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2章1_第1頁
微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2章1_第2頁
微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2章1_第3頁
微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2章1_第4頁
微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第2章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1機箱2.2系統(tǒng)主板

2.1微機核心部件2.3內存2.4軟驅2.8顯卡2.7光盤驅動器與光盤2.9顯示器2.10鍵盤與鼠標器2.14網絡設備

2.13聲卡與音箱2.15調制解調2.16打印機

2.5硬盤微機的硬件組成

第2章2.6移動存儲設備2.12機箱電源本章總結2.17其他外設介紹第2章微機的硬件組成

本章學習要求:理論環(huán)節(jié):了解CPU的發(fā)展、主要性能指標和主流CPU產品重點學習主板的組成、分類和功能重點學習內存的種類、接口和性能指標重點學習輸入/輸出部件的功能和主要參數了解機箱、電源、網絡連接部件的使用學習微機的常用外部設備的使用實踐環(huán)節(jié):掌握購買微機部件應重點應注意哪些的問題2.1微機的核心部件

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的縮寫或叫微處理器,它是一個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器件,是微機的心臟。起著控制整個微機系統(tǒng)的作用。不同型號的微機,其性能的差別首先區(qū)別其CPU性能的不同,而CPU的性能又與它的內部結構、硬件配置有關。每種CPU都具有特有的指令系統(tǒng)。但無論哪種CPU,其內部基本結構是相同的,都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內部總線及寄存器等組成。所謂“奔騰”或“奔騰二,簡稱(PⅡ)”、“奔騰三簡稱(PⅢ)”、“奔騰四,簡稱(P4)”計算機,實際上取決于CPU的型號。2.1.1CPU的發(fā)展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成功地把運算器和邏輯控制電路集成在一起,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片微處理器Intel4004,它是用于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含有23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為1MHz。1978年~1979年,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們都是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為4.77MHz,地址總線為20位,可使用1MB內存。它們的內部數據總線都是16位,外部數據總線8086是16位,8088是8位。1982年推出了80286芯片,該芯片含有13.4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均為16位,地址總線24位,可尋址16MB內存。80286有兩種工作方式: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2.1.1CPU的發(fā)展

1985年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1989年推出了80486芯片,為32位微處理器,這種芯片突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1993年Intel又推出了80586,為32位微處理器,其正式名稱為Pentium。Pentium含有310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1995年Intel推出新一代32位微處理器PentiumPro即P6。PentiumPro含有550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2.1.1CPU的發(fā)展

1997年在Pentium(P54C)和PentiumPro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fā)展,一塊奔騰Pentium(P54C),加上57條多媒體指令,構成了多功能PentiumMMX(P55C)。2001年又推出Pentium4處理器。Pentium4微處理器是英特爾公司繼PentiumPro微處理器之后,推出的第一種全新的微處理器。PentiumⅡ,PentiumⅢ,Celeron和Xeon等多種微處理器,全都采用了PentiumPro微處理器的P6微架構。由于所采用的管線長度,采用0.18微米Pentium4微處理器的快速執(zhí)行引擎,可使微處理器中的算術邏輯單元比微處理器核心頻率快兩倍的頻率運行。PentiumⅣ還改進了動態(tài)執(zhí)行指令,可以更精確地預測分支指令的利用。此外,PentiumⅣ還支持144組新的流體SIMD擴展2指令集,使浮點運算的精確度加大了一倍。2.1.1CPU的發(fā)展

2005年最引人注目的代號“Smithfield”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將發(fā)布。由于其正式命名還不得而知,以X代替。將同時發(fā)布三款型號,X40(3.2GHz),X30(3GHz)和X20(2.8GHz)。Smithfield處理器每個核心都將擁有1MB的L2Cache,這樣每顆處理器就包含2MB的L2Cache。為了降低功耗,Smithfield還將支持現(xiàn)在只在Intel移動處理器中采用的Speedstep技術,這樣一來較低主頻的Smithfield的用戶將可以擺脫目前這些又大又重又吵并且價格還很高的CPU散熱器帶來的困擾。

2.1.1CPU的發(fā)展

微處理器的出現(xiàn)是一次偉大的工業(yè)革命,從1971年到2000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紀內,微處理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令人難以置信,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目前,Pentium比1981年用于第一臺PC機的8088幾乎快300倍??梢哉f,人類的其他發(fā)明沒有微處理器發(fā)展得那么神速、影響那么深遠。

2.1.2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1.

