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練習題_第1頁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練習題_第2頁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練習題_第3頁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練習題_第4頁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第二節(jié)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I卜隨量模擬測試、I“神舟七號”的燃料是氫化鋰三兄弟——LiH、LiD、LiTo其中Li的質量數(shù)為7,對這三種物質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質子數(shù)之比為1:2:3 B.中子數(shù)之比為1:1:1C.摩爾質量之比為8:9:10D.化學性質不相同解析:A項,質子數(shù)之比為(3+1):(3+1):(3+1)=1:1:1;B項,中子數(shù)之比為(4+0):(4+1):(4+2)=4:5:6;C項摩爾質量之比為:(7+1):(7+2):(7+3)=8:9:10;D項,三種物質的化學性質相同。答案:C(2009?山東理綜,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元素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現(xiàn)金屬性,又表現(xiàn)非金屬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它所處的主族序數(shù)C.短周期元素形成離子后,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化學性質完全相同解析:A1元素既表現(xiàn)金屬性又表現(xiàn)非金屬性,故A項錯誤;氫元素失去1個電子為H+,最外層沒有電子,得到1個電子為H一,為2電子穩(wěn)定結構,故C項錯誤;IA族中氫元素與鈉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但化學性質不同。答案:B(2009?廣東單科,11)元素X、Y、Z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36,X、Y在同一周期,X+與Z2-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層結構。下列推測不正確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屬性最強B.原子半徑X>Y,離子半徑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氫化物穩(wěn)定性最高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最強解析:分析題給條件可推知:X是鈉(Na)、Y是氯(Cl)、Z是氧(O)。原子半徑乂>丫,但X+(Na+)與Z2-(O2一)電子層結構相同,離子半徑X+>Z2-。答案:B.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與乙、丙、丁三元素相鄰,甲、乙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數(shù);這四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0。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丙>乙>甲>丁B.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甲>丙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丁>甲D.乙和甲或乙和丁所能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物質解析:由題意推知甲、丙同主族且丙在甲的下一周期,設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乙、丁與甲在同一周期且左右相鄰,乙、丁兩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則4%=20,即%=5,所以甲是N,丙是P,乙是O,丁是C。原子半徑大?。罕?gt;丁>甲>乙,故A錯誤;N比P的非金屬性強,故NH3比PH3穩(wěn)定,B正確;C比N的非金屬性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H2CO3<HNO3,故C錯誤;乙和丁形成的化合物CO2是無毒物質,故D錯誤。答案:B.(2008?江蘇,7)下列排列順序正確的是()①熱穩(wěn)定性:H2O>HF>H2s②原子半徑:Na>Mg>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結合質子能力:OH->CH3cOO->Cl-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①中熱穩(wěn)定性應與元素非金屬性對應,應為hf>h2o>h2s;②同周期元素的半徑從左至右逐漸減小,Na>Mg,O在Na和Mg的上一周期,半徑最?。虎鬯嵝耘c中心元素的非金屬性應該對應,錯誤;④由OH-+CH3COOH可反應,CH3COO-+HCl可反應即可知正確。答案:B.A、B、C、D、E五種元素從左向右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原子序數(shù)為5個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的順序排列如下:ABCD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E元素的最高化合價為+7價時,D元素的負化合價可為一2價A(OH)n為強堿時,B(OH)m也一定為強堿HnDOm為強酸時,E的非金屬性一定很強HnCOm為強酸時,E的單質可能有強還原性解析:E元素的最高化合價為+7價時,D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必為+6價,則D元素的負化合價可為-2價;A(OH)n為強堿時,B(OH)m可能為強堿,也可能為中強堿,還可能為弱堿;HnDOm為強酸,即D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原子序數(shù)比D大1的E可能為非金屬性比D強的非金屬元素,也可能為稀有氣體元素;元素C與元素E的關系可這樣舉例如:C是16S,則E是18Ar;C是17cl,則E是19K答案:AD.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根據(jù)同濃度的兩元素含氧酸鈉鹽(正鹽)溶液的堿性強弱,可判斷該兩元素非金屬性的強B.根據(jù)同主族兩非金屬元素氫化物沸點高低,可判斷該兩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C.根據(jù)相同條件下兩主族金屬單質與水反應的難易,可判斷兩元素金屬性的強弱D.