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原始社會及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_第1頁
第一課 原始社會及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_第2頁
第一課 原始社會及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_第3頁
第一課 原始社會及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_第4頁
第一課 原始社會及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的工藝美術(sh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工藝美術(shù)第一課原始社會及商周春秋的授課教師:萬程第一章原始社會的工藝美術(shù)第一節(jié)概述一.關(guān)于人類的起源1.唯心主義說法《圣經(jīng)》中有亞當與夏娃的傳說

我國上古神話中有伏羲、女媧為人類始族的故事

2.唯物主義說法達爾文.恩格斯.毛澤東證明:云南元謀發(fā)現(xiàn)的距今200多萬年的猿人化石陜西蘭田發(fā)現(xiàn)的50-60萬年的猿人化石北京西南周口店發(fā)現(xiàn)的猿人頭骨化石二.石器時代1.舊石器時代時間:20000年以前石器加工方式:打制(尖狀器.片狀器)2.新石器時代時間:4000年-20000年石器加工方式:磨制(石鐮、石刀、石斧、石錛)原始玉石的出現(xiàn)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工藝美術(shù)品形成50萬年前:北京房山周口店發(fā)現(xiàn)北京猿人會使用2種武器:石器+火器(劃時代)30萬年前:湘汾丁村人20萬年前:河套人學會2步加工石器17000年前:山頂洞人(與現(xiàn)代人近似)制作使用打制石器,相當粗糙至此進入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進一步改進石器制作,使用磨制石器石器類型:石斧、石刀、石錛、石鏟、石鑿等加工:磨光、鉆孔、裝柄或穿繩,以提高實用價值氏族公社時期: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由開始的群居開始向按血緣關(guān)系結(jié)成氏族過渡,早期是母系氏族社會,后來又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燒制陶器的窯:燒制盆、罐、碗等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的原料制造:ex:煮飯——粗砂陶盛水——細泥陶汲水——堅硬的陶土彩陶制作最突出特色的是:魚紋和人面紋ex:1973年發(fā)現(xiàn)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當時的人已可飼養(yǎng)豬、狗、水牛等,栽培水稻,住木結(jié)構(gòu)房屋。陶器有:陶斧、陶灶、陶盆、陶缽等。紡織工具雕塑工具:牙雕、骨雕、泥塑等。裝飾的題材有鳥、豬、稻禾以及幾何紋等。木建筑已采用卯榫結(jié)構(gòu),說明已過著“筑土構(gòu)木”的定居生活。母系社會的原始手工業(yè),石器工藝由打制發(fā)展到磨制,制陶工藝已成為這時手工業(yè)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項重要成就。以往人們對自然材料的工藝加工,只是改變外在的形狀,而制陶則是通過火的應用,使泥土改變內(nèi)在的性質(zhì)。既合于實用,又符合美的要求。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zhuǎn)化,已發(fā)現(xiàn)的有淮海地區(qū)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中下游的青蓮崗文化和屈家?guī)X文化、長江中下游的河南龍山文化等。父系氏族社會的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手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逐漸分離,成為獨立生產(chǎn)部門。制陶工藝:封窯和輪制。燒制陶器時嚴密封窯,使陶坯中的鐵元素還原制成硬度較高的灰陶,并通過控制燒制末期的窯內(nèi)空氣和溫度制成黑陶。此外,還開始使用瓷土作原料,燒制成白陶。制陶工藝由氏族的共同事業(yè)家族掌握的專業(yè)生產(chǎn)勞動部門。其他工藝:紡織:養(yǎng)蠶繅絲、編織、木工藝木工藝:木器玉雕:玉石。瑪瑙石或松石等裝飾品牙骨工藝:生活用品和新商品。三.石器工藝人類不同于動物,在向自然界爭取生活資料的過程中,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有意識有目的的勞動,并在勞動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人類最早的歷史石器:主要使用石器做工具,推斷有一段使用木器的時期?!皠兡疽詰?zhàn)”、“斷木為杵”、“伐木殺獸”。如前所述,使用石器工具的時代,歷史學家成為“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特點:新石器時代特點:石器按用途分為: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具體分為:石斧、石錛、石鋤、石刀、石鑿、石矛、石球、石墨盤、石磨棒等。制作方法:打擊——作窩打擊、雕制、鉆孔、裝柄原始社會的人在石器生產(chǎn)上,是經(jīng)過藝術(shù)思考的,具有樸素的審美觀念和藝術(shù)手法。善于就地取材,不同的遺址都運用了不同的巖石制作石器。石材的原則上,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狀、紋理的選擇。20世紀四五十年代,我國北部地區(qū)發(fā)現(xiàn)新石器文化,分布在內(nèi)蒙古東南,遼寧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帶,因在內(nèi)蒙赤峰紅山,故通稱“紅山文化”。以玉器最有特色:多為動物紋,其中大玉龍最精彩。陶器的出現(xiàn),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寫道:“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編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chǎn)生的?!弊畛跏怯媚嗪诰幙椢锷蠠傻模髞碇苯佑媚嘀婆鳠屏?,四.陶器工藝彩陶:黑色+紅色(紅褐色、棕黃色)陶器的制作方法:

(一)手制成型

1.用手直接捏制(適用小型)

2.把陶泥糊在編織物上

3.泥條盤筑法(搓成泥條,盤筑成器形,或者幾部分相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二)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壓磨、施加陶衣并彩繪、壓?。ㄓ锰刂乒ぞ邏撼隼K紋或條紋)、堆貼、刻畫(三)輪制成型

1.慢輪制作

2.快輪制陶(四)除手捏和輪制兩種制陶外方法,據(jù)近人研究,還應有模制成型,即模范注漿。蛋殼黑陶器壁極薄,研究者以為難以輪制,同時根據(jù)其他方面的材料,提出此種制作方法。注漿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五、器物造型和裝飾的起源(一)器物造型的起源

1.摹擬成型

摹擬植物造型

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蘆形器、瓜形器、竹筒形器等

摹擬動物造型

動物是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十分熟悉的,取其整體或局部作為器物的造型是很自然的事情

摹擬器物造型

在原始文化遺址中也屢有出土。寶雞北首嶺出土的半坡型船形陶壺,是根據(jù)“刳木為舟”的獨木船形而塑造的

摹擬人物造型

按照人體的某一部位的形狀塑造而成2.根據(jù)生活需要造型

器物造型就逐步擺脫了摹擬自然物象而根據(jù)生活需要造型(二)器物裝飾的起源

在原始裝飾藝術(shù)中,從其內(nèi)容可歸納為:幾何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人物紋樣四大類。其中幾何紋樣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編織物的影響而產(chǎn)生并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其余三類則是通過先摹擬爾后提練概括,再加以重復或進行漸變處理所逐步形成的。

多種形式的裝飾紋樣,都是在摹擬了自然物象之后發(fā)展而成,而那些摹擬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著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況,既可以說是圖騰標志,也可以說是他們歌頌生活的結(jié)果,記錄了古人生產(chǎn)勞動的社會實踐和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這些原因,促成了裝飾藝術(shù)的起源。第二節(jié)、彩陶藝術(shù)概念:彩陶是指新石器時代一種手制繪有黑色、紅色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這個時期的文化稱之為“彩陶文化”,也稱“仰韶文化”。時間: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xù)約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約

產(chǎn)生在距今6千年以前。分布地區(qū):在黃河、長江流域及其他地區(qū)都有或多或少的彩陶遺存,以河南、陜西、湖北、甘肅、青海、山東、江蘇等地區(qū)出土的彩陶為典型。器物種類:水器、飲食器、炊器、儲存器都有,可滿足于當時人們不同方面的需要。

主要文化類型: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過去曾稱之為甘肅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等。下面分別介紹:(一)仰韶文化彩陶1.半坡類型以西安半坡為代表,另外有寶雞北首嶺、臨潼姜寨、武功游鳳等遺址。器物造型:圜底盆、卷唇盆最常見。具體為:圓底折腹直壁、細頸、直口尖底等形式陶器裝飾方法:彩繪、捺印、劃紋、堆飾等。裝飾紋樣:以幾何紋樣為主,常見的有線紋、寬帶紋、三角紋、斜線紋、波折紋、網(wǎng)紋等。動物類紋樣有人面紋、人面魚紋、魚紋、鹿紋、蛙紋、鳥紋等。彩繪特點: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顏色多用黑彩。

赭紅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紋樣構(gòu)成為二方連續(xù)式,也有單獨紋樣做散裝布置的。代表作品:《人面網(wǎng)紋盆》(西安半坡出土)、《魚紋蛙紋盆》(陜西臨潼姜寨出上)、《人面魚紋盆》(半坡出土)、《魚紋盆》(陜西武功游鳳出土)等。

半坡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

人面魚紋盆彩陶三角紋缽(半坡)

