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_第1頁
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_第2頁
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_第3頁
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_第4頁
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論日本江戶時期的洋學塾教育

朱玲莉Summary:日本江戶時期隨著“蘭學”和“洋學”的興起,洋學塾作為民間教育機構也隨之發(fā)展起來。“洋學塾”以學習西方科學為主,具有士庶共學、教學自由和教學水平較高等特征。它不僅為日本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社會精英,提高了日本的國民素質,而且在日本學習西方學術和近代思想的傳播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催生了日本近代教育思想的勃發(fā),對于日本社會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江戶時代留給明治時期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Keys:洋學塾;適塾;蘭學;鳴瀧塾日本的幕藩封建體制在經歷長達二百多年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后,民族文化趨于成熟,尤其是教育得到發(fā)展和普及。日本江戶時期被稱為“教育爆炸的時代”。其原因在于:第一,幕府統(tǒng)治者吸取鐮倉幕府和室町幕府的統(tǒng)治經驗,采取以文化教育維護其統(tǒng)治的策略;第二,18世紀末日本內部受到幕藩封建統(tǒng)治危機的威脅,外部受到西方列強的武力壓迫,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面對幕府的腐敗和民族危機,一些注重學習西方科技的知識分子奮起呼吁社會改革,特別是他們對西方文化教育的介紹,對于本土文化的反省,促成了江戶末期教育觀的轉變。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以興學育才,開辦私塾,傳播西方文化為己任,為后來的明治維新培養(yǎng)了大批維新志士。他們所創(chuàng)辦的包括洋學塾在內的大部分私塾后來也轉變?yōu)槿毡镜母叩葘W府。一、日本洋學塾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明治維新以前,日本近世的洋學經歷了南蠻文化、蘭學、幕末洋學三個發(fā)展階段。從日本《學研國語大辭典》《日本語大辭典》對蘭學和洋學所下的定義來看,蘭學和洋學似乎同屬一類學問,即“西洋學問”。其中“蘭學”是指經荷蘭及荷蘭語傳入日本的西方文化;“洋學”則是對江戶中后期為中心,關于西方事務、西方科學所展開的研究和西方知識的總稱。洋學所研究的范圍已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更為廣泛的領域。因此,可以將介紹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學的包括“蘭學塾”在內的私塾都統(tǒng)稱為“洋學塾”,類似于中國話語的私立“洋學堂”。日本與西方的最初接觸是在1543年。一艘載有葡萄牙人的帆船因遭海難而漂流到日本的種子島,六年后的1549年,天主教耶穌會士沙勿略來日本傳教,正式揭開了有史以來日本與西方文化接觸的序幕。自1549年到1639年德川幕府徹底驅逐所有傳教士以及后援葡萄牙人為止,耶穌會向日本派遣傳教士達290名。①1605年全國信教人數達75萬人,占日本總人口的4%。②在傳教過程中,西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以至生活方式等諸多歐洲世俗文化也進入日本,以致在日本人的一般生活中也興起了一股“南蠻熱”。③據《知恥篇》記載:“歲月時節(jié)之風習,冠婚葬祭之禮儀,賓客朋友之交際,道德節(jié)儀之心操,飲食衣著之調度,皆取南蠻風?!雹苋欢?,天主教宣傳的人人平等,一夫一妻制等教義,威脅著幕府統(tǒng)治。于是德川幕府于1633年至1639年先后五次發(fā)布涉外禁令,禁止葡萄牙人來日本,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于是,日本人只能通過荷蘭語和漢語的傳媒了解西方的科學文化。這就是說,雖然天主教遭到嚴重地打擊,但“南蠻文化”卻沒有隨幕府的禁教政策而斷絕。通過“南蠻文化”的傳播,日本人了解了西洋文化和西方科技,經過輾轉傳承的百年浸潤,跨入了蘭學階段。