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學實驗基礎及安全性評價 4課時課件_第1頁
毒理學實驗基礎及安全性評價 4課時課件_第2頁
毒理學實驗基礎及安全性評價 4課時課件_第3頁
毒理學實驗基礎及安全性評價 4課時課件_第4頁
毒理學實驗基礎及安全性評價 4課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毒理學實驗基礎第一節(jié)毒理學實驗的原則和局限性一、毒理學實驗的基本原則化學物在實驗動物產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前提人是最敏感的動物物種。人和實驗動物的生物學過程包括化學物的代謝,與體重(或體表面積)相關。二、局限性實驗動物和人對外源化學物的反應敏感性不同,有時甚至存在質的差別。在毒理學實驗中,為了尋找毒作用的靶器官,并能在相對少量的動物上就能得到劑量-反應或劑量-效應關系,往往選用較大的染毒劑量。毒理學實驗所選用的實驗動物數量有限,那些發(fā)生率很低的毒性反應,在少量動物中難以發(fā)現。實驗動物一般都是實驗室培育的品系,一般選用成年健康動物,反應較單一。第二節(jié)毒理學實驗的目的一、毒性評價或安全性評價方面的基本目的1.受試物毒作用的表現和性質。2.劑量—反應(效應)研究。3.確定毒作用的靶器官。4.確定損害的可逆性。二、毒性評價或安全性評價方面的其他目的毒作用的敏感檢測指標,生物標志物。毒作用機制研究。受試物的毒物動力學和代謝研究。中毒的解救措施。一、概述實驗動物:以科學研究為目的而進行科學飼養(yǎng)和繁殖的動物。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1.小白鼠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2.大白鼠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動物種屬習性生理大白鼠(rat)1.性暴躁、易驚、咬人;2.耐熱、寒(相對于小鼠)3.白天休息,夜活動;4.抗病力較強。1.壽命2?2.5年2.性成熟3m,體重150?250g3.初配適齡期80?110d

妊娠期21d

哺乳期28?30d

雌性周期4?5d

每胎產仔5?15只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3.家兔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動物種屬習性生理家兔(rabbit)1.性溫順、膽小;喜靜獨居;2.耐寒但不耐熱和潮濕;3.白天除進食外,大部時間假眠、休息;1.壽命4?8年2.性成熟4?6m,成年時體重1?2kg3.初配適齡期6?10m

妊娠期29?31d

哺乳期45?60d

雌性周期2次/m,4?5d/次每胎平均產仔4?8只4.豚鼠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和生理學指標6.狗5.地鼠二、實驗動物的選擇(一)基本原則1.動物對受試化學物比較敏感。2.實驗動物對受試化學物的代謝方式盡可能與人接近。3.經濟、易獲得。4.容易飼養(yǎng)和進行實驗處理。5.自然壽命不要太長。常用大、小鼠。4.實質性臟器損害:大、小鼠5.嘔吐反應:貓、狗(草食動物兔、豚鼠不嘔吐)6.發(fā)熱:兔、有時貓;大、小鼠不穩(wěn)7.血壓:狗、大鼠、家兔8.致癌:大、小鼠9.致畸:大、小鼠10.苯胺及衍生物致變性血紅蛋白作用:狗貓(肉食)黃曲酶毒素急性毒性:鴨雛黃曲酶毒素致癌:鱒魚遲發(fā)性神經毒性:母雞純系動物(近交系,inbredstrain)是連續(xù)“兄妹”及親系交配達20代以上的品系,純合性可高達98.6%,基因穩(wěn)定,遺傳性質一致。優(yōu)點:個體差異小,對毒物敏感一致,重現性好;缺點:體弱多病,生殖能力低。雜交一代(F1hybrid)是有目的的選擇兩個不同近交系進行雜交而產生的第一代。特點:雜交一代的個體間在遺傳上一致,但又不是近親,起表現型的變異頻率比較低,體質健壯。遠交群(outbredcolony),封閉群(closedcolony):為避免近親交配造成的生殖能力低,體質差等近親衰退現象,有意識的將一個品系的動物減少近親交配所繁殖的動物稱為該品系的遠交群。如果遠交群中連續(xù)5年不引進外來動物,即為封閉群。

特點:遠交群以及封閉群動物的遺傳均一性比近交系差,但封閉群比遠交群好。實驗動物設施的分類開放系統(opensystem):飼育環(huán)境與外界相同,有強力通風設施,飼料、飲水和墊料要求不被污染,應有防鼠和防昆蟲設施。2.屏蔽系統(barriersystem):飼育環(huán)境是密閉的。送入的空氣需經過濾,飼料、飲水和墊料要需經過滅菌,飼養(yǎng)人員要經過淋浴、穿無菌工作服、戴口罩、手套。3.隔離系統(isolationsystem):是以一個隔離器為主體,其他客觀存在附屬裝置組成的飼養(yǎng)系統,送入全新風要經過濾,一切物品都要經過嚴格滅菌后經傳遞倉送入,飼養(yǎng)人員不得入內。(四)微生物學等級標準選擇1.普通動物(conventionalanimalCV)要求不帶有人獸共患的病原體及體外寄生蟲。是實驗動物中在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動物。飼養(yǎng)在開放系統的動物室內??諝馕磧艋?、喂飼全價顆粒飼料,可飲自來水。房舍要求有防鼠和防止昆蟲進入的設施。人員進入要穿工作服,專用鞋帽。2.清潔動物(cleananimalCL)在上述基礎上還需不帶有動物傳染病的病原體。飼養(yǎng)在屏蔽系統中,空氣要經過凈化,飼養(yǎng)室要保持正壓,進入室內的一切物品要經過消毒滅菌,工作人員進入要洗澡和穿滅菌工作服,動物飲用滅菌水。3.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ecificpathogen-free,SPF)要求在以上基礎上還需不帶有干擾實驗的微生物。飼養(yǎng)在屏蔽或隔離系統中,是通過無菌動物、悉生動物的。籠具、飼料水要經過特殊處理,并要有嚴格檢疫、消毒和隔離制度。4.無菌動物(germfreeanimal,GF)要求不帶有任何用現代方法可檢出的微生物。此種動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在隔離器中經人工剖宮產取得仔體,用無菌母體代替人工哺乳,經凈化培育得到。