彩陶獸面紋壺(半坡)

網(wǎng)船形彩陶壺彩陶雙魚紋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花瓣紋盆

仰韶文化白衣彩陶缽

彩陶葉紋缽仰韶文化彩陶缽

山西垣曲出土

蜥蜴紋彩陶瓶

甘肅武山出土

鸛銜魚紋彩陶缸

河南鄧汝出土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和裝飾兩種類型區(qū)別廟底溝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

造型方面半坡遺址出土的為圓底、折腹、直壁。廟底溝出土的則是大口、鼓腹、平底。裝飾方面半坡型彩陶以魚紋最多最典型,幾何紋為主;廟底溝型彩陶則以花葉紋、鳥紋最典型,多在赭紅色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用黑、紅兩彩裝飾的。紋飾黑白雙關(guān)是其特色。三角折線、斜線、倒正三角形相間及器物口沿,飾各種“個”字形紋樣,為半坡彩陶所常見,廟底溝型彩陶則沒有;弧型圓點及似為花、葉演’變的較復雜的采用以點定位方法構(gòu)成的幾何紋樣,為廟底溝型彩陶所采用(后面要講到的大汶口文化彩陶也有此類紋飾),為半坡型彩陶所不見。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地方類型,它位于黃河上游,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一帶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區(qū),由廟底溝型發(fā)展和分化而來。馬家窯文化的制陶業(yè)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彩陶數(shù)最多,種類和裝飾紋樣也很豐富。這一文化的彩陶包括四個類型:1.石嶺下型;

2.馬家窯型;3.半山型;4.馬廠型。

(二)馬家窯文化彩陶

1.石嶺下類型,典型器型有《小口雙底平底瓶》、《侈口長頸圓腹壺》、高領(lǐng)膨腹罐》等。甘肅秦安寺坪還出土過一件人頭形器口的紅陶瓶,造型樸實,頭部雕塑很逼真。彩陶底色為磚紅,以黑色進行彩繪。紋飾有條紋、圓點紋、波形紋、葉形旋紋、弧線三角紋以及烏紋、蛙紋等。構(gòu)圖都比較疏朗,具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一些特點。但目前發(fā)現(xiàn)的石嶺下陶器數(shù)塔還比較少,很難總結(jié)其全貌

2.馬家窯類型

器物造型:新穎、優(yōu)美器形:壺、罐、甕、盆、缽、豆、碗等。半坡、廟底溝型以大口的盆、缽為主,而馬家窯型則多為小口壺、罐之類。裝飾紋樣:柔和流暢,常見有條紋、寬帶紋、圓點紋、弧線紋、方格紋、垂帳紋、平行線紋、旋紋、旋渦紋、波浪紋及魚紋、人面紋、蛙紋等。裝飾內(nèi)容:多用同心圓為中心組成圖案,運用曲線和直線的組合,產(chǎn)生對比。彩繪特點:仍為黑色.內(nèi)彩比其他類型發(fā)達。

藝術(shù)特點:滿(花紋)、內(nèi)彩、點和螺旋紋,整體旋動、流暢。代表作品:在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上的一件彩陶盆內(nèi)。還繪有集體人物的舞蹈紋樣.生動地反映廣光民們在勞動之暇.下拉手歡樂歌舞的情景.是一件很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在舞蹈史上也重要地位。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特征:

仰韶文化彩陶的造型,從視覺效果上看也是十分美觀的,其線條流暢、勻稱,整體感強,對稱規(guī)整,雖因制作工藝水平所限器胎都較厚,卻有質(zhì)樸的特性。加上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更顯得優(yōu)美和富有藝術(shù)感。

仰韶文化彩陶的裝飾特征:

1.器物的肩部、上腹部,卷唇器的口沿及大口器的內(nèi)壁,成為布置紋樣的最佳部位。2.以二方連續(xù)的帶狀花紋和單個紋樣做散裝布置應用較多。3.紋樣內(nèi)容的處理都較簡練,無論是表現(xiàn)自然物象的還是各種幾何形紋樣,既準確又概括,沒有贅飾。

內(nèi)彩人面紋盆,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缽(馬家窯類型)

高10.4厘米,口徑29厘米,1975年甘肅省臨夏水地陳家出土,寧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藏。

舞蹈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陶質(zhì)彩繪。器高14.1cm、口徑29cm。1973年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是當時彩陶中罕見的描繪人物形態(tài)的作品。

