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_第1頁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_第2頁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_第3頁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_第4頁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本專項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⑻悄虿『蜕窠浘窦膊〉戎卮舐?,各病種聯動推進,突出解決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頸問題,重點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關鍵技術,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臺,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體系和創(chuàng)新網絡,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術突破、控制醫(yī)療費用增長、促進技術合理規(guī)范應用、降低醫(yī)療和社會負擔、遏制重大慢病發(fā)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積極有效的科技支撐。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2016、2017年部署了心腦血管疾病防控技術研究、惡性腫瘤防控技術研究、慢阻肺防控技術研究、糖尿病防控技術研究、神經精神疾病防控技術研究及國際合作研究等七大方向,共啟動了76個三級指南方向。根據項目規(guī)劃,2018年指南在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經精神疾病防控技術研究、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究、重大慢病研究支撐平臺體系研究及國際合作研究八大方向繼續(xù)部署38個三級指南方向。專項實施期3年,2018-2020年。心腦血管疾病防控技術研究心腦血管病病因、發(fā)病機制及干預技術與策略研究腦出血損傷機制與干預評價研究研究內容:系統(tǒng)研究腦出血血腫擴大、腦出血后細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腫等繼發(fā)損害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遺傳危險因素(新的致病和易感基因)、環(huán)境危險因素(感染、壓力等)和生物危險因素(炎癥標記物、凝血功能指標等)對腦出血的交互作用;研究腦出血血腫擴大、繼發(fā)損害及不良預后的預警模型(影像及生物標記物預警);研究腦出血早期強化降壓和止血治療治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己酥笜耍航⒒谀X血管病創(chuàng)新藥物臨床評價技術平臺的腦出血血腫擴大干預研究隊列,樣本數不少于1500人;建立國人腦出血繼發(fā)血腫擴大的遺傳易感基因譜及腦出血血腫擴大、血腫周邊水腫等繼發(fā)損害及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譜;建立包括影像學及生物標記物等多種預警指標在內的腦出血血腫擴大、血腫周邊水腫及不良預后的臨床評價工具;完成腦出血早期強化降壓和止血治療對腦出血不同特定人群的治療效果評價。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fā)病機制及干預研究研究內容:利用隊列研究,探索認知障礙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結局影響;研究血管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闡明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機制,建立腦血管病后血管認知障礙的預測模型;研究輕型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慢性灌注障礙對AD病理學分子影像和外周標志物的影響,探索血管病和AD之間的關聯;從臨床和動物實驗上探索神經保護類藥物對于血管認知障礙的干預效果和機制。考核指標: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血管認知障礙的預測模型,明確通過干預血管危險因素對AD的防治可能性,發(fā)現通過早期神經保護防治血管認知障礙的手段。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重大心腦血管病急救體系、臨床診療技術、策略及評價研究國產降壓調脂藥大規(guī)模長期應用的療效與安全性評價研究研究內容:建立評價心腦血管疾病常用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科學體系。針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關鍵的降壓、調脂治療藥物,開展以臨床結局事件為評價指標的大規(guī)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評價國產藥物長期應用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適合國人的有效、安全、可負擔的降壓調脂藥物及治療模式。改善心腦血管病的預防。考核指標:建成評價心腦血管疾病常用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科學體系,獲得2-3種國產降壓調脂等藥物對于預防國人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明確其療效和安全性;完成對降壓調脂治療的衛(wèi)生經濟學評價,為安全有效經濟治療提供依據。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心房顫動風險評估方案及干預策略的優(yōu)化研究研究內容:針對心房顫動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高的現狀,開展隊列研究及比較效果研究,針對血栓栓塞事件、出血風險和心力衰竭,進一步篩選適于我國人群更為特異的預告指標,建立可操作性強的心房顫動風險精準預測模型;評估不同口服抗凝藥物及使用方法、監(jiān)測方法對于房顫人群缺血性腦卒中預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結合衛(wèi)生經濟學研究數據,建立宜于推廣的規(guī)范化抗凝策略;開展心房顫動導管消融的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研究,以降低導管消融技術操作難度,降低圍手術期相關風險,提出針對我國現有條件下操作性較強的適于在地市級醫(yī)院推廣的房顫治療策略;針對房顫消融建立規(guī)范化手術流程,嚴格消融終點的評估標準,并在全國推廣應用。