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_第1頁
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_第2頁
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_第3頁
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_第4頁
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根本違約將合同后果與合同目的實現(xiàn)結合起來以此作為確定違約嚴重性的根據(jù)從而為確定解除合同的要件限定法定解除權的行使奠定了根底。在一方違約以后通過根本違約制度限制法定解除權的行使對于鼓勵交易、維護的秩序和平安具有重要作用。根本違約(Fundamentalbrea,Substantialbrea)是從英國法中產(chǎn)生的一種違約形態(tài)。英國法歷來將合同條款分為條件和擔保兩類“條件〞是合同中重要的、根本性的條款擔保是合同中次要的和附屬性的條款。當事人違背不同的條款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按照英美法學者的一般看法條件和擔保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違背條件將構成根本違約受害人不僅可以訴請賠償而且有權要求解除合同。正如法官弗萊徹、莫爾賴在1910年沃利斯訴普拉特案中所指出的:“條件直接構成合同實體置言之它說明了合同的詳細性質(zhì)因此不履行條件條款應視為本質(zhì)性違約。〞[(1)a]按照英美法學者的解釋:條件“直接屬于合同的要素換句話說就是這種義務對合同的性質(zhì)是如此重要以致于如一方不履行這種義務另一方可以正當?shù)卣J為對方根本沒有履行合同。〞[(2)a]而對于擔保條款來說只是“某種應該履行但如不履行還不致于導致合同解除的協(xié)議。〞[(3)a]因此違背該條款當事人只能訴請賠償。英國法條件和擔保條款的區(qū)分對于法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盡?統(tǒng)一商?回避了根本違約的概念沒有明確區(qū)分條件和擔保條款但合同法中承受了這兩個概念并認為違背了條件條款將構成重大違約并導致合同解除。[(1)b]由于條件和擔保條款的區(qū)分直接影響到違約的補救方式因此法官在違約發(fā)生后應判斷當事人違背的義務在性質(zhì)上是屬于條件還是屬于擔保條款并進一步確定違約當事人所應承當?shù)倪`約責任。然而在理中對這兩種條款作出區(qū)分常常是困難的。因為“在條款中外表上通常并不附有對這個問題的答復即使有雙方當事人所使用的術語也未必確切因為他們很可能用錯這些詞。〞[(2)b]在學術上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應從條款本身的重要性上區(qū)分哪些條款是擔保條款、哪些條款是條件條款。條件條款是合同的重要的、根本的、本質(zhì)性的條款違背該條款將導致合同解除。[(3)b]在某些情況下假如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出賣人應負對質(zhì)量的默示擔保義務)違背該義務將構成違背“條件條款〞。[(4)b]第二種觀點認為應根據(jù)違背義務后是否給受害人造成履行困難(hardship)來哪些條款是擔保條款哪些條款是條件條款。[(5)b]由于此種觀點將違背條件條款并導致合同的解除的情況限在以履行困難的后果作為判斷上這就嚴格且不合理地限制了受害人的解除權因此并沒有被廣泛采納。由于從條款的重要性來區(qū)分條件和擔保條款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難因此英國法開場以違約后果為根據(jù)來區(qū)分不同的條款。正如阿蒂亞所指出的:“違背某些條款的后果取決于違約所產(chǎn)生的后果。其理由是一方鑒于違約而取消合同的權利實際上是據(jù)違約的嚴重性和后果斷定的而不是由被違犯的條款的類別的。有些似乎對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條款可能在較小的程度上遭到破壞且未引起嚴重后果這樣也就好象沒有理由因一方違約而賦予另一方以取消合同的權利。〞[(5)b]這就是說違約違背的條款是屬于條件還是保證條款主要應取決于該違約是否剝奪了無辜當事人“在合同正常履行情況下本來應該得到的本質(zhì)性利益〞。[(6)b]英國已確認了違背中間條款(Intormediateterm)的違約形式即一方當事人違背了兼具要件和擔保性質(zhì)的中間性條款時對方能否解除合同須視違約的性質(zhì)及其嚴重性而定。在1962年英國上訴審理的弗爾海運訴川崎汽船會社案中法官認為“違背適航性條款可能違背合同的根本內(nèi)容也可能僅違背合同的附屬性義務〞[(7)b]因此應根據(jù)違約的后果而定。從總體上說英美合同法在確定根本違約方面經(jīng)歷了一個從以違背的條款的性質(zhì)為根據(jù)到以違背合同的詳細后果為根據(jù)來確認是否構成根本違約的過程。