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_第1頁
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_第2頁
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_第3頁
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_第4頁
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基礎知識輔導(三)第三部分詞匯【本部分教學目的、要求】

一、掌握有關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基本知識;

二、能夠辨析常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并在寫作中熟練運用;

三、能夠熟練地檢查一般的字典、詞典?!颈静糠纸虒W重點、難點】一、

詞匯單位及其關系二、

詞義的性質(zhì)與構(gòu)成三、

多義詞與同音詞的區(qū)別四、

同義詞辨析第一節(jié)

詞匯和詞匯單位一、什么是詞匯

一種語言的全部建筑材料單位,組成了該語言的詞匯。這種建筑材料,不僅包括一個一個的詞,還包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成的,性質(zhì)和功能大致相當于詞的固定結(jié)構(gòu)(即所謂“語”),這種“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等。所以說:

詞匯,是一種語言中全部的詞和語的總和(集合體、總匯)。現(xiàn)代漢語詞匯,是現(xiàn)代漢語的全部詞和語的總和。

詞匯,這是一個表示集合體的概念,因此不能用它來指單個的詞。例如:

他把“供給”這個詞匯的音讀錯了。這個句子中的“詞匯”應該改成“詞”,因為“校對”只是一個詞,不是詞的總匯。又如:我教外國留學生學會了十個漢語詞匯。“詞匯”這個詞也是誤用。

詞匯,是就詞語的總和而言的,“詞匯”既可以指某種語言的所有詞語的總和,也可以用來指某種語言的某種詞語的總和。因此,可以說“古代漢語詞匯”、“現(xiàn)代漢語詞匯”、“漢語詞匯”、“英語詞匯”、“書面語詞匯”、“口語詞匯”、“魯迅的詞匯”、“毛澤東的詞匯”、“《紅樓夢》的詞匯”、“《毛澤東選集》的詞匯”……等等。

詞匯,是就詞語的總和而言的,“詞匯”既可以指某種語言的所有詞語的總和,也可以用來指某種語言的某種詞語的總和。因此,可以說“古代漢語詞匯”、“現(xiàn)代漢語詞匯”、“漢語詞匯”、“英語詞匯”、“書面語詞匯”、“口語詞匯”、“魯迅的詞匯”、“毛澤東的詞匯”、“《紅樓夢》的詞匯”、“《毛澤東選集》的詞匯”……等等。二、語素和詞詞都是由語素構(gòu)成的。(一)語素的確定1.定義法

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jié)合體。

其中對意義的理解是關鍵。通常意義只指實在的詞匯義,如“借、書、好”就很容易認定其有意義。但漢語“的”,英語名詞后面“-s”這樣的成分有沒有意義,一般人就很難捉摸了。其實它們也是有意義的。舉例說,“吃(某種動作)”不等于“吃的(某種食物)”,“book(書)”不等于“books(一些書)”。后者表食物的意義和表復數(shù)的意義就是從“的”和“-s”來的。如果把“吃”和“book”的意義叫詞匯意義,那么“的”和“-s”的意義就是語法意義。正因為“的”和“-s”也有某種意義,而且在音義結(jié)合的角度不能再加以分解,所以也是語素。

2.替換法

如“蠟燭”:蠟——蠟燭

花燭

香燭

火燭燭——蠟燭

蠟人

蠟紙

蠟染可見,“蠟”和“燭”各是一個語素。運用時注意:(1)

兩邊都可替代才算兩個語素;“蝴蝶”中“蝶”不能為別的已知語素所替代,即“蝴~”不能填換其他語素?!昂敝兄话?個語素(2)

替換前后該音節(jié)的意思必須保持一致。下列替換是錯誤的:馬——馬虎

老虎

猛虎

東北虎虎——馬虎

馬鞍

馬蹄

馬車猶如“沙發(fā)”替換為“沙丘”和“出發(fā)”,意思改變。3.比照法表面上看,好象漢語的語素就是一個音節(jié)和一個漢字。漢語的語素與漢字、音節(jié)是不是一樣的東西呢?漢語都是方塊字,一個字又是一個音節(jié),這個字或音節(jié)又往往有一個意義,所以一字一音,單字成義,這確實是漢語語素的一種特點,通常也可以這樣來辨認漢語的語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復雜的情況:(1)漢語的字不一定都有意義。大多數(shù)漢字當然有意義,如:A“人、車、我、看”B“泳、吝、躬、企”C“的、了、嗎”D“子、兒、頭(輕聲)”其中A、B組有詞匯意義,C、D組有語法意義;但也有的漢字就沒有意義,如:E“葡、萄、蜻、蜓、咖、啡”F“沙、發(fā)、撲、克、巧、克、力”其中E組字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意義,F(xiàn)組字在某種組合中就沒有意義。

(2)即使有意義的漢字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意義。比如有的字有兩種讀音,如“會(開會/會計)”;有的字有兩種詞性,如“花(開花/花錢)”;有的字合并了幾個音節(jié),如“倆(=兩個)”;還有的字有多種相關意義,如“死(他死了/腦子太死了/死不認賬)”。這些多音、同音、合音、多義的字嚴格說都應該是有幾個意義就算幾個語素??梢妼嶋H上只有當一個漢字有意義,并且只有一個意義時,才等于一個語素。但由于這種情況很少,因此一般只把意義明顯不同的字算作不同的語素。外語中也有類似情況,比如英語名詞復數(shù)形式是[-s],與第三人稱單數(shù)一致的動詞詞尾也是[-s],但它們的意義明顯不同,就是不同的語素。

漢字同單音節(jié)語素的關系相當復雜,在音、義、形三方面都存在著錯綜復雜的交叉關系。大致有八種情況:

音義形例

字字數(shù)語素關

系1同同同

拽、走

1

1

同一2同同異

村/邨

2

1

異體3同異同花1/花2

12

同形4異同同熟shu/shou

1

1

異讀5異異同樂le/yue

1

2多音6異同異奔/跑

2

2同義7同異異從/叢

2

2同音8異異異大/沒2

2全異音譯外來詞亦然?!疤箍恕敝话粋€語素,拆開組詞成“平坦”和“克敵制勝”,后者兩個字的意思就和“坦克”這種攻防兼?zhèn)涞奈淦骱翢o關聯(lián)。同樣,“吉普”、“沙發(fā)”也不能拆開。所以說,語素是不能切分的最小的音意結(jié)合體。不過,這只是一條基本的原則,是從整體上講的,在實際語言使用中,還是有一些例外的,那就是“音節(jié)語素化現(xiàn)象”。包括兩個方面:1.音譯語素的首音節(jié)語素化:它指一些本來不表義的音節(jié)變成了表義的語素。比較常見的是音譯外來人名、地名的首音語素化。這些音譯名稱本來是一個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的語素,但人們在使用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常常將其拆開,用第一個音節(jié)代替整個語素。比如用“英”代替“英格蘭”——英國,“美”代替“美利堅”,“法”代“法蘭西”;“撒”代替英國前首相“撒切爾”,“戈”代替前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報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標題:“撒夫人急流勇退”、“戈氏面臨新的挑戰(zhàn)”,這都是音節(jié)語素化現(xiàn)象。

而且,這種現(xiàn)象還不僅僅局限于地名、人名等專名,普通名詞也有。如“bus”、“taxi”,香港將其譯為“巴士”、“的士”,轉(zhuǎn)借到內(nèi)地后,“巴”、“的”逐漸語素化了,出現(xiàn)了“大巴”、“中巴”,“面的”、“打的”這樣的用法,甚至還有“摩的”“貨的”“殘的”的說法。有如Coco-cola“可口可樂”,本是一種飲料,又是一種商標的名稱,引入中國后,也被拆開,并仿造出了“汾湟可樂”、“黃山可樂”、“天府可樂”等復合詞。再如:

咖啡—奶咖

滌綸—滌棉

模特兒—名模而一些雙音節(jié)外來計量單位詞的首音節(jié),現(xiàn)在幾乎都變成了一個自由語素:歐姆—歐(電阻單位)

伏特—伏(電壓單位)

安培—安(電流單位)

赫茲—赫(頻率單位)

米突—米(長度單位)

瓦特—瓦(功率單位)2.聯(lián)綿語素(多為動物名稱)的音節(jié)語素化。與1、不同的是,這種語素化,不一定非得首音節(jié),前后兩個音節(jié)中的任何一個音節(jié)都有可能語素化而代替整個聯(lián)綿語素:

前一音節(jié):鴛鴦—鴛侶

蟾蜍—蟾酥

蛤蜊—文蛤

蜥蜴—巨蜥

螺螄—田螺

螳螂—螳臂

后一音節(jié):螞蟻—公蟻

麒麟—麟角

駱駝—駝毛

蝴蝶—蝶泳

蜘蛛—蛛網(wǎng)

鵪鶉—鶉衣總之,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一直在發(fā)展變化的,而且,幾乎所有的語言規(guī)律都是有例外的。正確的認識態(tài)度應該是:既不能因為有例外就否定一般的規(guī)律,也不能因為有規(guī)律就無視例外上午存在,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所以,可以這樣說,一般情況下,語素是不能分離的最小語言單位,但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些可以拆開使用。(二)語素的類別1.按音節(jié)的多少單音節(jié)語素和多音節(jié)語素:“蕩著秋千,我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哦,好浪漫啊。”2.

按構(gòu)詞能力: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書、刻、就、很、了、嗎”,“阿、子、語、非、民”3.

