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1(優(yōu)選)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優(yōu)選)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2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大腦:小腦:腦干:腦神經:脊神經:功能是: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調節(jié)人體多種生理活動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有專門調節(jié)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傳導神經沖動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大腦:小腦:腦干:腦3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4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大腦皮層的總面積和神經細胞的數量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大腦皮層的5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大腦皮層重要功能區(qū)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大腦6大腦皮層生命活動的功能區(qū)--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生命活動的功能區(qū)--神經中樞7脊柱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間管中,受到脊柱的保護。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受大腦控制的,人能有意識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就是一個例證。幼兒因大腦的發(fā)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抑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現象。8脊柱脊髓位于脊柱的椎間管中,受到脊柱的保護。
脊髓系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呈長圓柱狀,全長41-45厘米。上端與顱內的延髓相連,下端呈圓椎形,終于第一腰椎下緣,脊髓兩旁發(fā)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脊髓是周圍神經與腦之間的通路、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低級中樞脊髓系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呈長圓柱9周圍神經概述周圍神經概述10
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軀體神經內臟神經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腦神經脊神經軀體神經內臟神經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11由脊髓發(fā)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由腦發(fā)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大都分布到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腦和脊髓還有通向內臟器官的神經由脊髓發(fā)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12神經的纖維成分(七種)一般內臟運動纖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軀體運動纖維內臟運動纖維運動纖維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特殊軀體感覺纖維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特殊內臟感覺纖維軀體感覺纖維內臟感覺纖維感覺纖維神經的纖維成分(七種)一般內臟運動纖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軀體運13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14Ⅰ嗅神經Ⅱ視神經Ⅲ動眼神經Ⅳ滑車神經Ⅴ三叉神經Ⅵ(外)展神經Ⅶ面神經Ⅷ前庭蝸神經Ⅸ舌咽神經Ⅹ迷走神經Ⅺ副神經Ⅻ舌下神經(位聽神經)十二對腦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一端一間倆中和四橋延Ⅰ嗅神經(位聽神經)十二對腦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15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Ⅵ外展神經運動腦橋眶上裂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等為脊神經節(jié)細胞,其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如臂叢、腰叢神經損害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身sciaticnerve第Ⅱ支圓孔名稱性質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腦和脊髓還有通向內臟器官的神經錐體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隨意運動;L1~3前支1)脊髓橫貫性病變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4、股神經femoralnerve意識模糊(confusion)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腦神經的名稱、性質、連腦部位及
進出顱腔部位名稱
性質
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
Ⅰ嗅神經
感覺端腦篩孔Ⅱ視神經感覺間腦視神經孔Ⅲ動眼神經運動中腦眶上裂Ⅳ滑車神經運動中腦眶上裂Ⅴ三叉神經混合腦橋第Ⅰ支眶上裂第Ⅱ支圓孔第Ⅲ卵圓孔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16名稱性質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Ⅵ外展神經運動腦橋眶上裂Ⅶ面神經混合腦橋內耳門莖乳孔Ⅷ位聽神經感覺腦橋內耳門Ⅸ舌咽神經混合延髓頸靜脈孔Ⅹ迷走神經混合延髓頸靜脈孔Ⅺ副神經運動延髓頸靜脈孔Ⅻ舌下神經運動延髓舌下神經管
感覺性神經Ⅰ、Ⅱ、Ⅷ運動性神經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經Ⅴ、Ⅶ、Ⅸ、Ⅹ名稱性質連腦部位17BB18概述脊神經構成前根anteriorroot
后根posteriorroot
脊神經節(jié)spinalganglion概述脊神經構成1931對脊神經頸部8對(C)胸部12對(T)腰部5對(L)骶部5對(S)尾部1對(Co)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構成31對脊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構成20名稱組成位置重要分支頸叢C1~4前支胸鎖乳突肌深面,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表面皮支膈神經臂叢C5~8、T1前支經斜角肌間隙穿出,經鎖骨后方進入腋窩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胸神經前支第1-11對稱肋間神經、第12對稱肋下神經腰叢T12、L1~3、L4前支腰椎兩側,腰大肌的深面股神經骶叢L4~5、S1~5、CO前支大部分位于梨狀肌前面坐骨神經脊神經前支簡表名稱組成位置重要分支頸叢C1~4前支胸鎖乳突肌深面,肩胛提肌21頸叢cervicalplexus頸叢cervicalplexus22臂叢brachialplexus臂叢brachialplexus23胸神經前支分布的特點:節(jié)段性和重疊性T2–胸骨角平面T4–男性乳頭平面T6–劍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臍平面T12-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胸神經前支分布的特點:節(jié)段性和重疊性T2–胸骨角平面24腰叢lumbarplexus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橫突前分支—走行和分布1、髂腹下神經2、髂腹股溝神經3、股外側皮神經4、股神經femoralnerve5、閉孔神經6、生殖股神經腰叢lumbarplexus組成:T12前支一部分25骶叢sacralplexus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