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2023修改_第1頁
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2023修改_第2頁
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2023修改_第3頁
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2023修改_第4頁
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2023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液壓與氣動》實驗教程孫召欣編寫鄒龍慶審校東北石油大學2023年2月TOC\o"1-2"\h\z\u第一部分液壓元件認知實驗2實驗一動力元件認知實驗2實驗二執(zhí)行元件認知實驗3實驗三控制元件認知實驗3第二部分液壓控制元件的機能實驗6實驗一方向控制閥的機能實驗6實驗二壓力控制閥的機能實驗7實驗三流量控制閥的機能實驗8第三部分液壓、氣動回路模擬仿真實驗9實驗一單級調(diào)壓回路(電控)實驗9實驗二單級調(diào)速回路(手控)實驗10實驗三兩級調(diào)壓回路(電控)模擬仿真實驗11實驗四遠程調(diào)壓回路(電控)模擬仿真實驗12實驗五氣動雙向調(diào)速回路實驗13實驗六調(diào)壓控制回路實驗14實驗七順序動作回路實驗15第四部分快速拆裝氣動回路實驗17實驗一雙壓閥控制回路實驗17實驗二延時控制回路實驗18實驗三壓力順序控制回路實驗19實驗四行程控制回路實驗20第一部分液壓元件認知實驗實驗一動力元件認知實驗一、齒輪泵和馬達齒輪泵和馬達是中壓和低壓系列的泵和馬達,工作壓力低于14MPa,流量小于200L/min,效率大約為0.65~0.85;壽命大致2000~5000小時.結構簡單,工作條件要求低,價格低廉.1.齒輪泵工作原理齒輪泵基本組成:主、從動齒輪,左、右端蓋,殼體。工作原理:脫開嚙合,容積增大,吸油;進入嚙合,容積減小,排油。2.齒輪泵的工作特點(1)困油現(xiàn)象原因:重疊系數(shù)大于1,同一時間有兩對齒輪嚙合,之間形成閉死容積。過程:閉死容積由大到小,壓力劇增,產(chǎn)生附加載荷;閉死容積由小到大,產(chǎn)生部分真空,發(fā)生汽蝕。后果:影響泵的壽命,工作效率和性能。困油現(xiàn)象消除措施:在端蓋上開卸荷槽,使閉死容積減小時通高壓;使閉死容積增大時通低壓。(2)徑向力原因:液壓力和嚙合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后果:從動齒輪上合力大,作用在泵吸入口側,引起摩擦、掃堂、發(fā)熱、降低工作性能和壽命。消除措施:開設徑向壓力平衡槽;縮小油口;增大徑向間隙;縮小徑向間隙密封區(qū)。(3)間隙泄漏泄漏途徑:1)軸向間隙(端面間隙)總泄漏漏的70~80%2)徑向間隙(齒頂間隙)10~25%3)嚙合間隙(嚙合線)5~10%改善措施:設浮動套補償軸向間隙二、葉片泵和馬達葉片泵和馬達是中高壓系列的泵和馬達,工作壓力低于一般低于20MPa,流量小于200L/min,效率大約為0.7~0.9;壽命大致3000~6000小時.流量均勻,運轉平穩(wěn),價格適中;但對液壓油的清潔度要求嚴格。分為單作用和雙作用兩類。1.單作用葉片泵工作原理基本結構組成:轉子、定子、葉片、配流盤、殼體、端蓋等。工作原理:密閉容積由轉子、定子、葉片和配流盤圍成;容積變化:轉子和定子之間的偏心距,葉片在槽中的對應伸縮(葉片的伸出靠離心力作用),決定轉子旋轉過程中的容積變化。泵軸旋轉一圈,一對葉片之間的容積空間只完成一次吸油和排油。通過改變偏心距,單作用葉片泵可以變排量。2.雙作用葉片泵工作原理基本結構組成:轉子、定子、葉片、配流盤、殼體、端蓋等。工作原理:密閉容積由轉子、定子、葉片和配流盤圍成;容積變化:定子內(nèi)表面由兩段長半徑圓弧和兩段短半徑圓弧構成,葉片在槽中的對應伸縮,決定轉子旋轉過程中的容積變化。泵軸旋轉一圈,一對葉片之間的容積空間完成二次吸油和排油。雙作用葉片泵轉子和定子同心,不能改變排量。3.葉片泵的工作特點單作用葉片泵有困油現(xiàn)象,而且徑向力不平衡;葉片后傾斜,目的是使葉片的受力方向與葉片滑動方向相一致,保證葉片在槽內(nèi)順利滑出。雙作用葉片泵定子過渡曲線應保證兩段圓弧間的過渡速度,加速度盡量均勻,減小沖擊;葉片前傾斜,保證葉片受力狀態(tài)良好,有利于葉片在槽內(nèi)滑動。