在合成詞中的位置定位語素和不定位語素:“阿-、非-、老-、可-;-子、-頭、-性、-兒”,大部分語素成詞與否定位與否實義與否

單音節(jié)與否

不定位

實義

單音節(jié)筆、燈、走、大、好、誰多音節(jié)枇杷、雷達、巧克力

定位

虛義單音節(jié)也、耳、和、嗎、了、被、的

多音節(jié)

不定位

實義

單音節(jié)機、企、技、經(jīng)、體

多音節(jié)

定位

虛義單音節(jié)子、兒、一頭、初、第、老多音節(jié)(熱)乎乎、(美)滋滋

不定位

實義

單音節(jié)菠(菜)、?。ň疲?/p>

多音節(jié)(冰)淇淋、卡賓(槍)

三、詞和短語(一)詞的界定1.定義: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獨立運用”:語素和詞的區(qū)別;“最小”:詞和短語的區(qū)別)(1)

可以單說:“好、去、你、不”(2)可以獨立充當句法成分:“我用什么來感謝母親的深恩呢?”(3)

可以獨立表達詞與詞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系:“的、地、得”(4)

可以獨立表達句子語氣:“嗎、的、了、呢”2.類比法“什么”可作賓語,是詞:“這是什么?”3.剩余法上面例句中的“用”和“來”都可以用此法證得是詞。語素和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見下表:

詞1.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jié)合的單位。

1.語言中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2.是構(gòu)詞的單位。

①成詞語素,既能單獨成詞,也能同別的語素結(jié)合成詞。

②不成詞語素,單獨不能成詞,要同別的語素組合成詞。

2.

①詞是比語素高一級的語言單位,是造句單位。

②詞可以由一個語素構(gòu)成,也可以由多個語素構(gòu)成。

3.只有在同別的語素相結(jié)合構(gòu)成詞或自身是成詞語素時,語音形式才獨立完整。

漢語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jié)的。

3.有固定的語音形式,在詞的末尾可以有語音停頓,詞內(nèi)部語素之間沒有停頓?,F(xiàn)代漢語的詞,雙音節(jié)占絕對優(yōu)勢。(二)短語的界定擴展法:依據(jù)其定義,短語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結(jié)構(gòu)相對松散,中間可插如其他語言片段,意思和結(jié)構(gòu)關系保持不變??捎脕頇z查某個語言單位能否插入別的語言成分。不能插入的,表明它是一個完整的造句單位,是詞;能插入別的語言成分的,表明它還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語言單位,一般不是詞,而是詞組,或者是少數(shù)比較特殊的“離合詞”。如能否插入“的”,可以辨別偏正結(jié)構(gòu)的名詞與偏正結(jié)構(gòu)的體詞性詞組。不能插入“的”的,是詞,如“小腿”,不能說成“小的腿”,沒有這種說法。有的插入“的”后,兩者內(nèi)容相差太遠,如“白酒”,若插入“的”,成“白的酒”(語義內(nèi)容有了變化),“淡菜”,也不是“淡的菜”,所以,“白酒”“淡菜”都是詞。再如:如:“馬路”和“修路”,“白菜”和“白布”:白布——“白的布”。能插入“的”,是詞組。白菜——*“白的菜”。不能插入“的”,插入后改變了意義,是詞。(加*,表示不可以這樣用。)睡覺——“睡了一覺”。能插入別的成分,這是離合詞。離合詞單獨用時是一個詞,插入別的語言成分時,是詞組。有時,詞和短語同形,如“開關、東西、水土流失/不服”;或形近質(zhì)異,如“血肉模糊”和“戰(zhàn)亂使他們骨肉分離”。擴展法并不是萬能的,它也極大地受詞語存在的時間、使用頻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事實上,短語和詞的界定至今還沒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四、詞的分離和短語的縮略(一)詞的分離——離合詞現(xiàn)代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詞可以拆開來使用,對于這一類詞,有人認為合在一起是詞,拆開就是短語。其實,這種詞無論是合還是離,都是詞,只不過離的時候是一種特殊的分離或變化形式而已。這種可離可合的語言單位,一般稱為離合詞。離合詞的種類:從構(gòu)詞的角度看,離合詞有三種:(1)

動賓式:畢業(yè)、罷工、當面、導航、革命、注意、如意、就職(2)聯(lián)合式:鞠躬、洗澡、游泳、睡覺、游行、考試、登記(3)動補式:看清、提高、放下、說服、聽見、打倒其中動賓式離合詞最多,常用的就有200多個。離合詞離合方式具有一定的類推作用,比如“小便”本來是偏正式的名詞,現(xiàn)在“小一次便”似乎也可以說。但離合詞又不能隨意類推,比如“動一次員”、“注一次射”“留他的神”等說法是不規(guī)范的。所以分離式離合詞必須符合大眾的語言習慣。(二)短語的縮略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由于語言交際的經(jīng)濟性原則的作用,或者是主觀上出于表達簡潔性的需要,復雜的短語又可以被簡縮為一個縮略語。1.縮略方式(1)

提取式:公關、環(huán)保、北大、電教、知青;師院、掃盲、整風、人均、高校;解放軍、清華、寧夏(2)

共戴式:中老年、中西醫(yī)、離退休、出入境、馬列主義(3)

標數(shù)式:雙百、四化;四害、五谷、五官、六書2.縮略的原則和要注意的問題(1)明確性原則:縮略后表義不能含混不清。如把“切磋藝術(shù)”縮略為“切藝”、把“維持生命”縮略為“維生”,表義都不明,又如“濟南二毛喜迎國慶”,“二毛”不知何物,實為第二毛紡針織廠的簡稱;縮略以后,不應產(chǎn)生歧義或引起誤解,如把“人造象牙”縮略為“人牙”,“三城會”(第三屆城市運動會),“四婦會”(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都容易引起誤解。(2)普遍性原則(約定俗成):已經(jīng)有的,為人們所熟知了,就不再另造?!拔母铩辈蛔鳌拔拇蟆?,“郵編”不作“郵碼”,“人均”不作“人平”,“心臟病”不作“心病”。(3)需要性原則:不能隨意縮略,能否縮略與短語使用頻率和凝固程度成正比。如“剛剛開始”不能縮略為“剛始”。(4)避免同音形式:因其在口語中易造成誤解。如“紀委”和“計委”(計劃委員會),因此把“紀律檢察委員會”簡稱為“紀檢委”,“計劃生育委員會”簡稱為“計生委”,“打魚人”可稱為“漁人”,養(yǎng)鳥人不能作“鳥人”,漫畫界不能簡稱為“漫壇”,摔跤屆不作“摔壇”。第二節(jié)

詞的內(nèi)部構(gòu)造

詞都是由一個或多個語素構(gòu)成的,構(gòu)詞語素分兩種:一種叫詞根(指意義實在的、在合成詞內(nèi)的位置不固定的粘著語素和自由語素),一種叫詞綴(指的是意義不實在、在合成詞內(nèi)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粘著語素)。如“桌子”中的“桌”是詞根語素,“子”是詞綴語素。一、單純詞

單純詞由于只包含一個語素,沒有內(nèi)部構(gòu)造問題,內(nèi)部不可分解,所以不需要作結(jié)構(gòu)分析。單純詞有一個重要特點:不管它們有多少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都沒有各自的意義,只有合起來,才共同表示意義。

單純詞

單音節(jié)人、你、看、前

雙音節(jié)聯(lián)綿詞雙聲詞坎坷、參差、孑孓、琵琶、璀璨、猶豫疊韻詞哆嗦、逍遙、燦爛、靦腆、慫恿、傀儡非雙聲疊韻詞蝴蝶、妯娌、芙蓉、蝙蝠、鴛鴦、蟋蟀疊音詞奶奶、太太、蛐蛐、姥姥、餑餑、潺潺、皚皚、瑟瑟譯音詞沙發(fā)、咖啡、尼龍、哈達、葡萄、胡同三音節(jié)以上(譯音詞)哈爾濱、巧克力、歇斯底里、西雙版納、布爾什維克二、合成詞可分為兩大類:復合詞和派生詞(一)復合詞:是由詞根加詞根融合構(gòu)成的合成詞這類是現(xiàn)代漢語最主要的,最能產(chǎn)的構(gòu)詞方式。復合詞中,詞根與詞根之間的關系和結(jié)合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聯(lián)合式、陳述式、偏正式、支配式、補充式、重疊式1.聯(lián)合式語素之間的關系不分主次,在意義和作用上地位平等地聯(lián)合在一起,表示一個完整的意義。絕大部分是兩個語素,極少數(shù)是三個語素。它們可能同是名詞性的、動詞性的、形容詞性的語素。在意義上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關甚至相對、相反的。

聯(lián)合式復合詞與聯(lián)合詞組不同:兩者是不同性質(zhì)的語言單位;前者的語素之間不能顛倒次序,凝固性比詞組強。(1)同義聯(lián)合:朋友、追逐、忍耐、貫穿、吹噓、道路、豐富。由于漢語發(fā)展的雙音節(jié)化趨勢,這類在古代漢語中可以互相訓釋的單音節(jié)詞“追”和“逐”、“吹”和“噓”等,逐漸組合成雙音節(jié)的合成詞“追逐”、“吹噓”等。這類詞中,兩個語素共同表達一個同語素原來的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內(nèi)容。(2)反義聯(lián)合:始終

