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理論部分課件_第1頁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理論部分課件_第2頁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理論部分課件_第3頁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理論部分課件_第4頁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理論部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基礎理論部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基礎理論部分.1概述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糖。致病機理—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或兩者皆有。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導致糖代謝紊亂的致病因素。.概述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糖。.2一、主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一、主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3胰腺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主要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外分泌:胰液,內含堿性的碳酸氫鹽和各種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Pancreas膵臟.胰腺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主要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Pa4胰腺內分泌:—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录毎置谝葝u素,降低血糖?!募毎置谏L激素釋放抑制激素.胰腺內分泌:.5肝臟肝有雙重血液供應:

—肝門靜脈輸送來自消化道和脾臟的血液,是肝的功能血管,約占肝內血流總量3/4;

—肝動脈為肝固有動脈,其中的血液富含氧,是肝的營養(yǎng)血管,血流量約占肝內血流總量的1/4。.肝臟.6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和實質性臟器、最重要的代謝器官:穩(wěn)定人體新陳代謝;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代謝和相互轉換;激素、膽色素和膽汁代謝,生物轉化。.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和實質性臟器、最重要的代謝器官:.7肝臟與糖代謝肝糖原合成、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單糖經(jīng)小腸粘膜吸收后,由門靜脈到達肝臟,在肝內轉變?yōu)楦翁窃A存。當勞動、饑餓、發(fā)熱時,血糖大量消耗,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huán)。.肝臟與糖代謝肝糖原合成、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8肝臟與脂肪代謝食物中的脂肪依賴膽汁酸鹽的乳化、吸收,在肝內經(jīng)過一系列酶的作用,轉化為甘油三酯;.肝臟與脂肪代謝食物中的脂肪依賴膽汁酸鹽的乳化、吸收,在肝內經(jīng)9肝臟與脂肪代謝肝臟是脂肪運輸?shù)臉屑~。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進入肝臟,再經(jīng)轉化變?yōu)轶w脂而貯存。饑餓時,貯存的體脂被運送到肝臟進行分解。肝內中性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通過糖代謝途徑被利用,脂肪酸可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體內脂肪酸、膽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脂肪代謝紊亂時,脂肪堆積于肝臟內形成脂肪肝。.肝臟與脂肪代謝肝臟是脂肪運輸?shù)臉屑~。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進10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在肝臟進行多種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肝臟合成的蛋白質約占人體每天合成蛋白質總量的40%以上。.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在肝臟進行多種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11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因子Ⅰ)、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Ⅶ、Ⅸ、Ⅹ,以及抑制凝血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物質。肝臟對氨基酸具有脫氨基和轉氨基的作用。在蛋白質分解代謝中,脫氨基產生大量游離氨,通過肝臟合成尿素使氨被清除。.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因子Ⅰ)、凝血.12肝臟與內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代謝對某些激素具有代謝滅活作用,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經(jīng)過肝臟分解和脫氨基作用滅活;維生素A、C、D、E、K、B1、B6、B12、煙酸、葉酸等多種維生素貯存和代謝的場所。.肝臟與內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代謝對某些激素具有代謝滅活作用,如胰13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yǎng)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yǎng)性物質如各種藥14肝臟的其它功能防御機能—網(wǎng)狀內皮細胞吞噬系統(tǒng)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量—肝內靜脈竇水、電解質平衡的調節(jié)安靜時機體的熱量提供.肝臟的其它功能防御機能—網(wǎng)狀內皮細胞吞噬系統(tǒng).15脂肪組織一種由脂肪細胞組成的松散結締組織。脂肪細胞是一種在細胞質內含有脂肪滴的細胞,可分為白色脂肪細胞和棕色脂肪細胞兩類。.脂肪組織一種由脂肪細胞組成的松散結締組織。.16白色脂肪細胞單泡性脂肪細胞,大型脂肪滴將細胞核和細胞器擠壓到細胞邊緣,是一種貯藏型的細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組織、網(wǎng)膜和腸系膜等處。體內最大的“能源庫”。具有貯存脂肪、保持體溫和參與脂肪代謝的功能。參與能量代謝,產生熱量、緩沖保護和支持填充等作用。.白色脂肪細胞單泡性脂肪細胞,大型脂肪滴將細胞核和細胞器擠壓到17棕色脂肪細胞多泡性脂肪細胞,主要儲存中、小型脂肪滴,線粒體大而豐富。主要存在于頭、頸部,一種代謝型細胞。棕色脂肪組織在成人少,新生兒較多,主要分布在肩胛間區(qū)、腋窩及頸后部等處。主要功能:在寒冷的刺激下,棕色脂肪細胞內的脂類分解、氧化,散發(fā)大量熱能。.棕色脂肪細胞多泡性脂肪細胞,主要儲存中、小型脂肪滴,線粒體大18正常脂肪酸代謝.正常脂肪酸代謝.19脂肪生理功能保持體溫和貯存熱能。構成體細胞的重要成份。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磷脂、固醇參與新組織形成、組織修補、合成激素。作為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的溶劑。延長食物在消化道內停留,利于各種營養(yǎng)素的消化吸收。.脂肪生理功能保持體溫和貯存熱能。.20腎臟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維持體液平衡及體內酸堿平衡。腎臟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調節(jié)酸堿平衡,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腎臟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21腎臟內分泌功能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激肽—緩激肽—前列腺素系統(tǒng)來調節(jié)血壓。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活性VitD3,調節(jié)鈣磷代謝。許多激素降解場所,如胰島素、胃腸激素。腎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腎臟內分泌功能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22二、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成人為維持生命正?;顒蛹白晕腋?,每年需消耗6-7倍于體重食物。.二、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成人為維持生命正?;顒蛹白晕腋?,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分解的過程。結構復雜的大分子物質(如淀粉、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內經(jīng)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分解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分解的過程。.24消化人類主要依靠糧食作物中淀粉提供基本能量。直鏈淀粉由300-400個葡萄糖構成,支鏈淀粉由上千個葡萄糖構成,每24-30個殘基中有一個分支。糖類只有消化成單糖后才能被吸收。.消化人類主要依靠糧食作物中淀粉提供基本能量。.25吸收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腸道細菌分解,參加代謝或以CO2、甲烷及H2形式釋放。.吸收.26轉運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肌肉和脂肪組織是通過膜上有專一受體被動轉運。紅細胞葡萄糖受體可轉運多種D-糖,L型不轉運。轉運速度決定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速度。.轉運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肌肉和脂肪組織是通過膜上有專一受體被動27糖消化吸收轉運消化場所—小腸(主要)、口腔吸收場所—小腸上皮黏膜吸收形式—單糖吸收機制—Na+依賴型葡萄糖轉運體轉運途徑—經(jīng)門靜脈進入肝臟—血液。.糖消化吸收轉運消化場所—小腸(主要)、口腔.28三、糖原異生、糖原分解、