根據(jù)兩主族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可判斷兩元素金屬性的強弱解析: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與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弱對應,A錯;氫化物沸點高低與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沒有必然聯(lián)系,B錯;當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才可以根據(jù)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判斷金屬性的強弱,D錯。答案:C.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斷,其中錯誤的是()A.鉞(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兩性B.碳(At)為有色固體;HAt不穩(wěn)定;AgAt感光性很強,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C.硫酸鋼(SrSOp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D.硒化氫(I^Se)是無色、有毒、比H2s穩(wěn)定的氣體解析:Be、BeOsBe(0H)2均有兩性;根據(jù)鹵素及其化合物的遞變性知,B正確;MgSO4、CaSO4、5與04溶解度依次減小。答案:D.下列有關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不正確的是()Na、Mg、Al的還原性逐漸減弱HCl、PH3、H2s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逐漸減弱NaOH、KOH的堿性逐漸增強Na、K、Rb的原子半徑依次增大解析:注意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Na、Mg、Al電子層數(shù)相同,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排列,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還原性逐漸減弱,A正確;P、S、Cl是電子層數(shù)相同,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排列,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B不正確;Na、K、Rb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多排列,原子半徑依次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引力依次減小,失電子能力依次增強,金屬性增強,NaOH、KOH堿性逐漸增強,C、D正確。答案:B.下圖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對相關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X元素的原子有二個電子層,處于周期表的第15個縱行②Z的原子序數(shù)為31,單質常溫下為液體③氣態(tài)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X<Y<Z?X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Y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應生成鹽⑤Z的原子序數(shù)比Y大19,Y的原子序數(shù)比X大9A.只有②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解析:周期表共18個縱行,因已知是前四周期,R元素顯然是He,在第18歹k所以①正確;各周期元素數(shù)分別為2,8,8,18,所以Z右邊的稀有氣體原子序數(shù)為36,Z應該為35號,故②錯;根據(jù)主族元素的分布知識,三種元素為X—氮,Y—硫,Z—浸,酸性NH3VH?S<HBr,所以③正確;Nq與H2sO’反應生成(NHJSO4,故④正確;同主族相鄰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2、3兩周期間為8,3、4兩周期間從第13列開始相差為18,故⑤正確。答案:BA、B、C、D、E、F六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B的單質在常溫下為雙原子分子,它與A的單質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堿性;D的簡單陽離子與X具有相同電子數(shù),且D是同周期中簡單離子半徑最小的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比次外層少兩個電子,C、F兩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共有13個電子。則(1)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2)B、C、E分別與A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穩(wěn)定的是 (寫化學式);(3)C與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它的性質決定了它在物質的分類中應屬于;請寫出該化合物的水化物的電離方程式;(4)F的單質在反應中常作劑,該單質的水溶液與E的低價氧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解析:根據(jù)X的水溶液顯堿性和A的原子序數(shù)比B小,得到B為N,A為H;D的簡單陽離子為10e-結構,且在同周期簡單離子中半徑最小,推出D為A1元素;E的次外層電子數(shù)必須大于2,則E必須大于2,則E的核外電子排布為逛汕E為S兀系;F的原子序數(shù)比E大且為短周期主族元素,F(xiàn)只能是C1元素,即可推出C為O元素;其余可迎刃而解。答案:⑴ 〃(2)H2O(3)A12O3兩性氧化物A1(OH)3+H2O^[A1(OH)4]-+H+A1(OH)3=^Al3++3OH-⑷氧化SO2+Cl2+2H2O===4H++SO4-+2Cl-(2008.海南,14)根據(jù)元素周期表1?20號元素的性質和遞變規(guī)律,回答下列問題。(1)屬于金屬元素的有種,金屬性最強的元素與氧反應生成的化合物有(填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式);(2)屬于稀有氣體的是 (填元素符號,下同);(3)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是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稀有氣體除外) ;(5)推測Si、N最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強于(填化學式)。