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唐雎不辱使命》對比閱讀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踔^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顏燭趨①進(jìn)諫曰:“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②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③之。顏燭趨進(jìn),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殺關(guān)龍逄⑤,紂⑥殺比干⑦;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nèi)⑨矣。(節(jié)選自《說苑·正諫》)【注】①顏燭趨:春秋時齊國人。②儻: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傳是個暴君。⑤關(guān)龍逄(páng):夏桀之臣,因諫止夏桀通夜狂飲而被殺。⑥紂:商朝末代君王商紂王,相傳是個暴君。⑦比干:商代貴族,因?qū)掖蝿裰G紂王,被剖心而死。⑧叁: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內(nèi):同“納”,接納。不內(nèi),意思是不讓他回國。1.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請廣于君
廣:___________(2)以頭搶地爾
搶:___________(3)景公說
說:___________(4)中道聞國人謀不內(nèi)矣
謀:___________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1)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3.【甲】【乙】兩文都有完整的情節(jié)。請用原文中的詞句,將下面的表格補(bǔ)充完整。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甲】秦王假仁假義,無理指責(zé)安陵君。唐雎從容應(yīng)對,斷然反駁。秦王以“A______”恐嚇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懾秦王。秦王道歉【乙】齊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準(zhǔn)勸其回國,否則“B_____”顏燭趨進(jìn)諫,點明危害。景公發(fā)怒,并且“C_____”,但顏燭趨大義凜然,繼續(xù)勸諫景公。景公歸國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顏燭趨都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請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概括兩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敬鸢浮?.
增廣,擴(kuò)充
碰,撞
同“悅”,高興
謀劃,商量
2.(1)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呢?(2)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不如、不像)這兩個臣子。
3.
A.天子之怒
B.致死不赦
C.援戟將斫之
4.(1)兩人都有強(qiáng)烈的愛國之心,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2)兩人都不畏強(qiáng)權(quán)、膽識過人。(3)兩人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進(jìn)行勸說。(4)兩人都用了歷史人物的例子作類比。(5)兩人都采用了針鋒相對的應(yīng)對技巧。(答出其中三點即可)【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廣:作動詞用,擴(kuò)大(地盤)。(2)句意: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用頭撞地之意。(3)句意:齊景公被說高興了。說:同“悅”,高興。(4)句意:在途中聽說國人正在謀劃不讓他回國。。謀:謀劃、商議。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1)雖:即使;易:動詞,交換;豈,難道的意思;直:同“只”只是,僅僅。(2)臣之材:我的才能;亦非:也不是(比不了)。3.本題考查信息梳理與概括能力。第一空:從“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可知,面對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的義正辭嚴(yán)的解釋,秦王無法辯駁,于是以“天子之怒”恐嚇唐雎,想讓唐雎屈服。第二空:從“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可知,齊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興,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到朝廷,又怕人勸諫,就命令左右不準(zhǔn)勸其回國,否則“致死不赦”,即用“有敢于先說回去的人格殺勿論”警告眾人。第三空:從“景公援戟將斫之”可知,面對顏燭不聽警告,執(zhí)意進(jìn)諫,憤怒的齊景公“援戟將斫之”,拿起戟就要刺他。4.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從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和乙文“君奚不斫也?……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可知,兩人都有強(qiáng)烈的愛國之心,為了國家,都不畏強(qiáng)權(quán),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敢于直面權(quán)威,膽識過人。(2)從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和乙文“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可知,唐雎抓住秦王對布衣之怒的片面理解,舉出“士”之怒的實質(zhì)來駁秦王。而顏燭則以“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國君,君王你那里還能夠在海上玩得高興”要齊王反思自己六月不回國的后果。故兩人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進(jìn)行勸說。(3)從甲文“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和乙文“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逄,紂殺比干;……”可知,兩人都用了歷史人物的例子作類比來告誡對方行為的錯誤。(4)唐雎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qiáng)暴,刺殺秦王。乙文針對景公“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用桀殺關(guān)龍逄,紂殺比干辯駁,并以“君奚不斫”針鋒相對,毫不退讓。故甲文中兩人都采用了針鋒相對的應(yīng)對技巧。【點睛】參考譯文:甲: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在意。現(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乙:齊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興,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到朝廷,并且命令身邊的人說:“有敢于先說回去的人格殺勿論?!眹?yán)斶小跑前去說:“君王在海上冶游很高興,卻不為因治理國而快樂,于是六個月了不回去。這時,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國君,君王你那里還能夠在海上玩得高興!”齊景公拿起戟就要刺他,顏斶再跑向前,撫弄著自己的衣服等待他說:“君王為什么不刺呢?過去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君王你的才干比不上這兩個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被殺掉的兩個人,君王為什么不刺呢?讓我和這兩個人并列在一起,不是很值得嗎?“齊景公被說高興了,于是就回到齊國。在途中聽說國人正在謀劃不讓他回國。2012·湖北黃石·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炯住壳赝踔^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選自《曹劌論戰(zhàn)》)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2)公將鼓之()(3)雖千里不敢易也()
