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 備考專題練-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 備考專題練-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 備考專題練-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 備考專題練-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1.1908年,列寧在總結巴黎公社教訓時說道,無產階級固然不可輕視和平的斗爭手段,因為這些手段在革命的準備時期是必要的,但是無產階級一刻也不應當忘記,階級斗爭在一定的條件下就要采取武裝斗爭和國內戰(zhàn)爭的形式。他意在強調()A.巴黎公社建立前進行了充分準備B.俄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必要性C.公社社員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指導D.俄國社會存在和平斗爭的可能性2.一個紅軍退伍兵在信中寫道:“農民的情緒已經達到這種程度,即我們縣如果不很快根除這類現(xiàn)象,那就必然發(fā)生暴動,這將不是富農的暴動,而是對正義的勝利喪失任何希望的農民居民暴動”。該信反映了()A.十月革命發(fā)生的必然性B.臨時政府仍堅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C.沙皇專制引發(fā)農民不滿D.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迫切性3.1925年,蘇聯(lián)大工業(yè)總產值已達到戰(zhàn)前水平的73%。非社會主義成分在整個工業(yè)中占19%,在大工業(yè)中只占4%。這表明蘇聯(lián)()A.生產資料私有制已占據主導B.經濟主權存在較大隱患C.馬克思主義俄國化效果顯著D.放松了國家對經濟控制4.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開銷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1935—1945年,羅斯福將這一水平提高到超過10%,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45%。這表明羅斯福執(zhí)政時期()A.意圖利用戰(zhàn)爭轉嫁危機 B.國家開始干預經濟C.赤字經濟是新政的基礎 D.逐步擴大政府職能5.(2022·山東濟寧三模)在巴黎和會上,英、法、美、意等國領導人為了各自的利益進行了激烈的爭吵,但在這次會議上他們也有共識。他們一致贊同()A.恢復歐洲勢力均衡 B.削弱并且肢解德國C.公平解決戰(zhàn)后問題 D.防止蘇俄勢力擴展6.1920年到1925年,為了方便波蘭西部的德國人返回國內,德國建立了26個“回鄉(xiāng)集中營”,到1923年初的時候,這樣的集中營達到了同時容納4000人的記錄;同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qū)也有大約12萬人回到了德國。上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源于()A.歐洲政治格局的變動 B.對德分區(qū)占領的影響C.德國國民經濟的恢復 D.現(xiàn)代民族主義的興起7.1918年1月,一種流感從美國爆發(fā),隨美軍進入歐洲并波及亞洲和北非國家。到7月病毒發(fā)生變異,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幾乎同時爆發(fā),死亡人數(shù)遠超戰(zhàn)爭,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原因之一。這反映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歷史合力論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階級斗爭學說8.倫敦《泰晤士報》記者評論華盛頓會議上的美國國務卿休斯:“(他)在35分鐘內擊沉的軍艦,要比全世界的海軍將領幾個世紀中所擊沉的軍艦還要多。”他發(fā)表這一評論是因為美國()A.在會議期間采取軍事行動B.威脅英國太平洋區(qū)域的領地C.推動《五國條約》的簽訂D.全力限制各國巡洋艦的規(guī)模9.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關德國間諜和德國統(tǒng)治歐洲的陰謀的眾多書籍,如《1910年入侵英倫》《威廉來了:霍亨索倫王朝統(tǒng)治下的倫敦》在英國廣受歡迎;描寫德國戰(zhàn)勝英國的《英格蘭的報應》《德國未來100年》等小說也在德國暢銷。據此可知()A.軍國主義思想控制社會輿論B.英德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C.文化界對戰(zhàn)爭爆發(fā)負有責任D.人們對局勢發(fā)展持負面態(tài)度10.1939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開會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會上面對意大利和德國提出的由德國占領蘇臺德地區(qū)的建議。法國總理吹捧這是“本著客觀和現(xiàn)實的精神提出來的”,英國首相竟宣稱他也“想到過一個同這個建議相似的解決辦法”。這表明英法()A.極力遏制法西斯擴張 B.無力抗擊德國的侵略C.努力維護歐洲的和平 D.大力的推行綏靖政策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堪薩斯州為例,拖拉機在1915年有約3000臺,1920年為17177臺,1925年為31171臺,1930年為66275臺,1935年達到71000臺;聯(lián)合收割機在1925年為4700臺,1930年為24239臺,卡車在1915年為3900輛,1930年為33700輛。材料二1914年8月,德國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切斷了俄國糧食通往歐州的渠道,扼住了協(xié)約國的咽喉……歐洲每蒲式耳的小麥價格1914年為0.91美元,1916年為1.61美元,1917年飆升到2.06美元,亟需從美國進口糧食。1917年美國出現(xiàn)了“小麥贏得戰(zhàn)爭”的口號。材料三(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人們沒有安土重遷的觀念,人口流動非常頻繁,土地所有權經常變更,這就助長了對待自然資源的短期行為,以求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利潤……對農業(yè)資本家而言,“土地真正的、唯一的價值就在于,它是一種為人的利益而存在、可使用、可買賣的商品”。材料四甲:南部大平原堪薩斯州6個縣麥田面積總計6縣年份麥田面積(英畝)哈密爾頓、莫頓、蘇厄德、斯坦頓、史蒂文斯、格蘭特192949488919305735801931909963乙:南部大平原降雨量(單位:英寸)年份俄克拉荷馬博伊西城科羅拉多斯普林菲爾德新墨西哥克萊頓堪薩斯里奇菲爾德193021.0921.4217.0521.6519348.6211.457.217.65193610.0510.485.544.96193914.0311.689.15—材料五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的沙塵暴是美國歷史上無出其右的生態(tài)災難事件。美國環(huán)境史學會主席沃斯特甚至認為,它和30年代的大蕭條同時出現(xiàn),絕不是偶然的……沙塵暴和1929—1933年華爾街股市的大崩潰同出一轍?!幾愿邍鴺s《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沙塵暴起因初探》(1)結合材料一至四,對美國南部大平原成為塵暴重災區(qū)的成因加以解釋。(2)如何理解材料五中沃斯特的說法。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匈帝國瓦解,東歐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獨立,協(xié)約國決定在波蘭原有領土上重建波蘭。根據《凡爾賽條約》,波蘭得到了與其國力極不相稱的領土以及一條通向波羅的海的走廊——波蘭走廊。這條走廊將德國領土一分為二,給德國發(fā)展造成極大困境,致使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民族主義者不斷疾呼,修改德波兩國邊界。為了打破凡爾賽體系的限制、爭取外交主動,德國于1922年與蘇聯(lián)簽訂《拉巴洛條約》,兩國正式建交,夾擊波蘭。與此同時,德國利用英法隔閡,在1925年與英、法等國就邊境問題達成共識,禁止單方面使用武力干涉,這造成法國在歐洲主導地位的下降,也使法波兩國在東歐的同盟體系瓦解?!幾酝趵秲纱问澜绱髴?zhàn)之間的波德關系研究(1918-1939)》(1)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協(xié)約國重建波蘭的歷史背景。(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協(xié)約國重建波蘭帶來的影響。參考答案1.B2.D3.C4.D5.D6.A7.B8.C9.C10.D11.(1)原因: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推動著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變,農業(yè)機械廣泛使用,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小麥的海外市場擴大,刺激了小麥生產;移民國家的國情,加上農業(yè)資本家唯利是圖,缺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文化、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南部大平原麥田面積年增長率大幅提高,過度土地開發(fā);20世紀30年代降雨量顯著減少,助推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2)理解:自由放任,缺乏國家有效干預(宏觀調控)是20世紀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