5.悉生動物(gnotobioticanimal,GN)要求無菌動物中植入一種或幾種已知微生物。實驗動物微生物等級標準等級飼養(yǎng)環(huán)境

用途及要求Ⅰ級普通動物開放系統用于教學示教的動物,應沒有傳染給人的疾病。Ⅱ級清潔動物屏蔽系統用于一般動物實驗,除Ⅰ級標準外,種系清楚,沒有該動物特有的疾病。Ⅲ級無特定病原體動物屏蔽或隔離系統除Ⅱ級標準外,動物為刨腹產或子宮切除、均按照純系要求繁殖,在隔離器內或層流室內飼養(yǎng),可有不致病菌叢,沒有各種致病的病原體。Ⅳ級無菌動物隔離系統在全封閉無菌條件下飼養(yǎng)的純系動物,動物體外不帶有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蟲,(包括絕大多數病毒)。(五)個體選擇1.年齡、體重2.性別3.生理狀況4.健康狀況(健康動物的標志)

1)發(fā)育正常、體態(tài)豐滿、外觀無畸形;2)被毛濃密、貼順有光澤、不蓬亂;3)胸闊寬闊、脊柱不弓不彎;4)眼睛明亮;5)表皮無潰瘍、無結痂(注意尾巴);6)各天然孔干凈、無分泌物;7)行動靈活、反應敏捷。健康狀況(健康動物的標志)三、實驗動物的飼養(yǎng)和管理(一)動物室:面積地面天花板墻壁溫、濕度(20-26℃;50-70%)噪聲(<60dB)

氨濃度(<20ppm)(二)籠具(三)飼養(yǎng)(四)衛(wèi)生管理

四、實驗動物常見疾?。ㄒ唬┐笫蠛托∈笫髠⊙Y、傳染性卡他、脫腳病、化膿性中耳炎、癩皮病。(二)豚鼠豚鼠瘟、傳染性肺炎、腹瀉、壞血病。第四節(jié)**

動物實驗基本方法(一)實驗前動物應♂♀分開飼養(yǎng)。(二)實驗前動物應檢疫一周,剔除不健康動物。一、動物實驗前準備二、正式實驗(一)實驗動物稱重、標記、分組1.稱重2.標記染色法用不同的顏色在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標色,代表不同的號碼。黃色——苦味酸飽和溶液個位紅色——品紅酒精飽和溶液十位耳緣剪口法號牌法412356789二、正式實驗(一)實驗動物稱重、標記、分組3.分組原則要求所有動物分配到各組的機會均等,避免主觀選擇傾向,使動物試驗減少偏性結果準確可靠。(1)抽簽法(2)隨機數字表:完全隨機和隨機區(qū)組;具體參照統計學方法。

染毒(administrationexposure)為研究受試化學物對實驗動物的毒性作用,模擬人體的主要接觸途徑將受試物經過某種途徑進入動物體內,這種過程叫做染毒。二、正式實驗(二)染毒方法1.染毒前準備受試物的準備:了解受試物的一般情況,如與人接觸的機會、方式和量等。了解受試物的純度和雜質成分;了解受試物的結構和理化性質,如分子量、比重、溶解度、揮發(fā)性、沸點、熔點和批號等;用同一種,同一批號的受試物,一次備齊全部實驗用量;按選用的染毒途徑不同,將受試物配成一定的劑型。1.染毒前準備溶劑或助溶劑的選擇:所有溶劑或助溶劑均應無毒;與受試物不起反應,受試物在溶液中穩(wěn)定;不影響毒物的吸收,(不妨礙或促進);1.染毒前準備劑型的選擇:喂飼法要求受試物無特殊氣味或味道,性質應比較穩(wěn)定,不容易分解氧化;灌胃法要求為液體,并且無明顯的局部損傷或刺激作用;靜脈注射法一般用水溶液,不能用油溶液或混懸液;腹腔注射法不能用混懸液以免引起腹腔臟器粘連;呼吸道染毒要求受試物在染毒柜中能均勻穩(wěn)定分布的氣體;經皮染毒要求為液體、膏狀或糊狀。2.各種染毒途徑經口染毒經呼吸道染毒經皮染毒注射途徑2.各種染毒途徑:經口染毒灌胃喂飼膠囊吞服2.各種染毒途徑:經呼吸道染毒吸入染毒氣管內注入染毒靜式吸入染毒動式吸入染毒定義:在一定容積的密閉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毒物使之揮發(fā)并與容器內空氣充分混合,均勻分布,形成一定濃度的含毒空氣環(huán)境,放入毒物,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觀察動物的毒性反應。靜式吸入染毒染毒裝置:一般采用特制的機玻璃染毒柜或大的玻璃瓶。注意事項:a.液態(tài)受試物不能滴漏到染毒柜底,以防粘上動物皮膚被動物舔食。b.設計的最高染毒濃度不能超過該受試物的蒸氣飽和濃度,以免受試物蒸發(fā)不全而達不到設計要求。

