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部編版)第21課《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匯編語文_第1頁
201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部編版)第21課《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匯編語文_第2頁
201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部編版)第21課《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匯編語文_第3頁
201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部編版)第21課《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匯編語文_第4頁
2019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部編版)第21課《孟子二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匯編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第第1頁孟子二章《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卷《富貴不能淫》《從容就義》對比閱讀(甲)富貴不能淫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孟子譯注》)(乙)從容就義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①,系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②無愧!”過市,意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③。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眴柺腥耸霝槟媳保厦嬖侔菥退?。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wù)邿o不流涕。(選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將被押出監(jiān)獄前,就寫下遺書自我總結(jié),桂在衣帶間。那文詞寫著:“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舍生取義,(因為)已經(jīng)盡了人臣的責(zé)任,所以達成了仁德。讀古代圣賢的書,所學(xué)的(不是成仁取義的事又)是什么事呢?從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沒有愧疚了!”(他被)押過集市時,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樣。圍觀的人多得像一道墻。即將受刑時,他不慌不忙地向執(zhí)刑的官吏說:“我的事都已經(jīng)做完了?!眴柤猩希▏^)的人何處是南,何處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來傳令)讓行刑停止,到達時(文天祥)已經(jīng)死了??吹?、聽到的人,沒有不傷心流淚的?!咀ⅰ竣僮再潱鹤晕铱偨Y(jié)。②庶幾:差不多。③觀者如堵:圍觀人的多得像一道墻。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B)(2分)獨行其道B.其真無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A、C、D三項中的“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們的”;B項,“其"是副詞。表示反詰.譯為“豈,難道”。下列加點詞解釋的有誤一項是(A)(2分)A.貧賤不能移(移動)B.見聞?wù)邿o不流涕(眼淚)C.此之謂大丈夫(稱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A項,“移”在這里是“動搖”的意思。12?以甲、乙兩文為據(jù),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D)(2分)甲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行文流暢,富有氣勢。文天祥?臨刑之際自作絕筆,系之衣帶間,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孟子認為大丈夫應(yīng)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耙娐?wù)邿o不流涕”一句,描繪“觀者”的反應(yīng),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D項,“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誤,應(yīng)是:為了表現(xiàn)文天祥從容就義的氣節(jié)。請將“問市人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譯文:問集市上(圍觀)的人何處是南,何處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的著名論斷,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3分)文天祥被俘后面對死亡,面對威逼利誘,一身浩然正氣,從容就義,正是孟子“大丈夫”論斷中“威武不能屈”的體現(xiàn)。[甲]人恒過,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乙]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xué)為兵,則老矣。越有善農(nóng)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泄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選自《郁離子》)5、解釋①入則無法家拂士拂:②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鄙:同“弼”.輔佐邊境—6、翻譯①人恒過,然后能改。②旱斯具舟,熱斯具裘。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天熱的時候就準備皮襖?!?、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4分)答:甲文的主要觀點:生干憂患.死干安樂乙文的主要觀點:防患干未然共同特點:卒章顯志[甲]人恒過,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選自《齊東野語》)注:①血指:傷指②刳(ku)?。焊钊、酃鳎杭备偱佬械臉幼英軞專核劳?0、解釋(1)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2)入則無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敵虎4)悉可俯拾(1)明白、知曉;(2)同“弼",輔佐;(3)匹敵、對抗⑷完全11、翻譯(1)人恒過,然后能改。(2)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文的主要觀點可概括為:趨炎附勢者沒有沒好下場。13、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卒章顯志?!炯住咳撕氵^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疽摇棵献由贂r,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逼淠敢莸读哑淇?,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注釋:①誦:背誦。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⑤引:拿來。&解釋①人恒過然后能改恒過—②其母引刀裂其織裂—①犯錯誤②割斷9?翻譯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②從此以,后,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nèi)容了。【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答:甲文以議論為主,語言精練.分析透辟;乙文以敘述為主.用引刀裂織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你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仟何事情都悪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四、(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睂O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晃岬撘婧?,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孫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心做不到呢。