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_第1頁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_第2頁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_第3頁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_第4頁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文學中的“人”

西方文學中的“人”

1文學即人學

古代的古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的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西方文學中的“人”17C古典主義文學18C啟蒙文學19C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20C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2一、古希臘、羅馬時期:隨性率真的人古希臘、羅馬文學:西方文學的源頭之一。主要成就:神話、荷馬史詩、悲劇等。主要形象:神、英雄一、古希臘、羅馬時期:隨性率真的人古希臘、羅馬文學:西方文3神:人的理想狀態(tài),人與神的區(qū)別僅在于神具有超能力。雷電神:宙斯神:人的理想狀態(tài),人與神的區(qū)別僅在于4愛神愛神5智慧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雅典娜6英雄: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與智慧,如阿基琉斯,奧德修斯,俄狄浦斯等。阿基琉斯:古希臘第一勇士英雄: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與智慧,如阿基琉斯,奧德修斯,俄狄浦斯等7奧德修斯:智慧(木馬計)

奧德修斯:智慧(木馬計)8邪惡勢力,成就了英雄們。如梅杜薩 VS珀爾修斯邪惡勢力,成就了英雄們。如9它們體現(xiàn)了古希臘文學的精神內(nèi)核: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實現(xiàn),崇尚人的智慧,蘊含著一種放縱原欲、個體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個體生命價值的世俗人本意識。在這種意識支配之下,我們看到的是西方古代的隨性率真的人:所有的情感都是不加掩飾的。它們體現(xiàn)了古希臘文學的精神內(nèi)核: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實10二、中世紀:缺乏生氣的人

基督教一統(tǒng)天下,基督教文學是中世紀文學的主流。

內(nèi)容:圣經(jīng)故事,圣徒傳,贊美詩,宗教戲劇等,

主要形象:上帝、魔鬼、天使、耶穌等,人的形象很蒼白。

二、中世紀:缺乏生氣的人

基督教一統(tǒng)天下,基督教11人讓位于神,上帝是無上的權威。人的欲望被上帝的理性制約著,人在神面前顯得蒼白乏力,人完全成了上帝的奴仆。盡管這一時期有史詩,騎士文學,市民文學,有對人的力量與情感的描寫,但教會文學長期居統(tǒng)治和支配地位。人讓位于神,上帝是無上的權威。人的欲望被上帝的理性制12但丁與《神曲》“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新世紀第一位詩人?!薄鞲袼沟∨c《神曲》13但丁與維吉爾但丁與維吉爾14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15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16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17主題探討在充斥著黑暗、迷信和暴行的時代,個人和人類如何從錯誤與迷惘的“牢獄”中經(jīng)過苦難、追求和考驗,找到或者接近真理,臻于完美與和善。主題探討在充斥著黑暗、迷信和暴行的時代,個人和人類如何從錯誤18人如何臻于完美?象征理性、知識的維吉爾——對基督教蒙昧主義的否定。象征信仰、虔敬、愛的貝阿特麗絲——對基督教信仰的崇尚和對世俗情愛的褒揚。人如何臻于完美?象征理性、知識的維吉爾——對基督教蒙昧主義的19但丁的結論人類只有在擁有了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上,再接受信仰和愛的指導,才能沐浴天恩,達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而這個過程是人自身的事,是人的自我努力可以達到的。但丁的結論人類只有在擁有了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上,再接受信仰和愛20《神曲》既是“中世紀的史詩”,帶有基督教世界觀,但又融合了古希臘的世俗人本主義,帶有新興市民階級之個性主義性質,體現(xiàn)出文藝復興個性解放思想的萌芽,透射出了新世紀人文主義的曙光。《神曲》既是“中世紀的史詩”,帶有基督教世界觀,但又融合了古21※中世紀的意義即在于它完成了古代秩序崩潰后歐洲精神的重新構建和文化的重組,這一構建使得古代希臘傳統(tǒng)的歐洲文化與希伯來文化以及北方蠻族文化的融合。

※基督教文學中的人對上帝的崇拜,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們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貶低與壓制。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為人對人性本質的認識趨于理性化,趨向精神境界,是對人自身理解的深化及升華?!惺兰o的意義即在于它完成了古代秩序崩潰后歐洲精神的22三、文藝復興時期:重生的人