江戶時代,經荷蘭及荷蘭語傳入日本的西方文化,被人們稱為“蘭學”。由日本著名學者杉田玄白(1733—1871)、前野良澤(1723—1803)、桂川甫周(1751—1809)等人譯述的《解體新書》是蘭學興盛的標志。他們通過尸體解剖,驚奇地發(fā)現《解體新書》原本中的插圖竟與人體結構分毫不差,“因驚荷蘭實測窮理”,遂于1774年完成了《解體新書》的日文譯稿。譯者們不僅在醫(yī)學上有所建樹,他們還通過觀察與實驗推導出科學理論的近代科學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擴展到蘭學其他的研究領域,引起了日本科學文化史上一次質的飛躍。日本學者認為:“近世以前,在日本文化中科學思想是極其稀薄而貧困的”。⑤而江戶末期,日本各種學派競相勃發(fā),學者輩出。各類教育機構也隨之紛紛出現。教授西方學問及技術的機構,按其設置主體來分,有私立的和官辦的兩類。幕府和各藩設立的“洋學”教育機構屬于官辦。私立的則主要是以教授西方學術為主的私塾——“洋學塾”。洋學塾在18世紀后期就出現了。19世紀30年代以后,江戶后期的“蘭學”研究也進入了飛躍發(fā)展的時期。這時,以醫(yī)學為中心,對西方各種自然學科的學習全面展開,英、法、德語的學習也超過了荷蘭語的規(guī)模,“蘭學”已擴展為“洋學”。這時的洋學不僅有自然科學知識,還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和西方近代哲學。隨之而來的“洋學塾”也得以迅速發(fā)展。由上表可知,進入19世紀以后,包括洋學塾在內私塾的發(fā)展速度十分驚人。其主要原因是隨著江戶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商業(yè)活動的增加,使得知識需求量不斷增長,而當時藩校或鄉(xiāng)校已不能滿足民眾日常的需要,原有的漢學塾和國學塾,包括洋學塾數量因此而不斷增加。其次,綜合性的私塾不斷增加。日本私塾種類繁多,數量最多的為漢學塾。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大部分漢學塾開設了介紹西方文化的課程;洋學塾中不僅引入西方學術和其他基本知識,還保留學習儒學經典的傳統(tǒng),是一種新舊知識互相融合的新型私塾,在許多方面顯示出向近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的萌芽。日本著名醫(yī)學家緒方洪庵(1810—1863)開設的“適塾”就是這樣的私塾。二、日本“洋學塾”網絡系統(tǒng)的形成隨著西方文化不斷傳播,蘭學、洋學影響的不斷擴展,逐步形成了遍布日本全國的“洋學塾”網絡系統(tǒng)。杉田玄白等是蘭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們的學生大槻玄澤(1757—1827)將蘭學繼承光大。大槻玄澤治學嚴謹,一生翻譯著書110種。⑦他被譽為蘭學泰斗。其最大的成績是開創(chuàng)了蘭學教育事業(yè),他于1786年在江戶開設了蘭學塾“芝蘭堂”,這也是日本人最早開設的洋學教育機構。該私塾雖然采用的是塾主主持并任教的傳統(tǒng)私塾形式,但卻教授荷蘭語并通過閱讀荷蘭醫(yī)書學習西方醫(yī)學知識。同時,他強調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的治療實踐獲得臨床的知識和技術。因此,“芝蘭堂”是一所從舊私塾形式中脫胎出來的“洋學”教育機構。這種教育機構采用了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說它是一種私立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其教材《蘭學階梯》(1788年)公開出版后成為了當時流行的蘭學入門書籍。“芝蘭堂”因此而名聲大振,學生絡繹不絕。據“芝蘭堂”塾生名薄統(tǒng)計,當時入學者共計99人,遍及東京,大阪和京都32個縣。⑧其后的稻村三伯、山村才助、小石元俊、橋本宗吉等蘭學界的中流砥柱都是出自“芝蘭堂”。19世紀30年代以后,江戶、大阪、京都、長崎等地“洋學塾”紛紛涌現。江戶有坪井信道德的“安懷堂”(“日習堂”);桂川家的文化性集會;大阪有橋本宗吉的“絲漢堂”;中天游的“思思齋塾”;緒方洪庵的“適塾”;京都有稻村三伯的“蘭學塾”;小石元俊等的“究理堂”;新宮涼庭的“順正書院”;廣瀨元恭的“時習堂”;長崎也集中了眾多蘭學家及學習者。除了上述有洋學家們開設的洋學塾之外,他們的門人也都在江戶、京都、大阪及其故里開辦了洋學塾。各地洋學塾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并不是各自孤立發(fā)展,而是通過相互游學,互相交流,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洋學系統(tǒng)。