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件_第1頁
第29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件_第2頁
第29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件_第3頁
第29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件_第4頁
第29講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第3課宋明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都曾在此講學第3課宋明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2宋明理學三教合一理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北宋二程理學成熟:南宋朱熹理學發(fā)展:明朝陸王心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背景:知識·梳理宋明理學三教合一理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北宋二程理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3一、三教合一(漢至唐三教的發(fā)展狀況)(一)漢武帝以后:儒學在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現(xiàn)繁盛之勢——確立正統(tǒng)地位,促進儒學繁盛。(二)魏晉南北朝:儒佛道三家相互影響和融合。1、三教融合的背景: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①佛教的盛行:A.背景:西漢末年,佛教經(jīng)中亞傳入中國內地;東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用白馬馱來佛經(jīng),讓兩位高僧在洛陽傳教,還為他們建造了白馬寺。B.原因:a.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家思想產(chǎn)生了懷疑,人們開始了對宗教的渴求;b.佛教為了適應中國而進行自我改造,佛教宣揚的一、三教合一(漢至唐三教的發(fā)展狀況)4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苦難中掙扎的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c.佛教也適合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魏晉南北朝統(tǒng)治階級對佛教進行大力扶持;d.獨立的寺院經(jīng)濟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戶籍,破產(chǎn)農(nóng)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賦役——因此佛教迅速傳播。②道教的廣為傳播:A.背景:東漢末期,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相結合,形成了道教?!短浇?jīng)》是當時道教的主要經(jīng)典,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救窮、自食其力。道教開始在下層民眾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現(xiàn)形式。太平道發(fā)動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起義失敗后,太平道遭到鎮(zhèn)壓,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廣大地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苦難中掙扎的窮苦百姓找到了一5區(qū)仍然繼續(xù)流傳。B.原因:a.東晉時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宗教,道教日盛。b.蕭梁時,道教經(jīng)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使道教在上層社會中擁有很多信徒,甚至包括不少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2、儒學改造的原因:佛教和道教的興盛以及儒學本身存在問題使儒學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原因(同步8)。3、三教融合的表現(xiàn):①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歷史縱橫區(qū)仍然繼續(xù)流傳。6思考:為什么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也提倡儒學?①儒學首先是一種行為哲學,它與傳統(tǒng)的相對穩(wěn)定的農(nóng)耕生活相適應,逐步演變成日常生活行為準則,維護社會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傳統(tǒng)社會的客觀要求,也迎合了少數(shù)民族社會的需要。②儒學對統(tǒng)治階級是一種進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對士人知識分子、社會精英是人生信條,又是借之參與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的歡迎。③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于戰(zhàn)亂、動蕩和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時期,人民渴望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學強調的是“和”,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④儒學比佛教、道教傳播的更廣,影響更大,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階級也認識到儒學是最好的統(tǒng)治人民的一種精神工具。思考:為什么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也提倡儒學?①儒學首先是一種行為哲7②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三)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論。1、三者相互吸收,如佛教自覺地把儒家忠孝之道的政治倫理思想融入自己的教義中。2、中國儒家的傳統(tǒng)哲學命題“理”,也被佛教吸收和改造為“佛理”。(四)唐朝:1、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2、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開始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學出現(xiàn)危機。3、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②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8

河南洛陽的白馬寺建于東漢,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為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中國第一古剎”。河南洛陽的白馬寺建于東漢,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9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F(xiàn)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現(xiàn)存石窟110河南洛陽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河南洛陽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盧舍那高17.11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12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13岳麓山“三教合一”岳麓山“三教合一”14《三教圖》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氏趺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度虉D》清·丁云鵬《三教圖》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15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回答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還要把這些思考與傳統(tǒng)儒家對現(xiàn)實人生的關懷聯(lián)系起來。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tǒng),因而被稱為“理學”。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回答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16二、程朱理學(一)理學產(chǎn)生的原因:1、歷史:魏晉南北朝以來,儒佛道并行使官方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削弱——為了重興儒學唐宋儒學家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他們吸收佛、道哲學思想,力圖建立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類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學說;2、經(jīng)濟:宋代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城市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科學文化的進步非常引人注目,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guī)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根本原因3、政治:宋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需要加強中央集權——二、程朱理學17或統(tǒng)治者需要調整統(tǒng)治思想,以適應唐末以來重建封建倫理綱常和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政治需要。4、主觀:宋代科舉下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yǎng)和氣節(jié),對儒家經(jīng)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當時的時尚。5、思想文化:重文輕武對學術文化較少干涉和科舉制的改革與完善為學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就算言論不當,朝廷僅是貶官離京而已,而且職務不低(宋初思想解放的產(chǎn)物)。

