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13《認識草書》_第1頁
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13《認識草書》_第2頁
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13《認識草書》_第3頁
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13《認識草書》_第4頁
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13《認識草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認識草書》教案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使學生大致了解行書的起源及其發(fā)展過程。2、技能目標:了解并初步掌握行書的結構規(guī)律和用筆特點。3、情感目標:能體會行書的審美特征和鮮明的個性。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行書的結構規(guī)律,能體會行書的美與它獨特的個性。難點:通過對比與臨摹,初步掌握行書的結構規(guī)律。教學方法:講述法、教學對話(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回憶前面學習的隸書和楷書的書法特點,進而帶出新授內容——行書。讓學生對比書本18頁趙孟頫小楷道德經和20頁的王羲之喪亂帖,找出明顯的不同,讓學生回答。(初步認識行書結構特點)楷書單純、端正,規(guī)范。行書放縱隨性,靈活灑脫,筆法流動。二、大概講述行書的起源及發(fā)展過程“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ǘ嘤诓莘ǖ慕小靶锌保莘ǘ嘤诳ǖ慕小靶胁荨?。行書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從帝王顯貴到普通文人,對書法的愛好都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加上王羲之的出現(xiàn),使之更為盛行起來。三、觀看視頻,直觀地了解行書的字體結構及用筆特點以《蘭亭序》為例,提取其中特征明顯的字,讓學生進行臨摹,通過這種嘗試體驗,進一步掌握行書結構特點和用筆特點。提問:在摹寫過程中,發(fā)現(xiàn)行書字體有哪些突出的特點?14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出行書結構的特點: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xiàn)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shù)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用筆特點: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2、以歟側代替平整;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5、以圓轉代替方折。四、PPT展示圖片輔助教學,通過對具體行書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嘗試體會行書的美及其鮮明的個性。(1)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藍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后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行書第一”。唐時為太宗所得,推為王書代表,曾命趙模等鉤摹數(shù)本,分賜親貴近臣??上П惶铺谧鳛檠吃崞?,埋入昭陵,從此真跡永絕于世。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24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xiàn),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經郭沫若考證,以為相傳的《蘭亭序》后半文字,興感無端,與王羲之思想無相同之處,書體亦和近年出土的東晉王氏墓志不類,疑為隋唐人所偽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說者。《蘭亭序》表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2)天下第二行書——唐代顏真卿的《祭侄稿》《祭侄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于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唐天寶十四年(775年),安祿山謀反,平原太守顏真卿聯(lián)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余口。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揮淚寫下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都乐陡濉纷鳛橐黄牢?,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凈,筆跡急促、匆忙,涂抹、刪補時時可見??v觀全篇,悲憤慷慨之氣浮于紙端,開始的感情尚為平靜,字體大小勻稱,濃纖有致,寫至“賊臣不救,孤城圍逼”時,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憤激,如火山迸發(fā)、狂濤傾瀉,時大時小,行距忽寬忽窄,用墨或燥或潤,筆鋒有藏有露,至“嗚呼哀哉”,節(jié)奏達到了高潮,隨情揮灑,任筆涂抹,蒼涼悲壯,躍然紙上?!都乐陡濉份x耀千古的價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不計工拙,無拘無束,縱筆豪放,一氣呵成,血淚與筆墨交融,激情共浩氣噴薄?!都乐陡濉肥穷佌媪淖罹实男袝?,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元陳深曰:“《祭侄季明文稿》縱筆浩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若天造,豈非當時注思為文,而于字畫無意于工,而反極工耶?”《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書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75.5厘米,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3)天下第三行書——宋朝蘇軾的《寒食帖》(黃州寒食詩卷)34《寒食帖》是中國宋朝蘇軾的墨寶,縱長34.2厘米,橫長199.5厘米。此帖以行草寫成,筆法自由,旁邊還有黃庭堅作跋。目前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逗程肥翘K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jié),于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鮮于樞譽為繼《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清代同治年間,《寒食帖》為廣東人馮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災,馮氏緊急撲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跡。后來《寒食帖》流入清宮收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為民間馮展云所得。馮死后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顏樸孫購得,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1918年到顏韻伯手中。1922年顏韻伯將《寒食帖》帶到日本,為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