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10*蘇武傳課程目標學法指導1.反復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2.能說出本文典型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3.對蘇武形象的價值意義進行討論、評價,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1.學會通過教材助讀和課本注釋的內容進行自我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2.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課前自主學習[資料助讀]作者簡介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班固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過二十多年努力,他終寫成了《漢書》。寫作背景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被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被扣留,匈奴迫使他投降。《蘇武傳》是《漢書》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主要記敘了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羈留,但堅貞不屈,歷盡千辛萬苦,經十九年之久,終得歸漢。班固以飽滿的熱情和精練的文字,歌頌了蘇武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氣節(jié),使這一人物形象流芳百世。知識鏈接《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化。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記載了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間230年的歷史?!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練,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基礎梳理]字音識記(1)緱王(

) (2)栘中廄監(jiān)(

)(3)浞(

) (4)且鞮侯(

)(5)弩(

) (6)單于(

)(7)訾(

) (8)昆邪王(

)(9)煴(

) (10)閼氏(

)(11)窖(

) (12)重負國(

)ɡōuyí

jiùzhuójū

dīnǔchánzīhún

yéyūnyān

zhījiàozhònɡ(13)赦罪(

) (14)於靬(

)(15)嚙(

) (16)旃(

)(17)紡繳(

) (18)檠(

)(19)棫(

) (20)斧鉞(

)(21)湯鑊(

) (22)衿(

)(23)羝(

) (24)旄(

)shèwū

jiānnièzhānzhuóqínɡyùyuèhuòjīndīmáo通假字1.蹈其背以出血 (

)2.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

)3.與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

)5.空自苦亡人之地 (

)6.信義安所見乎 (

)7.與武決去 (

)8.前以降及物故 (

)同“搯”,叩擊,拍打同“叛”,背叛同“氈”,毛織的氈毯同“弆”,收藏同“無”,沒有同“現(xiàn)”,顯現(xiàn)同“訣”,辭別,告別同“已”,已經古今異義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因此時降武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長輩的尊稱。岳父。兩個詞,利用這個。連詞,因為這個。3.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武使匈奴,明年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握持,拿著。料理,處理;籌劃,籌辦。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5.來時太夫人已不幸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且陛下春秋高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不幸運,使人失望、傷心、痛苦的;表示不希望發(fā)生而竟然發(fā)生。年紀。春季和秋季,常用來指整個一年,泛指歲月。7.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單于視左右而驚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武等實在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培,提拔。事業(yè)上的成績;完成(多指事業(yè))。身旁的侍從,近臣。左和右兩方面;支配,操縱。確實存在。誠實,不虛假;的確。一詞多義動詞,牽扯動詞,舉,拿動詞,吃動詞,喂養(yǎng),飼養(yǎng)名詞,特指糧食名詞,食物,吃的東西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

)動詞,派遣,派出動詞,發(fā)動,動手動詞,暴露,泄露向上2.名詞作動詞(1)天雨雪 (

)(2)羝乳乃得歸 (

)(3)杖漢節(jié)牧羊 (

)(4)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

)(5)惠等哭,輿歸營 (

)(6)空以身膏草野 (

)下生子執(zhí),拄結網用檠矯正(弓弩)用車載還滋潤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1)單于壯其節(jié) (

)(2)誠甘樂之 (

)4.動詞活用(1)欲因此時降武 (

)(2)反欲斗兩主 (

)認為……豪壯以……為樂使……投降使……爭斗特殊句式1.判斷句(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2)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者,……也”表判斷“……也”表判斷“……也”表判斷2.定語后置句(1)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

)3.狀語后置句(1)為降虜于蠻夷 (

)(2)若知我不降明 (

)即“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留在漢者匈奴使”即“亡罪夷滅者大臣數(shù)十家”即“于蠻夷為降虜”即“若明知我不降”4.賓語前置句(1)何以汝為見