由于當前英國法中根本違約的判斷主要以違約的后果來因此在這方面很類似于大陸法。在德國法中并沒有根本違約的概念但是在債權人是否有權解除合同時法律規(guī)定應以違約的后果來。根據(jù)?德國民?第325條“在一部不能給付而契約的一部履行對他方無利益時他方得以全部債務的不履行按第280條第2項規(guī)定的比例懇求賠償損害或解除全部契約。〞第326條規(guī)定“因遲延致契約的履行于對方無利益時對方不需指定限即享有項規(guī)定的權利。〞可見違約后“合同的履行對于對方無利益〞是是否可以解除的這里所謂“無利益〞是指因違約使債權人已不能獲得訂立合同所望得到的利益這就說明違約造成的后果是重大的。可見德國法的規(guī)定與英美法中的“根本違約〞概念是極為相似的。?結合國國際債物銷售合同公約?(簡稱?公約?)第25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背合同的結果如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致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有權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背合同除非違背合同一方并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一樣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fā)生這種結果。〞這個規(guī)定區(qū)分了根本違約與非根本違約根據(jù)?公約?的規(guī)定來看?公約?實際上只是根據(jù)違約的后果斷定根本違約的問題而不是根據(jù)違約人違背合同的條款性質(zhì)來這一問題的??梢?公約?的規(guī)定實際上吸收了兩大法系的經(jīng)歷。按照?公約?的規(guī)定構成根本違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違約的后果使受害人蒙受損害“以致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有權待得到的東西〞。此處所稱“實際上〞的含義按照許多學者的解釋包含“本質(zhì)地〞、“嚴重地〞、“主要地〞的含義。[(1)c]因此說明了一種違約后果的嚴重性。所謂“有權望得到的東西〞實際上是指待利益即假如合同得到正確履行時當事人所應具有的地位或應得到的利益這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和宗旨。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它既可以是轉(zhuǎn)售該批貨物所能帶來的利潤也可以是使用該批貨物所能得到的利潤但必須是合同履行后受害人應該或可以得到的利益。所謂“以致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有權待得到的東西〞乃是違約行為和使另一方蒙受重大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受害人喪失待利益乃是違約人的違約行為的結果。第二違約方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一樣情況下也預知會發(fā)生根本違約的結果。這就是說假如一個違約人或一個合理人在此情況下不能預見到違約行為的嚴重后果便不構成根本違約并對不能預見的嚴重后果不負責任在這里?公約?為貫徹過錯責任原那么采用了主客觀來確定違約人的成心問題。主觀是指“違約方并不預知〞他主觀上不知道他的違約行為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說明他并未有成心或惡意。例如違約方并不知在規(guī)定時間不交貨可能會使買受人消費停頓而以為這批貨物遲延數(shù)天對買受人是無關緊要的這樣違約人的違約行為雖已造成嚴重后果但他主觀上不具有惡意。其次是客觀即一個合理人(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一樣情況下也沒有理由預知。假如一個合理人在此情況下可以預見那么違約人是有惡意的。應當指出在這兩種中客觀的意義更為重大因為此種在判斷違約當事人能否預見方面更為簡便易行。一般來說違約人或一個合理人能否預見應由違約人舉證證明[(1)d]就是說違約人要證明其違約不構成根本違約不但要證明他自己對造成這種后果不能預見同時還要證明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一樣情況下也不能預見從而才不構成根本違約。至于違約人應在何時預見其違約后果公約并沒有作出規(guī)定。根據(jù)?公約?第74條損害賠償額的規(guī)定即“這種損害賠償額不得超違背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按照他當時道或理應知道的和情況對違背合同意料到或理應意料到的可能損失〞可以推斷出違約人預見其違約后果的時間應是訂立合同之時但亦有學者認為?