三杰之一拉斐爾的著名畫作《雅典學派》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將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文法、修辭、邏輯、數(shù)學、幾何、音樂、天文學科中的杰出人物匯聚一堂,以表彰人類對智慧、真理和最高生活理想的追求。表達對希臘精神的崇拜。

a.自然哲學時期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畢達哥拉斯(約前582一前493年)

主要觀點:

----數(shù)是世界和萬物的本源。----數(shù)具有完全、勻稱、和諧三種特性----生活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通過對數(shù)的研究、體會、領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訓練,達到真理,實現(xiàn)靈魂的凈化,達到和諧、完全和完善的境界,而不帶有任何功利的目的。----體現(xiàn)數(shù)的關系的音樂具有和諧教育作用影響和評價----希臘最早提出較為明確和豐富教育主張的思想家及教育團體,是希臘教育思想史的重要開端。----對靈魂(或精神)陶冶的重視與和諧發(fā)展的思想,對希臘教育思想的影響極為深刻的。----對數(shù)的組成學科音樂、天文、幾何、算術等的學習構成了“四藝”最早雛形----自然哲學家倡導的理性主義,成為古典時代希臘思想家系統(tǒng)探討政治、倫理和教育問題的基本思想方式和動力。b.倫理哲學時期的教育思想----智者學派(Sophists)

智者概念:統(tǒng)稱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向人傳授雄辯術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yè)教師。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高爾吉亞、普羅狄克斯、希庇阿斯、安提豐、克里底亞

思想特征:個人主義感覺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

教育目的:培養(yǎng)民主政治所需的技能和人才

教育內(nèi)容:文法、修辭、辯證法和其他文化和自然學科知識智者派與“三藝”智者不僅在希臘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為西方最早的職業(yè)教師,他們對希臘教育實踐和教育理想的發(fā)展同樣做出了貢獻。云游講學,推動文化傳播,促進社會流動;傳播文法、修辭、哲學的內(nèi)容,擴大了教育內(nèi)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長達千年之久的“七藝”中的前三藝(文法、修辭、辯證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確定下來的;智者重視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把道德與政治知識作為主要教育內(nèi)容,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政治家或者統(tǒng)治者的教育。歷史地位

西方最早職業(yè)教師確立了三藝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形成了教育理論激發(fā)了教育思考古希臘三賢教育思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學生:色諾芬和柏拉圖《對話錄》)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古希臘三杰之首,在西方哲學史上開辟了從自然哲學向倫理哲學轉(zhuǎn)變的新階段,被西方學者尊為圣賢。一、生平1、雕刻匠2、重裝步兵3、議事會主席4、哲學家5、教育家6、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2、德育3、智育4、體育5、教學方法1.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論蘇格拉底認為,人天生有區(qū)別,但不管這種區(qū)別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進。只要使人可以預測結(jié)果的事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學習的。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治國人才。他認為治國者必須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種實際知識。

2.蘇格拉底的德育論

蘇格拉底認為道德是實踐的哲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道德。正確的行為基于正確的判斷,美德即知識、智慧即德行。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別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自制是德行的基礎;守法就是正義;身教重于言傳。

3.蘇格拉底的智育論

蘇格拉底在智育方面提出要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除教授政治、倫理雄辯術以外,還要學習幾何、天文、算術等學科。4.蘇格拉底的體育論蘇格拉底很注重體育鍛煉,認為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鍛煉可以使人身體強壯??梢?,蘇格拉底已經(jīng)明確認識到德育、智育、體育的三者同樣重要。5.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論也稱“產(chǎn)婆術”或“助產(chǎn)術”。蘇格拉底在哲學研究和講學中,形成了由譏諷、助產(chǎn)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的獨特的方法。譏諷是就對方的發(fā)言不斷提出追問,迫使對方自陷矛盾,無辭以對,終于承認自己的無知。助產(chǎn)術即幫助對方自己得到問題的答案。歸納即從各種具體事務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質(zhì),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尋求“一般”。定義是把個別事物歸入一般的概念,得到關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蘇格拉底“產(chǎn)婆術”案例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記錄了蘇格拉底與一個自負青年尤蘇戴莫斯關于“正義”問題的一段對話。

