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政治重點選擇題知識點歸納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根源: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鮮明特征: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根本)的共產主義社會.思想淵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英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實世界.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在本質上的一致性的公式(1)個別 般一一個別(2)實踐一一認識一一實踐(3)群眾一一領導一一群眾哲學緒論.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哲學和具體科學: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體的關系.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源”上才是絕對的,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范畸最根本的特點:強調社會的物質性【高頻】唯物論I.物質范躊(1)是唯物主義哲學關于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最高抽象(2)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一性所做的最高哲學概括(3)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列寧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上來把握物質.物質: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是一切實體的總和.運動: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相對靜止:是理解和衡量運動的尺度、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人們認識和利用事物的前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時空:是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絕對和相對的統一、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意識的本質(1)是人腦的機能(特殊的物質)(2)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3)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正確和錯誤的反映,都是對客觀物質的反映,都有客觀原型和社會原型.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和直接現實唯物辯證法.核心:對立統一規(guī)律.總特征:聯系和發(fā)展的觀點.體現了:唯物主義、辯證法、認識論的統一.革命性(1)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否定的理解(2)認為現存事物必然滅亡(3)從不斷運動和暫時性方面去理解既成形式(4)不崇拜任何東西,本質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基本范晡(1)原因和結果①揭示事物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范疇②兩者的區(qū)分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兩者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③因果關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滅亡的不同趨勢的范疇(3)可能性和現實性: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將來的相互關系的范疇(4)現象和本質①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的相互關系的范疇②現象分為真像和假象,假象不是錯覺,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現象和本質既有區(qū)別又有統一(5)內容和形式①揭示事物內在要素和這些要素的結構與表現方式的關系范晴②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但表現形式不同,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1)歸納和演繹(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其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2)分析與綜合:其客觀基礎是事物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3)抽象與具體: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辯證思維最重要的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4)邏輯與歷史相一致: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是辯證思維的根本原則.聯系的特點: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條件性.辯證聯系的前提:事物之間的區(qū)別(辯證法要求在區(qū)別中看到聯系,再聯系中看到區(qū)別).條件論(1)條件對事物發(fā)展和人的活動具有支持或限制作用(2)條件是可以改變的(3)改變和創(chuàng)造條件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新舊事物判斷標準: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質:由事物內在矛盾的特殊性決定,與事物有直接同一性.■:和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否定之否定(A B A,)(1)團結 批評 團結(2)實踐一一認識一一再實踐(3)古代樸素辯證法一一形而上學一一唯物辯證法.矛盾同一性①矛盾雙方可利用對方的發(fā)展使自己獲得發(fā)展②矛盾雙方可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獲得發(fā)展③矛盾雙方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最顯著作用)(eg:“福禍相倚”“物極必反”).矛盾斗爭性①在量變階段,促使矛盾事物發(fā)展②在質變階段,促使舊事物瓦解,新事物產生(最顯著作用).解決矛盾的形式(1)矛盾雙方同歸于盡(2)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3)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4)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高頻】(1)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一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事物發(fā)展的方向一一向著對立面轉化;(3)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一一事物的內部矛盾(4)矛盾的基本屬性一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5)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一一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6)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的方法;(7)事物的性質一一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的哲學依據:主次矛盾關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認識論.基本觀點:實踐觀點.本質規(guī)定:認識和實踐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物一感覺一思想;思想一感覺一物.實踐?基本特征:直接現實性(物質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人類精神的活動、是人類打開的一部心理學的書【高頻】.認識的本質(1)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以實踐為中介(3)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認識可以反映和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理性因素:指導作用、解釋作用、預見作用.非理性因素:動力作用、誘導作用、激發(fā)作用.真理的特性:客觀性、具體性、絕對性、相對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真理的本性、實踐的特點決定的.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1)確定性(絕對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凡是實踐證明了的一切認識都是客觀真理實踐能夠檢驗一切認識(就算目前不能,以后也一定能)(2)不確定性(相對性)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認識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經被檢驗的認識還要繼續(xù)經受實踐的檢驗(3)在真理標準上堅持辯證法,就要堅持: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1)相對真理中包含有絕對真理的顆粒(2)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中(3)任何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4)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價值的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價值評價的特點(1)評價是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2)評價結果依主體的具體特點為轉移(3)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4)主體的評價只有與人類整體的要求和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確的價值評價.價值評價在實踐中的重要作用(1)推動實踐不斷實現價值的精神驅動力量(2)實踐發(fā)展的規(guī)范因素(3)實踐活動發(fā)展的導向因素.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標:認識自然、爭取自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現為:人類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唯物史觀.