三、軸向柱塞泵和馬達軸向柱塞泵和馬達是高壓系列的泵和馬達,工作壓力一般高于10MPa,流量范圍大25~500L/min,效率大約為0.85~0.95;壽命大致5000~8000小時.流量均勻,運轉平穩(wěn),價格較高,對液壓油的清潔度要求嚴格.1.斜盤式軸向柱塞泵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組成:由傳動軸、斜盤、缸體、配流盤、回程彈簧、柱塞副、殼體等零部件組成。工作原理由四要素構成:斜盤有傾角,缸體要旋轉,柱塞往復運動,進出油通道對應暢通。2.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和特點缸體結構:柱塞孔分布,連接形式;配流盤結構:進出油孔分布,阻尼孔作用,沉孔作用,表面特點;斜盤結構:尾槽作用,支承點作用,斜盤面特點,連接形式;柱塞副結構:滑靴作用、特點,柱塞作用、特點,連接形式;柱塞回程組件:總體介紹。實驗二執(zhí)行元件認知實驗一、液壓缸液壓缸的職能:是一種能量轉換裝置,輸入液壓能(p、Q),輸出機械能(F、v)。在液壓系統(tǒng)中是執(zhí)行元件。.1.液壓缸分類單作用液壓缸:活塞式,柱塞式;雙作用液壓缸:單桿活塞式,雙桿活塞式;組合液壓缸:增壓液壓缸,多級液壓缸,齒條液壓缸;擺動液壓缸:單葉片擺動液壓缸,雙葉片擺動液壓缸。2.液壓缸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基本結構組成:由活塞、活塞桿、缸體、缸底、缸蓋、密封件等零部件組成。工作原理:(以單桿雙作用液壓缸為例)活塞將液壓缸分成左右兩個工作腔,每個腔都有一個油口與外部油路相通;當左腔進油時,右腔排油,活塞向右運動;反之,當右腔進油時,左腔排油,活塞向左運動;從而完成直線往復運動。二、液壓馬達與同一類型的液壓泵結構形式相似。實驗三控制元件認知實驗液壓控制閥按其作用可分為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和流量控制閥三大類。一、方向控制閥1.單向閥職能:正向暢通,反向截止。結構組成:殼體(閥座)、閥芯、彈簧、擋圈。主要用途:防止油液倒流,如泵出口;開啟壓力一般在0.035~0.05MPa;作背壓閥,如回油路;開啟壓力一般在0.2~0.6MPa;與其他閥組合成正反向功能不同的單向控制閥。2.液控單向閥職能:正向暢通,反向無壓力油控制時截止,反向有壓力油控制時導通。結構組成:殼體(閥座)、閥芯、彈簧、擋圈、控制活塞。主要用途:保壓,液壓鎖。3.換向閥職能:實現(xiàn)壓力油的接通、切斷、改變方向分類:按操縱方式:手動式、機動式、電磁式、液動式、電液動式、氣動式;按結構形式:滑閥式、轉閥式、球閥式、錐閥式;按工作位置數(shù)和控制的通道數(shù):二位二通閥、二位三通閥、二位四通閥、三位四通閥、三位五通閥等。位:指換向閥的閥芯具有的工作位置數(shù)。通:指換向閥的閥體上具有的與系統(tǒng)中不同油路相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油路接口,不同油路之間只能通過閥芯移位時閥口的開關來連通?;y機能:指滑閥式換向閥處于中間位置或原始位置時,閥中各油口的連通方式。液壓閥的連接方式:螺紋聯(lián)接:管式閥;板式聯(lián)接:連接板,集成塊;法蘭聯(lián)接:大流量閥;疊加式聯(lián)接:多路閥;插裝式聯(lián)接:邏輯閥。二、壓力控制閥壓力控制閥按其功能和用途不同可分為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和壓力繼電器等。1.溢流閥職能:調(diào)節(jié)和穩(wěn)定液壓系統(tǒng)和回路的最大工作壓力。分直動式和先導式(1)直動式溢流閥結構組成:閥體、閥芯、彈簧、調(diào)壓手柄等組成。優(yōu)點: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缺點:不適用于高壓、大流量條件下工作。(2)先導式溢流閥結構由先導閥和主閥兩部分組成:先導閥部分:閥蓋、錐閥芯、錐閥座、調(diào)壓彈簧、調(diào)壓裝置等組成;主閥部分:閥體、主閥芯、主閥座、主閥彈簧、阻尼孔等組成。工作原理:先導閥調(diào)定控制壓力,達到控制壓力時,先導閥打開溢流,阻尼孔使主閥芯上、下兩端產(chǎn)生壓差,使主閥打開溢流,并維持壓力基本穩(wěn)定。優(yōu)點:調(diào)壓精度高;適用于高壓、大流量條件下工作。