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1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2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3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4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閱讀1.★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①,而欲徙于越?;蛑^之曰:“子必窮矣?!濒斎嗽唬骸昂我??”曰:“履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1.解釋下列劃橫線詞語。①魯人身善織履②或謂之曰③履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發(fā)⑤以子之所長

自己

有的人

穿但是,表示轉折

憑、用

【注釋】①縞(gǎo):古代的一種白絹。②跣(xiǎn):光腳。

2.翻譯: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

3.請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魯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認為魯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請用自己的話說明理由。

魯人自己善于織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

“履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

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①不可徙。魯人沒有從實際出發(fā),越國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以后的生活肯定會走投無路。

②可徙。魯人可以引導越國人穿鞋戴帽,隨著鞋帽用途的不斷宣傳推廣,就可以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5、用“/”斷句:履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履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6.本人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1)凡做一事,制定行動計劃,必須先做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萬不可純憑主觀,心血來潮,莽撞從事。做生意特別要了解顧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實際,實是求是,人實際出發(fā),分析客觀條件,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學會換一種思路考慮問題,要善于對同一對象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維,從而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才會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時機。

譯文:

魯人自己善于織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們說:“你們一定會很窮的?!濒斎藛枺骸盀槭裁茨??”(那個人)說:“草鞋是用來穿的,可是越人光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頭散發(fā)的,憑你所擅長的技能,到用不著的國家去(謀生),想要不貧窮,難道可能辦到嗎?”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我們怎么會受窮呢?”2.★樊重樹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此種植之不可已也。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贝酥^也。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然積以歲月(2)向之笑者(3)咸來求假焉2、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2.翻譯(1)時人嗤之。(2)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3.“此之謂也”說的是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示?但是

從前

當時的人們都譏笑他的做法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種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種樹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準備,有長遠打算。啟示:學習也是如此。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譯文:

樊重曾經(jīng)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材和漆樹。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后,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xiàn)在返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這說明種植樹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字V說:“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種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種樹。”說的就是這件事呀!3.★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鬃涌拗畱Q,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濒敯Ч珕枺骸暗茏邮霝楹脤W?”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苯忉尵渲屑狱c詞語(1)蚤死(2)孔子哭之慟(3)門人益親2.翻譯(1)弟子孰為好學?(2)不遷怒,不貳過。3.孔子“哭之慟”的原因是什么?早

極度悲哀

更加你的學生中哪個最好學?

(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顏回年輕輕就死了,現(xiàn)在沒有像他那樣好學的人了。

譯文: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fā)全白了,過早地死了??鬃涌薜檬謧模f:“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濒敯Ч珕枺骸澳愕膶W生中哪個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上Ф堂懒?!現(xiàn)在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4.★王充博覽

王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日久,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鄉(xiāng)里稱孝(2)遂博(3)師事扶風班彪(4)一見輒能誦憶2、請把劃線句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3.翻譯: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

4.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贊揚

就以……為師

他家窮沒有書,經(jīng)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指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莊子》、《韓非子》、《荀子》等。

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譯文:

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xiāng)人都贊揚他很孝敬。后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yè)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jīng)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瀏覽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天長日久,于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5.★管莊子刺虎

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管與止之曰(2)子待傷虎而刺之(3)則是一舉

(4)而有刺兩虎之名2、請把劃線句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3.翻譯(1)有兩虎爭人而斗者。(2)人者甘餌也。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制止

代詞,指老虎

舉動

有兩只為爭吃一個人而相斗的老虎

人是它們的美味

做事應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譯文:

有兩只為爭吃一個人而相斗的老虎,管莊子想要刺死它們。管與止住他說:“老虎,是兇暴的動物;人是它們的美味?,F(xiàn)在兩只老虎因爭吃人而互相爭斗,小的一定會死,大的一定會受傷。你等這兩只老虎受傷后再刺殺他們,這就只用一個舉動殺死兩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氣,卻能贏得一下子殺死兩只老虎的名聲?!?.★邴原棄學邴原①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睅煇泞谌辉唬骸坝麜啥?!”原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吾徒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③《論語》。

【注釋】①邴原:三國時人,當時著名的學者,與管寧、華歆并稱“遼東三杰”。②惻:憐憫。③《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1.解釋:(1)凡得學者(2)茍

(3)徒(4)資2.請把劃線句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3、翻譯:(1)孤者易傷貧者易感。(2)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4.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什么?

