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登泰山記》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登泰山記》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登泰山記》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登泰山記》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登泰山記姚鼐了解作者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jù)”、“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并以陽剛、陰柔區(qū)別文章的風格。為“桐城派”主要作家。了解作者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方苞、劉大櫆、姚鼐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因這三人都是桐城人世稱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內(nèi)容多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語言力求條理清晰,簡明達意。桐城派主張學習《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韓愈、歐陽修等人的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歸序》、《武季子哀辭》、姚鼐的《登泰山記》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庫全書》初稿完成。姚鼐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至日觀峰的日觀亭,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寫作背景

泰山是我國的“五岳”之首,古稱東岳,別稱岱宗、岱岳,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shàn)大典,祭告天地。泰山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西岳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東岳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五岳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对娊?jīng)》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睹献印诽┥讲蛔屚寥?,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諫逐客書》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畎住队翁┥搅住て湟弧啡沼^東北請,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畎住队刑┥搅住て湮濉菲矫鞯侨沼^,舉手開云關(guān)?!畎住队刑┥搅住て湮濉发俦洠汗糯淘谑嫌洈⑷宋锷绞论E的文體。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登泰山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通過記事、記人、記物、寫景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和主張,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缎∈队洝罚ㄌ瞥ち谠对狸枠怯洝罚ㄋ纬し吨傺停蹲砦掏び洝罚ㄋ纬W陽修)《桃花源記》(東晉·陶淵明)本文屬于山水游記?!疤┥健秉c明瀏覽的地點,“登”表明側(cè)重于敘述、描寫游泰山的經(jīng)過和所見所感。(一)讀文正音(1)汶水(wèn) (2)濟水(jǐ)(3)磴(dènɡ) (4)徂徠(cú)(lái)(5)皓(hào) (6)絳(jiànɡ)(7)鼐(nài) (8)罅(xià)(9)樗蒱(chū)(pú) (10)岱祠(dài)(11)若僂(lǚ)

泰山之陽①,汶水②西③流;其陰①,濟水④東⑤流。陽谷⑥皆入汶,陰谷皆入濟。wènjǐ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注釋①“陰陽”:山的南面為陽、北面為陰;水的南面為陰、北面為陽。注釋②“汶水”:也叫大汶河。發(fā)源于山東萊蕪東北原山,向西南流經(jīng)泰安。注釋③“西”:名詞作狀語,向西。注解④“東”:名詞作狀語,向東。注釋⑤“濟水”:發(fā)源于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東流到山入海東。注釋⑥“陽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兩山之間的流水道,現(xiàn)通稱山澗(jiàn)。當其南北分者①,古長城②也。最高日觀峰③,在長城南十五里。注釋①“當其南北分者”: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注釋②“古長城”:指春秋時期齊國所筑長城的遺址,古時齊魯兩國以此為界。注釋③“日觀峰”:在山頂東巖,是泰山觀日出的地方?!啊?,…也’系列”:判斷句,表判斷,翻譯成“是”(處)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第一段概括介紹地理環(huán)境南北分流南北分界最高之處汶和濟古長城日觀峰(為下文寫觀日出埋下伏筆)余以①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自京師乘③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注釋①“以”:在注釋②“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帝王年號。注釋③“乘”:趁,這里是“冒”、“冒著”的意思注解④“齊河、長清”:地名,都在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濟南市長清區(qū)注解⑤“限”:界限。注解⑥“至于”:古義:到,到達。(于:介詞)——今義:表示另提一事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雪,經(jīng)過齊河、長清,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界限,到達泰安。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此段中的幾個動詞“乘、歷、穿、越、至于”蟬聯(lián)而下,告訴給我們哪些內(nèi)容?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①“乘”“歷”“穿”“越”“至”五個動詞,把作者從京師去泰安的季節(jié)、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②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苦,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頂風冒雪、不畏艱險、不遠萬里趕來登山的迫切神情,足見作者登山興致之高。是月丁未①,與知府朱孝純子潁②由南麓③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④,其級⑤七千有余。注釋①“是月丁未”:這個月的丁未日?!案芍Ъo日法”。是,這。注釋②“朱孝純子穎”:朱孝純,字子穎。當時是泰安府的知府。注釋③“麓”:山腳注解④“蹬”:石階。注解⑤“級”:石階、臺階、磴道。這個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階,那些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①所謂環(huán)水②也③。注釋①“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zhuō)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著有《水經(jīng)注》四十卷,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注釋②“環(huán)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汶水》:“又合環(huán)水,水出泰山南溪”——流出泰山,傍泰安城東面南流。注釋③“酈道元①所謂環(huán)水也”:判斷句:標志“也”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余始循以入①,道少半②,越中嶺③,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④。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注釋①“循以入”:順著(中谷)進山?!把保喉樦?。注釋②“道少半”:路不到一半。注釋③“中嶺”:即黃峴(xiàn)嶺,又名“中溪山”。注釋④“天門”:泰山峰名?!渡綎|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盤道百余,經(jīng)南天門,東西三天門,至絕頂,高四十余里?!苯馕觯何移鸪蹴樦泄冗M山。路(走了)不到一半,翻過中嶺,再順著西邊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水道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地方。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注釋①“崖限當?shù)勒摺保合耖T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限”:門檻定語后置——限當?shù)勒哐伦⑨將凇霸啤保赫Z氣助詞。注釋③“幾”:幾乎。注釋④“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蒼:青黑色、灰黑色