例如,“鳴瀧塾”的門生生源除長崎外,還有來自其他各地13國。⑨出自“適塾”和“象先堂”的門生,更是遍布日本全國各地,在當時47個都道府縣中就占了45個⑩,形成一個星羅棋布的“洋學”龐大的網絡體系。三、日本洋學塾的教育理念和教學體系在江戶時期,幕府設立各種行政機構,制定了嚴格的四民身份制度。整個社會被劃分為所謂的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和“四民”以外的賤民。每個階層必須按照自己的身份世襲從事固定的職業(yè),并且在社會地位,生活方式上受到嚴格規(guī)范,等級森嚴,不可逾越。社會上只有武士或武士以上階層的人才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西方文化的傳入,洋學塾和其他私塾一樣,開始吸收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士庶子弟入學,這就打破了原來地域和身份的界限,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士庶共學、有教無類開始確立和實施,推動了日本傳統(tǒng)教育向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洋學塾主要以學習西方原著為主,它的發(fā)展促進了西方學術和近代思想的傳播,使得新的知識傳向四面八方和社會各個階層。蘭學人才不僅分布地區(qū)廣泛,而且還來自各個階層。天保九年(1838)緒方洪庵在大阪開設“適塾”,在文久二年(1862)他到江戶幕府醫(yī)學所擔任負責人之前24年間,來此塾學習的人共計637人(其中11人沒有記載出身地)B11,這些門生來自日本全國各地。入塾的高峰時期是在美國人佩里率領黑船來日之后,許多日本年輕人感到內憂外患,紛紛前來學習西方知識。洋學塾的學習生活相對自由。入學、畢業(yè)的時期也各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在塾時間長短,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在幾個不同的私塾學習。弟子入塾、退塾的時間也十分自由。在私塾中,洋學塾與漢學塾不同,它們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洋學塾中的醫(yī)學塾因為其專業(yè)性較強,需要有計劃的課程安排。由于一般的洋學塾中都需要學習外語,掌握一門外語需要一個較久持續(xù)的過程,過度頻繁地更換私塾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洋學塾相對來說學生是比較穩(wěn)定的。洋學塾除了開設漢學經典以外,還開設一些實用性的自然科學課程。例如在洋學塾“鳴瀧塾”中,除開設了與醫(yī)學有關的基礎醫(yī)學、病理學等外,還開設了植物學,動物學以及地理學,天文學和物理學等課程B12,涉及知識范圍較廣,對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學方式上,在洋學塾中一般采用集中講解、輪讀、會讀討論等教學組織方式。它注重實學的要求,對學校教育理念的設想,以及教育研究思想方法的轉變等,顯得格外突出。例如,在適塾中,學生在學完漢學經典之后,就開始閱讀外國原著(荷蘭語),其內容主要為醫(yī)學和物理等,并且每月進行六次集體閱讀討論,每次有數十人參加。討論前決定講解題目,以抽簽的方式決定自己所講的具體內容。每次討論由塾長、塾監(jiān)或一等生擔任評委,進行成績評定。學生依次按照順序解釋荷蘭語原文后,其他門生開始提問,然后就較難的問題進集體行討論,最后由評委進行評分。對能準確無誤的解釋內容的門生記“○”,不合格者記“●”,對討論中解讀流利和回答問題正確的優(yōu)秀者記“△”(“△”評定是“○”的三倍成績)。到月末進行成績統(tǒng)計,擁有“○”標記最多的為第一名。如果能連續(xù)三個月能保持第一,則可跳一個學級。學生每月進行六次考試,根據成績重新排名,名次靠前者就可以優(yōu)先選自己心儀的座位學習。不僅如此,優(yōu)秀的學生還可以享受自由閱讀私塾中所有的外文原版書籍(因為適塾中外文原版書籍很少,直到安政年間,包括醫(yī)學書和物理書在類,原版教材不超過十本),且獲得能聽塾主緒方洪庵講課的待遇。B13在考核制度上,適塾中實施了“徹底的能力主義”原則。在適塾中根據門生考試成績設置了8、9個等級。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曾經在《福翁自傳》中提及適塾的教育等級體系,由高到低依次為:塾長;塾監(jiān);一等;二等(塾長至二等者可以讀自己喜歡的讀書);三等(適合萬物窮理書會讀);四等(適合文法書后編會讀);五等(適合文法書前編會讀);六等(適合文法書素讀生);其他(六等以上,適合學習原著譯本)。