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第課時本課第課時備課時間上課時間離歌一曲情依依——贈友送別詩鑒賞【學習目標】(1)結(jié)合具體作品把握贈友送別詩的主題情感和表現(xiàn)手法;(2)理解意象與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3)體會贈別詩的鑒賞方法,明確掌握幾種常見題型的答題模式;【學習重難點】從一般題材特點入手鑒賞,進而深入地個性地解讀贈友送別詩。【學習課時】四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沒說完溫柔,只剩離歌。心碎前一秒,用力的相擁著沉默;用心跳送你,辛酸離歌??床灰娪谰?,聽見離歌。(歌曲《離歌》)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由于赴考、出使、遷謫(宦游)、征戎、商旅、歸隱等原因,常常保守“悲莫悲兮生別離”的痛苦,因而古人更重離別。二、復習鞏固——補充完整下列關(guān)于離別的古詩句:1、昔我往矣,;今我來思,。(《詩經(jīng)?小雅?采薇》)2、今宵酒醒何處?、。(柳永《雨霖鈴》)3、,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4、故人西辭黃鶴樓,。,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5、洛陽親友如相問,。(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7、蠟燭有心還惜別,。(杜牧《贈別(其一)》)8、潯陽江頭夜送客,。……醉不成歡慘將別,。(白居易《琵琶行》)9、念去去,千里煙波,。(柳永《雨霖鈴》)10、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雨霖鈴》)11、離愁漸遠漸無窮,。(歐陽修《踏莎行》)12、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你還知道:1、2、3、4、5、三、知識構(gòu)建(閱讀識記積累):(一)贈友送別詩的風格1、哀傷凄婉型古人出行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送別詩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diào)。如: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2、慷慨豁達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意境開闊而音調(diào)爽朗)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送魏大從軍陳子昂(慷慨壯志、奮發(fā)向上、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情感特點情感1:表達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別后的孤寂惆悵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情感2:表達豁達胸襟和豪放氣度安慰、勸勉、祝愿別董大(情深意長的勉勵)千里黃云白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情感3:表達對友人前行或自己未來的擔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情感4: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芙蓉樓送辛漸(坦陳心志的告白)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情感5:想象友人別后的悵惘、孤寂、落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情感6:表達深情厚誼,多贊美、留戀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注意:詩歌情感是多而復雜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同學們要仔細閱讀,逐聯(lián)分析,細細探究,準確描述詩人的情感。注意情感的多樣性。(三)贈友送別詩常見意象的寓意:(1)楊柳,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歡折柳送別,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折柳送別的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產(chǎn)生原因大體有三點:一則,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二則,“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三則,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四則,正因楊柳有了以上三則意蘊,所以,古人離別之時看到楊柳更添離愁相思之苦。(2)日暮、斜陽、暮雪、暮鐘等表明傍晚時分的詞語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并非詩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而是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傍晚時分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3)月,是送別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xiāng)、思親的象征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4)長亭、短亭、勞勞亭,古代驛道旁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親朋好友時往往在亭中設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李白的《勞勞亭歌》“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注:勞勞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約十五里左右,是沿長江順流而下的必經(jīng)之地。送別之人常在此駐足,目送行人漸行漸遠。后來,勞勞亭便成了離別感傷的代名詞。)李白的《謝亭》:“謝亭離別后,風景每生愁??蜕⑶嗵焱猓娇毡趟??!保ㄗⅲ褐x亭又稱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晀所建。后來謝亭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也便成了離愁的代名詞。)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5)渡口、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guān)系。如:江淹“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白居易的《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保ㄗⅲ禾瞥\發(fā)達,大運河與眾多的河湖構(gòu)成四通八達的水網(wǎng)。行旅之人出門大多乘船?!澳掀帧奔茨厦娴乃疄I,是著名的水濱送別地。像長亭一樣成為唐代送別之處的代名詞。)(6)酒,古人離別多設宴餞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楊載《詩法家數(shù)》),“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7)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二首》),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對巫山巫峽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國勢衰落,不禁發(fā)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的感嘆,抒發(fā)了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蕭條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別詩中慣用的意象。(8)寒蟬、船(舟)、陽關(guān)、古道、夕陽、西風、灞橋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guān)的意象。(四)唐人送別的習俗:折柳送別:折柳送別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產(chǎn)生原因大體有三:(1)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2)“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3)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注:罟(gǔ)師:船夫。臨圻(qí):地名。)飲酒餞別: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例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唱歌送別:如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diào),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jié)拍。)