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三友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文學類文本閱讀雛菊(法)雨果

①前幾天我經過文憲路,一座聯(lián)結兩處六層高樓的木柵欄引起我的注意。它投影在路面上,透過拼合得不嚴緊的木板,陽光在影上畫線,吸引人的平行金色條紋,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美麗的黑緞上所見的。我走近前去,往板縫里觀看。

②這座柵欄今天所圍住的,是兩年前,一八三九年六月被焚毀的滑稽歌舞劇院的場地。

③午后兩時,烈日炎炎,路上空無人跡。

④一扇灰色的門,大概是單扇門,兩邊隆起中間凹下,還帶洛可可式的裝飾,可能是百年前愛俏的年輕女子的閨門,正安裝在柵欄上。只要稍稍提起插栓就開了。我走了進去。

⑤凄凄慘慘,無比荒涼。滿地泥灰,到處是大石塊,曾經加過粗工的被遺棄在那里等待,蒼白如墓石,發(fā)霉像廢墟。場里沒有人。鄰近的房屋墻上留有明顯的火焰與濃煙的痕跡。

⑥可是,這塊土地,火災以后已遭受兩個春天的連續(xù)毀壞,在它的梯形的一隅,在一塊正在變綠的巨石下面,延伸著埋葬蟲與蜈蚣的地下室。巨石后面的陰暗處,長出了一些小草。

⑦我坐在石上俯視這些植物。

⑧天啊!就在那里長出一棵世界上最美麗的小小的雛菊,一個可愛的、小小的飛蟲繞著雛菊嬌艷地來回飛舞。

⑨這朵草花安靜地生長,并遵循大自然的美好規(guī)律,在泥土中,在巴黎中心,在兩條街道之間,離王宮廣場兩步,離騎兵競技場四步,在行人、店鋪、出租馬車、公共馬車和國王的四輪華麗馬車之間,這朵花,這朵臨近街道的田野之花激起我無窮無盡的遐想。

10

十年前,誰能預見日后有一天在那里會長出一朵雛菊!

11如果說在這原址上,就像旁邊的地面上,從沒有別的什么,只有許多房屋,就是說房產業(yè)主、房客和看門人,以及夜晚臨睡前小心翼翼地滅燭熄火的居民,那么在這里絕對不會長出田野的花。

12這朵花凝結了多少事物,多少失敗和成功的演出,多少破產的人家,多少意外的事故,多少奇遇,多少突然降臨的災難!對于每晚被吸引到這里來生活的我們這班人,如果兩年前眼中出現(xiàn)這朵花,這幫人駭然,會把它當做幽靈!命運是多么作弄人的迷宮,多少神秘的安排,歸根結底,終于化為這潔光四射的、悅目的小小黃太陽!

13必須先要有一座劇院和一場火災,即一個城市的歡樂和一個城市的恐怖,一個是人類最優(yōu)美的發(fā)明,一個是最可怕的天災,三十年的狂笑和三十小時的滾滾火焰,才生長出這朵雛菊,贏得這飛蟲的喜悅!

14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

1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A.這篇文章既描寫雛菊,又寄托著作者的深沉的情感和思考,運用了典型的寓情于物的寫作手法。

B.第⑧段中兩個“小小

的”修飾語的使用,寫出強大的災難之后自然界生命力的弱小和無奈。

c.第⑥段中“劇院”“火災”與“最優(yōu)美的發(fā)明”“最可怕的天災”對應,流露出作者對文明被毀的痛惜。

D.作者借一朵臨近街道的雛菊,表達了對都市喧囂的極端厭惡和對寧靜田園的喜愛、向往之情。

E.在這篇文章中雨果以他藝術家的敏感立刻捕捉到這朵花所在的空間的特殊,進而引發(fā)了深刻的思考,這種沉思完全是詩意的,又完全是哲學的。詩意的流溢與哲學的思考交織在一起。

15.請談談第⑤段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6.文中對雛菊的三種稱謂分別體現(xiàn)了作者感受到了雛菊怎樣的特點?(每條答案不超過l0個字)

①“這朵草花”:——

②“這朵臨近街道的田野之花”:

③“這潔光四射的、悅目的小小

黃太陽”:

17.解釋文末劃橫線句子的含義,并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參考答案:14.AE15.渲染了凄慘、荒涼、冷清的氛圍,反襯出雛菊的生命力之強和美麗可愛。16.①平凡、普通②生長地特殊③美麗奪目、意義重大、內涵豐厚。17.一朵平凡嬌小的雛菊,凝結了城市的滄桑巨變(失敗和成功的演出、破產的人家、意外的事故、奇遇、突然降臨的災難),反映出命運的變化無常、大自然的神秘安排。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雛菊的驚嘆贊美,寄寓了作者對自然、歷史、生命的深沉思索。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材料一: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tài)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于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進行了為期30天的駐留,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13時1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出返回指令,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后,飛船返回制動發(fā)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開啟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材料二:隨著神舟十一號在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順利著陸,LM-313雷達(代號“回收一號”)的回收跟蹤測量任務也宣告結束?!盎厥找惶枴崩走_用于飛船返回段測量,從載人飛船突破大氣層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號”就密切“注視”著它,搜索返回路徑,捕捉目標,告訴地面等待的人們,神舟十一號回家了。至今,“回收一號”已連續(xù)11次執(zhí)行“神舟”飛船回收任務和“和平號”空間站返回測量任務,均圓滿完成任務。它還接過“嫦娥”回家,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可謂一個“老司機”。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著陸回收任務開始了,“回收一號”靜靜地立在回收場里,目光如炬。當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時,雷達屏幕上開始出現(xiàn)捕獲范圍內的第一點。“回收一號”的項目總師說,隨著指控大廳工作人員報出“回收一號”發(fā)現(xiàn)目標,所有人為之振奮。此后的時間,回波捕獲持續(xù)、穩(wěn)定,直到神舟飛船安全著陸。(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材料三: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之后,還要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疤鞂m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攜帶太空機械臂上太空。天宮二號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員在太空中和機械臂如何進行配合,為將來天舟貨運飛船把不同荷載包括小型艙段運輸上太空后,航天員和機械臂互相配合將其裝配到空間站上做“訓練”。如同我們蓋高樓大廈,需要一個塔機來運送建筑物資一樣,可以簡稱其為“太空塔機”。60年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個腳印地創(chuàng)造著航天科技的奇跡,到現(xiàn)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廣泛的應用,中華兒女見證著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選自“中國紅河網”,有刪改)材料四: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又邁出了關鍵而堅實的一步,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航天人充分發(fā)揚航天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航天人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yè)付出的心血,甚至犧牲自我的奉獻,才成就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長足進步,使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神州航天工程,是一個系統(tǒng)工作,必須通過在設計、制造、試驗、測試等各環(huán)節(jié),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做到極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100%成功。僅對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傳感器,近300個傳遞力的齒輪,1萬多個緊固件,數(shù)以萬計的導線、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擊能量的材料等。(選自“長江網”,有刪改)7.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有關神舟十一號的報道,無論是飛船發(fā)射的時間還是著陸時間都精確到分鐘,直接體現(xiàn)了“回收一號”雷達的準確性。B.材料二中“它還接過‘嫦娥’回家”使用擬人手法,準確表述了“回收一號”的重要作用;而詞語“老司機”的使用,使新聞顯得活潑、俏皮。C.材料三分為兩段:第一段主要介紹天宮二號攜帶太空機械臂的重要意義;第二段主要介紹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變化,歌頌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成就。D.四則材料分別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從多個角度介紹了中國航天事業(yè),既有對神舟十一號飛船和天宮二號的介紹,也有對航天精神的歌頌。8.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為合理的兩項是()A.材料一中,首段的時間最晚,為11月18日13時59分,第二段時間最早,為10月17日7時30分,最后一段居中,為13時11分。這樣的安排在新聞報道中如果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重新調整一下會更好。B.新聞語體的特點是:詞語基本用原義,表達方式主要用陳述句,少用修辭,基本不調動讀者想象,內容要客觀、同一,要讓不同的讀者得到盡可能同一的結果。上述四則材料就符合新聞語體的特點。C.材料三的第二段,介紹了中國航天的發(fā)展過程,以此作為“天宮二號”的研發(fā)背景。最后一句是對航天夢的展望,屬于結語。背景和結語可以沒有,也可以出現(xiàn)在同一段中。D.材料四的第一段,不是這則消息的導語,因為這是一段議論性文字。E.采寫消息要考試閱讀對象,同一新聞事件記者采寫內容也有不同。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返航,引發(fā)大量相關報道。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報道神舟十一號飛船,材料三報道的天宮二號,材料四報道航天精神。9.閱讀材料四,結合材料一,二,三的具體內容簡要概括中國航天人精神的內涵。參考答案:7.A