經和尾神經前支位置盆腔內,骶骨和梨狀肌的前面分支分布1、臀上神經2、臀下神經3、股后皮神經4、陰部神經5、坐骨神經sciaticnerve骶叢sacralplexus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經和尾26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具有感覺、運動、語言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有專門調節(jié)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傳導神經沖動傳導神經沖動大腦小腦腦干脊髓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神經腦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具有感覺、運動、語言27神經系統(tǒng)損害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意識障礙神經系統(tǒng)損害感覺障礙28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前根anteriorroot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數周圍神經的各種感覺障礙,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昏迷(coma)1)皮質型皮質運動區(qū)呈一條長帶,面積較大,局限性病變可出現一個肢體的中樞性癱瘓(單癱)。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感覺過度:感覺刺激閾增高,不立即產生疼痛,達到閾值時可產生一種定位不明確的強烈不適感,持續(xù)一段時間才消失;見于小腦后下動脈閉塞腦神經運動核和脊髓前角運動細胞構成傳導運動沖動的最后公路。位置盆腔內,骶骨和梨狀肌的前面sciaticnerve深反射亢進復合感覺(皮質覺)實體覺、圖形覺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硬軟分上下,左右看交叉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在急性病變時,由于突然失去上運動神經元支配,反而出現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脊髓休克。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感覺障礙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感覺障礙29
感覺(sense)是將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種刺激傳入到腦中的直反映。人體感受器接受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剌激,并將轉變?yōu)樯窠洓_動,通過神經系統(tǒng)內不同神經元鏈自周圍傳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后至大腦皮質,產生感覺,這些途經稱為感覺(上行)傳導通路。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
30
感覺的分類特殊感覺視、聽、嗅、味等淺感覺(皮膚粘膜)痛、溫、觸覺深感覺(肌腱、肌肉、骨膜和關節(jié))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等復合感覺(皮質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感覺的分類特殊感覺視、聽、嗅、味等31
感覺傳導通路可總結為三級傳導,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對側管理。具體的特點有:通路一般由三級神經元組成;1)第一級神經元的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或腦神經節(jié)內;2)第二級神經元在脊髓后角或腦干的腦神經感覺核中;二級纖維在脊髓或腦干交叉;3)第三級神經元在間腦;第三級纖維都經內囊上傳至大腦感覺中樞。
32一、軀干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和精細觸、壓覺通路本體感覺是指肌、腱、關節(jié)的位置覺,運動覺和振動覺。精細觸、壓覺(即辨別兩點間距離和感受物體的紋理粗細等)的感受器在皮膚。兩者傳導通路相同,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為脊神經節(jié)細胞,其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其周圍支隨脊神經分布于感受器。中樞支經脊神經后根的內側部進入脊髓后索,分為長升支和短降支,其中,來自第5胸節(jié)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來自第4胸節(jié)以上的升支形成楔束。兩束上行,分別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5薄4楔)一、軀干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和精細觸、壓覺通路33第二級神經元胞體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內。此兩核發(fā)出的纖維向前繞過延髓中央灰質的腹側,并左右交叉,稱內側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纖維形成內側丘系,在延髓中線兩側上行,經腦橋、中腦,最后止于丘腦的腹后外側核。第三級神經元是丘腦腹后外側核,其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后部。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損,則患者在閉眼時不能確定相應部位各關節(jié)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感覺性共濟失調)以及不能確定皮膚的兩點間的距離。第二級神經元34脊髓延髓腦橋中腦丘腦腹后外側核內囊中央后回薄束核內側丘系交叉內外丘系S4L3T4C8楔束核脊神經節(jié)細胞I.II.III.薄束楔束脊髓延髓腦橋中腦丘腦腹后內囊中央后回薄束核內側丘系內35二、痛溫覺
(一)軀體、四肢的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是神經節(jié)細胞,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周圍支分布于軀干、四肢皮膚內的感受器。中樞支組成后根外側部進入脊髓背外側束,在束內上升1~2個脊髓節(jié)后
第二級神經元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自固有核發(fā)出的軸突經白質前連合交叉,至對側外側索和前索組成脊髓丘腦側束(傳導痛、溫覺)和脊髓丘腦前束(傳導粗觸、壓覺)上行。在延髓上段兩束合併,稱脊髓丘系,繼續(xù)上行終止于丘腦的腹后外側核。二、痛溫覺36第三級神經元胞體在丘腦的腹后外側核,其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后部。脊神經細胞I.白質前連合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腦前束脊髓丘腦側束延髓腦橋中腦脊髓丘系內側丘系腹后外側核內囊丘腦豆狀核中央后回II.III.第三級神經元脊神經I.白質前連合后角脊髓丘腦脊髓丘腦37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二)頭面部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是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為假單極神經元。其周圍支組成三叉神經分布于頭面部皮膚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樞支組成三叉神經感覺根入腦橋,傳導痛、溫覺的纖維下降形成三叉神經脊束,止于脊束核;傳導觸、壓覺的纖維止于三叉神經腦橋核。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丘腦內囊三叉神經三叉神經三叉神38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二級神經元是三叉神經脊束核和三叉神經腦橋核。兩核發(fā)出的纖維交叉到對側上升組成三叉丘系,終于丘腦的腹后內側核。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丘腦內囊三叉神經三叉神經三叉神39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嗜睡(somnolence)感覺過敏:指輕微的刺激引起強烈感覺,如較強的疼痛感。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對側的痛、溫覺喪失(二)意識模糊(confusion)保持簡單的精神活動,時間、地點、人物等定向力障礙(中樞整合機構)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運動性神經Ⅲ、Ⅳ、Ⅵ、Ⅺ、Ⅻ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髓內腫瘤早期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損,則患者在閉眼時不能確定相應部位各關節(jié)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感覺性共濟失調)以及不能確定皮膚的兩點間的距離。1)皮質型皮質運動區(qū)呈一條長帶,面積較大,局限性病變可出現一個肢體的中樞性癱瘓(單癱)。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三級神經元胞體位于丘腦腹后內側核。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損,則同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發(fā)生障礙。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40皮膚感覺的節(jié)段性分布脊髓節(jié)段皮膚區(qū)域頸1-3枕部頸部 頸4肩胛部鎖骨上頸5-7手、前臂上臂的橈側面頸8-胸2手、前臂上臂的尺側面胸4乳頭胸8肋弓下緣胸10臍水平 胸12-腰1腹股溝腰2-5下肢前面骶1-3下肢后面骶4-5 臀部內側面、肛門、會陰、生殖器皮膚感覺的節(jié)段性分布脊髓節(jié)段皮膚區(qū)域頸1-3枕部頸部 頸4肩41
