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宿根花卉_第1頁
第九章 宿根花卉_第2頁
第九章 宿根花卉_第3頁
第九章 宿根花卉_第4頁
第九章 宿根花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九章宿根花卉

本章要點:

宿根花卉的特點

露地宿根花卉的栽培管理(以菊花、香石竹、芍藥等為例)

溫室宿根花卉的栽培管理(紅掌、君子蘭)

Perennials

概念:

多年生草本

地下器官未變態(tài)

以地下部的芽或萌蘗越冬

種類:

耐寒性宿根花卉:原產(chǎn)溫帶,在冬季完全休眠。

不耐寒宿根花卉:原產(chǎn)熱帶或亞熱帶,葉片常綠。

特點

能存活多年的地下部分:根多年生,生長點每年移動。

溫帶宿根花卉具有休眠特性,需冬季低溫解除休眠;熱帶宿根花卉只要溫度適宜可周年開花,但高溫導(dǎo)致半休眠。

生活力強,一次栽植后可多年生長

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嫁接、扦插、播種繁殖

種植時預(yù)留空間,更新生長勢衰弱的。

宿根花卉的栽培管理

1.肥水

追肥與一二年生草花基本相同,基肥的要求比一二年生草花高,每年秋冬翻種時施入基肥。澆水主要在生長期,休眠期多數(shù)不澆水,保持干燥。

2.整理

花后需修剪整理,一些常綠或半常綠的僅除去殘花枯葉。

3.更新

生長過密,莖變纖細,中心植株變小,開花減少或不開花:植株更新(將過密過老植株挖出后,分成小叢,進行分植);土壤更新(施入適量的基肥,或更換土壤)。

4.越冬

生長后期多施磷鉀肥、控制氮肥,或減少水分的供應(yīng),使植株充分成熟,增加本身抗寒能力。

冬季進入休眠后,中耕施肥一次,以提高土溫。

根部封土,保護不受凍,次年挖開封土即可。

設(shè)風(fēng)障,提高小氣候的溫度。

形態(tài)特征:莖基部半木質(zhì)化,被柔毛。葉互生,邊緣具鋸齒,葉形變化大。頭狀花序,花單生或數(shù)朵聚生,緣花(rayflower)為舌狀雌花,花色多樣,心花為管狀花(diskflower)、兩性,可結(jié)實,多為黃綠色。種子瘦果,花期10-12月。

菊花FloristsChrysanthemum

別名:黃花、節(jié)花、秋菊等

科屬:菊科菊屬。

拉丁學(xué)名:

Chrysanthemum

產(chǎn)地與分布:原產(chǎn)中國,mostofthespeciesinthelineageofpresentdaycultivarsarefromChina.

栽培史:中國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具有3000多年栽培歷史,漢代—藥用植物栽培;晉魏時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發(fā)展為觀賞花卉。宋代是菊花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宋代劉蒙所著的《菊譜》收有菊花品種163個,這是我國最早的菊花專著。明代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收錄菊花品種270多個。17世紀末,由荷蘭商人帶回歐洲。十八世紀中,法國商人又從我國搜集許多優(yōu)良品種,引種到了法國。

生物習(xí)性:具一定耐寒性;宜生長于偏酸性的壤土中;喜光和涼爽氣候,怕積水;耐蔭,忌重茬

繁殖

主要采用扦插繁殖,初冬選健壯植株,剪除地上部分,春季萌芽長出腳芽,新芽伸長后,剪去過于細弱的枝,留下健壯枝作插穗(7-10cm)。500-600cuttingspersquareyard.Afinemistshouldbeusedintermittentlyduringthedaylighthoursuntilrootingisaccomplished.Themistisusuallyturnedoffadayortwobeforecuttingsareremovedto“harden”thempriortoshippingorplanting.Cuttingsarewellrootedin10to20days.Cuttingswithrootsslightlylessthan1.8-2.0cmlongaredesirable.