8.BC

9.①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③建設航天強國的不懈追求精神?!?題詳解】試題分析:“飛船發(fā)射的時間”不能體現(xiàn)“雷達的準確性”?!?題詳解】試題分析:A項,“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重新調整一下會更好”,把著陸時間放到最前面有助于突出“成功”;D項,是導語;E項,“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報道神舟十一號飛船”錯誤,材料二重點介紹“回收一號”?!?題詳解】試題分析:根據材料的內容從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設航天強國的不懈追求精神的角度作答。點睛:信息篩選、概括內容要點或分析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題目,是實用類文本閱讀必考的題目,有局部和綜合兩種,局部指答題的區(qū)間集中在文章的某個段落,綜合指答題的區(qū)間在文章的某個部分或全文。答題時首先要求審清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還是綜合,局部要對對應的段落進行劃分,提取關鍵詞語。綜合注意對局部或全文內容的概括,重點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題時注意提取文中的關鍵詞語分析作答。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人類社會存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空間是固定、具體的,而時間則需要通過某種辦法加以測定和標識。人們測定和標識時間的參照最初是感知和觀察到的物候和氣候的變化。什么時間月圓了、月缺了,什么時候氣候轉暖,種子發(fā)芽、莊稼生長了……這些變化就被我們的先人用來作為早期測定時間的依據。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或事件發(fā)生過程的一個參數(shù)。人們?yōu)榱烁鼫蚀_地衡量、計算、記錄時間,就要進一步選擇具有普適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環(huán)性的參照物。于是,太陽、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為了優(yōu)選的參照系。人類很早就學會觀察日月星辰,用以測量時間。大約在紀元前五千年,人們利用指時桿觀察日影。紀元前11世紀,已經有了關于日晷和漏壺的記載。詳細記錄時間的鐘表的發(fā)明,大約是13世紀下半葉的事情了。

協(xié)調和規(guī)范各民族或國家群體內部公共時間制度的,是各國的特定歷法。世界現(xiàn)行歷法最為普遍的有:以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作為參照物的太陽歷或稱陽歷,我國當今使用的公歷就是這一歷法,作為我們傳統(tǒng)時間制度組成部分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制定,實質上也是以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作為參照物的;還有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或稱陰歷;我國自夏代開始使用、后經漢武帝太初元年修訂的兼顧太陽歷和太陰歷確定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即所謂“夏歷”“農歷”,或俗稱的“陰歷”“舊歷”。這樣說來,我們的夏歷是既參照了對月亮的觀察,又參照了對太陽的觀察而制定的。

我們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系,例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都是依據過去千百年來通行的陰陽合歷而確定的。這種歷法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們對光華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陽倍感親切一樣,對使用了幾千年的陰陽合歷我們同樣有著深深的鐘情和依戀。為了找到一個對農業(yè)生產極為重要、又準確標識寒暑往來規(guī)律的計時辦法,人們將一年365天平分為24等份,分別給予一個名稱,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間標識制度。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的名稱與今或有不同,但在漢代劉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確有二十四節(jié)氣名稱的記載了。各個節(jié)氣都有明顯的“物候”作為標志,即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我們的先人發(fā)明節(jié)氣,把自然界的變化、動植物以及人體功能的狀態(tài)和變化都反映出來了,而且相當準確:雨水,草木萌動;立秋,涼風至等。這些都是從人們對自然界的細膩感覺出發(fā)而形成的,體現(xiàn)出對客觀規(guī)律的準確認知,相當科學。

以上在我們中國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陰歷陽歷時間制度,各有其科學依據、計算方法和歷史發(fā)展進程。表面上看來似乎互不關聯(lián)、彼此相悖,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交錯使用、互為補充,形成了協(xié)調并用、多元而統(tǒng)一的時間計算體系。這個多元而統(tǒng)一的時間制度就是我們中國人生產生活節(jié)律和節(jié)日體系的背景。