供求

異同

呼吸

得失

早晚

開關

反正

高低

旦夕。

兩個語素意義相對或相反。有的是詞義等于語素義的組合,如“始終”,指從開始到最后。有的是詞義比兩個語素義抽象概括或有一定的虛化,如:“旦夕”,指早晨和晚上,比喻短時間,如“危在旦夕”、“人有旦夕禍?!?;“反正”,副詞,詞義與兩個語素的意義相比較,有一定虛化,表示“情況雖然不同而結(jié)果并無區(qū)別”,或表示堅決肯定的語氣,如“你別著急,反正不是什么要緊的大事?!保?)類義聯(lián)合:江湖、領袖、骨肉、跋涉、富貴、歲月、筆墨、報刊、尺寸、斤兩。

兩個語素表現(xiàn)為同類事物,如“筆”和“墨”都是書寫工具;或者有包含關系,如“尺寸”“斤兩”。(4)偏義詞:國家、忘記、女兒、睡覺、動靜。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失落,詞義偏重于另一語素。

2.陳述式

在意義上,前一個語素表示陳述的對象,后一個詞素表示陳述的情況,兩個語素之間是陳述和被陳述的關系。如:內(nèi)秀、性急、手軟、年輕、齒冷、眼紅、地震、路過、春分、夏至、霜降、政變、國有、肉麻、膽怯、眼跳、民主、公主、心疼、心虛它們主要是名詞、形容詞和動詞。如“霜降、春分、夏至”,是名詞;“年輕、膽怯”,是形容詞;“眼跳”,是動詞。

3.偏正式語素之間的組合關系是修飾和被修飾、限制和被限制的關系。前一個語素是修飾性或限制性的,是“偏”;后一個是被修飾被限制的語素,是“正”。附:偏正式中,大多數(shù)可以找出與整個復合詞用法功能一致的中心來。如“紅旗”是以“旗”為中心,“筆談”是以“談”為中心,可以看出,這類詞的中心是“被修飾被限制的“正”項。稱為“向心結(jié)構(gòu)”。也有的偏正式是離心結(jié)構(gòu)。(1)以名詞性詞根為中心的名詞。如:

香煙、優(yōu)點、草稿、白糖、新聞、晚稻、鉛筆、內(nèi)科、衣架、住宅水仙、良心、美術(shù)、火車、飛機、四季、壯觀、馬路、新娘、考場

比如“狀觀”,是“雄偉的景象”的意思,“壯“說明這種“觀”(景象)的特點,使它同“奇觀”(奇特的景象)、“舊觀”(原來的、過去的景象、樣子)區(qū)別開。語素“壯”在意義上是修飾限制“觀”的。

當前面一個詞根是動詞性的時,要注意與支配式的復合詞的區(qū)別。如“燒餅”(如“買燒餅”)、“飛機”是偏正式,而“破產(chǎn)”、“講情”是支配式。(2)

以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為中心的動詞、形容詞。如:a.輕視、速成、復寫、風行、筆談、飛跑、偷看b.冰冷、飛快、滾圓、膚淺、自私、火紅、筆直當前面一個詞根是名詞性的時,要注意與陳述式的區(qū)別。如“筆談”“席卷”“雪白”“冰冷”不是表示“筆在交談”“席子卷起來”“雪是白的”“冰是冷的”,而是表示“用筆交談”“像雪一樣白”等,因此是偏正式。而“民主”“國營”則表示“人民作主”、“國家經(jīng)營”的意思,因此是陳述式。這類以動詞、形容詞性詞根為中心的偏正式合成詞,前一詞根往往表示后一詞根的方式、方法、時間、地點、情態(tài)等。大多數(shù)可以擴展成介詞結(jié)構(gòu)、帶“地”的詞組、“像……一樣”等,如“秋收”可以理解成“在秋天收割收獲”,“偷看”可以理解成“偷偷地看”,“火紅”可以理解成“像火一樣紅”。4.支配式前一個語素表示動作、行為,后一個語素表示這種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對象,前后語素之間是支配關系或關涉關系。如:“掌柜”,其中“掌”是“掌管”的意思,是一種動作行為,“柜”指“裝錢物的家具”,是“掌”支配的對象。又如:司機、理事、埋頭、帶頭、凌晨、傍晚、就義、動員、示威、洗塵、接風、破產(chǎn)、得意、動人、舉重、冒險、造謠、關心、道歉、及格、到底、悅耳、整風它們有的是名詞,如“理事、主席、司令”;有的是動詞,如“擔心、提議”;有的是形容詞,如“有限、討厭、得意”;有的是副詞,如“到底、照?!?。5.補充式兩個語素之間有補充說明的關系,后一語素補充前一語素,詞義以前一個語素為中心。補充式有兩種情況:

(1)以動詞性語素為中心。在意義上,前一個語素表示某種動作行為,后一個語素一般是動詞性的或形容詞性的,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結(jié)果、趨向或情狀。如“促進”,其中“促”意為“推動”,表示一種動作行為,“進”的意義是“向前、前進”,表示動作行為“促”的結(jié)果或趨向。又如:改良、革新、充滿、說明、打倒、推翻、縮小、擴大、糾正、促進、削弱、說服

注意:這類補充式與偏正式的區(qū)別:補充式合成詞的意義,以前面一個語素為主,而偏正式合成詞,以后一語素為主。如“挑動、煽動”與“波動、蠕動”不同,“挑動”表示“挑的結(jié)果使之動”,是被充式;而“波動”表示“象波浪一樣地動”,是偏正式。

(2)以名詞性語素為中心。在意義上,前一語素表示事物對象的名稱,后一語素是前一個的計量單位,起補充作用,表示該類事物對象的總稱,是具有概括意義的集合名詞。主要有:車輛、馬匹、書本、槍支、船只、花束、事件、稿件、紙張、馬群如“車輛”,“車”原既可指很多車,也可指一輛車,加上表示計量的語素“輛”以后,變成車的總稱,不能指一輛車。

“米粒、房間”也是這種補充式,所不同的是,它們都并不表示總稱。注意,不要把它們誤解成偏正式。6.重疊式——是同一語素和重疊構(gòu)成的復合詞。常用于親屬稱謂語。如:伯伯、叔叔、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爸爸、媽媽、娃娃;星星、饃饃、剛剛、偏偏、常常、框框、杠杠這類復合詞中的重疊式,與前面說到的單純詞中的疊音詞不同。前者,復合詞中的復疊式,語素重疊,有兩個語素,詞義同語素單用時的意義一樣,如“媽”和“媽媽”,詞義相同;后者,單純詞中的疊音詞,是音節(jié)重疊,只有一個語素,內(nèi)部不能分開,如“蟈蟈兒、蛐蛐兒、猩猩、餑餑”等都是音節(jié)的重疊,“蟈、蛐、猩、餑”等都不單獨運用,因為沒有意義。(這類重疊,是語素的重疊,是構(gòu)詞重疊,與語法上的構(gòu)形重疊也不同。構(gòu)詞重疊,不產(chǎn)生附加的語法意義;構(gòu)形重疊,會產(chǎn)生附加的語法意義。如:“這個故事,你給大伙兒講講看?!边@個句子中,“講”是一個詞,“講講”是動詞重疊,重疊所附加的語法意義是動作的“嘗試”“短時”“隨意”等?!胺块g里干干凈凈的?!薄案筛蓛魞簟笔请p音節(jié)形容詞“干凈”的重疊形式,附加的語法意義是程度的加深或恰到好處。)(二)派生詞:是由詞根加詞綴構(gòu)成的合成詞這類詞的中心部分是詞根,又稱“詞干”。詞綴是附加在詞根前面或后面的附加部分,是構(gòu)詞的語法標志,有時表現(xiàn)出某種附加意義,一般不表示具體的詞匯意義。(因此,也有教材把這種構(gòu)詞方式稱為“附加式”。)

作為形態(tài)標志的詞綴,在漢語的構(gòu)詞中一般都是定位的,前加的不能后置,后置的不能前加。這也是判斷詞根與詞綴的一個條件或方法。派生詞可分為如下幾類:1.

前綴+詞根附加在詞根前面的詞綴主要有:老、小、第、阿、初、反……。老

老師、老板、老財、老婆、老鷹、老虎、老鼠、老二、老五、老趙、老李。阿

阿哥、阿妹、阿姨、阿爸、阿公、阿婆、阿飛、阿Q?!鞍ⅰ弊髟~綴,也是與詞根一起構(gòu)成表示人的名詞,一般含有親昵的感情色彩,“阿飛”帶有貶斥色彩。反

反封建、反科學、反現(xiàn)實主義。小

小李、小王(“小”加在姓之前,表示親切的稱呼,對方年青,年齡比說話人?。⑿℃?、小姐。“小”是構(gòu)成指人的名詞的標志,一般帶有喜愛或親昵的感情色彩。詞根+后綴附加在詞根后面的詞綴主要有:兒、子、頭、者、家、手、員、巴、夫、性、化、氣、然。如:兒

