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_第1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_第2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_第3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_第4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古時期的亞洲中古時期的亞洲1學習目標: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qū)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認識這一時期該區(qū)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學習目標:2阿拉伯帝國1.從混戰(zhàn)走向統(tǒng)一①背景: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宗教:這里出現(xiàn)和存在多神信仰,存在著信仰之爭。②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宣揚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揚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③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622年,默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政權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1.從混戰(zhàn)走向統(tǒng)一622年,默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3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42.阿拉伯帝國的繁榮①政治穩(wěn)定: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②經濟繁榮: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陸上和海上貿易繁榮;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③文化燦爛: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2.阿拉伯帝國的繁榮5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摘編自孫秉瑩等《世界通史綱要》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危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御外來影響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背景:6~7世紀,日本出現(xiàn)了嚴重的社會危機。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大化改新加起來中央的權力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這說明日本莊園的建立主要是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把伊斯蘭教、阿拉伯數(shù)字和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的學者不但認真研究,還把許多古代作品,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譯成阿拉伯文。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度的數(shù)學等也都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的數(shù)學和天文學知識?!幾詫O秉瑩等《世界通史綱要》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態(tài)度:吸收,保存,傳播貢獻:保存并傳播古希臘羅馬文化;將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傳入西方;把伊斯蘭教、阿拉伯數(shù)字和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將印度人發(fā)明的數(shù)學傳到西方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6奧斯曼帝國1.奧斯曼的興起與擴張:①征服小亞細亞:13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發(fā)展起來,逐步征服小亞細亞。②向歐洲進軍:14世紀中期,他們跨過今黑海海峽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qū)。③滅亡拜占庭: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定其為首都。④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土耳其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奧斯曼帝國1.奧斯曼的興起與擴張:72.帝國的統(tǒng)治①政治: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和全國土地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②經濟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2.帝國的統(tǒng)治8問題探究:奧斯曼帝國有什么歷史影響?(1)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繼承;(2)帝國控制亞歐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貿易受到影響,客觀上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問題探究:奧斯曼帝國有什么歷史影響?(1)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9南亞和東亞的國家1.南亞(1)笈多帝國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③宗教: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逐漸發(fā)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南亞和東亞的國家1.南亞10(2)德里蘇丹國①興起:11世紀,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紀初,建立德里蘇丹國。②統(tǒng)治:最高統(tǒng)治者稱蘇丹。地方劃分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③宗教:伊斯蘭教為國教。(2)德里蘇丹國11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④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土耳其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建立:12世紀源瀨朝建立鐮倉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了幕府統(tǒng)治時期阿拉伯帝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富庶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中央集權制的瓦解B.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和全國土地最高所有者;特征: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留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經濟制度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2.東亞(1)日本①“大化改新”背景:6~7世紀,日本出現(xiàn)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改革:從646年開始,日本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史稱“大化改新”。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12②幕府統(tǒng)治背景: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莊園出現(xiàn),貴族及莊園領主為了保護財產豢養(yǎng)武士,武士集團日益增強。

建立:12世紀源瀨朝建立鐮倉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了幕府統(tǒng)治時期

特征: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留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