嫁接,采用黃蒿,劈接。

從植株基部長出的幼芽(rootingterminalcuttings)

品種分類

依整枝方式:

獨本菊:一株一花

案頭菊:株矮(20CM),花大

大立菊:一株著花數(shù)百朵乃至數(shù)千朵以上的巨株菊花。適于展覽和廳堂、廣場。

懸崖菊:分枝多,枝干細軟的小菊品種

菊藝盆景

菊藝盆景

品種分類

依花型分類:

平瓣、匙瓣、管瓣、

桂瓣、畸瓣

依花徑大小:

小菊(<6cm)

中菊(6-10cm)

特大菊:20cm以上

切花菊栽培技術(shù)

品種選擇:

花型規(guī)則;花徑中大型;花瓣厚實有光澤;花色明快;花頭向上;枝干直立;葉片平展厚實、濃綠。

周年生產(chǎn):

Hybridcultivarsusedforyear-roundfloweringareshortday(long-night)plants.Naturalfloweringoccursduringseveralmonthsinthefall.

IntheNorthernHemispherethesecultivarshavebeenclassifiedasearly(Augusttomid-October),midseason(mid-Octobertomid-November),andlate(aftermid-November)flowering.Cultivarsinthe6-weekresponsegrouprequire6weekstoreachharveststagefromthefirstinductiveshortday.Otherresponsegroupsrequire7ormoreweeks,uptoamaximumof15weekstoreachharveststagefromthefirstinductiveshortday.

栽培技術(shù):

1.品種:日本品系的秋菊和夏菊。小花品種生產(chǎn)量很少。

2菊花切花種苗繁育技術(shù)

采用嫩枝扦插繁殖種苗。1)母株培養(yǎng):組培苗定植于圃地,株行距25-25厘米。頂芽長到15厘米摘心,20天后進行第2、3次摘心。2)采芽扦插:主要采用頂芽繁殖,每株采穗3-4次,選未木質(zhì)化的嫩梢頂芽,5-8厘米,帶5-7片葉,下部莖粗0.3厘米。用刀片除去下部葉片,保留上部2-3片葉,20枝1束,把切口速蘸100-200毫克/LNAA或50毫克/L生根粉2號。用細砂或蛭石做插床,株行距3-4厘米,插入2-3厘米深,保持15-20度,10天左右生根,20天后可移栽成苗

3菊花切花周年生產(chǎn)技術(shù)

1)整地:基肥5千克/平方米。南北向高畦,高15厘米,寬1-1.2米。定植前將滴灌帶、方格網(wǎng)按畦面的大小拉平放好。

2)定植:定植時間可根據(jù)開花期而定,秋菊一般在6-7月定植。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單型花60株/平方米,小型花30株/平方米。單型花行距7-8厘米,小花10-15厘米。定植深度4-5厘米。澆透水。

3)摘心、整枝:5-6葉時摘心,去弱留強選留3個側(cè)枝。

4)肥水管理:每10-15天追肥1次。土壤持水量50-60%。

5)立拄、架網(wǎng):菊苗長到30厘米時提一次網(wǎng),每網(wǎng)眼中有一枝花莖,以后隨植株生長高度,不斷提高網(wǎng),使花莖直立。

6)剔芽、抹蕾:

7)補光處理技術(shù):秋冬生產(chǎn)時,為促進營養(yǎng)生長,應(yīng)人為補光。光源白熾燈、熒光燈、高壓鈉燈等。

8)遮光處理技術(shù):主要用于夏菊早春生產(chǎn)的促成栽培。在3-5月種植時,溫度能達到生產(chǎn)需要,但光照正處于長日照,通過用黑膜遮蓋創(chuàng)造短日照條件,達到調(diào)節(jié)上市的目的。一般遮光時間在開花期前60天,株高35-45厘米。夏季遮光注意溫度,如果達到30度,反而抑制花芽分化。溫度適當(dāng),遮光良好,45-55天后花蕾著色,90天內(nèi)開花。

如何選擇菊花品種?四字訣:光、生、奇、品

“光”意為花要嘩然鮮艷自開至落色不變色

“生”意為枝莖挺秀始終不垂

“奇”意為花瓣色澤風(fēng)采矯然出眾

“品”意為標新立異的風(fēng)格自有一種天然的神韻。

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象征高潔、悼念、長壽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銷售量約占切花總量的30%