(劉魁立《中國人的時間制度》,有刪改)1.下列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A.“陰歷”也稱“農歷”“舊歷”,即我國自夏代開始使用的“夏歷”,是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B.從感知、觀察物候和氣候的變化,到選擇具有普適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參照物,人們測定和標識時間的方法不斷改進。C.端午、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以過去千百年以來通行的陰陽合歷為依據為確立的,是我們民俗傳統(tǒng)的一部分。D.二十四節(jié)氣都有明顯的物候標志,作為一種時間標識制度,它有利于人們的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2.下列對“時間制度”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原文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A.各民族或國家群體內部公共時間制度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公共時間制度的實施靠各國特定的歷法協(xié)調和規(guī)范。B.歷法是時間制度的重要內容,根據參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為太陽歷或陽歷、太陰歷或陰歷、陰陽合歷三種。C.作為傳統(tǒng)時間制度組成部分的二十四節(jié)氣,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有不同的名稱,這種情況在《淮南子》中已有記載。D.時間制度中陰歷陽歷各有科學依據、計算方法和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人合并使用,構成生產生活節(jié)律和節(jié)日體系的背景。3.下列理解和推斷,與原文內容相符的一項是()A.為了更準確地衡量、計算、記錄時間,人們制造出指時桿、日晷、漏壺等,作為描述物質運動或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參數(shù)。B.陰陽合歷是我們確定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系的依據,這是因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的依據太陽歷,有的依據太陰歷。C.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人根據太陽、月亮一年內的位置變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而制定的。D.我國陰歷陽歷合并使用的時間制度,符合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性變化,能夠反映寒暑往來的自然規(guī)律。參考答案:1.A

2.C

3.D1.試題分析:選項A對應的原文:還有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或稱陰歷;我國自夏代開始使用、后經漢武帝太初元年修訂的兼顧太陽歷和太陰歷確定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即所謂“夏歷”“農歷”,或俗稱的“陰歷”“舊歷”。選項“是以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周期為參照物的太陰歷”混淆范圍。2.試題分析:C項偷換概念,本選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為“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的名稱與今或有不同,但在漢代劉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確有二十四節(jié)氣名稱的記載了”,首先,并不是“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有不同的名稱”,而是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的名稱可能與現(xiàn)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記載的只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并不是“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有不同的名稱”這種情況。點睛:本題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是天津卷的常考題型。論述類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屬性,隱含信息比較豐富,必須準確把握論述類文本閱讀人類社會存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臻g是固定、具體的,而時間則需要通過某種辦閱讀答案。這類題目的命題手段一般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曲解文章的內容,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義時一定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將所給選項還原到具體的文本中,做到“不離句,不離段,不離篇”,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此題A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前半部分,B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間部分,D項對應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過與原文對比分析,可知這三項都與原文觀點一致,C項則改變了原文的表述,偷換了概念。3.試題分析:“能夠反映寒暑往來的自然規(guī)律”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不是“陰歷陽歷合并使用的時間制度”。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7.下列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決起而飛決:快速的樣子B.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適:去,往

則芥為之舟

芥:芥草C.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發(fā)怒

而后乃今培風

培:憑D.《齊諧》者,志怪者也

志:記載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在8.下列各組劃橫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B.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C.鵬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9.下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逍遙游(節(jié)選)》是《莊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最能體現(xiàn)莊子文章的特色。B.《逍遙游(節(jié)選)》的主旨在于說明人應當拋棄一切物累,以獲取最大的自由。C.《逍遙游(節(jié)選)》一文想象豐富,比喻靈活,文筆舒卷自如,令人嘆服。D.莊子代表了當時先進階級的思想主張,追求絕對自由,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參考答案:7.C

