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_第1頁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_第2頁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_第3頁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_第4頁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二)二、古典詩詞的語言技巧古人“天人合一”的觀物態(tài)度和直覺想象的感物方式,反映在古典詩詞的語言技巧上,集中體現(xiàn)為語言的點面感發(fā)與隱喻化。古人在審美心里活動中,對意象、意境和感興體驗出于一種本能的親和,總是潛意識將直覺感應與印象記憶疊合在一起,攝取意象,感發(fā)意境,激發(fā)情緒想象,完成審美創(chuàng)造,享受情味意趣。反應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語言使用上會自主采用一種獨特的點面感發(fā)類隱喻語言體系。即主體對直覺印象作心靈綜合時,會直接擷取那些由外物感發(fā)而得、且按“對等原則”選擇并擺脫鄰接邏輯序列關系的詞語,在語言組合軸上統(tǒng)一組合成一種點面感發(fā)類隱喻語言體系。詩性語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隱喻方式顯示的,稱為隱喻語言,一種是以分析方式顯示的,稱為分析語言。作為古典詩詞的點面感發(fā)類隱喻語言,是一種負有感興意象載體使命、以文言為標志的詩性語言。詞法上表現(xiàn)為詞性轉化、人稱缺失、時態(tài)混亂,句法上體現(xiàn)為語系錯綜、成分省略、關聯(lián)斷隔。從而使古典詩詞整個語言體系呈現(xiàn)出形態(tài)奇特、結構破碎、意指朦朧之特質。(一)古典詩詞的詞法作為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的詩性語言,有其自身的審美特質,即具象性與隱喻性。詩性語言詞法的終極目的是詞語的意象化。意象內(nèi)蘊詩情詩意,借具象感發(fā),隱含關聯(lián),故具隱喻性。作為詩性詞語之詞法,需遵循的法則有三項:詞語營構、分類及隱喻功能。1、詞語的集聚與新構詩性詞語的集聚途徑,首先源自詩性語言的建設與傳承?!对娊?jīng)》無疑是詩性詞語建設的首期工程?!对娊?jīng)》為上古流傳的民歌,是一種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后經(jīng)孔子整理編纂而成,《詩經(jīng)》語言屬于以夏言為基礎的口語。楚辭階段(屈原等)對夏言、楚語相混雜的口語進行提煉改造,使民歌語言同文人語言有機交融,從而奠定了詩性語言的雛形。楚辭之后,詩性詞語的繼承便以文人詩為標準了。傳統(tǒng)詩學在探求詞語建設途徑中注重選擇“文化定位”的詞語,是一條重要的詞語積累策略。徐寅《雅道機要》借助詞語涵義內(nèi)外相別、詞意共存之理,提煉出一批可入詩詞語庫的詞匯,如“日月、白晝、殘暉、圓月、殘月、雨露、荊榛、珍珠、鴛鴦”等等?!督疳樤姼瘛丰屧疲骸叭赵卤染?,龍比君位,雨露比君恩澤,雷霆比君威刑,山河比君邦國,陰陽比君臣,金石比忠烈,松柏比節(jié)義,鸞鳳比君子,燕雀比小人,蟲魚草木各以其類之大小輕重比之。”托名賈島《二南密旨》將超越四時物象之詞匯納入詩性詞庫,如“飄風”、“苦雨”、“霜雪”、“幽石”、“孤煙”、“澗云”、“煙浪”、等等。例舉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以“孤云”喻“貧士”。詩性詞語集聚的另一條途徑是重構,即把前人詩中一些有突出審美價值的詞語作引申或調整(轉義或借代等),使詩性詞語擴大。如“窈窕”一詞,狀美好貌。語出《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北盱o態(tài)美。中古詩引申為舉止輕盈、姿態(tài)優(yōu)美,用以描摹動態(tài)之美,如《夏歌》“輕袖拂華妝,窈窕登高臺。”繼而被詩人用以表達婉轉曲折之義,如《晉詩》“撼柯石難行,窈窕山道深?!薄榜厚弧币辉~已從引申變?yōu)檗D義了。