(二)理學產(chǎn)生的背景: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提出了理學。(三)理學和理的含義:或統(tǒng)治者需要調整統(tǒng)治思想,以適應唐末以來重建封建倫理綱常和維181、理學:北宋時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的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的關懷,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儒家學說。2、理(天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指人類社會的當然原則。它適用于自然、社會和一切具體事物。他們把儒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來表達,中國上古哲學中“天”的具象地位,開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四)理學的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頤、程顥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1、理學:北宋時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的以理19程頤程顥程顥(1032-1085)字正叔,世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伯淳,世稱伊川先生。兄弟二人,都是河南洛陽人,被稱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程朱理學的奠基者。程頤程顥程顥(1032-1085)字正叔,世稱明道先生,程頤20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世稱晦庵先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學集大成者,后人尊稱“朱子”。朱熹曾在福建講學,故其學派稱為“閩派”,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于孔孟。朱熹朱熹(1130-1200)21(五)二程的理學——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1、宇宙觀: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是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客觀唯心主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2、倫理觀: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人倫者(人倫:封建倫理道德),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通過探究萬物的道理獲得知識)的認識論,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4、認識論:把知識、道德和天理聯(lián)系起來,認為“進學(考入府、州、縣學,即中秀才)則在致知(達到完善的理解)”,“窮理格物(窮究事物(五)二程的理學——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22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六)朱熹的理學——理學的集大成者1、宇宙觀:特別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觀唯心主義)。2、倫理觀: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倫理觀:指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具有仁、義、禮、智等美德(性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遵循封建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遏制自己的個人欲望)。4、認識論:認為“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5、認識論:“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23而不是求科學之真。(七)程朱理學的主要內容:①宇宙觀:“理”是世界的本原;②倫理觀:“存天理,滅人欲”;③認識論: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八)程朱理學的影響:1、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利的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程朱理學能被官方化的原因(同步8):①客觀原因:五代的長期分裂與混亂,使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極大破壞,社會需要新的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出現(xiàn)。而不是求科學之真。24②主觀原因: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為特征的新儒學,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法,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其統(tǒng)治秩序。2、用綱常名教幾條繩索,把人束縛得更緊了。3、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4、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及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5、明朝初年,程朱理學被統(tǒng)治者大力推崇,鞏固了其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很大。②主觀原因: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25【學思之窗】請談談程頤和朱熹關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對我們學習有什么啟發(fā)?思路引領:按照程頤和朱熹的說法,所謂格物致知,就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深入細致的探究,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

答案:首先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每一個具體的知識,然后才能融會貫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水平。【學思之窗】請談談程頤和朱熹關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對我們學26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陽厚均重刻。忠孝廉節(jié)碑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27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清戴震:“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薄叭怂烙诜ǎq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清戴震:“酷吏以法殺28三、陸王心學(一)陸王心學的含義:指以陸九淵和王陽明為代表的理學流派。主張以人心為宇宙的本體,強調自己的內心,主張修身養(yǎng)性,反身而誠。(二)陸九淵的“心學”——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1、宇宙觀: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主觀唯心主義)。2、宇宙觀: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主觀唯心主義)——所以他的學說被稱為“心學”。3、認識論: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資料回放。(三)王陽明的“心學”——心學的集大成者三、陸王心學29陸九淵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先生,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明朝的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陸九淵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先生,字子30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或稱王陽明。是我國明朝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311、政治思想: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tǒng)治——背景:明中期以后,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tǒng)治陷入危機。2、宇宙觀: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心即是理)——主觀唯心主義(歷史縱橫)。3、認識論: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①含義:a.“致良知”即通過內心反省獲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道理與實行其事是統(tǒng)一的②內容:a.他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努1、政治思想: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32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強調自我的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b.他的知行合一,是說知與行都產(chǎn)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動實踐——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互滲透,密不可分。③評價: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四)陸王心學的影響:1、明朝中后期,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2、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發(fā)展到主觀唯心主義,說明理學走向了極端。(五)宋明理學的影響:宋明理學歷經(jīng)幾百年的發(fā)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步8)。①積極影響:理學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33情、自我節(jié)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作用——這些對于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都成功的把儒學和西方文明有機結合起來。②消極影響: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壓制了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展。(六)宋明理學的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的欲求,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七)宋明理學的特點(同步9)1、使儒學進一步思辨化、理論化2、更多的吸收了佛道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3、更加強調倫理道德;情、自我節(jié)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34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有哪些?為什么說從理學向心學的演變表明理學已走向了極端?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同點宇宙觀-本體論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心”,“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認識論-體驗方法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通過向外探究萬物求”理”)進行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通過自己內心反省求“理”)哲學范疇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1.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比較(同步9)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有哪些?為什么說從理學向心學的演變35相同地位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都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內容同屬儒學范疇,都是儒學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都認為天理是儒家的綱常倫紀。目的要求人們克服私欲,以仁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點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影響1、都有助于維護專制統(tǒng)治;2、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3、都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地位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362、程朱理學向心學演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