動式吸入染毒定義:是采用機械通風裝置,連續(xù)地將新鮮空氣和毒物送入染毒柜,并排出等量的污染空氣,使染毒濃度相對穩(wěn)定。染毒裝置:由三部分組成a.染毒柜b.機械通風系統c.配氣系統靜態(tài)染毒柜動態(tài)染毒柜靜式染毒與動式染毒的優(yōu)缺點比較靜式吸入染毒動式吸入染毒優(yōu)點1.設備簡單,操作容易;2.消耗毒物少;3.用于急性毒性實驗,毒物來源少也用于其它毒性試驗。1.染毒柜內毒物濃度恒定2.隨時間延長,容器內O2和CO2濃度恒定;3.空氣中溫度和濕度恒定;3.適用于較長時間、反復染毒的實驗。缺點隨時間延長,1.容器內O2下降、CO2含量升高;2.毒物濃度下降;3.氣溫、氣濕升高。1.設備裝置復雜、昂貴;2.毒物消耗量大。2.各種染毒途徑:經皮膚染毒1)備皮:機械脫毛、化學脫毛脫毛區(qū)<體表面積15%2)染毒方法浸尾涂皮2.各種染毒途徑:經注射途徑腹腔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皮下注射;(三)生物材料的采集1.血液的采集剪尾采血;眼眶靜脈叢采血;眼球摘除采血;斷頭采血;心臟采血;股動脈采血;耳緣靜脈采血;腹主動脈采血;(三)生物材料的采集2.尿液和糞便的采集代謝籠第五節(jié)毒理學實驗質量控制人事方面。實驗動物。實驗儀器和設備。實驗應有嚴格的標準化操作程序和要求。受試物的完整資料。實驗記錄。實驗室工作人員。GLP:goodlaboratorypractice優(yōu)良實驗研究規(guī)范SOP: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標準操作方法第六節(jié)動物實驗的職業(yè)道德3R原則(Replace;Reduction;Refinement)替代(Replace):應用無知覺材料的科學方法來代替使用活的有知覺脊椎動物的方法;減少(Reduction):是指在能夠保證獲取一定數量與精確度的數量信息的前提下,減少動物的使用數量;優(yōu)化(Refinement):在必須使用動物時,要盡量減少非人道程序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實驗動物實驗動物的選擇基本選擇原則種屬選擇動物繁殖方式的選擇微生物標準選擇個體選擇健康動物的標準染毒標記的方式常見染毒方式經口染毒動式吸入染毒與靜式吸入染毒常用采血方法食品安全檢測及安全評價第一節(jié)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安全的檢測對象:農藥、獸藥、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劑、非食用添加劑、違禁成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加工產物、致病菌….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分類:

儀器分析,化學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定性、定量、在線監(jiān)測

儀器方法的檢測流程樣品采集提取凈化索氏提取、液-液、固-液、微波、超聲、柱層析等儀器分析根據目標物的性質選擇不同方法儀器檢測技術痕量無機物定量無機元素形態(tài)分析氣相色譜或液相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聯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原子發(fā)射光譜(AES)原子吸收光譜(AAS)毛細管電泳—質譜(CE-MS)氣相色譜—串聯質譜(GC-MS/MS)色譜—質譜聯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高效液相色譜—質譜(LC-MS)氣相色譜—質譜(GC-MS)色譜液相色譜氣相色譜俄國植物學家Tswett于1901年發(fā)現:利用吸附原理分離植物色素。1906年Tswett創(chuàng)立“chromatography”—“色譜法”新名詞;1907年在德國生物會議上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顯現彩色環(huán)帶的柱管;1930年R.Kuhn用色譜柱分離出胡蘿卜素。色譜分析法的歷史1935年AdamsandHolmes發(fā)明了苯酚-甲醛型離子交換樹脂,進一步發(fā)明了離子色譜1938年Izmailov發(fā)明薄層色譜1941年Martin&Synge發(fā)明了液-液分配色譜1944年Consden,Gordon&Martin發(fā)明紙色譜1952年Martin&Synge發(fā)明氣-液色譜1953年Janak發(fā)明氣-固色譜1954年Ray發(fā)明熱導檢測器1955年世界第一臺商品化氣相色譜儀1957年Martin&Golay發(fā)明毛細管色譜1959年Porath&Flodin發(fā)明凝膠色譜1960年液相色譜技術完善高選擇性分離單組份定性定量高效能高靈敏度檢出限量低至10-1lg的物質,適于微量和痕量分析。色譜法的特點氣相色譜分析系統構成氣路系統,進樣系統,分離系統,檢測系統工作原理樣品高溫瞬間汽化-色譜柱分離-檢測適用易揮發(fā)的小分子有機物難揮發(fā)性成分經衍生化檢測氣相色譜-分離系統色譜柱填充柱,毛細管柱色譜柱選擇:按樣品極性

弱極性樣品,可選OV-1,SE-30,OV-101,SE-52,

SE-54

中極性樣品,可選OV-17,OV-1701,XE-60,OV-225,

OV-210

極性樣品,可選PEG-20M,FFAP,OV-275,DEGS

氣相色譜-檢測系統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破壞型含碳的有機物電子捕獲檢測器(ECD):非破壞型,選擇性

電負性強的化合物火焰光度檢測器(FPD):破壞型,選擇性含硫磷的化合物熱導池檢測器(TCD):非破壞型,選擇性

永久性氣體

氣相色譜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反式脂肪酸的檢測(衍生,FID)苯,氯苯,氯酚類(直接進樣,FID)有機氯農藥(ECD)有機磷農藥(FPD)氣相色譜分離與質譜定性定量結合1.對食品中殘留物進行分析

MS是一個通用型檢測器,對大多數有機化合物都有比較好的響應,根據特征離子強度定量多種成分的同時分析--殘留分析的趨勢之一適合大批量農殘檢測。2.對未知物分析準確測定未知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食品中42種農藥的氣相色譜-質譜選擇離子測定樣品處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聯用:樣品中農藥經二氯甲烷提取后,Envi-Carb柱和Sep-Pak-NH2柱雙柱凈化,凈化后直接進樣分析