尤蘇戴莫斯理想作一名政治家,蘇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關正義的問題,并且問尤蘇戴莫斯是否可以舉出什么是正義的作為和什么是非正義的作為。于是,尤蘇戴莫斯回答說“能夠”。蘇格拉底便建議他把正義的作為放入一邊,非正義的作為放入另一邊,接下去問道:案例背景蘇:“虛偽是人們中間常有的事,是不是?”尤:“當然是?!碧K:“那么,我們把它放在兩邊的哪一邊呢?”尤:“顯然應該放在非正義的一邊。”蘇:“人們彼此之間也有欺騙,是不是?”。尤:“肯定有?!碧K:“這應該放在兩邊的哪一邊呢?”尤:“當然是非正義的一邊?!碧K:“是不是也有做壞事的?”尤:“也有?!碧K:“那么,奴役人怎么樣呢?”尤:“也有?!碧K:“尤蘇戴莫斯,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義的一邊了?”尤:“如果把它們放在正義的一邊,那可就是怪事了?!碧K:“如果一個被推選當將領的人奴役一個非正義的敵國人民,我們是不是也能說他是非正義呢?”尤:“當然不能。”蘇:“那么,我們得說他的行為是正義的了?”尤:“當然。”蘇:“如果他在作戰(zhàn)期間欺騙敵人,怎么樣呢?”尤:“這也是正義的?!碧K:“如果他偷竊、搶劫他們的財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義的嗎?”尤:“當然是。不過,一起頭,我還以為你所問的都是關于我們的朋友哩。”蘇:“那么,所有我們放在非正義一邊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義的一邊了?”尤:“好象是這樣?!碧K:“既然我們已經(jīng)這樣放了,我們就應該再給它劃個界線:這一類的事,做在敵人身上是正義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卻是非正義的,對待朋友必須絕對忠誠坦白,你同意嗎?”尤:“完全同意?!?。蘇:“如果一個將領看到他的軍隊士氣消沉,就欺騙他們說,援軍就要來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氣的消沉,我們應該把這種欺騙放在兩邊哪一邊呢?”尤:“我看應該放在正義的一邊?!碧K:“又如兒子需要服藥,卻不肯服,父親就騙他,把藥當飯給他吃,而由于用了欺騙的方法竟使兒子恢復了健康,這種欺騙的行為又應該放在哪一邊呢?”尤:“我看這也應該放在同一邊。”蘇:“又如,一個人因為朋友意志沮喪,怕他自殺,把他的劍或其它這一類的東西偷去或拿去。這種行為應該放在哪一邊呢?”尤:“當然也應該放在同一邊。”蘇:“你是說,就連對于朋友也不是在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坦率行事的?”尤:“的確不是。如果你準許的話,我寧愿收回我已經(jīng)說過的。”“助產(chǎn)術”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一,受教育者必須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熱情;第二,受教育者必須就所討論的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第三,談話的對象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知識基礎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故這種方法不能機械地搬用于幼年兒童。蘇格拉底助產(chǎn)術示意圖3、特點(1)師生平等(2)強調(diào)無知(3)獨立思考(4)啟發(fā)探索(5)追尋真理

無所不在廣場、廟宇、街頭作坊、宴會、體育館

無人不教青年、老年人、富人、窮人農(nóng)民、手藝人、貴族、平民

義務教師免費教學、不收學費4、評價(1)一種師生平等、共同追尋知識和意義的學習和教育方法。(2)對話(辯證法)是西方文明的根本。(3)對話帶來的是由迷惘而入思的氛圍。