原因:朱熹的觀點是要人們接受封建道德觀念(存天理,滅人欲),王陽明則主張封建道德存在于人們心中,只要恢復就可以了。相對于宋代以來的朱子學,心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將一切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根源從外在的天理轉化為內在的良知,以心學所代表的道德主體性取代理學的權威。雖然對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對王陽明來說良知即是天理,兩者同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沒有本質區(qū)別。但畢竟理學偏向于外在的客體性,心學傾向于內在的主體性。由客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向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轉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2、程朱理學向心學演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37學習延伸:宋明理學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宋明理學?(1)可?。孩倬哂泻椭C意識。和平發(fā)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和諧的意識。②具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fā)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的形成產(chǎn)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到啟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識到道德對于社會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強調力行。力行意識及其所體現(xiàn)的務實傾向和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2)不可?。孩僮鸨暗燃壍挠^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因循守舊的觀念;④重禮輕法的觀念。(3)對宋明理學應采取的態(tài)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學習延伸:宋明理學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們應該如何對待38課堂檢測1、《宋史》中出現(xiàn)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節(jié)、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錢端禮、張忠恕,可以推測他們深受當時哪種思潮的影響?A.佛學B.法學C.道學D.理學D課堂檢測1、《宋史》中出現(xiàn)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節(jié)、李克讓、陳392、宋明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A.研究天人關系為核心內容B.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C.認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導向D.關心社會進步為前提B課堂檢測2、宋明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yǎng)論、“403、朱熹和王陽明對“天理”進行了不同解釋,兩者相同的本質意圖是A.否定佛教、道教教義B.發(fā)揚光大儒家學說C.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D.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綱常倫紀,即為天理C課堂檢測3、朱熹和王陽明對“天理”進行了不同解釋,兩者相同的本質意圖414、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顥C.朱熹D.王陽明D課堂檢測4、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426、2003年12月l0日,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引用宋代理學家的一段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話A.否定了傳統(tǒng)儒學

B.創(chuàng)立了心學

C.闡明了理學的綱常倫理

D.說明了理學的現(xiàn)實意義

D課堂檢測四為句的含義: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圣繼承已絕之學統(tǒng),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yè)。6、2003年12月l0日,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引437、在“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書房內有一塊匾額,匾額上有“正、清、和”三個大字,這三個字體現(xiàn)了老先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崇尚。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A.正、清、和分別是道、佛、儒的精神內涵B.正、清、和分別是法、佛、道的精神內涵C.正、清、和分別是儒、道、佛的精神內涵D.正、清、和分別是法、道、儒的精神內涵C課堂檢測正指正心修身,清指清靜無為,和指一團和氣,文懷沙認為:“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7、在“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書房內有一塊匾額,匾額上有“正、44。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45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jīng)進入后期。一方面專制集權高度膨脹,禮教綱常愈趨苛嚴,統(tǒng)治階級極端腐敗,綱紀凌夷(衰敗),政教失控,危機四伏,正統(tǒng)禮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別是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武器的批判”(實踐)帶動了批判的武器(理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對專制統(tǒng)治和綱常禮教的懷疑批判。另一方面明中后期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萌芽的出現(xiàn)和“西學東漸”,近代科學的傳入,也大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為思想界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jīng)進入后期。一方面專制集權高46氣息。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fā)展。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chǎn)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guī)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來。程朱理學在明清時期進入極端,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于是一些進步思想家,對程朱理學提出了批判。在明清時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對傳統(tǒng)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tǒng)治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們批判繼承了傳統(tǒng)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氣息。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47一、李贄的離經(jīng)叛道(一)明清之際出現(xiàn)批判思想的原因1、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社會矛盾尖銳——明清之際,統(tǒng)治者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專制統(tǒng)治走向腐化;明朝后期,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空前尖銳;那時候,社會吏治腐敗,奸佞當?shù)馈?、經(jīng)濟:商品經(jīng)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和發(fā)展——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根本原因)。3、階級:市民工商業(yè)者隊伍不斷壯大——江南一帶的市民工商業(yè)者已有相當強的經(jīng)濟實力,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要求反對封建束縛,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4、思想文化:宋明理學的束縛、文化專制加強和西學東漸——宋明理學日益僵化,三綱五常扼殺人一、李贄的離經(jīng)叛道48的天性(序言);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舊;道學家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為“扶天綱,立地紀”的神圣(“綱”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鼓吹的倫理道德,“紀”是封建社會的行為準則。“扶天綱,立地紀”即扶正上天的綱常倫理,樹立大地的行為準則),進步思想家要求掙脫思想束縛,實現(xiàn)個性自由發(fā)展;西方近代科學開始傳入,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機。

5、主觀:李贄正直清廉,形成離經(jīng)叛道的性格——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贄,為官二十多年,目睹了官場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不愿與他們同流,形成離經(jīng)叛道的不羈性格。