考核指標:建成我國心房顫動患者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出血風險和心力衰竭的可操作性強的精準預測模型;凝練出不少于2項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新技術和不少于2個心房顫動治療新靶標;形成1套心房顫動預防、早期干預與規(guī)范化抗凝治療策略,在全國不少于100家醫(yī)院(含地市級醫(yī)院不少于50家)試點推廣普及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技術。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腦出血急性期外科微創(chuàng)干預及評價研究研究內容:研究不同類型自發(fā)性腦出血(高血壓性、腦淀粉樣血管病、血管炎、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藥物相關、腦血管畸形、煙霧病、腦動脈狹窄等)早期血腫特點(包括CT、MR特殊序列等影像學分析和組織學分析)與再出血風險預測;研究不同類型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圍手術期管理以及不同治療方式的適應癥;研究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結合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和多模態(tài)神經影像技術,對于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預后的影響;開展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的衛(wèi)生經濟學評價研究??己酥笜耍航⒒诓煌愋妥园l(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的研究隊列,樣本數不少于800例;覆蓋自發(fā)性腦出血類型不少于3種;建立不少于2套不同類型自發(fā)性腦出血早期影像學和組織學評價系統(tǒng);建立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術前評估指標體系;確定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的手術適應癥以及手術時機;建立不同類型自發(fā)性腦出血優(yōu)化臨床治療策略和技術組合;完成自發(fā)性腦出血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的衛(wèi)生經濟學評價研究。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重大心腦血管病康復和長期管理研究高血壓腎病的干預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重點研究高血壓腎病腎損傷發(fā)生機制與病理生理過程。利用生命科學新技術手段,研究因慢性腎病內環(huán)境紊亂以及老年器官功能減退、防御機制下降等系統(tǒng)性變化對心、腦、腎臟重要器官的影響。明確免疫、炎癥、氧化應激與器官重塑交互作用的內在聯系;解析腎臟儲備功能下降、失代償至終末期器官衰竭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子;明確生活方式干預、藥物、調控內環(huán)境、生物治療、不同腎臟替代治療模式等對降低老年高危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高血壓腎損傷一級和二級預防治療策略??己酥笜耍焊哐獕耗I損傷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發(fā)現確切致病作用的復合危險因素,明確不少于2種早期診斷的生物學指標,建成高血壓腎損傷及慢性腎損傷進展的風險預測體系,形成不少于3種早期防控的可行措施;在國內外專業(yè)期刊發(fā)表高質量學術論文不少于15篇。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及效果評價研究研究內容:系統(tǒng)評價現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管理模式,開發(fā)適宜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和不同的患病階段的心腦血管病健康管理模式;評估不同疾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成本-效益及適用條件。研究基于可穿戴智能設備等監(jiān)測、新型干預技術的健康管理模式,基于醫(yī)療聯合體的心腦血管疾病管理模式??己酥笜耍寒a出不少于3套適宜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階段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管理人群腦卒中、冠心病的規(guī)范管理率相對提高至少20%,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相對降低至少1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腦血管病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及決策平臺建立及應用研究研究內容:研究腦血管病神經功能損傷智能診斷評價技術,建立腦血管病交互式智能輔助診斷、治療及疾病管理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基于腦電生理監(jiān)測的早期神經功能障礙的智能評估技術及干預策略;研究基于芯片的腦血管病超早期檢測技術;開發(fā)腦血管病智能輔助診療決策平臺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評價。考核指標:建立1套多維度交互式智能評估腦血管病神經功能障礙的計算機軟件。建立臨床醫(yī)學與信息科學、工程技術、人工智能等多學科融合的交叉平臺,研發(fā)計算機輔助決策工具不少于2項,智能輔助診斷卒中人群5萬例。完成輔助決策系統(tǒng)的可行性及醫(yī)療均等化效果的評價。