當轉義再進一步,詩性詞語便可借“借代方式”不斷轉義。如“三五”一詞,本作農(nóng)歷十五滿月的之借代,南朝何遜《與蘇九德別》“三五出重云,當知我憶君?!敝撂颇┮艳D義為十五六歲妙齡少女之代稱,如陳后主《舞媚娘》“樓上多嬌艷,當窗并三五”。詩性詞語從常義的引申到轉義再到借代與借代詞的轉義,使同一形態(tài)詞語分化出多個新詞語。詩性詞語的新構,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程。建立在兩大審美心理基礎之上,一是直覺感應,以物觀物;二是印象攝取,以我觀物。首先,古人“天人合一”的直覺感應,決定中國傳統(tǒng)詩人在詩性詞語新購時,往往采用以物觀物的思路,將神話思維融入自然、宇宙之中,將現(xiàn)實的人世生態(tài)與超現(xiàn)實的宇宙生態(tài)疊映,以期達到人神共化的境界。如以“秋霜”命名白發(fā),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以“浮云”命名游子,韋應物《淮上會梁州故人》“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以“青女”命名寒霜,以“素娥”命名月亮,李商隱《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宮霜里斗嬋娟。”等等。其次,印象攝取,以我觀物。主體凡是在對象世界中能感覺到并留下記憶的印象,均可攝取,用以構筑具有感興體驗之美的詞語。分為兩類詩性詞語:第一類是由感覺而生的借代詞語,如蒼穹(天),流霜(月光),飛流(瀑布),紅艷(鮮花),殘紅(落花),冷紅(深秋殘花),綠云(竹林、樹林),邊塵(邊疆戰(zhàn)爭),紅塵(繁華人世),空碧(一望無際的天光水色)等等。如“流霜”一詞,來自霜天月色浮動的視覺感受,為“月光”之借代,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空中流霞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之句。“冷紅”一詞,來自深秋賞花時視覺(紅)與溫差(冷)的聯(lián)覺效應,為深秋殘紅之借代,如李賀《南山田中行》中“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之句。第二類詩性詞語,是由主體感覺拼接而成的偏正結構或并列結構詞語。傳統(tǒng)詩人構筑偏正結構詞語時,常將主體感覺融入對象,使之呈現(xiàn)“外物著我”之感覺色彩。如“暗雨”,因夜雨示人以暗黑之感而得。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中有“耿耿殘燈背壁影,瀟瀟暗雨打窗聲”之句。“流鶯”系鶯啼清亮圓轉而引發(fā)“流聲”之感而得。韓偓《春盡》有“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之句。“芳歲”因春日爛漫引發(fā)“芬芳”之感。包融《送國子張主簿》有“坐悲芳歲晚,花絡青軒樹”之句。此外如“寒砧”、“愁煙”、“哀笳”等等。在構筑并列結構詞語時,主體將兩個感覺對象載體(獨立名詞)并列,使欣賞者非主從同步感應對象,物象承載意象密度倍增,信息蘊涵多于偏正詞語。如“水風”一詞,為“水”與“風”并列組成的詞匯,抑或帶水之濕風,抑或隨風飄濺之水花,殊難定論,然終能給人以水之濕柔溫潤、風之清涼曼妙的渾融感覺。柳永《玉蝴蝶》中有“水風輕,頻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之句。又如“煙花”一詞,是繁花如光霧彌漫,還是迷霧似花香浮蕩,不得而知,當為光感色味嗅覺混合之感。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之句。又如“夢雨”一詞,是夢一般飄忽的雨,還是雨一般迷離的夢,難以明晰,當是現(xiàn)實與幻覺疊映之感。李商隱《重過圣女祠》中有“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之句。此外,如“云帆”、“煙水”、“葦風”、“海日”等,構詞技法同然。詩性詞語有單字詞與多字詞之分。一般而言,單字詞偏于擔當原生態(tài)(泛指)意象的載體,如天、地、山、水、花、鳥等。多字詞偏于承擔非原生態(tài)載體,如艷陽天、洞庭湖、丁香花、百靈鳥等。