(二)李贄的生平

李贄(1527-1602年),號卓吾,福建泉州人,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也是明朝中后期獨的天性(序言);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舊;道學49具個性的進步思想家,他自稱為異端。泉州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李贄的祖父兩輩都是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伊斯蘭教徒。李贄自幼喪母,性格倔強難化,儒釋道均不信,自稱“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尤惡?!逼邭q隨父讀書,二十歲離家自謀生活,26歲中舉,三十歲被選做河南輝縣教諭,以后做了二十多年小官,為官正直清廉,由于不拘于官場和禮教的束縛,所以一直輾轉各地任中下級官員。1580年他五十四歲時毅然辭官,專心從事講學和著書,61歲削發(fā)為僧。因其批判社會現(xiàn)實,晚年被明朝政府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入獄,不堪迫害自殺身亡,死于北京獄中,時年75歲。(三)李贄的代表作:著有《焚書》《藏書》等多種著作?!斗贂返钠鹈撬J為將來這些著少年求學窮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獄被迫害致死具個性的進步思想家,他自稱為異端。泉州是中少年求學窮50作定會遭到焚毀?!恫貢返拿麆t是由于他認為這部書“顛倒千萬世之是非”,見解“與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四)李贄的思想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經(jīng)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論(儒家經(jīng)典并非“萬世之圣論”)

——挑戰(zhàn)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破除對孔子和儒家經(jīng)典的迷信。2、認為是非標準依照時代變化而變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反對“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反對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儒家是非標準。3、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shù)乃接衣兜缹W家“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主張人應該享受正當?shù)乃接W鞫〞獾椒贇?。《藏書》的命名則是由于他認51李贄李贄故居李贄李贄故居52今版《焚書》書影古刻本《焚書》書影今版《焚書》書影古刻本《焚書》書影534、認為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人不能脫離基本的物質生活去空談仁義道德。

5、抨擊男尊女卑等封建傳統(tǒng)觀念,提倡男女平等,強調個性自由發(fā)展。

6、贊揚改革,肯定封建社會的農(nóng)民起義。

7、宇宙觀:萬物源于矛盾著的陰陽二氣(“萬物皆生于兩”)——從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五)李贄思想的評價1、積極意義:①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②在理學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明代,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正統(tǒng)思想和封建禮教,強調個性發(fā)展和思想自由,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戰(zhàn)斗精神。4、認為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人不能脫離基本的物質生活去54③李贄的思想有力沖擊了整個封建正統(tǒng)思想和封建禮教,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產(chǎn)生。④這種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階級和工商業(yè)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進步性。2、消極意義:李贄提出了不少與封建正統(tǒng)思想相抵觸的進步思想,但他仍堅持傳統(tǒng)的封建倫理道德,反對的是假道學,對真道學還是肯定的,因此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原因:由于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當時新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和新興資產(chǎn)階級還沒有發(fā)展起來,李贄作為中小地主階級和工商業(yè)者的代表,提不出一套新的理論對抗封建專制和正統(tǒng)標準。③李贄的思想有力沖擊了整個封建正統(tǒng)思想和封建禮教,推動人們的55【學思之窗】李贄寫的這封信,說明了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解題關鍵:儒學已經(jīng)成為讀書人謀官的工具。答案提示:明清之際,程朱理學使得儒學日益僵化,人們只能按照程朱理學對儒家解釋做學問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見都會遭到社會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譴責。于是,讀書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學的解釋學習儒家經(jīng)典,以謀取官職。讀書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社會風氣虛偽,官場環(huán)境污濁?!緦W思之窗】李贄寫的這封信,說明了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解56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一)三位思想家的社會背景1、政治:明清之交社會動蕩,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2、經(jīng)濟:商品經(jīng)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3、經(jīng)歷:都參加過反清斗爭。4、思想文化:自然科學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西學東漸中,西方近代科技傳入中國。(二)黃宗羲的生平