8.C

9.D【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此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將詞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C項“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在原文中的意思是“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掛在天邊的云彩”,所以“怒”,奮起的樣子,這里指鼓起翅膀。故選C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重點考查一詞多義現(xiàn)象。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應將各個選項中的文言虛詞帶入具體語境中進行理解,辨析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A項“其”,代詞,它的/副詞,抑,或許。B項“而”,連詞,表順承關系/連詞,表轉折。C項“也”,前后兩個都是句末語氣詞。D項“之”,代詞,代鵬鳥/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故選C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選。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準區(qū)間,把準對象,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D項“莊子代表了當時先進階級的思想主張”錯,莊子的思想比較消極倒退,代表了當時失勢的東周貴族的思想主張。故選D項?!军c睛】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內容要點,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應注意: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從歷年高考出題規(guī)律來看,此類題目選項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是,審準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參考譯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現(xiàn)在這樣飛到南方去。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學顏,字子愚,肥鄉(xiāng)人。登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遼撫李秋免,大學士高拱欲用學顏,或疑之,拱日:“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侍郎魏學曾后至,拱迎問日:“遼撫誰可者?”學曾思良久,曰:“張學顏可?!惫跋苍唬骸暗弥?。”遂以其名上,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遼鎮(zhèn)邊長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敵。官軍七萬二千,月給米一石,折銀二錢五分,馬則冬春給料,月折銀一錢八分,即歲稔不足支數(shù)日。自嘉靖戊午大饑,士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未復全盛之半。繼以荒旱,餓莩枕籍。學顏首請振恤,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zhàn)馬,信賞罰。黜懦將數(shù)人,創(chuàng)平陽堡以通兩河,移游擊于正安堡以衛(wèi)鎮(zhèn)城,戰(zhàn)守具悉就經畫。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撫順,守將賈汝翼詰責之。杲益憾,約諸部為寇,副總兵趙完責汝翼啟釁,學顏奏曰:“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壁w完懼,饋金貂,學顏發(fā)之,詔逮完,而宣諭王杲如學顏策。諸部聞大兵且出,悉竄匿山谷。杲懼,十二月約海西王臺送俘獲就款,學顏因而撫之。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厘兩京、山東、陜西勛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萬頃。民困賠累②者,以其賦抵之。自正、嘉虛耗之后,至萬歷十年間,最稱富庶,學顏有力焉。學顏八疏乞休,許致仕去。卒于家。(選自《明史?張學顏傳》,有刪改)【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頭領。

②賠累:賠錢虧累。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B.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C.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D.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士”為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通過殿試者的統(tǒng)稱,前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和“探花”。B.“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C.“即歲稔不足支數(shù)日”中“稔”的意思是“莊稼成熟”。D.“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學顏深得有關官員賞識。大學士高拱推薦張學顏任遼地巡撫,有人質疑。高拱力爭,侍郎魏學曾的看法與高拱一致,張學顏最終獲得任命。B.張學顏敢于治理,恪盡職守。遼地邊境線長,兵馬耗費糧草很大,無法支撐,大饑荒使兵馬損失慘重,張學顏采取多個措施,鞏固邊防。C.張學顏正直敢言,忠于國家。女真首領王杲想聚眾作亂,張學顏上奏請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王杲,維護了國家利益。D.張學顏精于心計,體恤百姓。他寫了關于會計的書,治理莊田,清理各種弊端;對陷入困境的百姓給予關照。明朝被認為最富裕的時期,他出過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2)學顏首請振恤,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zhàn)馬,信賞罰。參考答案:10.C

