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_第1頁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_第2頁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_第3頁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_第4頁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中職課件電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教學目標1.了解詞的寫作背景2.掌握詞的基本釋義知識目標1.能準確把握詞的主旨2.能分析詞的煉字特色能力目標1.增強家國情懷素質目標詞的主旨教學重點詞的煉字特色教學難點教學重難點目錄作者小傳藝術賞析創(chuàng)作背景內容述評拓展延伸思辨感悟作者小傳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縣韶山沖,1976年在北京逝世。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思想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毛澤東他被視為現(xiàn)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世界影響力的100人之一。毛澤東詩詞、散文、文藝理論、書法等藝術方面成就甚高。正式發(fā)表的毛澤東詩詞共50首,其中詩17首,詞33首;是中國書法界公認的20世紀書法大家,獨特的“毛體”書法藝術已為世人所公認。毛澤東毛澤東創(chuàng)作背景處于低潮時期,更是一個多事之秋1958年,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書眉上,對這首詞作了這樣的批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眲?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1927年的中國:白色恐怖內容述評菩薩蠻?黃鶴樓一九二七年春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遠景,生動地描繪了波濤洶涌一瀉千里地長江和橫貫大江南北的京漢和粵漢兩條鐵路,甚是雄偉壯觀。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近景,在如煙般迷茫一片的細雨籠罩下,隔江緊緊相對的龜蛇二山好像要把大江東去的巨流都封鎖起來一般。

“鎖”字,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龜蛇夾峙的形勢,而且暗寫出亂石崩云、驚濤拍岸的一段江景,展現(xiàn)了詩人心境的蒼涼。借景寄情,自遠而近,宏闊壯哉,心境沉重。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黃鶴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這座黃鶴樓,作為游人攬勝的圣地。緊扣題目,借“鶴去樓空”的典故,表達江山依舊、國事日非的沉重心境。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把酒澆在滔滔的江水里,內心激動的思潮恰似長江中翻騰起伏的波濤那樣高,抒發(fā)革命壯志豪情,表示對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直抒胸臆,應物斯感,豪放深沉,亢奮激越。隨后不久,毛澤東就點燃了秋收起義的革命烈火,建立起了井岡山革命基地,為中國革命打開了新的局面。整首詞表達了毛澤東對于他所處的時代的沉郁抱負和熱切期待,寫出了對革命前途的焦慮迷茫,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藝術賞析鎖用詞的形象精警穿逐酹擬人化手法,夾峙大江的狀態(tài)躍然紙上,社會環(huán)境險惡、形勢嚴峻貫通南北,富有動感詩人激越、憤懣的思想感情用滾滾江水翻涌形象展現(xiàn)出來祭奠緬懷戰(zhàn)友,擦干身上的血跡,繼續(xù)奮勇前行疊字的傳情精彩“茫茫、沉沉、蒼蒼、滔滔”等疊詞的運用,蒼涼沉郁,既精彩勾勒了圖景又傳達了作者困頓迷茫的心情,既錯落有致又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拓展延伸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唐朝詩人崔顥、李白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千古絕唱,黃鶴樓也因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名。黃鶴樓黃鶴樓崔顥(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汪建新教授在《學習時報》發(fā)表《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氣派》闡述了毛澤東詩詞的五個特點毛澤東詩詞特點1.醇厚獨特的民族風格2.通俗易懂的鮮活語言3.“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創(chuàng)作原則4.韻味無窮的審美意境5.吐納風云的豪放氣勢思辨感悟

1.體味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緒?提示:這首詞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形勢的憂慮,以及久積胸中的憤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革命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

2.結合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以及《憶秦娥?婁山關》等詞,感悟作者詞作的藝術特色和縱橫萬里、吞吐山河的氣勢。

提示:《沁園春?長沙》寫于1925年,《憶秦娥?婁山關》寫于1935年,《沁園春?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