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交大秋季離線作業(yè)土力學及地基處理_第1頁
2023年西交大秋季離線作業(yè)土力學及地基處理_第2頁
2023年西交大秋季離線作業(yè)土力學及地基處理_第3頁
2023年西交大秋季離線作業(yè)土力學及地基處理_第4頁
2023年西交大秋季離線作業(yè)土力學及地基處理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秋季離線作業(yè)士力學及地基解決(1)一、名詞解釋(5X2=10分).觸變性:粘性土的結構受到擾動,導致強度減少,但當擾動停止后,土的強度又隨時間逐漸增大,這種強度隨時間恢復的膠體化學性質稱為土的觸變性。.流砂:土體在向上動水力作用下,有效應力為零時,顆粒發(fā)生懸浮、移動的現象。.壓縮指數:土在有側限條件下受壓時,壓縮曲線eTgp在較大范圍內為一直線,土壓縮指數即為該段的斜率。.臨塑荷載:地基中即將出現塑性區(qū)但尚未出現塑性區(qū)時所相應的基底壓力,即相應于塑性區(qū)的最大深度等于零時所相應的基底壓力。.傾斜: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二、填空題(10X2=20分).若土體為二相體,則其飽和度等于1或0°.用于控制填土壓實質量的指標是壓實度。.地下水按其埋藏條件可分為潛水、上層滯水和潛水三類。.粘性土按塑性指數分為粘土和粉質粘土。.在同一均質土場地的地表面,作用有基底壓應力相同、面積相同的圓形和矩形均布柔性荷載,圓形、矩形荷載中心下同一深度處的附加應力為則%與加的大小關系是?>外o.某建筑地基土為硬土,其壓縮模量大于15Mkp,,,則相對于實測沉降量,傳統單向壓縮分層總和法計算沉降量一偏大,.某飽和粘性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施工速度較快,設計時應選用三軸儀不固結不排水抗剪強度指標。.若墻后土體處在極限平衡狀態(tài),則擋土墻受到積極土壓力或被動土壓

力。.在填土壓實時,若填土的含水量小于最優(yōu)含水量,且兩者之差已超過允許值但差值不大,此時,除可采用對土加水措施外,還可采用的措施是一用壓實功率較大的機具壓實。.振沖法施工時,常通過觀測上的變化,控制填料振密的質量。三、選擇題(10X2=20分).某砂土的最大孔隙比emax=1.0,最小孔隙比=0.55,天然孔隙比e=0.8,則該砂土的密實狀態(tài)應屬于BoA密實的;B中密的;C松散的;D無法判斷。.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載角點下的豎向附加應力系數是//力,z/〃的函數,其中b是_BoA矩形荷載短邊長度;B三角形荷載分布方向的邊長;C矩形荷載長邊長度;D三角形荷載最大值所相應的邊長。.某飽和粘性土無側限抗壓強度實驗得不排水抗剪強度60kp“,假如對同一土樣進行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實驗,施加14(U幾的圍壓,則土樣發(fā)生破壞時的軸向壓力等于_C。A140攵z;B200kpa;C260攵乩;D400kpa..某擋土墻墻后填土為粗砂,當墻后水位上升時,墻背受到的側壓力的變化是AoA變大;B變?。籆不變;D變?yōu)榱?..某無粘性土坡的坡角為20、土的內摩擦角為300,該土坡的穩(wěn)定安全系數等于_CoA0.67;B1.5;C1.59;A0.67;B1.5;C1.59;D0.63..強夯法之所以可以加固地基,是由于_A。A強大的夯擊能在地基中產生強烈的沖擊波和動應力;B強大的夯擊能在地基中產生強烈的面波和剪切波;C強大的夯擊能在地基中產生強烈的面波;D強大的夯擊能在地基中產生強烈的剪切波。.反映土結構性強弱的指標是A飽和度;B靈敏度;C重度;D相對密實度。.柔性基礎的上部荷載為鐘形分布時,基底接觸壓力分布呈現工;oA均勻分布;B馬鞍形分布;C鐘形分布;D梯形分布。.在同一均質土場地有埋深相同的兩矩形基礎,其基底壓應力相同,長度比相同,但基礎尺寸大小不同,則兩基礎沉降量的關系是_C。A大基礎和小基礎的沉降量相同;B小基礎的沉降量大于大基礎的沉降量;C大基礎的沉降量大于小基礎的沉降量;D無法判斷。.均布條形荷載作用下地基土最易發(fā)生塑性破壞的部位位于_B。A條形荷載中心下;B條形荷載邊沿下;C距邊沿1/4基礎寬度下;D距邊沿1/3基礎寬度下。四、簡答題(4X5=20分).簡述地下水位的變化對地基應力、沉降的影響。