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高考調研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1學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高考調研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1學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高考調研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1學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高考調研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1學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高考調研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課時作業(yè)、選擇題TOC\o"1-5"\h\z以下圖為某一河流的局部河段。據此答復1-3題。.假設該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沖積平原B.山前沖積扇C.沙洲D.三角洲.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點產量最高的可能是()A.a處B.b處C.c處D.d處.關于聚落分布與地形條件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平原最適宜聚落開展,但凡平原地區(qū)均是聚落密集區(qū)B.山區(qū)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兩岸C.高原地區(qū)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D.我國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涅水谷地等河谷地帶解析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洪積一沖積扇;沙金是河流堆積形成的,常出現(xiàn)于泥沙堆積的凸岸;并不是所有平原地區(qū)聚落都密集,例如亞馬孫平原因地勢低平,氣候悶熱,導致聚落較少。以下圖為我國江南地區(qū)某河谷剖面示意圖,讀圖答復4—5題。海拔平水位一?洪水位口河流沉積物H河流沉積物河谷剖面圖.關于該河谷地貌自然環(huán)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確的選項是()A.由于整體構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蝕,寬廣的谷底形成階地B.每年3、4月是該河谷的洪水期C.谷底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D.丙處為紅壤,土壤貧瘠.該河谷地區(qū)最適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圖甲、丁兩處有大量的河流沉積物,說明最初為河流的谷底,現(xiàn)在甲、丁兩處高于現(xiàn)代河谷100多米,說明該地經過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區(qū)河流的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易凝結成雨;丙處有河流沉積物,土壤肥沃;丁地地形平坦開闊,且地勢較高,不會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脅,因而最適宜聚落布局。野外考察是發(fā)現(xiàn)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以下圖是某地理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照片。讀圖,完成6—8題。TOC\o"1-5"\h\z.圖中礫石灘常見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以下地貌形態(tài)的形成作用中,有與圖中使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的是()A.石筍B.冰斗C.風蝕蘑菇D.花崗巖風化球.粒徑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積物特性的重要指標。同學們繪制了四幅直徑2cm以上的礫石粒徑統(tǒng)計圖,其中能反映上圖中粒徑分布特征的是()

45]數(shù)量/稀352515;_——————一5“一<258U141720及以上粒徑粒徑/cm粒徑解析礫石是巖石在搬運過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根據“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規(guī)律,礫石遇到河流凸岸時,就會堆積下來,慢慢形成了礫石灘;石筍屬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鈣淀積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斗狀洼地;風蝕蘑菇是巖石常年受到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地貌,與流水對巖石侵蝕的效果類似;花崗巖風化球主要是風化作用形成的;比照圖中9cm的礫石大小,可以斷定圖中粒徑9cm左右的礫石最多,粒徑過大或過小的較少。結合某區(qū)域地形圖,答復9-10題。TOC\o"1-5"\h\z.僅從自然條件考慮,圖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脅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四聚落中()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匯處,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勢最高,洪澇災害少,但開展緩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碼頭,開展最快D.丁聚落地形平坦,規(guī)模最大,開展速度最慢解析圖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區(qū),河流上游等高線密集,河流落差大,發(fā)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處河谷較為平坦,發(fā)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較??;丁聚落位于河流交匯處附近,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水陸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開展,形成最早、開展最快、規(guī)模最大。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勢最高,水量小,洪澇災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開展緩慢。二、綜合題.讀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圖,答復以下問題。甲乙丙巫巖層區(qū)泥沙淤積圖3(1)圖3中能正確反映圖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該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蝕作用是和。(2)圖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淺灘的是岸,請說明原因。(3)假設?■流A段的巖層縱剖面如圖2所示,那么形成的地理景觀最有可能是()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瀑布D.河口三角洲(4)A、B、C三點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5)假設圖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斷堆積而擴大,最終與河流的哪岸相連?為

什么?答案(1)乙溯源侵蝕下蝕(2)D在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河流側蝕作用強烈,往往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⑶C⑷C(5)與左岸相連。因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右岸沖刷嚴重,因此在河口處沉積的泥沙將與左岸相連。解析第(1)題,在河流的上游地區(qū),河流侵蝕以溯源侵蝕和下蝕為主,河流橫剖面呈“V”型。第(2)題,在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河流多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第(3)題,河流在流經巖性差異明顯的河段時,由于差異侵蝕,可能會形成瀑布景觀。第(4)題,C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寬闊,易形成聚落。第(5)題,河口處沙洲因左岸堆積最終與左岸相連。12,讀圖,答復以下問題。賀蘭山

海拔3700多米寧夏平原及周邊地區(qū)地域剖面圖P賀蘭山

海拔3700多米寧夏平原及周邊地區(qū)地域剖面圖P地區(qū)簪高雄示意圖圖例日軻漁E礫石灘地口細礫石洋地口前除少士平扇口湖沼田第高線㈢崩體邊界跳(1)結合材料說明寧夏平原的成因。(2)說明圖中AB所在地區(qū)與CD所在地區(qū)等高線彎曲的特點及其原因。(3)分析圖中從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積物變化的一般特點及成因。答案(1)內力作用: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外力作用: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2)AB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CD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處)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積為主。(3)沉積物顆粒依次變小。原因:當流水攜帶大量泥沙流動時,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漸沉積;一般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解析第(1)題,寧夏平原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主要與斷層構造有關,外力作用主要與流水沉積有關。第(2)題,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