11.D

12.C

13.(1)張先生卓越出眾,人們還沒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復雜環(huán)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會顯露出來。(2)張學顏首先請求教濟,充實軍隊,召回流亡遷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購買戰(zhàn)馬,嚴明賞罰?!?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茍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這段話是說“賈汝翼拒絕王果贈送禮品,懲罰王杲違抗命令,實在是伸張了國威,(賈汝翼)如果因為這個而被罷免,這是升降邊將都由敵人主導了。我認為應該命令王果送還俘虜掠奪去的人和物,否則調兵剿滅他,不要姑息而積下禍患”,從句末語氣詞“矣”可判斷后句,“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是說“我認為應該命令王杲送還俘虜掠奪去的人和物”,因此后面應斷開,接除D兩項;根據A項中“其”在句末這樣的結構,可排除A項;“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是對“茍緣此罷斥”做法的評價,故二者要斷開,這就排除B項。故選C項。【11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D項,“‘致仕’指獲得官職”錯誤,“致仕”應為官員辭職回家。故選D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C項,“并下令逮捕王杲”錯誤,文章第三段說“學顏發(fā)之,詔逮完,而宣諭王杲如學顏策”,由此可知,應是皇帝下令逮捕趙完,發(fā)布命令給王杲,按照張學顏的計策辦。故選C項?!?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卓犖倜儻”,卓越出眾;“人未之識也”賓語前置句,應為“人未識之也”,“之”代指他;“諸”,兼詞,之于;“盤錯”,復雜的環(huán)境;“利器”,指杰出的才能;“見”同“現(xiàn)”,顯露。第二句中,“振恤”,救濟;“實”,充實;“流移”,流亡遷徙的百姓;“治”,整修;“甲仗”,兵器;“市”,動詞,購買;“信”,嚴明。【點睛】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名詞斷句法。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虛詞斷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③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④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⑤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⑥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解答概括歸納文章內容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參考譯文:張學顏,字子愚,肥鄉(xiāng)人??贾屑尉溉赀M士。遼地巡撫李秋被免職,大學士高拱想用張學顏,有人懷疑張學顏(的能力),高拱說:“張先生卓越出眾,人們還沒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復雜環(huán)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會顯露出來?!笔汤晌簩W曾稍后到達,高拱迎接并問:“誰可以擔任遼地巡撫?”魏學曾思考很久,說:“張學顏可以?!备吖案吲d地說:“相契合了?!庇谑前褟垖W顏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僉都御史,任遼東巡撫。遼東鎮(zhèn)邊界長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與敵人相鄰。官兵七萬二千人,每月供給大米一石,折合銀子二錢五分,馬匹冬天、春天供給草料,每月折合銀子一錢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夠維持幾天。從嘉靖戊午年大饑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安撫集聚,沒有恢復全盛時期的一半。接著由于饑荒、旱災,餓死的人很多。張學顏首先請求救濟,充實軍隊,召回流亡遷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購買戰(zhàn)馬,嚴明賞罰。罷免幾個懦弱的將領,創(chuàng)建平陽堡來溝通兩河,把游擊巡邏之軍遷移到正安堡來保衛(wèi)鎮(zhèn)城,進攻守衛(wèi)的器械全部加以經營謀劃。建州都督王杲因為向投降的人索要財物而沒有得到,就進入撫順搶劫,守將賈汝翼指責他。王杲更加恨了,約了各部落做強盜,副總兵趙完指責賈汝翼挑起事端,張學顏上奏說:“賈汝翼拒絕王果贈送禮品,懲罰王杲違抗命令,實在是伸張了國威,(賈汝翼)如果因為這個而被罷免,這是升降邊將都由敵人主導了。我認為應該命令王果送還俘虜掠奪去的人和物,否則調兵剿滅他,不要姑息而積下禍患。”趙完害怕,贈送金貂給張學顏,張學顏揭發(fā)他,皇帝下令逮捕趙完,而發(fā)布命令給王杲,按照張學顏的計策辦。各部落聽說大軍將要出動,都逃竄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約了海西王臺送還俘虜、物資講和,張學顏因此安撫他。當時張居正掌握國政,認為張學顏精于心計,十分倚重信任他。張學顏寫了會計錄用來查考核算出納。