又如,李白的“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驪歌是一首離別時唱的歌),李欣的“朝聞游子唱離歌”,許渾的“勞歌一曲解行舟”(勞歌原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后遂成送別歌的代稱),“陽關(guān)三疊”(即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傳久遠的離別之曲。(五)寫作技巧送別詩運用的方法很多,鑒賞時應主要注意常見方法和技巧。(1)融情于景: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云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jīng)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gòu)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痹姼柚γ鑼戜秩緹熡?、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一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2)移情于物(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別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故意將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別戀”,實質(zhì)上作者對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顧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夠受到“情感倍增”的效果,這就是詩詞中“對寫法”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痹娙送ㄟ^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xiàn)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蹦菑匾沽饕绲臓T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再如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的“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詩人對蜀中山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國的蜀地也就是曾經(jīng)養(yǎng)育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怎能不無限眷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山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3)以樂景襯哀情: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秾艷清香相間發(fā)?!保?)想象(虛寫):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后自己或?qū)Ψ剑▽懛ǎ┬新弥械墓录藕驮谶@種孤寂環(huán)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guān)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毕胂蠓謩e后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里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現(xiàn)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guān)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薄敖裣l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倍歼\用這種手法。(5)比喻:如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還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也運用了比喻。(六、)業(yè):熟讀理解六首詩:《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送魏萬之京》、《送友人》、《寄李儋元錫》《寄揚州韓綽判官》;背誦默寫前兩首??偟谡n時本課第課時備課時間上課時間第二課時【學習要點】1、背誦《春夜別友人》、《送魏萬之京》2、在誦讀感悟的基礎上對照賞析文字鑒賞這兩首詩?!窘虒W過程】一、復習鞏固:贈友送別詩常蘊含哪些情感:①②③④⑤二、誦讀感知《春夜別友人》、《送魏萬之京》并默寫:1、(陳子昂《春夜別友人》)銀燭,。,。,。,。2、(《送魏萬之京》)朝聞,。,。,。,。三、對照賞析文字鑒賞兩首詩:《春夜別友人》譯文:明亮的蠟燭吐著縷縷青煙,高舉金杯面對精美豐盛的席宴。餞別的廳堂里回憶著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別后要繞山過水,路途遙遠。宴席一直持續(xù)到明月隱蔽在高樹之后,銀河消失在拂曉之中。走在這悠長的洛陽道上,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會?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共兩首,這是第一首。約作于公元684年(武則天光宅元年)春。時年二十六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xiāng)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fā)了作者胸中的詩潮。旋即寫成這首離別之作。這首律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tài)。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為深摯。“銀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敖痖讓_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于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頷聯(lián)“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是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diào)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吧酱ā北硎镜缆愤b遠,與“琴瑟”作為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nèi)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這兩句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唏噓。頸聯(lián)“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nèi)轉(zhuǎn)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里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舍難分時刻終于到來了。結(jié)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diào)后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這首詩中作者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盎稹眲t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tài)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端臀喝f之京》譯文:清晨聽到游子高唱離別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潼關(guān)樹色催促寒氣臨近京城,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這是一首送別詩,被送者為詩人晚輩。這首詩以長于煉句而為后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詩中一、二兩句想象魏萬到京城沿途所能見的極易引起羈旅鄉(xiāng)愁的景物。中間四句或在抒情中寫景敘事,或在寫景敘事中抒情,層次分明。最后兩句勸勉魏萬到了長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樂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歲月,應該抓住機遇成就一番事業(yè)。這表達了詩人對魏萬的深情厚意,情調(diào)深沉悲涼,但卻催人向上。魏萬后改名魏顥。他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十三載,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后在廣陵與李白相遇,計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賞識他,并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魏萬比李頎晚一輩,然而從此詩看,兩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頎晚年家居潁陽而常到洛陽,此詩可能就寫于洛陽。