(

)(2)何以復加

(

)(3)子卿尚復誰為乎

(

)5.被動句(1)見犯乃死,重負國

(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

)即“何以見汝為”即“以何復加”即“子卿尚復為誰乎”“見”表被動意念被動句課堂思考探究[整體感知]結構圖解主旨探微《蘇武傳》集中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任務探究]任務一理解1.衛(wèi)律和李陵分別是怎樣勸降的?蘇武做出了怎樣的反應?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答案】(1)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2)李陵以情相勸。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忍不拔、無怨無悔的可貴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心剖白真實感人。2.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蘇武的形象?【答案】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安排;人物自身的語言、動作描寫;次要人物的對比、襯托。(1)張勝:糊涂地幫助了緱王謀反,事情敗露后又經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jié)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氣節(jié)。(2)衛(wèi)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貳、不卑不亢。(3)李陵:為一己之私叛國、意志不堅、懦弱痛苦。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忍不拔,無怨無悔。任務二賞析3.探討本文的藝術特色?!敬鸢浮?1)選取典型的細節(jié),突出蘇武的愛國精神,表現(xiàn)蘇武的忠君愛國、寧死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的高尚人格。

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他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息,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2)運用對比襯托,突出人物鮮明的個性。如張勝的貪生怕死與蘇武的大義凜然;衛(wèi)律的賣國求榮與蘇武的高風亮節(jié);李陵的計較個人得失與蘇武的忠君報國。(3)個性化的語言,表現(xiàn)出人物獨特的內心世界。如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另從蘇武話語“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可看出蘇武大義凜然、義正詞嚴、