色譜條件色譜柱:HP-5MS(30m×0.125mm×0.125μm);載氣:高純氦氣,流量1ml/min;柱溫:70℃,保持2min,以25℃/min升至150℃,再以3℃/min升至200℃,再以8℃/min升至260℃,保持10min;進樣口溫度:250℃;進樣方式:不分流進樣,1.15min后打開分流閥和隔墊吹掃。

質譜條件

離子源(EI)溫度:230℃,電子轟擊能量70ev,GC-MS接口溫度:280℃。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實例1分析特征量

42中農藥的線性范圍:0.001~1.0μg/mL

樣品的加標回收率:89%-94%,RSD<10%

方法的最低檢出限:0.001~0.005mg/kg(S/N=3)

檢測農藥種類

有機磷、擬除蟲菊酯、有機氯、氨基甲酸酯和除草劑

檢測的樣品種類

肉類,蛋類,乳品,蔬菜和水果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實例1加速溶劑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聯苯樣品前處理

加速溶劑萃取-固相萃取聯用:加速溶劑萃取條件壓力:10Mpa(1500psi);溫度:125℃;

加熱時間:6min;穩(wěn)定時間:5min;

清洗體積:占萃取池體積的60%;吹掃時間:120s;

靜態(tài)循環(huán)次數:2次。固相萃取柱:酸性硅膠柱和堿性硅膠柱聯用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實例2色譜條件

HP-5MS毛細管色譜柱(30m×0.125mm×0.125μm);進樣口溫度:300℃;升溫程序:初始溫度100℃保持2min,以15℃/min升溫至180℃,以3℃/min升溫至240℃,再以10℃/min升溫至285℃,保持10min;載氣:氦氣,流速1ml/min;進樣:不分流進樣,1μL質譜條件

電子轟擊(EI)離子源:70eV;接口溫度:280℃;離子源溫度:250℃;四級桿溫度:100℃;定量方式:選擇離子監(jiān)測(SIM)

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實例2分析特征量

最低檢測限:水產品0.1051~0.1286,肉松0.1003~0.1146μg/kg

添加回收率:86.4%~125.1%,RSD在1.1%~19.6%之間

檢測的目標有害物質

20種多氯聯苯

檢測的樣品種類

水產品,肉松氣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分析實例2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應用

分離熱不穩(wěn)定和非揮發(fā)性的、離解的和非離解的以及各種分子量范圍的物質。蘇丹紅三聚氰胺合成色素生物毒素敵敵畏雙酚A

GB/T5009.99-2003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樹脂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我國的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碳酸酯樹脂和成型品中酚(蒸餾水,回流6h)的溶出量不大于0.05mg/kg,是采用滴定的方法對溶液中游離的酚進行定量計算。歐盟歐盟2002/72/EC法則規(guī)定雙酚A在塑料食品接觸材料中的遷移限量為3mg/kg。歐盟采用液相色譜對雙酚A的遷移量進行檢測(檢出限為0.2~0.7mg/kg)。美國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規(guī)定雙酚A可作為食品接觸材料的原料使用。

EPA(1993)規(guī)定最大可接受劑量或者參考劑量是0.05mg/kg.bw。日本

《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定聚碳酸酯食品容器中的雙酚A溶出限量為2.5mg/kg。液質聯用HLPC-MS以液相色譜作為分離系統,質譜為檢測系統。樣品在液相色譜部分分離,經質譜離子化,質量分析器將離子碎片按質量數分開,經檢測器得到質譜圖。色譜和質譜優(yōu)勢結合,應用廣泛。

適用于高沸點、大分子、強極性和熱穩(wěn)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析。適于復雜基質樣品,特別是食品,生物樣品中的農獸藥殘留的定性定量分析。利于多組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分析樣品前處理液液萃取-固相萃?。簶悠方涍^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后,過C18固相萃取柱凈化色譜條件色譜柱:AgilentSB-C18,211mm×10mm,1.18μm;

柱溫:50℃;進樣量:20μL;

流動相A:0.1%甲酸-10mmol/L乙酸銨;

流動相B:乙腈;流速:0.13mL/min;

梯度洗脫條件:0~4min,A由99%變化至50%,4~15min,A由50%變化至40%,15~20min,A由40%變化至20%,20~25min,A由20%變化至1%,25~30min,A保持1%,30~35min,A由1%變化至99%后運行8min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分析實例1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對復雜食品基質中407種多農藥殘留量的測定質譜條件

電離源模式:電噴霧離子化電離源極性:正模式霧化氣:氮氣霧化氣壓力:2.18×105

離子噴霧電壓:4000V干燥氣溫度:350℃

分析特征量

407種農藥的線性范圍為0.5~500μg/L,RSD<10%檢測目標有害物

多效唑,乙草胺等407種農藥檢測的樣品

蘋果、蜂蜜、谷物和肉類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分析實例1多環(huán)芳烴

FDA提出有威脅的多環(huán)芳烴主要有16種。

歐盟指令2005/69/EC對輪胎橡膠中的8種PAHs的含量提出了法規(guī)上的要求;8種物質之和不超過10mg/kg,其中,BaP(苯并芘)不得超過1

mg/kg。高效毛細管電泳色譜

電泳技術和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分析技術高分辨率,高速度,樣品用量少,成本低非常適合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的多組分分離分析

應用領域化學,生命科學,臨床醫(yī)學和藥學,特別是藥物分析和分離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在食品中功能成分的分析和添加劑的檢測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色譜條件

