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語文第三次學情調研試題_第1頁
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語文第三次學情調研試題_第2頁
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語文第三次學情調研試題_第3頁
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語文第三次學情調研試題_第4頁
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語文第三次學情調研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第三次學情調研語文試卷2015.11.6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破中國最高領導人不出席境外體育賽事的______,專程到索契為俄羅斯冬奧會助威。②自改革開放年以來,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很多中國人生活_______,但缺少信仰,社會核心價值尚未真正建立起來。③不是說所有的書都不要序言,或者說所有的序言都______。只是我覺得作序言的人,首先應該對得起讀者,而不是作者;千萬要珍惜自己的名譽,就像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A.慣例優(yōu)裕不堪卒讀B.慣例充裕不忍卒讀C.先例充裕不堪卒讀D.先例優(yōu)裕不忍卒讀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無一不是為了增加公共產(chǎn)品的有效投資,以滿足人們快速增長的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節(jié)目內(nèi)容能否及時、深刻、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還在于有能讓觀眾忍俊不禁且留下鮮明印象的語言類節(jié)目。C.元宵節(jié)前后,學生、務工人員集中返程,全國鐵路迎來節(jié)后新一輪客流高峰,僅3月5日就發(fā)送旅客635.2萬人次,同比增長0.6%。D.周迅在電視劇《紅高粱》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氣,加上曾經(jīng)的作品中透露出來的鬼氣、仙氣,更是將她的演技地位繼續(xù)穩(wěn)穩(wěn)地被鎖定。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對于中華名族的歷史文化,不能采取歷史虛無主義態(tài)度,數(shù)典忘祖;。,,,,,則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季羨林先生的見解,很值得重視。①就必須繼承、弘揚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②如果看問題能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③中國要想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世界④季羨林先生認為,西方輕視東方文化,是偏見⑤也不能照搬照抄,拜倒在古人腳下⑥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輕視東方文化則是短見A.⑤③④⑥①②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③①④⑥②D.②④⑥⑤③①4.對下面語段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我的讀書旨趣有三個特點。第一,雖然我的專業(yè)是哲學,但我的閱讀范圍不限于哲學,始終喜歡看“課外書”,而我從文學作品和各類人文書籍中同樣學到了哲學。第二,雖然我的閱讀范圍很寬,但對書籍的選擇卻很挑剔,以讀經(jīng)典名著為主,其他的書只是隨便翻翻,對媒體宣傳的暢銷書完全不予理睬。第三,雖然讀的是經(jīng)典名著,但我喜歡把它們當作閑書來讀,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而我確實在讀經(jīng)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國平語)A.讀書旨趣是:閱讀范圍不限于哲學,讀書很挑剔,當作閑書來讀。B.讀書旨趣是:喜歡看“課外書”,閱讀范圍很寬,讀是為了消遣。C.讀書旨趣是:喜歡看“課外書”,主要讀經(jīng)典名著,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讀。D.讀書旨趣是:從各類書籍中學哲學,不理睬暢銷書,讀中得到消遣。5.下面選項填入橫線處,構成比喻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遭遇無意的傷害,但請記住,我們不可以為之拋棄了那一顆寬容之心。這就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牛虻叮上幾口,老牛決不為此而停止耕耘。B.馬蹄踩踏到了鮮花,鮮花依舊簇擁著馬蹄。C.你不讓它做一顆明星,它甘愿做一盞小燈。D.山崩造成斷崖,斷崖卻形成了壯觀的瀑布。二、文言文閱讀(19分)書魏鄭公傳