彩陶葫蘆形壺

馬家窯文化

漩渦紋尖底瓶

旋紋雙耳彩瓶

甘肅永靖出

束腰彩陶罐

甘肅永登出土3.半山類型彩陶器物造型:比較飽滿。罐體似球形,底部微向內(nèi)收,形成小底器體較矮,器腹直徑與高度相等或超過高度,小口,有頸或無頸。裝飾紋樣:有螺旋紋、菱形效,圓圈紋葫蘆紋、同心紋、折線三角紋、平行弧線紋、編織紋、棋盤紋、連弧紋以及網(wǎng)紋等。常以黑色鋸齒紋作解邊,成為半山類型的突出特點、紋樣構(gòu)成都較復雜。彩繪特點:以黑色為主,兼用紅色(大量)。代表作品:《小口高領(lǐng)臉腹雙耳壺》、《侈口接領(lǐng)胸腹雙耳甕》、《臌腹敞口雙耳罐》.以及《雙頸小口壺》、人頭形器蓋等《斜方格紋彩陶罐》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斜方格紋彩陶罐》谷紋方格彩陶壺

甘肅景泰出土半山文化彩陶葫蘆紋彩陶雙耳壺(半山)

棋盤紋彩陶雙耳罐

(半山)

彩陶雙耳壺

馬家窯文化

圓圈紋彩陶雙耳壺

(半山)

渦狀紋米字紋罐渦狀紋罐渦狀紋罐彩陶人頭形蓋

4.馬廠類型彩陶器物造型:制作一般較粗糙.造型與半山相類似,如罐形器、壺形器,但局部處理有所區(qū)別。雙耳接近口部,半山型則多在腹部。造型比例也比半山型偏高。小口雙耳罐是其典型。

裝飾紋樣:紋樣內(nèi)容多樣,除部分帶有半山型特點外,另有人形紋(有說為蛙紋)、貝形紋、云雷紋、大三角形紋、四大圓圈紋、波折紋、方框紋以及象征性的蛙紋彩繪特點:以黑色為主,兼用紅色,但不常用紅黑相間,整體由繁至簡,簡練剛勁。代表作品:《波折紋彩陶罐》《單耳環(huán)形器》

人形紋彩陶罐

青海樂都出土帶蓋菱形紋陶壺青海樂都出土擴胸狀神人紋罐對稱方折紋雙肩耳罐,馬廠類型

雙聯(lián)彩陶罐

青海民和出土鴨形彩陶壺青海民和出土蛙紋彩陶雙耳罐

(馬廠)

人形雕塑彩陶瓶

(馬廠)

曲折紋彩陶單把盅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齊家文化彩陶器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蛙紋彩陶雙耳罐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菱格網(wǎng)紋壺,馬家窯文化齊家類型

1.馬家窯文化彩陶裝飾特征

器物種類比較豐富,有壺、罐、盆、瓶、甕、甑

、缽、豆、碗、杯等十幾種,其中大部分器物都有自己顯著的特點,有的比例勻稱,棱角分明,有的曲柔有度、上下和諧,有的圓潤飽滿、渾厚質(zhì)樸,有的矮壯橫扁、平穩(wěn)、規(guī)整,別致優(yōu)美,很具特色,是馬家窯彩陶工藝取得較高成就的重要標志。