申請發(fā)明專利不少于2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惡性腫瘤防控技術研究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和干預技術研究上消化道腫瘤篩查和干預技術開發(fā)及評價研究研究內容:針對我國高發(fā)的上消化道腫瘤(食管癌、胃癌和賁門癌),開展基于影像學、內鏡和分子標志物等的篩查和干預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在有全國代表性和較好工作基礎的地區(qū)(至少5個以上,應包括農村、城市、高發(fā)區(qū)和非高發(fā)區(qū),及環(huán)境暴露高危地區(qū)),覆蓋一定規(guī)模(10萬以上)的人群隊列,以目前普遍應用的篩查和干預技術為標準,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更有效率的篩查新技術,新方法??己酥笜耍洪_發(fā)出3-5項可用于上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和干預的新技術;建立2-3項適合于中國人群、符合衛(wèi)生經濟學效益原則的可推廣的上消化道腫瘤篩查干預技術和方案。篩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項目覆蓋地區(qū)上消化道癌檢出率提高50%,早診率達到85%,降低不同地區(qū)人群上消化道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惡性腫瘤臨床診療關鍵技術研究惡性腫瘤規(guī)范化早診早治實施網絡建設與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研究研究內容:系統(tǒng)整合高質量的流行病學、早期診斷、治療和隨訪大數據,在重點癌種大規(guī)模人群篩查及專病隊列研究基礎上,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的多癌種早期發(fā)現技術協作網絡和早期治療技術規(guī)范化質控大數據網絡平臺;聚焦肺癌、消化道腫瘤、乳腺癌等我國常見高發(fā)癌種,開展適合于我國人群的多癌種早期診斷生物標志物的效用驗證和推廣應用研究;開展基于生物標志物和影像學的早期診斷新技術及產品開發(fā)和評估研究;對早期診斷的惡性腫瘤患者,開展智能計劃、導航定位、虛擬和增強現實等早期治療新技術的開發(fā)和評估研究,在最大程度保留組織器官結構與功能的同時,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通過大樣本、前瞻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或者注冊登記研究,開展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方案績效評價和醫(yī)療質控??己酥笜耍赫现攸c研發(fā)計劃相關項目在建和原有的數據庫、網絡平臺,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國癌癥規(guī)范化早診早治實施網絡平臺,制定相關工作規(guī)范;針對肺癌、消化道腫瘤、乳腺癌等我國常見高發(fā)癌種,鑒定出不少于3個具有臨床或人群應用價值的早期腫瘤診斷標志物(譜),開發(fā)不少于3項基于標志物的早期診斷技術及產品;開發(fā)或評估不少于3項惡性腫瘤早期治療新技術;制定不少于5項規(guī)范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指南,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績效評估和質控體系。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惡性腫瘤放療新技術及新策略研究研究內容:選擇工作基礎較好、危害性較大的我國主要惡性腫瘤(如肺癌、鼻咽癌等),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利用四維多功能成像、動態(tài)圖像引導、智能調強優(yōu)化、實時劑量追蹤、決策支持系統(tǒng)、四維劑量質控等放射治療新技術,開展提高腫瘤靶區(qū)勾畫和治療實施準確性、優(yōu)化放療計劃的前瞻性研究;開展放療新分割模式(如大分割照射等)和綜合治療新策略的II、III期臨床研究;研發(fā)基于臨床、物理、遺傳學、影像學、生物標志物特征的放療療效早期預測新方法,包括有預測價值的遺傳標記物,血液和/或尿液標記物,功能磁共振多模態(tài)診斷體系等,并開展其指導個體化自適應放療的前瞻性研究??己酥笜耍候炞C并評價不少于3種安全有效的新型放療技術或手段,完成不少于3項新技術的早期臨床研究;基于分子水平建立至少3種我國主要惡性腫瘤放療的分層方法和早期放療療效預測方法,建立不少于3項放療新技術和2-3種腫瘤大分割放療的治療規(guī)范,建立放療綜合治療新策略。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惡性腫瘤診療技術和方案優(yōu)選及比較效益學研究新型腫瘤免疫治療制品研發(fā)及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研究研究內容:針對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我國高發(fā)惡性實體腫瘤,開展新型治療性抗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主動免疫治療及免疫調節(jié)劑(不包括細胞治療制品)的研發(fā);通過規(guī)范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優(yōu)化免疫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己酥笜耍?-2項免疫治療產品完成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研究,至少1項免疫治療產品通過II期或III期臨床試驗完成臨床方案的優(yōu)化研究。支持年限:2018-2020擬支持項目:1-2項惡性腫瘤規(guī)范化細胞治療研究研究內容:針對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我國高發(fā)惡性實體腫瘤,開展細胞治療關鍵技術、臨床研究方案和技術平臺研究;在細胞治療制品和臨床研究的質量控制方面開展規(guī)范化研究,通過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實驗,優(yōu)化細胞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考核指標:1-2項細胞治療產品完成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研究,完成至少1項規(guī)范化的II期或III期臨床研究。