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_第1頁
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_第2頁
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_第3頁
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_第4頁
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述中國古代集體詩作【摘要】中國古代詩歌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詩歌創(chuàng)作氣勢恢宏、作品成熟廣泛,從最古老的歌謠到第一部詩歌總集,詩歌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軔期。自第一部集體詩作《詩經(jīng)》之后,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相繼出現(xiàn)了四次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語言多樣化、藝術風格造詣頗高的集體詩作。這五次集體詩作都是中國古代詩學中繁榮的景象,彰顯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它們相互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古代集體詩作。由于詩歌總是處于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的趨勢和各代歷史風物不同、人民的智慧情商不一致,這五次大規(guī)模的集體詩作也呈現(xiàn)出獨具一格氣派?!娟P鍵詞】中國古代,集體詩作,《詩經(jīng)》,兩漢樂府詩,漢樂府敘事詩,《古詩十九首》,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北朝民歌,明代民歌。中國古代的詩歌文化向來燦若星河,創(chuàng)作多、成就高、藝術形式多樣化,并處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狀態(tài)。早在文字產(chǎn)生以前,就有原始歌謠在民間以口頭形式創(chuàng)作流傳,這標志著我國詩歌的起源,在文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并逐漸形成了詩歌這一規(guī)范體式。詩歌最初作為歌謠記事,到后來的描景抒情、表意美刺,從句式單一到鋪陳繁復,用詞隨意到遣詞造句、仔細推敲,經(jīng)歷了誕生到發(fā)展、發(fā)展到完善、完善到高潮、高潮到退出主流文學的一個完整過程。中國古代詩歌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底蘊內(nèi)涵,參與創(chuàng)作的主體多、創(chuàng)作的時間久,創(chuàng)作的作品體例豐富。縱觀中國古代詩史,創(chuàng)作詩歌的文人作家多不勝數(shù),有單個創(chuàng)作的,如李白、杜甫、蘇軾,有群體創(chuàng)作的,如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有集體創(chuàng)作的,如《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集體詩作主要以詩歌形式為主,多以民歌形式出現(xiàn),均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多為一個時期內(nèi)來自社會各階層不同群體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民歌集合在一起組成的一部集子。這些詩歌民歌所反映的內(nèi)容包含社會各階層、生活各方面,多為表現(xiàn)愛情生活、美刺諷怨、戰(zhàn)爭徭役題材之作,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和作者也多不可考。我國第一首詩具體是哪一首目前還不可考,據(jù)資料可考關于最古老的一首詩歌較多的說法偏向于一首相傳是遠古時代的獵歌《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保瑥淖髌返恼Z言和形式古樸來看,這種說法應該可信。相對應的,我國第一部群體詩作則被視作《詩經(jīng)》,它被公認為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此外,在中國古詩集體詩作史上,還有兩漢樂府詩、《古詩十九首》、南北朝民歌、明代民歌。下面就這五類大的集體詩作分別做簡要介紹,進行闡述和總結。中國古代第一部開篇不朽集體詩巨作——《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早在先秦時期通稱《詩》,又名《詩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始稱作《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最后編訂成書,大約在春秋時期(公元前6世紀),作者包括了社會各階層,從奴隸平民到貴族上層,但絕大部分作者已經(jīng)不可靠。這部作品的編輯成書,漢人認為是經(jīng)孔子收集整理刪定的,唐人則懷疑這種說法,也有觀點認為是周王朝的樂官整理編選的①,但可以肯定的是,樂官在收集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对娊?jīng)》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305篇詩歌,另有6篇笙詞②,有目無詞?!