主頻2.前端總線(FSB)頻率3.L1Cache和L2Cache的容量和速率4.支持擴展指令集5.CPU內核工作電壓(Vcore)6.地址總線寬度7.數據總線寬度

2.1.3主流CPU產品介紹

Intel系列

:Intel82810芯片PentiumⅡCPUPentiumⅢCPUPentium4CPU2.1.3主流CPU產品介紹

CeleronCPUAMDK6-2CPUAthlonXPCPUAMDK7CPU2.1.3主流CPU產品介紹

Cyrix6x86CPUVIA芯片

CyrixMⅡCPU2.1.3主流CPU產品介紹

國產CPU:

2.2系統(tǒng)主板

系統(tǒng)主板是微機系統(tǒng)的中心,它包含有決定整個系統(tǒng)的計算能力和速度的電路。特別重要的是,它包含了組成系統(tǒng)核心微處理器和控制設備。微機主板上的主要部件包括:微處理器,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RAM)、高速緩存部件、擴展槽接口和用于協(xié)調系統(tǒng)運行的微處理器輔助集成電路等。

2.2.1主板的組成

2.2.1主板的組成

1.CPU插槽(插座)

Socket插槽Slot插槽2.2.1主板的組成

2.芯片(組)在微機系統(tǒng)中,CPU起著主要的作用,而整個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則是主板上的芯片組,它是主板靈魂部件,CPU通過芯片組對板上的各個部件進行控制,它包括內存控制器、Cache控制器、DMA控制器、中斷控制器、定時計數器、CPU到總線的橋和電源管理單元等。所以,芯片組決定了計算機系統(tǒng)的很多重要性能。

2.2.1主板的組成

3.BIOS芯片BIOS是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的簡稱,它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個ROM芯片中,其中包括了一組程序,如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tǒng)信息設置程序、開機加電自檢程序和系統(tǒng)啟動自舉程序,另外還有內部的診斷程序和一些使用程序。BIOS芯片2.2.1主板的組成

內存條插槽AGP接口插槽CMOS芯片PCI擴展槽ISA擴展槽IDE接口插座2.2.1主板的組成

13.鍵盤、鼠標插座(1)鍵盤插座傳統(tǒng)AT主板的鍵盤插座是1個圓形5芯插座。ATX主板使用PS/2型的6針微型DIN型鍵盤接口插座。(2)PS/2鼠標器插座ATX主板上集成的插座

2.2.1主板的組成

14.外部設備接口主板上的外部設備接口有:串行口、并行口、USB接口。ATX主板上集成的插座

2.2.2主板的分類

1.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類主板按照CPU的接口分為:Socket7、Super7、Slot1、Socket370和SlotASocketA。2.按芯片組分類目前芯片組的結構類型上基本上可分為傳統(tǒng)的“南、北橋型”和新型的“中心控制型”兩種。其中南、北橋型是以Intel430TX和Intel440BX系列為代表的二片型芯片組;中心控制型則是以Intel最近推出的i810為代表,以GMCH(Graphics&MemoryControllerHub圖形、內存控制中心)、ICH(I/OControllerHub,I/O控制中心)和FWH(FirmwareHub,控制中心)3塊芯片結構的芯片組。

2.2.2主板的分類

3.按主板結構分類目前市場上的主板結構標準分為ATX、BabyAT和NLX等類型?,F(xiàn)在的主流結構是ATX,早先的BabyAT結構已很少使用。4.按功能分類

PnP功能主板帶有PnPBIOS的主板配合PnP操作系統(tǒng)(如Windows9x/2000)可幫助用戶自動配置主機外設,做到“即插即用”。節(jié)能(綠色)功能主板一般在開機時有“能源之星(EnergyStar)”標志,它的功能是在用戶不使用主機時,自動進入等待和休眠狀態(tài)。無跳線主板是一種新型的主板,是對PnP主板的進一步改進。只需用軟件略作調整即可。2.2.3主板的新技術

1.增強型免跳線設置技術2.完善的硬件監(jiān)控技術3.

新穎的故障檢測技術4.

增強的防病毒技術5.

增強型ACPI技術STR6.

BIOS自動升級2.3內存

內存儲器即內存,也稱主存,是微機系統(tǒng)存放數據與指令的半導體存儲單元,通常分為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eadAccessMemory)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因為RAM是其中最主要的存儲器,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內存容量主要由它的容量決定,所以人們習慣將RAM直接稱為內存,而后者稱為ROM和Cache。2.3.1內存的分類

1.按照適用機種來分

臺式機內存

筆記本內存

服務器內存

2.3.1內存的分類

2.按照傳輸類型來分內存是計算機內部最為關鍵的部件之一,其有很嚴格的制造要求。而其中的傳輸標準則代表著對內存速度方面的標準。按照傳輸類型,大致可以將內存劃分為SDRAM、DDRSDRAM和RDRAM。

2.3.2內存的接口

接口類型一般是根據內存條上導電觸片的數量來劃分的,內存條上的導電觸片習慣上稱為金手指或針腳(Pin)。不同的內存采用的接口類型針腳數一般是不同的。內存條

2.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