字兒

詞兒

扣兒

卷兒

本兒

片兒

頭兒子

村子

塞子

剪子

尖子

個子

條子

推子

車子

樂子頭

日頭

石頭

念頭

想頭

甜頭

干頭

讀者

記者

學者

強者

智者

老者

長者

仁者

筆者

親家

作家

畫家

店家

儒家

姑娘家

水手

舵手

打手

扒手

獵手

能手

好手

快手

一把手

黨員

團員

會員

演員

學員

教員巴

尾巴

嘴巴

干巴

瘦巴

結(jié)巴

眨巴

農(nóng)夫

更夫

船夫

屠夫

懦夫

鰥夫

藝術(shù)性

群眾性

創(chuàng)造性

積極性

現(xiàn)代化

工業(yè)化

社會化

美化

惡化氣

書生氣

傻氣

怪氣

嬌氣

流氣

殺氣

小家子氣然

井然

果然

斷然

猛然

粲然

仍然

關于詞綴:虛實、作用等有區(qū)別詞綴是由詞根演化而來的,在形式上,有的和詞根相同,如“老虎”和“老人”中的“老”,“凳子”和“蓮子”中的“子”,“念頭”和“床頭”中的“頭”,還有“性”和“化”;“老”、“阿”等附著在指人的詞根前,往往帶有親昵或喜愛的感情色彩;詞綴“子、兒、頭、性、者”是名詞的標志(帶“兒”的詞有少數(shù)例外,如“火兒、玩兒、顛兒”等都是動詞),“化”是構(gòu)成動詞的詞綴,“可”是形容詞的詞綴。“者、家、手、員”,都是構(gòu)成指人的名詞的標志,但適用對象和范圍及表義各有不同。“者”是古代漢語的一個虛詞,被沿用下來,作現(xiàn)代漢語后綴時,其作用和意義與古代漢語相似?!白髡摺迸c“作家”不同,“作家”指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有成就的人;“作者”指文章或著作的寫作者,藝術(shù)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笆帧焙汀皢T”作后綴構(gòu)成的名詞,多是指從事某種專業(yè)或擅長某種技能的人?!靶浴币彩菢?gòu)成名詞的標志,一般情況是詞根附加“性”后構(gòu)成一個表抽象概念的名詞?!盎币话闶菢?gòu)成動詞的標志。“氣”一般是構(gòu)成形容詞的標志。“然”是構(gòu)成形容詞和副詞的標志。后綴還包括一批在詞根后面有一定表義作用或表情作用的疊音成分。如:乎乎

熱乎乎

黑乎乎溜溜

酸溜溜

細溜溜

甜溜溜

圓溜溜

滴溜溜油油

綠油油

黑油油騰騰

熱騰騰

慢騰騰汪汪

淚汪汪

水汪汪

油汪汪生生

怯生生

白生生

嫩生生花花

毒花花

白花花

巴巴

急巴巴

干巴巴又如:嬌滴滴

紅彤彤

汗涔涔

靜悄悄

空蕩蕩

雄赳赳

硬梆梆

陰森森

羞答答

興沖沖

血淋淋

笑瞇瞇

香噴噴

喜洋洋。這些疊音后綴,有如下幾種不同情況:①有的疊音成分本身沒有什么實在的意義,但它能加強詞根所表示的意義或感情色彩。“

乎乎”“

溜溜”即是。詞根“熱、黑、酸、細、甜”等加上這些疊音成分,比單說“熱、黑、酸、細、甜”等在意義和感情方面都顯得更為強調(diào)。

②有的疊音成分還有比較明顯的表義作用。“

油油”表示有光澤;“

騰騰”在“熱騰騰”中表示熱氣上升的樣子,但在“慢騰騰”中只有加強詞根意義的作用。

③可以使整個詞成為形容詞。如名詞性語素“水”后加上疊音詞綴“汪汪”,構(gòu)成“水汪汪”,成了形容詞。

3.前綴+詞根+后綴

這類合成詞不多,如“可靠性”“后現(xiàn)代主義”“反法西斯主義者”……。一般來說,這時的前綴、詞根、后綴三者不在同一平面上,有層次區(qū)別。如:

現(xiàn)

主義

┖————┚因此,嚴格說來,此類仍可分別歸入“詞綴前加式”或“詞綴后加式”。4.詞根+中綴+詞根(供參考)

此說供同學們參考。如“對不起”、“對得起”、“吃得消”、“吃不消”、“糊里糊涂”、“土里土氣”、“怪里怪氣”、“傻里傻氣”、“黑不溜秋”、“灰不溜秋”。此類不同教材有不同說法。(三)如何區(qū)別合成詞中的“復合詞”與“派生詞”

確定一個合成詞是“派生詞”還是“復合詞”,首先要確定構(gòu)詞成分中有沒有詞綴。只有詞根沒有詞綴的,是復合詞;既有詞根又有詞綴的,是派生詞。

這就要求我們特別注意那些字形相同而又分別屬于詞根和詞綴的語素。前文在詞綴部分已有介紹。下面再分析幾組:老虎——老人

阿姨——阿諛

信兒——女兒

剪子——獨子

丑化——變化

木頭——頭領

團員——復員

旗手——右手

以上各組詞中,相同字形的語素,凡劃線的,是詞綴,所在的詞都是派生詞;凡加點的,是詞根,所在的詞都是復合詞。劃線的,語素意義已經(jīng)虛化,只起一種構(gòu)詞作用或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加點的,都有實在的語素義。三、如何分析詞的內(nèi)部構(gòu)造方式(一)

分析步驟分析詞的內(nèi)部構(gòu)造方式,可分三步進行:首先,區(qū)分單純詞和合成詞。其次,從語音形式,看單純詞的類別;對合成詞,區(qū)分派生詞和復合詞。最后,分析復合詞的內(nèi)部構(gòu)造方式,看看是上述六種的哪一種。(附:上述關于復合詞的六種基本構(gòu)詞方式,并沒有概括所有的復合詞。比如“退休、移居、追擊、進駐、起飛……”等,嚴格地說,與聯(lián)合式的“輔導、居住、攻擊……”等不同,“退休”之類,可以填入“A而B之”的格式,如“追擊”→追而擊之……。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近乎“連動式”。)(二)如何分析由三個或三個以上語素構(gòu)成的合成詞

以上分析的都是由兩個語素構(gòu)成的合成詞,只分析了兩個語素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系和意義關系,不涉及結(jié)構(gòu)層次問題。如果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語素構(gòu)成的合成詞,內(nèi)部各語素之間不僅有結(jié)構(gòu)關系的問題,而且還有結(jié)構(gòu)層次的問題。這樣的合成詞是由多個語素按照一定的結(jié)構(gòu)式分層次組合而成,并非都在同一層次。因此,分析這類合成詞時,必須弄清其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關系和結(jié)構(gòu)層次,除少數(shù)聯(lián)合式是一個層次的以外,其余的都要按層次進行結(jié)構(gòu)分析。如:

性“人造”和“革”有偏正關系,“人”和“造”有陳述關系?!白詣印焙汀盎?,是詞根+后綴,“自”和“動”是陳述關系?!翱煽俊焙汀靶浴?,是詞根+后綴,“可”和“靠”,是前綴+詞根。(三)注意如下幾點1.古漢語中有一些單音節(jié)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只能做語素,而且是不成詞語素,如:“觀、疾、朋、虎、語、言、民……”,它們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造句單位,不能獨立運用,只能同其他語素構(gòu)成合成詞。(參見本章第一節(jié)的“語素與詞”部分)2.不能隨意將兩個以上的語素拼湊成詞,避免出現(xiàn)生造詞。3.合成詞結(jié)構(gòu)成分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拆分使用。有的人把“對象”一詞拆成“對了一次象”來用,這是不規(guī)范的。

注意:有少數(shù)支配式或聯(lián)合式、補充式的合成詞,它的中間可以插入別的語言成分。如“打仗”是一個詞,也可以說“打了三年仗”。“看見”是一個補充式合成詞,可以擴展成“看不見”。一般認為,它們合在一起用時,是一個詞;分開的時候,插入別的語言成分的時候,是兩個詞,構(gòu)成詞組,因此也叫“離合詞”。又如“游泳、洗澡、睡覺、生氣、散步、鞠躬、理發(fā)、吃虧、丟臉、上當、放假、慷慨”等,兩個語素合在一起時,是詞,拆開用時是動賓詞組。4.合成詞內(nèi)部各語素之間,順序固定,不能隨意改變。

特別是一些聯(lián)合式的合成詞,有的人在使用中隨意改變其順序,這是不規(guī)范的。如“宇宙”、“宇”在前,“宙”在后,不可以隨意用成“宙宇”,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這個詞。有的若改變語素順序,就是另外一個詞了,如“計”和“算”這兩個語素,既可以構(gòu)成“計算”,也可以構(gòu)成“算計”,但這是兩個不同的詞。又如“言”和“語”,既可以組成“言語”,也可以組成“語言”,這也是兩個不同的詞,它們是“同素詞”。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情況,兩種順序構(gòu)成的詞,詞義相同,如“演”和“講”既可以構(gòu)成“演講”,也可以構(gòu)成“講演”,成為一對等義詞。但語言中等義詞的現(xiàn)象是極少的,而且會發(fā)展分化,或者淘汰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詞的詞義、色彩、用法等出現(xiàn)分化,構(gòu)成一對近義詞,“演講”如“講演”已經(jīng)有了區(qū)別,如現(xiàn)在一般說“參加演講比賽”,不說“講演比賽”,而當年聞一多的演講是《最后一次講演》。附錄:擴展法的局限:草鞋、草魚

合成詞的理據(jù)性詞典釋義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解釋詞的理性意義上面,忽略詞的理據(jù)。如“火車、鴨舌帽”,理據(jù)少數(shù)的可主觀意會,如“牛刀、米黃、草鞋”,但“馬刀”,就不是殺馬用的刀,而是騎馬沖鋒時用的戰(zhàn)刀;“牛黃”,絕非像牛那樣的黃色,而是病牛的膽汁結(jié)塊呈黃色,是珍貴的中藥。為數(shù)不少的復合詞,理解起來,要拐的彎兒更大,甚至“連這個彎怎么拐的都說不清”(呂叔湘語)。如“寒毛、東床、狼籍、月老、破天荒”,解釋之則需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罢Z言的表達意義,一部分是顯示,一部分是暗示,有點兒像打仗,占據(jù)一片,控制一片?!币弧⒃~的理性意義和理據(jù)意義都不明者:每一語素皆為常用字,但有它們構(gòu)成的理性義卻鮮為人知。貓魚:喂貓吃的小魚。“瓜代(任期已滿換人接替)、名刺(書,名片)、女墻(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墻)、付丙(把信件等用火燒掉)、紉佩(書,感激佩服)、許字(書,許婚)”二、詞的理性意義通俗易懂,但其理據(jù)意義晦澀難明。原因:1.詞中某字在字書上找不到對號的義項。