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極其重要】(1)與社會存在發(fā)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最突出表現)(4)方法論意義: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歷史的基礎: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社會歷史的基本領域(要素):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社會存在:物質資料的生產以及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1)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人類社會物質性的集中體現(2)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礎、決定力量(3)是人類社會的物質承擔者、是骨骼系統(4)決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面貌,制約人們的全部社會生活(5)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變化發(fā)展,決定社會形態(tài)從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fā)展.生產力(1)是生產的物質內容,體現人們改造自然的現實的物質力量(2)特征:客觀性、社會歷史性、屬人性(3)構成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4)作用①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內容、根本條件、集中體現、客觀標志②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③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和根本體(5)生產工具: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客觀尺度、區(qū)分社會經濟時代的物質標志.生產關系(1)是生產的社會形式(2)是客觀的物質的社會關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3)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4)基礎: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起決定作用).經濟基礎(1)與一定的牛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2)實質是社會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關系.上層建筑(1)觀念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2)政治上層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政治組織):國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國家政權機構、政黨、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政黨等.社會形態(tài)(1)是同生產力發(fā)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體(2)包括:經濟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三者是歷史的、具體的統一(3)是具體的;歷史的,有產生、發(fā)展、滅亡的過程(4)內容包括:經濟基礎(骨骼)、上層建筑(血肉)(5)根據人的發(fā)展狀況.人類歷史分為: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社會“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客觀的有規(guī)律的發(fā)展過程(像自然一樣有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形態(tài)更替(1)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其中,生產力的發(fā)展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2)是歷史的客觀必然性和人們的自覺選擇性的統一(3)表現為歷史的前進性與曲折性、厥序性與跨越性的統一.一個名族做出這種或那種選擇的特定原因(1)民族利益(2)交往(3)對歷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點的把握程度.社會基本矛盾(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額矛盾.社會發(fā)展動力(1)基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2)最終動力:生產力(3)第一生產力:科技(4)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5)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改革.人的本質(1)人的本質在于勞動(2)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還是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歷史.歷史人物:決定歷史事件的進程和結局,但不能決定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英雄史觀的錯誤在于,否定了唯物史觀中:(1)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2)關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3)關干社會歷史發(fā)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的觀點.人民群眾社會歷史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既是劇中人,又是劇作者。普通個人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的總和構成了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注意:不是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1商品經濟理論一、商品.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二因素(1)使用價值①是商品的自然屬性;②反映商品中人與自然的關系;④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⑤是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2)價值:指凝結在商品中人類無差別的一般勞動①商品的社會屬性(共性、本質屬性)②反映商品生產者間的關系(即勞動交換).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間的關系(1)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有價值的一定有使用價值)(1)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2)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重點】(1)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2)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在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那里,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分離的,通過交換,商品生產者出讓商使用價值,實現商品價值;商品消費者出讓商品價值,實現商品使用價值。)二、商品生產.勞動二重性學說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時空上是統一的,是商品生產者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1)具體勞動:作用于自然物質,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上,創(chuàng)造出商品的使用價值。所以,使用價值的源泉是具體勞動和自然物痍;(保存和轉移價值)(2)抽象勞動: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人的腦力和體力消耗),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所以,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勞動.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1)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即消費所購買勞動力的過程,特點如下:A.勞動力的支配使用權屬于資本家,工人在資本家的監(jiān)督下勞動B.勞動產品全部屬于資本家(2)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價值量不變,商品個數(使用價值總?)增加,單位商品價值?減少(2)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A.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B.科學技術上的發(fā)展程度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C.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D.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及自然條件三、商品交換.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一一價值規(guī)律【高頻】(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2)行業(yè):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廠商: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競爭優(yōu)勝劣汰;調節(jié)社會收入分配.貨幣(1)本質:一般等價物(2)職能A.價值尺度:衡量商品的價值(用觀念形態(tài)的貨幣)B.流通手段:充當商品交換媒介(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C.支付手段:清還債務、延期支付時的職能,如債務、工資、稅款、利息等(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D.貯敏手段、世界貨幣:(足值的金屬貨幣)(3)貨幣的產生使商品世界分化為兩極:商品代表使用價值;貨幣代表商品價值。從而,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f商品和貨幣的矛盾(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但加深商品經濟的矛盾,所以,馬克思把商品轉換為貨幣稱為“商品的經驗的林躍”)四、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社會分工的出現;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重點】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既是私人勞動,又是社會勞動;私人勞動能否得到社會的承認而轉化為社會勞動形式,關鍵在于能否實現交換。資本主義制度下,兩者的矛盾進一步發(fā)展為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間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這一矛盾不斷運動,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觀必然性。(1)決定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2)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商,的驚險的跌躍”:只有商品變成保幣.私人勞動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剩余價值理論一、勞動力商品【必考】1.價值(1)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fā)展、維持和延續(xù)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所決定的(勞動者本人和家屬所需的生活資料價值、勞動者接受教育培訓的費用)。