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等生理變化,健康人血糖和胰島素的關系.三、糖原異生、糖原分解、

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等生理變化,健康29葡萄糖的分解代謝主要途徑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旁路.葡萄糖的分解代謝主要途徑.30糖酵解在細胞漿內進行糖的無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成乳糖的過程。葡萄糖—葡萄糖酸酯—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乳酸.糖酵解在細胞漿內進行糖的無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無氧條件下,31糖酵解肌肉運動初2-3分鐘能量來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繼之糖酵解加強,乳酸產生增多。運動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獲得能量,乳酸通過肝臟糖異生轉化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糖酵解肌肉運動初2-3分鐘能量來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32糖酵解成熟紅細胞缺乏全部細胞器(線粒體),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血糖進行糖酵解獲得,少量通過磷酸戊糖旁路。糖酵解產生的ATP主要用于細胞“鈉泵”的正常功能。糖酵解中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過程。.糖酵解成熟紅細胞缺乏全部細胞器(線粒體),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血33糖的有氧氧化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或糖原徹底氧化成CO2和H2O的過程。胞漿—線粒體中丙酮酸的氧化脫羧—乙酰CoA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徹底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或糖原徹底氧化成CO2和H234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情況下機體獲能的主要途徑。糖、脂、蛋白在細胞內氧化供能及相互轉變的共同通路,特別是三羧酸循環(huán)。.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情況下機體獲能的主要途徑。.35磷酸戊糖旁路機體某些組織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催化下代謝生成磷酸戊糖的過程。.磷酸戊糖旁路機體某些組織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催化下代謝生36磷酸戊糖旁路生成磷酸核糖,作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分解戊糖產生的NADPH用于:?物質合成時作為供氫體,如脂肪酸、類固醇等生物合成時均需NADPH。在脂肪組織、肝、乳腺、腎上腺皮質等中,此代謝過程旺盛。