又上奏一條條詳細地測量土地的條例,處理兩京、山東、陜西功臣皇族的莊田,清理超額、脫漏、假借各種弊端。又貫徹到全國,獲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萬頃。百姓窮困賠錢虧累的,用湖陂賦稅來抵償。從正德、嘉靖耗費虧空以后,到萬歷十年,被認為最富裕,張學顏出過力。張學顏八次上疏請求退休,朝廷允許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行簡,字敬甫,莒州日照人。穎悟力學,淹貫經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詞賦科第一,除應奉翰林文字。丁母憂,杜門讀書。服除復任。章宗②即位,攝太常博士,累遷禮部郎中。章宗將下詔以示四方,行簡奏曰:“往年饑民棄子或丐以與人其后詔書官為收贖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自此以后,饑歲流離道路,人不肯收養(yǎng),肆為捐瘠,餓死溝中。伏見近代御災詔書,皆曰‘以后不得復取’,今乞依此施行?!鄙享t其言,詔中書省行之。泰和③二年,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顏瑭戒之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于行簡。”謂行簡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jié),茍有非是,皆須正之。”上復曰:“頗聞前奉使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此殊非禮。卿自戒,且語宋使曰‘兩國和好久矣,不宜爭細故傷大體’。丁寧諭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詔曰:“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常在左右?!蔽迥?,群臣復請上尊號,上不許,詔行簡作批答,因問行簡宋范祖禹作《唐鑒》論尊號事。行簡對曰:“司馬光亦嘗諫尊號事,不若祖禹之詞深至,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鄙显唬骸扒溆米嬗硪獯鹬!逼湮纳钛?,甚得代言之體。改順天軍節(jié)度使。上謂行簡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偽,卒難臆度,如之何?”對曰:“臣奉行法令,不敢違失,獄訟之事,以情察之,鈐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鎮(zhèn)靜為務?!鄙显唬骸霸谌我荒?,所得利害上之。”貞祐④三年七月,朝廷備防秋兵械,令內外職官不以丁憂、致仕,皆納弓箭。行簡上書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貧之家、丁憂、致仕,安有所謂如法軍器。今繩以軍期,補弊修壞以求應命而已,與倉促制造何以異哉?”是議也,丁憂、致仕竟得免。是歲,卒,贈金紫榮祿大夫,謚文正。行簡端愨慎密,為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禮部,典貢舉終身,縉紳以為榮。(選自《金史卷l06·列傳第四十四·張行簡》)【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顏雍年號。②章宗,金主完顏璟。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顏璟的年號。④貞祐,是金宣宗完顏珣年號。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往年饑民/棄子或丐以與人/其后詔書官為收贖/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B.往年饑民棄子/或丐以與人/其后詔書官為收贖/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C.往年饑民棄子/或丐以與人/其后詔書/官為收贖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D.往年饑民/棄子或丐以與人/其后詔書/官為收贖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識認官/亦斷與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除,本意是臺階,還有授予官職,清除的意思;攝,代理。表代理官職的還有行、署等;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B.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從唐代開始,為了神化皇權,皇帝在世之時便開始有群臣上請。C.丁憂,即官員家中有喪事要回家奔喪、居喪的意思。到后來,丁憂特指父母之喪。致仕,就是退休,意為“還祿位于君”,也就是辭官在家閑居。D.禮部,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太常是禮部的一個下屬機構。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行簡知識淵博且在經史上能融會貫通,大定年間考取進士第一名。章宗對他很是信任和依賴。B.當群臣請求為章宗上尊號的時候,章宗不答應并詔命張行簡依據范祖禹的意思予以拒絕。C.張行簡治民有方。章宗問如何治理保州,他匯報了任職一年中調查實情、安民為要的成功做法。D.張行簡敢于建言。貞祐三年朝廷征繳弓箭時,他的建議使部分難以完成的人員免除了繳納弓箭。13.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偽,卒難臆度,如之何?(2)今繩以軍期,補弊修壞以求應命而已,與倉促制造何以異哉?參考答案:10.B