解析:(1)1~20號元素有Li、Na、K、Ca、Al、Be和Mg共7種金屬元素,金屬性最強的為K,K和%可以生成K2O、KO2、K2O2等(2)屬于稀有氣體的是He、Ne、Ar三種。(3)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是碳和氫。(4)同一周期元素中,從左到右半徑越來越小,因此第三周期中半徑最大的元素是Na。(5)由于N的非金屬性比Si強,因此NH3比SiH4穩(wěn)定。答案:(1)7K2O、K2O2、KO2(任選2個)(2)He、Ne、Ar(3)C、H(4)Na(5)NH3SiH4A、B、C、D、E、F、G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元素A的原子核內僅有一個質子,A、D同主族,B、C為同周期元素且與A能形成相同電子數(shù)的化合物,C與F同主族,F(xiàn)的質子數(shù)為C的2倍,元素E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K層電子數(shù)多1,B、C、F的質子數(shù)之和等于E、G的質子數(shù)之和。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由上述至少兩種元素組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質的化學式 (至少寫出四種)。(2)A分別與B、C、G能形成相應的最常見三種化合物,這三種化合物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用化學式表示)。(3)由A、B、C、D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常見化合物的溶液分別與由A、C、D、E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溶液和由E、G兩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溶液都能反應得到同一種白色沉淀,寫出上述兩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4)D、E兩種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相應的離子,則兩離子半徑大小關系為(用離子符號表示);將D、E兩種元素的單質同時投入水中,充分反應后,測得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且無固體物質剩余,則所投入到水中的D的單質和E的單質的質量之比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D的單質的物質的量為%mol,則上述反應中得到另一物質的物質的量為。解析:根據(jù)題設條件可推知A為H、B為C、C為O、D為Na、E為Al、F為S、G為Cl。(1)H2O2、Na2O2、NaClO、HClO、SO2等均具有漂白性。(2)由于H2O分子間存在氫鍵,其沸點高于HCl、CH4,又由于HCl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CH4,HCl的沸點高于CH4,故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H2O>HCl>CH4。(3)A、B、C、D四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為NaHCO3,HCO3-能分別與[Al(OH)4]-和Ab+反應生成Al(OH)3沉淀,其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Al(OH)4]-===CO3-+Al(OH)3;+H2O,3HCO3-+Al3+===Al(OH)3;+3CO2f。(4)Al3+和Na+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根據(jù)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微粒,其原子序數(shù)越小離子半徑越大,可得r(Na+)>廠(Al3+)。Na首先與H2O反應生成NaOH:2Na+2H2O===2NaOH+H2f,Al再與NaOH反應剛好生成NaAlO2:2Al+2NaOH+2H2O===2NaAlO2+3H2f,其總反應式為Na+Al+2H2O===NaAlO2+2H2f故參與反應的Na、Al的質量比為23:27。反應得到H的物質的量為Na的2倍,即為2%molo答案:(DSC)?、Na2O2>HC1O、NaC10(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與0>110>(田4(3)HCO-+[A1(OH)4]-+H2O=CO^-+A1(OH)3;3HCO-+A13+=A1(OH)3;+3CO2f(4)r(Na+)>r(A13+)23:27Na+Al+4H2O===Na[Al(OH)4]+2H2f2%mol作業(yè)手冊、|X、Y、Z、M是4種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與M、X與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3倍。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比X原子少1。M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HYO3Z和M組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它與鹽酸反應可以生成兩種鹽X、Y、Z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Y的沸點最高D.四種元素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依次為Y>Z>X>M解析:由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3倍推出X是O元素,由X、Y位于同一主族,推出Y是S元素,由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比X原子少1,推出Z是N元素,Y與M同周期,且M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故M是Na元素。A項,Y元素即S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2SO4;B項,Z、M形成的化合物為Na3N,與鹽酸反應生成NaCl、NH4cl兩種鹽,正確;C項,X、Y、Z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X(H2O)的沸點最高;d項,四種元素簡單離子中S2一半徑最大,Na+、O2-sN3一電子層結構相同,原子序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小,故正確。