缺點:結構稍復雜。溢流閥的應用:安全閥,調(diào)定系統(tǒng)最大工作壓力;溢流閥,配合節(jié)流閥對執(zhí)行元件進行調(diào)速;背壓閥;緩沖閥。2.減壓閥職能:降低并穩(wěn)定液壓系統(tǒng)中某一支路的油液壓力。分定值減壓閥和定差減壓閥(1)直動式定值減壓閥結構組成:閥體、閥芯、彈簧、調(diào)壓手柄等組成。工作原理:一次油路p1進入閥體,流經(jīng)節(jié)流口,節(jié)流降壓后,從二次油路輸出進入液壓系統(tǒng)工作;同時p2從油口分支進入閥芯底部,流經(jīng)閥芯中心的阻尼孔進入彈簧腔溢流回油箱,實現(xiàn)反饋控制。優(yōu)點: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缺點:不適用于高壓、大流量條件下工作。(2)先導式定值減壓閥結構由先導閥和主閥兩部分組成:先導閥部分:閥蓋、錐閥芯、錐閥座、調(diào)壓彈簧、調(diào)壓裝置等組成;主閥部分:閥體、主閥芯、主閥座、主閥彈簧、阻尼孔等組成。工作原理:先導閥調(diào)定控制壓力,達到控制壓力時,先導閥打開溢流,阻尼孔使主閥芯上、下兩端產(chǎn)生壓差,使主閥芯向上移動到新的平衡位置,從而關小減壓閥口,壓力油流經(jīng)減壓閥口的阻力增加,使出口壓力降低,使減壓閥出口壓力穩(wěn)定在調(diào)定的輸出壓力p2。優(yōu)點:調(diào)壓精度高;適用于高壓、大流量條件下工作。缺點:結構稍復雜。定差減壓閥:基本結構與直動式定值減壓閥相似,但閥芯不帶中心孔,進口壓力信號引入閥芯下端,出口壓力信號引入閥芯上端,控制經(jīng)過閥的壓力差基本恒定。3.順序閥職能:利用液壓系統(tǒng)中油路的壓力來控制執(zhí)行元件的順序動作?;窘Y構和工作原理與溢流閥相似。三、流量控制閥流量控制閥是通過改變節(jié)流口通流面積或通流通道的長短來改變局部阻力的大小,用來控制液壓系統(tǒng)中的流量,進而改變執(zhí)行元件的運動速度。流量控制閥按其功能和用途不同可分為節(jié)流閥、調(diào)速閥、溢流節(jié)流閥和分流集流閥等。1.節(jié)流閥職能:通過改變節(jié)流截面或節(jié)流長度來控制流體的流量。分節(jié)流閥和單向節(jié)流閥(1)節(jié)流閥結構組成:閥體、閥芯、導向套、彈簧、頂蓋、底蓋、調(diào)節(jié)手柄等組成。工作原理:通過調(diào)節(jié)手柄來使閥芯實現(xiàn)上下移動或轉動,改變節(jié)流口的開口量,從而實現(xiàn)對流體流量底控制。是雙向節(jié)流。優(yōu)點:結構簡單,調(diào)節(jié)方便;缺點:調(diào)節(jié)精度較低,受負載影響較大。(2)單向節(jié)流閥結構組成:節(jié)流閥和單向閥兩部分,由閥體、上閥芯、下閥芯、導向套、彈簧、頂蓋、底蓋、調(diào)節(jié)手柄等組成。工作原理:只在一個方向進行節(jié)流,反向導通;節(jié)流原理與普通節(jié)流閥相同。2.調(diào)速閥調(diào)速閥職能:調(diào)節(jié)和穩(wěn)定液壓系統(tǒng)中執(zhí)行元件底運動速度。結構組成:由定差減壓閥與節(jié)流閥串聯(lián)組合而成,定差減壓閥起壓力補償作用。3.分流集流閥分流集流閥又稱同步閥,包括分流閥、集流閥、分流集流閥分流閥職能:由同一個液壓油源向兩個以上執(zhí)行元件供應相同的流量,或按一定比例向兩個執(zhí)行元件供應流量,以實現(xiàn)兩個執(zhí)行元件的速度保持同步或定比例關系。結構組成:閥體、閥芯、彈簧、固定節(jié)流孔、壓力反饋通道等。第二部分液壓控制元件的機能實驗實驗一方向控制閥的機能實驗一、實驗目的1.掌握液壓回路仿真軟件FluidSIM-H的使用方法。APTTPAPTTPF=107-壓力表9-雙作用液壓缸2456-壓力表8-壓力表1-液壓源10-油箱10-油箱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控制油路1.液壓缸活塞桿伸出: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液壓缸9的無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有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油箱102.