5、局限蘇格拉底法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和適度的范圍內(nèi)運用。(1)受教者須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識的愿望和熱情;(2)受教者必須就所討論問題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事實和知識。(3)方法不能機械地搬用于幼年兒童。TheDeathofSocrates(蘇格拉底之死)

柏拉圖教育思想

“歐洲哲學傳統(tǒng)最穩(wěn)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對柏拉圖的一系列注解組成的?!薄軐W家懷特海“人們可以說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可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薄軐W家波普爾教育在其最高的意義上就是哲學?!乩瓐D一、生平(約公元前427—前347)1)貴族出身2)蘇氏學生3)游歷四方4)創(chuàng)辦學園5)三下敘拉古1.柏拉圖的生平和哲學柏拉圖原名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生于奴隸主貴族家庭。其父、母在當時雅典社會都具有一定的名望。柏拉圖青少年時代,熱心學習文法、修辭和寫作,愛好體育鍛煉,對音樂、美術等學科很感興趣,受到專業(yè)老師葛老孔的精心培養(yǎng)。20歲開始,投師蘇格拉底,成為蘇氏的忠實門徒。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后,年僅28歲的柏拉圖因受牽連而被迫離開雅典。公元前387年,柏拉圖返回雅典,隨即創(chuàng)建了阿加德米學園,在此著述講學,長達40年。二、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三個里程碑。

阿卡德米學院柏拉圖曾游遍意大利、埃及等地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xiàn)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即在他40歲時回到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據(jù)傳希臘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曾在此住過)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學?!⒖ǖ旅讓W園(Academy),此后執(zhí)教40年,直至逝世。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fā)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據(jù)說,柏拉圖在學園門口立了塊碑:“不懂幾何者不準入內(nèi)”。學院培養(yǎng)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亞里士多德。學園遺址學園由柏拉圖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388年,因靠近古希臘英雄阿卡德莫斯(Academus)的圣殿而得名。學園后與呂克昂、伊壁鳩魯學校、斯多葛派學校合并為雅典大學,并于公元529年被查世丁尼一世下令關閉。學園共存在了900多年,影響深遠,其名稱“Academy”也成為后世學術機構的統(tǒng)稱。柏拉圖和他的學生在阿加德米學園是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教授哲學、數(shù)學、音樂、天文學等學科。柏拉圖在學園教學40年,實行教學和探索思辨相結(jié)合、講授與自由討論相結(jié)合的教育模式,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使其成為希臘的哲學和科學中心。柏拉圖哲學及教育思想1、理念論(1)概念不依靠任何個別事物并先于任何個別事物而客觀存在的精神實在。(2)特性單一性;永恒性,純粹性,超感性,客觀性。(3)意義世界觀意義;認識論意義;宗教意義;本原與個別,一與多,共性與個性關系。2、靈魂論(1)靈魂與肉體分離(2)靈魂不朽(3)靈魂三分和人的級別理性部分激情部分欲望部分柏拉圖認為,在人出生前,不朽的靈魂已經(jīng)洞悉了萬事萬物,當靈魂依附于肉體(降生)后,原本已獲得的知識就被遺忘了,通過接觸感性事物,才重新“回憶”起已被遺忘的事物?!罢J識只不過是回憶”,“一切研究、一切學習,只不過是回憶罷了”。學習并不是從外部獲得什么東西,只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所以說,學習即回憶。3.學習即回憶(回憶說)4、政治論(1)正義論(2)理想國(3)哲學王5、靈魂轉(zhuǎn)向教育是運用理性去認識理念世界,從而帶來靈魂的轉(zhuǎn)向,產(chǎn)生哲學王,從而實現(xiàn)理想的城邦。三、教育制度的設想1、國家負責教育2、教育分五階段學前教育階段0-7歲游戲舞蹈初等教育階段7-18歲文法音樂軍人教育階段18-20歲實用四藝哲學家預備教育階段20-30歲理性四藝哲學家教育階段30-35歲哲學5.柏拉圖的教育制度0-3歲。柏拉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了學前教育思想。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要及早開始,甚至提出了優(yōu)生和胎教的見解。3—6歲。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要送到公立兒童游戲場,接受國家指派的保姆撫養(yǎng)、教育。在游戲場里,兒童學習唱歌、聽講故事和做游戲。7—18歲。普通教育在6歲以后開始,要盡量對一切兒童施以強迫教育。男女兒童要分別居住,進入官辦的初等學校學習。學校類型包括:文法學校、體操學校和音樂學校。18—20歲。這一年齡段的青年要進行2—3年的專門軍事訓練,進入青年軍事訓練團學習,接受高等教育。教學內(nèi)容包括:體育鍛煉、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音樂理論。20—30歲。青年到20歲時要進行一次篩選,大部分人做為軍人編入軍隊,少部分優(yōu)秀者再接受10年教育。學習內(nèi)容繼續(xù)學習四藝科目,重點研究哲學。這一階段雖然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和音樂,但和前一階段學習目的不同,不在實際應用,重在鍛煉思維能力,是為了達到培養(yǎng)出哲學家或“哲學王”。30-35歲。上一階段10年學習結(jié)束時,再經(jīng)過第二次篩選,一般被分配去擔任政府官吏。少數(shù)人再用5年時間學習辯證法,擔任重要官吏職務。35-50歲。極少數(shù)的人還需要再經(jīng)過15年的鍛煉,經(jīng)受磨難考驗后,在學識和事功上都是優(yōu)秀的,尤其是在哲學方面學有成就,就可以成為奴隸主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独硐雵分械慕逃^1、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哲學家兼政治家——“哲學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使“靈魂轉(zhuǎn)向”。2、重視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思想。倡導“寓學習于游戲”,主張采用做游戲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游戲必須是合法的。