一開首,“朝聞游子唱離歌”,正面寫魏萬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為得勢?!俺醵珊印保阉獢M人化了,寫出深秋時節(jié)蕭瑟的氣氛。秋夜微霜,摯友別離,自然地逗出了一個“愁”字。“鴻雁不堪愁里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云山?jīng)r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凄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風景,而對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對云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xiāng)游子,于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安豢啊?、“況是”兩個虛詞前后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五、六兩句,詩人對遠行客又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從洛陽西去要經(jīng)過古函谷關(guān)和潼關(guān),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志著寒天的到來。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象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一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然而詩人為什么不用城關(guān)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來介紹長安,卻只突出了“御苑砧聲”,發(fā)人深想。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里曾“傾財破產(chǎn)”,歷經(jīng)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著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jié)尾二句?!澳婇L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nèi)皇情L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里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御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yè)。可謂語重心長。這首詩以長于煉句而為后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如次聯(lián)兩句用了倒裝手法,加強、加深了描寫。先出“鴻雁”、“云山”──感官接觸到的物象,然后寫“愁里聽”、“客中過”,這就由景生情,合于認識規(guī)律,容易喚起人們的共鳴。同樣,第三聯(lián)的“關(guān)城樹色”、“御苑砧聲”,雖是記憶中的形象,聯(lián)系氣候、時刻等環(huán)境條件,有聲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見推敲之功。三、當堂練習1、閱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然后回答問題。(1)首聯(lián)最精煉傳神的是哪兩個字?簡要分析。答:用了擬人的手法?!巴隆薄皩Α狈謩e寫出了離別的筵席將結(jié)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tài)。“吐”字使人想到親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凝滯青煙出神的神情,“對”字寫除了舉杯勸酒之外沒有什么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于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2)頸聯(lián)兩句寫什么時間的情景?“隱”“沒”兩字有何作用?答:頸聯(lián)兩句寫的是黎明時分。這兩句承上文的把杯送行,從室內(nèi)轉(zhuǎn)到戶外的所見。“隱”“沒”兩字表明時間過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從而傳達出依依惜別之情。2、閱讀《送魏萬之京》,然后回答問題。(3)首聯(lián)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答:①照應詩題:“離歌”即離別之歌。②交待離別的時間--一個秋天的早晨。③聽到離歌,想到離別在即,頓生惜別之情,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下面寫景抒情的出發(fā)點。(4)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了哪幾個意象?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這幾個意象的作用。答:微霜、鴻雁、云山。“微霜”布地,“鴻雁”哀鳴,渲染深秋時節(jié)蕭瑟的氣氛,襯托離別時心情的凄冷與哀愁。“云山”,那云遮霧繞的重重山嶺,讓人聯(lián)想到游子和故里、親人的重重阻隔,包含作者對魏萬旅程孤獨艱辛的擔憂。(5)尾聯(lián)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答:尾聯(lián)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諄諄告誡和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四、作業(yè):閱讀背誦李白的《送友人》并完成鑒賞題??偟谡n時本課第課時備課時間上課時間第三課時【學習要點】1、背誦《送友人》《寄李儋元錫》、《寄揚州韓綽判官》;2、在誦讀感悟的基礎上對照賞析文字鑒賞這三首詩?!窘虒W過程】一、復習鞏固:1、寫出贈友送別詩常見的意象(不少于15個):。2、默寫李白《送友人》:,。,。,。,。二、誦讀感知并默寫《寄李儋元錫》、《寄揚州韓綽判官》:1、(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去年花里逢君別,。,。身多疾病思田里,。聞道欲來相問訊,。2、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三、對照賞析文字鑒賞詩歌:《送友人》譯文: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時今已過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謝。揚州的二十四橋,在月色中顯得格外的妖嬈。老朋友你在何處,教別人吹簫?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jīng)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中間兩聯(lián)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zhuǎn),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guān)懷。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于對仗,別具一格。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彼途Ю?,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么內(nèi)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jīng)·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都睦钯僭a》譯文:記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開的時節(jié)與君相逢而又分別。過了一年,又到花開時節(jié)。世事茫茫,難以預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難以入睡。因身體多病而想念田園鄉(xiāng)里。城邑中有百姓流離失所,真是愧對官吏的俸祿。聽說你們想來探望我,我常在西樓盼望,已經(jīng)有好幾個月了。《寄李儋元錫》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chuàng)作的一首投贈詩。開首二句即景生情,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接著直抒情懷,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nèi)心的矛盾?!耙赜辛魍隼①哄X”,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結(jié)尾道出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來訪,正合投贈詩的風韻。這首七律是韋應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時節(jié),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diào)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錫,是韋應物的詩交好友,當時任殿中侍御史,在長安與韋應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寄贈李儋以答。