曾鞏余觀太宗常屈己以從群臣之議,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無不諫諍。雖其忠誠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則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稱賢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淵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書存也。

夫君之使臣,與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滅人言以掩己過,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諫諍為當掩,是以諫諍為非美也,則后世誰復當諫諍乎?況前代之君有納諫之美,而后世不見,則非唯失一時之公,又將使后世之君謂前代無諫諍之事,是啟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漸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遼東之敗,而始恨鄭公不在世,未嘗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諫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書,未嘗掩焉。至今稱太甲、成王為賢君,而伊尹、周公為良相者,以其書可見也。令當時削而棄之,成區(qū)區(qū)之小讓,則后世何所據(jù)依而諫?又何以知其賢且良歟?桀、紂、幽、厲、始皇之亡,則其臣之諫詞無見焉。非其史之遺,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則諫諍之無傳,乃此數(shù)君之所以益暴其惡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為尊、親、賢者諱,與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諱者,惡也,納諫豈惡乎?“然則焚稿者非歟?”曰:焚稿者誰歟?非伊尹、周公為之也,近世取區(qū)區(qū)之小亮者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則?以焚其稿為掩君之過,而使后世傳之,則是使后世不見稿之是非,而必其過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豈愛其君之謂歟?噫!以誠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萬世者,鄭公也。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3分)()A.而魏鄭公之徒喜遭其時

徒:一類人B.則思唐之所以治

治:太平C.而始恨鄭公不在世

恨:怨恨D.與此戾矣

戾:相反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與臣之事君者何況前代之君有納諫之美B.取小亮以私其君夫以諫諍為當掩C.而其事至迫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D.是啟其怠且忌矣又何以知其賢且良歟?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而必其過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豈愛其君之謂歟?(4分)(2)以誠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萬世者,鄭公也。(5分)9.本文從哪些側面或角度對進諫納諫進行了闡述?(4分)三、古詩詞鑒賞(10分)10.閱讀下面這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注:①此詞為黃庭堅被貶至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覽.時序部》:“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這首詞寫梅花很有層次,請結合上闋簡要分析。(3分)(2)請簡析下闋“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兩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3分)(3)作者“老盡少年心”了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詞說明理由。(4分)四、名篇名句默寫((8分)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頤《愛蓮說》)(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勸學》)(4)吾師道也,▲?(《師說》)(5)舞幽壑之潛蛟,▲。(蘇軾《赤壁賦》)(6)西當太白有鳥道,▲。(李白《蜀道難》)(7)粗繒大布裹生涯,▲。