女子教育柏拉圖最早從理論上論證了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為近代女子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借鑒依據(jù)。女子應當和男子受同樣的教育,從事同樣的職業(yè)。

柏拉圖開創(chuàng)“四藝”他提出了廣泛的教學科目。他主張開設的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成為古代的“四藝”,它和智者“三藝”(文法、修辭、辯證法)合為“七藝”。后來,“七藝”作為教學內(nèi)容支配了歐洲中、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另外,他還具體提出了各門學科的作用。柏拉圖在《法律篇》中的教育觀在教育管理上,有了一名專管教育的長官;規(guī)定了學校的興建;對專職教師有了明確規(guī)定;在課程設置上,哲學被取消了;首次提出強迫教育;早期教育的規(guī)定比《理想國》更加具體;介紹埃及人在“寓學習于游戲”方面的經(jīng)驗;恢復了一夫一妻制,因而人倫關系、孝道也就成了道德教育的必要內(nèi)容。柏拉圖教育思想的特點:以英才教育為中心,以培養(yǎng)國家領袖為最終目的,是一種領袖教育。實行嚴格考核,層層淘汰制度,以保證少數(shù)德、智、體各方面都極優(yōu)秀的人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意義1.他重視教育,系統(tǒng)地提出了教育理論體系。2.他創(chuàng)辦的學園開創(chuàng)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傳統(tǒng)。3.他重視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思想。4.他最早從理論上論證了女子教育。5.他提出了廣泛的教學科目,開設了“四藝”。6.他較早提出理智、情感、心靈等心理概念。7.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影響深遠。孔子(前551-479)15-30歲,初仕魯,做小官,“工讀”時期:15年30-50歲,專一講學期,34歲授徒講學:20年51-54歲,再仕魯,任司寇,從政期:4年55-68歲,周游列國時期:14年69-73歲,晚年整理古籍:5年