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慢阻肺防控技術研究慢阻肺人群預防控制技術與策略研究慢阻肺早期篩查和診斷適宜技術的評價及應用研究內容:尋找適合中國國情、具有良好衛(wèi)生經濟學效益的慢阻肺早期診斷方法和工具;探索簡易肺功能技術、運動肺功能技術、峰流量儀檢查技術、脈沖振蕩技術、光學干成像技術、功能影像等技術在慢阻肺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和成本-效益比??己酥笜耍禾岢?-3種具有良好成本-效益比的慢阻肺早期診斷技術。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慢阻肺康復技術和長期疾病管理研究慢阻肺康復體系、策略和方法研究研究內容:建立慢阻肺多學科協作綜合防治管理體系,以國際功能障礙分類系統(tǒng)(ICF)為基本框架建立對慢阻肺功能障礙的全面評估和管理系統(tǒng),通過一套評估工具完整評估慢阻肺患者生理、心理、功能與社會參與狀態(tài),了解其長期照護需求,并作為未來慢性呼吸疾病長期照護政策的參考。開展慢阻肺全程康復干預策略研究,進行從輕度到極重度,從穩(wěn)定期到急性加重期,從醫(yī)院到居家的康復模式、方法和技術研究??己酥笜耍航⒙璺稳炭祻偷牟呗?、路徑和方案,研發(fā)3-4種慢阻肺不同時期康復的關鍵技術。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糖尿病及代謝疾病防控技術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危險因素與發(fā)病機制研究腸道與下丘腦在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干預新方案研究研究內容:基于大型糖尿病隨訪隊列,突破常規(guī)危險因素研究模式,闡明飲食習慣、食欲調控相關因子與腸道菌群、腸道激素及代謝組的交互作用,探索“腸-腦軸”在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發(fā)現全新致病菌群、益生菌群與關鍵腸道激素,探索益生元與益生菌干預可能,全面客觀地建立腸道、下丘腦與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更新糖尿病臨床監(jiān)測與治療策略??己酥笜耍喝娼沂尽澳c-腦軸”與糖尿病發(fā)生的關聯,制定全新糖尿病監(jiān)測方案;基于新發(fā)現致病菌群或益生菌群,制定全新益生元或益生菌糖尿病干預方案并證實療效;新監(jiān)測與新干預方案在示范區(qū)域內推廣應用,使2型糖尿病控制率提高20%;申請專利不少于5項(其中PCT不少于2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糖尿病早期危險因素預防與管理策略研究2型糖尿病與糖尿病高風險危險因素的早期行為干預適宜技術及療效評價研究研究內容:基于已建立自然人群隨訪隊列,明確2型糖尿病與糖尿病高風險的危險因素,開展2型糖尿病與糖尿病高風險多種危險因素的早期行為干預適宜技術研究,評價干預療效,并在基層醫(yī)院進行推廣應用,切實降低我國2型糖尿病的新發(fā)病率與糖尿病高風險向2型糖尿病的轉化率??己酥笜耍航?型糖尿病與糖尿病高風險多種危險因素的早期行為干預適宜技術與管理策略;創(chuàng)建覆蓋全國不少于100家醫(yī)院的示范區(qū)域,多種因素早期行為干預適宜技術與管理策略在示范區(qū)域內推廣應用;多種因素早期行為干預適宜技術與管理策略實施后,示范區(qū)域內2型糖尿病與糖尿病高風險行為干預率提高30%,2型糖尿病新發(fā)病率降低20%,糖尿病高風險向2型糖尿病轉化率降低20%;制定臨床路徑與指南規(guī)范5項,申請專利3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診治關鍵技術及長期預后研究糖尿病腎病優(yōu)化監(jiān)測與治療方案研究及關鍵新技術推廣研究內容:開展糖尿病合并腎病的早期優(yōu)化監(jiān)測技術研究,提高我國糖尿病合并腎病的早期診斷率與早期治療率;開展糖尿病合并腎病的治療處置適宜技術研究,評價療效并在基層醫(yī)院進行推廣應用,提高我國糖尿病合并腎病的早期診斷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己酥笜耍航⑻悄虿『喜⒛I病早期優(yōu)化監(jiān)測與治療處置適宜技術,在臨床推廣應用;適宜技術應用后早期診斷率與治療率提高30%,控制率提高20%;建立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與臨床診治路徑不少于5項;申請專利不少于3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糖尿病防控質量評價與防控效益研究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社會經濟效益評價與持續(xù)改進研究研究內容:創(chuàng)建國家級2型糖尿病的醫(yī)生診療行為規(guī)范化評價與改進研究網絡;開展2型糖尿病診斷、監(jiān)測與治療方案的規(guī)范化評價,開展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提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效性與局限性評價,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持續(xù)改進策略;推動規(guī)范化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在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切實提高我國2型糖尿病規(guī)范化診療率與控制率??己酥笜耍簞?chuàng)建國家級2型糖尿病醫(yī)生診療行為規(guī)范研究網絡,參加醫(yī)院不少于100家;完成2型糖尿病診斷、監(jiān)測與治療方案的規(guī)范化評價報告;完成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評價報告;實現規(guī)范化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在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綜合管理策略推廣應用后2型糖尿病規(guī)范化診療率提高30%,控制率提高20%;建立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與臨床診治路徑不少于5項;申請專利不少于3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神經精神疾病防控技術研究神經精神疾病的人群篩查、干預適宜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適用于中國人群的認知篩查和評估系統(tǒng)的建立研究內容:基于大數據、互聯網和移動醫(yī)療等新科技信息手段,結合國際上通用的認知篩查和評估工具,按照中國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等特點重新設計適用于中國人群的認知篩查和評估體系,并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法、按照文化和地域等因素進行分層建立中國人群的常模,最終開發(fā)出一套適用于中國認知障礙患者早期診斷的認知篩查和評估系統(tǒng)??