11.D

12.C

13.(1)您沒有治理老百姓的經歷,現(xiàn)在到保州,民情的真?zhèn)味虝r間難以猜測,該怎么治理?(2)現(xiàn)在用期限來約束(他們),(只能)修補破的壞的,來應對上級的命令,這跟倉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10.試題分析:“棄子”是“饑民”謂語,不要斷開;“官為收贖”是“詔書”的內容,不要斷開;“或其父母”另一內容,前面斷開。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句子的成分和新的陳述對象。11.試題分析:D項,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兇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鐘鼓等威文物的官員,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位列漢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tǒng)轄博士和太學。12.試題分析:C項,“匯報了任職一年中調查實情、安民為要的成功做法”理解有誤。原文是說“章宗詢問他該如何治理保州,他申明了自己堅持實情調查,把安定當作要務”,“章宗讓他把在任一年所知道的情況都上報給他”。13.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和句式的翻譯。更:經歷;卒:通“猝”,短;度:猜測,如之何:該怎么治理:繩:約束;弊壞:破的壞的;應:應對;何以:有什么。參考譯文:張行簡,字敬甫,是莒州日照縣人。聰穎體悟好學,知識淵博且在經史上能融會貫通。大定(金世宗完顏雍年號)十九年考取進士第一名,被授予應奉翰林文字(一職)。遭遇母親去世守喪,謝絕交往閉門讀書。服喪期滿,恢復任職。章宗(金主完顏璟)即位,張行簡代理太常博士,多次升遷為禮部郎中。章宗將要下發(fā)詔令來昭示天下,張行簡上書奏道:“往年饑民拋棄孩子,有的乞求送人,這之后有詔令說官府出錢為他們收回、贖回孩子;有的孩子父母衣食稍微充裕點,就要把孩子認回來,官府也會斷給他們。從那以后,饑荒年災民流轉離散,人家都不肯收留,(小孩)任意被拋棄,瘦弱損傷而餓死(在)溝中。我看到近代的抗災詔書,都說‘(孩子送出)以后不得再要回來’,現(xiàn)在乞求按照這個規(guī)定施行?!闭伦谡J為他說的對,下詔中書省按此施行。泰和二年,張行簡擔任宋主生日祝賀副使。章宗召見正使完顏瑭告誡他說:“你過界后不要飲酒,凡事要聽張行簡的?!睂埿泻喺f:“宋人在施行禮節(jié)方面,喜好注重細枝末節(jié),(你們)如果有不適合他們禮節(jié)的地方,都要更正?!闭伦谟终f:“聽說先前的奉使者過淮海,到了中流時,就因分界的事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這樣做非常無禮,你要自己避免(與他們起沖突)并對宋使說‘兩國和好很久了,不應該爭小事而傷了大體?!摳嬲]他們,是使他們詳悉這個意思。”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章宗下詔說:“在奏事的時候,必須讓張行簡常在左右?!鼻睾臀迥?,群臣又請為章宗上尊號,章宗沒答應。詔命張行簡批答,(章宗)于是問到大宋的范祖禹作《唐鑒》論尊號的事。行簡回答說:“司馬光也曾經進諫過尊號的事,不如范祖禹的言辭深透,認為臣子活著就給君父定謚號,好像很慘切。”章宗說:“你用范祖禹的意思回答他們。”張行簡的批復文字深刻典雅,非常符合代言的語體。(張行簡)改做順天軍節(jié)度使。章宗對張行簡說:“您沒有治理老百姓的經歷,現(xiàn)在到保州,民情的真?zhèn)味虝r間難以猜測,該怎么治理?”行簡回答說:“臣奉命行使法令,不敢違反和失誤,案件訴訟的事,就按實情調查。約束公吏,管制豪強奸徒,把安定當作要務?!闭伦谡f:“你在任一年,把所知道的好壞情況都報上來?!必懙v(金宣宗完顏珣年號)三年七月,朝廷預防準備秋兵軍器械,命含當時朝內朝外官員,不論是守喪的還是退休的,都要繳納弓箭。張行簡上書說:“弓箭并非通有之物,那些清貧之家、丁憂的和退休的,哪有所說的規(guī)定的軍用器械?,F(xiàn)在用期限來約束(他們),(只能)修補破的壞的,來應對上級的命令,這跟倉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這個提議,使得那些丁憂的和退休的最終得以免除(繳納弓箭)。這一年,(張行簡)去世,被追贈為金紫榮祿大夫。謚號文正。張行簡,一向端正誠實謹慎周密,為人所了解。從一開始做翰林到太常、禮部,終身掌管貢舉,縉紳們引以為榮。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消息,概括主要內容。(不超過12個字)

與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等其他主要貨幣不同,印度盧比缺少一個容易辨認的符號,即一種可與美元的$之類相媲美的標識。當前,世界各國用“Rs”或“INR”來表示盧比,而印度的各種語言對盧比的表示方法也各不相同。今年3月,印度財政部為征集盧比的符號舉辦了一屆全國比賽。截至4月.15日比賽結束時,財政部共征集到大約3000種符號。答:

參考答案:印度為盧比征集新符號

8.下列選項是仿照示例,利用所給材料續(xù)寫的句子。選出語意不夠貼切連貫,或句式與所給示例不相同的兩項。(

)示例: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萬丈高樓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礎的真諦。材料:心境

復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