黃宗羲(1610-1695年),浙江余姚人,當時人稱他為梨洲先生。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和史學家。他與顧炎武、王夫之三人,同被稱為明末三大思想家。他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jīng)史百家以及佛經(jīng),無不研究。黃宗羲出身于中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57黃宗羲黃宗羲58小地主官僚家庭。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有名的東林黨人,為人剛直不阿,敢于抨擊時政,因為與大宦官魏忠賢斗爭被削去了御史的官職,后來被害死在獄中。黃宗羲年輕時積極參加反對明朝宦官權貴的斗爭;明亡后,投入抗清斗爭,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抗清失敗后,屢拒清廷征召,致力于著書講學。1663年他54歲時,寫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反帝制的光輝著作——《明夷待訪錄》,在書中他憤怒地寫道:“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因此黃宗羲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三)黃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訪錄》——“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保ㄋ模S宗羲的思想1、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尖銳地揭露了小地主官僚家庭。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有名的東林59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天下之害盡歸于人”,得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2、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從屬位置)的民主思想——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資料回放)。3、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提倡法治,反對人治。4、反對重農(nóng)抑商,提出“工商皆本”——原因:反映明末清初工商業(yè)繁榮的情況。(五)黃宗羲思想的評價——積極意義: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天下之60三、顧炎武倡導經(jīng)世致用(一)顧炎武的生平顧炎武(1613-1682年),江蘇昆山人,號亭林。當時人尊稱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詩人。明末統(tǒng)治者日益腐敗,朝政混亂。面對日益加劇的社會危機,顧炎武能文能武,卻放棄科舉,開始探索挽救國家危亡的途徑。青年時曾參加抗清武裝斗爭,他學識淵博,對經(jīng)史百家、天文地理、國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詩堪稱清詩冠冕。明、清朝廷多次請他做官,他都堅拒。他為人剛正,重視做人的品德修養(yǎng),且擅長理財,他在山西創(chuàng)辦的票號錢莊經(jīng)營成績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學,提倡“經(jīng)世致用”,主三、顧炎武倡導經(jīng)世致用61顧炎武顧炎武62張理論為現(xiàn)實服務,他的學術主張和愛國主義精神頗受近代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知識分子的稱贊。(二)顧炎武的思想1、重視對社會現(xiàn)實情況的了解,形成了“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經(jīng)世致用的含義:把學術研究與解決社會問題結合起來,反對不切實際的學風(“經(jīng)世”:治理世事;“致用”:盡其所用。經(jīng)世致用,是中國宋代后逐漸形成的一種提倡研究當前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實際問題,要求把研究經(jīng)書與當時社會的迫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并從中提出解決重大問題方案的治學方法。2、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xiàn)實問題。3、反對君主專制制度,要求削減君主權力;張理論為現(xiàn)實服務,他的學術主張和愛國主義精神頗受近代資產(chǎn)階級634、提出眾治,反對獨治——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5、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三)顧炎武的代表作1、《日知錄》:談到亡國與亡天下的區(qū)別——歷史縱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天下郡國利弊書》:他到過許多州縣,進行實地考察,寫成了這部巨著。這部書記述了山川形勢、物產(chǎn)風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了他把書本知識和實地調查相結合)(四)顧炎武思想的評價——積極意義:顧炎武以其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4、提出眾治,反對獨治——提出:“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64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一)王夫之的生平王夫之(1619-1692年),湖南衡陽人,是明末清初一位進步的思想家和哲學家。王夫之幼年勤奮好學,智力過人,他4歲入塾讀書;7歲讀完《十三經(jīng)》;10歲從父讀《五經(jīng)經(jīng)義》及大量古代哲學和史學典籍;12歲能詠詩作對,通曉文辭,以文會友,嶄露頭角。14歲考中秀才,24歲中了舉人。在他父親的督促下,又進京考進士。因當時李自成、張獻忠農(nóng)民起義,時局緊張,上京之路已經(jīng)不通,他只好返回家鄉(xiāng)。清兵入關后,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兵敗,逃到廣東肇慶,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權,對桂王政權里許多人結黨爭權深表不滿。不久,他見大勢已去,辭職還鄉(xiāng),隱居在衡陽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世稱船山先生。他幾十年堅持每天打傘穿木履,表示與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65王夫之王夫之66(二)王夫之的思想:1、宇宙觀: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唯物主義思想)——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guī)律,提出“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物質是第一性的);2、辯證法:物質是不斷變化的,其發(fā)展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用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歷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趨時更新。3、認識論:認為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認為理論來源于實踐,批判理學的“天命論”和“先知論”。4、辯證法: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二)王夫之的思想:67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否定了理學主靜的形而上學思想。5、政治思想: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循天下之公”(按天下的公理辦事)。6、經(jīng)濟思想:土地不能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三)王夫之的代表作: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讀通鑒論》等,后匯編為《船山遺書》。(四)王夫之思想的評價——積極意義1、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王夫之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他的哲學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一個總結,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國古代哲學史上有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68著突出的地位。3、王夫之的思想閃爍著革新的光芒。(五)三大思想家的評價1、積極意義:①他們對傳統(tǒng)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構筑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②他們主張重視手工業(yè)、商業(yè),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③他們掀起了中國早期思想解放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意義。④他們不畏強權、擔當歷史重任、敢于沖破舊的思想藩籬、探索真理的優(yōu)秀品質,值得后人學習。著突出的地位。69⑤他們提倡“經(jīng)世致用”的務實革新、求真求是的學風和“經(jīng)世”愛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⑥他們是明末清初反理學的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倡民主,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對當時的封建專制有一定的沖擊作用。2、消極意義: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沒有動搖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只是著眼于對黑暗現(xiàn)實的揭露,并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層次,更沒有提出廢除封建制度的主張,所提出的一些主張仍然沒有跳出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范疇,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時期的發(fā)展,因此決不能等同于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⑤他們提倡“經(jīng)世致用”的務實革新、求真求是的70(六)明清進步思想的特點(新課程17)1、反傳統(tǒng)和反教條:以“異端”自居的明朝進步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jīng)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反對封建專制:清初黃宗羲是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得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3、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強調“經(jīng)世致用”,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當時的思想家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這些思想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4、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重農(nóng)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六)明清進步思想的特點(新課程17)71相同點主張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生平作品《明夷待訪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周易外傳》《讀通鑒論》①抨擊君主專制②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③提倡法治④提出工商皆本①倡導經(jīng)世致用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①世界是物質的;②變化有規(guī)律;③事物是可認識的;④靜止是相的,運動是絕對的經(jīng)歷:明末清初人,參加抗清斗爭,隱居著書立說政治:反對君主專制獨裁,主張限制君權;經(jīng)濟:主張“工商皆本”,重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思想: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主張經(jīng)世致用,構建起時代特色的新思想,繼承先秦民本思想,猛烈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特別倡導實學,積極求真并實踐,具有愛國精神哲學貢獻大,是古代唯物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浙江余姚人;反宦官抗清;隱居著述江蘇昆山人;反宦官抗清;隱居著述湖南衡陽人抗清;隱居著述不同點相同點主張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生平作品《明夷待訪錄》《日知錄》72思考問題: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1、政治: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2、經(jīng)濟: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chǎn)生、發(fā)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3、思想:強大而頑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和影響,使進步思想家很難從根本上突破傳統(tǒng)倫理學說的網(wǎng)羅,建立起新的倫理學說體系。4、對外關系:明清統(tǒng)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我國明清時期的民主啟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思考問題: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731、黃宗羲從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學視君臣之義為天理的倫常觀。2、顧炎武從經(jīng)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實學,批判理學空談。3、王夫之通過氣和理的關系,論述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對理學的唯心主義進行批判;通過運動絕對、靜止相對的辯證關系批判理學形而上學觀點。思考問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樣從不同角度批判理學?1、黃宗羲從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學視君臣之義為74【易錯掃描】