(2)勞動力價值的構成包含著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勞動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構成取決于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經濟文化水平(3)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的價值是借助于:抽象勞動再創(chuàng)造出來而增殖*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會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和供求關系有關.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主要特點是,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勞動和勞動力(1)勞動力可以成為商品,勞動不能(2)工人在市場上出賣的是“勞動力”(3)資本主義工資:本質是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但表現為“勞動”的價格(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引起的),從而模糊了工人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的界限,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二、資本資本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形式存在,本質是一定的歷史社會形態(tài)下的生產關系.根據在生產剩余價值中的作用不同(1)不可變資本c: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中通過具體勞動,把原有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無變化(里面有固定資本、流動資本)(2)可變資本v:用于購買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能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和大于自身價值的價值,使價值量變化.根據周轉方式或價值轉移方式的不同(1)固定資本:以廠房建設、機器設備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2)流動資本:以原料、燃料等勞動對象、以及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勞動對象在勞動過程中會全部消耗,其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并隨產品的銷售而全部收回;勞動力形式的流動資本的價值則由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再生產的新價值來補償)三、剩余價值.含義是雇傭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是勞動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前提:勞動者一無所有、是自由人一勞動力成為商品一貨幣轉化為資本雇傭工人的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產生剩余價值產生在生產領域,但也離不開流通領域(資本家到流通中購買勞動力商品來實現價值增殖,資本家能購買工人勞動力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W=c+v+m(1)具體勞動+不可變資本-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上一形成Cf商品的使用價值(2)抽象勞動+可變資本+必要勞動再生產出勞動力價值v;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mf形成v+m一商品的新價值.生產方法(如何延長剩余勞動時間)①絕對剩余價值: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延長總工作日(或提高工人勞動強度)②超額剩余價值:個別企業(yè)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資本家紛紛效仿,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追逐瓜分超額剩余價值,獲得相對剩余價值)③相對剩余價值:總工作日不變,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緡知必要勞動時間.平均利潤的形成(不同部門間競爭的結果)(1)把可變資本和不可變資本看成是"生產成本"W=c+v+m-W=K+m(2)把剩余價值看成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即“利潤”W=K+m-W=K+P(掩蓋了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關系)(3)資本在不同部門間流動、競爭形成“平均利潤”,遵循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原則。剩余價值大小就完全取決于所投入資本的數量,與工人的勞動無關,完全掩蓋了剩余價值的來源(4)商品價值一商品的生產價格=成本+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1)=社會剩余價值總量/社會預付總資本(2)影響因素:各部門利潤率水平、利潤率不同的各部門的資本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提高利潤率的途徑:提高剩余價值率、節(jié)省不變資本、降低資本有機構成.剩余價值的分割在利潤平均化規(guī)律的作用下,不同的資本家集團共同瓜分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產業(yè)資本獲得產業(yè)利潤;商業(yè)資本獲得商業(yè)利潤;銀行資本獲得銀行利潤;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等.意義(1)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剝削本質,闡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無產階級革命必然性(2)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銳利武器(3)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發(fā)現,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yōu)榭茖W(4)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guī)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有指導作用.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可變資本m'=m/v(1)某資本家投資100萬后掙120萬,其中購買勞動力支付了10萬,求剩余價值率解:120-100=20;20/10=200%(2)某資本家投資100萬元,其預付資本的有機構成4:1,每次投資的剩余價值率125%,則每次投資利潤:解:100*1/5=2020*125%=25資本理論一、資本積累.含義(1)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實質是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不斷擴大規(guī)模去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2)其唯一源泉是:剩余價值(3)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4)是社會財富占有兩極化的重要原因(5)是資本主義社會失業(yè)現象產生的根源(6)激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導致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動因:對剩余價值的貪婪追求;資本主義激烈競爭的需要.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1)對工人的剝削程度(2)勞動生產率的高低(3)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間的差額(4)資本家墊付資本的大小.后果【極其重要】(1)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追求剩余價值一資本積聚、資本集中一個別資本增大一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①資本積聚:通過不斷地資本積累實現個別資本和社會總資本的增大(資累是基礎、資聚是必然結果)②資本集中:通過兼并、聯合,增大個別資本,社會總資本不變(杠桿工具:競爭、信用)(2)引起相對人口過剩: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一可變資本的相對量減少一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小f大批工人失業(yè)f形成相對人口過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和存在的必要條件。原因:適應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性的變化對勞動力的周期性需要,有利于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資本構成資本的構成可以從兩個方面考察:(1)物質形式(東西):技術構成,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量的比例(2)價值形式(錢):價值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技術構成的變化會引起價值構成變化,而價值構成的變化也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化,所以,(3)資本有機構成:由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價值構成,c:v。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東西變化而導致的錢的變化。比如,工廠因購買機器而導致的資本投入的變化)【原材料漲價導致變化的是“資本價值構成”】二、資本再生產理論【高頻】.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后,將其全部用于消費,則生產在原有規(guī)模基礎上重復進行。實質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必考】.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家將一部分獲得的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使生產在擴大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資本循環(huán)理論【重點】(1)定義: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過程要依次經歷三個階段、執(zhí)行三種職能,從而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實現價值增殖(2)內容:購買階段(貨幣資本);生產階段(生產資本);銷售階段(商品資本)(3)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不斷進行的基本前提條: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繼起,在空間上同時并存【高頻】.資本周轉理論(1)資本周轉速度的衡量因素:①資本周轉時間;②資本周轉次數(2)資本周轉速度的影響因素【必考】①資本周轉的時間②生產資本的構成:固定資本忙周轉速度I(3)加快資本周轉速度:A.節(jié)約預付資本;B.提高年剩余價值量和年剩余價值率;C.減少無形精神損耗D,加快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5.