42感覺障礙的分類:1、刺激性癥狀感覺經路刺激性病變可引起感覺過敏(量變),也可引起感覺障礙如感覺倒錯、感覺過度、感覺異常及疼痛等(質變)。2、抑制性癥狀感覺經路破壞時出現的感覺減退或缺失。同一部位各種感覺均缺失稱為完全性感覺缺失;同一部位僅某種感覺缺失而其他感覺保存,則稱為分離性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的分類:43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感覺倒錯感覺過度感覺異常疼痛刺激性癥狀:44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指輕微的刺激引起強烈感覺,如較強的疼痛感。感覺倒錯:指非疼痛性刺激引發(fā)疼痛。感覺過度:感覺刺激閾增高,不立即產生疼痛,達到閾值時可產生一種定位不明確的強烈不適感,持續(xù)一段時間才消失;見于丘腦和周圍神經損害。感覺異常:在外界無刺激情況下出現異常自發(fā)性感覺,如燒灼感、麻木感、沉重感、癢感、蟻走感、針刺感、電擊感、束帶感和冷熱感等。
刺激性癥狀:45刺激性癥狀:疼痛:依病變部位及疼痛特點分為局部性疼痛:如神經炎所致;放射性疼痛:如神經干、神經根及中樞神經刺激性病變;擴散性疼痛:疼痛由一個神經分支擴散到另一分支;牽涉性疼痛:內臟病變疼痛可擴散到相應體表節(jié)段,如心絞痛引起左胸及上肢內側痛。刺激性癥狀:46抑制性癥狀抑制性癥狀47
1、末梢型肢體遠端對稱性呈手套襪子樣感覺障礙伴有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見于多發(fā)性神經炎1、末梢型肢體遠端對稱性呈手套襪48
2、周圍神經型感覺障礙局限于一周圍神經支配區(qū)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損害的表現2、周圍神經型感覺障礙49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503、神經干或神經叢型影響幾個有關神經,引起一個肢體多數周圍神經的各種感覺障礙,如臂叢、腰叢神經損害五個神經叢頸叢(C14)臂叢(C5T1)腰叢(L14)骶叢(L5S4)尾叢(S5Co)3、神經干或神經叢型影響幾個有關神經,引起一個肢體多514、節(jié)段型
1后根型
單側節(jié)段性感覺缺失或減退相應神經根劇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如累及前根出現節(jié)段性運動障礙
常見于脊髓髓外腫瘤、椎間盤脫出、結核、外傷等4、節(jié)段型1后根型52后根型后根型532分離感覺障礙1)后角型一側脊髓后角損害
產生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相應節(jié)斷內痛溫覺消失而觸覺保存)2)前連合型脊髓中央部損害
損及前聯合產生雙側對稱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見于脊髓空洞癥髓內腫瘤早期2分離感覺障礙54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55后根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前聯合型雙側對稱性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后根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56
5、傳導束型
1)脊髓橫貫性病變受損平面以下全部感覺缺失常伴有截癱或四肢癱大小便功能障礙
見于脊髓病變
5、傳導束型1)脊髓橫貫性病變57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582)脊髓半切綜合癥
病變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深感覺喪失對側的痛、溫覺喪失見于慢性脊髓壓迫癥3)交叉型延髓外側病變產生交叉性感覺障礙(同側面部和對側身體痛溫覺消失)如延髓外側綜合癥見于小腦后下動脈閉塞2)脊髓半切綜合癥
病變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深感覺喪失59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60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型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型614、偏身型橋腦中腦丘腦內囊病變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身和面部感覺障礙,伴有同側顱神經下運動神經元癱丘腦型對側偏感覺減退或消失可伴有自發(fā)性疼痛和感覺過度內囊型對側偏身(包括面部)感覺減退或消失,可伴有偏癱和偏盲4、偏身型橋腦中腦丘腦內囊病變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625、單肢型
皮質病變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分布較廣,一般病變僅影響部分區(qū)域,常表現為對側上肢或下肢感覺缺失和復合感覺障礙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局部性感覺性癲癇發(fā)作5、單肢型皮質病變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分布較廣63運動障礙運動障礙64
運動傳導通路.
運動傳導通路是指從大腦皮質至軀體運動效應器的神經聯系。包括錐體系和錐體外系。錐體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隨意運動;錐體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肌張力、協(xié)調各肌群的運動、維持和調整體態(tài)姿勢、保持身體平衡和進行習慣動作及執(zhí)行一些粗大的隨意運動。
運動傳導通路.65一、錐體系功能:組成: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大腦皮質運動區(qū)軀干四肢肌前角運動細胞腦N運動核頭頸肌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錐體束司骨骼肌隨意運動一、錐體系功能:組成: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大腦皮質運動區(qū)軀干66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臨床表現:感受器骨骼肌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核上癱)(核下癱)癱瘓?zhí)攸c淺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縮弛緩性癱瘓亢進消失減弱或消失陽性(出現)陰性(不出現)不明顯明顯(硬癱)(軟癱)痙攣性癱肌張力增高降低深(腱)反射消失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感受器骨骼肌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上67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
皮質脊髓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1.皮質脊髓束:
。皮質脊髓前束終止:起始: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行徑:內囊后肢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腦橋基底部延髓錐體延髓交叉皮質脊髓側束①皮質脊髓側束止于同側前角細胞皮質脊髓前束止于雙側前角細胞
②小部分纖維直接終止前角運動細胞大部分纖維間接終止側角運動細胞前角運動細胞皮質脊髓束錐皮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1.皮質脊髓束:68支配肌的情況
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