?NADPH是GSH還原酶的輔酶,對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特別重要。

?加單氧酶體系的供氫體,參與肝臟的生物轉化。.磷酸戊糖旁路生成磷酸核糖,作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37糖的貯存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過程。糖原是以葡萄糖為基本單位,通過α-1,4-糖苷鍵(直鏈)及α-1,6-糖苷鍵(分枝)相連帶有分枝的多糖。糖原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存在于胞漿。.糖的貯存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過程。.38糖原分解糖原分解過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是關鍵酶。肝臟、腎臟、小腸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糖原生成葡萄糖,補充血糖。肌肉和腦無葡萄糖-6-磷酸酶,只能氧化供能。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調節(jié)血糖濃度。.糖原分解糖原分解過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是關鍵酶。.39糖的異生作用由非糖物質轉變?yōu)槠咸烟腔蛱窃倪^程。能轉變成糖的非物質糖主要有甘油、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各種物質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反應部位:肝臟為主,腎皮質中亦有。.糖的異生作用由非糖物質轉變?yōu)槠咸烟腔蛱窃倪^程。.40糖異生的生理意義在體內糖來源不足情況下利用非糖物質轉變?yōu)樘?,維持血糖濃度的恒定。有利于乳酸的進一步利用。.糖異生的生理意義在體內糖來源不足情況下利用非糖物質轉變?yōu)樘牵?1脂肪的分解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jīng)磷酸化和脫氫反應,轉變成磷酸二羥丙酮,納入糖代謝途徑。脂肪酸與ATP和CoA在脂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脂酰CoA。脂酰CoA通過線粒體內膜上肉毒堿—脂酰CoA轉移酶系統(tǒng)進入線粒體,經(jīng)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徹底氧化。.脂肪的分解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jīng)磷酸化和脫氫反應,轉42酮體的生成在肝和腎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tǒng)稱為酮體。心肌、腎上腺皮質和在饑餓時腦組織主要利用酮體。肝臟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酮體的生成在肝和腎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43酮體的生成在某些生理情況(饑餓、禁食)或病理情況下(如糖尿病),糖的來源或氧化供能障礙,脂肪動員增強,脂肪酸成為主要供能物質。酮體合成量超過組織利用的能力,導致酮血癥和酮尿癥。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酸中毒。.酮體的生成在某些生理情況(饑餓、禁食)或病理情況下(如糖尿病44酮體生成的意義酮體易運輸。酮體通過線粒體內膜以及在血中轉運并不需要載體。易利用。酮體看作是脂肪酸在肝臟加工生成的半成品。節(jié)省葡萄糖供腦和紅細胞利用。肌肉組織利用酮體,可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分解,防止蛋白質過多消耗。酮體生成增多常見于饑餓、妊娠中毒癥、糖尿病等情況下。低糖高脂飲食也可使酮體生成增多。.酮體生成的意義酮體易運輸。酮體通過線粒體內膜以及在血中轉運并45血糖濃度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胰島素釋放呈兩相反應。早期快速相,門靜脈血中胰島素在2分鐘內達到最高值,隨即迅速下降。葡萄糖促使儲存的胰島素釋放。延遲緩慢相,10分鐘后血漿胰島素水平又逐漸上升,一直延續(xù)1小時以上。葡萄糖促使胰島素的合成和胰島素原轉變的胰島素。.血糖濃度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胰島素釋放呈46四、正常的胰島素合成及分泌.四、正常的胰島素合成及分泌.47胰島素的合成在β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因轉錄,mRNA移向細胞漿的內質網(wǎng),轉譯成前胰島素原。.胰島素的合成在β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48胰島素的合成前胰島素原去除前肽,生成86個氨基酸的胰島素原。胰島素原隨胞漿中的微泡進入高爾基體,經(jīng)蛋白酶水解生成胰島素及C肽,分泌到β細胞外,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胰島素的合成前胰島素原去除前肽,生成86個氨基酸的胰島素原。49胰島素的合成少量未經(jīng)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隨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胰島素原的生物活性僅為胰島素的5%。.胰島素的合成少量未經(jīng)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隨胰島素進入血液50五、激素、代謝和神經(jīng)

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作用.五、激素、代謝和神經(jīng)

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作用.51激素和神經(jīng)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進餐后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腸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島素產生和分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狀態(tài)可影響胰島素產生及分泌?!宰呱窠?jīng)興奮時為促進作用