香石竹Carnation

別名:康乃馨、麝香石竹

科屬:石竹科石竹屬

拉丁學(xué)名:Dianthuscaryophyllus

形態(tài)特征:莖直立多分枝、光滑,微具白粉,莖上有膨大的節(jié);葉對生,線狀披針形,全緣,基部抱莖;花單生或為頂生聚傘花序及圓錐花序,正常花期是5月~10月。蒴果,種子黑色。

產(chǎn)地:原產(chǎn)南歐、地中海沿岸至印度地區(qū)

栽培史:1066年引入英國,原種只在春季開花。1670-1676年開始進行香石竹的育種,1840法國人M.Dalmais將其改良為連續(xù)開花類型。我國1910年引種在上海。

Worldproductioncenters——UnitedStates,LatinAmerica(Colombia,Peru,Mexico,Chile,etc),Europe,意大利、荷蘭、波蘭、美國、哥倫比亞及以色列等。

生物習(xí)性:喜干燥、陽光充足,生長適溫20℃-10—15℃。喜肥,要求腐殖質(zhì)豐富的微酸性、稍粘質(zhì)土壤。忌連作,不耐炎熱

繁殖與栽培

1種苗繁殖:組培脫毒培育母株

1)母株培育:組培苗種植。株行距15-20厘米,苗高15厘米摘心,約15-20天第二次摘心,采穗母株與生產(chǎn)用苗1:25。

2)種苗扦插:插穗最好采母株莖中部2-3節(jié)抽生的側(cè)芽,下部的側(cè)芽較弱。采取的插穗8-10厘米,保留6-8葉,每20-30枝為一束,速蘸5毫克/升的NAA,促進生根。基質(zhì)為蛭石,基質(zhì)厚度8-10厘米,株距2-3厘米,插深3厘米,插后立即澆水。生根前要適當(dāng)遮陽。

2周年生產(chǎn)技術(shù):

1)整地作畦:畦高15-20厘米,寬0.8-1.0米。

2)定植:通常從定植到開花約需110-150天。定植密度33-40株/平方米,株行距10-10厘米,中小花型密度可大些。

3)肥水管理:基肥充足,追肥薄肥勤施。硼素缺乏,植株矮小,節(jié)間縮短,莖稈產(chǎn)生裂痕,莖基部肥大,頂芽不形成花蕾,在花蕾期出現(xiàn)花瓣褐變。

2周年生產(chǎn)技術(shù):

4)保護地生產(chǎn)的溫度與光照:15-20度。夜間5-12度才能保證切花生產(chǎn)。生產(chǎn)上常在花芽分化階段加補人工光源,每次50天左右。

5)摘心:一次摘心法,6-7對葉時進行,使單株萌發(fā)3-4個側(cè)枝,開花最早,時間短。二次摘心,主莖摘心后,當(dāng)側(cè)枝生長有5節(jié)左右,對全部側(cè)枝再進行1次摘心,使單株達到花枝數(shù)6-8枝。

6)張網(wǎng)、剝蕾、剔芽:在株高15厘米時開始張網(wǎng)。

應(yīng)用:

花壇、地被栽培;

切花栽培,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17%)。

世人公認的“母親節(jié)”之花,

代表慈祥、溫磬,

不求代價的母愛。

芍藥:CommonPeony

別名:將離、婪尾春、余容等

科屬:毛茛科芍藥屬

拉丁學(xué)名:PaeonialactifloraPall

形態(tài)特征:具肉質(zhì)根,二回至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通常3裂,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脈帶紅色?;▎紊谇o頂,花梗長,有單瓣、重瓣之分。花期4-5月。

產(chǎn)地與分布:亞洲東部,栽培起源是中國

栽培史:中國芍藥1805年傳到英國,1870選出了切花品種。

生物習(xí)性:耐寒,在我國北方可露地越冬。喜肥,喜陽光充足,喜深厚、濕潤壤土,排水良好,低洼、鹽堿地不宜栽培。需一定量的低溫方能正常開花。

繁殖及栽培:

繁殖:分株繁殖為主,于9-10月上旬進行,不在春季分株。

播種:多用于育種及培養(yǎng)根砧時用。

扦插法:秋季分株時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埋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jié)構(gòu)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遮蔭并經(jīng)常澆水,1.5月至2個月后發(fā)根,形成休眠芽。