公約?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預知的時間因此應預見的時間“可能包含從訂約時至違約時的一段時間〞。[(2)d]由于?公約?規(guī)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構成根本違約這就嚴格限定了根本違約的構成。因為根本違約從法律上說等同于不履約[(3)d]?公約?又嚴格規(guī)定了根本違約的構成這與?公約?第49條、第條的規(guī)定是相矛盾的對根本違約規(guī)定嚴格的構成要件有時會限制非違約方的權利。例如違約人對結果的預知程度在不同的案件中是不同的倘假設違約人對結果的預知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預知而違約的結果實際上造成重大損害在此情況下因為違約方的行為不構成根本違約那么非違約方仍必須受已被嚴重違背的合同的拘謹盡合同的履行對他已經(jīng)沒有意義也不能解除合同、這顯然不妥。所以在此情況下僅允許非違約方獲得損害賠償實際履行等救濟是不合理的。至于違約人能否預見那是一個過錯程度問題不應影響到解除權的實際行使。所以?公約?規(guī)定的雙重要件不如德國法僅以違約的后果為以及?統(tǒng)一商?僅根據(jù)詳細違約程度來確定是否可解除合同更有利于保護債權人。我國?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第29條規(guī)定:“一方違背合同以致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望的經(jīng)濟利益〞“在合同約定的限沒有履行合同在被允許推尺履行的合理限內(nèi)仍未履行〞另一方那么可解除合同。與?公約?的規(guī)定相比具有如下幾點區(qū)別:第一它對根本違約的斷定不如?公約?那么嚴格沒有使用預見性理來限定根本違約的構成而只是強調(diào)了違約結果的嚴重性可以成為認定根本違約的。這實際上是拋棄了主觀減少了因主觀的介入而造成的在確定根本違約方面的隨意性現(xiàn)象以及對債權人保護不利的因素。第二在違約的嚴重性的斷定上我國法律沒有采納?公約?所規(guī)定的一些如沒有使用“實際上〞剝奪另一方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有權待得到的東西而只是采用了“嚴重影響〞的概念來強調(diào)違約結果的嚴重性這就使斷定根本違約的更為寬松。總之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沒有采納?公約?對根本違約的限定從而賦予了債權人更為廣泛的解除合同的權利。除?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的規(guī)定以外其他的有關合同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對根本違約作出規(guī)定這是否意味著根本違約的規(guī)那么僅適用于涉外經(jīng)濟合同而不適用國內(nèi)經(jīng)濟合同?我們認為從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來說只能作這種理解[(4)d]但此種情況確實反映了我國合同立法的缺陷。根本違約制度作為允許和限定債權人在債務人違約的情況下解除合同的重要規(guī)那么是維護合同紀律、保護交易平安的重要措施其適用范圍應具有普遍性。在當前的理中一方在另一方僅具有細微違約的情況下隨意解除合同、濫用解除權使許多本來可以遵守并履行的合同被宣告廢除或使一些本來可以協(xié)商解決的糾紛進一步擴大這些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缺乏完備的、普遍適用的根本違約規(guī)那么是有關系的。因此應擴大適用根本違約的規(guī)那么。那么根本違約與合同的解除是關系呢?一般來說違約造成的損害后果乃是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的前提也是確定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根據(jù)因此違約的損害后果是與損害賠償親聯(lián)絡在一起的。然而它與解除合同是否發(fā)生聯(lián)絡?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根本違約制度突出違約后果對責任的影響旨在于允許受害人尋求解除合同的補救方式。因為在一方違約以后受害人僅承受損害賠償是不公平的假如受害人不愿繼續(xù)保持合同的效力那么應允許受害人解除合同而根本違約那么旨在于確定允許合同被廢除的情況、給予受害人解除合同的時機。[(1)e]我們認為這一看法是不無道理的。