皮質脊髓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損傷表現:
一側上下肢肌一側皮質脊髓束支配雙側軀干肌①在錐體交叉后(以下)損傷:傷面以下同側肢體癱瘓②在錐體交叉前(以上)損傷:
對側上下肢癱瘓支配肌的情況
皮質脊髓束錐皮皮質脊髓69皮質脊髓束(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側束本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外側核脊神經本側四肢骨骼肌運動(下運動神經元)雙側軀干骨骼肌運動(不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前束雙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內側核(下運動神經元)脊神經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后肢、腦干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軸突)皮質脊髓束(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側束本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外側核脊702.皮質核束
起始:中央前回下部行徑:內囊膝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腦橋基底部終止:雙側對側動眼N核滑車N核三叉N運動核展N核面N核上部疑核副N核面N核下部舌下N核中央前回下部損傷表現:對側下部面肌和舌肌癱瘓2.皮質核束
起始:中央前回下部行徑:內囊膝中腦的大腦腳底中71面肌(面N)核上癱:
面?。鍺)核下癱:
對(?。﹤缺谴綔舷?,口角低垂并歪向同(患)側,流涎,不能作鼓腮和露齒等動作。同(患)側額紋消失,眼裂不能閉合,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并歪向對(?。﹤?。皮質核束面N面N核面?。鍺)核下癱:對(健)側鼻唇溝消失,口角72舌?。ㄉ嘞翹)核上癱:
皮質核束舌下N核舌下N伸舌時舌尖偏向對(健)側。舌?。ㄉ嘞翹)核下癱:
伸舌時舌尖偏向同(患)側。皮質核束舌下N核舌下N伸舌時舌尖偏向對(?。﹤?。舌肌(舌下73
面?。鍺)
舌肌(舌下N)核上癱對側鼻唇溝消失,口角歪向同側。伸舌時,舌尖偏向對側。核下癱同側鼻唇溝消失,口角歪向對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伸舌時,舌尖偏向同側。面肌(面N)舌74中央前回下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膝、大腦腳底、腦橋基底、延髓錐體皮質核束腦干內的腦神經運動核(下運動神經元)腦神經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質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膝、大腦腳底、腦75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的異同點
中樞部位中央前回上2/3中央旁小葉前部中央前回下部內囊內囊后肢內囊膝部交叉大部分交叉管上、下肢肌小部分交叉管半面、舌肌異同點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運動傳導路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的異同點中樞部位中央前回上2/376結構:功能:
二、錐體外系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調節(jié)軀體運動的所有傳導路徑。大腦皮質、紋狀體、背側丘腦、底丘腦、中腦頂蓋、紅核、黑質、腦橋核、前庭N核、下橄欖核、腦干網狀結構和小腦以及它們的纖維聯系。調節(jié)肌張力,協(xié)調肌肉運動,維持和調整體態(tài)姿勢、保持身體平衡和進行習慣動作及執(zhí)行一些粗大的隨意運動。結構:功能:二、錐體外系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調節(jié)軀體運77通路:(一)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huán)路(二)新紋狀體-黑質環(huán)路(三)蒼白球-底丘腦環(huán)路通路:78底丘腦大腦皮質額葉、頂葉皮質紋狀體纖維新紋狀體紋狀體蒼白球纖維蒼白球黑質腹前核腹外側核背側丘腦內囊額葉軀體運動區(qū)底丘腦大腦皮質額葉、頂葉皮質紋狀體纖維新紋狀體紋狀體蒼白球纖79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huán)路新紋狀體-黑質環(huán)路蒼白球-底丘腦環(huán)路皮質-新紋狀體-背側丘腦-皮質環(huán)路新紋狀體-黑質環(huán)路蒼白球-80皮質-腦橋-小腦-皮質環(huán)路皮質-腦橋-小腦-皮質環(huán)路81錐體系統(tǒng)損害表現及定位癱瘓指肌力的減弱或喪失。癱瘓是由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上、下)。分類按照癱瘓程度完全性癱瘓不完全性癱瘓按照癱瘓性質: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中樞性、硬癱)和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周圍性、軟癱)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脊髓前角刺激性病變可伴肌束震顫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異常和失神經電位.表現為節(jié)段性、遲緩性、癱瘓而無感覺障礙,見于脊髓灰質炎或MND錐體系統(tǒng)損害表現及定位癱瘓指肌力的減弱或喪失。癱瘓是由運動神82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臨床表現臨床表現上運動神經元出現部位對側肌張力增高癱瘓硬(痙攣性)癱淺反射減弱或消失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出現肌萎縮早期不明顯硬軟分上下,左右看交叉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同側降低軟(弛緩性)癱消失消失不出現明顯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臨床表現臨床表現上運動神經元83錐體系統(tǒng)損害表現及定位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在急性病變時,由于突然失去上運動神經元支配,反而出現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脊髓休克。休克期時間長短決定預后。上運動神經元各部位損害時癱瘓?zhí)攸c1)皮質型皮質運動區(qū)呈一條長帶,面積較大,局限性病變可出現一個肢體的中樞性癱瘓(單癱)。2)內囊型內囊是感覺、運動、視覺傳導集中地,損傷出現“三偏”。3)腦干型交叉癱即病變側顱神經周圍性癱瘓及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4)脊髓型脊髓橫貫性損害時出現雙側肢體癱瘓(截癱或四肢癱)。錐體系統(tǒng)損害表現及定位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在急性病變時,由于突84下運動神經元各部位損害時癱瘓?zhí)攸c1)脊髓前角細胞表現為節(jié)段性、遲緩性、癱瘓而無感覺障礙,見于脊髓灰質炎或MND2)前根節(jié)段性遲緩性癱瘓,無感覺障礙,見于髓外腫瘤壓迫、頸椎?。ㄉ窠浉停?)神經叢累及一個肢體的多數周圍神經,引起遲緩性癱瘓、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伴有疼痛。4)周圍神經該神經支配區(qū)遲緩性癱瘓,同時伴有感覺及自主神經障礙或者疼痛下運動神經元各部位損害時癱瘓?zhí)攸c85錐體系與錐體外系之間的關系: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在結構上密切聯系、在運動功能上是互相依賴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結構上,兩系的皮質有重疊,錐體系皮質發(fā)出的下行錐體束不斷發(fā)出側支至錐體外系的皮質下結構,而錐體外系又經上述相關環(huán)路影響和反饋調節(jié)錐體系皮質的活動,同時錐體外系還發(fā)出下行纖維(紅核脊髓束、網狀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至下運動神經元腦神經運動核和脊髓前角運動細胞構成傳導運動沖動的最后公路。在運動功能上,錐體系是運動的發(fā)起者,錐體外系主要是協(xié)調錐體系的活動,二者協(xié)同完成運動功能。錐體系只有在錐體外系保持適合的肌張力和穩(wěn)定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一切精確的動作。錐體外系則依賴于錐體系對運動的發(fā)起。錐體系與錐體外系之間的關系: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在結構上密切86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是指人體對周圍環(huán)境及自身狀態(tài)的識別和察覺能力障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