社會再生產【高頻】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問題。要求:(1)生產中所消耗的資本在價值上得到補償(2)生產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得到實物的替換(3)兩大部類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4)內部各個產業(yè)部門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三、經濟危機理論【高頻】1.可能性:由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實質:生產相對過剩(相對于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過剩:“產品有,但你買不起”).周期性:危機(基本階段)、蕭條、復蘇、高漲壟斷理論.壟斷不能消除競爭,而是凌駕于競爭之上,與之共存(1)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2)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3)任何壟斷組織都不能把社會生產都包下來.金融資本:工業(yè)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形成途徑:金融聯系、資本參與、人事參與.金融寡頭指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并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①經濟:參與制(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來層層控制企業(yè)的制度)②政治:同政府的“個人聯合”(親自擔任或指派代理人擔任政府要職)③文化:建立政策咨詢機構,掌握新聞科教文化等.壟斷資本的實質:獲取壟斷利潤.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1)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根本特點)(2)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3)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聯盟已經形成(5)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分工進一步分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業(yè)經營全球化一、金融壟斷資本的發(fā)展.二戰(zhàn)后建立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西方國家普遍走向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chuàng)新的道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chuàng)新的影響(1)是金融壟斷資本得以形成和壯大的重要制度條件(2)壟斷資本主義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3)金融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大幅上升;(4)實體經濟資本利泗率下降,導致實體經濟向金融領域擴張,金融資本急劇膨脹(5)制造業(yè)就業(yè)人數嚴重減少,以金融為核心的服務業(yè)就業(yè)人數逐步增加(6)虛擬經濟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造成了經濟過度虛擬化,導致金融危機頻繁發(fā)生,不僅給資本主義經濟,給全球經濟帶來災難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重點】國家政權+私人壟斷資本.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1)科技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產物(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銳化的結果(3)應對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深化的要求(4)緩和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系的要求.實質: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來維護其壟斷統治,保證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形式(1)國家所有并直接經營的產業(yè)(2)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yè)(3)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訂貨、補貼等)(4)宏觀調節(jié):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5)微觀規(guī)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業(yè)規(guī)制、社會經濟規(guī)制.積極作用(1)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2)緩解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3)改善勞動者生活水平;(4)加快國家現代化進程;.消極作用: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深化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原因(1)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發(fā)展(2)工人階級爭取自身利益的斗爭(3)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對資本主義的影響(4)改良主義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表現(1)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2)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職工參與決策、職工終身雇傭制度、職工持股制度(3)社會階層和階級結構的變化(4)經濟調節(jié)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tài)的變化(5)政治制度的變化.實質(1)根本上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作用的結果(2)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統治的根基,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經濟危機新特點(1)經濟危機的四個階段間的差別有所減弱(2)各階段的交替過程已不如過去那樣明顯(3)更多地表現為金融危機的頻繁發(fā)生科學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未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據、找不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看不到埋葬資本主義的力■.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批判的空想主義.“一國勝利論?列寧”: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因此,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3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次提出:毛澤東?六屆六中全會?《論新階段》.成文全黨共識:延安整風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實事求是二、毛澤東思想.發(fā)展過程(1)開始形成:土地革命時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2)走向成熟:遵義會議后(3)繼續(xù)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和新中國成立后(4)寫入黨章:中共七大.“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對毛澤東思想做出系統概括的黨的文獻劉少奇?七大《關于修改黨的章程報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2)新時期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根本指針四、黨的思想路線(簡稱:實事求是).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前提)、理論聯系實際(方法)、實事求是(實質和核心)、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目的).意義(1)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獲得一切勝利的根本原因(2)是黨能夠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糾正錯誤,在挫折中奮起的根本原因(3)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形成(1)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首次提出“實事求是"(2)《改造我們的學習》:對實事求是做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3)延安整風、中共七大:在全黨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4)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1)它貫穿于兩大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2)它體現于兩大理論成果的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3)它滲透于兩大理論成果的方法論原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1)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2)領導力量是中共(3)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4)革命前途是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條件(1)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呼喚新的革命理論的誕生(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論形成的基礎.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兩次概括(1)《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和做路線(2)《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明確把官僚資本主義列為革命對象.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原因:其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是中共領導下的農民革命).