“毛”:[1]皮毛、長白毛、毛糙、雞毛蒜皮;[2]毛手毛腳、惹毛了、心里發(fā)毛;[3]一毛錢“毛藍”(比深藍色色稍淺的藍色)中的“毛”看不出取自以上的哪個義項?!傲_鍋、品紅、嚴冬、甬道、鄭重、綽號、碧落(書,天空)、錯愕、怨艾、燒堿、潦草、冒號、貿(mào)然、升華”以上加重號的字在通行的字書中在該字諸義項中對不上號,其原因:(1)

辭書上未指出一些生僻字、不常用的義項;(2)

詞中首字并未使用該字的某一義項,而是使用了以該字組成的某一字詞的義項,或說該字是某一多字詞的“意義支點”。如“燕菜”的意義支點為燕窩。“北方燒——燒酒、鴨茅——鴨腳、玉版宣——宣紙、祁(音同“齊”)紅——祁門出的紅茶、耳農(nóng)——木耳”2.一些詞的理據(jù)直接聯(lián)系著詞的文化詞源和民間詞源,一般人不了解。“菠菜”:菠稜(同棱),國名,尼泊爾?!鞍烁纭保河鹨碛邪装撸w時顯露,呈八字形。另有“泰山、戒指、吃醋、壟斷、傻瓜、駙馬、旗袍、喝彩、拙荊、解手、陛下、胡說、奧秘、拔河、蟬聯(lián)、綁票、大哥大、景泰藍、女兒酒、馬太效應”等。3.很多詞是通過比喻手段構(gòu)造的。(1)

甲像乙:法網(wǎng)、浪花、籬墻、云海、月牙、驢糞蛋、流星雨(2)

乙像甲:冰糖、帶魚、劍眉、筒裙、橘紅、飛跑、瓜子臉、魚肚白、流水作業(yè)甲的一部分像乙:鼻翼、松針、蘑菇傘

第三節(jié)

詞的意義學習要點:詞義、單義詞、多義詞、詞的固定義、詞的臨時義、義項、本義、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什么是詞義

詞這種語言單位是由一定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內(nèi)容構(gòu)成的。詞的語音形式是詞的物質(zhì)外殼,詞的意義就是詞的內(nèi)容。如“大學生”這個詞,語音形式是dàxuéshēng,這是它的物質(zhì)外殼。它的內(nèi)容是:“在高等學校讀書的本科生??粕?,這也就是“大學生”的詞義。

詞義是語言中詞的語音形式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它包含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詞義的特點如下:1.詞義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抽象的、概括的。如“大學”一詞,不是指某一所具體的學校,而是概括了同類對象一般具有的性質(zhì)特點,指:“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的一種,在我國一般指綜合大學?!痹~義的抽象概括性,使人們可以在言語交際中對詞的意義有共同的理解。

2.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認識是各式各樣的,因此詞義也是各式各樣的。有的詞的意義反映的是事物或現(xiàn)象,有的反映的是動作行為變化,有的反映的是性質(zhì)狀態(tài)。如“語言”“文化”“社會”等詞的意義反映的是事物或現(xiàn)象,“優(yōu)秀”“綠油油”“筆直”等詞的意義反映的是性質(zhì)狀態(tài)。大多數(shù)詞的意義是對客觀世界的科學的反映;少數(shù)詞所反映的對象在客觀世界中并不存在,其詞義是對客觀世界的曲折的或歪曲的反映,如“神仙”“鬼”“魑魅魍魎”(chīmèiwǎngliǎng)等。

3.詞義包括理性意義和感性意義等。理性意義是詞義的基本構(gòu)成成分;感性意義是依附于理性意義的表達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形象色彩、時代色彩等。如“偉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魁梧高大”,這是其理性意義。同時從感情色彩看,它是褒義的;從語體色彩看,它多用于書面語體中的文藝語體,這些是其色彩意義。又如“木耳”,“是菌的一種,生長在腐朽的樹干上,形狀如人耳?!背诉@種理性意義,它還有依附于理性意義的形象色彩,因為用的是比喻構(gòu)詞法。附:符淮青在1985年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把詞義分為概念義和附屬義兩部分。詞的概念義可以分析為表示對象特征(或事物或行為或性狀特征)和表示適用對象兩個方面。詞的附屬義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詞義的內(nèi)容可以歸納成下表:

義對象特征適用對象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

詞典解釋詞義,主要是解釋概念義,一般著重揭示概念義表示的對象特征,有時也揭示其適用對象。

4.詞義從功能上看,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之分。詞的詞匯意義,是概括事物現(xiàn)象、動作動為、性質(zhì)狀態(tài)等……的意義,如“教授”,其詞匯意義是“高等學校中職別最高的教師?!痹~的語法意義是表示語法關系的意義,如“而”,是從古代漢語沿用下來的連詞,多用于書面語,其意義之一就是連接并列的形容詞,表示互相補充,如“文筆簡練而生動”。二、詞義的性質(zhì)(一)詞義的概括性(二)詞義的模糊性詞義對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所謂概括,是指人腦的思維活動對某一類事物,某一類現(xiàn)象抽象出它們之間共同的、區(qū)別于另一類事物或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征。換言之,詞義對客觀事物、現(xiàn)象的概括是經(jīng)過從具體到抽象、從復雜到簡單、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提煉的全過程。而這種抽象的、簡單的一般的東西,本身往往缺少明確的界限,只有一個大致的范圍,這就必然使詞義產(chǎn)生了模糊性。詞義的模糊性實質(zhì)上也就是詞義所概括的客觀事物、現(xiàn)象、性狀等本身界限不清在語言詞匯系統(tǒng)中的反映。例如論及人的容貌“美”與“丑”就很難定出公認的精確的量化標準。古代文學作品中描寫女子的美,大都只能借助映襯、比喻等手法來渲染美人的姿色,例如唐人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怎能不淚垂”,以及成語“傾國傾城”、“天姿國色”、“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冰肌玉骨”、“明眸皓齒”等。這些詩句雖然都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美”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但它們本身都沒有明確的邊緣,其中也包含著較強的主觀性。同樣一個人,一種事物,有可能張三覺得美,李四并不覺得美,否則俗語里就不會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說法了。關于詞義的模糊性,只要你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俯拾即是。“夜間”、“白天”、“早晨”、“上、中、下午”等都具有模糊性?!霸绯俊蓖吧衔纭?、“下午”同“傍晚”、“傍晚”同“夜晚”之間都很難找到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那么,詞義的模糊性是否會影響社會交際的正常進行呢?不。它并不會成為言語交際的消極因素,相反,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會產(chǎn)生積極的協(xié)調(diào)作用。詞義的模糊性不僅使語言符號產(chǎn)生較強的概括性和靈活性,使之靈巧而便捷地服務于人們的社會交際,而且便于語言教學、詞典釋義,以及造成修辭上的表達手段,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譬如:在語文教學中常常遇到“半”字的釋義問題,詞典釋義是“二分之一;一半”,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精確的,其實也是個模糊概念,特別是在語用的場合,例如“下半旗”,中的“半”,并非“二分之一”、“一半”所能解釋的。詩句“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前者意為“故舊親友大半死亡”,這和后者都不能用“二分之一”或“一半”這樣明確地界定。另“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半”和現(xiàn)代漢語四字語式“半信半疑”、“半推半就”中的“半”也具有模糊性。甚至有些本身表精確意義的詞在語境中就帶上了較強的模糊性。古今都不乏其例。在古代漢語中,“三”和“九”往往不代表具體數(shù)字,而是泛指數(shù)量之多?!叭诵斜赜形?guī)熝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此外,精確詞的模糊概念還可以解釋生活中看來似乎不合邏輯的詞語運用問題,例如,開會時有人說:“我也來說兩句------”,其實他一說起來就滔滔不絕,海闊天空,一說就是一兩個小時。這里的“兩句”就是從精確詞轉(zhuǎn)變?yōu)槟:~,其特點是以少代多;也有以多喻少的,例如《千家詩》是舊時“家傳戶誦”的一種幼童啟蒙讀物,全書收詩僅200多首,入選詩人也不過數(shù)十人。還有以約數(shù)代實數(shù),以及數(shù)詞虛指的用法。膾炙人口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實際上收詩310首,司馬遷《報任安書》:“《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中說(《詩經(jīng)》)“三百篇”,實際上是305篇。曾經(jīng)有位中學老師提出《木蘭辭》中說到木蘭代父從軍的時間前后不一致——“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其實,這里并沒有矛盾,傳統(tǒng)的說法是以定數(shù)代不定數(shù),是一種借代的方式。這里極言木蘭代父從軍、效命疆場時間之漫長。(三)

詞義的民族性

三、單義詞和多義詞1.詞的固定義和臨時義

大多數(shù)詞不止一個意義,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詞或常用詞,一般有多個意義。如:

大媽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①伯母,父親的哥哥的妻子。②對年長的婦人的尊稱。規(guī)范

①約定俗成或明文規(guī)定的標準:語音~|道德~。②合乎規(guī)范:這個詞的用法不~。③使合乎規(guī)范:用新的社會道德來~人們的行動。這里所舉的兩個詞的不同意義都是習用已久的,是詞的固定義。

習用已久的并且記錄在詞典中的意義,是詞的固定義。固定義是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所共同理解的。

與詞的固定義相對的,是詞的臨時義。詞的臨時義是指:人們?yōu)榱吮磉_的需要,通過各種修辭手段臨時賦予詞的意義。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搬槨薄ⅰ熬€”是臨時的借代用法,以部分代全部,代群眾的“財物”,這就是“針”、“線”在這個句子中的臨時義。

詞的臨時義也有可能發(fā)展為固定義。臨時義如果廣泛使用,被人們廣泛接受,就可以固定下來。如“骨頭”,常用來比喻人的品質(zhì),這個意義逐漸為人們所熟悉所接受,就成了固定義?!爸T葛亮”,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字孔明,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quán)。人們常用來稱“足智多謀的人”,這個意義就漸漸固定下來了。又如“槍桿子”,人們臨時通過借代法指“武裝”、“武裝力量”、“武裝斗爭”等,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毛澤東《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漸漸地,這一意義也固定下來,在詞典中有了記錄。

2.義項

詞的固定義在詞典中用“義項”的形式來概括。一般來說,一個義項概括一個固定義。義項是詞或語素在詞典中的意義單位。如“面子”,《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①物體的表面:被~。②體面;表面的虛榮:愛~|要~。③情面:給~|礙于~,只好答應了?!痹~典中記錄了“面子”的三個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面子”有三個義項。

根據(jù)詞的義項的多少,可以把詞分為單義詞和多義詞兩種。

3.單義詞只有一個固定義的詞是單義詞,它在詞典中只有一個義項。單義詞,意義固定、明確,不會有歧義。

單義詞主要包括:①科學術(shù)語概念。如“音節(jié)”“比重”“元素”“偶數(shù)”……②專有名詞,鳥獸、草木、器物等常見事物的名稱。如“北京”“李白”“地球”“鋼琴”“熊貓”“鹿茸”“鬧鐘”……。

單義詞雖然只有一個明確的固定義,但可以另有臨時義,通過比喻借代等手法,臨時賦予新的詞義。有的臨時義會逐漸固定下來。

4.多義詞

具有多個相關的固定義的詞是多義詞。它在詞典中有多個義項,義項之間互相聯(lián)系。如:

鐵:本義是指一種金屬,又用來比喻“確定不移”,如“鐵的紀律”。它所包含的這兩個義項雖然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聯(lián)系。淺:本義指深度小,引申有“短暫”(如“相處日淺”)、“淡薄”(“淺顏色”)等意義。包含的義項雖互不相同,但也是互相聯(lián)系的。

漢語中,單音節(jié)的多義詞,往往義項很多,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紅”有5個義項,“一”有9個義項,“打”有25個義項。而多音節(jié)的多義詞,一般只有兩三個義項?,F(xiàn)代漢語中,多義詞多于單義詞。5.詞的單義性和多義性的關系(1)從歷史發(fā)展看

詞的多義性是語言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一個詞在新出現(xiàn)時總是單義的。但是,由于語言中的詞同客觀事物比較起來,數(shù)量總是有限的,隨著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和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化,詞義的區(qū)分越來越細致深入,人們會用現(xiàn)成的一些詞來表示相近、相關、相似的其他一些事物現(xiàn)象,用原本的語音形式來表示相關的詞義。這就造成了一詞多義現(xiàn)象。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如果一個詞的幾個意義之間歷史上曾經(jīng)有聯(lián)系,而今天這種聯(lián)系已經(jīng)不明顯,很難看出,絕大多數(shù)使用者已經(jīng)不知道這種聯(lián)系,那么,它就演變成意義不相干的不同的詞,成了一組同音詞。(詳見“同音詞”部分)(2)從具體運用看

若孤立地靜止地看一個多義詞,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具有表達多種意義的可能。但是在具體運用中,多義詞一次也只能使用其一種意義,僅有一個義項發(fā)揮作用,其他義項并未起作用。因此,在具體的上下文中,每一個詞絕大多數(shù)是單義的。詞在具體運用中的意義,可以靠具體的語境特別是上下文來確定??梢姸嗔x詞的存在,一般并不影響詞義的準確表達和理解。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同時實現(xiàn)一個詞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以達到特定的表達效果,這就是修辭學上所說的一語雙關(包括“一語三關”等)現(xiàn)象了。(詳見本書“修辭”章)。四、多義詞的本義、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1.詞義的層次性(供參考)隨著詞義的發(fā)展,出現(xiàn)詞義范圍的擴大或縮小、義項的增多或減少等現(xiàn)象,或者一個單義詞發(fā)展成一個多義詞,這樣形成的各個義項之間有層次區(qū)別。如:“包袱”一詞的意義有4層:①包衣服等東西的布。②用布包起來的包兒。③比喻某種負擔:思想~|不能把贍養(yǎng)父母看成是~。④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把笑料說出來叫“抖包袱”。其中“包衣服等東西的布”,是字面意義,第②和③義項是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來的。

有很多合成詞的字面意義已經(jīng)漸漸被人們淡忘,倒是其引申意義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需要運用這類詞的字面意義時,還要重新發(fā)掘。如“露餡兒”,《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比喻不愿意讓人知道的事暴露出來?!边@個固定義是一個比喻義,不是字面意義。如果人們發(fā)現(xiàn)餃子、餡餅等食物的皮破了,里面的餡兒露出來了,說“餃子露餡兒了”,用的是其字面意義,或者幽默地用成雙關,既指臨時的字面意義,又含固定的比喻義。

也有的字面意義是一種具體意義,如“打倒”,《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①擊倒在地;②攻擊使垮臺;推翻。打倒帝國主義!”其中第①項,是字面意義,是具體的,把具體可感的人或物打倒在地,如“一拳把他打倒”。第②項,是概括的意義,把抽象的地位、社會現(xiàn)象等推翻,使其失敗。

多義詞的各個意義,是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有的意義原來就有,有的是后來出現(xiàn)的,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就有本義、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之分了。2.本義

本義是文獻記載的詞的最初意義。一個多義詞的幾個義項中,最原始最古老的那個義項就是本義,即詞的本來意義,這是相對于引申義而言的。如“走“的本義是“跑”,在“奔走相告”“走馬觀花”中,“走”是“跑”的意思。

有些詞的本義,古今通用,如“口”表示“人或動物進飲食的器官”。有些詞的本義只在古代漢語中使用,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用或基本不用。如“牢”的本義是“飼養(yǎng)牲畜的圈”,這個意義現(xiàn)代漢語已經(jīng)不用,只保留在從古代沿用下來的固定結(jié)構(gòu)中,如“亡羊補牢”的“牢”。

3.基本義

基本義是詞在現(xiàn)代最常用的意義。如“走”在現(xiàn)代漢語最主要最常用的意義是:“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如“走路”“孩子會走了”。

注意:本義和基本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本義是從詞義的來源上講的,基本義是從詞義在現(xiàn)代的應用上講的,兩者分析的出發(fā)點不同。有些詞的本義和基本義是一致的,如“勝”本義是勝利,基本義也是;“切”的本義和基本義都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有些詞的本義也可能不同于基本義,如“走”,它的基本義已不是它的本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走”的基本義已經(jīng)不是“跑”了。

4.引申義引申義是引申發(fā)展派生出來的意義。有的引申義是從本義或基本義發(fā)展出來的。如“鏟”,本義和基本義都是指一種鐵制的用具,后來從這個意義發(fā)展出“用鏟取物或清除”的意義。又如“菜”,本義和基本義都是指蔬菜,在此基礎上引申為“經(jīng)過烹調(diào)的蔬菜、蛋品、魚肉等副食品”。

引申義也可以從某個已有的引申義再發(fā)展引申而來。如“筆桿子”,本義是“筆的手拿的部分”,引申為“筆”(通過部分代全體的借代手法),再引申“指寫文章的能力”以及“指能寫文章的人”。

引申主要是通過事物之間的相關性聯(lián)系派生出新義的一種方式。如:“河”古代本義專指黃河,引申義泛指一般河流;“丈夫”古代本義是對年長男子的敬稱,引申義專指岳父;“紅領巾”原義是紅色的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引申義指少先隊員。

5.比喻義

比喻義是通過詞的比喻手法產(chǎn)生出來并經(jīng)長期使用而固定下來的特殊的引申義。是通過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聯(lián)系使詞產(chǎn)生出新的意義。

有的比喻義是從本義或基本義產(chǎn)生的。如“傀儡”kuǐlěi,本義是指“木偶戲里的木頭人”,由這個意義產(chǎn)生出比喻義:“比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多用于政治方面)”?!昂笈_”,本義是和基本義都是“劇場中在舞臺后面的部分”,從這個意義產(chǎn)生出比喻義,“比喻在背后操縱、支持的人或集團”。

有的比喻義是進一步從引申義發(fā)展出來的。如“網(wǎng)”的本義和基本義都是:“用繩線等結(jié)成的捕魚捉鳥的器具”。從這個意義發(fā)展出引申義:“用網(wǎng)捕捉”。從這個引申義又發(fā)展出比喻義:“像網(wǎng)似的籠罩著”,如“眼里網(wǎng)著紅絲”。