5.我們應該向邴原學什么?能夠

假如,如果

白白地

錢,學費

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

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

發(fā)現(xiàn)邴原無學而泣,躬身垂問。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棄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學費。這位老師“關心貧幼”、“幫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質值得每一個人敬佩。

貧不喪志,立志求學,并在學習中刻苦勤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譯文

邴原從小就失去父親,幾歲時,從書塾經(jīng)過就哭起來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孩子,你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凡是能夠學習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有父親,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nèi)心感到悲傷,所以就哭了?!崩蠋煘樗械奖瘋?,說:“你想要讀書嗎?”邴原說:“我沒有錢支付學費?!崩蠋熣f:“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傳授你知識,不收學費?!庇谑勤烷_始讀書。只過了一個冬天,就已能背誦《孝經(jīng)》《論語》。6.★晉人好利

晉人有好利者,入市區(qū)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資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隨而索其直④,晉人曰:“吾利火熾時,雙目暈熱,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為爾物也。爾幸予我,我若富貴當爾償。”市伯怒,鞭之,奪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晉人戟手⑥罵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計而陰奪之,吾猶取之白晝,豈不又賢于彼哉?何哂之有?”

【注釋】①攫(jué):奪取。②羞:通“饈”,美好的食品,這里當動詞用,意為“吃”。③市伯:市場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譏笑。⑥戟(jī)手:豎起中指與食指如戟形。這是罵人時侮辱人的動作

1.解釋:(1)即去(2)索(3)予(4)甚于2.翻譯:(1)皆若己所固有。(2)何哂之有?3.就短文最后晉人的話,發(fā)表一下你的看法。離開求取

給比……嚴重好像是我本來就有的

有什么好笑的?

雖然強搶不是什么值得表揚的,但晉人的辯解卻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類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風范,說起廉潔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卻貪得無厭,為自己利益費盡心機者,實在比這晉人還要差!因為他們多了一條更卑劣的品行——虛偽!晉人好利

有個喜歡錢財?shù)臅x國人,到市場上去。(晉人)遇到東西就去奪取它,說:“這我可以吃,這我可以穿,這我可以用,這器皿我可以裝東西?!保〞x人)奪取完后就離開。管理市場的官員趕過來讓他交錢,那晉人說:“我利益熏心的時候,兩眼發(fā)暈冒火,天下(或四海之內(nèi))的東西,好像本來全都是我的,不知道是別人的東西。不如你給我,我如果升官發(fā)了財會還給你的?!惫賳T發(fā)怒了,用鞭子抽打他,奪回他搶去的東西走了。旁邊有人譏笑他,那晉人徒手屈肘如戟的形狀,罵道:“世人貪圖利益比我更嚴重,往往千方百計地暗中爭奪利益,我還是在白天拿東西,難道不是比他們要好嗎?有什么好譏笑的?”

7.★范仲淹罷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shāng)②,見缞绖(cuīdié)③數(shù)人營理④葬具者。公亟(jí)令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fèng)殮⑥棺?。╣uǒ)⑦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⑧宴席,厚赒(zhōu)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咀⑨尅竣龠摚╞in)州:古州名,在今陜西境內(nèi)。②觴(shāng):酒杯。③缞绖(cuīdié):喪服,此指穿著喪服。④營理:籌辦。⑤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⑥赗(fèng)殮:下葬時入殮的衣服。⑦槨(槨)(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套棺)。⑧徹:通“撤”。⑨赒(zhōu):救濟。

解釋:(1)亟(2)具(3)憮然(4)畢2.翻譯:(1)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2)坐客感嘆有泣下者。3.從上文中摘出最能體現(xiàn)范仲淹“先天下之后而憂”思想的有關詞句。4.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范仲淹怎樣的品質?急忙,趕快

具備,齊備

失意的樣子

結束,完畢

閑暇的時候帶領下屬和官員登上城樓準備酒宴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得流下眼淚的人。亟令詢之、憮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

表現(xiàn)了范仲淹體恤民生艱難、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風范與人格魅力。范仲淹罷官譯文

范仲淹鎮(zhèn)守邠州時,閑暇帶領部屬登上城樓準備酒宴,還沒有開始舉杯飲時,看見數(shù)十個帶孝的人正在準備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此處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準備出殯葬在近郊,可是棺槨等物尚未齊備.范仲淹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的流下眼淚的.18.★武王問治國之道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痹唬骸皭勖袢艉??”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苯忉專海?)道(2)而已(3)若何(4)利2.翻譯:(1)愛民若何?(2)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

3.文中具體體現(xiàn)“治國之道”的內(nèi)容是什么?方法

罷了

怎么樣

利益,好處

愛護百姓是做什么事?