根本違約制度的出發(fā)點是:由于違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包括損害后果)的嚴重性使債權人訂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到達這樣合同的存在對債權人來說已不具有本質(zhì)意義合同即使在以后可以被遵守債權人的目的仍不能到達因此應允許債權人宣告合同解除從而使其從已被嚴重違背的合同中解脫出來所以根本違約制度明確理解除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補救方式所適用的條件。同時由于在許多的合同法中對解除合同的適用情況規(guī)定得極為分散在各類違約形態(tài)中都可以適用解除合同這就需要為解除合同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明確的條件而根本違約制度那么旨在解決這一問題。假如簡單地認為根本違約與解除合同的關系僅僅是通過根本違約制度給予受害人一種解除合同的時機那么并沒有準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確立根本違約制度的重要意義主要不在于使債權人在另一方違約的情況下獲得解除合同的時機而在于嚴格限定解除權的行使。因此根本違約與解除合同的關系在于通過根本違約制度嚴格限制一方當事人在對方違約以后濫用解除合同的權利。誠然在一方違約以后應賦予受害人解除合同的權利但是這并不是說一旦違約都可以導致合同的解除。一方面在許多情況下合同解除對非違約方是不利的例如違約方交貨造成遲延但非違約方愿意承受不愿退貨;或交付的有瑕疵但非違約方希望通過修補后加以利用這就完全沒有必要解除合同。假設在任何違約的情況下都要導致合同的解除將會使非違約方被迫承受對其不利的后果。所以假如對違約解除情況在法律上無任何限制也并不利于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求在任何違約情況下都導致合同解除既不符合鼓勵交易的目的也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例如一方雖已違約但違約當事人可以繼續(xù)履行而非違約方愿意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就應當要求違約當事人繼續(xù)履行而不能強當事人消滅合同關系。因為在此情況下只有繼續(xù)履行才符合當事人的訂約目的特別是當事人雙方已經(jīng)履行了合同一部內(nèi)容如要求解除合同、返還財產(chǎn)將會消耗不必要的費用、造成資源浪費。從各國的立法規(guī)定來看對于合同解除都作出了嚴格限制也就是說只有在一方違約是嚴重的情況下才能導致合同的解除。我國合同法曾對違約解除作出過限制如根據(jù)舊?經(jīng)濟合同法?第27條第5項的規(guī)定“由于一方違約使經(jīng)濟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非違約方有權解除合同該條通過規(guī)定“使經(jīng)濟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而對解除作出了限制。學者曾對“不必要〞的含義作出了各種解釋如有人認為不必要是指對非違約方不需要有人認為是指違約使非違約方受到重大損失而又無法彌補還有人認為是指嚴重影響債權人所望的經(jīng)濟目的。[(1)f]盡解釋上看法不一但仍然存在著必要的限制。理證明這種限制對于保證保障解除權人正確行使解除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xiàn)行的?經(jīng)濟合同法?第26條修改了原?經(jīng)濟合同法?第27條的規(guī)定根據(jù)?經(jīng)濟合同法?第26條的規(guī)定“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約定的限內(nèi)沒有履行合同〞非違約方有權另一方解除合同。這就是說只要債務人在合同約定的限內(nèi)沒有履行合同不此種不履行是否造成嚴重后果債權人均可以解除合同。我們認為該條規(guī)定沒有對因違約而導致的解除權的行使作出限制實際上是允許一方在遲延履行后另一方可行使解除權。我們認為這樣規(guī)定是不妥當?shù)?。從解除的性質(zhì)來看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一方或雙方的意志使合同歸于消滅它通常是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時當事人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種作法。合同解除關涉到合同制度的嚴肅性一旦合同被解除那么合同所發(fā)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一方當事人想要履行合同也不可能因此法律對解除合同必須采取慎重態(tài)度也就是說對法定解除權的行使應作嚴格限制。假如允許當事人隨意行使解除權(如在細微違約時也可以解除合同)那么合同紀律就很難維護。尤其應看到違約的概念是一個含義非常廣泛的概念從廣義上理解任何與法律、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不相符合的行為均可以被認為是違約。