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3_第1頁
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3_第2頁
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3_第3頁
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3_第4頁
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和體會梅州市五華縣城鎮(zhèn)中學 曾亮摘要:通過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整合的實驗,從高三(4)(5)(6)班于3次考試的情況的對比,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從三次考試的結果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教學整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和思考;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不可全盤否定;教學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加強師生的互動性;不能單調枯燥的利用信息技術,也不能只為了追求知識的量而進行灌溉教學,而應該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立體幾何教學中,使用黑板、粉筆、多媒體三者的結合,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關鍵詞:信息技術;立體幾何;整合感悟作為新型的教學多媒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學科的教學中去。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能有效的互補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益,因而得到迅速廣泛的應用。但是,我們作為相對落后的山區(qū)學校,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多媒體卻還未得到大部分教師和家長的肯定。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必然,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也成為必然。因此,就以信息技術于立體幾何整合的實踐,以實踐達到說服的效果。一、目標①通過立體幾何教法的實驗教學,使學生系統(tǒng)地復習并掌握空間圖形的基本性質,從而掌握一些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三視圖”的理解,通過動畫畫面的展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什么是主視圖,什么是左視圖,什么又是俯視圖??臻g中的“線線關系”,“線面關系”和“面面關系”的概念。②把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立體幾何的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典型問題幫助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享受發(fā)現思維的喜悅,提高立體幾何的學習效率,實現家長和學生的大學夢。二、現狀作為山區(qū)的普通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對數學的恐懼,特別是作為文科班中大部分的女生,空間想象能力更是相對缺乏。因此考試考到二十到三十的大有人在。立體幾何的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于在大腦中建立空間圖形的概念。作為高考重要模塊之一的立體幾何,就學習立體的概念,棱柱、棱錐、棱臺及三視圖就是讓學生體會立體幾何的一個感性材料,因此怎樣讓同學們充分認識立體幾何,提高學生對立體幾何的學習興趣和鞏固高考的復習,有很重要意義。三、實踐的對象本校高三(4)(5)(6)班各45個學生,其中高三(4)(5)班為對比班,高三(6)班為實驗班。分別以第一次月考的成績?yōu)閰⒄?,然后以五華縣一檢和五華縣二檢為檢驗試驗結果。第一次月考情況班別人數數學平均分立體幾何出現情況分值44545.34選擇題一題(5分),填空題一題(5分),解答題一題(14分)2454543.472464542.30824立體幾何得分情況是:4班:12個人選擇題拿到分,6個人填空題拿到分,6個人解答題全對,8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5班:8個人選擇題拿到分,5個人填空題拿到分,4個人解答題全對,7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6班:6個人選擇題拿到分,5個人填空題拿到分,2個人解答題僅拿到第一步的分。四、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的整合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好網絡優(yōu)勢,選擇比較優(yōu)秀的立體幾何的圖像,利用婕OWERPOINT進行展示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課件的展視,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yǎng)等。以四棱柱模型為載體,通過對它的研究充分認識什么是四棱柱,正四棱柱和直四棱柱的聯系和區(qū)別;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系和區(qū)別。如下圖:

平行六面體底面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六面體底面是平行四邊形對于凌錐的特點,重點分析凌錐的側面;每兩條側棱的切面形成的圖形;凌錐的斜高和凌錐的高的區(qū)別與聯系:能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高是斜邊,凌錐的高是一個直角邊;由正三凌錐的特點,頂點在底面的射影落在底面幾何體中心的位置;由正三凌錐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特征到正四面體全部棱長都相等的特點;由正三凌錐底面是正三角形,類比到正四凌錐底面是正方形的特點,由側面展開圖的側面面積的求解,到全面積和全體積的求解公式。以直觀的圖形出發(fā)掌握凌錐的特征,從而達到凌錐復習和鞏固的效果。同時,以多媒體形象展示正方體用平面切割以后,所成的切面圖形。利用好信息技術可以簡單地將研究過程中碰到的抽象問題形象化、一般的問題具體化,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棱錐正四面體正三棱錐棱錐體積V=Sh/3正四棱錐頂點在底面正多邊形的

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返回棱錐正四面體正三棱錐棱錐體積V=Sh/3正四棱錐頂點在底面正多邊形的

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返回對于三視圖的理解,于同一個物體,分別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這個空間幾何體在下面的影子,在左邊的影子,在后面的影子。通過分析,三視圖的畫法特點是:把握好幾何體的頂點和側棱,得出頂點和各個棱長能否形成影子的邊,從而得到三視圖的畫法。