詩中敘述了別后的思念和盼望,抒發(fā)了國亂民窮造成的內(nèi)心矛盾在韋應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里,他親身接觸到人民生活情況,對朝政紊亂、軍閥囂張、國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深為感慨,嚴重憂慮。就在這年冬天,長安發(fā)生了朱泚叛亂,稱帝號秦,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長安。在此期間,韋應物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到寫此詩時,探者還沒有回滁州,可以想見詩人的心情是焦急憂慮的。這就是此詩的政背景。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首聯(lián)即謂去年春天在長安分別以來,已經(jīng)一年。以花里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頷聯(lián)寫自己的煩惱苦悶?!笆朗旅C!笔侵竾业那巴?,也包含個人的前途。當時長安尚為朱泚盤踞,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情況不明。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覺得茫茫一片。他作為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一籌莫展,無所作為,黯然無光。頸聯(lián)具體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聯(lián)便以感激李儋的問候和亟盼他來訪作結(jié)。這首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語言技巧,并無突出的特點。有人說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頗為推美。這種評論并不切實。因為首聯(lián)即景生情,恰是一種相反相成的比襯,景美而情不歡;頷聯(lián)以情嘆景,也是傷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傷而景無光;都不可謂情景交融。其實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傳誦,主要是因為詩人誠懇地披露了一個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員的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出這樣的官員有志無奈的典型心情。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盛稱“賢矣”,黃徹更是激動地說:“余謂有官君子當切切作此語。彼有一意供租,專事土木,而視民如仇者,得無愧此詩乎!”(《鞏溪詩話》)這些評論都是從思想性著眼的,贊美的是韋應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這詩的中間兩聯(lián),在封建時代確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的現(xiàn)實性。事實上也正如此,詩人能夠?qū)懗鲞@樣真實、典型、動人的詩句,正由于他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深的生活體驗?!都膿P州韓綽判官》譯文: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時今已過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謝。揚州的二十四橋,在月色中顯得格外的妖嬈。老朋友你在何處,教別人吹簫?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節(jié)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過推官和掌書記,和當時在幕任節(jié)度判官的韓綽相識。此詩是杜牧離開揚州以后,在江南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2],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大和九年秋或開成元年秋。杜牧在韓綽死后作過《哭韓綽》詩,可見他與韓綽有深厚的友誼。詩的頭兩句寫景。第一句攝取的是遠鏡頭,揚州一帶遠處青翠的山巒,隱隱約約,給人以迷離恍惚之感;江水東流悠長遙遠,給人以流動輕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雖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黃,表現(xiàn)優(yōu)美的江南風光。這兩句是從山川物候來寫長江以南地區(qū),和后面兩句的頹廢形成對比。青山隱隱水迢迢,(遠景描寫——詩人站在江邊,隱約遙見長江對岸青山逶迤,隱于天際,江水如帶,迢迢不斷。)(“隱隱”和”迢迢”這兩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diào)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秋盡江南草未凋。(詩人站在江北,遙想江南的秋景——此時時令已過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蕭條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還是青山綠水,風光依舊旖旎秀美。真是很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xiāng)的朋友啊。)二十四橋明月夜,(徐凝《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保ǘ臉?,一說揚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于橋上而得名。但無論如何,明月照在揚州名勝二十四橋上,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深深的惆悵情思,引人遐想。這樣的月色、這樣的夜色多么浪漫而令人眷念啊。)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韓綽,我的老友,當此秋盡之時,你每夜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diào)侃,問他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而且調(diào)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經(jīng)歷和遭遇的感嘆。)(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仿佛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詩人以調(diào)侃的語氣問韓綽,實際上是對長江以南風光的懷念。)四、當堂練習1、閱讀李白的《送友人》,回答問題。(1)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中“橫”和“繞”好在哪里?請簡要分析。答:“橫”勾勒出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出白水的動態(tài),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東城而過,動靜結(jié)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麗的圖景。(2)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個意象在詩中的作用?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孤蓬:蓬草隨風飛轉(zhuǎn),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zhuǎn),前路漫漫而迷惘;浮云: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落日: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三個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詩人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guān)懷和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2、閱讀《寄李儋元錫》,回答問題。(1)一開篇詩人就寫“花”,用的是什么藝術(shù)手法?請作簡要分析。詩人用的是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詩人即花憶昔,睹春花而思故人,本應欣喜,然而“去年”、“今年”花開雖同,但“逢君”“別君“各異,突出離散的哀情。(2)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jié)合此詩談談你的看法。答:這首詩不只限于抒寫朋友間的情感,而是表達自己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自己所以拖著病體為官一方,并非貪戀名利。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這樣一種淡泊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現(xiàn)了詩人的人生至味。