然而細微違約常常并未使非違約方遭受重大損失亦未動搖合同存在的根底倘假設允許債權人隨意解除合同必將消滅許多本來可以達成的交易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即使在一方遲延履行以后也并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均可導致合同解除。在合同規(guī)定的限內(nèi)不履行本身并不能說明違約在性質(zhì)上是否嚴重。限的規(guī)定可能是重要的(例如合同規(guī)定必須在中秋節(jié)前交付月餅不如交付那么可能導致合同目的落空)也可能是不重要的例如出賣人遲延數(shù)日交付貨物買受人并沒有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應當看到當事人雖在合同中未明確規(guī)定履行限也并不影響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由此說明限并非在任何合同中都非常重要。假如規(guī)定遲延履行均可導致合同的解除那么必然會導致如下弊端:第一不利于老實信譽原那么的遵守和雙方協(xié)作關系的維護。如甲乙雙方就購置某機器設備達成協(xié)議合同規(guī)定由甲方自提貨物在提貨到來時甲方因各種原因難以組織足夠的車輛提貨拖延才湊齊足夠的車輛到乙方指定的地點提貨。但在提貨時發(fā)現(xiàn)貨已被別人提去。乙方提出因甲方遲延乙方不愿蒙受損失遂將貨物轉(zhuǎn)賣給丙。在本案中甲方遲延取貨已構成違約但此種違約只是給乙方的倉儲保帶來了不便乙方并非無地方存放該批貨物該批貨物也并非鮮活不能存放因此乙方在對方遲延數(shù)日的情況下解除合同顯然違犯了老實信譽原那么。第二有可能使非違約方利用對方的細微違約而趁機解除合同從而妨害合同紀律。在上例中乙方解除合同的主要原因是:該批貨物的價格已上漲乙方為獲取更大的利潤而以對方違約為借口將貨物轉(zhuǎn)賣給第三人??梢妼獬龣嗖蛔飨拗茖⒂锌赡苤L一些不正當行為。第三不利于鼓勵交易、促進效率的進步。從經(jīng)濟效率的角度來看假如一旦遲延履行就導致合同被解除那么會消滅許多本來不應該被消滅的交易造成社會財富的不必要的浪費例如一方當事人交付的遲延數(shù)天但絲毫不阻礙債權人的使用而債權人仍然堅持解除合同不僅使已經(jīng)消費出來的得不到利用而且會增加履行費、返還財產(chǎn)費等不必要的費用從而造成財產(chǎn)的浪費。所以我們認為在法律上確有必要對解除的行使作出適當限制。如何對一方違約時另一方所享有的解除權作出限制?我們認為應擴大適用?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第29條的規(guī)定通過根本違約制度對解除權的行使作出明確限定。也就是說只有在一方違背合同構成根本違約的情況下另一方才有權行使解除權;假如僅構成非根本違約那么另一方無權行使解除權。正如?結合國銷售合同公約?第51條所規(guī)定的“買方只有完全不交付貨物或者不按照合同規(guī)定交付貨物等于根本違約時才可以宣告整個合同無效。〞由于合同的解除涉及到各種違約形態(tài)因此對解除權的限制也應根據(jù)各種違約形態(tài)來。詳細來看:1.完全不履行可導致合同的解除。完全不履行主要是指債務人回絕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全部義務。在一方無正當理由完全不履行的情況下說明了該當事人具有了完全不愿受合同約束的成心[(1)g]合同對于該當事人已形同虛設。在此情況下另一方當事人應有權在要求其繼續(xù)履行和解除合同之間作出選擇。當非違約方選擇了合同的解除時那么合同對雙方不再有拘謹力。完全不履行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違約可以直接賦予非違約方解除的權利。在采納由判決合同解除的法國法中假如債務人明確宣告他將不履行合同那么債權人可以不需要懇求判決就解除合同。在德國法中債務人明確表示回絕履行那么債權人可以不要求作出或給予寬限即可解除合同。因此在一方完全不履行時另一方解除合同是完全正當?shù)?。問題在于:在一方明確表示不履行以后另一方是否必須證明已造成嚴重后果時才能解除合同?從許多的法律規(guī)定來看“假如有過錯的當事人表述了一種明顯的、不履行合同的成心那么沒有必要伴有嚴重損害后果〞即可解除合同。[(2)g]我們認為無正當理由回絕履行已說明違約當事人完全不愿受合同拘謹實際上已剝奪了受害人根據(jù)合同所應得到的利益從而使其喪失了訂立合同的目的因此受害人沒有必要證明違約是否已造成嚴重的損害后果。當然在考慮違約方回絕履行其義務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時還要考慮到其違背合同義務的性質(zhì)。一般來說合同的目的是與合同的主要義務聯(lián)絡在一起的違背主要義務將使合同目的難以到達而單純違背依老實信譽原那么所產(chǎn)生的附隨義務一般不會導致合同目的喪失[(2)g]不應據(jù)此解除合同。值得討的是異種物交付是否等同于完全不履行?