比喻義和一般的引申義不同,比喻義是通過比喻手法產(chǎn)生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引申義,引申義包括比喻義。如“菜籃子”,本義和基本義都是“盛菜的籃子”,又借指“城鎮(zhèn)的蔬菜、副食品的供應”。如:“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本市居民的菜籃子問題已基本解決?!庇玫木褪撬囊炅x,但這個引申義不是通過比喻手法產(chǎn)生的,而是借代手法產(chǎn)生的,它不是比喻義。

比喻義和一般的由比喻手法而臨時產(chǎn)生的修辭義不同。比喻義已成為多義詞中固定的引申義,即使離開了一定的語境仍保留該義,記錄在詞典中。而比喻手法產(chǎn)生的修辭義則是臨時的,離開了那個語境,該義就消失了。如“近視、結(jié)晶、帽子、后臺、傀儡、包袱”都有比喻義,都是固定義;而像“鮮花”一詞只有在“姑娘好比鮮花”這類句子中才有“姑娘”的修辭義,用的是臨時的比喻用法

第四節(jié)

詞義和語素義我們知道,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jié)合的單位,語素也有意義。那么,語素義與詞的意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什么區(qū)別呢?前面學過,語素可以分為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兩類,那么,這兩類語素的意義與詞義的關系是否一致呢?本節(jié)分析這幾個問題。一、語素義(一)不成詞語素的意義不成詞語素本身不能成為詞,只能同別的語素結(jié)合成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如成語、歇后語),所以,不成詞語素的意義,只存在于它所構(gòu)成的合成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中。語素義就是指存在于合成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中的語素的意義。如:“番”,是一個不成詞語素,有一個義項:“指外國或外族”。這個意義只存在于合成詞如“番邦”“番茄”之中?!皦m”,也是不成詞語素,它有“飛揚的或附在物體上的細小灰土”的意義,該意義存在于合成詞“塵土”“吸塵器”等之中;它還有“塵世”的意義,該意義存在于合成詞“紅塵”“塵慮”“塵俗”“塵囂”等之中。(二)成詞語素的意義

先看下面的例子?!昂!保且粋€成詞語素,《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①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東海、南海。②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海、火海。③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④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海棗。⑤〈方〉極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廣場上的人可海啦?、蕖捶健德o目標地:海罵。⑦〈方〉毫無節(jié)制地:海吃海喝。⑧姓。(注:〈方〉,表示方言中的用法)

“?!钡牡冖夙椧饬x,是詞義,也是語素義。因為“?!本哂小按笱罂拷懙氐牟糠帧钡囊饬x時,它可以直接作為詞來運用。如“我們看海去”“海很大很大”,這時是詞義。同時,它也可以與別的語素構(gòu)成合成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如“海岸、海拔、海帶、海島、海產(chǎn)、海角天涯、海軍、海難、海灘、海嘯……”,這時,它的意義存在于由“?!彼鶚?gòu)成的合成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中,是語素義。

“海”的第②③④項意義,只是語素義,不是詞義。因為,第②項意義只存在于由它構(gòu)成的合成詞“人?!薄盎鸷!钡戎?;第③項意義,只存在于由它構(gòu)成的合成詞“海量”“海碗”等之中;第④項意義,只存在于由它構(gòu)成的合成詞“海棠”“海棗”等之中。

可見,成詞語素的意義有兩種情況:

1.它的某個意義,既可以是詞義也可以是語素義。如“我們看海去”中的“海”,與“海峽”中的“海”。

2.它的某個意義,只是語素義,不是詞義。如“海量”中的“?!薄ⅰ叭松饺撕!敝械摹昂!薄6?、詞義同語素義的關系我們知道,詞是由語素構(gòu)成的。那么,詞義是不是由語素義構(gòu)成的呢?詞義和語素義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了解這些,對我們理解詞義、辨析詞義、準確地使用詞語,都有很大的幫助。詞義同構(gòu)成它的語素義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一)語素義表示詞義有三種情況。

1.詞義等于語素義由一個語素構(gòu)成的單純詞,即由一個成詞語素直接構(gòu)成的詞,其詞義就等于語素義。如前文所說的“我們看海去”中的“海”。又如“玻璃”這個詞的詞義也等于它的語素義。2.詞義等于語素義的直接組合這一般出現(xiàn)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構(gòu)成的詞中。如:高大:又高又大。國策:國家的基本政策??粗兀汉芸吹闷?;看得很得要。

研制:研究制造雙休日:指星期六和星期天兩個休息日。3.兩個語素原來的意義相同或相近,共同表達一個同原語素的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這時的詞義與語素義相比,得到了強化或進一步概括抽象。如:“種類、道路、偷盜、意義、聲音、缺乏、制造、奇怪、寒冷、美麗”。

“種類”:兩個語素“種”和“類”在這里的意義相同,共同表達一個相同的意思?!巴当I”:兩個語素在這里的意義相同,共同表達一個相同的意思。(二)詞義是語素義的借代用法、比喻用法由一個語素構(gòu)成的詞,有的就是在本義或基本義的基礎上通過借代、比喻的手法而產(chǎn)生借代義、比喻義的。如:拴:①用繩子等繞在物體上,再打上結(jié)。②比喻纏住而不能自由行動:被瑣事~住了。第①項意義是其本義和基本義,第②項是比喻義,詞義是語素義的比喻用法。下面著重分析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構(gòu)成的詞。這類詞的語素義只能反映詞義的部分內(nèi)容和特點。如“木耳”,兩個語素所著重反映的只有“木頭上(長)”和“耳朵形”這樣兩個特點,不能反映“木耳”這個詞的全部內(nèi)容和特點。1.詞義是語素義的借代用法。(1)幾個語素共同借代。如: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如“眉目清秀”。用“眉目”來指“容貌”,這是用部分指代整體。眉眼: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神情。如“小姑娘眉眼長得很俊。”這也是用部分指代整體。筆墨:筆和墨,指文字或詩文書畫等。如“筆墨流暢”“西湖美麗的景色,不是用筆墨可以形容的。”這是用工具代結(jié)果。血汗:血和汗。用來象征辛勤的勞動。如:“糧食是農(nóng)民用血汗換來的。”(2)其中一個語素是借代用法。如:歸田:指退職回鄉(xiāng)。語素“田”是借代用法,指代“家鄉(xiāng)”。如“解甲歸田”,“告老歸田”。嘴甜:說的話使人聽著舒服。語素“嘴”是借代用法,指“說話或說的話”。以身體部位代替相關動作或動作的結(jié)果。嘴硬:自知理虧而口頭上不肯認錯或服輸。語素“嘴”是借代用法,同上例。2.詞義是語素義的比喻用法。如:(1)構(gòu)成詞的幾個語素作為一個整體,用作喻體。如: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手足情深”。搖籃:①供嬰兒睡的家具。②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huán)境,或文化、運動等的發(fā)源地。以上兩例,詞義是幾個語素整體所表示的比喻義?!褒堁邸薄盎⒖凇薄熬€索”“飯桶”“草包”“落湯雞”“里程碑”“奠基石”“中流砥柱”等等都是。(2)構(gòu)成詞的幾個語素中,只有一個語素是比喻用法,只用了一個語素的比喻義。如:山腳

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其中語素“腳”是比喻用法。帶魚

體長側(cè)扁,形狀像帶子,我國重要海產(chǎn)魚之一。語素“帶”是比喻用法。筆直

很直。語素“筆”是比喻用法,像筆一樣直。火紅

①像火一樣紅:火紅的太陽。②形容旺盛或熱烈:火紅的青春。語素“火“是比喻用法。瓜分

像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多指分割疆土。語素“瓜”是比喻用法。另外,“膚淺、雪白、碧綠、蠶食、云集、席卷、蜂擁、心扉、心弦、月球”等都是。(三)幾個語素的意義僅表示詞義的某些內(nèi)容

客觀事物有各種豐富的特點,形貌、性質(zhì)、功用等等,人們用合成詞去反映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時,只能用組成該詞的語素去反映其中的某些特點,而不是全部特點。因此,語素義只表示了詞義的某些內(nèi)容,不能完全表示詞義的全部內(nèi)容。臺燈: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電燈。語素“燈”表示這是一種燈具,語素“臺”表示這種燈是放在桌子等有平面的家具上使用的。

黑板:用木頭或玻璃等制成的可以在上面用粉筆寫字的黑色平板。語素“黑”表示顏色,語素“板”表示這是一塊板狀的東西。電視:①利用無線電波傳送物體影像的裝置。②用上述裝置傳送的影像。語素“電”表示是利用電的,語素“視”表示可以看的。

開關:電器裝置上接通和截斷電路的設備。語素“開”表示接通,語素“關”表示截斷。

買賣:生意;指商店。語素“買”和“賣”是生意所涉及的雙方的最主要動作。再如“夏至、霜降、知音、破例、畢業(yè)、失眠、餅干、蛋黃、故事、名片、手套……”也是。

這類詞很多。我們不能簡單地根據(jù)幾個語素的意義去推斷詞義。因為這類詞的詞義不是幾個語素義的簡單相加。語素義只表示了詞義的某些內(nèi)容。(四)合成詞中部分語素失落原義1.由兩個語素構(gòu)成的合成詞,其中一個語素表示詞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詞義,這是復詞偏義現(xiàn)象,這樣的詞是偏義詞(又叫“偏義復詞”、“偏義復合詞”)。如:

國家:①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②指一個國家的整個區(qū)域。語素“家”在這里沒有具體意義。