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是指人體對周圍環(huán)境及自身狀87維持意識清醒的重要結構2.廣泛的大腦皮質神經元完整性(中樞整合機構)1.腦干上行性網狀激活系統(tǒng)
(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維持意識清醒的重要結構2.廣泛的大腦皮質神經元完整性1.88臨床表現嗜睡(somnolence)意識模糊(confusion)昏睡(stupor)昏迷(coma)譫妄(delirium)
臨床表現嗜睡(somnolence)89(一)嗜睡(somnolence)持續(xù)睡眠,可被喚醒,并能正確回答問題和作出各種反應,反應遲鈍(二)意識模糊(confusion)保持簡單的精神活動,時間、地點、人物等定向力障礙(三)昏睡(stupor)沉睡狀態(tài),不易喚醒,醒后答話含糊或答非所問(一)嗜睡(somnolence)持續(xù)睡眠,可被喚醒,90(四)昏迷(coma)淺度昏迷意識大部喪失,無自主運動,對聲、光剌激無反應,對疼痛剌激有反應,角膜、瞳孔對光、吞咽反射及眼球運動可存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中度昏迷對周圍事物及各種剌激無反應,對劇烈剌激可出現防御反射,角膜反射減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眼球無運動,生命體征可有變化深度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任何剌激無反應,深、淺反射消失,生命體征常改變(四)昏迷(coma)淺度昏迷91(五)譫妄(delirium)意識模糊、定向力喪失、感覺錯亂、躁動不安,言語雜亂見于感染性疾病高熱期(五)譫妄(delirium)意識模糊、定向力喪失、感覺錯亂92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的定位診斷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的定位診斷93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原則病史定性診斷定位診斷癥狀及體征明確診斷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原則病史定性診斷定位診斷癥狀及94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95(優(yōu)選)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優(yōu)選)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96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大腦:小腦:腦干:腦神經:脊神經:功能是: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調節(jié)人體多種生理活動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有專門調節(jié)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傳導神經沖動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大腦:小腦:腦干:腦97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98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大腦皮層的總面積和神經細胞的數量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大腦皮層的99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大腦皮層重要功能區(qū)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大腦100大腦皮層生命活動的功能區(qū)--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生命活動的功能區(qū)--神經中樞101脊柱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間管中,受到脊柱的保護。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受大腦控制的,人能有意識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就是一個例證。幼兒因大腦的發(fā)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抑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現象。102脊柱脊髓位于脊柱的椎間管中,受到脊柱的保護。
脊髓系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呈長圓柱狀,全長41-45厘米。上端與顱內的延髓相連,下端呈圓椎形,終于第一腰椎下緣,脊髓兩旁發(fā)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脊髓是周圍神經與腦之間的通路、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低級中樞脊髓系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呈長圓柱103周圍神經概述周圍神經概述104
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軀體神經內臟神經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腦神經脊神經軀體神經內臟神經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105由脊髓發(fā)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由腦發(fā)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大都分布到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腦和脊髓還有通向內臟器官的神經由脊髓發(fā)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106神經的纖維成分(七種)一般內臟運動纖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軀體運動纖維內臟運動纖維運動纖維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特殊軀體感覺纖維一般內臟感覺纖維特殊內臟感覺纖維軀體感覺纖維內臟感覺纖維感覺纖維神經的纖維成分(七種)一般內臟運動纖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軀體運107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108Ⅰ嗅神經Ⅱ視神經Ⅲ動眼神經Ⅳ滑車神經Ⅴ三叉神經Ⅵ(外)展神經Ⅶ面神經Ⅷ前庭蝸神經Ⅸ舌咽神經Ⅹ迷走神經Ⅺ副神經Ⅻ舌下神經(位聽神經)十二對腦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一端一間倆中和四橋延Ⅰ嗅神經(位聽神經)十二對腦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109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Ⅵ外展神經運動腦橋眶上裂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等為脊神經節(jié)細胞,其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如臂叢、腰叢神經損害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身sciaticnerve第Ⅱ支圓孔名稱性質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腦和脊髓還有通向內臟器官的神經錐體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隨意運動;L1~3前支1)脊髓橫貫性病變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4、股神經femoralnerve意識模糊(confusion)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腦神經的名稱、性質、連腦部位及
進出顱腔部位名稱
性質
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
Ⅰ嗅神經
感覺端腦篩孔Ⅱ視神經感覺間腦視神經孔Ⅲ動眼神經運動中腦眶上裂Ⅳ滑車神經運動中腦眶上裂Ⅴ三叉神經混合腦橋第Ⅰ支眶上裂第Ⅱ支圓孔第Ⅲ卵圓孔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110名稱性質連腦部位進出顱部位Ⅵ外展神經運動腦橋眶上裂Ⅶ面神經混合腦橋內耳門莖乳孔Ⅷ位聽神經感覺腦橋內耳門Ⅸ舌咽神經混合延髓頸靜脈孔Ⅹ迷走神經混合延髓頸靜脈孔Ⅺ副神經運動延髓頸靜脈孔Ⅻ舌下神經運動延髓舌下神經管