“負”,背。“燭”,名詞作動詞:照,照亮。注釋⑤“徂徠”(cúlái):山名,在泰安城東南。注釋⑥“居”:停留。注釋⑦“然”:表示狀態(tài),……的樣子解析:現(xiàn)在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泰山山頂,(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在半山腰處停留的云霧就像一條飄帶。作者描寫山頂上的景色時,描寫了哪幾幅圖畫?分別具有什么特點?蒼山負雪圖泰山夕照圖“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蒼山負雪: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著雪,由被動變?yōu)橹鲃?,賦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蒼山宛如一位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銀裝素裹,富有神韻。

明燭天南:“燭”是一種光化反應。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繪出積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奪目光彩,呈現(xiàn)出雪光與日光爭輝的壯闊景象。蒼山負雪圖半山居霧:一個“居”字,不僅把動態(tài)的物寫成靜態(tài),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靜謐,而且增強了山間云霧繚繞不絕的高峻之感,創(chuàng)造出云霧全然凝滯不動的靜穆而奇妙的境界。這兩幅圖畫運用了哪些手法?動靜結(jié)合、擬人、比喻手法:負字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又以擬人手法,使雪山奕奕傳神。燭字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雪光的亮度,寫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霧以靜寫動,寫出霧的輕,呈停聚不動的狀態(tài)。若帶以小喻大,寫出云霧的具體形狀,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偉。登山時間、地點:由南麓—入中谷—越中嶺—循西谷—至山巔山巔景色:蒼山負雪圖

泰山夕照圖登山路線: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京師——泰安

戊申晦①,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shù)十立者,山也。注釋①“戊申晦”:戊申日/月底這一天?!盎蕖保恨r(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注釋②“五鼓”:五更;古時常夜間擊鼓報更(ɡēnɡ),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夜間時辰五更五鼓五夜現(xiàn)代時間黃昏一更一鼓甲夜19:00—21:00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00—23:00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00—1:00雞鳴四更四鼓丁夜1:00—3:00平旦五更五鼓戊(wù)夜3:00—5:00戊申晦①,五鼓②,與子潁坐日觀亭③,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④。稍⑤見云中白若樗(chū)蒱(pú)⑥數(shù)十立者,山也。注釋①“戊申晦(huì)”:戊申日/月底這一天。“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注釋②“五鼓”:五更;古時常夜間擊鼓報更(ɡēnɡ),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注釋③“日觀亭”:亭名,在日觀峰上。注釋④“漫”:彌漫。注釋⑤“稍”:逐漸。注釋⑥“樗蒱”:古代的一種賭博游戲,這里指博戲用的“五木”。這里指樗蒱所用的擲具,長形而末端尖銳,立起來很像山峰。解析:戊申日月底這一天,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在臉上。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都是云霧彌漫,逐漸看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擲具一樣的立著的東西,(那是)山峰。極天①云一線異色,須臾②成五采③。日上,正赤如丹④,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⑤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⑥,絳(jiànɡ)皓(hào)駁色⑦,而皆若僂⑧。注釋①“極天”:天邊注釋②“須臾”:片刻注釋③“采”:同“彩”注釋④“丹”:朱砂注釋⑤“東?!保悍褐笘|面的海,這里是想象,實際上在泰山頂上并不能看見東海。注釋⑥“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注釋⑦“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錯雜。絳:大紅;皓:白;駁:雜注釋⑧“僂”:脊背彎曲的樣子,引申為鞠躬的樣子。日觀峰西面諸峰都比日觀峰低,所以說“若僂”解析:天邊的云中有一線奇異的顏色,片刻之間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上來了,顏色純紅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承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被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像脊背彎曲的樣子。