液壓缸活塞桿縮回: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液壓缸9的有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無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油箱10四、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1.雙擊FluidSIM-H仿真軟件圖標,進入仿真軟件界面。2.點擊“文件”“新建”,建立一個新文件。3.將原理圖中所需元件從元件庫拖動至新建文件中,并按照原理圖將各元件連接起來。雙擊各元件,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4.點擊F9進入運行狀態(tài),切換三位四通閥的位置,觀察活塞運動情況及壓力表情況。5.單擊停止按鈕,觀察壓力表變化及液壓缸活塞運動情況、泵出液壓油的流動情況并分析原因,總結三位四通閥5的機能。6.改變?nèi)凰耐ㄩy5的中位,重復步驟4、5。五、在實驗報告中總結所做三位四通閥的中位機能。實驗二壓力控制閥的機能實驗一、實驗目的1.掌握液壓回路仿真軟件FluidSIM-H的使用方法。2.通過在FluidSIM-H仿真軟件中的模擬仿真,了解和掌握壓力控制閥的機能。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1.雙擊FluidSIM-H仿真軟件圖標,進入仿真軟件界面。2.點擊“文件”“新建”,建立一個新文件。3.將原理圖中所需元件從元件庫拖動至新建文件中,并按照原理圖將各元件連接起來。雙擊各元件,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4.點擊F9進入運行狀態(tài),觀察壓力表變化情況,并觀察卸荷閥導通情況。5.單擊停止按鈕,觀察壓力表變化及卸荷閥導通情況,分析其原因。6.分析卸荷閥工作原理。實驗三流量控制閥的機能實驗一、實驗目的1.掌握液壓回路仿真軟件FluidSIM-H的使用方法。2.通過在FluidSIM-H仿真軟件中的模擬仿真,了解和掌握流量控制閥的機能。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1.雙擊FluidSIM-H仿真軟件圖標,進入仿真軟件界面。2.點擊“文件”“新建”,建立一個新文件。3.將原理圖中所需元件從元件庫拖動至新建文件中,并按照原理圖將各元件連接起來。雙擊各元件,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4.單擊選項菜單下的仿真子菜單,修改仿真速度選項下的緩慢運行系數(shù)為10,修改單向節(jié)流閥節(jié)流系數(shù),點擊F9進入運行狀態(tài),觀察流量計讀數(shù)和活塞運行速度。5.修改單向節(jié)流閥節(jié)流系數(shù),運行后觀察流量計讀數(shù)和活塞運行速度,分析單向節(jié)流閥工作原理。第三部分液壓、氣動回路模擬仿真實驗實驗一單級調(diào)壓回路(電控)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單級調(diào)壓回路(直接調(diào)壓)的進油、回油路線及工作特點。2.通過練習實驗油路及調(diào)壓方法,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AAPTTPF=107-壓力表9-雙作用液壓缸2-HY03094-HY03065-HY03166-壓力表8-壓力表1-液壓源10-油箱10-油箱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控制油路1.液壓缸活塞桿伸出: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液壓缸9的無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有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油箱102.