文藝復興是西方社會重新選擇文化模式的時期,此時,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在經(jīng)過了沖撞與融合之后生成了新文化。因此,人文主義文學對“人”的理解,最深刻和最主要的并不是薄伽丘和拉伯雷“人欲的天然合理”與“爾所欲為”式的原欲放縱,而是世俗人本意識和宗教人本意識的融合。三、文藝復興時期:重生的人文藝復興是西方社會重新選23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早期:自然欲望的人代表:薄伽丘中期:人智+自然欲望的人代表:拉伯雷晚期:上帝+人智+自然欲望的人代表:塞萬提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24薄伽丘《十日談》內(nèi)容:批判教會的腐敗,宣傳人欲的天然合理性價值:人的幸福在人間薄伽丘《十日談》25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26拉伯雷《巨人傳》內(nèi)容:高康大、龐大固埃的故事意義:肯定人的欲望宣揚人的智慧拉伯雷《巨人傳》27人文主義發(fā)展后期,個性解放逐漸演變?yōu)槿擞臋M流,人性中自私自利、陰險猥褻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作家們開始反思文藝復興運動,并且重構人文主義。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內(nèi)容:堂·吉訶德及其侍從桑丘的游俠經(jīng)歷價值:堂·吉訶德身上那種不畏強暴,不憫喪身,為人間掃盡一切不平等的品質是對基督教中博愛、仁慈、平等、拯救等教義的充分揚棄。重現(xiàn)上帝的價值。

人文主義發(fā)展后期,個性解放逐漸演變?yōu)槿擞臋M流,人性28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29莎士比亞《哈姆萊特》內(nèi)容:王子復仇價值:延宕王子形象意義:對人的思考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30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31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32四、17、18世紀:理性的人17世紀的歐洲強調(diào)理性與秩序。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肯定理性,這里“理性”是“政治”的代名詞,也即政治理性。古典主義文學通過對王權的歌頌,表現(xiàn)了對“人間上帝”的崇拜,體現(xiàn)了“人”的觀念的世俗化。四、17、18世紀:理性的人33高乃依《熙德》羅德里克施曼娜愛情<家族榮譽<國家利益理性克制情感高乃依《熙德》34莫里哀:超越他那個時代

《偽君子》、《吝嗇鬼》批判貴族,嘲諷資產(chǎn)階級。古典主義文學中的“人”比人文主義文學中的“人”更疏遠了上帝,也顯得更理性與成熟。

莫里哀:超越他那個時代35

18C啟蒙文學也宣揚理性,但它與古典主義不同。古典主義中的理性依據(jù)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而啟蒙主義運動中所倡導的理性則落腳于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它要求反封建與反教會并行,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學,主張“天賦人權”、反對封建專制和貴族特權、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國。18C啟蒙文學也宣揚理性,但它與古典主義不同。古典主36歌德《浮士德》自強不息的人浮士德難題:“靈”與“肉”自然欲求和道德律令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兩難選擇。

歌德《浮士德》37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38總之,18世紀啟蒙文學也強調(diào)理性,但它的“理性”在肯定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所強調(diào)的自我意識和理性思維之外,又從自然法則的高度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自由的社會法則,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總之,18世紀啟蒙文學也強調(diào)理性,但它的“理性”在肯39五、19世紀初感性的人

資產(chǎn)階級取代封建貴族登上了政治舞臺,但18世紀啟蒙主義者宣揚的理想王國卻并未得到實現(xiàn),相反,在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下,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暴露并激化,資本主義者的惟利是圖、拜金主義和殖民主義本性瘋狂地招搖出來,使得人民普遍充滿了一種無奈、厭世的情緒,在文學中發(fā)展成強調(diào)主觀感性、刻畫內(nèi)心、回避現(xiàn)實、尋求空想的浪漫主義文學。人們偏愛表現(xiàn)主觀感情、主觀理想和非凡事物,以熱愛大自然、寄情自然山水來回避現(xiàn)世的污穢,重視民間文學,反對古典主義,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自由,強調(diào)情感和想象,使人的感性得到空前的張揚。

五、19世紀初感性的人資產(chǎn)階級取代封建貴族登上40拜倫:拜倫式英雄《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孤獨的反抗者追求自由拜倫:拜倫式英雄41雨果:《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愛斯美拉達張揚人性美雨果:《巴黎圣母院》42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43

※浪漫主義文學表現(xiàn)了對人的自由生命的熱切向往。它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張揚個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豐富而纖弱的情感世界,塑造了充滿擴張的“自我”,表達了現(xiàn)代人要求擺脫傳統(tǒng)文明的個性主義愿望,使西方文學中“人”的形象擁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和鮮明的主體意識。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人”充溢著被文明壓制下的人的自然欲求和生命意志,帶有非理性色彩?!寺髁x文學表現(xiàn)了對人的自由生命的熱切向往。它在自44六、19世紀中后期:異化的人