(蘇軾·《和董傳留別》)(8)▲,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五、現(xiàn)代文閱讀(一)(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一個人從這里走遠陳啟文我知道,我又走到了一個逼我沉思的地方。這個地方你想走錯也很難走錯,它就在河邊,你順著河流走,一直走,走進湘陰縣城西正街普田巷,看到一座長著兩株石榴樹的庭院,就是了。青苔,沿著石階一級一級地爬上來。如果不是這樣一個人的存在,這里無疑將是一片被遺忘的風景,甚至早已不存在。我來到這里,為的是來尋找這個人一生的引子。五月,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湘江兩岸,到處漫溢著新鮮的生機,還有他倍感親切的水稻在小南風中灌漿的味道。但這只是一種美妙的幻覺。別忘了,那是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那時,在他的故鄉(xiāng)湘陰剛發(fā)生一場激烈的排外風潮,而他的歸來讓這些同飲湘江水長大的鄉(xiāng)親們又找到了一個發(fā)泄口,湘陰的老百姓和鄉(xiāng)紳在他的必經(jīng)之路上貼滿了大字報,罵他是“勾通洋人”的賣國賊、漢奸。很多事他都早已想到了,但他還是不敢相信他的故鄉(xiāng),會以這種方式迎接他的歸來。他的臉先是變得慘白,瞬間又變得通紅。他是典型湖南人,血勇之人。但他使勁忍住了。他認命。他在唾罵聲中出使,又在唾罵聲中回國。這是他的宿命,也是一個民族的宿命。終于回來了,卸下了一生的包袱,也好啊??删驮谒麣w國后的第二年,西北告急,朝中清流派領袖張之洞連連上書請戰(zhàn),在強烈情緒的推涌之下,上至文武百官的“矢口談戰(zhàn)”,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盲目排外,同沙俄不惜一戰(zhàn)的情緒已經(jīng)蔓延到了全國?;蛟S,只有湘江邊上一個孤獨的老人,還保持著一種理智上的清醒。這么多年的經(jīng)歷,讓他深知追求的愿望一旦變成狂躁的情緒有多么可怕,屢戰(zhàn)屢敗的慘烈,愈積愈重的情緒,這也正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凡主戰(zhàn)必為正義,愛國,英烈,卻從未考慮過一個國家在戰(zhàn)爭中付出的慘重代價,更不會考慮國人的生命與權利。而凡是主和,則是投降,賣國,漢奸,必然要背負一世恥辱,乃至千古罵名。他,其實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原本就既是戴罪之身,又是賦閑之身,對于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遺忘,也讓自己處在一種被遺忘的狀態(tài)。然而,他又一次挺身而出,上書朝廷,依舊堅持他“不輕言戰(zhàn)事,處之以理”的主張。他知道自己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有多么深重的情感,正是深懷這一信念,才可能在理性上把各種選項放在天平上反復衡量之后,為國為民選擇代價最小的、流血最少的一種方式。但在那樣一種火山爆發(fā)般的激昂情緒之下,誰都知道這時候你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將意味著什么,郭嵩燾一下又把自己推到了整個中國的對立面,再次招來了舉國上下的瘋狂怒斥和唾罵。事實上,結果已在郭嵩燾的預料之中,慘烈的戰(zhàn)爭沒有被大清國爭回一寸土地,最終卻由曾紀澤在談判桌上“與俄外部及駐華公使布策等反復辯論,凡數(shù)十萬言”,經(jīng)過唇槍舌劍的據(jù)理力爭,曾紀澤不但廢止了中俄屈辱的《里瓦兒條約》,第二年,他又在彼得堡同沙俄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區(qū)。難道,這就不是愛國嗎?曾紀澤為大清國掙來了多大的臉面啊。談判桌上的較量,有時候甚至遠比戰(zhàn)爭要復雜、詭譎和艱難,或許,只有郭嵩燾這樣同外國列強打過交道的人,才能深刻體會。但他卻依然是那么孤獨。他復雜的心境,只能訴諸歲月中的河流。長久地,一個老人的身影,于月白風清的江邊,煢煢獨立。不需河流映照,人,已經(jīng)老了?!皩W問半通官半顯,一生懷抱幾曾開?”這是他晚年自題的一首《戲書小像》,他在悲嘆自己的一生,人生過于短暫,他走時,那些還呆在肚子里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向他擲石子兒了,也學會罵人了——漢奸。他沒有躲避那些石子兒,這倔強的老漢,站在那里,哪怕再老,他也不會站成一根木頭,一塊石頭,他是人,“流傳百代千年后,定識人間有此人?!边@不是他對自己的安慰,而是對自己的確認,是的,他有這樣的歷史自信。原以為,心早已死了,卻沒死,還跳得那么熱烈。他不能這么就老去,他不想就這么老死桑梓,但他又感到自己每日都在老去。他急啊。他依舊在為辦學校、禁煙而奔忙,那背負一身的包袱,原來根本就沒有卸下來。在晚年,他依然向朝廷疾呼應扶植私營經(jīng)濟,把官有資產(chǎn)交與商人經(jīng)營,為此,他還想率先垂范,三次申請開辦輪船公司,第三次還直接得到了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的支持,但在這個大清帝國,想辦一件事竟如此之難,他最后的一次努力,化為這逝水中的一個泡影。明明白白的一條路啊,就是沒人愿走,他想走,又怎么也走不通。歲月中的石榴,又開始飄下落葉。書齋里,一本書翻到此刻,復又合上。