毛細管柱:有效長度為:45cm

內徑:50um

緩沖液:硼砂20mmolL-1,SDS5mmolL-1pH7.8

檢測波長:214nm

分離電壓:15KV分析特征量

樣品添加回收率:97-102%,

RSD<5%

線性范圍:0.125mgmL-1至1mgmL-1

最低檢出限:0.05mgmL-1高效毛細管電色譜-分析實例1高效毛細管電泳法短時內同時測定咖啡因、山梨酸、苯甲酸、糖精的含量樣品前處理

C18固相萃柱富集凈化色譜方法

毛細管柱:熔融石英毛細管有效長度75cm,內徑75um

緩沖液:50mMNaAc/HAc+10%ACN,pH5.0

分離電壓:20KV

檢測波長:254nm

高效毛細管電色譜-分析實例2固相萃取和毛細管區(qū)帶電泳法測定磺酰脲除草劑分析特征量

線性范圍:0.2-50mgL-1,最低檢測限:0.05-0.10mgL-1

樣品添加回收率:65-103%,RSD<5%檢測的目標物

醚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噻磺隆、甲磺隆和綠磺隆檢測的樣品

飲用水

高效毛細管電色譜-分析實例2毛細管電色譜質譜聯用技術CE與MS相結合可為復雜的生化、環(huán)境等樣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強有力的工具M.Hugener等采用CEC-ESI-MS對食品中的色素和芳香葡萄糖苷酸進行分析Gucek等采用毛細管電色譜-電噴霧質譜(CEC-ESI-MS)對肽的混合物進行分析,檢測靈敏度可達到阿摩爾(attomole)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

上世紀80年代初建立的一種將等離子體與四級質譜儀相連接的分析儀器。

電感磁場與氦氣作用產生高達7000K的高溫等離子體,基本上能使所有元素電離成單電荷的離子,然后進入質譜儀,定性和定量檢測各種一定質荷比的離子靈敏度高,一般檢出限可達ppb級線性范圍寬,一般濃度范圍跨越五個數量級選擇性高,元素之間測定相互干擾少操作快速,并能進行多元素分析有同位素信息在一定質量數范圍內,儀器能提供穩(wěn)定均勻的響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主要特點應用

ICP-MS已廣泛應用于生物樣品、環(huán)境樣品、藥物樣品、食品樣品和稀土元素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利用ICP-MS測定飼料中的銅、鋅、鐵、錳、鉻、鎘、鉛、砷和硒等微量元素,回收率在86%~115%,檢出限達到10-9

級。其他類串聯質譜檢測新技術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

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儀把分離機理不同而又互相獨立的兩根色譜柱通過一個調制器,以串聯方式結合成二維氣相色譜。優(yōu)點提供更高的峰容量組分的分離和檢測靈敏度提高。采用適當的色譜操作條件,可以得到包含結構信息的二維結構譜圖,輔助定性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的應用精油組成成分的分析Adahchour等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和GC×GC對大蒜揮發(fā)性香味成分進行了分析,發(fā)現了大蒜中更為詳盡的具有芳香活性的組分。環(huán)境、生物和食品樣品中的應用Liu等用GC×GC方法在4min內完成了15種農藥的分離,并將GC×GC用于人血清中農殘的研究。季克良等采用GC×GC方法,醬香型白酒分出963個峰,濃香型白酒分出674個峰,清香型白酒分出484個峰。其他類串聯質譜檢測新技術超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

UPLC采用了1.7μm的小粒徑色譜柱填料,與傳統的HPLC相比有更好的分離效率、峰容量以及靈敏度(pg~fg級)。

其他類串聯質譜檢測新技術

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能夠測定化合物的精確質量,并具有MS/MS功能,兩者聯用成為復雜體系分離分析以及化合物結構鑒定的良好平臺。快速檢測技術

快速檢測技術與儀器分析技術共同構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體系。1、以免疫檢測為主的快速檢測技術成為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中的主要應用技術2、便攜式、高集成度的快速檢測裝備是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研發(fā)重點3、以芯片技術為代表的新型高通量快速檢測技術發(fā)展迅速免疫分析技術原理基于抗原、抗體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反應的分析方法,通過對抗原或抗體進行標記(酶、熒光物質、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等),利用標記物的信號放大作用,與現代測試技術相結合,對樣品中特定的目標物進行定性定量檢測。方法建立: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合成抗體制備方法建立樣本前處理方法方法評價

特點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檢測成本低可提供系列化的產品以及技術,產品可以商業(yè)化。免疫分析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分析熒光免疫分析免疫傳感器膜載體免疫分析仿生免疫分析流動注射免疫分析免疫-PCR技術蛋白質芯片技術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新技術傳統免疫分析技術免疫分析檢測技術

酶聯免疫分析技術(ELISA)抗原抗體特異識別反應與酶的催化放大作用相結合,酶的相應底物呈顏色反應,顏色深淺與待測標本含量成比例,標準曲線定量。1.雙抗體夾心法

特點:非競爭結合反應常用于抗原的檢測適用于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抗原決定簇的多價抗原,而不能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檢測所用兩種抗體分別針對同一個抗原分子的不同抗原決定簇2.間接法

3.競爭法

免疫分析檢測技術膜載體免疫分析-試紙條定性檢測技術,其特點是以微孔膜作為固相載體。標記物可用酶或各種有色微粒子,定性地判別出樣品是否含有某種有害物,含量是否超過規(guī)定標準。

試紙條技術酶標記免疫檢測:以酶作為示蹤標記物膠體金標記免疫檢測: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記物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免疫傳感器將高靈敏的傳感器技術與特異性免疫反應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利用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抗原、抗體、細胞、組織等)或分子印跡聚合物作為傳感器的識別元件識別元件與樣品中的待測物質發(fā)生特異性反應,通過適當的換能器將這些反應(形成復合物、發(fā)色、發(fā)光等)轉換成可以輸出檢測的信號(電壓、頻率等)特點:選擇性及抗干擾能力強、響應快實時監(jiān)測到表面的抗原、抗體反應免疫分析檢測技術應用:農藥: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有機氯類、氨基甲酸酯類獸藥類生物毒素致病菌。。。將捕獲配基密集點陣于某一介質載體上即形成所謂的探針,

利用配基與待檢測樣品中目標分子的特異性結合,再通過各種檢測設備對實驗結果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應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檢測食品中抗生素殘留的檢測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檢測蛋白質芯片技術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定性方法