19世紀中后期的文學主流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它們多以人性論為基礎的人道主義為武器,揭露黑暗現(xiàn)實,對下層人民給予深刻同情,展示了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與物、人與社會的矛盾,表現(xiàn)了人的異化現(xiàn)象,表達了心靈自由的思想。六、19世紀中后期:異化的人19世紀中后期的文學主流45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人異化為金錢的奴隸巴爾扎克:46《高老頭》《高老頭》47

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中,人總是既被物化又反抗物化,他們猶如處在物質世界的“煉獄”之中,在經(jīng)受心靈的磨難之后,有的向“天堂”飛升,有的則向“地獄”沉落,人性處在高揚與失落的十字路口。在這些“人”身上,既有強烈的自然欲望和生命意識,追求人性的自由與解放,又始終受制于道德理性的規(guī)律,靈魂深處蘊積著靈與肉、善與惡的沖突而生的心理張力。在自然主義文學中,為現(xiàn)實主義作家所疑慮的人的“動物性”被看成既定的科學事實,生物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規(guī)律被用來解釋人的私欲、“惡”以及永恒的破壞力產(chǎn)生與存在的原因,以前文學中那高貴的“人”的形象,從神圣的理性殿堂跌入到動物王國。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中,人總是既被物化又反抗物化,他們猶48七、20世紀:非理性的人

19C末到20C初,經(jīng)濟的壟斷和侵略擴張的政策導致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兩次世界大戰(zhàn)更是極大地推毀了人類的和平與文明。人們的精神日益空虛,人性扭曲,道德墮落,人的自身價值的喪失,人際關系的荒誕,生存環(huán)境的極不和諧等使人們越來越陷入到一種不可救藥的絕望、幻滅、焦慮、荒誕和孤獨感的危機之中,傳統(tǒng)的理性開始崩潰?,F(xiàn)代主義文學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分別是建構和解構兩種方式展示了人的非理性。

七、20世紀:非理性的人19C末到20C初,經(jīng)濟的壟49艾略特《荒原》精神的荒蕪艾略特《荒原》50卡夫卡《變形記》人的異化卡夫卡《變形記》51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世界很荒誕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52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孤獨感馬爾克斯《百年孤獨》53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54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55※20世紀文學,特別是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文學,把傳統(tǒng)文學業(yè)已表現(xiàn)的理智與情感、理性與本能欲望、靈與肉、善與惡等二元對立的母題推向深入甚至走向極端,蘊含的是一種非理性人本意識,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的以理性為核心的人本意識的一種反撥,也顯示了西方文學在“人”的觀念上的新發(fā)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20世紀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別值得我們重視的是,20世紀50年代后的許多作家又熱心于追求一種更高意義上的“理性”與“上帝”,表現(xiàn)出西方文學中“人”的觀念的又一新趨向。這是傳統(tǒng)人本意識在更高意義上的回歸。

※20世紀文學,特別是后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文學,把傳統(tǒng)文56

一部西方文學史,就是西方國家從蠻荒年代走向當代文明的曲折歷史。這其中的每一步都真誠地體現(xiàn)在綿延不息的文學作品中,見證著人類從兒童到成人,從幼稚到成熟,從迷信到理性到超理性再到反理性的經(jīng)歷,演繹了一迭更一迭的文學高峰,傳承延續(xù)著幾千年的輝煌文明。一部西方文學史,就是西方國家從蠻荒年代走向當代57西方文學中的“人”

西方文學中的“人”

58文學即人學

古代的古希臘、羅馬文學中世紀的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西方文學中的“人”17C古典主義文學18C啟蒙文學19C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20C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

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59一、古希臘、羅馬時期:隨性率真的人古希臘、羅馬文學:西方文學的源頭之一。主要成就:神話、荷馬史詩、悲劇等。主要形象:神、英雄一、古希臘、羅馬時期:隨性率真的人古希臘、羅馬文學:西方文60神:人的理想狀態(tài),人與神的區(qū)別僅在于神具有超能力。雷電神:宙斯神:人的理想狀態(tài),人與神的區(qū)別僅在于61愛神愛神62智慧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雅典娜63英雄: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與智慧,如阿基琉斯,奧德修斯,俄狄浦斯等。阿基琉斯:古希臘第一勇士英雄: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與智慧,如阿基琉斯,奧德修斯,俄狄浦斯等64奧德修斯:智慧(木馬計)