—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則是抑制作用.激素和神經(jīng)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進餐后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胰島52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濃度升高,增加胰島素的分泌。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較強的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53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54六、胰島素的作用.六、胰島素的作用.55生理:降低血糖,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藥理:治療糖尿病、消耗性疾病。.生理:降低血糖,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56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促進肌肉、脂肪組織等靶細胞的胞膜載體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運入細胞。.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57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通過共價修飾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通過激活丙酮酸脫氫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脫氫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為乙酰輔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通過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減少糖異生的原料,抑制糖異生。抑制脂肪組織內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減緩脂肪動員,使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加。.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通過共價修飾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58胰島素調節(jié)脂肪代謝促進脂肪合成與貯存,減少血中游離脂肪酸。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島素調節(jié)脂肪代謝促進脂肪合成與貯存,減少血中游離脂肪酸。.59胰島素調節(jié)蛋白質代謝促進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長。生長激素的促蛋白質合成作用,需有胰島素的存在。.胰島素調節(jié)蛋白質代謝促進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抑60胰島素其它功能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纱龠MDNA、RNA及ATP的合成。.胰島素其它功能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61七、胰島素受體.七、胰島素受體.62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細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結合而啟動的。胰島素受體僅可與胰島素或胰島素原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分布廣泛。.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細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63胰島素受體糖蛋白受體,由α、β各兩個亞單位組成四聚體。α亞單位在細胞膜表面,有胰島素結合位點。β亞單位由胞膜伸向胞漿,胰島素引發(fā)胞內效應的功能單位。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β亞單位中酪氨酸激酶被激活,使受體磷酸化,產生介質,調節(jié)細胞內酶系的活性,控制物質代謝。.胰島素受體糖蛋白受體,由α、β各兩個亞單位組成四聚體。.64胰島素受體每種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的程度取決于受體數(shù)目與親和力,此二者又受血漿胰島素濃度調節(jié)。當胰島素濃度增高時往往胰島素受體數(shù)下降,稱下降調節(jié)。如肥胖的糖尿病人由于脂肪細胞膜上受體數(shù)下降,臨床上呈胰島素不敏感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經(jīng)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后體重減輕,脂肪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shù)增多,與胰島素結合力加強而使血糖利用改善。.胰島素受體每種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的程度取決于受體數(shù)目與親和力,65八、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

及其對血糖的調節(jié).八、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

及其對血糖的調節(jié).66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與靜脈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等量葡萄糖可促進更多的胰島素分泌,因而提出胃腸-胰島軸的概念。胃腸內分泌細胞分泌的肽類物質對胰島素的分泌調節(jié)作用,這些肽類物質統(tǒng)稱為腸促胰島素。.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與靜脈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等量葡萄糖可促進更多67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腸抑胃肽(GIP)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胃腸釋放肽(GRP).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腸抑胃肽(GIP).68GLP-1GLP-1是一種由腸道L細胞所產生的激素。GLP-1在血液中易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其半衰期僅數(shù)分鐘。.GLP-1GLP-1是一種由腸道L細胞所產生的激素。.69GLP-1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島α細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動力,使胃排空延遲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食欲GLP-1的特殊生理作用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療藥物開發(fā)策略包括DPP4抑制劑和GLP-1類似物.GLP-1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70九、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它們都能使血糖升高。.九、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71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由胰島α細胞分泌,主要作用是迅速使肝臟中的糖元分解,促進肝臟葡萄糖的產生與輸出,進入血液循環(huán),提高血糖水平。.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由胰島α細胞分泌,主要作72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促進肝外組織中的脂解作用,增加甘油輸入肝臟,提供大量糖異生的原料,加強糖異生作用。.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促進肝外組織中的脂解作73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共同協(xié)調維持血糖的動態(tài)平衡。進食碳水化合物時,產生大量葡萄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肝臟從生成葡萄糖轉變?yōu)閷⑵咸烟寝D化為糖元。.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共同74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饑餓時,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水平顯著上升而胰島素水平下降。

—糖異生及糖元分解加快,肝臟不斷地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

—胰島素水平降低,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主要是利用脂肪酸,節(jié)省的葡萄糖以供應大腦等組織。.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饑餓時,血液中胰高血糖75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由腎上腺髓質分泌,去甲腎上腺素由交感神經(jīng)末梢分泌。精神緊張或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元分解輸出增多,阻止葡萄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細胞,血糖升高。.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由76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前葉分泌,促進生長,調節(jié)代謝。抑制肌肉及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促進肝臟中糖異生作用及糖元分解,升高血糖。促進脂肪分解,使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饑餓時胰島素分泌減少,生長激素分泌增高,血中葡萄糖利用減少及脂肪利用增高,血漿中葡萄糖及游離脂肪酸含量上升。.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激素由腦垂體前葉分泌,促進生77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激素.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激素.78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抑素由胰島δ細胞分泌。抑制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在生理情況下有抑制胰島素及胰升糖素分泌作用。對肝內葡萄糖的產生或循環(huán)中葡萄糖的利用均無直接作用。.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生長抑素由胰島δ細胞分泌。抑制垂79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由腎上腺皮質分泌誘導糖異生有關的各種關鍵酶的合成,促進糖異生,升高血糖。.體內對抗胰島素的激素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由腎上腺皮質分泌80十、胰島素缺乏的后果以及