這是治理國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為,憐愛他們罷了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

20.★劉備納賢

初,涿郡①劉備,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yè),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嘗與公孫瓚②同師事盧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備與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為平原相。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友善,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常山趙云為本郡將吏兵詣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云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咀⑨尅竣黉茫▃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②公孫瓚(zàn):人名1.解釋:(1)后(2)顧(3)依(4)以為(5)詣(6)奇2.翻譯:(1)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yè)。(2)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3.劉備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后代

回頭看

依附,依靠

把……作為

拜見以……為奇

他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苦,和母親一起靠販賣草鞋為生。

他胸懷大志,平時很少說話,高興、憤怒等表情不在臉上輕易流露。

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善于海納百川。(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文

當初,涿郡人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幼年喪父的劉備十分貧窮,與母親一起以販賣草鞋作為職業(yè),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時超過了膝蓋,回頭(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懷大志,很少說話,喜怒不輕易表現(xiàn)在臉上。(他)曾經(jīng)與公孫瓚一起在盧植門下拜師學習,因此前往投靠公孫瓚。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奪取青州,他們立下了戰(zhàn)功,于是就讓劉備擔任平原相一職。(劉備)年輕時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十分友好,他與這兩人睡在同一張床上,之間的感情就像親兄弟一樣,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時候,都整天站在劉備身邊侍衛(wèi)他。他們跟隨著劉備一起與敵人周旋,不逃避艱難險阻。常山趙云率領自己的隊伍前去拜訪公孫瓚,劉備見到趙云后,以趙云的膽識為奇,真誠用心地去和他結交。趙云于是就隨劉備到平原,為劉備統(tǒng)領騎兵。21.★絕妙好辭

魏武①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②”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蔽何湓唬骸扒湮纯裳?,待我思之?!毙腥铮何淠嗽唬骸拔嵋训?。”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辤③”;所謂“絕妙好辤”也?!蔽何湟嘤浿?,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薄咀⑨尅竣傥何洌褐覆懿佟"邶W(jī)臼(jiù):搗粉末的器具。③同“辭”。

1.解釋:(1)過(2)不(3)行(4)女子(5)記2.翻譯:(1)卿未可言,待我思之。(2)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3.從文末曹操感嘆自己的才能不如楊修,說明楊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經(jīng)過

同“否”

女兒的兒子

記錄

你不要說,等我想一想。

我的才能比不上你,竟然發(fā)覺相差了三十里。

才高八斗,絕頂聰明

23.★林逋論學問

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①,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②。而以既問于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1.解釋:(1)獨(2)方(3)辯

(4)諸(5)實務2.翻譯: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3.北宋初期“晚唐體”詩人之一的林逋有“梅妻鶴子”之稱,其詩《山園小梅二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更是膾炙人口。

方法、技能

探討、分辨

“之于”

實在的事情

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24.★一軸鼠畫

東安①一士人喜畫,作鼠一軸②,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蹌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①東安:縣名,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②作鼠一軸:畫了一幅裝裱好的鼠畫。

1.解釋:(1)漫(2)物色(3)逮(4)踉蹌2.翻譯:(1)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2)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隨便

察看

及、等到

跌跌撞撞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

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它的貓,結果沒有一只不是這樣的,到這時候,縣令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25.★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①。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②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①費用:花費錢財。②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③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1.解釋(1)可辦粗衣幾件(2)莫:2.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讀完此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用來做成

不要

生活中不挨餓不受冷就滿足了,何必貪圖吃好的穿好的呢?

節(jié)儉是長期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26.★★劉慶問飲

后周柳慶,初士后魏,為雍州別駕①。有賈人持金二十斤,詣京師交易,寄人停(居)止。每欲出行,常自執(zhí)管鑰。無何,緘閉不異而并失之。謂是主人所竊??たh訊問,主人遂自誣服。慶問而疑之,乃召問賈人曰:“卿鑰常置何處?”對曰:“恒自帶之?!睉c曰:“頗與人同宿乎?”對曰:“無?!痹唬骸芭c同飲乎?”曰:“向者曾與一沙門②再度酣宴,醉而晝寢。”慶曰:“主人特以痛自誣,非盜也。彼沙門乃真盜耳?!奔辞怖舸渡抽T,乃懷金逃匿。后捕得,盡獲所失之金。

【注釋】①別駕:官名。后魏于諸州置別駕從事史,掌總理眾物。②沙門:僧人。

1.解釋(1)詣(2)向者(3)特(4)誣2.翻譯(1)無何,緘閉不異而并失之。(2)與同飲乎?3.賈人丟失了東西,為何懷疑是主人?4.柳慶是如何問案的?(提示:注意標題)

到先前

只是

無辜服罪

沒多久,房門關鎖如常,而金子卻全部丟失了。

與別人一同喝過酒嗎?