栽培:土壤深耕,充分施入基肥,以芽上覆土3-4厘米為宜。每年追肥3-4次(清牡丹,濁芍藥)。出芽前、4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土壤不可過于干燥。疏去側(cè)蕾,設(shè)支柱。

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帶形栽植、在林地邊緣栽培、單株或二、三株栽植、芍藥園。

國外,將其配植于混合花境、應(yīng)用于巖石園。

切花生產(chǎn)(生長勢旺盛,莖稈硬直,花蕾圓整,花色鮮艷,花型秀美,花瓣質(zhì)硬,具備花香,水養(yǎng)期長,耐貯藏等)。

應(yīng)用

鳶尾屬

科屬:鳶尾科鳶尾屬

拉丁學(xué)名:IrisL.

形態(tài)特征:具根狀莖的多年生花卉。葉劍形,基部抱合疊生?;üV〝?shù)朵。外3枚較大,圓形下垂,內(nèi)3枚較小,倒圓形。雄蕊與外輪花被對生;花柱3裂,扁平如花瓣狀,覆蓋著雄蕊?;?-5月開放。朔果。

產(chǎn)地及分布:我國及日本。我國的鳶尾資源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

栽培史:《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有記載。歐洲在1600年左右選育。

生物習(xí)性:耐寒性強,多數(shù)喜陽光,對土壤水分要求應(yīng)品種不同而異。

繁殖與栽培:分株法繁殖,春季花后或秋季,分割根莖,每根莖具2-3個芽。播種繁殖,于秋季種子成熟后即撥,播后2-3年開花。

玉蟬花、燕子花等是重要商品切花,通常在6月開花

促成栽培:4-5月開花,于12月下旬解除休眠,在溫室保溫加溫,可提前開花。

抑制栽培:挖起株叢,在早春萌芽前保濕貯藏在3-4度中抑制萌發(fā),在計劃開花前60天,升溫,出庫,可于夏秋開花。

采收:于花蕾初顯色期采切,置水中養(yǎng)護。

主要栽培種

德國鳶尾I.germanicaLinn.

香根鳶尾I.florentinaL

銀苞鳶尾I.pallida

IrisPumila,(DwarfIris)

玉蟬花I.kaempferi

應(yīng)用:主要用于春花及夏花的花境,也可作地被植物,有些種類可作為切花

燕子花Irislaevigata

萱草ConnecticutKingLily

科屬:百合科萱草屬

拉丁學(xué)名:Hemerocallisfulva

形態(tài)特征:全株光滑,葉自根莖叢生,狹長成線形,葉脈平行。花莖由葉叢抽出,圓錐花序,數(shù)朵出于頂端,花冠漏斗狀,花被片6,內(nèi)3片常比外3片寬大?;ㄆ?-7月,單朵花只開一天。朔果,黑色。

產(chǎn)地與分布:中國、日本、西伯利亞和東歐

栽培史:1795年傳入英國,后引入美國。中國萱草有香味是香味萱草的親本。

生物習(xí)性:性強健、耐寒,耐半蔭,對土壤選擇性不強,以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為宜。

繁殖與栽培:以分株繁殖為主;若種子繁殖,采后即播。

應(yīng)用:叢植或花境、地被、一些種類作菜

蜀葵:Hollyhock

別名:熟季花、端午錦

科屬:錦葵科蜀葵屬

拉丁學(xué)名:AlthaearoseaCav.

形態(tài)特征:全株被毛。葉大,粗糙而皺?;ù螅瑔紊~腋或聚生于頂端成為總狀花序,花期6-8月。

產(chǎn)地及分布:我國四川最早發(fā)現(xiàn)故稱蜀葵

栽培史:1573年從中國輸入歐洲。

蜀葵的重要性:

抗逆性強:抗旱、抗寒,能耐-40度,又可經(jīng)受38度高溫

花大而美,色彩類型多

栽培簡易,可自播繁殖

園林用途廣泛:花境,或植于墻、籬前

用途多:花瓣色素用于食品,嫩葉可食用,全草可入藥,莖皮可漚成葵麻

玉簪:FragrantPlantainlily

科屬:百合科玉簪屬

拉丁學(xué)名:Hostaplantaginea

形態(tài)特征:葉叢狀基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