單字詞承載原生態(tài)意象遠較多字詞為多,是確立點面感發(fā)類隱喻語言體系的基礎。多字詞受主體制約,帶有人為修飾性,是線性陳述類邏輯語言的基礎。二者融合,將多字詞折開,各嵌入單字詞,可形成一種新的重構詞語,古人稱之為“拼字法”。林紓《春覺齋論文》云:詞中之拼字法,蓋用尋常經(jīng)眼之字,一經(jīng)拼集,便生異觀。如“花柳”者,常用字也,“昏暝”二字亦然;一拼為“柳昏花暝”,則異矣;“玉香”者,常用字也,“嬌怨”二字亦然,一拼為“玉嬌香怨”,則異矣;“煙雨”者,常用字也,“顰恨”二字亦然,一拼為“恨煙顰雨”則異矣;“蜂蝶”常用字也,“凄慘”二字亦然,一拼為“蝶凄蜂慘”則異矣;“綺羅”者,常用字也,“愁恨”亦然,一拼為“愁羅恨綺”,則異矣……此外尚有“云鬟霧鬢”、“醉云醒雨”、“寵柳嬌花”、“燕嬌鶯姹”等等。此類“拼字法”新構詞語,在立足于點面感發(fā)類隱喻語言體系基礎上,使隱喻語言與邏輯語言獲得了內(nèi)在統(tǒng)一。2、典故詞語的構筑典故詞語在詩性詞語中地位獨特,它以不同單字詞、多字詞搭配而成,兼具重構、新構特點。典故與現(xiàn)實相關,亦與歷史相連,典故詞語的聯(lián)想契機,成為意象的符號,注定其內(nèi)涵的借代意義。典故詞語具有“簡略的暗示”性能,在詩性語言活動中顯示出“壓縮式歷史的運用”功能?!暗涔省敝复δ艿陌l(fā)揮,借助于欣賞者對“歷史原型(史實)”的領悟而得以實現(xiàn)。典故詞語分為三類:用事比擬事理,用事激發(fā)情思,用事感興境界。(1)用事比擬事理,為借喻式暗示。如“濟川舟”,典出《尚書?說命上》,以“濟川舟”比擬宰相,柳永《瑞鷓鴣?吳會風流》中有“旦暮鋒車命駕,重整濟川舟”,用以祝美對方將得以施展宰相之才?!皼_天翼”典出《韓非子?喻老》,比擬賢士待機而動。貫休《遇葉進士》有“自愧龍鐘人,見此沖天翼”。此類典故以比擬性的壓縮故事來暗示一種事理。(2)用事激發(fā)情思,為隱喻式暗示。如“楚奏”,典出《左傳?成公九年》,借用楚囚操琴奏南音之“事”以激發(fā)對故國家園的一片懷望之情。駱賓王《幽摯書情簡知己》有“自憫秦冤痛,誰憐楚奏哀”之句?!半]頭梅”典出南朝宋盛弘《荊州記》:陸凱《贈范曄》一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苯栀浢分乱约ぐl(fā)主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宋之問《題大庚嶺北驛》有“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之句。此類典故以感染力極強的微型故事來激發(fā)情思。(3)用事感興境界,為象征式暗示?!扮R中鸞”,典出南朝宋范秦《鸞鳥詩序》,借“鸞鳥三年不鳴,懸鏡相映,鸞鳥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之悲情事件,以此感興不耐孤棲困囚,向往自由,不惜以身殉志之生存境界,頗具象征色彩。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三有“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之句?!耙姿L”,典出《戰(zhàn)國策?燕策三》荊軻刺秦王:眾皆白衣冠送荊軻至易水上,垂淚泣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鼻槭驴M繞凄絕之悲劇氣氛,頗具為正義慷慨赴難之感興境界。唐許渾《送從兄歸隱蘭溪》之二有“衣憶蕭關月,行悲易水風”之句?!皠⒗伞钡涑瞿铣队拿麂洝穭⒗伞⑷钫靥炫_山遇仙記,以神秘的生命氛圍感興出一片超現(xiàn)實境界,給人以純愛、善美與自由相結合的至美遐想。李商隱《無題四首》之一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之句。此類典故大多以其內(nèi)涵情事的奇異神秘性,語義感發(fā)極具原型象征之功能,寓意超現(xiàn)實永恒至真的生命境界。典故詞語的構成途徑有四:(1)從典故化情事中抓“關鍵詞語”。即于典故中選取關鍵性詞語,代替故事情節(jié),對典故情事進行微縮,從而使關鍵詞語演變?yōu)榈涔试~語。如“樵風”、“蘭兆”、“星槎”、“灞橋月”、“十二樓”“夢草池塘”、“胡笳夜月”等;例舉“胡笳夜月”,典出《晉書?劉琨傳》“劉琨夜奏胡笳,驅散胡騎”之情事。