己酥笜耍洪_發(fā)一套適用于中國人群的、具有中國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人口常模的認知篩查和評估系統(tǒng)。申請專利不少于3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神經精神疾病臨床診療技術及診療體系研究物質依賴關鍵診療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研究內容:開展物質依賴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并結合已有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數據庫,開發(fā)和篩選可用于客觀診斷和復發(fā)預測的分子、遺傳、電生理、影像學指標以及臨床表型特征,包括分子標記物、遺傳標記物、電生理和影像學標記物以及潛伏心理渴求、認知沖動等變化規(guī)律的多模態(tài)體系,建立多維度指標評估與體外檢測新技術結合的診斷技術、神經調控與認知心理干預新技術范式、復發(fā)遠程實時監(jiān)測干預系統(tǒng),在推廣應用網絡單位開展技術培訓與應用。考核指標:建立涵蓋多種成癮物質的標準規(guī)范的較大規(guī)模的物質依賴數據庫(約1500例),開發(fā)和驗證可用于臨床的物質依賴診療關鍵技術不少于3項,建立覆蓋至少30家區(qū)縣級以上相關醫(y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網絡。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神經精神疾病康復技術和長期疾病管理研究神經變性疾病的認知康復和神經調控技術研究研究內容:開展針對神經變性疾病患者認知康復技術的研究,研發(fā)計算機輔助康復、虛擬現實康復技術及基于人機接口等智能康復技術;通過臨床研究,建立認知康復治療神經變性疾病的技術規(guī)范和臨床路徑,制定適用中國特色的認知康復治療神經變性疾病指南,并在國內進行示范性推廣。采用神經影像和神經電生理手段,研究以神經變性疾病的神經環(huán)路及突觸可塑性變化為靶向的多靶點、多模式精確神經調控(重復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腦深部電刺激等)技術及方法;制定神經調控治療規(guī)范和指南,建立神經調控治療體系;開發(f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認知康復和神經調控技術及方法??己酥笜耍貉邪l(fā)出計算機輔助康復、虛擬現實康復技術及基于人機接口等智能康復技術不少于2項,研發(fā)出精確神經調控技術不少于2項;建立認知康復治療AD等神經變性疾病的技術規(guī)范、臨床路徑和指南1項,制定神經調控治療神經變性疾病的規(guī)范、臨床路徑和指南1項;申請專利不少于2項。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重性精神障礙復發(fā)的預測及臨床治療策略研究研究內容:針對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復發(fā)風險預測及臨床有效治療策略開展系統(tǒng)研究,基于較大規(guī)模的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及試點協作網絡,篩選綜合評估復發(fā)及遠期治療指標;建立基于評估的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復發(fā)預警預測的多指標評估體系;構建長期精神科藥物治療結合健康教育、個案管理、綜合干預、社區(qū)康復訓練技術等整合的綜合康復技術體系;結合互聯網或自媒體開展患者復發(fā)與康復指標報告系統(tǒng)。以期提高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的遠期預后,降低復發(fā)率與再住院率,提升生活質量,補充臨床治療指南??己酥笜耍和晟?套基于臨床多維度指標評估的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復發(fā)預測的多指標評估體系,構建1套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的綜合康復技術,構建1套長期疾病管理策略,使示范區(qū)內疾病復發(fā)率或再住院率降低5%以上。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神經變性疾病專病化診療模式研究研究內容:基于已有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網絡,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記憶門診和運動障礙門診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等神經變性疾病專病化診療模式,制定記憶門診和運動障礙門診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進行神經變性疾病的醫(yī)院、社區(qū)、家庭全程化的管理體系研究,采用以居家醫(yī)療和康復模式為主、以專業(yè)技術進行支持的管理模式,對神經變性病患者進行全程化管理,包括早期高危人群的預防、早期干預、全程治療、患者康復訓練等,最終建立神經變性疾病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并在示范區(qū)內進行推廣??己酥笜耍航⒎现袊厣挠洃涢T診和運動障礙門診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等神經變性疾病專病化診療模式;制定記憶門診和運動障礙門診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各1套;建立神經變性疾病以居家醫(yī)療和康復模式為主、以專業(yè)技術進行支持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并在不少于100家醫(yī)院開展和實施。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重大慢病研究支撐平臺體系研究重大慢病流行病學監(jiān)測大數據平臺重大慢病流行病學監(jiān)測大數據平臺研究內容:研究建立基于全國慢病危險因素監(jiān)測、生命登記系統(tǒng)、疾病報告系統(tǒng)、各專病臨床研究等多源信息整合的國家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學研究大數據平臺;研究建立數據采集、交換標準和共享機制,實現數據共享;開展基于監(jiān)測大數據平臺的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專病流行病學研究??