老人,又一次走到江邊,星宿在上,宿命在上,但沒有門開向你,重生之門。不會有靈光再現(xiàn)的日子。七十三歲的老人,忽然想到家鄉(xiāng)的一句讖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他預知,大限已到。公元一八九一年,大清國光緒十七年,一直到死也未擺脫“漢奸”之名的郭嵩燾在一場并不致命的病中溘然長逝。那讖語驚人的準確,他剛好活了七十三歲。這是中國第一個敢于做“漢奸”的人。這個人,一生創(chuàng)造的第一次或第一個實在太多了。一直到死,他對生平際遇和未竟的事業(yè)依舊充滿了不舍的眷戀和遺憾?!皶冮L利覺客情孤,細雨纖纖乍有無。密樹安巢聞啄鵲,破窗綴網(wǎng)看懸蛛。勞心遠道人何處,刻意新詩貌已癯。強作東坡留滯語,經(jīng)營身計一生迂?!边@是他的詩——《晝長》。這首詩就像他的性格,他的一生,有一吐為快的直率,有真人的性格和性情,又堪為此人一生的寫照。他的悲劇或許在于,他在當時的中國似乎已經(jīng)走得太遠了,一下把所有的人都甩在了身后,難免驚世駭俗,難免勢單力薄,難免受到舉國士人的譏嘲和辱罵,這是郭嵩燾的悲哀,也是中國近代化的悲哀。但到底是他走得太快,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腳步太慢?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現(xiàn)在走到了哪里?這個人已走一百多年,卻依然是我們望塵莫及的一個背影。天黑了很久,我還站在那里。河流,依然無言地述說著,一個人同一個世界的抗爭。或許,越是深刻的痛,越是不容易說出。我知道,這條河再也不會完整地浮現(xiàn)出一個人的身影。他在這里留下的,只有一座孤墳。在他死后九年,時值義和團運動高漲之際,還有京官上奏請開棺鞭戮郭嵩燾之尸以謝天下。在他死了八十多年后,他的墳墓曾被鏟平,墓碑扔進了豬圈里。不要說什么十年浩劫,歲月那么慈祥,沒有過錯。時間已經(jīng)寬恕了他們,但不可饒恕我們。一百多年了,還有多少人在重復這個人的命運啊。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條河,既是一個人的前世,也是他的今生。12.文章第二節(jié)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4分)13.理解文中劃線句子的深刻含義(6分)(1)這是他的宿命,也是一個民族的宿命。(2)這個人已走一百多年,卻依然是我們望塵莫及的一個背影。14.文章開頭說:“我知道,我又走到了一個逼我沉思的地方”。請結合全文概括作者進行了那些深沉的思考?(4分)15.結合全文探究標題“一個人從這里走遠”的深刻內(nèi)涵。(6分)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失去風景的時代曹文軒①我們不無悲哀地看到:現(xiàn)代小說卻已經(jīng)不再注目風景。當年,川端康成稱他與自然的關系是“幸運的邂逅”。他在談到《伊豆的舞女》時,唯一的遺憾是覺得風景描寫還是少了些。從前的小說家,雖然沒有太多的人去自覺地談論風景的意義,但在實際寫作中,風景始終是他們小說的重要元素。他們的寫作,幾乎形成一個定論:風景描寫是小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現(xiàn)代小說就是拋卻了這一元素。②人類進入現(xiàn)代之后,對自然實際上已經(jīng)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對自然,是一種宗教的姿態(tài),他們虔誠靜聽與默察,是要在萬籟俱寂中讀出其奧義。因此,自然對他們來說不能有須臾的分開。而現(xiàn)代人盡管作出各種各樣親近自然的樣子,并有許多贊美之詞,但骨子里,現(xiàn)代人還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過是物質,是被看的。小說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③工業(yè)文明、人口難以抑制的增長而不斷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卻與貧化?,F(xiàn)代,有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風景的空間里。有些人,從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綠色、缺乏蟬聲與鳥鳴的水泥鋼筋的世界里。他們的肉體與靈魂從一開始就缺乏自然所給予的靈氣與濕潤。他們的記憶里沒有什么像樣的風景,更沒有對風景的深刻感受。因此,小說也就沒有了風景。④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卻在于現(xiàn)代人的審美趣味、審美意識的歷史性變異。⑤文學藝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酷愛思想?,F(xiàn)代之文學藝術,新生了許多特質,但同時也丟失了許多特質,比如意境、詩性等。在現(xiàn)實生活與現(xiàn)代哲學思潮的雙重作用下,現(xiàn)代文學藝術將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對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現(xiàn)代哲學的發(fā)達并由此帶來的思想觀念的眾聲喧嘩,使文學藝術陷入一個龐雜無緒的思想大網(wǎng)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穎,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為時尚與習慣。