本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文章通過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懢拔镒兓??描寫了怎樣的勝景?/p>

第三段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泰山日出勝景?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比喻、擬人日出的景象瞬時變幻,難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場面描寫得十分壯觀,達到了應有的藝術(shù)高度。時間順序:待日出——稍見——須臾——日上——回視色彩點染——絢麗壯美以擬人手法烘托出日觀峰凌駕于群峰之上的雄偉氣勢“大風揚積雪擊面”五鼓大風揚積雪擊面足下皆云漫稍山:白若樗蒲云:一線異彩須臾五彩日上日:正赤如丹海:紅光動搖承之回視色:絳皓駁色山:而皆若僂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色彩點染

—絢麗壯美動靜結(jié)合

—擬人比喻泰山日出圖詞類活用汶水西流(

)濟水東流(

)崖限當?shù)勒撸?/p>

)明燭天南(

)名詞作狀語,向西名詞作狀語,向東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名詞作動詞,照耀重點虛詞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

)及既上(

)皆不及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回視日觀以西峰(

)和,連詞等到,介詞趕得上,動詞同“于”,在同“而”,表順承,連詞連接方位名詞等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特殊句式判斷句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雪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定語后置句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撸?/p>

)“崖限當?shù)勒摺币痪渲?,“限當?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

亭西有岱祠①,又有碧霞元君②祠;皇帝行宮③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④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⑤。僻不當?shù)勒撷?,皆不及往。注釋①“岱祠”:東岳大帝廟。注釋②“碧霞元君”:傳說是東岳大帝的女兒。注釋③“行宮”:皇帝出外巡行時居住的住所。注釋④“顯慶”:唐高宗的年號(656—661)。注釋⑤“漫失”:模糊或缺失。注釋⑥“僻不當?shù)勒摺保浩?,不在道路附近的。解析: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廟?;实鄢鐾庋残袝r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第四段寫了哪些人文景觀?有什么作用?表現(xiàn)泰山的古老風貌和悠久的歷史,突出其作為文化寶庫的作用。岱祠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道中石刻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①,多平方②,少圜③。少雜樹,多松,生石罅④(xià),皆平頂。冰雪,無瀑水⑤,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桐城姚鼐記。注釋①“蒼黑色”:青黑色;灰黑色。注釋②“平方”:古義:兩個詞,“平”:平的,“方”:方形的。——今義:數(shù)學名詞。注釋③“圜”:同“圓”,圓形的。注釋④“罅”:裂縫,縫隙。注釋⑤“瀑水”:瀑布解析: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到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nèi)沒有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桐城人姚鼐記述?!叭唷笔牵憾嗍?、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圓、少雜樹;“三無”是: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從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無”的自然景觀。

以極平實簡練的語句,將景物進行對比,寫出泰山有別于其他名山的特征。同時突出泰山蒼勁峻峭的面貌和泰山之冬的靜美。雖無細部刻畫,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簡練,準確生動,緊扣時令特點,體現(xiàn)了桐城派文章“雅潔”的特點。概括文章思路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第二段: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艱難登山的經(jīng)過。第三段:觀日出的過程及日出時雄渾壯麗的景象。第四段:寫泰山的古跡(建筑群與石刻),描寫了泰山的“人文景觀”。第五段:總結(jié)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點,描寫了泰山的“自然景觀”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記”,交代作者,這是游記常見的格式。姚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師劉大櫆在《朱子潁詩集序》中對此事做了評價:

乙未之春,姬傳(姚鼐)以壯年自刑部告歸田里,道過泰安,與子潁同上泰山,登日觀,慨然想見隱君子之高風。根據(jù)文本,概括姚鼐“隱君子之高風”的具體表現(xiàn)。登山時間:除夕佳節(jié)寄情山水,脫俗超凡。登山路線:登山所見: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艱險。雪霽觀日景致奇絕,灑脫坦蕩。