感覺性神經Ⅰ、Ⅱ、Ⅷ運動性神經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經Ⅴ、Ⅶ、Ⅸ、Ⅹ名稱性質連腦部位111BB112概述脊神經構成前根anteriorroot
后根posteriorroot
脊神經節(jié)spinalganglion概述脊神經構成11331對脊神經頸部8對(C)胸部12對(T)腰部5對(L)骶部5對(S)尾部1對(Co)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構成31對脊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構成114名稱組成位置重要分支頸叢C1~4前支胸鎖乳突肌深面,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表面皮支膈神經臂叢C5~8、T1前支經斜角肌間隙穿出,經鎖骨后方進入腋窩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胸神經前支第1-11對稱肋間神經、第12對稱肋下神經腰叢T12、L1~3、L4前支腰椎兩側,腰大肌的深面股神經骶叢L4~5、S1~5、CO前支大部分位于梨狀肌前面坐骨神經脊神經前支簡表名稱組成位置重要分支頸叢C1~4前支胸鎖乳突肌深面,肩胛提肌115頸叢cervicalplexus頸叢cervicalplexus116臂叢brachialplexus臂叢brachialplexus117胸神經前支分布的特點:節(jié)段性和重疊性T2–胸骨角平面T4–男性乳頭平面T6–劍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臍平面T12-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胸神經前支分布的特點:節(jié)段性和重疊性T2–胸骨角平面118腰叢lumbarplexus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橫突前分支—走行和分布1、髂腹下神經2、髂腹股溝神經3、股外側皮神經4、股神經femoralnerve5、閉孔神經6、生殖股神經腰叢lumbarplexus組成:T12前支一部分119骶叢sacralplexus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經和尾神經前支位置盆腔內,骶骨和梨狀肌的前面分支分布1、臀上神經2、臀下神經3、股后皮神經4、陰部神經5、坐骨神經sciaticnerve骶叢sacralplexus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經和尾120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具有感覺、運動、語言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有專門調節(jié)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傳導神經沖動傳導神經沖動大腦小腦腦干脊髓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神經腦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具有感覺、運動、語言121神經系統(tǒng)損害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意識障礙神經系統(tǒng)損害感覺障礙122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前根anteriorroot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數周圍神經的各種感覺障礙,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昏迷(coma)1)皮質型皮質運動區(qū)呈一條長帶,面積較大,局限性病變可出現一個肢體的中樞性癱瘓(單癱)。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感覺過度:感覺刺激閾增高,不立即產生疼痛,達到閾值時可產生一種定位不明確的強烈不適感,持續(xù)一段時間才消失;見于小腦后下動脈閉塞腦神經運動核和脊髓前角運動細胞構成傳導運動沖動的最后公路。位置盆腔內,骶骨和梨狀肌的前面sciaticnerve深反射亢進復合感覺(皮質覺)實體覺、圖形覺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硬軟分上下,左右看交叉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在急性病變時,由于突然失去上運動神經元支配,反而出現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特點—脊髓休克。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感覺障礙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感覺障礙123
感覺(sense)是將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種刺激傳入到腦中的直反映。人體感受器接受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剌激,并將轉變?yōu)樯窠洓_動,通過神經系統(tǒng)內不同神經元鏈自周圍傳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后至大腦皮質,產生感覺,這些途經稱為感覺(上行)傳導通路。感覺傳導通路包括本體感覺(深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和壓覺(淺感覺),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和嗅覺傳導通路。
124
感覺的分類特殊感覺視、聽、嗅、味等淺感覺(皮膚粘膜)痛、溫、觸覺深感覺(肌腱、肌肉、骨膜和關節(jié))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等復合感覺(皮質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感覺的分類特殊感覺視、聽、嗅、味等125
感覺傳導通路可總結為三級傳導,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對側管理。具體的特點有:通路一般由三級神經元組成;1)第一級神經元的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或腦神經節(jié)內;2)第二級神經元在脊髓后角或腦干的腦神經感覺核中;二級纖維在脊髓或腦干交叉;3)第三級神經元在間腦;第三級纖維都經內囊上傳至大腦感覺中樞。
126一、軀干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和精細觸、壓覺通路本體感覺是指肌、腱、關節(jié)的位置覺,運動覺和振動覺。精細觸、壓覺(即辨別兩點間距離和感受物體的紋理粗細等)的感受器在皮膚。兩者傳導通路相同,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為脊神經節(jié)細胞,其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其周圍支隨脊神經分布于感受器。中樞支經脊神經后根的內側部進入脊髓后索,分為長升支和短降支,其中,來自第5胸節(jié)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來自第4胸節(jié)以上的升支形成楔束。兩束上行,分別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5薄4楔)一、軀干和四肢的本體感覺和精細觸、壓覺通路127第二級神經元胞體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內。此兩核發(fā)出的纖維向前繞過延髓中央灰質的腹側,并左右交叉,稱內側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纖維形成內側丘系,在延髓中線兩側上行,經腦橋、中腦,最后止于丘腦的腹后外側核。第三級神經元是丘腦腹后外側核,其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后部。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損,則患者在閉眼時不能確定相應部位各關節(jié)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感覺性共濟失調)以及不能確定皮膚的兩點間的距離。第二級神經元128脊髓延髓腦橋中腦丘腦腹后外側核內囊中央后回薄束核內側丘系交叉內外丘系S4L3T4C8楔束核脊神經節(jié)細胞I.II.III.薄束楔束脊髓延髓腦橋中腦丘腦腹后內囊中央后回薄束核內側丘系內129二、痛溫覺
(一)軀體、四肢的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是神經節(jié)細胞,胞體在脊神經節(jié)內。周圍支分布于軀干、四肢皮膚內的感受器。中樞支組成后根外側部進入脊髓背外側束,在束內上升1~2個脊髓節(jié)后