答案:BD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皿A族中的兩種元素,下列敘述中能說明X的非金屬性比Y強的是()X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比Y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多X的氫化物的沸點比Y的氫化物沸點低X的氣態(tài)氫化物比Y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Y的單質能將X從NaX的溶液中置換出來解析:本題是皿A族元素非金屬性的比較,因此必須與本族元素的特性聯(lián)合考慮。A選項中X原子電子層數(shù)多于Y,因此在同族中X在Y的下方,根據(jù)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非金屬性減弱可知,X的非金屬性比Y弱,故A錯誤;B是氫化物的沸點問題,Y的氫化物如果是HF,X的氫化物是HCl,氫化物的沸點與非金屬性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B選項有一定的干擾能力;C項比較的是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X的氫化物穩(wěn)定,說明其非金屬性強,舉例如:穩(wěn)定性HF>HCl>HBr>HI;D中Y單質能夠將X的離子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Y非金屬性強于X,與題干相反。答案:C.已知原子序數(shù),可以推斷原子的()①質子數(shù)②中子數(shù)③質量數(shù)④核電荷數(shù)⑤核外電子數(shù)⑥原子結構示意圖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①②③④⑥ 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解析:由原子序數(shù)定義可直接得出①④⑤;由⑤和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可推⑥,如:31號元c'dh-311IBIS3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為''"7;由⑥可推⑦,如:31號元素位于第四周期mA族。答案:B.有人認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氫元素,也可以放在VHA族,下列物質能支持這種觀點的是()HFB.NH4C1C.NaH D.H2O2解析:皿A族元素原子在反應中易獲得一個電子,顯-1價,如NaH,C項中氫元素顯-1價符合題意,A、B、D三項中氫元素均顯+1價,不能支持這種觀點。答案:C.下列關于非金屬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都是酸 B.氣態(tài)氫化物都可由非金屬單質和H2直接化合C.氣態(tài)氫化物是極性分子 D.氣態(tài)氫化物都是共價化合物解析:此題可以用反例法選擇。NH3水溶液顯堿性;碲、砹等非金屬不能直接與氫氣化合;CH4為非極性分子。答案: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IA族元素的金屬性比第HA族元素的金屬性強B.第WA族元素的氫化物中,穩(wěn)定性最好的其沸點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屬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從左到右依次增強D.第三周期元素的離子半徑從左到右逐漸減小解析:同周期第IA族元素金屬性比第HA族元素強但不同周期比較如Na(IA)、Ca(HA),前者金屬性較弱;第WA族元素的氫化物中穩(wěn)定性最好的是H2O,因分子間存在氫鍵,其沸點也最高;同周期非金屬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從左到右依次增強,但低價態(tài)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如此,如H2SO4的酸性比HC1O強;第三周期元素離子半徑大小順序為:P3->S2->Cl->Na+>Mg2+>Al3+。答案:B.下列事實一般不能用于判斷金屬性強弱的是()A.金屬間發(fā)生的置換反應.」nwl金屬單質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的多少C.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強弱D.金屬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難易程度解析: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失電子的能力越強,元素的金屬性就越強;金屬活潑性是指單質在水溶液中失電子的能力,失電子的能力越強,金屬活潑性越強;所以A、C、D都可以用于判斷金屬性強弱;而1mol金屬單質失電子的多少由原子結構決定,與失電子能力強弱無關。答案:B.短周期元素中,若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相差8,則它們()A.一定是同族元素 B.周期數(shù)一定相差1C.只能形成1:1型化合物 D.只能形成1:2型化合物解析:原子序數(shù)相差8的短周期元素可能在同一主族如氧和硫,也可能不在同一主族,如H和F;在短周期元素中列舉符合條件的化合物可有HF、SOrSO3SSiC等。答案:B.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將長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號取消,從左往右改為18歹U,堿金屬為第1歹U,稀有氣體為18歹U。按這個規(guī)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C.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解析:在長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順序為:IA、IIA、IIIB-皿B、皿、IB、IIB、IIIA一皿A、0族,18列元素應分別與以上各族對應。所以第2列為堿土金屬族,其最外層有2個電子,但元素He及多數(shù)過渡元素的最外層也是2個電子;第14列為碳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種類最多;第3列為OB族,有鑭系和錒系元素,元素種類最多;第16、17列分別為氧族和鹵族元素,并非全部為非金屬元素。答案:ADa、b、c、d、e是同周期的五種元素,a和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呈堿性,且堿性b>a;c和d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還原性d>c;五種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后所形成的簡單離子中e的離子半徑最小,則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由小到大的順序是()A. b、 a、 d、 c、e B. e、 b、a、 d、 cC.b、 a、 e、 d、 c D. c、 d、e、a、b解析:a和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呈堿性,則a、b為金屬,且失電子能力6*(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b>a);c和d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還原性d>c,即c、d為非金屬,且得電子能力d<c。