在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后,一些現(xiàn)代的文學藝術家們在冥冥之中達成一個共識,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對丑的審視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對美的審視上;美是虛弱的,蒼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矯情的,美的淺薄決定了它不可能蘊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說不上蘊藏什么驚世駭俗的思想了;而丑卻是沉重的、無底的、可被無窮解讀的,那些非同尋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現(xiàn)代藝術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礦脈。丑的物象(比如潰爛的膿瘡,比如蒼蠅),丑的人性(比如窺陰癖,比如自虐狂),紛紛涌入文學藝術家的視野?,F(xiàn)代文學藝術家就這樣與荒誕、怪僻、邪惡、陰鷙、猥瑣等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雖然并非現(xiàn)代文學藝術的全部,但卻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給人們的主要印象。⑥作為人們追求雅致、雅趣、雅興的文學藝術,現(xiàn)在背離的恰恰正是這一切。現(xiàn)代文學藝術正是將粗俗、丑陋、陰沉、冷漠的事物作為自己觀照的對象。風景的被注意,是與雅致、雅趣、雅興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興已被冷淡與放棄,風景也就自然消失了。⑦惡心的感覺、陰冷的感覺,不可能來自冬日的太陽、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⑧現(xiàn)代小說因為缺乏古典小說中的自然與風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澀,怎么說也是缺憾。(選自曹文軒《小說門》,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版,有刪節(jié))16.文中“現(xiàn)代小說卻已經(jīng)不再注目風景”的原因有哪些?(6分)17.請簡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論述層次。(6分)18.文章第⑦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看法?它對論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七、作文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傅山在《作字示兒孫》小序中寫到,寫字要注意“寧拙毋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無安排”。魯迅對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談過十二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逼鋵?,這何止是對寫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應如此。要求: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連云港外國語學校2016屆高三第三次學情調研語文試卷參考答案2015.11.6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1.A解析:“不堪卒讀”:不堪:不能;卒:完畢,結束。形容文章寫得凄慘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讀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讀下去?!安蝗套渥x”,即“不忍心讀完,多形容文章悲慘動人”?!安豢白渥x”的使用范圍比較廣,而“不忍卒讀”的使用范圍卻比較窄。2.【參考答案】C【解析】A賓語殘缺,“服務”后加“需求”;B兩面對一面,在“有”后加“沒有”;D結構混亂,“將……鎖定”和“……被鎖定”雜糅。3.C解析:解此題,找好首句或末句是關鍵4.C5.B解析:解答此題關鍵在于抓住選項是否能體現(xiàn)出“寬容心”。二、文言文閱讀(19分)參考答案:6、C7、D8、(1)而(讓后世人)必然認定那過錯通常在君主身上,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這哪里說得上是愛護他們的君主呢?(前兩個分句各1分,“豈……歟”1分,主謂倒裝1分)(2)用真實誠信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對后世不欺瞞的人,就是鄭公啊?。