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課件】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18課詩詞三首之揚州慢 (共41張PPT)_第1頁
【公開課課件】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18課詩詞三首之揚州慢 (共41張PPT)_第2頁
【公開課課件】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18課詩詞三首之揚州慢 (共41張PPT)_第3頁
【公開課課件】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18課詩詞三首之揚州慢 (共41張PPT)_第4頁
【公開課課件】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18課詩詞三首之揚州慢 (共41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安史之亂中,唐朝的杜甫曾經(jīng)漫步曲江頭,發(fā)出了“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哀江頭》)這樣沉痛的感慨;四百年后,南宋的姜夔來到了被金兵洗劫后的揚州路上,又怎樣觸景生情、發(fā)出撫今追昔的感嘆呢?揚州慢教學(xué)目標1、引導(dǎo)學(xué)生置身詩境,發(fā)揮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2、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3、學(xué)習(xí)化用前人詩句的幾種方式一、整體感知解題:詞牌名,是作者的自度dù曲注宮調(diào)并填旁譜。

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diào),這叫做自度曲。揚州慢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歷史。揚州地處江淮要沖,早在東漢時便是政治軍事基地,也是全國糧、鹽、鐵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內(nèi)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之說。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也牽動了帝王的情懷和游興,隋煬帝三下?lián)P州看瓊花,給揚州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瘦西湖五亭橋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江西鄱陽人。自幼隨父宦居漢陽,后遷湖州。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門。即以清客(指舊時在富貴人家?guī)烷e湊趣的文人)身份周游四方,常作達官貴人坐上客。工詩詞,善書法,精音律。詞多紀游、詠物、感嘆身世飄零,亦有寄寓憂國傷時之作。

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復(fù)雜。戰(zhàn)爭的災(zāi)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他的詞更多的是憂傷的嘆息。知人論世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一讀:讀準字音霽:jì由雪轉(zhuǎn)晴。愴然:chuàng悲傷的樣子。解鞍:jiěān解下馬鞍,表示停駐。少:通“稍”,稍微。薺麥:jì野生的麥子。都:dōu。豆蔻/青樓:唐杜牧的美好的詩句。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野生的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二讀:疏通詞意冬至日滿眼駐軍的號角《詩經(jīng)》悲嘆宮室宗廟被毀的名篇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思考一:你能從小序讀出哪些內(nèi)容?(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交代了《揚州慢》的寫作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描繪了作者的所見所聞。(予懷愴然,感慨今昔)交代寫作的緣由。(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對《揚州慢》評價?!笆螂x”意象《詩經(jīng)·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過宗周鎬京,見舊時宗廟宮室遺址,黍離茂盛,因悲周室顛覆,乃作此詩。黍離之悲指國家淪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國之思。那兒的黍子茂又繁,那兒的高粱剛發(fā)苗。走上舊地腳步緩,心神不定愁難消。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悠遠在上的蒼天神靈啊,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二、內(nèi)容賞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古人以東為左,淮左即淮東。宋時在淮河下游設(shè)淮南東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著名城市。竹西:亭名,在揚州北門外五里。胡馬窺江:指金兵南侵至長江。

揚州是淮河?xùn)|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稍為停留。經(jīng)過春風吹遍了揚州十里,現(xiàn)在都是野麥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的池苑,伐去的喬木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漸漸進入黃昏,凄清的號角聲在寒風中吹起,這些畫面都在劫后的揚州城。

本詞是作者22歲時路過揚州所作。詞人雖然初到揚州,但對這樣一座歷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時,金兵頻頻南侵,位于長江北岸的揚州屢遭戰(zhàn)火。宋高宗在位期間,金兵曾兩度大規(guī)模進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領(lǐng)揚州,大肆燒殺擄掠,揚州被洗劫一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又大舉南侵,揚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過揚州,看到的仍然是滿目瘡痍。

寫作背景思考二:上闋,詞人進入揚州城,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見到——聽到——

想到----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化用唐代詩人杜牧(833年,杜牧被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后轉(zhuǎn)為掌書記,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游)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象征昔日的繁華,也是姜夔從詩歌中得來的想象中的盛景?!按猴L十里”的繁華猶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景象吧。盡薺麥青青,真實所見。今日揚州,滿眼看到的全是野生的麥子。則見屋宇樓閣人煙蕩然無存。

金陵舊院

清?蔣超

錦繡歌殘翠黛塵,樓臺已盡曲池湮?;膱@一種瓢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春風十里(美好想象,虛)