忘記:經(jīng)歷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記憶中,不記得。語素“記”在這里沒有意義。

這些在合成詞中不表示詞義的語素,原來都是有意義的,只是經(jīng)過慢慢發(fā)展變化,才在特定合成詞中意義失落,起陪襯作用。如:

兄弟: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詞,指“哥哥和弟弟”。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成了一個詞,義項有:①弟弟;②稱呼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親切口氣);③謙辭,男子跟輩分相同的人或?qū)Ρ娙苏f話時的自稱。這時的“兄”是一個語素,并且語素義失落,在這個合成詞中不表示具體意義,只起陪襯作用。

在詞匯的發(fā)展過程中,原來表示語素義的情況與現(xiàn)在語素義脫落的情況,有時是并存的。如“人馬”,有兩個義項。①指軍隊:“全部人馬安然渡過了長江?!雹诜褐改硞€集體的人員:“原班人馬”,“我們編輯部的人馬比較整齊”,“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等。第一個義項中“人”和“馬”這兩個語素的意義共同構(gòu)成了詞義。而在第二個義項中,語素“馬”只是個陪襯語素了。又如八十年代新出現(xiàn)的“獨生子女”,其中“子”和“女”在具體使用中,有時有一個是陪襯語素。2.幾個語素,有的語素可以表示詞義的某些內(nèi)容,有的語素意義模糊(不能說沒有意義,但也不能明確指出它的意義)。如:麻利

敏捷;迅速。語素“麻”在這里意義模糊。又如“絲糕”的“絲”、“江米”的“江”,這兩個語素在這里意義模糊。三、了解詞義和語素義之間關系的作用為什么要了解詞義和構(gòu)成它的語素義之間的關系呢?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掌握這類知識,對理解詞義、辨析詞義、準確地使用詞語等,都有很大的益處。(一)可以根據(jù)詞義和語素義之間的關系,說明事物得名的來由、造詞理據(jù)。(此處內(nèi)容供參考)

名稱與客觀事物現(xiàn)象之間,雖然是“約定俗成”的關系,但是人們在給某個事物或現(xiàn)象命名時,總是要以語言的造詞規(guī)律和事物現(xiàn)象的某種特征某一標志作為命名的根據(jù)。用作命名根據(jù)的事物現(xiàn)象的特征或標志,在詞里的表現(xiàn),就叫造詞理據(j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得名之由”。

“巾幗”,借指婦女。為什么?因為巾和幗是古代婦女戴的頭巾和發(fā)飾,這是用婦女常用的物品來借指婦女,“巾”和“幗”兩個語素義是借代用法表示詞義,由相關的物品指代人。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為什么?春秋時代楚國行軍時,走在隊伍前頭的人手里拿著茅草,若遇敵情,則舉茅草以報警,前茅是報警用的旗幟、報警的信號。所以后人用來指名次列在前面。

當然,由于詞義的發(fā)展和變化,一個詞可能會跟它所由形成的語素之間失去意義上的聯(lián)系,它的構(gòu)詞的理據(jù)性也變得模糊難辨。如:誰都知道“闌尾”是什么,但是為什么叫“闌尾”,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幾種常見的外國語中,“闌尾”一詞的讀音跟漢語的lánwěi都毫無關系,漢語外來詞詞典也沒有收列“闌尾”的詞,那就只能從漢語本身去探索它的語素義了?!瓣@”字有“盡頭、殘余”的意思。如《史記·高祖本紀》:“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薄熬脐@”,就是酒喝到盡頭,快結(jié)束的時候。而闌尾正是盲腸的盡頭、“尾”端?!瓣@尾”是末尾的意思。(見《中國語文》1997年第6期。)(二)有助于準確用詞。

語素在所由構(gòu)成的合成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中,有的語素義比較生僻,這使人們在理解詞義時有一定的困難。這時若能了解語素義,詞義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

“再接再厲”,指一次又一次地繼續(xù)努力??墒墙?jīng)常有人把“厲”錯寫成“鼓勵”的“勵”。誤用者沒有理解組成該詞的語素及其語素義。接:交戰(zhàn)。礪:礪石,磨刀石,磨(刀),這是磨快、磨利?!暗Z”也寫成“厲”??梢?,該成語不可寫成“再接再勵”。

“秣馬厲兵”mòmǎlìbīng,喂飽馬,磨快兵器,指準備作戰(zhàn)。秣,喂牲口。厲,同“礪”,磨(刀)。厲兵,礪兵,磨快兵器,指做好準備。(三)有助于辨析同義詞。

有不少同義詞之間的不同,表現(xiàn)在所由構(gòu)成的語素的意義不同上。如:

“阻止”和“制止”,兩者構(gòu)詞方式相同,而且都有一個語素“止”。兩者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阻”和“制”上?!白柚埂笔恰白钄r使停止”,“制止”是“強制使停止”。

“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兩者的不同主要在“利”和“力”上?!皺?quán)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quán)力和享受的利益(跟“義務”相對)?!皺?quán)力”:①政治上的強制力量。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quán)力機關?!雹诼氊煼秶鷥?nèi)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會主席的權(quán)力?!眱稍~比較,“權(quán)利”著重指依法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利益;“權(quán)力”著重指權(quán)柄和力量?!皺?quán)利”靠跟“維護、合法、民主”等詞搭配;“權(quán)力”常跟“統(tǒng)治、國家、機構(gòu)”等詞搭配。

詞義和構(gòu)成它的語素義之間的關系,概括成下表:1、語素義直接完表示詞義①詞義等于語素義玻璃

②詞義等于語素義的直接組合高大、私營、研制

③幾個同義近義語素共同表示詞義瑣細、種類、缺乏

2.詞義是語素義的借代或比喻用法①詞義是語素義的借代用法A幾個語素作為整體共同借代筆墨、血汗

B其中某個語素是借代用法歸田、嘴甜

②詞義是語素義的比喻用法A幾個語素作為整體共同比喻手足、搖籃、青云

B其中某個語素是比喻用法木耳、山腳、瓜分

3.幾個語素的意義表示詞義的某些內(nèi)容開關、手套、知音、掛面、臺燈、買賣

4.合成詞中部分語素素失落原義①復詞偏義忘記、兄弟

②部分語素的意義模糊絲糕、麻利

第五節(jié)

詞匯的意義類聚學習要點:同義詞、反義詞、類義詞。理解同義詞的含義和類型,掌握辨析同義詞的方法;掌握反義詞的含義和類型,注意反義詞的對應關系與不同的反義表述這兩者的異同。

現(xiàn)代漢語詞匯極為豐富,但并不是松散無序的龐大堆積物。我們發(fā)現(xiàn),詞匯系統(tǒng)內(nèi)部存在著一些有序的類聚現(xiàn)象:一定的詞語按照相互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集結(jié)成組,出現(xiàn)各種聚合,呈現(xiàn)出有條理的匯集狀態(tài),而且這樣形成的“組”相當多,顯示出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較強的組織性。比如:

“徒勞、勞而無功、白費力氣、白費工夫”,這幾個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意義相近,但有細微差別,屬于一種同義聚合,構(gòu)成一個同義組?!澳疽殉芍?、生米煮成熟飯”,亦如此。

“真心實意、虛心假意”,這兩個固定詞組之間,結(jié)構(gòu)方式相同而意義相反。

“學士、碩士、博士”,“上游、中游、下游”,“合唱、重唱、獨唱”等組,則是另一種意義聚合,各組內(nèi)部的詞分別反映一種事物整體的各個不同部分,每一個詞的意義范圍都被其他相關的詞的意義所限定,彼此互相對立又互為條件。

“到達、達到”,“黃昏、昏黃”,“詞根、根詞”,“歌頌、頌歌”,“語言、言語”,“兄弟、弟兄”,等等,各組的兩個詞之間語素相同但語序不同,也是一種聚合。

可見,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里,每一個詞語都與別的詞語具有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互相集結(jié)成不同的“組”,形成各種不同的類聚。其中,由于詞與詞之間在意義上的相近、相同、相反或同類,形成了詞與詞之間的幾種意義類聚:同義類聚、反義類聚、類義類聚。一、同義類聚和同義詞(一)什么是同義詞

一種語言的歷史越悠久,生命力越強,它的詞匯中的同義詞語也就越豐富。漢語歷史悠久,現(xiàn)代漢語的同義詞語十分豐富。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組詞,互為同義詞。

所指事物對象的同一,是詞與詞能夠成為同義詞的決定因素。所指事物對象,可以只用一個詞或一個固定結(jié)構(gòu)來指稱,也可以因為反映的角度、側(cè)重點、色彩等的不同,而用不止一個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來表示。這些指稱同一事物對象的詞語,形成一種類聚系統(tǒng),就是同義類聚。這種類聚系統(tǒng)內(nèi)部,彼此有同義關系。

一般把同義詞分為兩大類:等義詞、近義詞。

1.等義詞

等義詞是意義完全相同,所指對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語境中都能替換的一組詞。也稱之為“絕對同義詞。如:斧子——斧頭

站臺——月臺

吉他——六弦琴

力氣——氣力

表示同一事物現(xiàn)象的不同形式的詞,都進入一種語言的詞匯系統(tǒng),就出現(xiàn)了等義詞?!案印焙汀案^”是同一詞根加了不同的后綴;“吉他”是譯音詞,“六弦琴”是意譯詞;語素“氣”和“力”排列順序不同,構(gòu)成“氣力”和“力氣”。等義詞在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數(shù)量很小。

等義詞無論在詞義、用法還是在附屬色彩上,都沒有什么差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