奧德修斯:智慧(木馬計)65邪惡勢力,成就了英雄們。如梅杜薩 VS珀爾修斯邪惡勢力,成就了英雄們。如66它們體現(xiàn)了古希臘文學的精神內(nèi)核: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實現(xiàn),崇尚人的智慧,蘊含著一種放縱原欲、個體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個體生命價值的世俗人本意識。在這種意識支配之下,我們看到的是西方古代的隨性率真的人:所有的情感都是不加掩飾的。它們體現(xiàn)了古希臘文學的精神內(nèi)核: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實67二、中世紀:缺乏生氣的人

基督教一統(tǒng)天下,基督教文學是中世紀文學的主流。

內(nèi)容:圣經(jīng)故事,圣徒傳,贊美詩,宗教戲劇等,

主要形象:上帝、魔鬼、天使、耶穌等,人的形象很蒼白。

二、中世紀:缺乏生氣的人

基督教一統(tǒng)天下,基督教68人讓位于神,上帝是無上的權威。人的欲望被上帝的理性制約著,人在神面前顯得蒼白乏力,人完全成了上帝的奴仆。盡管這一時期有史詩,騎士文學,市民文學,有對人的力量與情感的描寫,但教會文學長期居統(tǒng)治和支配地位。人讓位于神,上帝是無上的權威。人的欲望被上帝的理性制69但丁與《神曲》“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新世紀第一位詩人。”——恩格斯但丁與《神曲》70但丁與維吉爾但丁與維吉爾71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72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73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74主題探討在充斥著黑暗、迷信和暴行的時代,個人和人類如何從錯誤與迷惘的“牢獄”中經(jīng)過苦難、追求和考驗,找到或者接近真理,臻于完美與和善。主題探討在充斥著黑暗、迷信和暴行的時代,個人和人類如何從錯誤75人如何臻于完美?象征理性、知識的維吉爾——對基督教蒙昧主義的否定。象征信仰、虔敬、愛的貝阿特麗絲——對基督教信仰的崇尚和對世俗情愛的褒揚。人如何臻于完美?象征理性、知識的維吉爾——對基督教蒙昧主義的76但丁的結論人類只有在擁有了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上,再接受信仰和愛的指導,才能沐浴天恩,達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而這個過程是人自身的事,是人的自我努力可以達到的。但丁的結論人類只有在擁有了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上,再接受信仰和愛77《神曲》既是“中世紀的史詩”,帶有基督教世界觀,但又融合了古希臘的世俗人本主義,帶有新興市民階級之個性主義性質,體現(xiàn)出文藝復興個性解放思想的萌芽,透射出了新世紀人文主義的曙光?!渡袂芳仁恰爸惺兰o的史詩”,帶有基督教世界觀,但又融合了古78※中世紀的意義即在于它完成了古代秩序崩潰后歐洲精神的重新構建和文化的重組,這一構建使得古代希臘傳統(tǒng)的歐洲文化與希伯來文化以及北方蠻族文化的融合。

※基督教文學中的人對上帝的崇拜,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們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貶低與壓制。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為人對人性本質的認識趨于理性化,趨向精神境界,是對人自身理解的深化及升華?!惺兰o的意義即在于它完成了古代秩序崩潰后歐洲精神的79三、文藝復興時期:重生的人

文藝復興是西方社會重新選擇文化模式的時期,此時,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在經(jīng)過了沖撞與融合之后生成了新文化。因此,人文主義文學對“人”的理解,最深刻和最主要的并不是薄伽丘和拉伯雷“人欲的天然合理”與“爾所欲為”式的原欲放縱,而是世俗人本意識和宗教人本意識的融合。三、文藝復興時期:重生的人文藝復興是西方社會重新選80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早期:自然欲望的人代表:薄伽丘中期:人智+自然欲望的人代表:拉伯雷晚期:上帝+人智+自然欲望的人代表:塞萬提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81薄伽丘《十日談》內(nèi)容:批判教會的腐敗,宣傳人欲的天然合理性價值:人的幸福在人間薄伽丘《十日談》82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83拉伯雷《巨人傳》內(nèi)容:高康大、龐大固埃的故事意義:肯定人的欲望宣揚人的智慧拉伯雷《巨人傳》84人文主義發(fā)展后期,個性解放逐漸演變?yōu)槿擞臋M流,人性中自私自利、陰險猥褻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作家們開始反思文藝復興運動,并且重構人文主義。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內(nèi)容:堂·吉訶德及其侍從桑丘的游俠經(jīng)歷價值:堂·吉訶德身上那種不畏強暴,不憫喪身,為人間掃盡一切不平等的品質是對基督教中博愛、仁慈、平等、拯救等教義的充分揚棄。重現(xiàn)上帝的價值。