對糖、脂和蛋白代謝的影響.十、胰島素缺乏的后果以及

對糖、脂和蛋白代謝的影響.81胰島素缺乏對糖代謝的影響糖利用減少,血糖濃度升高:—影響葡萄糖轉運載體功能,血糖不能進入組織細胞;—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戊糖旁路的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的活性降低或誘導合成降低。肝糖原合成減弱和分解過程加強,使血糖升高。—葡萄糖激酶及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糖原合成減少?!佘窄h(huán)化酶的活性升高,激活磷酸化酶,促糖原分解。糖異生作用加強,使血糖升高。.胰島素缺乏對糖代謝的影響糖利用減少,血糖濃度升高:.82胰島素缺乏對脂代謝的影響胰島素缺乏時,脂肪分解代謝加強,血中游離脂肪酸增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內β氧化,生成大量酮體。.胰島素缺乏對脂代謝的影響胰島素缺乏時,脂肪分解代謝加強,血中83胰島素缺乏對蛋白代謝的影響胰島素缺乏時,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血液中氨基酸濃度升高,提供更多糖異生的原料。.胰島素缺乏對蛋白代謝的影響胰島素缺乏時,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84胰島素缺乏對代謝的影響.胰島素缺乏對代謝的影響.85胰島素缺乏的后果.胰島素缺乏的后果.86小結血糖、胰島素和反調節(ji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血糖的動態(tài)平衡,失衡則導致血糖及脂代謝紊亂。.小結血糖、胰島素和反調節(ji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血糖的87Pathophysiology

ofDiabetesMellitus.Pathophysiology

ofDiabetesM88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基礎理論部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基礎理論部分.89概述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糖。致病機理—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或兩者皆有。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導致糖代謝紊亂的致病因素。.概述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糖。.90一、主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一、主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91胰腺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主要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外分泌:胰液,內含堿性的碳酸氫鹽和各種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Pancreas膵臟.胰腺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主要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Pa92胰腺內分泌:—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β細胞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募毎置谏L激素釋放抑制激素.胰腺內分泌:.93肝臟肝有雙重血液供應:

—肝門靜脈輸送來自消化道和脾臟的血液,是肝的功能血管,約占肝內血流總量3/4;