深研悟“雪”,理解哲理經(jīng)歷風雪,不斷攀登,以歷絕美!蒼山因負雪而奇絕,人生因乘雪而精彩。蒼山負雪之美,雄渾壯麗之美,氣象萬千之美,這是眼中“自然之風雪”,自然之美。乘雪赴山之美,興奮無畏之美,豪邁灑脫之美,這是心中“人生之風雪”,人生之美?!罢芾碇L雪”時間環(huán)境原因作者何時登山,泰山的道路環(huán)境如何、為什么趕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時間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戊申晦: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鼓:五更臘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終祭祀守歲之時。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歲日子。五更結(jié)束,也是夜晚的結(jié)束,新一天的來臨。環(huán)境原因作者何時登山,泰山的道路環(huán)境如何、為什么趕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時間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戊申晦: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鼓:五更臘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終祭祀守歲之時。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歲日子。五更結(jié)束,也是夜晚的結(jié)束,新一天的來臨。環(huán)境迷霧冰滑,蹬幾不可登;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四十五里;級七千有余攀登之路漫長艱難,一片天寒地凍,連鳥的痕跡都沒有。原因“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道中石刻”都昭示了泰山與眾山不同的文化意義。泰山是五岳中的東岳,山處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被尊為“五岳之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曾在這里“一覽眾山小”。泰山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山,有著其獨特的文化意義。作者何時登山,泰山的道路環(huán)境如何、為什么趕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特殊的時間、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泰山、那么這特殊的登山背后藏著怎樣的感情呢?相關(guān)文獻:①現(xiàn)在本衙門已保送御史,擬將來一得御史,無論能自給與否,決然回家矣。(姚鼐《姚惜抱先生家書》,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寫給伯兄的信)②乾隆三十九年,先生乞病解官,及冬十二月,遂往山東為泰山之游。(姚永樸《惜抱軒詩集訓纂》卷三)③夫士處世難矣!群所退而獨進,其進罪也;群所進而獨退,其退亦罪也。(姚鼐《贈程魚門序》)④余駑怯無狀,又方以疾退,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姚鼐《晴雪樓記》(1)作者辭官之后,可以說是調(diào)節(jié)心情;兩天一夜的攀登,跨越最難攀登的石蹬,是意志的磨練,更是為了追求理想。(2)日出,是一天中的辭舊迎新,姚鼐等待的是新年的第一輪日出,這是一年中的辭舊迎新。乾隆三十九年,在這年姚鼐告別了十多年的為官生涯。在他看來“古之君子,仕非茍焉而已,將度其志可行于時,其道可濟于眾”,當他認識到道不“可濟于眾”時,他選擇了辭官,他在要尋找一種新的方式去“濟眾”。剛辭官的姚鼐,不遠要的年千里,冒著嚴寒,特意來到泰山看這與眾不同的日出,這日出也是姚鼐人生道路上的辭舊迎新。(3)姚鼐來到最具文化意義的泰山,迎接了與眾不同的日出。這紅日似乎有一種象征含義。泰山的新生的紅日,化作作者心中的“光明暾”,這紅日是辭官之后開啟新生命的信念、信心決心和希望。暗夜和風雪之后迎來的光明和晴空?!榜S氣終超萬物表”此時的作者心中是充滿著豪邁與自信。

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嘉慶二十年(1815年),姚鼐的執(zhí)教生涯從其中年直至去世,持續(xù)了將近四十年。正是這近四十年里,姚鼐的教育理念體系逐漸完善,進而真正做到了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南歸之后的40年,姚鼐孜孜不倦于文化教育、詩文創(chuàng)作和桐城派的理論闡發(fā),終成“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成就了“桐城家法,自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的局面,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人弟子。

冒雪登岱,似乎就是姚人生的轉(zhuǎn)折。

本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通過記敘自己在農(nóng)歷除夕氣候惡劣的條件下與友人一起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描繪了壯麗雄渾的泰山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文章中心1、語言簡潔明快,描述鮮明生動

全文僅六百多字,寫景記游始終圍繞作者活動,同時又以日觀鋒為中心貫穿全篇,充分表現(xiàn)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用“山多石,少土……雪與人膝齊”寥寥數(shù)語便將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蓋的景色描繪出來了。寫登山情景,用“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