己酥笜耍航⒅卮舐×餍胁W大數據平臺,病種至少覆蓋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病種;產出各病種疾病發(fā)病、患病、死亡及危險因素的流行現狀、變化趨勢報告;建立數據采集、交換標準和共享機制,在各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間實現數據共享。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本專項申報須由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本專項涉及重大慢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參與申報。重大慢病防控研究專業(yè)化服務體系建設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平臺與傳播體系的創(chuàng)建研究內容:基于已建立的糖尿病臨床研究網絡與隨訪隊列,通過研制規(guī)范化信息整合技術、結構化信息分析技術、標準化信息脫敏與加密安全技術、系統(tǒng)化信息追溯與多權限管理技術,創(chuàng)建具有國家代表性、廣泛兼容并可推廣的糖尿病防診治綜合信息化管理與協作研究平臺;進一步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創(chuàng)建具有廣泛深入影響力的、旨在提升糖尿病早期防診治策略推廣與療效提升的信息化傳播體系網絡,實現信息共享、深入科普與廣泛傳播,最終提高糖尿病的知識普及率與早期防控率。考核指標:創(chuàng)建具國家代表性的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平臺,涵蓋50萬人份信息量,具有廣泛兼容性和擴展性;建立規(guī)范化信息整合技術、結構化信息分析技術、標準化信息脫敏與加密安全技術、系統(tǒng)化信息追溯與多權限管理技術,制定相應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不少于5項;提出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糖尿病防診治改進策略與建議不少于3項;申請發(fā)明專利或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不少于5項;創(chuàng)建糖尿病信息化傳播體系網絡,參與成員單位不少于100個,完成科普與傳播不少于20項,糖尿病知識普及率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國際合作研究惡性腫瘤國際合作研究惡性腫瘤多中心篩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和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內容:針對中美之間合作基礎較好的、常見惡性腫瘤(肺癌、結直腸癌等),開展國際多中心的癌癥篩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和前瞻性隊列研究,以評估雙方優(yōu)勢高發(fā)腫瘤篩查技術(影像學技術、生物標志物等)在我國人群中的效果、可行性和衛(wèi)生經濟學效益??己酥笜耍航H多中心腫瘤篩查合作研究平臺,通過國際性的評估與驗證,獲得適用于中國人群的惡性腫瘤篩查方案,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腫瘤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支持。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有關說明:要求美方合作者提供研究經費支持,優(yōu)先支持已與美國NCI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項目。慢阻肺國際合作研究慢阻肺臨床生物資源庫的建設、管理和應用的國際合作研究研究內容:基于大樣本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隊列,建設規(guī)范化、信息化、適合國情的慢阻肺的大型臨床生物信息資源庫和對照資源庫;在臨床生物信息資源庫的基礎上開展慢阻肺發(fā)病與急性加重的生物標志物和個體化診治研究;開展吸煙、室內外空氣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對肺功能長期影響的國際合作研究??己酥笜耍汉献鹘⒁?guī)范化、信息化、適合國情、國際認可的慢阻肺的大型臨床生物信息資源庫和對照資源庫,建立慢阻肺各類臨床生物樣本的采集及管理標準化流程,鑒定及驗證3-5個慢阻肺生物標志物和干預靶點,制定適合國情的慢阻肺發(fā)病與急性加重的個體化診治策略。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神經精神疾病的國際合作研究神經變性疾病早期針對病因治療和預防的國際合作研究研究內容:依托前期開展的神經變性疾病領域國際合作研究基礎,建立符合國際規(guī)范及我國國情的神經變性疾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合作平臺;參照國際神經變性疾病最新臨床研究實踐,針對全球共同面對的神經變性疾病預防和針對病因治療這一難點問題,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病例病源和近年來所取得的神經變性疾病診治技術進步,選擇合適研究人群,開展神經變性疾病早期預防和針對病因治療的國際合作研究,進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以發(fā)現對神經變性疾病具有一定預防作用的方法或針對病因治療藥物??己酥笜耍航⑸窠涀冃约膊H臨床研究合作平臺;發(fā)現并驗證不少于2種對神經變性疾病具有預防作用的方法或針對病因治療藥物。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中美精神疾病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合作體系的建立研究內容:與美國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或抑郁癥)個體化藥物治療相關權威研究機構展開全面合作,開展重性精神疾病的個體化治療客觀標記及遠期管理等研究,雙方互通有無,搭建符合國際規(guī)范及我國國情的創(chuàng)新性精神醫(yī)學研究尤其是針對個體化藥物治療的國際合作研究平臺,構建合作研究的必要規(guī)范與標準體系。