对娊?jīng)》中的詩,原先都是可以配樂加以演唱的歌詞,在音樂上按其特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帮L”,又稱國風,風即音樂曲調(diào),國風則指各諸侯國的地方樂歌,共有十五國風總計160篇,其中大部分是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所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雅”是朝廷正聲,即周朝京畿地區(qū)的樂歌,共計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大雅中多是上層貴族在朝廷宴饗時所作的樂歌,小雅則多為下層官吏和地位卑微者的怨刺之作。“頌”是宗廟祭祀之樂,總計40篇,包括魯頌4篇、商頌5篇和周頌31篇。據(jù)資料可靠,漢代傳授《詩經(jīng)》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詩先后亡佚。毛詩則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重要的注本有唐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jīng)譯注》等?!对娊?jīng)》中的作品,主要是用于娛樂、祭祀、諷刺,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體現(xiàn)?!吧弦燥L化下,下以風刺上”,則表明了《詩經(jīng)》也是實行教化的重要工具。按照內(nèi)容來分,《詩經(jīng)》形式多樣,包含了史詩、怨刺詩、敘事詩、頌歌、贊歌、宴饗歌、婚姻愛情詩、戰(zhàn)爭徭役詩、節(jié)令勞動歌謠等各類題材,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對天文地理、生物卜筮都有所描寫。《詩經(jīng)》開篇之作便是一首關于愛情題材的吟詠之作,《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此詩開篇以關雎起興,引出君子對淑女的愛慕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得佳人的喜悅友愛之情,突出的展現(xiàn)了古人“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修養(yǎng)。關于諷刺題材的,最有名的要數(shù)對不勞而獲者貪得無厭辛辣諷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碩鼠》,它把統(tǒng)治者比作貪婪地、令人憎惡的大老鼠,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揭露了統(tǒng)治者貪得無厭的特征,具有深刻寓意。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眾所周知,賦比興的運用,乃《詩經(jīng)》藝術特征的重要標志。此外,《詩經(jīng)》還善用四言句式,雙聲疊韻詞,音節(jié)和諧,優(yōu)美悅耳,節(jié)奏明快。同時,還擅用其它手法,如《周南·卷耳》從第二章開始,“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痹娙瞬恢苯訉懰紜D思念征夫,而是用描述丈夫思妻的這種曲寫手法加以表現(xiàn),以達到特殊的表現(xiàn)效果。在《芣苢》《摽有梅》中,則采用了疊章復還的形式,特別是《芣苢》三章里僅換六個動詞,就描述了整個采芣苢的活動過程,使得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镀]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詩經(jīng)》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集體詩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極其重要的價值意義,對中國后世詩歌的體裁、結構、語言、藝術等各方面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對中國詩史和詩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先鑒和論證,同時開啟了詩作的先河。中國古代集體詩的輝煌之作——兩漢樂府詩繼《詩經(jīng)》這一集體詩作之后,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古代集體詩作的又一輝煌。樂府是漢代管理音樂的官署的名稱,自漢武帝時,樂府采集民間歌謠和俗曲,樂府所采之詩,后來亦稱樂府。兩漢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tǒng)或相當于樂府只能的音樂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漢代詩歌③。宋朝人郭茂倩把漢至唐的樂府詩搜集在一起編輯為《樂府詩集》,共分為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在作者方面,漢樂府和《詩經(jīng)》一樣,大都是來自不同階層的無名氏的集體創(chuàng)作,但不同是漢樂府的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者比《詩經(jīng)》的更可考、更多的是有明確作者的。在創(chuàng)作目的和精神上,漢樂府則直繼《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在所寫的內(nèi)容中,也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戰(zhàn)爭徭役、美刺諷怨、愛情生活等等都是不變的核心話題。