愛憎分明、立場堅定的高尚人格。任務三探究4.有人說,蘇武在困境中的這種堅持和選擇是一種忠貞,你是怎么看待這個觀點的?請結合你的閱讀經驗談談你的認識?!敬鸢浮空嬲闹邑?,應是對社稷、國家,而非對君主。①首先蘇武身為漢使,當卷入匈奴的政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漢使身份,不能引起漢朝和匈奴之間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他甚至愿意以性命來平息禍端,可見他是把邊境的和平、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②其次,他保持氣節(jié)十九年,受盡苦難,卻能始終忠貞如一,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非常難能可貴。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如文天祥、顏真卿、于謙等。③但是蘇武性格里還有一點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勸降時曾經提到蘇武的兩個兄弟盡心為國卻枉死,但蘇武卻一味堅持漢武帝對他們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為皇帝肝腦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應該感激報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應該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對親人的傷害。蘇武的思想有著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文白對譯]課后鞏固拓展[素材積累]課內素材蘇武出使匈奴時,因隨行人員參與了匈奴人的叛亂而被扣留。危難之中,蘇武處處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抱定必死的決心,決不屈節(jié)辱命。在受審時,他要以自刎來避免受辱。面對衛(wèi)律的威逼利誘,他先是巋然不動,后來則直言怒斥,更以兩國安危責之。在匈奴將他置于凍餓之境時,蘇武仍然沒有屈服,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始終不忘自己是漢朝的使者。蘇武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在大漢的史書上寫下了不屈的堅貞。[適用話題]“信念”“忠誠”“氣節(jié)”等。課外素材蘇武面對“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的誘惑,他心志不亂;面對“絕不飲食”的苦難磨礪,他十九年如一日“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這是一種堅持,這堅持叫力量,這力量叫精神!這更是一種氣節(jié)!寧折不彎!我們的民族自古便有這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為一座精神的長城,護衛(wèi)起我們民族的一片天。[適用話題]“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氣節(jié)”等。[聚焦高考]文言文翻譯應注意的問題考點鏈接文言文翻譯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時應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準確)、達(通順)”。高考文言文考查內容涵蓋實詞、虛詞、文言文句式與用法、上下文語境義等。命題形式也較穩(wěn)定,都是主觀題。得分點一般有三大塊:句子大意、關鍵詞語和文言句式。典題在線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外大母趙太夫人行狀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喪母,外大母每見不肖,輒淚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兒饑否?將無寒乎?”輒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煢然弱子乎,無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壯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趙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間徙公安,遂占籍,四傳為處士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同里闬,雅相歡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彼烀讲菅?。贈中憲公性嗜飲,日偕諸酒人游,顧以生計蕭疏,不無阻酣暢也。自有婦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幾,取辦咄嗟。諸故酒人驚相語:“前從夫夫飲,且少鮭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視其囷篋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嗇腹龜手適舅姑,心力竭矣。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yī),醫(yī)無問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絕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語及輒涕。居嘗語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貧而好施也。若所以有茲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孫無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領鄉(xiāng)書。丙辰,成進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從京師,居四年,不置一鮮麗服。丙寅,方伯公僉憲江西,時長憲者喜敲撲,公庭號楚聲不絕。太夫人聞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難續(xù),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為之改容曰:“請佩此言當韋?!蔽煲?,方伯公以大參備兵通、泰,尋由河工超遷河南右轄。未幾,轉左。日夜期會簿書間,力漸耗。太夫人時時風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鶴以飽,夫豈其無雙田之毛、東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謂拂衣者難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難!”