(4)今日是也()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作用相同的一組是()A.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C.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7.8.下列語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專也C.臣未/嘗聞也 D.下視/其轍9.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1.這兩篇文章都記敘了弱國和強(qiáng)國之間的斗爭情況,運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從而揭示了以弱勝強(qiáng)的原因。認(rèn)真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填寫下面表格。人物人物性格特點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劌唐雎【答案】5.(1)虛報(2)擊鼓進(jìn)軍(3)交換(4)這樣(每空1分)
6.B
7.B
8.(1)可你違背寡人,(是因為)輕視寡人嗎?(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實情判斷。
9.人物人物性格特點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劌深謀遠(yuǎn)慮(遠(yuǎn)謀)語言描寫唐雎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本題中,“加”,動詞,虛報;“鼓”,名詞活用作動詞,擊鼓進(jìn)軍;“易”,動詞,交換;“是”,古今異義,這,這樣。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結(jié)合句意分析。A.也:表疑問語氣/表肯定語氣;B.者:……的人/……的人;C.安:動詞,養(yǎng)/副詞,表反詰,怎么;D.于:從/在;故選B。7.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jìn)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A.此庸夫之怒也: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主謂之間要停頓,故正確停頓為:此/庸夫之怒也;選項錯誤;B.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謂賓之間要停頓,停頓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選項正確;C.臣未嘗聞也:我未曾聽說過。主謂之間要停頓,故正確停頓為:臣/未嘗聞也;選項錯誤;D.下視其轍: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要有停頓,故正確停頓為:下/視其轍;選項錯誤;故選B。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注意關(guān)鍵詞:(1)而:表轉(zhuǎn)折,可是;逆:違背;輕:動詞,輕視;(2)獄:古今異義,案件;雖:表假設(shè),即使;以:用;情:實情。9.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兩文在刻畫人物時,都運用了語言描寫,可根據(jù)文章中人物的語言描寫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甲文,幾乎全是對白,用對白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局。唐雎在國家存亡的危急關(guān)頭出使秦國,與秦王進(jìn)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面對秦王的“不悅”“怫然怒”,唐雎并沒退步:先是反唇相譏,“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然后又用三個排比句擺出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的事實,又說“與臣而將四矣”;最后唐雎“挺劍而起”,緊逼秦王,于是秦王精神防線完全被摧毀,只有繳械投降。從這一番唇槍舌劍的語言描寫,體現(xiàn)了唐雎的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威武不屈。乙文,從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描寫來看,魯莊公依次提出了貴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獄以情三個條件,曹劌否定了前兩條,肯定了后一條。在曹劌看來,戰(zhàn)爭的勝負(fù)既不取決于貴族的支持,也不取決于神明的保佑,而是決定于“取信于民”。他認(rèn)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屬也”,“忠”是盡職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戰(zhàn)”。因此從曹劌肯定戰(zhàn)前要做到“取信于民”這一政治準(zhǔn)備來看,體現(xiàn)了曹劌的深謀遠(yuǎn)慮?!军c睛】參考譯文:甲: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已經(jīng)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dāng)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wèi)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倒下的尸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fā)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yuǎn),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xiàn)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于盡。乙: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dāng)權(quán)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yuǎn)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セ卮鹫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辈軇フf:“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钡搅四且惶?,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jìn)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jìn)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yuǎn)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甲】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鼻赝跞眨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荊軻奉樊於期①頭函,而秦武陽②奉地圖匣,以次進(jìn)。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fā)⑥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⑧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⑨柱而走。群臣驚愕,卒⑩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選自《荊軻刺秦王》)【注釋】①[樊於期]秦國將領(lǐng),因得罪秦王遜到燕國。②[秦武陽]人名,又名秦舞陽,充任荊軻出使秦國的副手。③[陛]殿前的臺階。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諒”的意思。⑥(發(fā)]打開。⑦[揕]用刀劍等刺。⑧[絕]掙斷。⑨(還]通“環(huán)”,繞。⑩[卒]“猝”,突然。?[郎中]宮廷的侍衛(wèi)。12.根據(jù)上文,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長跪而謝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諭矣(