明確適用于抗精神病藥或抗抑郁劑療效及不良反應相關癥狀群的統(tǒng)一評價指標;開展藥物治療后隨訪,建立基于臨床、遺傳學、腦影像學、神經心理學等多模態(tài)數據的精神科藥物治療效應預測的多指標評估體系,探索抗精神病藥或抗抑郁劑療效及不良反應個體化差異的種族特異性及不同種族間共享的生物標記,并在獨立樣本中予以驗證;以期發(fā)現抗精神病藥或抗抑郁劑的潛在機制,為開發(fā)新藥靶點提供依據??己酥笜耍捍罱?個長期穩(wěn)定的精神疾病中美合作平臺;在歐美人群中篩選出5-8個精神分裂癥或抑郁癥個體化藥物治療的共享或特異性客觀生物標記;創(chuàng)建1套符合國際規(guī)范的個體化藥物治療評估指標體系;構建1套值得國際推廣應用的精神分裂癥或抑郁癥個體化藥物治療推薦方案。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2項重大慢病的國際合作研究慢性病疾病負擔及防控策略研究研究內容:依托前期開展的疾病負擔領域國際合作研究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及重大慢病臨床研究的數據資源,通過與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團隊合作,對我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阻肺、神經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的疾病負擔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開展數據驅動的慢病防控策略研究,促進健康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為重大慢病的衛(wèi)生決策提供支持??己酥笜耍航⒅卮舐「鲗2〖膊∝摀芯康膰H協同合作平臺;建立分省疾病負擔、影響因素和衛(wèi)生資源分布數據庫;產出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阻肺、神經精神疾病各病種疾病負擔研究報告;開發(fā)疾病負擔研究平臺,為各地開展相關研究和衛(wèi)生決策提供支持;在國內外高質量學術期刊上發(fā)表文章不少于20篇。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中美重大慢病臨床研究數據標準研究研究內容:依托前期開展的重大慢病臨床研究數據標準研究,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開展國家層面的合作,研究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重大慢病臨床研究數據標準和各專病數據標準。考核指標: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重大慢病臨床研究數據標準和公共數據元。建立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阻肺及神經精神疾病專病公共數據元和數據字典。為開展國際間重大慢病臨床協同研究數據交換和共享建立1套可對話的標準。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一帶一路”慢病防控成熟適宜技術的推廣及評價研究研究內容: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開展針對重大慢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代謝疾病等的防控成熟適宜技術的推廣及評價研究,提高合作國家重大慢病防控能力,比較我國與合作國家的人群疾病譜、危險因素分布等。建立“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格局??己酥笜耍号c1-5個“一帶一路”國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合作國家建立大型前瞻隊列,進行長期隨訪,推廣及評價2-3項重大慢病防控成熟適宜技術。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3-4項

定向擇優(yōu)項目本專項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糖尿病和神經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種聯動推進,突出解決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頸問題,重點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關鍵技術,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臺,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體系和創(chuàng)新網絡,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術突破、控制醫(yī)療費用增長、促進技術合理規(guī)范應用、降低醫(yī)療和社會負擔、遏制重大慢病發(fā)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積極有效的科技支撐。2018年度共設置定向擇優(yōu)項目9項,實施周期為2018年-2020年。重大慢病綜合防控研究綜合防控技術研究多病種聯動綜合防控技術集成策略、組織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內容:開展心腦腎代謝等重大慢病協同防治策略研究,針對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問題,研究便于基層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種聯動綜合防控新模式和綜合評價體系,研究針對多病種的防控技術的評價標準,篩選和集成形成適宜社區(qū)的聯防聯控技術服務包,并在前瞻隊列中驗證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綜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為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航ǔ杉骖櫜煌赜蚺c經濟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種聯動綜合防控技術集成機制;形成重大慢病綜合防控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建成有利于評價綜合防控干預效果的隊列不少于3萬例;形成適宜社區(qū)的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包,并獲得評價其應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證據。