第二級神經元胞體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自固有核發(fā)出的軸突經白質前連合交叉,至對側外側索和前索組成脊髓丘腦側束(傳導痛、溫覺)和脊髓丘腦前束(傳導粗觸、壓覺)上行。在延髓上段兩束合併,稱脊髓丘系,繼續(xù)上行終止于丘腦的腹后外側核。二、痛溫覺130第三級神經元胞體在丘腦的腹后外側核,其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后部。脊神經細胞I.白質前連合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腦前束脊髓丘腦側束延髓腦橋中腦脊髓丘系內側丘系腹后外側核內囊丘腦豆狀核中央后回II.III.第三級神經元脊神經I.白質前連合后角脊髓丘腦脊髓丘腦131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二)頭面部由三級神經元組成。第一級神經元是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為假單極神經元。其周圍支組成三叉神經分布于頭面部皮膚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樞支組成三叉神經感覺根入腦橋,傳導痛、溫覺的纖維下降形成三叉神經脊束,止于脊束核;傳導觸、壓覺的纖維止于三叉神經腦橋核。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丘腦內囊三叉神經三叉神經三叉神132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二級神經元是三叉神經脊束核和三叉神經腦橋核。兩核發(fā)出的纖維交叉到對側上升組成三叉丘系,終于丘腦的腹后內側核。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丘腦內囊三叉神經三叉神經三叉神133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兩點辨別覺、定位覺、重量覺等大腦皮層的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嗜睡(somnolence)感覺過敏:指輕微的刺激引起強烈感覺,如較強的疼痛感。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對側的痛、溫覺喪失(二)意識模糊(confusion)保持簡單的精神活動,時間、地點、人物等定向力障礙(中樞整合機構)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運動性神經Ⅲ、Ⅳ、Ⅵ、Ⅺ、Ⅻ使運動協(xié)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髓內腫瘤早期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損,則患者在閉眼時不能確定相應部位各關節(jié)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感覺性共濟失調)以及不能確定皮膚的兩點間的距離。1)皮質型皮質運動區(qū)呈一條長帶,面積較大,局限性病變可出現一個肢體的中樞性癱瘓(單癱)。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脊髓延髓腦橋中央后回腹后內側核丘腦內囊三叉神經節(jié)細胞三叉神經脊束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三級神經元胞體位于丘腦腹后內側核。此核發(fā)出的軸突組成丘腦中央輻射,經內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后回下部。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損,則導致對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障礙;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損,則同側頭面部痛、溫覺和觸壓覺發(fā)生障礙。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guī)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134皮膚感覺的節(jié)段性分布脊髓節(jié)段皮膚區(qū)域頸1-3枕部頸部 頸4肩胛部鎖骨上頸5-7手、前臂上臂的橈側面頸8-胸2手、前臂上臂的尺側面胸4乳頭胸8肋弓下緣胸10臍水平 胸12-腰1腹股溝腰2-5下肢前面骶1-3下肢后面骶4-5 臀部內側面、肛門、會陰、生殖器皮膚感覺的節(jié)段性分布脊髓節(jié)段皮膚區(qū)域頸1-3枕部頸部 頸4肩135
136感覺障礙的分類:1、刺激性癥狀感覺經路刺激性病變可引起感覺過敏(量變),也可引起感覺障礙如感覺倒錯、感覺過度、感覺異常及疼痛等(質變)。2、抑制性癥狀感覺經路破壞時出現的感覺減退或缺失。同一部位各種感覺均缺失稱為完全性感覺缺失;同一部位僅某種感覺缺失而其他感覺保存,則稱為分離性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的分類:137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感覺倒錯感覺過度感覺異常疼痛刺激性癥狀:138刺激性癥狀:感覺過敏:指輕微的刺激引起強烈感覺,如較強的疼痛感。感覺倒錯:指非疼痛性刺激引發(fā)疼痛。感覺過度:感覺刺激閾增高,不立即產生疼痛,達到閾值時可產生一種定位不明確的強烈不適感,持續(xù)一段時間才消失;見于丘腦和周圍神經損害。感覺異常:在外界無刺激情況下出現異常自發(fā)性感覺,如燒灼感、麻木感、沉重感、癢感、蟻走感、針刺感、電擊感、束帶感和冷熱感等。
刺激性癥狀:139刺激性癥狀:疼痛:依病變部位及疼痛特點分為局部性疼痛:如神經炎所致;放射性疼痛:如神經干、神經根及中樞神經刺激性病變;擴散性疼痛:疼痛由一個神經分支擴散到另一分支;牽涉性疼痛:內臟病變疼痛可擴散到相應體表節(jié)段,如心絞痛引起左胸及上肢內側痛。刺激性癥狀:140抑制性癥狀抑制性癥狀141
1、末梢型肢體遠端對稱性呈手套襪子樣感覺障礙伴有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見于多發(fā)性神經炎1、末梢型肢體遠端對稱性呈手套襪142
2、周圍神經型感覺障礙局限于一周圍神經支配區(qū)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損害的表現2、周圍神經型感覺障礙143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下肢神經損害的感覺障礙1443、神經干或神經叢型影響幾個有關神經,引起一個肢體多數周圍神經的各種感覺障礙,如臂叢、腰叢神經損害五個神經叢頸叢(C14)臂叢(C5T1)腰叢(L14)骶叢(L5S4)尾叢(S5Co)3、神經干或神經叢型影響幾個有關神經,引起一個肢體多1454、節(jié)段型
1后根型
單側節(jié)段性感覺缺失或減退相應神經根劇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如累及前根出現節(jié)段性運動障礙
常見于脊髓髓外腫瘤、椎間盤脫出、結核、外傷等4、節(jié)段型1后根型146后根型后根型1472分離感覺障礙1)后角型一側脊髓后角損害
產生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相應節(jié)斷內痛溫覺消失而觸覺保存)2)前連合型脊髓中央部損害
損及前聯合產生雙側對稱性分離性感覺障礙見于脊髓空洞癥髓內腫瘤早期2分離感覺障礙148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149后根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前聯合型雙側對稱性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后根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后角損害單側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150
5、傳導束型
1)脊髓橫貫性病變受損平面以下全部感覺缺失常伴有截癱或四肢癱大小便功能障礙
見于脊髓病變
5、傳導束型1)脊髓橫貫性病變151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1522)脊髓半切綜合癥
病變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深感覺喪失對側的痛、溫覺喪失見于慢性脊髓壓迫癥3)交叉型延髓外側病變產生交叉性感覺障礙(同側面部和對側身體痛溫覺消失)如延髓外側綜合癥見于小腦后下動脈閉塞2)脊髓半切綜合癥
病變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瘓、深感覺喪失153神經系統(tǒng)疾病概述示范課件154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型延髓外側綜合征交叉型1554、偏身型橋腦中腦丘腦內囊病變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身和面部感覺障礙,伴有同側顱神經下運動神經元癱丘腦型對側偏感覺減退或消失可伴有自發(fā)性疼痛和感覺過度內囊型對側偏身(包括面部)感覺減退或消失,可伴有偏癱和偏盲4、偏身型橋腦中腦丘腦內囊病變一側橋腦或中腦對側偏1565、單肢型
皮質病變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分布較廣,一般病變僅影響部分區(qū)域,常表現為對側上肢或下肢感覺缺失和復合感覺障礙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局部性感覺性癲癇發(fā)作5、單肢型皮質病變大腦皮質感覺區(qū)分布較廣157運動障礙運動障礙158
運動傳導通路.