液壓缸活塞桿縮回: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液壓缸9的有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無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油箱10四、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把元件按照原理圖連接起來(液壓臺上的壓力表6連接到SCFT-15元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兩個插孔分別接到三位閥的插孔輸入3和輸入4上)。起動泵,將液壓臺上的卸荷開關關閉;液壓表升壓穩(wěn)定后,旋開三位四通閥輸入4開關,觀察壓力表示值變化;然后關閉輸入4開關,打開輸入3開關,再次觀察壓力表示值變化;關閉輸入3開關。直接旋動先導溢流閥2進行調(diào)壓,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反復三次;最大壓力至P2=15MPa。實驗二單級調(diào)速回路(手控)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單級調(diào)速回路的進油、回油路線及工作特點。2.通過練習實驗油路及調(diào)速方法,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TTPF=107-壓力表9-雙作用液壓缸2-HY03094-HY03066-壓力表8-壓力表1-液壓源10-油箱10-油箱5-HY0317APT3-HY0311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控制油路1.液壓缸活塞桿伸出: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液壓缸9的無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有桿腔調(diào)速閥3三位四通換向閥5左位油箱102.液壓缸活塞桿縮回: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4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調(diào)速閥3液壓缸9的有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9的無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5右位油箱10四、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把元件按照原理圖連接起來(液壓臺上的壓力表6連接到SCFT-15元件)。起動泵,將液壓臺上的卸荷開關關閉;液壓表升壓穩(wěn)定后,手動調(diào)節(jié)三位四通閥使其分別置于左、中、右位,觀察油缸運動情況;直接旋動調(diào)速閥,調(diào)節(jié)方式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反復三次;每次調(diào)速后,手動調(diào)節(jié)三位四通閥使其分別置于左、中、右位,觀察油缸運動速度的變化情況。實驗三兩級調(diào)壓回路(電控)模擬仿真實驗一、實驗目的1.掌握液壓回路仿真軟件FluidSIM-H的使用方法。9F=109F=10ABPTPT5-雙作用液壓缸8-壓力表10-油箱431-液壓源27-壓力表6-壓力表三通接頭/PT三通接頭輸入4輸入310-油箱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控制油路1.液壓缸活塞桿伸出: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3三位四通換向閥4左位液壓缸5的無桿腔回油路線:溢流閥9油箱10液壓缸5的有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4左位油箱102.液壓缸活塞桿縮回: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0溢流閥9油箱10液壓源1單項閥3三位四通換向閥4右位液壓缸5的有桿腔回油路線:液壓缸5的無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4右位油箱10四、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1.