)
(4)圖窮而匕首見(
)13.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劃出兩處。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14.翻譯下列句子。(1)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2)使畢使于前。15.下列對【甲】【乙】兩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甲】文所記敘的是強(qiáng)國和弱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最后弱國取得勝利的故事。B.【乙】文所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經(jīng)過:他拿著匕首,追趕秦王,而其余臣子則袖手旁觀。C.【乙】文中記載了秦國的一條法律:帶刀的侍衛(wèi)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帶刀。D.【甲】【乙】兩文在人物刻畫上均用了對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陽的“色變振恐”襯托出荊軻的沉著冷靜。【答案】12.⑴道歉⑵介詞,從、由
⑶明白,懂得
⑷窮盡,完結(jié)
13.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14.(1)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15.B【解析】12.學(xué)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dá)到學(xué)以致用的目的。注意“謝”解釋為道歉,“窮”解釋為“窮盡”,古今異義。13.學(xué)生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根據(jù)句子的含義劃分節(jié)奏。這句話意思是: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wèi),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據(jù)此可斷句為: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14.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注意關(guān)鍵詞:(1)發(fā):發(fā)作。休祲,吉兇的征兆。(2)第一個“使”是讓的意思,第二個“使”是使命的意思?!坝凇睂儆诮樵~,意思就是“在”。這句話是狀語后置,調(diào)整一下是“使于前畢使”,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15.B.根據(jù)原文“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可知,臣子并非袖手旁觀,而是用手來和荊軻搏斗。故選B?!军c睛】文言文譯文:【甲】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么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很憤怒,對唐雎說:“你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fā)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yuǎn),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站起來。秦王顯出屈服的神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薄疽摇壳G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jìn)來。到了臺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恐懼顫抖,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yuǎn)地區(qū)的粗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感到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p>
荊軻拿到地圖之后捧著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后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jī)(用)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劍,但劍太長,于是拿起劍鞘。當(dāng)時(情況)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立刻抽出來。荊軻在后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發(fā)突然,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tài)。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wèi),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wèi),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么東西來對付劑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斗。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踱鋈慌^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ü?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富弼①見契丹主。契丹主曰:“群臣請舉兵而南,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獲,舉兵未晚也?!卞鲈唬骸氨背谂c中國通好,則人主專其利,而臣下無獲;若用兵,則利歸臣下,而人主任其禍。故勸用兵者,皆為身謀耳。”契丹主驚曰:“何謂也?”弼曰:“晉高祖③欺天叛君,末帝昏亂,上下離叛,故契丹全師獨克,然壯士健馬物故大半。今中國提封萬里,精兵百萬,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勝乎?就使其勝,所亡士馬,群臣當(dāng)之歟,抑人主當(dāng)之歟?若通好不絕,歲幣盡歸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節(jié)選自《宋史?富弼列傳》,有刪改)【注釋】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學(xué)家。②北朝:指契丹。③晉高祖:指后晉皇帝石敬塘,在契丹支持下稱帝,后為契丹所滅。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2)長跪而謝之曰(3)則人主專其利(4)故契丹全師獨克1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qū)VT之刺王僚也
首肯者久之B.挺劍而起
而臣下無獲C.皆為身謀耳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魚我所欲也》)D.徒以有先生也
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1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若通好不絕,歲幣盡歸人主,群臣何利焉?19.唐雎和富弼出使強(qiáng)國都受到武力威脅,他們的應(yīng)對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原文分析?!敬鸢浮?6.(1)曾經(jīng)
(2)道歉
(3)獨享(獨自享用、獨占)
(4)攻克(戰(zhàn)勝)
17.C
18.如果互通友好不斷絕,歲幣全部歸君王,群臣又能享有什么利益呢?