自己拿著房間鑰匙,房間緊閉如常而金錢卻丟失了

柳慶商人:“你的鑰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說:“經(jīng)常自己帶著?!绷鴳c又問:“你可曾和別人一同住宿過嗎?”商回答說:“沒有?!绷鴳c接著又問道:“與別人一同喝過酒嗎?”商人回答說:“先前曾和一個僧人暢飲過兩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著了?!绷鴳c據(jù)此判斷房間主人只是因為刑訊痛苦才被迫認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盜竊犯,那個僧人才是真正的盜竊犯。27.★★勾踐困于會稽

勾踐之困會稽①也,喟然②嘆曰:“吾終于此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③,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④忘會稽之恥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⑤,厚遇賓客,賑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注釋】①會稽:今浙江紹興市。②喟然:感嘆的樣子。③坐:同“座”。④女:同“汝”。⑤折節(jié)下賢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

譯文

勾踐被困在會稽時,曾感嘆說:“我將在此了結一生嗎?”吳王已經(jīng)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踐回國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慮,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著躺著仰頭都能看見苦膽,吃飯時也嘗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顏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賓客熱情誠懇,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既(2)反(3)仰(4)衣2.翻譯(1)乃苦身焦思。(2)賑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3.與引文相關的成語是______________。后來常用以激勵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jīng)

同“返”,回

抬頭看

穿

于是就自苦其身,苦心思慮

救濟貧窮的人,慰問死者家屬,與老百姓共同勞作

臥薪嘗膽

忍辱負重,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

28.★★孔子過而不式

荊①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過而不式。子貢執(zhí)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爭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詩曰:‘憂心悄悄,慍于群小?!∪顺扇?,何足禮哉”【注釋】①荊:楚國【文化常識】話說“式”

“式”同“軾”,車前扶手的橫木。乘車者身靠橫木,表示敬意。上文“孔子過而不式”中的“不式”,意為不表示敬意。

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伐(2)因(3)執(zhí)轡(4)式2.翻譯(1)國亡而弗知,不智也.

(2)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3.孔子為何“過而不式”?(用文中語句回答)討伐;攻打

拿著韁繩

扶著車前橫木敬禮

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

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

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爭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鐘毓(yù)、鐘會少有令譽①。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yóu)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②栗栗,汗不敢出?!薄咀⑨尅竣僮u:美名,榮譽。②戰(zhàn)戰(zhàn):害怕得發(fā)抖的樣子。【文言知識】說“令”上文有兩個“令”。它們的含義不同。“鐘毓、鐘會少有令譽”中的“令”,指美好?!傲钭u”意為美好的名聲。由“令”的“美好”義,又引申用作表尊敬的稱謂。如“令郎”是尊稱對方的兒子;“令愛”是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尊”、“令堂”是尊稱對方的父親、母親。又,上文“可令兒子來”中的“令”指“使”、“讓”。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1)敕見(2)惶2.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義項(1)鐘毓、鐘會少有令譽。()(2)可令二子來。()A.命令B.使,讓C.善,美好D.縣令3.翻譯(1)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2)卿何以不汗?4.文中的鐘毓是個怎樣的人?

皇帝下詔書接見

恐懼

CB恐懼、害怕得發(fā)抖,汗像漿一樣出來

你為什么不出汗?

鐘毓是個誠實的人。30.★★吳郡陳遺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①底焦飯。遺作郡主簿②,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zhàn)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①鐺:鍋。②主簿:郡守的屬官,負責文書等書。

1.解釋(1)至(2)恒(3)囊(4)貯(5)遺(6)值2.翻譯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3.從陳遺的事例中,你懂得了什么?極,非常

常常

口袋

收藏

送給

正值、遇到

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shù)人餓死了,唯獨陳遺憑借著鍋巴得以活下來了。

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魯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不如陰②重孔子,設以相齊??鬃訌娭G③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于魯,無主于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間。(選自《晏子春秋?外篇》)①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