其關鍵處在“胡笳”與“夜月”二詞拼合所造就的悲慨蒼涼之境界,極易誘發(fā)深宵荒野背井離鄉(xiāng)者懷念家園親情、倦怠人生爭奪之情緒,蘊藉攻心為上的人性感發(fā)寓意。李曾伯《沁園春?庚寅代為親庭壽》中有“羽檄秋風,胡笳夜月,多少勛名留漢關。”以劉琨比喻鴻禧主人,暗示其當年邊功,十分貼切而富韻味。(2)于典故化詩句中選擇“典型詞語”。此類典故為數(shù)眾多,即前人詩詞被后人化用,傳之久遠,成為一種文化情結,關乎此類佳句之情景亦會變成典故,如果于中選擇頗具意象感發(fā)功能的詞語代表全句,則構成又一類典故詞語。此類典故詞語直接于詩詞內(nèi)提取,如何取材,當遵循其原則要求:一是構成詩句的詞語,以尋求最顯具象化的實字為本;二是具象化的實字,以最具興發(fā)感動之魅力者為本;三是最具感興魅力的實字在原句中拼合成的意象體,以最能體現(xiàn)詩句的意境者為本。如“飛光”、“心曲”、“靈濤”、“征鴻”、“丁香結”、“易水寒”、“白云鄉(xiāng)”、“臨歧恨”“巴山夜雨”、“西風殘照”、“人面桃花”、“云窗霧閣”、“楓葉荻花”等等。例舉“丁香結”,典出李商隱《代贈二首》之一:“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倍∠憬Y指丁香叢生的花蕾,形似一團難解的紫結,滲透出一縷言說愁緒凄苦,憂思郁積難消之情味,詩性生命力極強。陳垓《滿江紅?憶別》中有“愁緒多于花絮亂,柔腸過似丁香結。”借“丁香結”表達愁腸之郁結。賀鑄《石州引?薄雨初寒》中有“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詞人情之所至,欲罷不能,直接取用李商隱全句,用以隱喻主體百感交集之“清愁”,神來之筆,玉乳天成。而蔡森《念奴嬌?當年豪放》中的“茂綠成陰春又晚,誰解丁香千結?!备菍⒍∠憬Y化開取用,喻愁苦之情難解。此類構詞技法,較其它類別典故詞語構筑,易于臨摹掌控,今人當刻意仿效。(3)從意境感發(fā)點上尋求隱喻詞語。即選擇意象詞語合成典故詞語。此類意象詞語無論是言說典故化情事的“關鍵詞語”,抑或提煉典故化詩句的“典型詞語”,只要具備意象化功能,均可選擇并作有機拼合,形成隱喻詞語。其關鍵在于詞語的選擇與相應的拼合應集中于意境感發(fā)點上,并為強化意境之感發(fā)而發(fā)揮作用。此類典故詞語可按一定原則在前述兩類典故詞語中自由選擇,錯綜拼合,其選擇與拼合的自由度極大,形成的詞匯數(shù)量驚人。如“逝川”、“冷楓”、“夢草”、“天驕”、“梅驛”、“一葉秋”、“王孫草”、“西州夢”、“碧云暮”、“霸陵雪”、“梧桐秋雨”、“長笛倚樓”、“隴水嗚咽”、“長安亂葉”、“舟橫野渡”、“佳人空谷”等等。此類典故詞語的構筑偏重于在意境感發(fā)點上作尋求與定位,其意境感發(fā)功能成為詞語構筑追求之主要目標。如“一葉秋”典出《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落葉,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逼湔Z濃濃地散發(fā)出一層寒冬歲末將至的意境氛圍。唐人在其意境激活點上,借助“葉落”與“歲暮”之間的關系引申出“一葉知秋”“一葉驚秋”“一葉鳴秋”等典故詞語。但其詞語構筑上過分關注“葉”與“秋”外在的邏輯推演關系,是其詞語構筑之缺陷?;诖?,后繼者將“知”、“驚”、“鳴”略去,使“一葉”與“秋”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讓位于對等原則,組合成“一葉秋”,借助二者內(nèi)在的感發(fā)功能形成隱含關聯(lián),成為意象化典故詞語。此類隱喻詞語,頗受詩人親睞。如錢起《長信怨》中有“長信螢來一葉秋,峨眉淚盡九重幽”,借“一葉秋”,渲染冷宮之凄涼。杜牧《留題李侍御書齋》“獨立千峰晚,頻來一葉秋”,以“一葉秋”點明季節(jié),凸顯晚秋色彩感。此類隱喻性典故化詩句在意境激活點上組合詞語時,當盡可能選取意象化實字,而把其它感興功能不強的實字和虛字刪除,在求得原詩句高度微縮的原則下完成其典故詞語的構筑。(4)在精神托寓物上定“借代詞語”。典故詞語中有一類構筑途徑是借代。借代詞語內(nèi)涵的微型故事作為某中精神的托寓物,附著其物質外殼的借代詞便成為擁有借代功能的典故詞語。