—肝動脈為肝固有動脈,其中的血液富含氧,是肝的營養(yǎng)血管,血流量約占肝內血流總量的1/4。.肝臟.94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和實質性臟器、最重要的代謝器官:穩(wěn)定人體新陳代謝;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代謝和相互轉換;激素、膽色素和膽汁代謝,生物轉化。.肝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和實質性臟器、最重要的代謝器官:.95肝臟與糖代謝肝糖原合成、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單糖經(jīng)小腸粘膜吸收后,由門靜脈到達肝臟,在肝內轉變?yōu)楦翁窃A存。當勞動、饑餓、發(fā)熱時,血糖大量消耗,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huán)。.肝臟與糖代謝肝糖原合成、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96肝臟與脂肪代謝食物中的脂肪依賴膽汁酸鹽的乳化、吸收,在肝內經(jīng)過一系列酶的作用,轉化為甘油三酯;.肝臟與脂肪代謝食物中的脂肪依賴膽汁酸鹽的乳化、吸收,在肝內經(jīng)97肝臟與脂肪代謝肝臟是脂肪運輸?shù)臉屑~。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進入肝臟,再經(jīng)轉化變?yōu)轶w脂而貯存。饑餓時,貯存的體脂被運送到肝臟進行分解。肝內中性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通過糖代謝途徑被利用,脂肪酸可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體內脂肪酸、膽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脂肪代謝紊亂時,脂肪堆積于肝臟內形成脂肪肝。.肝臟與脂肪代謝肝臟是脂肪運輸?shù)臉屑~。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進98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在肝臟進行多種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肝臟合成的蛋白質約占人體每天合成蛋白質總量的40%以上。.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在肝臟進行多種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99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因子Ⅰ)、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Ⅶ、Ⅸ、Ⅹ,以及抑制凝血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物質。肝臟對氨基酸具有脫氨基和轉氨基的作用。在蛋白質分解代謝中,脫氨基產生大量游離氨,通過肝臟合成尿素使氨被清除。.肝臟與蛋白質代謝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因子Ⅰ)、凝血.100肝臟與內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代謝對某些激素具有代謝滅活作用,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經(jīng)過肝臟分解和脫氨基作用滅活;維生素A、C、D、E、K、B1、B6、B12、煙酸、葉酸等多種維生素貯存和代謝的場所。.肝臟與內分泌激素及維生素代謝對某些激素具有代謝滅活作用,如胰101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yǎng)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yǎng)性物質如各種藥102肝臟的其它功能防御機能—網(wǎng)狀內皮細胞吞噬系統(tǒng)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量—肝內靜脈竇水、電解質平衡的調節(jié)安靜時機體的熱量提供.肝臟的其它功能防御機能—網(wǎng)狀內皮細胞吞噬系統(tǒng).103脂肪組織一種由脂肪細胞組成的松散結締組織。脂肪細胞是一種在細胞質內含有脂肪滴的細胞,可分為白色脂肪細胞和棕色脂肪細胞兩類。.脂肪組織一種由脂肪細胞組成的松散結締組織。.104白色脂肪細胞單泡性脂肪細胞,大型脂肪滴將細胞核和細胞器擠壓到細胞邊緣,是一種貯藏型的細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組織、網(wǎng)膜和腸系膜等處。體內最大的“能源庫”。具有貯存脂肪、保持體溫和參與脂肪代謝的功能。參與能量代謝,產生熱量、緩沖保護和支持填充等作用。.白色脂肪細胞單泡性脂肪細胞,大型脂肪滴將細胞核和細胞器擠壓到105棕色脂肪細胞多泡性脂肪細胞,主要儲存中、小型脂肪滴,線粒體大而豐富。主要存在于頭、頸部,一種代謝型細胞。棕色脂肪組織在成人少,新生兒較多,主要分布在肩胛間區(qū)、腋窩及頸后部等處。主要功能:在寒冷的刺激下,棕色脂肪細胞內的脂類分解、氧化,散發(fā)大量熱能。.棕色脂肪細胞多泡性脂肪細胞,主要儲存中、小型脂肪滴,線粒體大106正常脂肪酸代謝.正常脂肪酸代謝.107脂肪生理功能保持體溫和貯存熱能。構成體細胞的重要成份。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磷脂、固醇參與新組織形成、組織修補、合成激素。作為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的溶劑。延長食物在消化道內停留,利于各種營養(yǎng)素的消化吸收。.脂肪生理功能保持體溫和貯存熱能。.108腎臟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維持體液平衡及體內酸堿平衡。腎臟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調節(jié)酸堿平衡,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腎臟生成尿液,排泄代謝產物。.109腎臟內分泌功能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激肽—緩激肽—前列腺素系統(tǒng)來調節(jié)血壓。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钚訴itD3,調節(jié)鈣磷代謝。許多激素降解場所,如胰島素、胃腸激素。腎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腎臟內分泌功能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110二、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成人為維持生命正?;顒蛹白晕腋?,每年需消耗6-7倍于體重食物。.二、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成人為維持生命正?;顒蛹白晕腋拢?1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分解的過程。結構復雜的大分子物質(如淀粉、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內經(jīng)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分解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分解的過程。.112消化人類主要依靠糧食作物中淀粉提供基本能量。直鏈淀粉由300-400個葡萄糖構成,支鏈淀粉由上千個葡萄糖構成,每24-30個殘基中有一個分支。糖類只有消化成單糖后才能被吸收。.消化人類主要依靠糧食作物中淀粉提供基本能量。.113吸收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腸道細菌分解,參加代謝或以CO2、甲烷及H2形式釋放。.吸收.114轉運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肌肉和脂肪組織是通過膜上有專一受體被動轉運。紅細胞葡萄糖受體可轉運多種D-糖,L型不轉運。轉運速度決定肌肉和脂肪組織利用葡萄糖的速度。.轉運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肌肉和脂肪組織是通過膜上有專一受體被動115糖消化吸收轉運消化場所—小腸(主要)、口腔吸收場所—小腸上皮黏膜吸收形式—單糖吸收機制—Na+依賴型葡萄糖轉運體轉運途徑—經(jīng)門靜脈進入肝臟—血液。.糖消化吸收轉運消化場所—小腸(主要)、口腔.116三、糖原異生、糖原分解、

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等生理變化,健康人血糖和胰島素的關系.三、糖原異生、糖原分解、