不僅類型多,而且每一種類型的器物又有變化,或高或矮、或粗壯或秀細,可謂變化豐富。2.比較馬家窯型;半山型;馬廠型彩陶裝飾特點

馬家窯型彩陶裝飾特點A馬家窯型彩陶裝飾,彩繪色調(diào)單純明快,大多使用濃亮如漆的黑色。

B內(nèi)外彩繪

C圖案具有旋動的特點,或往來反復,或盤旋轉(zhuǎn)回,或交錯勾連,旋動的格式豐富多樣,給人以變化無窮的感覺。

2.半山型彩陶裝飾特點A彩繪非常精致細麗,多在橙黃色陶地上黑紅二色間隔并用,呈現(xiàn)出熱烈鮮明的色調(diào),還常以黑色鋸齒紋和紅色線紋合鑲在一起,使平板的平行線條變的精美生動。用筆技巧較高,有尖細筆和寬筆的各種筆法交替使用,形狀各異的點、線、面相錯、重置、間鑲,復雜地組合在一起,交織成絢麗繽紛的畫面。B半山彩陶的圖案以繁密為特色,豐富的圖案與飽滿的造型渾然一體,使彩陶更加絢爛華麗。在構(gòu)圖上運用對稱的手法,將反復的圖案勻稱地組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裝飾性,近似球體的膨圓腹形器,其飽滿的造型,細密的紋飾,俯視看時,以口部為中心,為展開的圓形填充圖案;平視時,腹部圖案則填充在半圓形里。圖案的多視角設(shè)計是非常卓越的,俯視、平視都能看到完整而美麗的圖案。C半山彩陶圖案對稱的格式很多。有的用二方連續(xù)的旋紋橫貫器腹,也有的以主體花紋直到腹中,將次要的花紋對稱地飾于兩邊。還有一種富有特色的對稱格式,是以四方連續(xù)的菱形方格布滿腹部。由于巧妙地運用對稱法,使圖案繁而不亂,有條不紊。

3.馬廠型彩陶裝飾特點A彩繪方法有許多新的發(fā)展,除黑紅二色間隔并用外,還有一種以二條紅線合鑲一條黑色線的畫法,使花紋呈現(xiàn)浮雕感覺。

B圖案描畫綜合地采用多種手法,有以黑色間鑲和重置,也有以地色為紋,還有在花紋中露出幾何形陶地上再畫上點和線等組成花紋。不同表現(xiàn)方法相互滲合,有節(jié)奏地配置在一起,既統(tǒng)一和諧又豐富多彩。C馬廠型彩陶的紋樣,主要以直線構(gòu)成,因此具有剛健莊嚴的特點,但通過勻細的線條和粗健的寬帶紋的斜正、疏密、動靜、虛實的對比使直線組成的圖案并不呆板,而且顯得生動。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大汶口文化,首次發(fā)現(xiàn)于山東寧陽堡頭村,由于這一遺址和泰安縣大江汶口隔河相對,是一個遺址的兩個部分,故命名為大汶口文化。(三)大汶口文化彩陶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器物造型:陶器種類除平底器和三足器外,有相當多的圈足器。另外,還有許多器物帶嘴,同時耳、鼻、把手和器蓋的應用很普遍。器物造型多具有自己的特點。如鼎、盂、高柄杯、觸形杯(三足高柄杯)、高領(lǐng)罐、植物紋罐。花卉紋盆、背水壺等,別具風格。背水壺為大漢口文化所特有的器型。造型新穎的糧也為他種文化所未有。高柄杯代表了當時制陶工藝的高度發(fā)達。

裝飾紋樣:彩繪紋樣形式較多,有圓點紋、圓圈紋、窄條紋、三角紋、水波紋、菱形紋、旋渦紋、弧線紋、連弧紋、花瓣紋、八角星紋、平行折線紋、回旋勾連紋、帶狀網(wǎng)格紋等十幾種。

代表作品:《三角旋紋三系彩陶壺》、《花瓣紋背壺》、《花卉紋彩陶壺》、《圓點勾葉紋彩陶暉》、《花卉紋彩陶罐》、《折線紋彩陶益》、《幾何紋折腹圓底陶盆》鏤孔陶器

大汶口文化陶寶足鬲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圓點勾葉紋彩陶體》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

彩陶小口壺高19.5cm口徑7cm

八角星紋彩陶盆

高18.5cm口徑33.8cm

八角形彩陶豆

高29.5cm口徑26cm足徑14.5cm

彩陶缽形鼎(大汶口文化)

變體人形紋杯八角星紋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

高:7.8cm口徑:7.5cm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細泥質(zhì)黑陶,侈口平底。器身中間有一半環(huán)形小耳,通體光亮漆黑,不施紋飾。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大溪文化,因1958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四川巫山大溪鎮(zhèn)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三峽地區(qū)以及鄂西長江沿岸,經(jīng)發(fā)掘的遺址除大溪外,有湖北宜都紅花套。江陵毛家山和松滋桂花樹等

器物造型:

1、有著自己的明顯特點。如筒形器,造型簡練整潔。在各種類型陶器中此類形式十分突出。2、造型渾厚樸實、趨于實用如《折線紋彩陶缽》3、直口、圈足。直口易于飲食,留足便于端著

彩陶裝飾:

紋飾內(nèi)容為各種幾何紋,不見植物、動物等紋樣。幾何紋中以波紋為最常見,還有一種橫線圓點紋和規(guī)整幾何形紋。彩繪為黑彩,裝飾的特點是,筒形器多通體飾紋,有的紋樣密集,有的稀疏錯落。局部飾紋的則在器體的下半部。通體飾紋的瓶比較注重大同中的小異,往往口沿、底部各一周弦紋,中間為主題裝飾,既有對比又不破壞大的統(tǒng)一,同時遍布全身的紋樣也顯得緊湊,不因通體飾紋而松散。其他類型的器物裝飾都變化不大,多在器物的肩腹部位。有用二方連續(xù)形式的帶狀紋樣。(四).大溪文化彩陶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彩陶碗