以精神托寓構成的借代類典故詞語,大多以平實的詞語組合予以呈現(xiàn),如“天驕”——剽悍民族之魂的托寓;“沉湘”——剛直不阿以身許國之忠的托寓;“滄州”——紅塵歸隱之意的托寓;“桃源”——幻求樂土之夢的托寓;“燕丹客”——捍衛(wèi)正義慷慨赴難之真的托寓;“蘇武節(jié)”——固守節(jié)操堅貞不屈之心的托寓;“紉蘭為佩”——品德高潔之德的托寓;“高山流水”——知音相求之美的托寓;“越鳥南枝”——依戀故鄉(xiāng)生不忘本之情的托寓,等等。例舉“桃源”,典出陶淵明《桃花源記》,作為“人間樂園”之借代已是家喻戶曉。“桃源”一詞除“文化遺存”外,尚能喚起追詢“桃花源頭”之懸想,引人遐思,其使用頻率遠較“武陵源”為廣。如王績《游仙四首》之三有“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中有“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薄把嗟た汀钡涑觥扒G軻易水別燕太子丹入關中行刺秦王壯懷殉命”之情事,其詩性功能借微縮故事提供的文化情結得以實現(xiàn)。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中有“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睒嬛璐缘涔试~語,其決定性條件取決于借代詞語內(nèi)涵的微型故事對于與之托寓的精神內(nèi)涵之間相互印證的貼切、生動及深刻程度。3、詞類劃分與詞性定位當代西方語法,詞類劃分為名、動、形、副、介、連、數(shù)、量、嘆詞等,古典詩詞詞類劃分較為簡單,詞類僅劃分為實字詞虛字詞,其相互對應關系,當代學者啟功將其概括為:“實字即包括今之所謂名詞,虛字即包括今之動、狀(性狀,即形容詞)、附(副)、介、嘆等類。”詞類劃分的基礎是詞性,易聞曉在《中國詩句法論》中,對古典詩詞的詞性進行了詳盡分類:“實字詞有兩種,一種是“實”字,即實物名詞,如“天、桃、詩、書”等;另一種是“半實”字,即非實物名詞,或稱“半實死”字,如“聲、情、陰、陽”等。虛字詞有四種,一種是“半虛字”,即量詞,如“層、番、豪、端”;另一種是“虛死字”,即性狀詞,如“長、短、高、低”等;第三種“虛活字”,即動作詞,如“騰、聽、觀、想”等;第四種是“半實活字”,即“體之用動作詞”,如“懷、思、面、育”等?!痹诖嘶A上,易聞曉對古典詩詞在詞性定位上呈現(xiàn)出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辯證的剖析:“然而所謂虛實之“體”,在古人實亦無定準。實者有義,而或亦以表動作性狀之字有義而視為實,如杜甫“鼉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吼”、“奔”、“跳”、“映”、“動”為動作詞,“暖”、“微”、“高”則為性狀詞,元人《總論》皆視為實字,而以為造語字無虛設云。但其“實義”乃非視可指之實,故諸名物之字,其義為虛,所以申小龍氏將其歸于“虛活”一類。古人亦有作如是觀者,如劉長卿《使次安陸寄友人》:“暮雨不知涓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錢起《樂游原晴望上中書李侍郎》“不知鳳沼霖初霽,但覺堯天日轉明”及《長信怨》“鴛衾久別難為夢,鳳管遙聞更起愁”,謝榛以為“不知”、“只到”、“但覺”、“難為”、“更起”皆虛字(《四溟詩話》卷四)。其中“不、只、但、難、更”固屬虛字,但“知、到、覺、為、起”則猶有實義,是猶“吼、奔、跳、映”之類,都是動作詞,如《總論》視之為實字三類,或亦如此。不過動作詞的“實”義,究竟不如名實物字可指可視的實義為實,較之于名實物字,則誠屬虛字,而比照“不”、“只”等“副詞”之類,則意義為實。究竟熟實熟虛,因人說法而異,雖無一定標準,固亦不妨錯用。古典詩詞獨特的“詞類劃分含混與詞性定位不穩(wěn)固”之詞法特色,為詩性詞匯的詞類活用及詞性轉化提供了便捷之途。在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實字詞連用能達“意象密集”之效,然過于“堆積窒塞而寡于意味(范晞文《對床夜話》)?!碑斢陉P鍵處使用虛字詞,使直陳之情思滲入,方得靈動之效。