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項目由衛(wèi)生計生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門推薦建有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的醫(yī)療機構牽頭申報。區(qū)域應用示范推廣平臺華北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華北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涸谌A北地區(qū)建立至少3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3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華北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10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華北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與單位數不超過20家。華東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華東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涸谌A東地區(qū)建立至少4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3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華東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15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華東地區(qū)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與單位數不超過20家。中南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中南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涸谥心系貐^(qū)建立至少4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3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中南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10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中南地區(qū)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與單位數不超過20家。西南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西南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考核指標:在西南地區(qū)建立至少3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3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西南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10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西南地區(qū)包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與單位數不超過20家。西北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西北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涸谖鞅钡貐^(qū)建立至少3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3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西北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10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西北地區(qū)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與單位數不超過20家。東北地區(qū)慢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研究研究內容:在東北地區(qū)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適宜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篩查、風險預測與評估、綜合干預等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及策略、早診早治技術、成熟的臨床診療技術、康復技術及疾病管理適宜技術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多部門聯動、防治結合的有效機制,適宜技術以及管理平臺,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適宜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己酥笜耍涸跂|北地區(qū)建立至少2個區(qū)域綜合示范基地,覆蓋200家各級醫(yī)院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形成東北地區(qū)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網絡。對重大慢病綜合防控技術進行應用示范研究,覆蓋人群不少于800萬人口。示范地區(qū)重大慢病危險因素管理率相對提高20%,規(guī)范治療率相對提高20%。支持年限:2018-2020年擬支持項目數:1項有關說明:東北地區(qū)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項目由省級科技廳(委)推薦申報,鼓勵本專項涉及疾病領域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地方聯合申報,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