ā罢\信”,真實誠信;“持”,要求、約束;“事”,侍奉;“不欺乎萬世”;判斷句各1分)9、答:既列舉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為正面例證,亦舉了桀、紂等君王作為反面例證;既從為臣的角度談進諫,亦從君王的角度談納諫。(1句1分)三、古詩詞鑒賞(10分)(1)作者先邊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著寫夜晚微風中傳來梅花幽香,最后寫早晨梅花開滿枝頭。由“梅破”到“梅香”再到“開遍”,作者很有層次地描寫了梅花。(意思對即可給分,“梅破”“梅香”“開遍”各1分)(2)展開想像,化用壽陽公主的典故以擬人手法表現(xiàn)梅的姿容(意思對即可給分,“想像”“用典”“擬人”三點3分。)(3)沒有。從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闋傳達了邊地見到梅花的喜悅之情,二是下闋化用典故表現(xiàn)自己的浪漫情懷(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兩句主要抒發(fā)了詩人失意后的豁達之情。(意思對即可給分,一點1分,兩點2分,答出四、名篇名句默寫((8分)11.(1)天街小雨潤如酥(2)濯清漣而不妖(3)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泣孤舟之嫠婦(6)可以橫絕峨眉顛(7)腹有詩書氣自華(8)流丸止于甌臾,五、現(xiàn)代文閱讀(一)(20分)12、交代郭嵩燾家鄉(xiāng)故居的位置和標志,(1分)渲染幽深荒寂的氛圍,(1分)引出下文對郭嵩燾一生經(jīng)歷的記敘和對他在歷史上的獨特意義的高度評價。(2分)13、(1)清末,在列強侵略的背景之下,作為主和派的郭嵩燾出使談判必然被視為投降,賣國,要背負一世恥辱;(1分)這段歷史,也因此被視為中華民族喪權辱國的屈辱史(1分)這是郭嵩燾的悲哀,也是中國近代史的悲哀。(1分)(2)郭嵩燾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多年了,(1分)他的那種為了國家與民族敢于做第一個“漢奸”、不懼罵名勇氣和理性,熱情和直率,是現(xiàn)代的我們都無法企及的。(2分)14、重新思考清末“主戰(zhàn)”和“主和”的是非對錯;思考郭嵩燾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意義;思考造成郭嵩燾和民族悲劇的真正原因;審視我們的民族情結和反思當下人們理性的缺失。(一點1分)15、(1)在列強入侵、主戰(zhàn)情緒高漲的時候,只有郭嵩燾一個人保持著談判強過戰(zhàn)爭的清醒理智;(2)郭嵩燾背著“漢奸”的罵名卻堅信千百年后定會有人給他一個全新的歷史評判;(3)郭嵩燾一個人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以遠見卓識呼吁實業(yè)救國;(4)郭嵩燾敢為人先、驚世駭俗的創(chuàng)見處遠遠地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5)郭嵩燾的思想和精神甚至在當今仍然讓人無法企及。(答出3點即可得6分)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8分)16.(1)人類進入現(xiàn)代之后,對自然失去了崇拜之心;(2)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生活在失去風景的空間里;(3)現(xiàn)代人的審美趣味、審美意識發(fā)生了歷史性變異。(每點2分)17.首先提出現(xiàn)代文藝發(fā)生了酷愛思想的這一歷史性變異,接著剖析產(chǎn)生變異的現(xiàn)實和思想原因,然后通過對比和舉例論證闡述現(xiàn)代藝術家對丑的價值所達成的共識,最后指出現(xiàn)代文學藝術給人們留下的主要印象。(一點1分,寫滿4點得6分)18.(1)現(xiàn)代文學藝術由于不再關注自然風景,就只能表現(xiàn)出丑陋陰暗的人性與情感。(2)用形象化的語言從反面論證了自然風景對一切文學藝術的重要性。(一點3分)七、作文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窘馕觥吭囶}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寫好本次作文,理解“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這幾句話的含義是關鍵?!皩幾疚闱伞保宰謶緲?、自然,本色,而非華巧、機巧;“寧丑毋媚”,言字寧丑而不熟媚輕態(tài),丑中見境,丑中見美,外丑內(nèi)美;“寧支離毋輕滑”,言字形散亂有骨力但不輕浮不勁利;“寧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為之,凌云健筆,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僅寫字,魯迅先生對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談過十二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聯(lián)系材料中“這‘四寧四毋’,何止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