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等生理變化,健康117葡萄糖的分解代謝主要途徑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旁路.葡萄糖的分解代謝主要途徑.118糖酵解在細胞漿內進行糖的無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成乳糖的過程。葡萄糖—葡萄糖酸酯—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乳酸.糖酵解在細胞漿內進行糖的無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無氧條件下,119糖酵解肌肉運動初2-3分鐘能量來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繼之糖酵解加強,乳酸產生增多。運動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獲得能量,乳酸通過肝臟糖異生轉化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糖酵解肌肉運動初2-3分鐘能量來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120糖酵解成熟紅細胞缺乏全部細胞器(線粒體),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血糖進行糖酵解獲得,少量通過磷酸戊糖旁路。糖酵解產生的ATP主要用于細胞“鈉泵”的正常功能。糖酵解中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過程。.糖酵解成熟紅細胞缺乏全部細胞器(線粒體),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血121糖的有氧氧化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或糖原徹底氧化成CO2和H2O的過程。胞漿—線粒體中丙酮酸的氧化脫羧—乙酰CoA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徹底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或糖原徹底氧化成CO2和H2122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情況下機體獲能的主要途徑。糖、脂、蛋白在細胞內氧化供能及相互轉變的共同通路,特別是三羧酸循環(huán)。.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情況下機體獲能的主要途徑。.123磷酸戊糖旁路機體某些組織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催化下代謝生成磷酸戊糖的過程。.磷酸戊糖旁路機體某些組織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等催化下代謝生124磷酸戊糖旁路生成磷酸核糖,作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分解戊糖產生的NADPH用于:?物質合成時作為供氫體,如脂肪酸、類固醇等生物合成時均需NADPH。在脂肪組織、肝、乳腺、腎上腺皮質等中,此代謝過程旺盛。

?NADPH是GSH還原酶的輔酶,對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特別重要。

?加單氧酶體系的供氫體,參與肝臟的生物轉化。.磷酸戊糖旁路生成磷酸核糖,作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125糖的貯存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過程。糖原是以葡萄糖為基本單位,通過α-1,4-糖苷鍵(直鏈)及α-1,6-糖苷鍵(分枝)相連帶有分枝的多糖。糖原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存在于胞漿。.糖的貯存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過程。.126糖原分解糖原分解過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是關鍵酶。肝臟、腎臟、小腸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糖原生成葡萄糖,補充血糖。肌肉和腦無葡萄糖-6-磷酸酶,只能氧化供能。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調節(jié)血糖濃度。.糖原分解糖原分解過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是關鍵酶。.127糖的異生作用由非糖物質轉變?yōu)槠咸烟腔蛱窃倪^程。能轉變成糖的非物質糖主要有甘油、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各種物質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反應部位:肝臟為主,腎皮質中亦有。.糖的異生作用由非糖物質轉變?yōu)槠咸烟腔蛱窃倪^程。.128糖異生的生理意義在體內糖來源不足情況下利用非糖物質轉變?yōu)樘?,維持血糖濃度的恒定。有利于乳酸的進一步利用。.糖異生的生理意義在體內糖來源不足情況下利用非糖物質轉變?yōu)樘牵?29脂肪的分解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jīng)磷酸化和脫氫反應,轉變成磷酸二羥丙酮,納入糖代謝途徑。脂肪酸與ATP和CoA在脂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脂酰CoA。脂酰CoA通過線粒體內膜上肉毒堿—脂酰CoA轉移酶系統(tǒng)進入線粒體,經(jīng)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徹底氧化。.脂肪的分解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jīng)磷酸化和脫氫反應,轉130酮體的生成在肝和腎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tǒng)稱為酮體。心肌、腎上腺皮質和在饑餓時腦組織主要利用酮體。肝臟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酮體的生成在肝和腎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131酮體的生成在某些生理情況(饑餓、禁食)或病理情況下(如糖尿病),糖的來源或氧化供能障礙,脂肪動員增強,脂肪酸成為主要供能物質。酮體合成量超過組織利用的能力,導致酮血癥和酮尿癥。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酸中毒。.酮體的生成在某些生理情況(饑餓、禁食)或病理情況下(如糖尿病132酮體生成的意義酮體易運輸。酮體通過線粒體內膜以及在血中轉運并不需要載體。易利用。酮體看作是脂肪酸在肝臟加工生成的半成品。節(jié)省葡萄糖供腦和紅細胞利用。肌肉組織利用酮體,可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分解,防止蛋白質過多消耗。酮體生成增多常見于饑餓、妊娠中毒癥、糖尿病等情況下。低糖高脂飲食也可使酮體生成增多。.酮體生成的意義酮體易運輸。酮體通過線粒體內膜以及在血中轉運并133血糖濃度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胰島素釋放呈兩相反應。早期快速相,門靜脈血中胰島素在2分鐘內達到最高值,隨即迅速下降。葡萄糖促使儲存的胰島素釋放。延遲緩慢相,10分鐘后血漿胰島素水平又逐漸上升,一直延續(xù)1小時以上。葡萄糖促使胰島素的合成和胰島素原轉變的胰島素。.血糖濃度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胰島素釋放呈134四、正常的胰島素合成及分泌.四、正常的胰島素合成及分泌.135胰島素的合成在β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因轉錄,mRNA移向細胞漿的內質網(wǎng),轉譯成前胰島素原。.胰島素的合成在β細胞的細胞核中,第11對染色體短臂上胰島素基136胰島素的合成前胰島素原去除前肽,生成86個氨基酸的胰島素原。胰島素原隨胞漿中的微泡進入高爾基體,經(jīng)蛋白酶水解生成胰島素及C肽,分泌到β細胞外,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胰島素的合成前胰島素原去除前肽,生成86個氨基酸的胰島素原。137胰島素的合成少量未經(jīng)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隨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huán),胰島素原的生物活性僅為胰島素的5%。.胰島素的合成少量未經(jīng)過蛋白酶水解的胰島素原,隨胰島素進入血液138五、激素、代謝和神經(jīng)