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實現領導權必須具備(1)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2)對被領導者:給予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政治教育還有:(1)關鍵: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統一戰(zhàn)線(2)基本策略:在統一戰(zhàn)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3)堅強支柱:建立強大的革命武裝(4)根本保證: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1)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2)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3)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1)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2)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3)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政權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確立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先占鄉(xiāng)村,后取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同盟軍:貧農、民族資產階級.革命動力:工人(最基本)、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對象:地主階級、大資產階級(官僚、買辦).根本目的: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首要問題:分清敵友.首要對象:帝國主義.中心內容:沒收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特點和優(yōu)點:武裝革命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依據(1)中國內無民主制度,外無民族獨立(2)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現實可能性(1)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根本)(2)中國革命的敵人長期占據中心城市,農村是其統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3)民主革命后,農村的革命的群眾基礎好(4)全國革命形勢繼續(xù)向前(5)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6)黨的領導有力量和正確的政策.內容關鍵在于處理好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的關系,采取“工農武裝割據”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內容;(2)武裝斗爭: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證;(3)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陣地、進行武裝斗爭和開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三、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三大法寶?《共產黨人發(fā)刊詞》.內容: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中心支柱)、統一戰(zhàn)線.建立廣泛的統一戰(zhàn)線(1)經驗①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黨在統一戰(zhàn)線中的領導權②堅持以工農聯盟為基礎,擴大非勞動人民的聯盟③要處理好黨和資產階級的關系,又聯合又斗爭(最根本)(2)必須性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決定的②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3)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的交織在一起的諸多矛盾決定的(4)意義①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勝利的重要法寶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法寶③中共的一大政治優(yōu)勢(5)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zhàn)線包含兩個聯盟①勞動者的聯盟(主要):工農聯盟(主要)、工人與城市小資產階級②勞動者與非勞動者的聯盟:工人與民族資產階級.人民軍隊(1)唯一宗旨:為人民服務(2)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3)三灣改編:確立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黨指揮槍”.黨的建設1939《〈共產黨人>發(fā)刊詞》:把黨建設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稱為“偉大的工程”(2)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中共七大,《論聯合政府》: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緊密聯系人民群眾作風、自我批評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3)主要內容: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思想建黨是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社會主義改造理論.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1)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主體)、社會主義改造(雙翼)(2)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3)體現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緊密結合(4)體現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農業(yè)改造(1)步驟①互助組:社會主義萌芽②初級社:半社會主義性質;③高級社:社會主義性質(2)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guī)椭瓌t;(4)分析農村階級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5)堅持積極領導、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采取循序漸進步驟.手工業(yè)改造(合作化)①手工業(yè)供銷小組:社會主義萌芽性質②手工業(yè)供銷合作社:半社會主義性質③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社會主義性質.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1)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①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②社會主義萌芽性質(2)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①個別企業(yè)的公私合營:半社會主義性質②全行業(yè)的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性質③“四馬分肥”:按國家所得稅、企業(yè)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四個方面分配企業(yè)利潤“和平贖買”:國家有償將企業(yè)改變?yōu)閲鵂I企業(yè);讓資本家在一定年限內從企業(yè)經營中獲得一部分利潤(4)把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改造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剝削工人;擁護憲法、愿意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1)堅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2)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3)和平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意義(1)極大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極大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2)使人民當家做主(3)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有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一、《論十大關系》.提出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走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把農、輕、重工業(yè)三者的關系提到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社會主義社會存在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已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1)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2)是非對抗性的,可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調整和完善不斷地得到解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1)思想政治領域:團結一批評一團結(2)物質利益、分配:統籌兼顧、適當安排(3)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4)黨派關系: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和榮辱與共是1982年十二大加上去)(5)民族:民族平等、團結互助三、八大1?社會主要矛盾(1)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2)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經濟建設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陳云:“三個主體、三個補充”四、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形成的重要理論.實行以農業(yè)為基礎,以工業(yè)為主導的方針,以農輕重為序發(fā)展國民經濟.社會主義分為不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后者需更長時間.應采取“兩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把中國建設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技的強國. “兩參一改三結合”(1)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2)改革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3)工人群眾、領導干部、技術人員三結合.兩條腿走路方針(1)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并舉(2)中央工業(yè)和地方工業(yè)并舉(3)沿海工業(yè)和內地工業(yè)并舉(4)大型企業(yè)和小型企業(yè)并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早提到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問題的是:列寧.