根據(jù)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的規(guī)律,將a、b、c、d四種元素大致排序為:多屬 非令照因為五種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后所形成的簡單離子中e的離子半徑最小,則e應為金屬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bvave(如Na、Mg、Al)o答案:CX、丫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徑大于「丫,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若X、丫均為金屬元素,則X的金屬性強于丫B.若X、丫均為金屬元素,則X的陽離子氧化性比丫的陽離子氧化性強C.若X、Y均為非金屬元素,則Y的氣態(tài)氫化物比X的穩(wěn)定D.若X、丫均為非金屬元素,則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丫強于X解析:X、Y是同周期元素,X的半徑大于Y,則X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丫。若X、丫均為金屬元素,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從強到弱,離子的氧化性從弱到強,故A項正確,B項不正確;若X、丫均為非金屬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從弱到強,氣態(tài)氫化物越來越穩(wěn)定,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來越強,故C、D項正確。答案:B.根據(jù)元素周期表的結構,試判斷同主族兩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的差值可能為()A.6B.12C.26D.30解析:因周期表中1?6周期所含元素種數(shù)為2、8、8、18、18、32,第7周期未排滿,因此,同一主族相鄰元素核外電子數(shù)(或原子序數(shù))可能相差2、8、18或32,而題目中未說兩種元素一定相鄰,那么它們相差的電子數(shù),只有C有可能。答案: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只有非金屬元素能形成含氧酸鹽B.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單原子離子時的化合價和它的族序數(shù)數(shù)值相等C.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性質相同D.M層電子數(shù)為奇數(shù)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主族的序數(shù)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相等解析:由KMnO4知A敘述錯誤;由S2一、C1一知B敘述錯誤;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所形成的物質的物理性質不相同,C敘述錯誤;D敘述正確。答案:D14.下圖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一部分,且X、Y、Z、R和W為主族元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XYZRWA.五種元素一定都是非金屬元素B.五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定都大于2CX的氫化物的沸點一定比Z的氫化物的沸點高D.R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是強酸解析:Y可能是mA族或WA族元素,當Y位于mA族時,只能是Al元素,故A錯,B正確;當Y位于mA族時,X、Z是WA的C、Si,R是VA族的P,CH4的沸點比SiH4的低,H3PO4是中強酸,故C、D均錯。答案:B.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D的氫化物和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均為強酸,且B、C、D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兩兩混合均能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水。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A和D氫化物中,沸點較低的是 (選填"A”或"D”)。(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電子式為 。(3)A、D、E可以形成多種鹽,其中一種鹽中A、D、E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2:2:1,該鹽的名稱為,它的水溶液與D的氫化物的水溶液反應可生成D的單質,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解析:根據(jù)題設條件可推知A為O,B為Na,C為Al,D為Cl,E為Ca。由于H2O分子間存在氫鍵,其沸點高于HCl。Na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NaOH,Na+與OH一以離子鍵結合,OH一中,O原子與H原子以共價鍵結合,鈣、氯、氧可形成Ca(ClO)2、Ca(ClO3)2、Ca(ClO4)2,其中滿足題設條件下的鹽為Ca(ClO)2(次氯酸鈣)。由于在酸性環(huán)境中ClO-具有強氧化性,Cl-具有還原性,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l2和H2O:ClO-+Cl-+2H+===Cl2f+h2o。答案:(1)D(2)第三周期mA族' '''1(3)次氯酸鈣ClO-+2H++Cl-===Cl2f+H2O.如何利用實驗室常見的藥品試劑探究11號?17號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已知實驗室有你想用到的儀器和藥品、試紙等一切用品。猜想與假設:(1)用三種金屬分別與水反應,通過觀察生成氣泡的速率便會得出從到 金屬性逐漸減弱。(2)因實驗室不可能有硅單質,但可以測0.1mol/L的溶液和溶液及Na2SO4溶液的pH,推斷三種鹽溶液的水解情況,得出、、硫酸三種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弱順序是 ,從而得出從到非金屬性逐漸增強。⑶制取飽和的氯水和飽和的氫硫酸溶液,用將方法,通過現(xiàn)象便直接得出非金屬性S比C1弱。