2.明清進步思想出現(xiàn)的社會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1.李贄雖然被認為是“異端”,但只是反對宋明理學對人的束縛,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學思想。對于儒學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繼承的并沒有否定,比如仍然贊成仁、禮的思想,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疽族e掃描】

2.明清進步思想出現(xiàn)的社會背景就是明末清75練習檢測1.李贄自稱“異端”,主要是針對()A.儒家學說B.孔子思想C.理學宣揚的道統(tǒng)觀念D.明朝專制統(tǒng)治者2.以下著作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CD練習檢測CD763.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張,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時代特征的是()A.黃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4.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李贄、黃羲之、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點是()①反傳統(tǒng)、反教條②反封建專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DA3.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張,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時775.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強化的結果B.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結果C.思想家個人思想意識水平提高的結果D.社會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6.“圣人不責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為圣?!边@句話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A.朱熹B.李贄C.陸九淵D.黃宗羲BB5.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787.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shù)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論。下列人物組合與表中引文順序完全吻合的是()甲.“親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為主,君為客”。丙.“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B.程頤、朱熹、李贄、黃宗羲C.王陽明、黃宗羲、董仲舒、顧炎武D.王夫之、程顥、王陽明、顧炎武C解析甲強調了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乙體現(xiàn)了黃宗羲“工商皆本”和反對專制的思想;丙體現(xiàn)了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思想;丁體現(xiàn)了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7.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極為重要791、心即理也,講求吾心即是宇宙。2、發(fā)明本心,只要反省本身就能得到理3、反對孔孟學說是萬事之論,講求順其本性,主張男女平等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5、工商皆本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對立統(tǒng)一之中,都是在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中的。思考問題:下面的主張各是誰的思想陸九淵王陽明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1、心即理也,講求吾心即是宇宙。思考問題:下面的主張各是誰80知識歸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1、創(chuàng)立: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等級尊卑和道德感化,儒學開始興起,但備受冷落。2、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孟子和荀子對儒學進行總結和改造,孟子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荀子提出禮法并施,王霸兼用。儒學成為蔚然大宗,但未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3、壓制: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崇法抑儒,儒學遭到壓制和打擊。4、獨尊:西漢董仲舒改造儒學,形成了適應專制集權的封建神學體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知識歸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81術”,儒學開始取得獨尊地位,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5、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受到?jīng)_擊,但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6、三教合一: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論。7、三教并行: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儒學開始受到挑戰(zhàn)。8、轉型和成熟:宋明時期,儒學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程朱理學,明中期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標志理學走向術”,儒學開始取得獨尊地位,成為封建社會的正82極端。9、批判繼承:明清時期,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早期啟蒙思想。10、利用: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孔子的權威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1、拋棄: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利用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義指導革命。12、動搖:新文化運動時期,資產(chǎn)階級激進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13、繼承發(fā)展:現(xiàn)在我國提倡以德治國、進行公民道德教育,需要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儒家思想。極端。83再見再見84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85第3課宋明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都曾在此講學第3課宋明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86宋明理學三教合一理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北宋二程理學成熟:南宋朱熹理學發(fā)展:明朝陸王心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背景:知識·梳理宋明理學三教合一理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北宋二程理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87一、三教合一(漢至唐三教的發(fā)展狀況)(一)漢武帝以后:儒學在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現(xiàn)繁盛之勢——確立正統(tǒng)地位,促進儒學繁盛。(二)魏晉南北朝:儒佛道三家相互影響和融合。1、三教融合的背景: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①佛教的盛行:A.背景:西漢末年,佛教經(jīng)中亞傳入中國內地;東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用白馬馱來佛經(jīng),讓兩位高僧在洛陽傳教,還為他們建造了白馬寺。B.原因:a.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家思想產(chǎn)生了懷疑,人們開始了對宗教的渴求;b.佛教為了適應中國而進行自我改造,佛教宣揚的一、三教合一(漢至唐三教的發(fā)展狀況)88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苦難中掙扎的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c.佛教也適合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魏晉南北朝統(tǒng)治階級對佛教進行大力扶持;d.獨立的寺院經(jīng)濟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戶籍,破產(chǎn)農(nóng)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賦役——因此佛教迅速傳播。②道教的廣為傳播:A.背景:東漢末期,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相結合,形成了道教?!短浇?jīng)》是當時道教的主要經(jīng)典,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救窮、自食其力。道教開始在下層民眾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現(xiàn)形式。太平道發(fā)動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起義失敗后,太平道遭到鎮(zhèn)壓,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廣大地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苦難中掙扎的窮苦百姓找到了一89區(qū)仍然繼續(xù)流傳。B.原因:a.東晉時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宗教,道教日盛。b.蕭梁時,道教經(jīng)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使道教在上層社會中擁有很多信徒,甚至包括不少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2、儒學改造的原因:佛教和道教的興盛以及儒學本身存在問題使儒學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原因(同步8)。3、三教融合的表現(xiàn):①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歷史縱橫區(qū)仍然繼續(xù)流傳。90思考:為什么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也提倡儒學?①儒學首先是一種行為哲學,它與傳統(tǒng)的相對穩(wěn)定的農(nóng)耕生活相適應,逐步演變成日常生活行為準則,維護社會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傳統(tǒng)社會的客觀要求,也迎合了少數(shù)民族社會的需要。②儒學對統(tǒng)治階級是一種進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對士人知識分子、社會精英是人生信條,又是借之參與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的歡迎。③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于戰(zhàn)亂、動蕩和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時期,人民渴望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學強調的是“和”,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④儒學比佛教、道教傳播的更廣,影響更大,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階級也認識到儒學是最好的統(tǒng)治人民的一種精神工具。思考:為什么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也提倡儒學?①儒學首先是一種行為哲91②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三)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論。1、三者相互吸收,如佛教自覺地把儒家忠孝之道的政治倫理思想融入自己的教義中。2、中國儒家的傳統(tǒng)哲學命題“理”,也被佛教吸收和改造為“佛理”。(四)唐朝:1、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2、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開始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學出現(xiàn)危機。3、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②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92