19.相同點:他們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言語不卑不亢,言辭委婉。不同點:甲文中唐雎面對“天子之怒”正義凜然,針鋒相對,誓死維護(hù)國土;乙文中富弼從對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曉以利害,讓契丹主認(rèn)同自己的觀點?!窘馕觥?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嘗:曾經(jīng);(2)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謝:道歉;(3)句意:君王可以獨自享有所有的好處。專:獨享(獨自享用、獨占);(4)句意:因此契丹能保全軍隊而戰(zhàn)勝他們??耍汗タ耍☉?zhàn)勝)。17.A.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音節(jié)助詞,不譯;B.表承接,不譯/表轉(zhuǎn)折,但是、卻;C.都為介詞,都譯為“為了”;D.介詞,因為/動詞,認(rèn)為;故選C。1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重點詞有:若:如果;通好:互通友好;絕:斷絕;盡:全部,所有的。19.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相同點:根據(jù)【甲】文第一段“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等語句可知,唐雎面對秦王的“怫然怒”,面對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脅,唐雎不卑不亢,提出“士之怒”,用“與臣而將四矣”,暗示秦王強(qiáng)迫易地的話,自己(唐雎)會效仿前人行刺殺之事,利用秦王外強(qiáng)中干的性格弱點以命相脅;根據(jù)【乙】文“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獲,舉兵未晚也”“今中國提封萬里,精兵百萬,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勝乎?就使其勝,所亡士馬,群臣當(dāng)之歟,抑人主當(dāng)之歟”可知,契丹主派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否則就出兵打仗,富弼對此不卑不亢的提出作戰(zhàn)的利弊后,說明宋朝疆域萬里,精兵百萬,法令嚴(yán)明,上下一心,點明宋朝強(qiáng)大不可侵犯,否則后果難料;富弼抓住一國之君必定權(quán)衡利弊的特點,打消了契丹主要求割地、作戰(zhàn)的想法;據(jù)此可概括相同點為:他們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言語不卑不亢,言辭委婉。不同點:采用的方式不同,唐雎是以命相逼地迫使秦王放棄易地,富弼是以講道理的方式說服契丹主放棄割地?!炯住课闹刑砌鲁林删殻阡h銳利,義正辭嚴(yán),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脅,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fàn)帯L砌乱圆家聜b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乙】文中富弼向契丹主說明:發(fā)動戰(zhàn)爭,贏了臣子獲利,輸了則君主獨自承擔(dān)責(zé)任,況且此戰(zhàn)不一定必勝,就算勝利也有所損失,這同樣對君主不利,從對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曉以利害,讓契丹主認(rèn)同自己的觀點。【點睛】【甲】參考譯文: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乙】參考譯文:富弼奉命出使契丹,見到契丹主。契丹主說:“大臣們都要求本王立即出兵南下,我認(rèn)為先派使者要求割地,如果宋朝不答應(yīng),再出兵南下也不遲。”富弼說:“北朝和中國修好,君王可以獨自享有所有的好處,而臣下沒有絲毫的利益。一旦雙方交戰(zhàn),如果勝利,功勞歸大臣所有;如果失敗,君王卻要承擔(dān)戰(zhàn)爭中所有的責(zé)任。因此臣子勸君王用兵,都是從自身利益考慮罷了?!逼醯ぶ黧@訝說:“這是什么意思?”富弼說:“晉高祖欺騙上天背叛君主,末帝昏亂,上下離心叛亂,因此契丹能保全軍隊而戰(zhàn)勝他們,但壯士健馬物資也失去一大半。如今中國疆域萬里,精兵百萬,法令嚴(yán)明,上下一心,北朝打算發(fā)動戰(zhàn)爭,能保住一定能獲勝嗎?即使獲勝,損失的軍隊馬匹,是群臣負(fù)責(zé),還是人主負(fù)責(zé)?如果互通友好不斷絕,歲幣全部歸君王,群臣又能享有什么利益呢?”契丹主徹底覺悟,不斷地點頭加以肯定。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踱鋈慌?,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ü?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毙帕昃唬骸昂沃^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①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②謹(jǐn)受教?!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注釋】①卒然:突然?!白洹?,同“猝”。②無忌:即信陵君魏無忌,魏昭王之子。20.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以頭搶地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長跪而謝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雎謂信陵君曰___________________(4)人之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選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A.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B.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C.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D.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2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23.請你簡要分析【甲】文中畫線句的作用。24.【乙】文中,唐雎的這番勸說,對你的為人處世有什么啟發(fā)?!敬鸢浮?0.