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三大:系統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含義(1)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2)我國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地位(1)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2)黨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fā)點(3)事關全局的基本國情(十三大).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生產力落后是主要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根本區(qū)別(1)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否成為社會經濟的主體(2)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確立(3)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在整個社會思想文化領域中的指導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確立.黨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要,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3)堅持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我們謀劃發(fā)展的基本依據(1)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2)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子增長的物資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3)國際地位: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內涵(1)把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2)突出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目標.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意義(1)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2)把搞清什么是社會主義與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緊密結合起來,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理論基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1)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2)為生產力發(fā)展開辟道路(3)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科學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統籌兼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1)最深刻依據:問題意識、人民情懷“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一個整體其中,戰(zhàn)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zhàn)略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③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石;④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⑤“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一、改革開放.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一場偉大的變革.性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重要性(1)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2)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3)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4)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5)黨和人民趕上時代潮流的重要法寶.目的和條件(1)堅持進一步解放思想:前提、總開關(2)堅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3)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二、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根本目的:促進社會公正主義,讓改革發(fā)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處理好的重大關系(1)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2)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3)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4)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根本目的:一切為了人民.內在要求:一切為了人民.總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布局:五位一體.本質jg性:社會和諧.最本質特征:黨的領導.根本力■: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根本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共同富裕(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3)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追求(4)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重要體現(5)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科學社會主義的目標取向:堅持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統一.共產主義的最高目的和終極價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社會階層(1)民營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人員和技術人員(2)受聘于外資企業(yè)的管理技術人員(3)個體戶(4)私營企業(yè)主(5)中介組織從業(yè)人員(6)自由職業(yè)人員.勞動、知識、人才、創(chuàng)造:四者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勞動處于核心和基礎位置.新時期的統一戰(zhàn)線(1)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2)包括:大陸,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基礎的聯盟;大陸以外,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基礎的聯盟(3)實質:在一個共同目標下,實現…最廣泛的團結,促進…的和諧(4)統一戰(zhàn)線的工作: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為黨的總路線、總、任務服務(5)統一戰(zhàn)線的核心問題:黨的領導問題.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問題(1)實質: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內部矛盾(2)處理原則: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①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繁榮的政治前提和基礎、民族政策的基石②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發(fā)展的根本保證、處理中國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③各民族共同繁榮: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3)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正確認識我國宗教問題的關鍵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認識到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宗教問題的群眾性和特殊復雜性.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在憲法和法律權利和義務范圍內活動(2)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4)尊重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政教分離.黨在新形式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靈魂)、能打勝仗(核心)、作風優(yōu)良(保證)的人民軍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布局經濟.十二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提出市場對資源去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的作用一、基本經濟制度.依據:社會主義性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還需發(fā)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能為社會主義服務.地位(1)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2)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堅持和完善(1)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其主體地位;發(fā)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其活力、控制力、影響力(2)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激發(fā)其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3)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二、公有制經濟.鞏固和發(fā)展的原因: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決定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構成: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性質:體現在所有權的歸屬上,所有制有公有制和私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qū)別.實現形式是采取怎樣的經營形式和組織形式的問題;不具有公和私、社和資的區(qū)別,如股份制;應多樣化.主體地位的體現(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體現在控制力上)三、非公有制經濟.