...顯示主視...言藏主視...演示左視...顯示左視...急薄左視...關閉演示化直...顯示物體...急截物體—...顯示主視...言藏主視...演示左視...顯示左視...急薄左視...關閉演示化直...顯示物體...急截物體—演示主視...演示僻視.??顯示偏視???急藏偏視...正視...調整△嗔藏U轉動f慢加-慢減口左合!6儲合■拜五、經過三個星期的復習,第二次月考檢驗試驗結果。第二次月考情況班別人數數學平均分立體幾何出現情況分值44557.76選擇題一題(5分),解答題一題(14分)1954558.321964556.5519立體幾何得分情況是:4班:18個人選擇題拿到分,6個人解答題全對,14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5班:21個人選擇題拿到分,8個人解答題全對,18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6班:16個人選擇題拿到分,5個人解答題全對,12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在第四個星期的五華縣一檢檢驗試驗結果五華縣一檢情況班別人數數學平均分立體幾何出現情況分值44566.76選擇題一題(5分),填空題一題(5分),解答題一題(14分2454567.322464564.5524立體幾何得分情況是:4班:24個人選擇題拿到分,16個人填空題拿到分,8個人解答題全對,12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5班:22個人選擇題拿到分,15個人填空題拿到分,7個人解答題全對,9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6班:26個人選擇題拿到分,18個人填空題拿到分,12個人解答題全對,18個人拿到解答題第一步的分。從檢驗結果看出,6班同學對立體幾何掌握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比4班和5班的快。這說明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立體幾何的效果讓6班同學的水平提高的更為明顯,從而達到信息技術整合立體幾何能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構造的能力。六、教學體會1、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教學整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教學整合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認知環(huán)境。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用來展示知識脈絡,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結構。例如,在兩平面平行判定的復習中,課件的形式顯示了教材中的立體幾何知識結構和空間兩平面的位置關系。在這里,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脈絡清楚的知識結構。操作“理由”按鈕,可以顯示假設的輔助券想一下,操作“理由”按鈕,可以顯示假設的輔助券想一下,b,和交線c分別有怎樣的兩平面平行的判定位置關系?這可能嗎?通過以上的操作和說理,你能說出一個兩平面平位置關系?這可能嗎?通過以上的操作和說理,你能說出一個兩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兩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有兩條相交直線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理由日停閃IIB匍拖動標尺了解研究過程?理由日停閃IIB匍拖動標尺了解研究過程問題理由定理教師要注意調節(jié)、完善學生的思維.從而展現教材中的知識結構的轉移,即讓學生認知平面平行判定。2、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立體幾何的抽象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進而領悟判定定理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或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幫助下,主動進行探索式、發(fā)現式學習,所有的新知識,通過自身的再總結,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徹底掌握高考的考點。這對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數學素養(yǎng)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平行于同一個平面的二直線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返回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二直線的位置關系是 (D)(A) 一定平行(B ) 平行或相交(C ) 相交(D ) 平行,相交,異面通過圖像對比和觀察,發(fā)現,直線和直線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相交,也可以是異面。以直觀的圖像達到這一類型題的理解和掌握。3、信息技術與立體幾何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時代的數學教師必須具備高素質。對教材、教法、學生的把握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一貫強調的,這一基本功在信息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教材的處理、學生的新特性、教法的變革等。還應該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網絡里有很多課件制作粗糙,或者不切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這些課件必須通過裁減和修改,否則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fā)性的技術問題無法處理,不能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不能反映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4、不可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雖然多媒體的演示有著如此的作用,但是我也發(fā)現因為課件的容量巨大,所以給學生留下的回味時間不足,以至于學生對圖形只是停留在認識階段,同時作圖的能力很差。這也給我一個反思,對于多媒體,我們只能把它當作教學的輔助手段,而真正的教學平臺還是黑板,有些重要的結論,重要的過程,一定要在黑板上進行,一定要讓文字和圖形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計算機以及其他多媒體手段只能是讓學生體會有些黑板無法演示的過程,而不可以完全的依賴多媒體。我的實踐感悟是完全拋棄原有的粉筆與黑板的教學將走向失敗。5、教學時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時不能過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在進行多媒體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一定要有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否則,表面上看信息量大,實際上則出現“講者手忙腳亂、看者眼花繚亂、聽者心慌意亂”的現象,由原來的“人灌”變?yōu)楦咝У摹皺C灌”學生是否適應,是否能跟上教學進度,教學時,對于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有時間提問。比如,在講解二面角的時候,給出另一個正方體要求去出所成角。應該怎么分析,哪個角就是

I返I返回|例1:如國,在正方體ABCD-ABCD中,E、除別是BB1CD中點。求AE與D1F所成的角。解:如圖,取AB的中點G,連結 DFG,A5,A]G與AE交于O解:如圖,取AB的中點G,連結 DFG,A5,A]G與AE交于O作)FGADAD又ADAR旦FG四邊形AiAGDF平彳亍四邊形ARA]G與AE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就是AE與DF所成的角。(點)AE是BB的中點、FOA1B1C1EiRt-AAG=△ABEGAA=GAO,上A0G=90即直線AE與D]F所成的角為直角。(算)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場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具有很多優(yōu)勢。但傳統(tǒng)教學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續(xù)至今,是因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術不可能簡單地、完全地取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