彩陶罐彩陶碗大溪文化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彩陶筒形瓶》文物介紹: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通高23.2厘米。荊州市松滋縣桂花樹遺址出土。泥質(zhì)紅陶,上繪黑彩,上下兩端繪絳索紋,中間有變形回紋。這是大溪文化的典型之一。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彩陶器座》

文物介紹: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通高9.8、口徑17.9厘米。荊州市松滋縣桂花樹遺址出土。泥質(zhì)紅陶,腹部用黑彩繪兩組云紋。這是大溪文化的典型器之一。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五).屈家?guī)X文化彩陶

屈家?guī)X文化,因1954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湖北京山縣屈家?guī)X而得名。它主要分布于江漢地區(qū),經(jīng)過發(fā)掘的遺址除屈家?guī)X外,有湖北鄖縣青龍泉、宜都紅花套以及河南淅川等處。

1、器物造型種類有壺、杯、罐、器蓋、陶球、紡輪等。壺為高領(lǐng)直口,折腹(較?。呷ψ恪4朔N造型在其他文化中沒有。似為吸收豆的造型發(fā)展而成。杯、圈足較高,有直口,有凸形口沿、腹有直壁、微內(nèi)斂兩種形式,造形樸實。罐有敞口勝腹圓底,較飽滿。陶球和紡輪很有屈家?guī)X文化特點。2、裝飾紋樣基本上有旋紋、圓點、弧線、條紋、網(wǎng)紋、菱形格紋、方框中加卵點、方框內(nèi)又加方框等幾種形式,其裝飾特點一是比較活潑,二是比較灑脫的線紋裝飾

。3、彩繪顏色:有橙黃、橙紅、紅褐、黑褐等,較一般彩陶用色豐富。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蛋殼形陶杯

屈家?guī)X文化

新石器時代屈家?guī)X文化

紅甕

高28.5cm

口徑35.6cm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黑陶高足杯(屈家?guī)X文化)

高19.5厘米,口徑7.5厘米,

河南省浙川黃楝樹出土,河南省博物館藏。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新石器時代屈家?guī)X文化直徑3.3~4.4厘米。天門市鄧家灣遺址出土。紡輪是紡織手工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彩陶紡輪的形式及花紋豐富多彩,大多與旋轉(zhuǎn)有關(guān)。當紡錘旋轉(zhuǎn)時,這些紋樣便隨之產(chǎn)生快速的動感。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彩陶壺形器》

文物介紹:新石器時代屈家?guī)X文化通高16.1厘米。天門市鄧家灣遺址出土。泥質(zhì)紅陶,上用黑彩繪斜網(wǎng)格紋。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第三節(jié).黑陶藝術(shù)

一、龍山文化黑陶

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山東濟南章丘縣龍山鎮(zhèn)而得名。它的分布范圍包括山東、河南、江蘇北部和遼東半島地區(qū),經(jīng)過發(fā)掘的遺址有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城子崖、日照兩城鎮(zhèn),濰坊姚官莊、膠縣三里河等處。

造型特征:規(guī)整秀麗,十分高雅

裝飾紋樣:

弦紋應用較多。黑陶不重繁縟裝飾,只有少量局部紋樣,外表上的弦紋,多是在輪制過程中有意在適當部位旋制而成。

典型器物:《弦紋黑陶高柄杯》.《單把弦紋黑陶杯》《蛋殼黑陶杯》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總結(jié)黑陶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四句話:器型規(guī)整、器壁極薄、漆黑光亮,少飾紋鏤。也有人用“黑、亮、光、鈕”四字總結(jié)。

蛋殼黑陶高柄杯殼黑陶高柄杯

高19.5cm口徑9cm足徑4.7cm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山東龍山文化雙層鏤孔蛋殼黑陶杯濰坊姚官莊遺址出土

萬字紋彩陶雙耳壺

(馬廠)

二、良渚文化黑陶

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峨.現(xiàn)于浙江余杭縣良渚鎮(zhèn)而得名。其分布主要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浙江吳興錢山漾、杭州水田皈、上海金山亭林等遺址都屬于良渚文化。

造型:一般黑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