在藝術特質上,漢樂府也幾乎和《詩經(jīng)》完全相同,有敘事詩、抒情詩,但漢樂府詩創(chuàng)作在更多方面彰顯了集體詩作不斷完善的發(fā)展趨勢。漢樂府質樸渾厚、主要以敘事為主,它的敘事詩尤為成功和精巧絕妙,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首先,題材的選取廣泛化、生活化、大眾化,還創(chuàng)有多首寓言詩,如《烏生》?!稑犯娂分械摹短祚R》、《蒿里》、《有所思》等眾多的詩作就代表了不同的題材。比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就講述了一個美女反抗強暴的故事?!妒鍙能娦小穭t講訴了在帝王窮兵黷武的戰(zhàn)爭年代,一位老兵終身征戰(zhàn)垂老還鄉(xiāng)卻早已無家可歸的凄慘遭遇,反映了在這種不合理的殘酷兵役制度統(tǒng)治下,普遍男子大眾的可憐境遇?!妒鍙能娦小肥鍙能娬鳎耸嫉脷w。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陡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其次,故事情節(jié)完整曲折,引人入勝。最為大家所熟知便是《孔雀東南飛》,情節(jié)曲折,扣人心弦,完整的講述了蘭芝與仲卿的悲劇愛情故事,中間穿插了各種曲折回復的轉折點,如蘭芝被休暫時回家,媒人上門提親,劉焦二人情裂誓詞都使故事進入一個個波瀾的高潮。再次,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主角。再拿《孔雀東南飛》做例舉證,里面就塑造了隱忍孝順卻又剛強的蘭芝、軟弱忠厚的仲卿、蠻橫無理惡毒的焦母。同是反抗強取豪奪的女性,羅敷則表現(xiàn)得機智靈敏,胡姬則以剛烈的個性用生命反抗,塑造出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卻又生動形象的反壓迫婦女形象。此外,樂府敘事詳略得當,詳于敘事,略于抒情。《相逢行》就以全篇敘事的的手法描寫了富貴之家種種享受,反映了上層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故事性的敘事詩中還詳于故事中間過程,略于始末,《孔雀東南飛》中就詳于蘭芝與仲卿忠于愛情的坎坷經(jīng)歷,而在開頭和結尾則采用了明顯的縮寫手法,簡單勾勒帶過。兩漢樂府詩無論在內(nèi)容形式方面還是創(chuàng)作手法方面都比《詩經(jīng)》更加成熟,體現(xiàn)了詩歌不斷完善發(fā)展的趨勢。尤其是漢樂府敘事詩,彰顯了我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兩漢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代表了我國古代集體詩學創(chuàng)作的又一新體詩誕生及輝煌。中國古代集體詩精悍之作——《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同《詩經(jīng)》、兩漢樂府詩一樣,均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其中有八首《玉臺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確,但作者多數(shù)來自宦游子弟,一般認為此書最遲出于東漢末年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南朝梁蕭統(tǒng)將其集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④。《古詩十九首》創(chuàng)作短小精悍、多為篇幅較小之作,收納的篇幅有限,僅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卻在詩史上又重要的價值意義和地位,標志著樂府古詩文人化?!豆旁娛攀住返膬?nèi)容,多寫思婦游子之詞,最普遍的就是抒發(fā)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游子士人的羈旅情懷、彷徨失意,可謂游子思婦主題就是《古詩十九首》的基調(diào),此外也有部分作品表現(xiàn)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開篇之作《行行重行行》就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表現(xiàn)思婦對游子丈夫久去不歸的思念之情,在日以繼日的等待中、失望中,女子最終變得振作,率性“努力加餐飯”。《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渡瓴粷M百》全詩則直寫作者的感嘆,開篇“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就道出了人生短暫,第二句“何不秉燭游”則宣揚了作者要求及時行樂的觀點,苦悶則是貫穿這首詩的基調(diào)?!渡瓴粷M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豆旁娛攀住氛Z言簡潔精練、深入淺出、清晰自然、樸素而富有韻律。巧妙的運用五言句式,以事物為開端,情景交融,使每首詩整齊而富有節(jié)奏、自然流暢、渾然天成。同時,擅于以詩抒情、多用含蓄方式委婉的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豆旁娛攀住返某晒?chuàng)作,將五言詩推入到一個新的高點,成為新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劉勰評其為“五言之冠冕”。