運動傳導通路是指從大腦皮質至軀體運動效應器的神經聯系。包括錐體系和錐體外系。錐體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隨意運動;錐體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肌張力、協(xié)調各肌群的運動、維持和調整體態(tài)姿勢、保持身體平衡和進行習慣動作及執(zhí)行一些粗大的隨意運動。
運動傳導通路.159一、錐體系功能:組成: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大腦皮質運動區(qū)軀干四肢肌前角運動細胞腦N運動核頭頸肌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錐體束司骨骼肌隨意運動一、錐體系功能:組成: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大腦皮質運動區(qū)軀干160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臨床表現:感受器骨骼肌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核上癱)(核下癱)癱瘓?zhí)攸c淺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縮弛緩性癱瘓亢進消失減弱或消失陽性(出現)陰性(不出現)不明顯明顯(硬癱)(軟癱)痙攣性癱肌張力增高降低深(腱)反射消失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感受器骨骼肌上運動N元下運動N元上161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
皮質脊髓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1.皮質脊髓束:
。皮質脊髓前束終止:起始: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行徑:內囊后肢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腦橋基底部延髓錐體延髓交叉皮質脊髓側束①皮質脊髓側束止于同側前角細胞皮質脊髓前束止于雙側前角細胞
②小部分纖維直接終止前角運動細胞大部分纖維間接終止側角運動細胞前角運動細胞皮質脊髓束錐皮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1.皮質脊髓束:162支配肌的情況
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
皮質脊髓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大腦皮質
)損傷表現:
一側上下肢肌一側皮質脊髓束支配雙側軀干?、僭阱F體交叉后(以下)損傷:傷面以下同側肢體癱瘓②在錐體交叉前(以上)損傷:
對側上下肢癱瘓支配肌的情況
皮質脊髓束錐皮皮質脊髓163皮質脊髓束(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側束本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外側核脊神經本側四肢骨骼肌運動(下運動神經元)雙側軀干骨骼肌運動(不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前束雙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內側核(下運動神經元)脊神經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后肢、腦干皮質脊髓束錐體交叉(軸突)皮質脊髓束(交叉纖維)皮質脊髓側束本側的脊髓前角運動外側核脊1642.皮質核束
起始:中央前回下部行徑:內囊膝中腦的大腦腳底中3/5腦橋基底部終止:雙側對側動眼N核滑車N核三叉N運動核展N核面N核上部疑核副N核面N核下部舌下N核中央前回下部損傷表現:對側下部面肌和舌肌癱瘓2.皮質核束
起始:中央前回下部行徑:內囊膝中腦的大腦腳底中165面?。鍺)核上癱:
面?。鍺)核下癱:
對(健)側鼻唇溝消失,口角低垂并歪向同(患)側,流涎,不能作鼓腮和露齒等動作。同(患)側額紋消失,眼裂不能閉合,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并歪向對(?。﹤取Fべ|核束面N面N核面?。鍺)核下癱:對(?。﹤缺谴綔舷?,口角166舌?。ㄉ嘞翹)核上癱:
皮質核束舌下N核舌下N伸舌時舌尖偏向對(?。﹤?。舌?。ㄉ嘞翹)核下癱:
伸舌時舌尖偏向同(患)側。皮質核束舌下N核舌下N伸舌時舌尖偏向對(?。﹤?。舌?。ㄉ嘞?67
面?。鍺)
舌?。ㄉ嘞翹)核上癱對側鼻唇溝消失,口角歪向同側。伸舌時,舌尖偏向對側。核下癱同側鼻唇溝消失,口角歪向對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伸舌時,舌尖偏向同側。面?。鍺)舌168中央前回下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膝、大腦腳底、腦橋基底、延髓錐體皮質核束腦干內的腦神經運動核(下運動神經元)腦神經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質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錐體細胞(上運動神經元)經內囊膝、大腦腳底、腦169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的異同點
中樞部位中央前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農家樂餐飲服務與食材供應合同4篇
- 2025年度電力設施維護司機派遣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業(yè)員工短期培訓費支付標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車輛采購配送及運營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法律顧問提前終止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化項目臨時綠化員聘用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與企業(yè)貸款融資合作協(xié)議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門面轉讓合同范本:商業(yè)地產經營權轉讓詳細協(xié)議
- 課題申報參考: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qū)家庭農場耕地生態(tài)保護行為形成邏輯與實現機制研究
- 2025年度美容院美容護理產品代工合同4篇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fā)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維保及安全檢查合同3篇
- 電力溝施工組織設計-電纜溝
- 【教案】+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學設計)(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下冊
-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數學試卷(含解析)
- 單位往個人轉賬的合同(2篇)
- 電梯操作證及電梯維修人員資格(特種作業(yè))考試題及答案
- 科研倫理審查與違規(guī)處理考核試卷
- GB/T 44101-2024中國式摔跤課程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guī)范
- 鍋爐本體安裝單位工程驗收表格
- 高危妊娠的評估和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