熒光增白劑-紫外線照射甲醛,二氧化硫-常規(guī)化學方法

……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技術(SPE)固相微萃取技術(SPME)液相微萃取技術(LPME)快速溶劑萃取技術(ASE)基質固相分散萃取技術(MSPDE)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亞臨界水萃取技術(SWE)樣品前處理技術小結下面為經常運用的生物檢測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一、概述抗原與抗體的結合反應是一切免疫測定技術的最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結合一些生化或理化方法作為信號顯示或放大系統即可建立免疫測定法,如放射免疫測定法、酶免疫測定法、熒光免疫測定法等。一個成功的免疫測定法必須具備3個要素:性能優(yōu)良的抗體、靈敏和專一性的標記物和高效的分離手段。按照是否使用標記物分為標記免疫測定法和非標記免疫測定法,后者又稱為經典免疫測定法;按反應介質分為均相或非均相(免疫復合物需分離后檢測)免疫測定法;按反應狀態(tài)分為平衡態(tài)或非平衡態(tài)免疫測定法。按照標記物種類,標記免疫測定法又分為放射性標記測定法和非放射性標記測定法。目前最常用的免疫學檢測技術如下:(1)放射免疫測定技術(2)酶免疫測定技術(3)熒光免疫測定技術(4)發(fā)光免疫測定技術(5)膠體金免疫測定技術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一)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的基礎是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1)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井保持其免疫活性;(2)使抗原或抗體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二)ELISA的類型

ELISA可用于測定抗原,也可用于測定抗體。用于臨床檢驗的ELISA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2雙抗原夾心法測抗體3間接法測抗體4競爭法測抗體5競爭法測抗原(三)ELISA的材料與試劑完整的ELISA試劑盒包含以下各組分:已包被抗原或抗體的固相載體(免疫吸附劑);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結合物);酶的底物;陰性對照品和陽性對照品(定性測定中),參考標準品和控制血清(定量測定中);結合物及標本的稀釋液;洗滌液;酶反應終止液。1免疫吸附劑2結合物3酶的底物4洗滌液5酶反應終止液6陽性對照品和陰性對照品7參考標準品三、磺胺二甲嘧啶的間接競爭ELISA檢測(一)人工完全抗原的合成(二)合成抗原的鑒定(三)抗體的制備與純化(四)標準競爭抑制曲線的制作(五)畜產品中SM2殘留的ELISA檢測(六)方法評價1特異性2靈敏度3準確度4精確度PCR檢測技術一、概述

PCR又稱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是1985年由美國的KaryMullis首創(chuàng)并由美國Cetus公司開發(fā)的一項體外擴增DNA的方法。應用該方法可使極微量的特定DNA片段在幾小時內迅速擴增至百萬倍,因而一經問世便在短短的數年內就得到了迅速發(fā)晨和實際應用,并在原有基礎上結合各種生化分子生物學技術衍生出了許多改良技術。這些技術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它們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分子生物學革命和生物技術的飛躍。(一)PCR原理

PCR是依據DNA模板的特性,模仿體內的復制過程,在體外合適的條件下以單鏈DNA為模板,以人工設計和合成的寡核苷酸為引物,利用熱穩(wěn)定的DNA聚合酶延5’-3’方向摻人單核苷酸來特異性的擴增DNA片段的技術。(二)PCR反應體系

PCR反應體系主要由引物、dNTP、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緩沖液、Mg2+和核酸模板組成。(三)PCR反應參數在PCR反應中每輪循環(huán)的各步反應時間不應過長,以免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下面介紹PCR反應中的一些具體參數。1.變性2.退火3.延伸4.循環(huán)次數

(四)常見的PCR種類1.熱啟動PCR2.一步單管PCR3.多重PCR4.依賴PCR的DNA指紋圖譜技術5.PCR-單鏈構想多態(tài)性分析6.mRNA差異顯示技術7.隨機引物擴增DNA多態(tài)性(RAPD)8.以微衛(wèi)星DNA介導的PCR技術9.基因間重復性回文片段(REP)和基因內重復性一致序列(ERIC)的擴增10.擴增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AFLP)11.限制性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RFLP)12.用于RNA病毒檢測的核酸擴增技術(五)PCR技術用于檢測的主要步驟(1)運用化學手段對目標DNA進行提取。(2)設計并合成引物,引物設計或合成的好壞直接決定PCR擴增的成效。(3)進行PCR擴增。(4)克隆并篩選鑒定PCR產物,將擴增產物進行電泳、染色,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見擴增特異區(qū)段的DNA帶.根據該帶的不同即可鑒定不同的DNA。(5)DNA序列分析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一、概述轉基因食品又稱遺傳修飾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簡稱GMF或GM食品。轉基因食品大體上分為如下三類。(1)轉基因植物食品由轉基因植物如轉基因的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番茄、香蕉、蘋果、菠菜等生產加工而成。(2)轉基因動物食品如轉基因的魚、雞、牛、羊等。目的主要通過導入外源基因或對自身基因加以修飾來使受體動物降低結締組織交聯度、改善肉質.或使受體生物個體肥大,或生產營養(yǎng)價值高的蛋、肉、乳等。(3)轉基因微生物食品如轉基因微生物發(fā)酵而制得的葡萄酒、啤酒、醬油等,此類食品是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如轉基因酵母和酶)的作用而生產出來的食品。后兩類轉基因食品目前在市場上還很少。(一)ELISA技術與轉基因食品檢測

l.ELISA基本原理建立在抗體抗原免疫學反應的基礎上。

ELISA分析法必須具備待檢測的固定相抗原或抗體、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酶作用的底物三種試劑,且滿足兩個前提條件:待檢測的抗原或抗體能夠結合到不溶性載體表面并保持活性;標記酶能與抗原或抗體結合并同樣保持各自生物活性。ELISA分析基本步驟如下:①將抗原(Ag)或抗體Ab結合到固相載體平板的孔里;②待測溶液的特殊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敏化載體表面;③加入酶標抗體使之與抗原或抗體化合物相結合;④結合物通過標記酶催化底物的顏色改變而被檢測;⑤通過最后溶液的顏色深淺對待側抗原或抗體進行定量分析。2.ELISA分析法的靈敏度3.ELISA分析法的要點特異性高,獲得結果快,儀器簡單,易于操作,對人員要求不高。免卻了對樣品進行核酸提取的麻煩,同時可降低檢測的成本,由于酶既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可極大的放大反應效果,從而使測定達到很高的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二)PCR技術與轉基因食品的檢測