解釋(1)必先苦其心志(2)入則無法家拂士(3)仆聞之(4)官大者,主惡之(1)使……痛苦(2)通“弼”,輔佐(3)聽說(4)討厭.厭惡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D)(3分)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蘭是女郎B.舜發(fā)于畎畝之中此之謂也C.所以動心忍性此先漢所以興隆也D.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孫叔敖曰:不然。翻譯(1)人恒過然后能改。(2)可以免于患乎?(1)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錯誤。_(2)可以憑借這種做沬免除禍害嗎?閱讀甲乙兩文后,回答下面問題。(4分)(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么觀點?成就大業(yè)者,通常要在?;?、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然后知牛干憂患而死干安樂也。(2分)五、(甲)(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孟子幼時,其舍①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彼爝w居市②旁。孟子又嬉為賈人③炫賣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⑤旁。孟子乃嬉為俎豆⑥揖讓進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及孟子長,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選自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注釋】①舍:住屋。②市:市場。③賈人:商人。④炫賣:邊喊邊賣。⑤學(xué)宮:學(xué)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祀儀式。⑦揖讓進退:即打躬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翻譯(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2)此可以處吾子矣。這里可以安頓我兒子了。甲文列舉六位歷史名人成才的史實和乙文“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說明了什么?(2分)—環(huán)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孟母三遷”成就了孟子,使他“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也說明了孟母具有憂患意識。在生活條件日益優(yōu)越的今天,你認為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名句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2分)要居安思危.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要增強憂患意識六、文言文比較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甲文:(選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吳王赦免了越王.勾踐冋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jīng)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曲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jié)奏。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舜/發(fā)干/畎畝之中2、解釋①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過然后能改()③吳既赦越()④與百姓同其勞()①通“增”,增加②犯錯誤③赦免④勞動3、翻譯下列句子。女忘會稽之恥邪?譯你難道已經(jīng)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3、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生干憂患.死干安樂。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來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成語是:臥薪嘗膽4、品讀甲乙兩文,談?wù)剳n患意識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七、甲]舜發(fā)干畎畝之中然后知生干憂患,而死干安樂也。[乙]魏文侯問干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數(shù)戰(zhàn)數(shù)勝。”文侯曰:“數(shù)戰(zhàn)數(shù)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數(shù)戰(zhàn)則民疲;數(shù)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狈g:魏文侯問李克:“吳國為什么滅亡?”李克說:“因為屢次得勝.”文侯說:“屢次得勝是國家的幸事,為什么竟會因此而亡國呢?”李克說:“屢次作戰(zhàn),人民就要疲困;屢次勝利,君主就容易驕傲.以驕傲的君主統(tǒng)治疲困的人民,這就是滅亡的原因.”5、解釋⑴舜發(fā)于畎畝之中()⑵必先苦其心志()⑶數(shù)戰(zhàn)數(shù)勝()⑷人恒過()(1)起(2)使……痛苦6.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多次征干色(4)犯錯誤魏文侯問干李克故天將降大任干是人也然后知生干憂患,而死干安樂也桓侯故使人問之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翻譯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⑵數(shù)戰(zhàn)則民疲;數(shù)勝則主驕。(2)屢次作戰(zhàn),人民就要疲困:屢次勝利,君主就容易驕傲。請比較甲乙兩文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點。(各找出一點即可)(3分)相同點:都講到國家滅亡的原因。不同點:甲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干;乙文,數(shù)戰(zhàn)則民疲,數(shù)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八、【甲】《生干憂患,死干安樂》【乙】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①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③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治國安民》【注釋】①煬(ydng)帝:楊廣,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懇懇不疲倦的樣子。③本根:本,樹干;根,樹根。比喻國家的基礎(chǔ)和根本。在貞觀九年(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對侍衛(wèi)官說:“以前(隋文帝)剛剛平定京師的時候,宮里面美女古玩滿院。(然而)隋煬帝仍然不知足,不斷征求,同時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能忍受,干是導(dǎo)致了(隋朝)滅亡。這些都是朕(皇帝自稱)親眼冃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無事。干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數(shù)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夠安樂呢”10、用“/”劃分下面句子的停頓節(jié)奏。(劃一處)(1分)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則無法家拂士解釋(1)人恒過,然后能改(2)入則無法家拂士(3)征求無已(4)百姓不堪(1)犯過失,(2)同“弼”,輔弼,(3)停止(4)忍受,能支持12?翻譯(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1)用這樣的方法使他內(nèi)心驚動,使他性格堅韌,增加他原來沒有的才能。(2)治理國家猶如栽樹,樹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格言聯(lián)璧》中有一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lián)的意思還是下聯(lián)的意思?請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4分)是下聯(lián)的意思。微禍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讓人奮起有所作為,這正是“福人”之處。14?唐太宗使百姓安樂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九、【甲】【乙】貞觀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2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3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必懹^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4,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5。