設計和實施方案:(1)用列表的方式(從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有關化學方程式)完成你的實驗報告中的實驗內容。(2)實驗結論是 o⑶請你用物質結構理論知識解釋結論。解析:[問題]變換一個角度就是實驗目的,也應是要得出的結論。根據(jù)[猜想與假設]可以設計實驗方案,關鍵細節(jié)要注意到,如鎂條、鋁條都要用砂紙擦后放入沸水中。設計的方案盡量具有可操作性和簡單性。答案:猜想與假設:⑴鈉、鎂、鋁鈉鋁(2)?4?03Na3PO,H2SiO3H3PO4H2SiO3<H3PO4<H2SO4SiS(3)飽和氯水滴加到飽和氫硫酸溶液中的溶液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設計和實施方案:⑴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有關化學方程式用砂紙擦后的鎂條、鋁條分別投入到盛有沸水的小燒杯中,再分別滴加酚歐投入鎂條的試管有人量氣泡產生,滴加酚歐后溶液變成淺紅色;投入鋁條的試管中無明顯現(xiàn)象。Mg+2H2O=====Mg(OH)2+H2f將一綠豆粒大小的鈉投入到盛有冷水且預先滴有酚歐的鈉浮于水面上,迅速熔成閃亮小球四處游動,有響聲隨之消失溶2Na+2H2O===2NaOH+H2T小燒杯中用玻璃棒分別蘸取0.1mol/L的Na2siO3(aq)、Na3Po4(aq)、Na2so4(aq)測其pHn,),1'是Kf門大,fu液很快變紅色Na2siO3(aq)的pH比Na3Po4(aq)的pH大且都大于7;Na2sO4(aq)的pH為7(中性)SiO3-+2H2O^=H2SiO3+2OH-;PO3-+H2O^^HPO2-+OH-用滴管向盛有5mL飽和氫硫酸溶液的試管中滴加飽和的氯水試管中有淡黃色沉淀生成Cl2+H2s===2HCl+S;(2)金屬性:Na>Mg>Al非金屬性:Si<P<S<Cl(3)Na、Mg、Al、Si、S、Cl原子核外都有三個電子層,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為1、2、3、4、6、7,原子半徑隨電子數(shù)增多而減小,所以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強,失電子能力減弱,得電子能力增強。17.A、B、C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處的位置如下圖所示。A、C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B原子的質子數(shù)。B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相等。(1)寫出A、B、C三種元素的名稱分別為、、;(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一族;(3)C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C的單質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比較B、C的原子半徑;B―C,寫出A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析:依題意,A、B、C為短周期元素,從A、B、C的相對位置看,A、C只能處在第二周期,而B處在第三周期。設A的原子序數(shù)為1-1,則C為1+1,B為1+8,則有:(%-1)+%+1=1+81=8。所以A、B、C的原子序數(shù)分別為7、16、9,對應的元素分別為N、S、F。S的原子半徑比同主族的O要大,而O比同周期的F要大,因此,S的原子半徑大于F的原子半徑。答案:(1)氮硫氟(2)三WA(3)2F2+2H2O===4HF+O2 (4)>2NH3+H2SO4===(NHJSO418.(2008?上海,23)四種短周期元素的性質或結構信息如下表。請根據(jù)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元素ABCD性質或結構信息室溫下單質呈粉末狀固體,加熱易熔化;單質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單質常溫、常壓下是氣體,能溶于水;原子的M層上有7個電子單質質軟、銀白色固體、導電性強;單質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的火焰原子最外電子層有4個電子;單質為空間網狀晶體,具有很高的熔、沸點(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寫出A原子的電子式。(2)寫出C單質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與C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D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晶體的硬度(填“大”或“小”),其理由是(4)A、B兩元素非金屬性較強的是(寫元素符號)。寫出能證明這一結論的一個實驗事實。解析:A元素從“明亮有藍紫色火焰”,再結合其他信息可知是S元素;B元素從“氣體”可知是非金屬元素,從M層上有7個“電子”知是Cl元素,與氣體易溶于水相吻合。C元素,從“黃色火焰”可知是鈉元素,再由前面的信息印證。D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4,結合空間網狀結構,和“很高的熔、沸點”應該是C元素或Si元素。比較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可從它們之間上勺相互置換、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等方面去判斷。答案:⑴第三周期VHA族玉.(2)2Na+2H2O=2NaOH+H2f大于(3)大SiO2是原子晶體(或小CO2是分了晶體)(4)C1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的酸性或氯化氫穩(wěn)定性比硫化氫強在第三周期中,置換氫氣能力最強的元素的符號為化學性質最穩(wěn)定的元素的符號是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酸的化學式是 堿性最強的「堿的化學式是 顯兩性的氫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該兩性氫氧化物與鹽酸、燒堿溶液分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原子半徑最小的金屬離子結構示意圖為O解析:本題考查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由鈉到氯原子半徑依次減小,Na+到Al3+P3-到C1-半徑也分別依次減小。答案:NaArHC104NaOHA1(OH)3A1(OH)3+3H+=A13++3H2OA1(OH)3+OH-===[A1(OH)4]- vI.下面的虛線框中每一列、每一行相當于周期表的每一族和每一周期,但它的列數(shù)和行數(shù)都多于元素周期表。請在下面的虛線框中用實線畫出周期表第一至第六周期的「輪廓,并畫出金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