碰,撞。
道歉。
對……說,告訴。
憎恨,討厭。
21.D
22.(1)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別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別人,是不可以讓人知道的。
23.寫秦王聽了唐雎的話之后的反應(yīng),能看出秦王已經(jīng)被唐雎折服,從秦王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側(cè)面烘托出唐雎有勇有謀、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的大無畏精神。
24.要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對自己不居功自傲,對別人應(yīng)知恩圖報。【解析】2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1)句意為: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碰,撞。(2)句意為: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謝:道歉。(3)句意為:唐雎對信陵君說。謂:對……說,告訴。(4)句意為:別人厭恨我。憎:憎恨,討厭。2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現(xiàn)在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您,我們馬上就要見趙王,我希望您能忘記救趙的事情。故斷句為: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故選D。2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dá)、雅”,注意重點字詞。(1)重點字詞:夫,句首語氣詞;而,但;第一個“以”,憑借;存,幸存;徒,只;第二個“以”,因為。(2)重點字詞: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憎,憎恨;知,知道。2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句段作用分析?!扒赝跎珦稀笔巧駪B(tài)描寫,“長跪而謝之”是動作描寫,“曰”后面的內(nèi)容是語言描寫,從秦王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側(cè)面烘托出唐雎足智多謀、不畏強(qiáng)權(quán)、敢于同強(qiáng)大勢力相抗衡的強(qiáng)大精神。由“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可知,秦王向唐雎道歉,可看出秦王被唐雎的強(qiáng)大人格所折服。2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啟示。由乙文“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愿君之忘之也”可知,謙虛謹(jǐn)慎,不居功自傲,同時要知恩圖報?!緟⒖甲g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乙】信陵君殺死晉鄙,拯救邯鄲,擊破秦兵,保住了趙國。趙孝成王準(zhǔn)備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對信陵君說:“我聽人說:事情有不可以讓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記的,有不可以不忘記的?!毙帕昃f:“你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說:“別人厭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厭恨人家,又不可以讓人知道。別人對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記;我對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記。如今您殺了晉鄙,救了邯鄲,打退了秦兵,保住了趙國,這對趙王是很大的恩德啊?,F(xiàn)在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您,我們馬上就要見趙王,我希望您能忘記救趙的事情?!毙帕昃f:“我敬遵你的教誨。”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各題?!炯住壳赝踱鋈慌?,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薄疽摇课鍑偌s以伐齊。昭陽謂楚王曰:“五國以破齊,秦必南圖楚?!背踉唬骸叭粍t奈何?”對曰:“韓氏輔國②也,好利而惡難。好利,可營③也;惡難,可懼也。我厚賂之以利,其心必營。我悉兵以臨之,其心必懼我。彼懼我兵而營我利,五國之事必可敗也。約絕之后,雖勿與地,可?!背踉唬骸吧??!蹦嗣蠊轮n,公仲果懼兵而營利。韓之反趙、魏之后,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選自《戰(zhàn)國策·楚一》)【注釋】①五國:分別指趙、魏、韓、燕、楚五國。②韓氏輔國:韓國大臣韓珉。后文“公仲”同此。③營:謀求,這里指誘惑。2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休祲降于天()
(2)徒以有先生也()(3)我悉兵以臨之()
(4)雖勿與地()2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2)好利,可營也;惡難,可懼也。27.結(jié)合【甲】文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28.結(jié)合【乙】文說說昭陽為使五國之約落空所做的計劃是什么?【答案】25.
吉祥
只,僅僅
到,靠近
給
26.(1)平民的發(fā)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2)貪圖私利,可以(對他)施以利誘;厭惡危難,可以(對他)施以威脅。