(3)賞析“西樓望月幾回圓”在全詩內(nèi)容表達和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答:內(nèi)容上:“西樓望月”寫自己登高懷人,盼望友人來訪。而“望月幾回圓”又說明了自己盼友為時之久,心情之切。友情之深摯渾厚,溢于言表。結(jié)構(gòu)上:全詩始于感嘆分別,終于盼望團聚。首尾照應,渾然一體。3、讀《揚州韓綽判官》,回答問題(1)分析首句中的“隱隱”、“迢迢”的妙處。.答:運用疊詞,從大處落墨,畫出遠景:青山逶迤,隱于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且隱含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diào)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后兩句話展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寄托了怎樣的情感?答:展現(xiàn)了二十四橋拱月,玉人浴輝吹簫的明麗畫面,是詩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揚州,也是詩人早年生活在揚州時景象的又一次再現(xiàn),同時又寄托著對別后的揚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五、作業(yè):完成2006安徽、2010江蘇高考題總第課時本課第課時備課時間上課時間第四課時學習要點: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高考試題。學習過程:一、復習鞏固寫出贈友送別詩常見的表達技巧,并各舉一例(寫出詩句)①②③④⑤二、知能運用——高考在線(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2010江西卷送人歸京師①陳與義②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咀ⅰ竣倬煟褐副彼味汲倾炅?。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分)【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窘馕觥勘绢}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課文中經(jīng)常提及“子規(guī)”這個意象。如“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踏莎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望帝啼鵑”(《竇娥冤》)。(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zhàn)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6分)(2010天津卷峽口送友人司空曙峽口飛花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送蜀客雍陶劍南風景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1)《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它是通過哪個意象表達出來的?答:暮春飛花(2)兩首詩在抒發(fā)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思念故鄉(xiāng)之情(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一詩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詩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答: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景寫哀。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詩人分享友人歸鄉(xiāng)的喜悅之情?!窘馕觥繊{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diào)?!疤煅摹倍肿屓俗匀欢坏南氲搅怂寄罨蚴巧x,“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凄。哀傷自己異鄉(xiāng)為客,無論是物質(zhì)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jié)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凄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三)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10年江蘇)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jié)的詞語。由送別季節(jié)可以聯(lián)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答:橘柚香。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4分)答:惜別知音,借酒澆愁;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4分)答: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賞析1】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當時王昌齡被貶龍標尉。詩的前半寫實景,后半乃虛擬。它借助想象,擴大意境,深化主題。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是頗有特色的?!白韯e江樓桔柚香”在靠江的高樓上設餞宴,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huán)境幽雅,氣氛溫馨。眼前的景物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暗含離別后物是人非之意。這里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敖袢账途毐M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著“酒深情亦深”?!敖L引雨入船涼”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guān)著心理的感受。“引”字與“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憶君遙在瀟湘上”詩人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鉤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huán)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吧。“愁聽清猿夢里長”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伴L”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jīng)注。三峽》關(guān)于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薄伴L”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举p析2】詩作于王昌齡貶龍標尉時。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餞宴設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huán)境幽雅,氣氛溫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這里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敖袢账途毐M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著“酒深情亦深”?!胺搅魬偬?,蘭舟催發(fā)”,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guān)著心理的感受。“引”字與“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應歸結(jié)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憶君遙在瀟湘月”(“瀟湘月”:一作“湘江上”),以“憶”字鉤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huán)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末句的“長”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jīng)注?三峽》關(guān)于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薄伴L”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第一、二兩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后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后兩句詩人以“憶”為行人虛構(gòu)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友人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jié)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是頗有特色的。