而癸未需次調補,竟請告歸,從太夫人意也。居嘗語諸子曰:“爾父累俸,稍拓田廬,然不盡與爾曹,而推以贍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專食也。爾當識此意附譜后,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語識大義類若此。不肖宗道,甥也,義不敢飾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隱也。惟慨惠之銘,以肉百年骨,則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選自《白蘇齋類集》,有刪改)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無何,姑錢恭人嬰疾且亟,則盡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醫(yī),醫(yī)無問遐近?!敬鸢浮坎痪?,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yī)生,不管醫(yī)生是遠是近。(2)爾當識此意附譜后,絕孫曾他腸,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答案】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后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參考譯文】天啊,天??!我的外祖母為何這么快就去世了??!悲痛?。∥也恍O袁宗道,幼年喪母,外祖母每次見到我,總是流淚不止,一邊哭一邊撫摸著我說:“孩子你餓嗎?冷不冷???”就拿衣服給我穿,拿食物給我吃。所以我即便是個孤獨年幼的孩子,(也)和在母親膝下沒有什么不同?,F(xiàn)在我已長大成人,可是外祖母在哪里呢?悲痛啊,悲痛??!太夫人姓趙,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間遷徙到了公安縣,于是就(在這里)入籍定居,第四代傳人是隱士趙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趙文深居住在同一條巷子里,平日關系很好,由于了解太夫人勤勉謹慎,說:“這真是我家的兒媳婦。”于是就讓方伯公下了聘禮。贈中憲公生性喜歡飲酒,每天和各個喝酒的人一起交游,只是因為生活狀況凄涼,多少有些妨礙盡情暢飲。自從選擇了太夫人做兒媳婦,柔滑鮮美的食物放滿了小桌子,置辦東西很快就能妥當。諸位老酒友驚訝地對他說:“以前跟你喝酒,并沒有魚類的菜肴呀,現(xiàn)在為什么突然變得寬裕了?”把他的谷倉箱子都看遍了,卻還是和以前一樣空空如也,這樣以后才知道太夫人委屈自己滿足公婆,用盡心思。不久,婆婆錢恭人患病且日趨嚴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飾交給丈夫,讓他去請醫(yī)生,不管醫(yī)生是遠是近。錢恭人不吃東西,外祖母也絕食不吃。錢恭人臥床不起,太夫人內心的悲痛可想而知啊。即使到現(xiàn)在五十多年了,也每次談到就流淚。平時常對孩子說:“現(xiàn)在我富裕了,所以能施舍,不如已經去世的婆婆貧窮卻喜歡施舍。你們之所以有今天,沒有(我那已經)去世的婆婆的德行是不能這樣的,后世子孫后代不要忘記她呀!”乙卯年,外祖父方伯公在鄉(xiāng)試中舉。丙辰年,中了進士。己未年,官至比部郎。太夫人跟著他到了京師,四年間,沒有(給自己)置辦一件鮮艷亮麗的衣服。丙寅年,方伯公升任江西僉都御史,當時長憲者喜歡用刑罰,公堂上哀號痛苦的聲音不絕于耳。太夫人聽說這件事后,憂傷地說:“大怒容易消解,但是生命(若沒了)難以繼續(xù),況且怎么能用別人身體的疼痛,博得自己一時的歡愉呢?”方伯公為之動容說:“請讓我用這句話警醒自己?!蔽煲?,方伯公憑借參政的身份在通州、泰州一帶駐軍,不久,由管理治河工程的官員越級升遷為河南右轄。不久,轉為河南左轄。日夜困囚在公務中,體力日漸消耗。太夫人常常勸解方伯公:“還是休息吧!你不能用焚琴煮鶴的方式飽腹,你難道沒有雙田之毛、東湖之水(可歸隱)嗎?”方伯公說:“所謂隱士擔憂妻兒,你這樣又擔憂什么呢!”到了癸未年補缺調補職位時,最終請求辭官歸里,順從了太夫人的意思。(太夫人)平時常對孩子們說:“你們父親累積俸祿,漸漸擴充田地房舍,但是不全部給你們,而是讓出一部分來供給族人,也是顧念你們祖輩父輩的積蓄,不能獨享啊。你們要把這個意思記在家譜中,杜絕后世子孫的其他念想,讓我們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時說話都像這樣深明大義。我袁宗道,(是她的)外孫呀,不敢夸大外祖母的德行,然而也不愿隱瞞(外祖母的美德)。只有給她寫篇銘文,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來使百年后的人感受到她的恩惠,那么舅舅家大幸,我也大幸。技法攻略1.注重對關鍵實詞、虛詞的翻譯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作用的、意思通常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翻譯時首先要聯(lián)系全文,特別要結合上下句語境仔細推敲,以防誤譯;其次要準確運用“組詞法與替換法”來完成文言文向現(xiàn)代漢語的翻譯。如“典題在線”第(2)題“爾當識此意附譜后”句中“識”是通假字,同“志”,譯為“記,記住”。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并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如“典題在線”第(1)題,“則”翻譯為“就”。2.注意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古今不同,譯文時,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調整。考試說明中明確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省略句”幾種文言句式,要特別關注,其他倒裝句(定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主謂倒裝)也不能忽略。翻譯時要準確譯出句式特點,判斷句要有“是”,被動句要有“被”,倒裝句要還原正常句式,特別是省略句,一定要根據(jù)上下文把句子補充完整。如“典題在線”第(1)題,翻譯時,要把省略的主語“太夫人”補充上。另外,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固定句式(結構),其翻譯也有固定的方式,如“無乃……歟(乎)”“何……為”可固定譯為“恐怕……吧”“為什么……呢”,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可使我們在翻譯時省力不少。如“典題在線”第(2)題中的“不亦美乎”可譯為“不也很好嘛”。3.不忽略句子中隱含的語氣句子的語氣也是句子構成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如果考生在翻譯時丟失了原句中隱含的語氣,那么翻譯也就失真了。當然,除了要特別注重以上三個方面外,我們還應注意句子整體上的通順,無語病,注意書寫大方、清晰。