雙擊FluidSIM-H仿真軟件圖標,進入仿真軟件界面。2.點擊“文件”“新建”,建立一個新文件。3.將原理圖中所需元件從元件庫拖動至新建文件中,并按照原理圖將各元件連接起來。雙擊各元件,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4.反復改變溢流閥2壓力,然后點擊F9進入運行狀態(tài),觀察壓力表變化情況。5.反復改變溢流閥9壓力,然后點擊F9進入運行狀態(tài),觀察壓力表變化情況。實驗四遠程調(diào)壓回路(電控)模擬仿真實驗一、實驗目的1.掌握液壓回路仿真軟件FluidSIM-H的使用方法。2.通過在FluidSIM-H仿真軟件中的模擬仿真,來進一步的了解遠程調(diào)壓回路的進油、回油路線及工作特點。F=2F=20ABPT輸入4輸入3PAP1-液壓源PT34211-油箱11-油箱8-壓力表9-壓力表10-壓力表567-雙作用液壓缸LMN三、實驗控制油路1.液壓缸活塞桿伸出: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1液壓源1單項閥3三位四通換向閥6左位液壓缸7的無桿腔溢流閥3二位二通閥4油箱11回油路線:液壓缸7的有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6左位油箱112.液壓缸活塞桿縮回:進油路線:溢流閥2油箱11液壓源1單項閥3三位四通換向閥6右位液壓缸7的有桿腔溢流閥3二位二通閥4油箱11回油路線:液壓缸7的無桿腔三位四通換向閥6右位油箱11四、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方法1.雙擊FluidSIM-H仿真軟件圖標,進入仿真軟件界面。2.點擊“文件”“新建”,建立一個新文件。3.將原理圖中所需元件從元件庫拖動至新建文件中,并按照原理圖將各元件連接起來。雙擊各元件,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相關參數(shù)。4.當回路的外載荷變大到溢流閥調(diào)定的壓力時且二位兩通閥4關閉由溢流閥2溢流,實現(xiàn)第一次調(diào)壓。5.打開二位二通閥4,然后旋開三位閥輸入4開關,觀察壓力表示值變化;然后關閉輸入4開關,打開輸入3開關,再次觀察壓力表示值變化。當二位兩通閥4處于通路的狀態(tài)下,當外載荷到達溢流閥3的調(diào)定壓力時就由其溢流,從而實現(xiàn)第二次調(diào)壓。實驗五氣動雙向調(diào)速回路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單向節(jié)流閥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2.通過練習學會連接實驗氣路及實驗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8-雙作用缸8-雙作用缸6-單向節(jié)流閥3-二位五通閥2-二聯(lián)件1-氣源4-壓力表5-壓力表7-單向節(jié)流閥二、實驗原理圖三、實驗控制回路1.氣缸活塞桿伸出時:氣源1氣源1二聯(lián)件2二位五通閥3左位單向節(jié)流閥6雙作用氣缸82.氣缸活塞桿縮回時:氣源1氣源1二聯(lián)件2二位五通閥3右位單向節(jié)流閥7雙作用氣缸8四、實驗內(nèi)容與方法按照圖示的元件連接順序,組裝成回路。按下二位五通閥的按鍵,調(diào)整雙作用缸進氣和排氣口可調(diào)單向節(jié)流閥的旋紐,觀察雙作用缸的活塞桿外伸和縮進速度的變化,從而了解單向節(jié)流閥的作用。五、實驗總結與分析分析單向節(jié)流閥的工作原理?進一步加深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實驗六氣動調(diào)壓控制回路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減壓閥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2.通過練習學會連接實驗氣路及實驗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二、實驗原理圖2-二聯(lián)件2-二聯(lián)件1-氣源5-單作用缸3-二位三通閥4-減壓閥三、實驗控制回路1.氣缸活塞桿伸出時:氣源1氣源1通換向閥氣動二聯(lián)件2單作用缸5左腔二位三通閥3減壓閥4閥2.