有鑒于此,古人常采用“以實為虛”和“以虛為實”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以實為虛”技法,如羅隱《登夏州城樓》:“萬里山川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痹娎小叭f里山川”、“唐”、“土地”與“千年魂魄”、“晉”、“英雄”眾多意象密集堆砌,情思傳遞頗顯窒塞之感,將“唐”“漢”兩實字詞(名物字)虛化為動作詞“萬里山川唐擁了土地,千年魂魄晉成了英雄?!币庀髣t似“行云流水”般浮動逸遠,情思亦如“自然雨露”般澤潤滲透。劉長卿《新年作》“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中“旦暮”與“風煙”作為“景物”的實字轉化為充當動狀的虛字,即名詞轉化為動詞了?!皫X猿同旦暮”實是“同旦暮著”,“江柳共風煙”亦是“共風煙了”。“以實為虛”在句式中既能保持以實字顯示而獲得全句意象的密集,亦能因以實為虛而使句子不至于實字意象密集導致“窒塞”,且能借由實化而來之虛字的斡旋而顯出“自然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覺功能。“以虛為實”技法同然,如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中,表性狀(顏色)之形容詞“紅”、“青”(虛字)被置于句首,成為表動作“入”、“歸”的行為動作發(fā)出者(實字),于視覺上給人以強烈沖擊,虛字的顏色獲得旺盛之生命活力,從而使情思富于意象質感,在具象中得以傳遞。杜甫堪為顏色大家,筆下多出繪色,范晞文《對床夜話》評曰:“老杜多欲以顏色字置第一字,卻引實字來,如'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是也。不如此,則語既弱而氣亦餒。他如'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碧知湖外草,紅見梅東云’,'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翠深開斷壁,紅遠結飛樓’,'翠乾危棧竹,紅膩小湖蓮’,'紫收岷嶺芋,白種陸池蓮’,皆如前體。若'白摧朽骨龍虎死,黑人太陰雷雨垂’,益壯而險矣。”顏色字本為形容詞,在句中只司定語之職,被前置于句首主語位置,作為行為動作主體,即行為動作發(fā)出者,會給人視覺以“顏色生命化”之強烈沖擊,從而使詩句呈現(xiàn)出豐富之內(nèi)涵與鮮美感。其妙絕處得益于以“化虛為實”為表征之詞性轉化。孟浩然《省試騏驥長鳴》“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作為表性狀詞之“淡”字屬“虛死”類,被轉為動作詞,化為虛活類使用?!拔⒃啤迸c“河漢”之間因虛活化之“淡”所顯示的動作功能使意象得以流動,情思在意象與意象之間不再枯澀。兼“淡”字本具之性狀功能,使“微云”與“河漢”兩名物詞因“淡”之性狀而使流淌出來的情思更具虛靜、悠遠、超然的韻味。冷月習作《相見歡?詠荷》下片“婆娑影,芳心凈,淡情殤?!苯琛暗敝誀睢拜p淺”轉化為動作詞“淡化”,雙性點化“荷花”擬人般“倩影芳心淡情殤”之流思。詩性詞匯的詞類活用與詞性轉化,在具體句子中以“體用之別,聲調之變”得以靈活的顯示。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云:“凡字有體有用,如'枕’,上聲,體也,實也;去聲,用也,虛也。”即“枕”字,在句中讀上聲是名物字,為實字,若讀去聲,則為動作字,轉變成虛字了。上聲“實也”乃是其'體’,體詞是定格的,去聲“虛也”,乃是其'用’,用無定準。司空圖《華上》“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中“枕”字讀上聲,是名物字屬實字。皮日休《三羞詩三首》“斑白死路傍,枕土皆離離”中“枕”字讀去聲,已轉為動作字,屬虛字。一般名物字用作動作性狀字,皆以聲調之變而顯示其此類轉化。詞類性質的靈活顯示亦可有另一條臨文活用之途徑,就是“以意為主,為意之需而變其虛實(易聞曉《中國詩句法論》)”謝鼎卿《虛字闡義》云:“本實字而輕取其義,即為虛字,本虛字而重按其理,即為實字?!陛p取與重按,隨意之所需而行,即分虛實,實是靈動至極。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十字均取用名物字,本會使人有堆砌之感,然“茅店”、“板橋”二實字“輕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