(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2008重慶卷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作簡要概括。(2分)答:上片寫浙東山水的美好;下片抒發(fā)作者送別的情意。(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答: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保ㄎ澹╅喿x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兩題(8分(2007江蘇)鷓鴣天送人辛棄疾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答: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guān)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答:①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②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險惡得多。【賞析】送別詞是詞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詞,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的送別詞,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這首《鷓鴣天》可作代表。詞開篇即述離情。唐代詩人王維有七絕《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后入樂府,以為送別。李東陽《麓堂詩話》曰:“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稱《陽關(guān)三疊》,又名《渭城曲》。這里把送別場面凝縮成“唱徹”(唱畢)而“淚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狀。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余事且加餐”?!肮γ?,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余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的《鷓鴣天》詞云:“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簇擁千軍萬馬,突破重圍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愛國壯舉,又何嘗不是為了功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在封建社會里,是互相聯(lián)系的。換言之,只有“達”,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視功名為余事而勸加餐,處于“國仇未報壯士老”(陸游詩句)的具體歷史情況下,這里曠達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憤,是反語,是色荏內(nèi)厲的。前結(jié)“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點染。先寫江中之水: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卷下引宋征壁語)。而“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這樣,把行色的凄涼況味,推上一個高層次。下片宕開,從久遠的歷史長河來作論述:“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哀?聚會才使人歡樂嗎?無論“離”,無論“合”畢竟都是個人間的事,它們只是“今古恨”的一種,言外之意是國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難,較之個人的悲歡離合,是更值得關(guān)注的事!用“只應”詰問句更力重千鈞。后結(jié)仍扣緊送人題意:“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苯^風高浪急,十分險惡,但哪有人間行路難呢?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今不存。南朝?宋?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個人不為世用,或針砭社會現(xiàn)實。這兩句托意深刻,正應辛棄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帶湖閑居種種生活的體驗在內(nèi)。一首五十六個字的《送人》小詞,寫得這樣內(nèi)蘊豐富,寄情高遠,絕少“黯然銷魂”情緒,“英雄感愴,有在長情之外”(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由此詞正可悟出。(六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5分)(2007湖南)示長安君王安石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注: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詩中表現(xiàn)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lián)逐聯(lián)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答:頷聯(lián):①“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②“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悲涼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fā)悲愴之情。③“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安莶荨笨梢娋撇说暮唵?,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頸聯(lián):①“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③“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shù)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举p析】詩文中抒寫兄妹情深這一主題并不多見,最有名的是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可謂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王安石的這首七律言淺而情深,使人體味到親人間的純樸而真摯的感情。首聯(lián)娓娓道來,卻飽含深情,少年時已經(jīng)傷離別,人到中年,這種離情別緒,教人更加難堪,何況在剛相逢的時候,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呵!頷聯(lián)似有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那種意境。兄妹相聚,還管它什么“盤飧市遠無兼味”,只要有談笑風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暢敘親情就行了。詩雖樸素無華,情卻真摯深沉,在細膩的描寫中充滿溫馨的氣氛,當時情景如今還歷歷在目。頸聯(lián)感嘆長年與親人相阻隔,更為即將遠赴異國與親人相別而傷情。過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萬里塵沙遠離,詩人以時空交叉的方法極言兄妹相見之難,分離之苦。尾聯(lián)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和盧綸《送李端》中“風塵何所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母女關(guān)系題材電影中的凝視機制分析
- 基于修正B-S模型的碳排放權(quán)價值評估研究
- 聯(lián)苯-苯甲酸類防腐劑與細菌分裂蛋白FtsZ的互作研究
- C國有銀行M支行員工績效管理優(yōu)化研究
- 糧油收購合同范本
- 白羽肉雞對干白酒糟的代謝能和氨基酸消化率及其估測模型的研究
-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交通組織方案評價研究
- 2025年繪圖、計算及測量儀器項目發(fā)展計劃
- J銀行G分行民營企業(yè)貸款信用風險管理優(yōu)化研究
- 電化學強化的工業(yè)循環(huán)水軟化過程及其機制研究
- 優(yōu)質(zhì)護理與人文關(guān)懷課件
- 溶劑油MSDS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shù)說明書
- 馬工程西方經(jīng)濟學(第二版)教學課件-2
- 慢阻肺的慢病管理課件
- (中職)化學分析技術(shù)項目一 走進化學分析實驗室教學課件
- 探放水工培訓教材
- 某縣某年度高標準基本農(nóng)田建設項目復核報告
- 秘書實務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
- 酒店電子商務全套課件
- 質(zhì)量體系的職能架構(gòu)
- 《旅游經(jīng)濟學》全書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