氣缸活塞桿縮回時:氣缸活塞桿縮回為彈簧自動復位。四、實驗內(nèi)容與方法按照圖示的元件連接順序,組裝成回路。按下二位三通閥(常開式)的按鍵,通過調(diào)整減壓閥旋鈕開度的大小來調(diào)整整個氣路的工作壓力;通過壓力表可以直接讀出整個工作壓力的大小。五、實驗總結與分析分析減壓閥的工作原理?進一步加深減壓閥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實驗七氣動順序動作回路實驗一、實驗目的1.學會利用行程控制開關按一定順序控制兩個雙作用缸的推進和縮退。2.通過練習學會連接實驗氣路及實驗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8-二位三通閥8-二位三通閥閥11-二位五通閥閥2-二位三通閥閥1-氣源閥4-氣源閥12-二位五通閥閥7-氣源閥5-氣源閥14-雙作用缸閥13-雙作用缸閥6-二位三通閥閥3-二位三通閥閥9-氣源閥10-氣源閥三、實驗控制回路1.氣缸活塞桿伸出時:氣源1氣源1通換向閥二位三通閥2氣源9二位五通閥11左位雙作用缸13無桿腔氣源1氣源1通換向閥二位三通行程閥8閥氣源10二位五通閥12左位雙作用缸14無桿腔2.氣缸活塞桿縮回時:氣源4氣源4二位三通行程閥3氣源9二位五通閥11右位雙作用缸13有桿腔氣源7氣源7二位三通行程閥6氣源10二位五通閥12右位雙作用缸14有桿腔四、實驗內(nèi)容與方法按照圖示的元件連接順序,組裝成回路。按下二位三通閥2(常開式)的按鍵,接通氣源1,直接控制二位五通閥11左位接通氣源9,從而控制雙作用氣缸13的活塞桿伸出;當活塞桿伸出到達設定位置時,碰到行程開關1S2,氣缸13動作停止,并使二位三通行程閥8接通氣源5,直接控制二位五通閥12左位接通氣源10,從而控制雙作用氣缸14的活塞桿伸出;當活塞桿伸出到達設定位置2S2時,氣缸14動作停止,并使二位三通行程閥3接通氣源4,直接控制二位五通閥11右位接通氣源9,從而控制雙作用氣缸13的活塞桿縮回;當氣缸13的活塞桿到達設定位置1S1時,氣缸13動作停止,并使二位三通行程閥6接通氣源7,直接控制二位五通閥12右位通氣源10,從而控制雙作用氣缸14的活塞桿縮回;直到氣缸14的活塞桿到達設定位置2S1時,氣缸14動作停止,完成一個順序動作工作過程。五、實驗總結與分析分析行程開關在順序開啟回路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行程開關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第四部分快速拆裝氣動回路實驗實驗一雙壓閥控制回路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雙壓閥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2.通過練習學會連接實驗氣路及實驗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二、實驗原理圖4-二位三通閥4-二位三通閥3-二位三通閥8-雙作用缸7-二位五通閥1-氣源2-氣源5-雙壓閥6-氣源三、實驗控制回路1.氣缸活塞桿伸出時:氣源6氣源6氣源1通換向閥二位三通閥4二位三通閥3雙壓閥5左端閥氣源2二位五通閥7左位雙作用缸8無桿腔雙壓閥5右端閥2.氣缸活塞桿縮回時:氣源6氣源6二位五通閥7右位(彈簧復位)雙作用缸8有桿腔四、實驗內(nèi)容與方法按照圖示的元件連接順序,組裝成回路。按下二位三通閥(常開式)的按鍵,通過控制單氣控二位五通閥左、右位的變換從而控制雙作用缸的伸出與縮進。當二位五通閥在左位時,雙作用氣缸8的活塞桿伸出;二位五通閥在彈簧力的作用下,變換到右位時,活塞桿縮進。五、實驗總結與分析分析雙壓閥的工作原理?進一步加深雙壓閥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實驗二延時控制回路實驗一、實驗目的1.了解延時控制閥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具體回路中的應用。2.通過練習學會連接實驗氣路及實驗方法,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9-雙作用缸8-二位五通閥9-雙作用缸8-二位五通閥6-延時閥4-二位三通閥1-氣源3-氣源2-二位三通閥7-氣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