B14這種競爭模式類似于江戶時期最大的漢學塾——“咸宜園”的“月旦九級”制度(按照考試成績進行排名的制度)。這種等級的考試制度也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塾中的這種考試主要是適塾中的外文原著,由于當時外文原著缺乏,數量少,所以學生各自抄寫自己考試的四、五頁進行預習,并且以抽簽的方式來決定抄寫者的順序。新生學完外語語法之后,為自己的學習方便抄寫塾內的物理學和醫(yī)學原著。高年級的學生則往往抄寫私塾內沒有的外文書籍。因此“抄書”也成了“適塾”中的一大景觀。其實所謂的“抄書”,大部分就是聽寫,一人讀,一人寫??梢姰敃r學習條件之困難和學生學習精神之頑強。同時,適塾具有自由的學術氛圍。例如,緒方洪庵在翻譯原著問題上,他不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重在理解文章主旨并進行意譯。適塾的這種自由的學術氛圍不僅培養(yǎng)出了許多醫(yī)學家,也培養(yǎng)出了深諳兵學,炮術的人才和社會活動家。例如,幕末志士橋本左內、明治政府衛(wèi)生局局長長與專齋、日本陸軍創(chuàng)始人大村益次郎、陸軍西化指導者大鳥圭介、明六社成員福澤諭吉、杉亨二、歷任明治政府大藏卿,樞密院顧問官,農商大臣的佐野常民等就都是出自適塾門下。B15還要指出的是,19世紀前期西方學術在日本不斷傳播,外國人也開始在日本開設洋學塾,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鳴瀧塾”。“鳴瀧塾”是德國籍的荷蘭商館醫(yī)生西保爾德(1796—1866)在長崎開設的獨具特色的洋學塾。西保爾德家族為德國醫(yī)學界的名門,他本人畢業(yè)于醫(yī)科大學,而且通曉諸多自然科學知識,可謂學識廣博。西保爾德于1823年來日本,第二年在長崎郊外的鳴瀧開設兼具學塾與診所功能的“鳴瀧[本文來自于wWw.zz-nEws.CoM]塾”。西保爾德在鳴瀧塾做過腹水穿刺,腫瘤切除等外科手術以外,還做過眼科、產科、婦科手術等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鳴瀧塾的教學和科研不僅限于醫(yī)學,還包括其他西洋自然科學,如地理學、動植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鳴瀧塾的學生年齡多在20—30歲之間,都具備了一定的蘭學知識,因而鳴瀧塾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是高層次的。鳴瀧塾教育形式也多種多樣,改變了埋頭翻譯的日本蘭學傳統(tǒng),他把自己研究日本計劃中的課題分派給學生們,并要求他們用荷蘭語提出研究報告。通過這種參與塾主的科學研究的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對西方科學實際應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鳴瀧塾傳授西醫(yī)以及一般科學,培養(yǎng)出高野長英,渡邊華山等一批著名的“洋學家”,他們不僅研究西方技術,也研究西方的社會、政治、思想?!傍Q瀧塾”為日本人獨立進行近代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日本學術史、教育史上也具有獨特的意義。洋學塾和官辦的洋學教育機構相比,更具有科學研究和教學的自由;與舊的私塾相比,學習內容和方法也不拘一格,新穎自由。洋學塾中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學生的自治管理,依學業(yè)成績劃分學習級別,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活動以及學生在各私塾中的自由選擇入學等,不僅打破了原來單一的固定模式,也打破了學生之間地區(qū)不同,階層不同的界限,培養(yǎng)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和平等自由精神。因此,洋學塾的興起為教育提供了寬松的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出思想敏銳,實干能力強的人才。進入明治時代以后近幾年之中,洋學塾就發(fā)展到一百所以上,其中著名的有福澤諭吉的“慶應義塾”、尺振八的“共立學舍”、近藤真琴的“攻玉塾”等。洋學塾的興盛,“表明了面對由明治維新開辟的新時代的國民們的高漲的熱情,以此為基礎,日本的近代教育急速地發(fā)展起來。”B16其后,有些著名的洋學塾,例如“慶應義塾”發(fā)展為慶應大學,成為日本的高等學府??傊瓚魰r期的洋學塾的發(fā)展無論在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