柏拉圖與孔子1、都有實現(xiàn)自己政治抱負的愿望2、都曾游歷各地3、都主張有知識和德行的人治國(君子——哲學家)4、“大同世界”與“理想國”4、都曾招收學生、講學5、《理想國》、《論語》三、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著深遠影響。

“哲學之作為科學是從柏拉圖開始而由亞里士多德完成的。他們比起所有別的哲學家來應該可以叫做人類的導師”——黑格爾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R克思一、生平1、御醫(yī)家庭17年2、柏氏學生20年3、游歷四方12年4、呂克昂學院12年5、母親故鄉(xiāng)1年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研究領域涉及哲學、政治學、物理學、倫理學、邏輯學、植物學、文學等。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學》和《倫理學》等著作中,對西方教育有著深遠影響。亞里斯多德在哲學上提出了“形式與質(zhì)料說”、“潛能與發(fā)展說”。他承認物質(zhì)世界的客觀存在,認為物質(zhì)世界是經(jīng)驗和感覺的源泉,而經(jīng)驗和感覺則是理性思維和概念的源泉。

阿拉伯人描繪的亞里士多德上課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西方哲學和文化史上經(jīng)歷了復雜的歷史命運,亞里士多德去世后,由于他的遺稿長期埋沒,他的繼承人又只重視倫理學和邏輯學的研究,所以他的思想在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不被重視。然而他的著作卻在東方阿拉伯世界被廣泛地翻譯、注釋和研究。并在10世紀后,傳回歐洲,重被挖掘。亞里斯多德的教育階段說亞里斯多德認為兒童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中,兒童成長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點也有所區(qū)別。0-7歲為第一個階段,應以體育游戲為主。7-14歲為第二個階段,應以文法音樂為主。14-21歲為第三個階段,應以四藝哲學為主。亞里斯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按年齡的不同分期進行教育的思想。

亞里斯多德的靈魂論與教育范疇說

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構成,即營養(yǎng)的靈魂、感覺的靈魂和理性的靈魂,相應于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和人的生命。當營養(yǎng)的靈魂單獨存在時,是屬于植物的,如果它還有感覺,則屬于動物的靈魂。如果它既是營養(yǎng)的,也是感覺的,同時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靈魂。使靈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領導下和諧共存,人就成為人。

植物(營養(yǎng))的靈魂——體育動物(感覺)的靈魂——德育理性(人)的靈魂——智育靈魂論在教育理論上的重要意義在于:首先,它說明人也是動物,人的身上也有動物性的東西。能否用理性領導欲望,使欲望服從理性,使人與動物區(qū)分的標志。發(fā)展人的理性,這就是教育,特別是德育的任務。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的理論為教育必須包括體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論或心理學上的依據(jù)。(三)亞里斯多德論人的形成三因素

亞里斯多德提到了人形成為人的三個因素:天性、習慣和理性。重視天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通過教育發(fā)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習慣受理性的領導,人就能成為有良好德行的人。亞里斯多德強調(diào)3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從而引出了后世關于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三者關系的論爭。亞里斯多德論和諧教育以其靈魂說為基礎,亞里士多德提出了關于和諧教育的思想。與靈魂三個組成部分相對應的教育分別是:體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過這種多方面的教育,兒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亞里斯多德的“白板說”

亞里斯多德在其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用蠟塊與金戒指比喻感覺和感覺對象的關系,感覺只是采納被感覺的東西的形式而不取其質(zhì)料,人的靈魂也就像一塊什么也沒有的白板或白紙,它能接收對象的知識。

在高度評價教育作用的同時,亞里斯多德并不認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萬能的。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不良環(huán)境中形成壞習慣的人服從理性的領導,對這種人需進行法制。

教育不是萬能的亞里斯多德論自由教育

在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論。自由教育的最主要內(nèi)容就強調(diào)應當把沉思作為理智活動的美德,沉思就是純理性的活動,就是探究真理。自由教育的對象是人的理性靈魂,人的理性靈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