27.首先,唐睢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qiáng)暴,刺殺秦王。接著,唐睢“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
28.①用豐厚的財物去誘惑韓國大臣韓珉;②用大軍威脅韓國大臣韓珉。(或厚賂之以利,悉兵以臨之。)【解析】2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1)句意為: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休:吉祥;(2)句意為: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徒:只,僅僅;(3)句意為:我發(fā)動大軍去靠近威脅他。臨:靠近;(4)句意為:即使不給(韓國)割地也是可以的。與:給;26.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字詞:布衣,平民;搶,撞;徒,裸露;跣,赤腳。(2)重點字詞:好,喜歡;可,可以;營,謀?。粣?,厭惡。27.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分析,唐睢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根據(jù)“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分析,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專諸、聶政、要離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qiáng)暴,刺殺秦王。接著,唐睢“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28.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我厚賂之以利,其心必營?!钡贸觯河秘S厚的財物去誘惑韓國大臣韓珉;根據(jù)“我悉兵以臨之,其心必懼。彼懼我兵而營我利,五國之事必可敗也”得出:用大軍去威脅韓國大臣韓珉,最終使五國之約落空?!军c睛】參考譯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乙)(趙、魏、韓、燕、楚)五國聯(lián)盟進(jìn)攻齊國。(楚相)昭陽對楚王說:“五國如果打敗了齊國,秦國一定會(乘機(jī))向南謀取楚國?!背跽f:“如果這樣怎么辦呢?”(昭陽)回答說:“韓國大臣韓珉,貪圖私利又厭惡危難,貪圖私利,可以(對他)施以利誘;厭惡危難,可以(對他)施以威脅。我用豐厚的財物去賄賂他,他內(nèi)心一定會被利所誘。我發(fā)動大軍去威脅他,他內(nèi)心一定會感到害怕。他害怕我們的大軍且貪圖我們的重利,這樣五國聯(lián)盟(攻齊)的事一定會失敗。(他們的)盟約被撕毀以后,即使不給(韓國)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說:“好。”于是派大公事去韓國,韓珉果然害怕大軍且貪圖重利。韓國抗拒與趙、魏(聯(lián)盟)以后,楚國果然沒有割地給韓國,而五國聯(lián)盟攻齊之事就落空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踔^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ㄟx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荊軻奉樊於期①頭函,而秦武陽②奉地圖匣,以次進(jìn)。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fā)⑥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⑧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⑨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選自《荊軻刺秦王》)【注】①樊於期:秦國將領(lǐng),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②秦武陽:人名,又名秦舞陽,充任荊軻出使秦國的副手。③陛:殿前的臺階。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諒的意思。⑥發(fā):打開⑦揕:用刀劍等刺。⑧絕:掙斷。⑨還:通“環(huán)”,繞。2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1)長跪而謝之(2)天下縞素(3)圖窮而匕首見(4)皆陳殿下3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B.寡人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以次進(jìn)C.聶政之刺韓傀
何陋之有D.秦王還柱而走
雜然而前陳者31.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32.翻譯下列句子。(1)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2)使畢使于前。3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甲文所記敘的是強(qiáng)國與弱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最后弱國取得了勝利。B.乙文所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經(jīng)過:他拿著匕首,追趕秦王,而其余臣子則袖手旁觀。C.乙文中記載了秦國的一條法律:帶刀的侍衛(wèi)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帶刀。D.甲、乙兩文在人物刻畫上均用了對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陽的“色變振恐”襯托出荊軻的沉著冷靜。【答案】29.(1)道歉
(2)白色喪服。這里用作動詞,指穿白色喪服。(3)窮盡,完結(jié)(4)陳列
30.D