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交付的標的物與合同規(guī)定完全不符那么不應認為有交付而應等同于不履行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另一種觀點認為異種物交付雖不符合合同規(guī)定但畢竟存在著交付因此不應使當事人享有解除的權利。從我法規(guī)定來看在此情況下要求買受人提出書面異議。[(1)h]我們認為此種情況已說明當事人完全沒有履行其根本義務應該使另一方當事人享有解除的權利。2.不適當履行與合同解除。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交付的貨物不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質(zhì)量要求即履行有瑕疵。不適當履行是否導致合同的解除在各法中具有明確的限制。大陸法判例和學說大都認為必須在瑕疵是嚴重的情況下才可以解除合同。假如瑕疵并不嚴重一般要求采取降價和修補予以補救而并不宣告合同解除。假如瑕疵本身可以修理非違約方有權要求違約方修理瑕疵。給予非違約方要求修理瑕疵的權利實際上使他獲得修補瑕疵的時機從而防止合同被解除。[(2)h]普通法也采取了類似作法。根據(jù)法假如瑕疵可以修理那么就沒有必要解除合同但非違約方有權就因修理而導致的履行遲延而要求賠償損失。[(3)h]英國法通常也要求在修理、交換后假如貨物質(zhì)量到達買受人應該承受貨物。假如修理、交換沒有到達目的那么買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4)h]可見在交付有瑕疵的情況下首先應確定是否能采用修理、交換方式假如可以修理、交換那么不僅可以實現(xiàn)當事人的訂約目的使債權人獲得他們需要的物品而且也因為防止了合同的解除從而有利于鼓勵交易。在這方面各法經(jīng)歷大體上是一樣的即可以修理、交換的就沒有必要采用合同解除方式。我國有關立法和理實際上也采用了此種方式。[(5)h]根據(jù)?質(zhì)量法?第28條在交付有瑕疵的情況下應采取修理、交換、退貨三種方式。其中退貨是最后一種方式。說明立法者認為當事人應該首先采用前兩種只有在前兩者無法適用時方可采用第三種方式。3.遲延履行與合同解除。遲延履行是否導致合同的解除應首先取決于遲延是否嚴重。從各法來看確定遲延是否嚴重應考慮時間對合同的重要性。假如時間因素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至關重要那么違背了規(guī)定的交貨限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應允許合同解除。假如時間因素對合同并不重要遲延造成的后果也不嚴重那么在遲延以后不能認為遲延造成合同目的落空而解除合同。當然在確定遲延是否嚴重時還應考慮到遲延的時間長短問題、因遲延給受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遲延履行是否構成根本違約還應區(qū)別幾種情況分別處理:第一雙方在合同中確定了履行限規(guī)定在履行限屆滿后債權人可以不再承受履行。在此情況下限條款已成為了合同最重要的條款因此債務人一旦遲延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第二假如履行限構成了合同必要的因素不按履行將會使合同目的落空那么遲延后應解除合同。例如對于季節(jié)性很強的貨物假如遲延交貨將影響商業(yè)銷售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第三遲延履行以后債權人可以證明繼續(xù)履行無任何利益也可以解除合同。如債權人證明因為債務人遲間過長行情發(fā)生重大變化繼續(xù)履行將使債權人蒙受重大損失那么應允許解除合同。當然假如遲間很短行情在履行到來時已發(fā)生變化買受人在按時得到貨物的情況下也要遭受與遲延履行一樣的后果那么不能認為遲延已造成不利益。第四履行遲延以后債權人給予債務人以合理的寬限在合理的寬限到來時債務人仍不履行合同那么說明債務人具有嚴重的過錯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1)i]4.部履行。部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數(shù)量缺乏。在部履行情況下債務人已經(jīng)交付了部貨物是否導致合同的解除?我們認為在此情況下應限定合同的解除。一般來說僅僅是部不履行債務人是可以補足的。假如因部不履行而導致解除那么對已經(jīng)履行部作出返還也將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費用。所以除非債權人可以證明部履行將構成重大違約、導致違約目的不能實現(xiàn)那么一般不能解除合同。假如當事人可以證明未履行的部對他沒有利益而已經(jīng)履行部是他所需要的那么不必采用合同解除的方式而采用合同終止的方式就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