[群文閱讀]導讀:一個正直的人不能沒有高貴的氣節(jié)。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大臣當中,就有一些人喪失了氣節(jié),成為歷史的罪人,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蘇武則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在多次誘降面前,始終保持著堅貞不渝的氣節(ji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蘇武與時代精神金春峰蘇武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出使匈奴,憑著民族的自尊和一顆忠于漢室的心,誓不降匈奴,茹毛飲血,手持“漢節(jié)”,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在今貝加爾湖苦寒之地牧羊,十九年不變氣節(jié)。光榮歸漢后,人們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表達了敬意。蘇武崇高的氣節(jié)、堅定忠貞的愛國決心,成為中國人格和精神力量的榜樣。蘇武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也非完全個人特性的呈現(xiàn),而是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產物。蘇武身上體現(xiàn)的首先是一種時代的英雄氣概。因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英雄群起、民族精神意氣風發(fā)的時代。人們渴望建功立業(yè),敢于英雄揚名,涌現(xiàn)了大批有非凡才能和卓著功業(yè)的人物。從秦末漢初到蘇武生活的時代,約三代人的時間。第一代人的代表有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蕭何、韓信、張良、曹參、陳平、周勃以及呂后等人?!氨丝扇《病薄氨丝扇《靡病保从沉诉@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tài)。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是這個時代的特點。這是個人才能定勝負的時代。沒有任何先世、世家的背景,人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規(guī)則是平等的。第二代人處于平定吳楚七國叛亂、削平諸侯割據(jù)、鞏固剛剛建立的大帝國、維護民族和文化統(tǒng)一的時代。賈誼、晁錯、公孫弘、董仲舒、司馬談、周亞夫、主父偃等屬于這個時代。第三代人處于反擊匈奴侵略,解除邊患,擴展民族和文化之大統(tǒng)一的時代。司馬相如、司馬遷、桑弘羊、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李陵、張騫、蘇武都屬于這個時代。“匈奴不滅,何以家為!”霍去病的這句豪言表現(xiàn)出這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特點。這仍然是一個平民建功立業(yè)的時代,一個沒有等級設限以扼殺個人創(chuàng)造性的時代。衛(wèi)青、霍去病出身侯家騎奴,沒有優(yōu)良的文化和顯赫的家庭背景。司馬遷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氣,度過生命的考驗,完成了《史記》。司馬相如拜為中郎將,遠赴四川、云南,略定西南夷……他們都表現(xiàn)出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蘇武亦是如此。這種英雄氣概不是個人的,遠非來自個人的氣質力量——勇敢、堅毅、視死如歸等的支持,更根本的是來自民族、國家和文化力量之強盛所帶來的必勝信念的支持。伴隨著這種氣概的則是一種事業(yè)的正義感、進步感、道德感及其所涌現(xiàn)出的精神力量。蘇武雖然孤處匈奴,勢單力薄,但精神上卻是富有的、強大的。當衛(wèi)律勸蘇武投降時,武怒斥其“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并指出“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正是他背后矗立著強大的祖國——一個發(fā)展到極高的優(yōu)越的文化和巨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使他能勇氣百倍,不感覺孤立,并能居高臨下地蔑視敵人以及匈奴加諸他的威逼和迫害?!稘h書》以李陵作為反面人物來襯托,更加有分量地把蘇武的高大英雄形象顯現(xiàn)出來。《蘇武傳》詳盡地描述了李陵戰(zhàn)斗的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當武帝因誤信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而殺了李陵的老母親——“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李陵認為與漢恩義斷絕、投降亦心安無愧時,蘇武的高大、英勇、威武不屈的形象,卻使他又一次不得不自慚形穢、自愧自恨。蘇武越是堅貞不渝,表現(xiàn)出對民族的忠貞不貳,李陵就越是感到自己罪孽的深重、良心的愧疚。故當李陵勸降,蘇武義正詞嚴地表明決不有負漢恩、決不投降時,李陵不能不為之感動,說:“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之后,當蘇武光榮歸漢之際,李陵與蘇武訣別,起舞、作歌、坦剖心跡,說:“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李陵泣下數(shù)行,情不自已,并評價蘇武為:“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這一評價,深深地反映出“漢”的歷史和文化在李陵心中具有磨滅不去的崇高和榮光。如果不是如此,李陵也就不可能講出這樣的話了。這又可以反過來使人們看出,“漢”民族和偉大、強盛的文化在鼓勵蘇武的斗爭勇氣中,具有何等重大的分量!所以漢代有一大批杰出人物涌現(xiàn)出來,走上了建功立業(yè)、封侯揚名的道路。李廣六十歲了,還要披掛上陣,爭當前鋒,打頭陣,目的就是封侯,光耀家族和國家。司馬遷“腸一日九回”而不死,就是要完成《史記》,“藏之名山,傳于后世”,為家世、為父親揚名。蘇武駁斥李陵勸降,謂:“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取將封侯的榮光,也成就了蘇武的一片忠誠和孝心。(選自《漢之魂——蘇武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賞析】時代不同了,但氣節(jié)作為仁人志士的基本品格,卻始終沒有改變。所不同的是,過去人們要接受艱難困苦的考驗,現(xiàn)在則要接受物質享受方面的考驗?,F(xiàn)在國家富強了,物質生活也相對豐富多了,糖衣炮彈的誘惑比艱苦生活更難以拒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