危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御外來影響②幕府統(tǒng)治13(2)朝鮮①新羅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②高麗王朝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高麗王朝仿照唐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將地方劃分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中國的儒家經典的辭章之學廣為傳播。③朝鮮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16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派軍侵略朝鮮,明朝派軍隊赴朝作戰(zhàn),明朝大將鄧子龍、朝鮮大將李舜臣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歷經7年的艱苦作戰(zhàn),中朝軍民取得最終勝利。(2)朝鮮14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南亞和東亞建立統(tǒng)治興起統(tǒng)治南亞東亞伊斯蘭教的建立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政治經濟文化帝國的興起疆域的擴大政治經濟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日本朝鮮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南亞和東亞建立統(tǒng)治興起統(tǒng)治151.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闊的阿拉伯文化區(qū),這個文化區(qū),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這說明()A.阿拉伯數(shù)字是由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的B.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C.阿拉伯帝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富庶D.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持續(xù)時間特別長隨堂練習B1.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162.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也是宗教的最高領袖,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實行()A.封建專制統(tǒng)治B.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C.政教合一的專制統(tǒng)治D.軍政獨裁統(tǒng)治3.14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興起后,占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qū),不久又占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tǒng)商路,對往來于地中海區(qū)域的歐洲各國商人的貨物橫征暴斂。因此,歐洲人()A.發(fā)動了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B.終止與東方的往來C.探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D.開通海上絲綢之路CC2.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也是宗174.《阿拉伯文學史》中講道: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一樣,載蜜而歸,把他們儲蓄的寶藏,分發(fā)給發(fā)奮的學生們。這說明阿拉伯文學繁榮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發(fā)達B.注意吸收東西方文明C.國家重視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礎5.奧斯曼帝國法官依據(jù)伊斯蘭教法原則負責審判和裁決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商業(yè)、信貸方面的糾紛,也負責地方上稅收的分配、征調,物價以及公共工程等,這說明奧斯曼帝國()A.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B.法官是地方最高統(tǒng)治者C.法律意識濃厚D.地方長官無權BA4.《阿拉伯文學史》中講道: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186.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A.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B.地方割據(jù),政令不暢C.多年擴張,北亂南穩(wěn)D.政局動蕩,內憂外患7.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分國、郡、里;實行征兵制。從材料可以看出()A.大化改新加起來中央的權力B.經濟上實行公有制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經濟制度D.大化改新改革比較徹底BA6.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198.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層層盤剝,加上班田制的破壞和水利工程難以維持,農民或虛報戶籍,或逃匿他鄉(xiāng),或將土地獻納給豪門勢家,自己成為他們的莊民。各地豪族也乘機兼并土地,隱匿外來農戶耕種,建立莊園。這說明日本莊園的建立主要是由于()A.中央集權制的瓦解B.階級矛盾的激化C.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D.地方豪強的擴張9.朝鮮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忠、孝被認為是最大的美德,這說明朝鮮()A.民族、民本意識出現(xiàn)B.缺乏創(chuàng)新C.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D.忠孝治國CC8.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層層盤剝,加上班田制的破壞和水利工程難20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14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興起后,占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qū),不久又占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tǒng)商路,對往來于地中海區(qū)域的歐洲各國商人的貨物橫征暴斂。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持續(xù)時間特別長④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土耳其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大化改新加起來中央的權力因此,歐洲人()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③宗教: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逐漸發(fā)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幾詫O秉瑩等《世界通史綱要》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的數(shù)學和天文學知識。建立:12世紀源瀨朝建立鐮倉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了幕府統(tǒng)治時期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持續(xù)時間特別長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和全國土地最高所有者;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分國、郡、里;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也是宗教的最高領袖,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實行()謝謝觀看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謝謝觀看21中古時期的亞洲中古時期的亞洲22學習目標: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qū)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認識這一時期該區(qū)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學習目標:23阿拉伯帝國1.從混戰(zhàn)走向統(tǒng)一①背景: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宗教:這里出現(xiàn)和存在多神信仰,存在著信仰之爭。②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立: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宣揚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揚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③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622年,默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政權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1.從混戰(zhàn)走向統(tǒng)一622年,默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建立24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下冊中古時期的亞洲-課件252.阿拉伯帝國的繁榮①政治穩(wěn)定: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②經濟繁榮: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陸上和海上貿易繁榮;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③文化燦爛: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2.阿拉伯帝國的繁榮26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摘編自孫秉瑩等《世界通史綱要》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危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御外來影響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背景:6~7世紀,日本出現(xiàn)了嚴重的社會危機。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大化改新加起來中央的權力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這說明日本莊園的建立主要是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把伊斯蘭教、阿拉伯數(shù)字和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的學者不但認真研究,還把許多古代作品,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譯成阿拉伯文。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度的數(shù)學等也都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的數(shù)學和天文學知識?!幾詫O秉瑩等《世界通史綱要》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態(tài)度:吸收,保存,傳播貢獻:保存并傳播古希臘羅馬文化;將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傳入西方;把伊斯蘭教、阿拉伯數(shù)字和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將印度人發(fā)明的數(shù)學傳到西方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27奧斯曼帝國1.奧斯曼的興起與擴張:①征服小亞細亞:13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發(fā)展起來,逐步征服小亞細亞。②向歐洲進軍:14世紀中期,他們跨過今黑海海峽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qū)。③滅亡拜占庭: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定其為首都。④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土耳其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奧斯曼帝國1.奧斯曼的興起與擴張:282.帝國的統(tǒng)治①政治: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和全國土地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tǒng)治階級,工商業(yè)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②經濟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2.帝國的統(tǒng)治29問題探究:奧斯曼帝國有什么歷史影響?(1)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繼承;(2)帝國控制亞歐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貿易受到影響,客觀上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問題探究:奧斯曼帝國有什么歷史影響?(1)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30南亞和東亞的國家1.南亞(1)笈多帝國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③宗教: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逐漸發(fā)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南亞和東亞的國家1.南亞31(2)德里蘇丹國①興起:11世紀,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紀初,建立德里蘇丹國。②統(tǒng)治:最高統(tǒng)治者稱蘇丹。地方劃分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③宗教:伊斯蘭教為國教。(2)德里蘇丹國32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④擴張: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土耳其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建立:12世紀源瀨朝建立鐮倉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了幕府統(tǒng)治時期阿拉伯帝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富庶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中央集權制的瓦解B.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很大影響。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和全國土地最高所有者;特征: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留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壟斷商路:帝國控制了連接歐亞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經濟制度②統(tǒng)治:帝國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tǒng)一。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政治:7世紀前的阿拉伯半島,多部落并存,長期混戰(zhàn);經濟繁榮:15—16世紀,帝國一度經濟繁榮。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fā)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2.東亞(1)日本①“大化改新”背景:6~7世紀,日本出現(xiàn)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改革:從646年開始,日本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史稱“大化改新”。中臣鐮足(大化改新的主要功臣)根據(jù)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33②幕府統(tǒng)治背景: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莊園出現(xiàn),貴族及莊園領主為了保護財產豢養(yǎng)武士,武士集團日益增強。