31.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32.(1)心里的憤怒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變成四個人了。(2)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33.B【解析】29.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判斷詞義。(1)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謝:道歉。(2)句意: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c素:白色喪服。這里用作動詞,指穿白色喪服。(3)句意: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窮:窮盡,完結(jié)。(4)句意: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陳:陳列,排列。3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一詞多義的理解。A.介詞,從/介詞,在;B.介詞,用/介詞,按照;C.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賓語前置標(biāo)志詞,不譯;D.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飾;故選D。31.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句意:當(dāng)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wèi),所以荊軻追逐秦王。所以停頓應(yīng)該是: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3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中的關(guān)鍵詞匯。(1)本題重點詞:懷怒:心中的憤怒;發(fā):發(fā)作;休祲:吉兇的征兆。(2)本題重點詞:使:讓;畢使:完成使命;于:在,狀語后置標(biāo)志詞;前:(大王)面前。3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B.文中說群臣“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所以“其余臣子則袖手旁觀”表述有誤;故選B?!军c睛】參考譯文:《唐雎不辱使命》節(jié)選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闭f完(唐雎)挺劍而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jìn)宮,到達(dá)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qū)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dāng)時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tài)。并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wèi)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dāng)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wèi),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斗。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踱鋈慌?,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曰;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軍,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軍,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①見趙王,愿君之忘之也?!毙帕昃唬骸盁o忌②謹(jǐn)受教?!保ㄟx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注釋】①卒然:同“猝”。突然。②無忌:即信陵君,魏無忌,魏昭王之子。3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龍門吊租賃及吊裝作業(yè)風(fēng)險分擔(dān)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四人共同經(jīng)營民宿的合伙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車輛租賃與智能駕駛技術(shù)研發(f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展會現(xiàn)場搭建及展品運輸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空作業(yè)安全防護(hù)施工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化養(yǎng)護(hù)承包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電動汽車充電樁安全檢測與維護(hù)服務(wù)合同3篇
- 2025年新媒體營銷活動合作協(xié)議范本2篇
- 2025年度泥瓦工勞務(wù)分包合同工期延誤責(zé)任協(xié)議
- 2025版農(nóng)業(yè)機(jī)械銷售訂購合同(年度版)3篇
- 2024年合肥市廬陽區(qū)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質(zhì)檢中心制度匯編討論版樣本
- 藥娘激素方案
- 提高靜脈留置使用率品管圈課件
- GB/T 10739-2023紙、紙板和紙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biāo)準(zhǔn)大氣條件
- 《心態(tài)與思維模式》課件
- C語言程序設(shè)計(慕課版 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學(xué)課件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xué)課件
- 高考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xùn)練(含解析)
- 危險化學(xué)品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標(biāo)準(zhǔn)化課件
- 《美的歷程》導(dǎo)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