1.PCR技術對轉基因食品的定性檢測(1)PCR基本原理PCR技術由美國Centus公司KaryMullis發(fā)明,20世紀90年代逐漸成熟應用。簡單地說PcR就是利用核酸DNA聚合酶、引物和4種脫氧單核苷酸在試管內完成模板DNA的快速復制.(2)PCR技術檢測轉基因食品的技術關鍵和理論依據(3)PCR檢測轉基因食品的基本步驟①待檢材料DNA提?。和ǔ@肅TAB法從食品材料中提取核酸;②PCR反應:設計合適引物。PCR擴增待檢樣品中的靶標DNA;③觀測PCR產物:通過凝膠電泳分析將PCR產物展現;④確定結果:有時為了避免假阻性,還需要對PCR產物進行限制性酶切分析進行質量控制。2.PCR技術對轉基因食品的定量檢測目前基于GMO特異DNA片段的定性PCR篩選方法已廣泛應用于GMO食品檢測.但是隨著各國有關GMO標簽法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對食品中的GMO含量的下限已有所規(guī)定。為此,研究者在定性篩選PCR方法的基礎上發(fā)展了不同的定量GMO的PCR檢測方法。目前,國外較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半定量PCR法、定量競爭PCR(QuantitativecompetitivePCR)和Real—timePCR(實時定量PCR)法等三種。(1)半定量PCR法①樣品DNA的提取和定量。按常規(guī)方法提取DNA后,取部分樣品DNA在0.8%瓊脂糖凝膠中電泳,與已知古量的Marker比較,用計算機凝腔成像分析系統處理結果,以確定所提取的DNA量。例如,一般700mg的玉米粉可提取lμgDNA。②PCR反應。

a.樣品DNA的質量分析

b.建立內部參照反應體系

c.測定CaMV35S啟動子的定量PCR反應(2)定量競爭PCR法PCR反應實質是對特定模板DNA的指數擴增放大,而在相同的條件下,獲得DNA的量與最初模板DNA的濃度成正相關,競爭定量PCR就是依據這種擴增DNA與模板DNA之間的濃度相關性設計的。基本原理是先構建含有修飾過的內部標準DNA片段(競爭DNA),競爭DNA由質粒組成,帶有一個改造PCR擴增子,改造部分可以是DNA插人序列、缺失序列或者點突變,競爭DNA與待測目標DNA在同一反應管中進行PCR共擴增,因競爭DNA片段和待測DNA的大小不同,經瓊脂糖凝膠可將兩者分開,通過比較兩種條帶的量可進行定量分析。(三)生物芯片與轉基因產品檢測就目前轉基因食品檢測中常用的ELISA和PCR技術而言,最大的缺點是檢測范圍窄,效率低,無法高通量大規(guī)模地同時檢測多種樣品,尤其是對轉基因背景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對各種候選待檢基因序列或蛋白的逐一篩查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目前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產品所涉及的基因數量有上萬種,今后都有可能進入商品化生產,顯而易見對進出口產品的檢測,需要有更有效的、快速、特別是高通量的檢測方法,最近幾年出現的生物芯片技術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生物芯片根據所載探針種類分為基因芯片和蛋白質芯片兩大類:基因芯片以DNA為探針。依據核酸雜交的原理檢測樣品中的特定基因序列;蛋白質芯片以蛋白質為探針,依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免疫學原理檢測樣品中的特定蛋白質。第二節(jié)食品安全評價風險分析框架

危害與

風險危害:食品中的一種生物學、化學或物理制劑,還可能是食品中的生物學、化學或物理條件有導致對健康不利作用的潛在可能風險:有害作用的發(fā)生概率以及有害作用的嚴重性Risk&Hazard

風險與危害Hitlikely?可能碰撞嗎?Effectserious?結果嚴重嗎?Hazard危害Risk風險風險分析框架:國際FAO/WHO聯合咨詢機構(1995-99)風險分析包括三個步驟: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給以上三個步驟定義為風險評估建立原則風險分析框架:法典指南風險及風險分析三個步驟的定義國際法典委員會的總體決議科學的作用/其他因素的考慮程度

考慮“其他因素”的評判標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角色風險分析的工作原則…法典規(guī)定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原則由CCGP提出并完善由其他委員會或特別工作小組開發(fā)或正在開發(fā)的原則,如:CCFH,CCFAC,CCFBT風險分析的目標風險分析是一個基于科學的、按照結構化方法進行的開放透明的過程。它包括風險評估、風險管理以及風險交流食源性危害風險允許水平的決定促進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交流戰(zhàn)略的建立和完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基于科學基于政策關于風險的信息和意見的互動交流風險分析框架風險分析–定義*風險評估:

由于人類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產生的已知的或潛在的有害作用的科學性評價.風險管理:

對減少或降低所評估的風險,選擇恰當實施方法的政策進行權衡的過程風險交流:

在風險評估者、風險管理者和其他相關團體之間進行的一種關于風險信息和意見交流的互動過程*法典程序手冊風險分析–定義*風險評估:

由于人類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產生的已知的或潛在的有害作用的科學性評價.風險管理:

對減少或降低所評估的風險,選擇恰當實施方法的政策進行權衡的過程風險交流:

在風險評估者、風險管理者和其他相關團體之間進行的一種關于風險信息和意見交流的互動過程*法典程序手冊食品中的危害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制劑烹飪和加工過程中加入的人工制品環(huán)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微生物制劑包裝遷移物物理危害植物毒素海產品毒素真菌菌素放射性核素營養(yǎng)失衡新型食品轉基因食品輻照食品一、風險評估:要素

危害鑒定生物、化學以及物理危害的鑒定2.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評價3.飲食暴露攝入量估計4.風險特征描述潛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風險評估:目標特征描述一個特殊食品危害的風險:定性/定量的估計已知/潛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特定的人群明確相關的不確定性

二. 風險管理權衡政策措施的過程如果需要,選擇和實行恰當的控制措施實行的措施取決于‘可接受的風險’

風險管理:要素風險管理的初步活動:食品安全問題的鑒定為后續(xù)的行動建立風險檔案并排序建立風險評估政策委托風險評估,同時考慮結果風險管理選擇的評價風險管理決策決策的實施對風險管理決策的效率進行監(jiān)測與回顧風險管理:目標選擇措施,把食品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鑒定食源性危害的相對重要性建立措施框架,使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對食源性危害引起的風險評估決策的效率進行評價風險管理措施:舉例食品標準:限制食品中化學物的劑量(如:MRLs,MLs,禁止),微生物限量,標簽警示語句(如:過敏性)指南(如:污染物,微生物污染)操作規(guī)程(如:良好衛(wèi)生操作,營養(yǎng)要求)培訓項目/資料(如:孕婦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和汞)三. 風險交流所有相關機構間進行的關于風險分析過程、相關風險、風險因素以及風險觀察的一個信息意見互動交流,包括風險評估解釋和風險管理決策基礎風險交流:要素風險的性質風險及相關不確定性和限制性的評估風險管理選擇風險管理措施如何在控制風險中發(fā)揮作用風險交流:目標

確保將所有關于有效風險管理的信息和意見考慮進決策過程中促進各機構進一步參與風險分析的過程促進作出一致的、透明的和有效的決策增進對決策及決策過程的了解風險交流:舉例項目外的團隊專題討論會公眾法規(guī)咨詢文件分發(fā)給公眾網頁、事件簿、解釋性出版物大會發(fā)言及基于工業(yè)和社區(qū)的事件媒體風險分析框架:國家風險分析的用途決定法規(guī)要求(食品標準)是否需要法規(guī)如果是,需要哪一種法規(guī)應對食品緊急事件什么是公眾健康風險應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如:

給公眾建議、召回、無行動、修改法規(guī)中的要求基于風險的框架安全性消費歷史有限的安全性消費歷史無危害證據;假定安全安全性證據總體可用積極允許的需要鑒定了的危害:強制性限制市場前認可如:微生物,金屬/非金屬污染物,限制性植物如:添加劑、轉基因、輻照和新型食品、維生素和礦物質、農藥/獸藥table風險分析框架:國家挑戰(zhàn)國家相關數據的可用性訓練有素人員的可能性對復雜的概念進行交流利益公眾健康問題的鑒定應對高風險的資源促進貿易談判消息更靈通的社區(qū)舉例:飲料中的咖啡因風險評估毒理學信息如果攝入量不大則沒有證據證明有害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對兒童有害,但是研究較少暴露評估成人–幾乎無影響兒童–總體咖啡因攝入量可增加45%食品技術咖啡因作為風味劑在技術上是證明可行的

危害:

軟飲料中的咖啡因(附加功能)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政策保持現有的添加劑允許限制新的允許考慮的問題對兒童的影響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措施(如教育的,標識的,禁止)各種措施的可實行性社區(qū)觀點風險管理決策:

不允許向軟飲料添加咖啡因舉例:飲料中的咖啡因風險評估毒理學信息如果攝入量不大則沒有證據證明有害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對兒童有害,但是研究較少暴露評估成人–是能量飲料的目標人群兒童–影響相對較小食品技術咖啡因作為風味劑在技術上是證明可行的危害:

能量型飲料中的咖啡因(興奮功能)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政策保持現有的允許能量型飲料是食品的新種類考慮的問題對兒童的影響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措施(如教育的,標識的,禁止)各種措施的可實行性社區(qū)觀點風險管理決策:

強制性:

允許把咖啡因用作興奮物質加入、分離的標準、咖啡因特定劑量、另外標識非強制性:

采取措施減少兒童對這種飲料的攝入小結–風險分析風險分析提供:一個合理而統一的數據和信息處理框架食品鏈不同風險投資者所需的指南和規(guī)則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再將知識轉化為智慧的能力,促進作出合理透明的決策,保護人類健康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

毒理學安全性評價是指利用規(guī)定的毒理學程序和方法,評價化學物對機體產生的有害作用效應(損傷、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評價在規(guī)定條件下化學物暴露對人體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關于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我國有具體的規(guī)定。我國從1980年開始,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程序問題。1983年我國衛(wèi)生部頒布《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試行)》,直到1994年由衛(wèi)生部頒發(fā)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標準,2003年對此標準進行了修訂(GB15193.1~15193.19-2003)。目前我國現行的對食品安全性評價的方法和程序也還是按照傳統的毒理學評價程序:即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試驗、遺傳毒理學試驗、亞慢性毒性試驗、慢性毒性試驗(GB15193.1-2003)。我國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中對于不同受試物應進行幾個階段試驗原則規(guī)定為:①凡屬我國創(chuàng)新的物質一般要求進行四個階段的試驗,特別是其化學結構提示有慢性毒性、遺傳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或產量大、使用面廣、攝入機會多的,必須進行全部四個階段的毒性試驗;②凡屬與已知物質(指經過安全性評價并允許使用者)的化學結構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類似物,則可進行前三階段試驗,并按試驗結果判斷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