沉溺。4九重:深宮之內(nèi)。5存意:用心操勞國))【注釋】沉溺。4九重:深宮之內(nèi)。5存意:用心操勞國))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必先苦其心志()(2)行弗亂其所為((3)猶割股以啖腹()(4)若耽嗜滋味(【參考答案】(1)使…痛苦(2)違背(意愿)(3)大腿(4)喜歡,特別愛好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管夷吾舉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輟耕之壟上【參考答案】B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第3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參考答案】一個人常常杲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jīng)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論點?!疽摇课奶谡J為“為君之道”首先要Co(3分)【參考答案】A:列舉事例;B:牛干憂患,死干安樂;C:心存百姓14、【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具體同:都強調(diào)了治國需賢臣輔佐這一內(nèi)因?甲文強調(diào)朝廷要有嚴格執(zhí)法、直言敢諫的賢士;乙文強調(diào)賢臣猶如君主的耳冃,要用心操勞國事"異:甲文還強調(diào)外因也能導(dǎo)致亡國的觀點,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就會滅亡。而乙文沒有涉及外因。十、【甲】【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蔽赫髟唬骸皟?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碧铺趯τH訴的大臣們說:“治國就像治病一樣,即使病好了,也應(yīng)當休養(yǎng)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欲,一旦舊病復(fù)發(fā),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xiàn)在國家很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魏征冋答說:“國內(nèi)國外得到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喜床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悅°”解釋(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2)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3)入則無法家拂士(4)誠自古所希(1)任用,選拔(2)了解(3)通“弼”,輔佐(4)確實,實在。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2分)A(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2)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B(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2)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C(1)國恒亡(2)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D(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君謂計將安出7、翻譯(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牛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3)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還應(yīng)當護理調(diào)養(yǎng)"8、甲文探討了和,兩個問題,論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乙文表達的主要觀是。造就人才治理國家居安思危解釋(1)管夷吾舉于土()(2)困于心衡于慮([⑶病雖愈()(4〉四夷俱服()(1)獄官。(2)通“橫”,梗塞,堵塞,不順,(3)即使。(4)臣服,服從。翻譯(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⑴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的才干.(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甲文開頭連用六個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開頭運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甲文連用六個排比,舉出事實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jīng)受了艱苦磨煉之后,終干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乙文運用比喻,用治病來比喻治國,說明國家雖然強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謹慎,居安思危一結(jié)合甲文的觀點,說說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钡脑颉#?分)甲文告訴我們憂愁禍患能使人牛存發(fā)展,安逸享樂會導(dǎo)致頹廢衰亡.唐太宗雖身處太平盛世,但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為可貴、可喜。十一、【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上①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鄙显唬骸靶g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薄咀ⅰ竣偕希褐柑铺冖谑爻桑罕3殖删?。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狀態(tài)。④忽:不注意,不重視。解釋(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選拔(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衡:通“橫”,梗塞,不順(3)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孰:哪一個(4)征與吾共安天下安:安定.管理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2分)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C.莫不/得之于艱難D.玄齡與吾/共取天下翻譯(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通過這些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增強他的才干。