河南洛陽的白馬寺建于東漢,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為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中國第一古剎”。河南洛陽的白馬寺建于東漢,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9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F(xiàn)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F(xiàn)存石窟194河南洛陽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河南洛陽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盧舍那高17.95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96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97岳麓山“三教合一”岳麓山“三教合一”98《三教圖》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氏趺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三教圖》清·丁云鵬《三教圖》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99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回答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還要把這些思考與傳統(tǒng)儒家對現(xiàn)實人生的關懷聯(lián)系起來。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tǒng),因而被稱為“理學”。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回答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100二、程朱理學(一)理學產(chǎn)生的原因:1、歷史:魏晉南北朝以來,儒佛道并行使官方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削弱——為了重興儒學唐宋儒學家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他們吸收佛、道哲學思想,力圖建立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類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學說;2、經(jīng)濟:宋代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城市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科學文化的進步非常引人注目,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guī)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根本原因3、政治:宋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需要加強中央集權——二、程朱理學101或統(tǒng)治者需要調整統(tǒng)治思想,以適應唐末以來重建封建倫理綱常和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政治需要。4、主觀:宋代科舉下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yǎng)和氣節(jié),對儒家經(jīng)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當時的時尚。5、思想文化:重文輕武對學術文化較少干涉和科舉制的改革與完善為學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就算言論不當,朝廷僅是貶官離京而已,而且職務不低(宋初思想解放的產(chǎn)物)。