亳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依據(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的不平衡性(2)它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撐增長、促進創(chuàng)新、擴大就業(yè)、增加稅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構成: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獨資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四、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依據: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意義(1)才能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2)才能保證人們在平等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建立和諧的經濟利益關系(3)才能保證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五、按生產要素分配.分類:物質生產條件、人的勞動.分配形式(1)按勞動力價值分配(2)按資本或資產等物質生產要素分配(3)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原國: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內在要求、要素所有權關系在經濟上的體現.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一些要素,如土地,不是勞動產品,所以沒有價值六、分配方式1.分配方式(1)勞動收入①按勞分配:公有制企業(yè)中工人的工資、獎金等②非按勞分配:個體戶老板收入、私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工人工資;轉讓技術、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信息、專利(2)非勞動收入:資本收入:私營企業(yè)主和外資企業(yè)資本家的收入;資產收入:租金、利息、姑息、紅七、農村.解決“三農問題”(1)方針: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針(2)底線: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3)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我國農業(yè)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yè)綜合效率和競爭力.農業(yè)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保障糧食安全.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落實集體所有權、穩(wěn)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最根本上是:結構性問題.致力于解決中國中長期問題,根本解決之道在于結構性改革,重點在:供給側八、城鎮(zhèn)化道路.重要性(1)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經濟發(fā)展的結果和動力(3)解決農村、農業(yè)、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4)推動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重要支撐(5)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yè)升級的重要抓手(6)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有重大意義.內容:以人為本、優(yōu)化布局、生態(tài)文明、傳承文化.最重要的是: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城鎮(zhèn)化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包括(1)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無產階級專政,因為它與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作用、職能、歷史使命相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不斷發(fā)展社會會主義民主,切實保護人民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統一與穩(wěn)定.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把民族因素與區(qū)域因素相結合(2)把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相結合(3)把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相結合(4)蛆: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含義:由居民(村民)選舉成員組成居民(村民)委員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的制度(2)主要內容:農村居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企業(yè)職工代表大會(3)特點:最直接、最廣泛(4)核心: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要求(1)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2)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3)目標: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4)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1.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基本原則(1)堅持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2)堅持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3)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4)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1)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2)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3)在制定其他各種制度中起決定性作用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1)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2)科學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A.培養(yǎng)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B.增強全民族文化釗造活力?關使C.要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D.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2.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為中心環(huán)節(jié)(1)完善文化管理體制(2)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3)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4)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生態(tài)文明建設.核心: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總體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1)尊重自然:人與自然相處的首要態(tài)度(2)順應自然:人與自然相處的基本原則(3)保護自然:人與自然相處的首要責任.方向和重點:堅持節(jié)約優(yōu)先、保護優(yōu)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1)在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中,要把節(jié)約資源放在首位(2)在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把預防為主、源頭治理放在首位(3)在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復生態(tài)系統放在首位.堅持資源節(jié)約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1)堅持節(jié)約優(yōu)先、保護優(yōu)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2)著力推進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3)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產業(yè)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4)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理論.一國兩制,最早是針對:臺灣.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的變化1949“解放臺灣”1955周恩來:戰(zhàn)爭的方式、和平的方式1981葉劍英:“葉九條”“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2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十八大后的;理論新發(fā)展(1)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2)國家統一是歷史必然(3)和平發(fā)展是統一的正確道路(4)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落腳點和基本著眼點(5)遏制臺獨是保證兩岸關系的必然要求“九二共識”是政治交往的基礎條件(7)大陸的發(fā)展是兩岸關系的關鍵外交一、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初的外交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2)精髓:國家主權平等.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1)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務(2)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3)堅持同發(fā)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的原則(4)堅持愛國主義與履行國際義務相統一.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中國外交工作布局:大國一一關鍵;周邊 首要;發(fā)展中國家一一基礎;多邊一一舞臺二、和平發(fā)展道路.含義(1)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自己,又通過發(fā)展自己維護世界和平(2)實現自身發(fā)展、堅持對外開放(3)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各國互利共贏(4)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最鮮明的特征(1)科學發(fā)展、自主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和平發(fā)展、合作發(fā)展、共同發(fā)展(2)是統籌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的發(fā)展道路(3)是勇于參與經濟全球化又堅持廣泛合作、互利共贏的發(fā)展道路.