建立:12世紀源瀨朝建立鐮倉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zhèn)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了幕府統(tǒng)治時期

特征: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留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

危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御外來影響②幕府統(tǒng)治34(2)朝鮮①新羅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②高麗王朝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高麗王朝仿照唐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將地方劃分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中國的儒家經典的辭章之學廣為傳播。③朝鮮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16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派軍侵略朝鮮,明朝派軍隊赴朝作戰(zhàn),明朝大將鄧子龍、朝鮮大將李舜臣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歷經7年的艱苦作戰(zhàn),中朝軍民取得最終勝利。(2)朝鮮35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南亞和東亞建立統(tǒng)治興起統(tǒng)治南亞東亞伊斯蘭教的建立政權的建立和帝國的擴張政治經濟文化帝國的興起疆域的擴大政治經濟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日本朝鮮中古時期的亞洲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南亞和東亞建立統(tǒng)治興起統(tǒng)治361.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闊的阿拉伯文化區(qū),這個文化區(qū),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這說明()A.阿拉伯數(shù)字是由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的B.東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國廣泛交流C.阿拉伯帝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富庶D.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持續(xù)時間特別長隨堂練習B1.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372.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也是宗教的最高領袖,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實行()A.封建專制統(tǒng)治B.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C.政教合一的專制統(tǒng)治D.軍政獨裁統(tǒng)治3.14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興起后,占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qū),不久又占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tǒng)商路,對往來于地中海區(qū)域的歐洲各國商人的貨物橫征暴斂。因此,歐洲人()A.發(fā)動了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B.終止與東方的往來C.探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D.開通海上絲綢之路CC2.阿拉伯帝國時期,哈里發(fā)不僅獨攬國家的軍政大權,同時也是宗384.《阿拉伯文學史》中講道: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一樣,載蜜而歸,把他們儲蓄的寶藏,分發(fā)給發(fā)奮的學生們。這說明阿拉伯文學繁榮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發(fā)達B.注意吸收東西方文明C.國家重視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礎5.奧斯曼帝國法官依據(jù)伊斯蘭教法原則負責審判和裁決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商業(yè)、信貸方面的糾紛,也負責地方上稅收的分配、征調,物價以及公共工程等,這說明奧斯曼帝國()A.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B.法官是地方最高統(tǒng)治者C.法律意識濃厚D.地方長官無權BA4.《阿拉伯文學史》中講道: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396.公元5世紀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擴張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諸國大都只是名義上的臣屬性質,這說明笈多王朝()A.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B.地方割據(jù),政令不暢C.多年擴張,北亂南穩(wěn)D.政局動蕩,內憂外患7.公元646年,孝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