(二)理學產(chǎn)生的背景: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提出了理學。(三)理學和理的含義:或統(tǒng)治者需要調整統(tǒng)治思想,以適應唐末以來重建封建倫理綱常和維1021、理學:北宋時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的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的關懷,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儒家學說。2、理(天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指人類社會的當然原則。它適用于自然、社會和一切具體事物。他們把儒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來表達,中國上古哲學中“天”的具象地位,開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四)理學的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頤、程顥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1、理學:北宋時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的以理103程頤程顥程顥(1032-1085)字正叔,世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伯淳,世稱伊川先生。兄弟二人,都是河南洛陽人,被稱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程朱理學的奠基者。程頤程顥程顥(1032-1085)字正叔,世稱明道先生,程頤104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世稱晦庵先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學集大成者,后人尊稱“朱子”。朱熹曾在福建講學,故其學派稱為“閩派”,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于孔孟。朱熹朱熹(1130-1200)105(五)二程的理學——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1、宇宙觀: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是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客觀唯心主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2、倫理觀: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人倫者(人倫:封建倫理道德),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通過探究萬物的道理獲得知識)的認識論,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4、認識論:把知識、道德和天理聯(lián)系起來,認為“進學(考入府、州、縣學,即中秀才)則在致知(達到完善的理解)”,“窮理格物(窮究事物(五)二程的理學——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106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六)朱熹的理學——理學的集大成者1、宇宙觀:特別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觀唯心主義)。2、倫理觀: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倫理觀:指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具有仁、義、禮、智等美德(性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遵循封建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遏制自己的個人欲望)。4、認識論:認為“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5、認識論:“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107而不是求科學之真。(七)程朱理學的主要內容:①宇宙觀:“理”是世界的本原;②倫理觀:“存天理,滅人欲”;③認識論: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八)程朱理學的影響:1、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利的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程朱理學能被官方化的原因(同步8):①客觀原因:五代的長期分裂與混亂,使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極大破壞,社會需要新的適應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出現(xiàn)。而不是求科學之真。108②主觀原因: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為特征的新儒學,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和修養(yǎng)方法,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其統(tǒng)治秩序。2、用綱常名教幾條繩索,把人束縛得更緊了。3、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4、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及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5、明朝初年,程朱理學被統(tǒng)治者大力推崇,鞏固了其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很大。②主觀原因: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道、佛三教109【學思之窗】請談談程頤和朱熹關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對我們學習有什么啟發(fā)?思路引領:按照程頤和朱熹的說法,所謂格物致知,就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深入細致的探究,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

答案:首先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每一個具體的知識,然后才能融會貫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水平。【學思之窗】請談談程頤和朱熹關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對我們學110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陽厚均重刻。忠孝廉節(jié)碑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111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清戴震:“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薄叭怂烙诜?,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清戴震:“酷吏以法殺112三、陸王心學(一)陸王心學的含義:指以陸九淵和王陽明為代表的理學流派。主張以人心為宇宙的本體,強調自己的內心,主張修身養(yǎng)性,反身而誠。(二)陸九淵的“心學”——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1、宇宙觀: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主觀唯心主義)。2、宇宙觀: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主觀唯心主義)——所以他的學說被稱為“心學”。3、認識論: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資料回放。(三)王陽明的“心學”——心學的集大成者三、陸王心學113陸九淵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先生,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明朝的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陸九淵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先生,字子114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或稱王陽明。是我國明朝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1151、政治思想: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tǒng)治——背景:明中期以后,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tǒng)治陷入危機。2、宇宙觀: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心即是理)——主觀唯心主義(歷史縱橫)。3、認識論: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①含義:a.“致良知”即通過內心反省獲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道理與實行其事是統(tǒng)一的②內容:a.他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努1、政治思想: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116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強調自我的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b.他的知行合一,是說知與行都產(chǎn)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動實踐——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互滲透,密不可分。③評價: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四)陸王心學的影響:1、明朝中后期,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2、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發(fā)展到主觀唯心主義,說明理學走向了極端。(五)宋明理學的影響:宋明理學歷經(jīng)幾百年的發(fā)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步8)。①積極影響:理學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117情、自我節(jié)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作用——這些對于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都成功的把儒學和西方文明有機結合起來。②消極影響: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壓制了創(chuàng)造精神的發(fā)展。(六)宋明理學的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的欲求,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七)宋明理學的特點(同步9)1、使儒學進一步思辨化、理論化2、更多的吸收了佛道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3、更加強調倫理道德;情、自我節(jié)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118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有哪些?為什么說從理學向心學的演變表明理學已走向了極端?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同點宇宙觀-本體論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心”,“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認識論-體驗方法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通過向外探究萬物求”理”)進行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通過自己內心反省求“理”)哲學范疇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1.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比較(同步9)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有哪些?為什么說從理學向心學的演變119相同地位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都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內容同屬儒學范疇,都是儒學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都認為天理是儒家的綱常倫紀。目的要求人們克服私欲,以仁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點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影響1、都有助于維護專制統(tǒng)治;2、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3、都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地位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1202、程朱理學向心學演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

原因:朱熹的觀點是要人們接受封建道德觀念(存天理,滅人欲),王陽明則主張封建道德存在于人們心中,只要恢復就可以了。相對于宋代以來的朱子學,心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將一切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根源從外在的天理轉化為內在的良知,以心學所代表的道德主體性取代理學的權威。雖然對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對王陽明來說良知即是天理,兩者同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沒有本質區(qū)別。但畢竟理學偏向于外在的客體性,心學傾向于內在的主體性。由客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向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轉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2、程朱理學向心學演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121學習延伸:宋明理學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宋明理學?(1)可?。孩倬哂泻椭C意識。和平發(fā)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的和諧,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和諧的意識。②具有憂患意識。這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