答:本地下水位下降時,地基中原水位以下土層的有效自重應力增長,有效自重應力增長,有效自重應力增長必然使土層產生壓縮,從而使地基產生沉降;特別當降水井形成降水漏斗時,水位減少時不均勻的,導致周邊場地出現不均勻沉降,從而影響周邊建筑物的安全,降水還可對周邊建筑樁基產生負摩阻力。本地下水位上升時,地基中現水位以下土層的有效自重應力減小,由此導致的地基回彈變形微乎其微,不考慮其對地基沉降的影響,但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增大,導致地基產生顯著的沉降量,特別對濕陷性黃土地基,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產生十分顯著的附加下沉。.簡述采用總應力法和采用有效應力法擬定土抗剪強度的優(yōu)缺陷。答:總應力法不需要量測孔隙水壓力,直接根據總應力擬定抗剪強度,應用比較簡便;但在總應力相同條件下,若土體的排水條件或實驗方法不同,得到的抗剪強度是不同的,即總應力和抗剪強度沒有一一相應關系,因此在實際工程條件和實驗條件不同時,難以根據總應力得到可靠的抗剪強度值。有效應力和抗剪強度存在一一相應關系,不管采用什么實驗方法,只要有效應力相同,得到的抗剪強度是相同的;有效應力法概念明確,揭示了土體受力的本質,比較合理;但有效應力法需要測試孔隙水壓力,需要相關人力和物力資源,應用比較麻煩,在實際工程中孔隙水壓也經常不易擬定。.地基解決的目的何在?有哪些解決方法?答:地基解決的目的: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質,達成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的規(guī)定,涉及改善地基土的變形特性和滲透性,提高其抗剪強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他不利影響。解決方法有:碾壓及夯實法;換土墊層法;排水固結法;振密擠密法;置換及拌入法;加筋法等。.反映土的三相比例關系的基本實驗指標為土粒比重北、土的含水量。、土的密度P,分析說明為什么在在、「已知情況下,其他三相比例指標便可擬定?答:取單位體積土體,其總體積V=l1〃3,以此單位體積土體為對象進行分析。在d,、。、p已知情況下,根據夕=%可擬定土體質量m,根據0=〃兀.//4及mw+m,=,〃可擬定土體中的土粒質量叫和孔隙水質量mw,根據4=ms/(Vspfe)可擬定土體中的土粒體積匕。進一步根據關系式Vv=V-匕、%=mjpw、%=Vv-匕,可擬定土孔隙總體積Vv、孔隙水體積匕,和孔隙氣體體積匕。由此可見,若也、。、夕已知,則可得到土體三相組成的體積和質量,由于土的所有三相比例指標均反映的是三相組成的體積、質量間的比例關系,因此,在4、①、0已知情況下,其他三相比例指標便可擬定。五、計算題(30分)1.某場地土的土粒比重4=2.70,孔隙比e=0.9,飽和度S/0.35,若保持土體積不變,將其飽和度提高到0.85,每1〃尸的土應加多少水?答:由邑二必得:e加水前土體含水量幼=以=0%x0.9=H7%ds2.7加水后土體含水量3=孕=些*2=28.3%進一步根據+W得:\+e加水前土體密度A=例以=2.70x(1+0.117)x1x103=1§9、loYg/s/1+e1+0.9加水后土體密度p-4c=2.70xa+0.283)x"=i82xSkg/W

1+e1+0.9加水前后土體密度變化即為加水量,則每1/的土應加水量M“,為Mw=p2-p)=1.82xIO3-1.59x103=230kg2.某擋土墻高H=10m,墻背垂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填土面上作用均布荷載q=20^rto墻后填土上層為中砂,厚度九二3m,重度為=18.5kN/’/,內摩擦角"=30°,內聚力q=0。下層為粗砂,重度%=19KN/加,內摩擦角%=35。,內聚力c2=0°地下水位距離墻頂屋=6〃?,水下粗砂的飽和重度%,=2OZN/7〃3。計算作用于擋土墻上的總積極土壓力和水壓力。答:(1)求總積極土壓力:上層土的積極土壓力系數小火2(45。-爭下層土的積極土壓力系數心2=次2(45。-爭=0.27墻頂面處積極土壓力強度。川=”“i=20/3=6.67攵區(qū)上層土底面處積極土壓力強度cr“2=(4+%九)丸1=75.5/3=25.2%/5下層土頂面處積極土壓力強度。“3=(夕+%九)32=75.5x0.27=20.4攵4水位面處積極土壓力強度%4=g++%(〃3—九)]勺2=132.5X0.27=35.Skpa作用于擋土墻上的總積極土壓力%++。2(公一4)+。的一九X”一心)及2=172.5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