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作用.五、激素、代謝和神經(jīng)

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作用.139激素和神經(jīng)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進餐后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腸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島素產生和分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狀態(tài)可影響胰島素產生及分泌?!宰呱窠?jīng)興奮時為促進作用

—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則是抑制作用.激素和神經(jīng)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進餐后胃腸道激素增加,可促進胰島140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濃度升高,增加胰島素的分泌。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較強的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進食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141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代謝對胰島素產生及分泌的影響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142六、胰島素的作用.六、胰島素的作用.143生理:降低血糖,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藥理:治療糖尿病、消耗性疾病。.生理:降低血糖,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的合成。.144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促進肌肉、脂肪組織等靶細胞的胞膜載體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運入細胞。.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145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通過共價修飾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通過激活丙酮酸脫氫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脫氫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為乙酰輔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通過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減少糖異生的原料,抑制糖異生。抑制脂肪組織內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減緩脂肪動員,使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加。.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通過共價修飾增強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146胰島素調節(jié)脂肪代謝促進脂肪合成與貯存,減少血中游離脂肪酸。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島素調節(jié)脂肪代謝促進脂肪合成與貯存,減少血中游離脂肪酸。.147胰島素調節(jié)蛋白質代謝促進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長。生長激素的促蛋白質合成作用,需有胰島素的存在。.胰島素調節(jié)蛋白質代謝促進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的合成,抑148胰島素其它功能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纱龠MDNA、RNA及ATP的合成。.胰島素其它功能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149七、胰島素受體.七、胰島素受體.150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細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結合而啟動的。胰島素受體僅可與胰島素或胰島素原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分布廣泛。.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細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151胰島素受體糖蛋白受體,由α、β各兩個亞單位組成四聚體。α亞單位在細胞膜表面,有胰島素結合位點。β亞單位由胞膜伸向胞漿,胰島素引發(fā)胞內效應的功能單位。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后,β亞單位中酪氨酸激酶被激活,使受體磷酸化,產生介質,調節(jié)細胞內酶系的活性,控制物質代謝。.胰島素受體糖蛋白受體,由α、β各兩個亞單位組成四聚體。.152胰島素受體每種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的程度取決于受體數(shù)目與親和力,此二者又受血漿胰島素濃度調節(jié)。當胰島素濃度增高時往往胰島素受體數(shù)下降,稱下降調節(jié)。如肥胖的糖尿病人由于脂肪細胞膜上受體數(shù)下降,臨床上呈胰島素不敏感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經(jīng)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后體重減輕,脂肪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shù)增多,與胰島素結合力加強而使血糖利用改善。.胰島素受體每種細胞與胰島素結合的程度取決于受體數(shù)目與親和力,153八、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

及其對血糖的調節(jié).八、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

及其對血糖的調節(jié).154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與靜脈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等量葡萄糖可促進更多的胰島素分泌,因而提出胃腸-胰島軸的概念。胃腸內分泌細胞分泌的肽類物質對胰島素的分泌調節(jié)作用,這些肽類物質統(tǒng)稱為腸促胰島素。.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與靜脈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等量葡萄糖可促進更多155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腸抑胃肽(GIP)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胃腸釋放肽(GRP).腸促胰島素系統(tǒng)腸抑胃肽(GIP).156GLP-1GLP-1是一種由腸道L細胞所產生的激素。GLP-1在血液中易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其半衰期僅數(shù)分鐘。.GLP-1GLP-1是一種由腸道L細胞所產生的激素。.157GLP-1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抑制胰島α細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動力,使胃排空延遲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食欲GLP-1的特殊生理作用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療藥物開發(fā)策略包括DPP4抑制劑和GLP-1類似物.GLP-1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