依據(1)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fā)展(2)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的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3)是基于中國60多年歷史經驗總結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4)是基于當今世界發(fā)展潮流的必然選擇.世界意義(1)打破了強國必霸的大國崛起模式(2)帶給世界更多的機遇(3)將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國際格局演變和國際體系變革三、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1、提出依據(1)基于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認識(2)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實踐的延續(xù).新在合作共嬴.核心(1)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維護不干涉內政和尊重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等國際關系基本準則(3)維護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對世界和平承擔的首要責任,開展對話和合作(4)實現雙嬴和共贏.應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途徑(1)要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要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fā)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3)要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4)要加強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規(guī)體系黨.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十八大:學習型政黨(基礎)、服務型政黨(目的)、創(chuàng)新型政黨(動力).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建設(1)根本問題和時代課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的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2)主線: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執(zhí)政能力建設(3)目標: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電潔性,必須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鈍潔性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37思想部分理想.特征(1)時代性:帶有時代的烙印(2)現實性: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3)預見性.現階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中共領導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和信念的關系(1)理想是信念的前提(2)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3)很多情況下,理想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性.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2)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觀.人生觀與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對世界觀的鞏固、發(fā)展、變化有重要作用.人生觀的主要內容(1)人生目的:人生觀的核心,決定人生道路、人生態(tài)度、人生價值標準(2)人生態(tài)度: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3)人生價值:自我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對待人生環(huán)境,要促進:自我身心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1)團結統一: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2)勤勞勇敢: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興家立國之本(3)自強不息:A.不屈不撓的精神: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B.與時俱進的精神:因時而變、隨時而制、與時偕行、與日俱新C.堅貞剛毅的品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時代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科學內涵:調節(jié)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guī)范;民族精神的核心.特點(1)是歷史的、具體的,不同歷史條件下內涵不同(2)在階級社會中,愛國主義具有階級性(2)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消亡,愛國主義失去存在意義(3)現階段為:獻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祖國統一大業(yè).基本要求(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主權、財富、民族發(fā)展和進步的立身之本(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檢驗一個人對祖國忠誠程度的試金石一一對人民群眾情感的深淺程度(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文化傳統(1)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被稱為國家和民族的胎記(2)民族得以延續(xù)的“精神基因"(3)培養(yǎng)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4)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1)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2)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3)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4)既重視發(fā)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5)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道德部分.本質(道德與社會經濟關系)(1)由經濟基礎決定,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2)社會經濟的性質,決定相應道德體系的性質(3)社會經濟關系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guī)范(4)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5)階級社會中,道德帶有階級屬性(會打上階級的烙印).社會作用(1)為經濟基礎服務,是重要的精神力量(2)通過調節(jié)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3)是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內在動力(4)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存在有重大影響(5)在階級社會中,調節(jié)階級矛盾的重要工具(6)道德發(fā)揮作用的性質是由:道德所反映的經濟基礎、代表的階級利益決定的.功能(1)認識功能: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社會經濟關系(2)規(guī)范功能:用正確善惡觀,規(guī)范行為與道德修養(yǎng)(3)調節(jié)功能:主要形式是道德評價;所賴以發(fā)揮作用的力量: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4)集中表現為:是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及實現自律完善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1)道德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調控范圍擴大(3)調控手段豐富科學合理(4)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①貢任奉獻:“公義勝私欲”、“夙夜在公”、“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義后利”、"見利思義”、“見義勇為”、“義然后取”②“仁愛”和諧:“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仁者自愛”,“兼相愛,交相利”,“和為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③謙敬禮讓:“恭敬之心,禮之端也”,“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不學禮,無以立?!保岸Y,人之干也。無禮,無以立?!雹茔∈卣\信:“養(yǎng)心莫善于誠”,“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義,言可復也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明于庶物,察于人倫”⑥強調道德修養(yǎng),塑造理想人格:“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采購代表合同格式
- 施工招標文件的經典范本詳解
- 快遞公司丟件找回保證
- 促銷材料選購合約
- 居間環(huán)保居間咨詢
- 工程保證書格式及內容
- 誠實守信贏得尊重
- 借車期間車輛保險協議
- 供應商零件信譽承諾
- 簡易純勞務分包合同示例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真題
- GB/T 44625-2024動態(tài)響應同步調相機技術要求
- 倫理與社會責任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高清版)JTGT 3610-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
-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鋼制壓力容器材料選用規(guī)范
- 2024年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國開2023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形成性考核一二三四參考答案
- GB/T 9119-2010板式平焊鋼制管法蘭
- 大型電力變壓器安裝監(jiān)理工作要點
-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建檔備案工作規(guī)范
- 輸變電工程經濟評價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