對比,薺麥青青(真實所見,實)突出了今日揚州荒涼不堪的景象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胡馬窺江”寫揚州被破壞的原因。后兩句寫戰(zhàn)亂的慘狀,即屢遭兵火摧殘的古樹和城池至今仍然厭惡談到戰(zhàn)爭(離最末一次戰(zhàn)爭已過去15年),這是擬人手法,借無意識的事物來表達了戰(zhàn)爭對生命的傷害和生活的破壞,樹猶如此,則人們的心情可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漸”字表明詞人佇立時間之久,陷入到一片悲涼的情緒之中,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而黃昏怎么樣?聽到了“清角”,用“清”修飾“角”渲染了凄清的氛圍“寒”不僅表明凄清的號角聲在寒氣中飄蕩,而且似乎給人們吹來了寒氣,讓人覺得心寒。思考二:上闋詞人進入揚州城,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漸黃昏清角吹寒見到——聽到——想到-—春風十里思考:詞人眼前的揚州城是怎樣的呢?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xiàn)在的特點?空城

上闋:描寫昔日繁華興盛的揚州今日蕭條殘破的凄涼景象。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有寫出“豆蔻”和“青樓”美好詩句的才華,也難以表達出面對這揚州殘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橋下江中的水波蕩漾,凄冷的月色,寂靜無聲。想到橋邊的紅芍藥鮮花盛開之時,卻無人欣賞,花又是為誰生的呢?料想卓越的鑒賞力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為什么“驚”,而且“須”?為什么會驚?從上闋看得出來嗎?“須”必須,語氣非??隙ā绑@”吃驚,大驚,驚訝,驚詫……暗聯(lián)上闋景物,帶動下闋抒情(承上啟下)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v,縱然,縱使“豆蔻”“青樓”兩處化用杜牧的詩句,證明杜牧在這兒生活過,也寫過有名的歌詠揚州風情的詩文。豆蔻年華:十三四歲難賦深情:如今唐代的杜郎再來,面對此情此景,恐怕再也做不成“揚州夢”,寫不出“豆蔻詞”了,這種殘破與蕭條,讓人太感意外,無言以對,只有痛徹肝腸。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依次表明詞人的感受:二十四橋——橋下水波——波中月影——靜聽四周——覺得明月也無聲“仍”字表明原來就有,現(xiàn)在還在。那么今天跟以前一樣嗎?原來當年杜牧曾寫道“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反映了揚州二十四橋熱鬧的景象,而今呢?橋仍在,月仍在,但沒有人群,沒有喧鬧,沒有玉人,無人吹簫,一片靜寂。冷月無聲月亮本就無聲,也無所謂冷暖,但作者感覺今日見到的月格外冷,還能覺得月亮本來是有聲的,比如在杜牧的時代,月亮應(yīng)該能應(yīng)和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才子佳人的簫聲倩影從而“銀光閃爍,浮光躍金”地歡笑吧?而今天一輪凄冷的孤月悄然無聲地倒映在蕩漾的水波之中,作者將觸覺、聽覺寫了進來,強化了我們對冷寂凋敝景象的真切感受。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芍藥甲天下”。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是現(xiàn)在城空了,人少了,沒有人去觀賞它。真有“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虛寫想象。冬至日,本來不是紅芍藥花開的季節(jié)。但冬去春回,到了芍藥盛開的時節(jié),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唐杜甫說“細柳新蒲為誰綠”,姜夔說“紅藥為誰生”均為感時傷亂之情。思考三:下闋,詞人進入揚州城,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二十四橋、波心蕩、冷月(實寫)冷月無聲(實寫)

見到—聽到—想到—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虛寫)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虛寫)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虛寫)

下闋:借人(杜郎)、借物(紅藥)含蓄婉曲抒發(fā)山河破碎的痛惜傷感之情(黍離之悲。三、寫作思路、手法及主旨昔日(繁華熱鬧)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虛寫)春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虛寫)紅藥為誰生今日(破敗荒涼)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實寫)二十四橋冷月無聲

(實寫)手法:虛實對比,鮮明;化用詩句,內(nèi)涵文采斐然;情景交融,感染力強。主旨:抒發(fā)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感傷。虛實相生實寫“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虛寫“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青樓夢好”繁華熱鬧破敗荒涼對比昔盛今衰的感傷虛實相生,化用詩句,對比鮮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空城”姜夔與辛棄疾姜夔(1155——1221?)悲吟哀傷懷念才子想重溫舊夢恢復(fù)繁華。感時傷世。(文人清客。婉約派詞人)辛棄疾(1140——1207)慷慨激昂欄桿拍遍追念英雄欲恢復(fù)失地。憂國憂民。(激烈的主戰(zhàn)派,抗金將領(lǐng)。豪放派詞人)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詞寫作者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抒發(fā)了詞人對戰(zhàn)爭的厭惡與痛恨,對昔日繁華的追憶和懷念,對今日山河殘破、國土淪喪的哀思。表達了詞人因祖國山河的殘破、人民的不幸而極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內(nèi)心的郁憤,也有愛國的深情。四、知識拓展請大家把詞中的典故找出來,想想使用這些典故,說明了什么?竹西佳處過春風十里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仍在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題揚州禪智寺》春風十里揚州路,卷起珠簾總不如。

——《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贈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遣懷》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寄揚州韓綽判官》詞句詩句來源用典藝術(shù)手法《揚州慢》原句、出處作用竹西佳處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題揚州禪智寺》春風十里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贈別》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贈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遣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