中國古代集體詩風格迥異之作——南北朝民歌在創(chuàng)作規(guī)模較小的集體詩作《古詩十九首》之后,于南北朝時期又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四次大規(guī)模的、呈現(xiàn)出鮮明分化的集體詩創(chuàng)作,集中體現(xiàn)為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南朝民歌一般指東晉至陳末的江南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編寫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主要有吳歌326首和西曲142首兩類。吳歌和西曲雖同屬于南朝民歌,但由于產(chǎn)地不同(吳歌產(chǎn)于東晉及劉宋的居多,西曲產(chǎn)生于宋、齊、梁、陳的居多),在音樂聲節(jié)和歌唱方式方面各有差異。除去清商曲辭,在雜曲和雜歌謠辭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⑤現(xiàn)存南朝民歌中,內(nèi)容偏多于男女戀歌,寫得纏綿悱惻、含蓄委婉、清麗自然,主要表現(xiàn)城市中下層平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南朝民歌中,創(chuàng)作者巧從不同角度不同點圍繞相同的男女愛情主題寫下了不同層面的戀歌。有描寫相思之苦的“樓高望不見,今日欄桿頭”(《西洲曲》),有表現(xiàn)矢志不渝的愛情觀的“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子夜四時歌·冬歌》),亦有對負心男子的指責之辭“常嘆負情人,郎今果成詐”(《懊儂歌》),還有對不幸婚姻的惱恨之辭“非歡獨怨怨,儂意亦驅驅”(《讀曲歌》)。南朝民歌語言清晰脫俗,以淺顯易懂、自然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細膩真摯、纏綿深厚的情感。風格具有浪漫色彩,以柔情為主,多呈現(xiàn)出溫婉含蓄、清雅秀麗的筆調(diào),但也存在一些偏于輕佻浮艷、風格綺靡之詞,以齊梁為主。在體制句式上,多采用五言四句形式,大量運用雙關語“絲”作“思”、“籬”作“離”等。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是北魏以后用漢語寫就的作品,也有不少產(chǎn)生于北魏和五胡十六國時期,大部分保存于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大約70首。北朝民歌產(chǎn)生于黃河流域,大都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歌唱。雖然北朝民歌數(shù)量不多,其題材比南朝民歌更為寬廣,除戀歌之外,還有大量畫面生動、充滿生活氣息的渾厚戰(zhàn)歌和牧歌,展現(xiàn)出北方特有的地域景色和民風民俗。例如描寫北地風光、游牧生活的代表之作《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戰(zhàn)爭似乎是每個時代都有的組成部分,相應的戰(zhàn)爭題材也成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主題,在南北朝這一特殊戰(zhàn)亂時代,北朝民歌中也不乏大量的描寫戰(zhàn)爭題材的民歌,其作品甚至多余南朝民歌所包含的?!赌咎m詩》《隴上歌》都是屬于該類題材的詩歌,兩首詩從不同角度不同性別描寫了不同的戰(zhàn)爭。北朝民歌代表之作《木蘭詩》以女子的口吻,詳細講述了征戰(zhàn)十年前木蘭慌忙急促的在東市西市準備,十年征戰(zhàn)后木蘭戴功歸家,略于戰(zhàn)爭過程,《隴上歌》則偏向于對戰(zhàn)爭過程的詳細描寫。《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干雖小腹中寬,愛養(yǎng)將士同心肝。驏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百騎俱出如云浮,追者千萬騎悠悠。戰(zhàn)始三交失蛇矛,十騎俱蕩九騎留。棄我驏驄竄巖幽,天降大雨追者休,為我外援而懸頭。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阿呼嗚呼奈子乎,嗚呼阿呼奈子何!北朝民歌在語言上,大量采用粗獷豪邁、自然灑脫的筆調(diào),這使民歌更具濃厚的北方味道。風格上則呈現(xiàn)出慷慨激昂、悲愴凄涼、質樸剛健、坦率直接的特點,這與南朝民歌委婉纏綿的風格迥然不同,尤其表現(xiàn)在愛情與婚姻題材上。在體制上,北方民歌更為廣泛,除去五言句式外,還有部分四言句式、七言句式,融入了復沓、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使結構更加緊湊,描寫更加形象生動。中國古代最后一部集體詩作——明代民歌北朝民歌以后,詩歌在唐代進入了發(fā)展全盛時期,到達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潮階段。但此時的作品基本是一人一家之作或群體創(chuàng)作,不能算集體詩作,不具有集體詩作的特征,不能納于古代輝煌的集體詩作系列。直到明代時期,中國古詩史上才出現(xiàn)了繼南北朝民歌之后又一具有俗文學特色的集體詩作,也是中國古代詩史上最后一部集體詩作,這部詩作亦是以民歌形式出現(xiàn)的。明代民歌在當時南北地區(qū)都廣為流行,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自中期開始受到廣大市民和下層人民的喜愛。俗文學的興起,也對明代民歌的繁盛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現(xiàn)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明代民歌的集子是成化年間刊行的《新編四季五更駐云飛》、《新編題西廂記詠十二月賽駐云飛》、《新編太平時賽賽駐云飛》、《新編寡婦烈女詩曲》四種,之后還有晚明時期馮夢龍整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