(2)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譯文: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經(jīng)過去了“17.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1)1甲】文第2段用對比的方式論證了文段的論點。試對此作簡要說明。(2分)答:先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生于憂患”,再從國家角度反面論證“死于安樂”。(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孟子有相似之處,請結(jié)合選文簡要分析。(2分)答:他們都認為治理國家要有“憂患意識”。國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難”,才能使國家基業(yè)穩(wěn)定?!炯住可趹n患,死于安樂【乙】若石之死若石①隱于冥山之陰,有虎恒蹲以窺其藩②。若石帥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③,日入而燎輝④,宵則振鐸⑤以望,植棘樹墉⑥,坎⑦山谷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無毒己者矣。于是馳其機,撤其備,垣壞而不修,藩決而不理。無何,有貙⑧逐麋來,止其室之隈⑨,聞其牛羊豕之聲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塊,貙人立而爪之,斃。(選自劉基《郁離子》)【注】①若石:人名。②藩:籬笆墻。③殷鉦(yinzhOng):殷,震動;鉦,原為樂器名,這里指能敲擊出聲的器物。④燎輝:點燃火把。⑤鐸:古代響器,形狀像大鈴。⑥墉:高墻。⑦坎:作動詞,挖坑。⑧貙(chU):—種狀如狐貍而兇猛的野獸。⑨隈(wei):本指山或水彎曲的地方,這里指房子的拐角處。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聞其牛羊豕之聲入食焉聞其牛羊豕之聲/入食焉解釋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②有虎恒蹲以窺其藩①通“橫”.梗塞.不順“②「從縫隙中)看下列句中加點的"于”與“若石隱于冥山之陰”中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萬鐘于我何加焉C.于廳事之東北角D.賢于材人遠矣翻譯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長他的才干"11.乙文故事恰恰印證了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論點,請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猛虎的威脅存在時,若石一家時時處處戒備,憂患中全家平安無事,得以牛存。而虎患一除,若石防范之心松懈,因而喪失生命。十二、(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獸有猱①,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ɑ⒃唬?'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fā),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一一劉元卿《猱》【注釋】①猱n舌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有一種狡猾的動物叫猱,(體形)小善于爬樹,爪子鋒利.老虎的頭上發(fā)癢,就讓猱(幫他)抓撓,久而久之,(老虎頭上撓)出了洞,老虎感到很暢快,沒有發(fā)覺(腦袋撓破了).猱逐漸取老虎的腦髓吃,然后把吃剩余下的來獻給老虎"老虎吃了腦漿,(覺得腦漿)很美味,認為猱很忠心,就更加愛猱,親訴猱.時間長了,老虎的腦袋被掏空了,疼痛發(fā)作,1老虎去釋①(卻)壬心志虎腦空1老虎去釋①(卻)壬心志虎腦空樹上了違猱躍虎首癢叫輒就死爬搔之④猱則已走避高木11.翻譯余偶有所獲,,星不敢私,以獻左右。③追尋蹤跡;④卻我1爾得到一的舜等人成就大業(yè)和乙文中食老虎被“啖享腦而死它獻給您分別是什么?(2分)甲文中的舜等人歷經(jīng)磨難而變得內(nèi)心、警覺、性;格堅強、才能增強;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癢”及美言美食的享受“13.兩勺文闡述同一道理所運用的寫各不7相同強、試作簡要說明及美言美食的享受"甲文通討或通過舉例和道理論證,乙文運用借事寓理的寫法.十三、【甲】(節(ji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越國大饑,王恐,召范蠡①而謀。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2)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夫吳國甚富,而財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幣卑②辭以請糴③于吳,則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吳,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請食于吳。不出三年,夫差④為禽⑤。(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注】①范蠡:人名,越國大臣。②卑:謙恭、恭順。③糴:買進谷物。④夫差:吳國君主。⑤禽:通“擒”,捉住。7?解釋(1)行拂亂其所為(2)王何患焉(1)拂:違背(2)患:憂慮.擔心&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人恒過,然后能改。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1)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2)現(xiàn)在的饑荒正是越國的福分、杲國的禍患.【甲】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沖的“是人”指一類人?!疽摇课脑絿鴾鐓堑墓适麦w現(xiàn)了【甲】文中所闡述的?!炯住课模航?jīng)受艱苦磨煉之后能夠成就偉大事業(yè)【乙】文:牛于憂患,死于安樂十四、[甲](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晉王①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遺恨,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方其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矣!及仇讎④已滅,天下已定,則專寵伶官,沉溺聲色,朝政皆廢。終至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不知所歸,何其衰也!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有刪改)注:①晉王:即李克用,因幫助唐朝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封為晉王。后面“莊宗”為其子,稱帝后沉溺聲色,終被伶官叛亂所殺。②從事:一般屬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④仇讎(chdu):仇敵。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A.必先苦其心志爾其無忘乃父之志B.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沉溺聲色C.及凱旋而納之莊宗受而藏之于廟D.世言晉王之將終也終至一夫夜呼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憂愁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能使人喪失性命。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甲文中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與乙文中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憂患意識對國家或個人的重要性。乙文中莊宗起初牢記父親的遺志,在打仗前,會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父親賜給的箭,用它去射死三個敵人。甲文中列舉的舜等六位賢士都在經(jīng)受了艱苦磨練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乙文中“可謂壯矣”“何其衰也”分別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和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的前后對照極為強烈,發(fā)人深省。聯(lián)系學(xué)習(xí)或生活實際,簡要談?wù)劶滓覂晌膶δ阕呦虺刹胖酚惺裁磫l(fā)。提示:“憂患意識”“勝不驕敗不餒”“磨練意志”三點來談即可十五、【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疽摇抗胖^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②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③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當淮陰⑥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能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選自《留侯論》,有刪節(jié))【注釋】①挾持:內(nèi)心懷有。②項籍:即項羽。③輕:輕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