人文主義發(fā)展后期,個性解放逐漸演變?yōu)槿擞臋M流,人性85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86莎士比亞《哈姆萊特》內(nèi)容:王子復仇價值:延宕王子形象意義:對人的思考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87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88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89四、17、18世紀:理性的人17世紀的歐洲強調(diào)理性與秩序。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肯定理性,這里“理性”是“政治”的代名詞,也即政治理性。古典主義文學通過對王權的歌頌,表現(xiàn)了對“人間上帝”的崇拜,體現(xiàn)了“人”的觀念的世俗化。四、17、18世紀:理性的人90高乃依《熙德》羅德里克施曼娜愛情<家族榮譽<國家利益理性克制情感高乃依《熙德》91莫里哀:超越他那個時代

《偽君子》、《吝嗇鬼》批判貴族,嘲諷資產(chǎn)階級。古典主義文學中的“人”比人文主義文學中的“人”更疏遠了上帝,也顯得更理性與成熟。

莫里哀:超越他那個時代92

18C啟蒙文學也宣揚理性,但它與古典主義不同。古典主義中的理性依據(jù)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而啟蒙主義運動中所倡導的理性則落腳于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它要求反封建與反教會并行,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學,主張“天賦人權”、反對封建專制和貴族特權、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國。18C啟蒙文學也宣揚理性,但它與古典主義不同。古典主93歌德《浮士德》自強不息的人浮士德難題:“靈”與“肉”自然欲求和道德律令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兩難選擇。

歌德《浮士德》94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95總之,18世紀啟蒙文學也強調(diào)理性,但它的“理性”在肯定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所強調(diào)的自我意識和理性思維之外,又從自然法則的高度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自由的社會法則,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總之,18世紀啟蒙文學也強調(diào)理性,但它的“理性”在肯96五、19世紀初感性的人

資產(chǎn)階級取代封建貴族登上了政治舞臺,但18世紀啟蒙主義者宣揚的理想王國卻并未得到實現(xiàn),相反,在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下,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暴露并激化,資本主義者的惟利是圖、拜金主義和殖民主義本性瘋狂地招搖出來,使得人民普遍充滿了一種無奈、厭世的情緒,在文學中發(fā)展成強調(diào)主觀感性、刻畫內(nèi)心、回避現(xiàn)實、尋求空想的浪漫主義文學。人們偏愛表現(xiàn)主觀感情、主觀理想和非凡事物,以熱愛大自然、寄情自然山水來回避現(xiàn)世的污穢,重視民間文學,反對古典主義,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自由,強調(diào)情感和想象,使人的感性得到空前的張揚。

五、19世紀初感性的人資產(chǎn)階級取代封建貴族登上97拜倫:拜倫式英雄《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孤獨的反抗者追求自由拜倫:拜倫式英雄98雨果:《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愛斯美拉達張揚人性美雨果:《巴黎圣母院》99西方文學中的“人”課件100

※浪漫主義文學表現(xiàn)了對人的自由生命的熱切向往。它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張揚個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豐富而纖弱的情感世界,塑造了充滿擴張的“自我”,表達了現(xiàn)代人要求擺脫傳統(tǒng)文明的個性主義愿望,使西方文學中“人”的形象擁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和鮮明的主體意識。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人”充溢著被文明壓制下的人的自然欲求和生命意志,帶有非理性色彩。※浪漫主義文學表現(xiàn)了對人的自由生命的熱切向往。它在自101六、19世紀中后期:異化的人

19世紀中后期的文學主流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它們多以人性論為基礎的人道主義為武器,揭露黑暗現(xiàn)實,對下層人民給予深刻同情,展示了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與物、人與社會的矛盾,表現(xiàn)了人的異化現(xiàn)象,表達了心靈自由的思想。六、19世紀中后期:異化的人19世紀中后期的文學主流102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人異化為金錢的奴隸巴爾扎克:103《高老頭》《高老頭》104

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中,人總是既被物化又反抗物化,他們猶如處在物質世界的“煉獄”之中,在經(jīng)受心靈的磨難之后,有的向“天堂”飛升,有的則向“地獄”沉落,人性處在高揚與失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