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_第1頁
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_第2頁
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_第3頁
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_第4頁
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大中國古代史全套課件2

中國通史

緒論

《中國通史》是中文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每一門學科往往要回答三個W,即:whatwhyhow,歷史學則要學習5個W:whenwherewhowhatwhy。緒論中也主要3個W,即歷史是什么?為什么要學歷史?和怎樣學習歷史三個問題。31、什么是歷史?

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史”:“史者,記事者也,從右,持中;中,正也。”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歷史有三層含義:

一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即人類客觀的發(fā)展歷程,是歷史的客體。二是指人們的歷史認識,或作為歷史認識成果的各種歷史書,是主觀對客觀的能動的反映。三是指歷史學科,即通過史料中介,在歷史記錄的基礎上,再現還原歷史過程,對歷史事件作出解釋說明,并探尋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52、什么是《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指中國的先民在中國的土地上繁衍、發(fā)展進化的過程,習慣上把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歷史稱為中國古代史,它占據全部歷史的絕大部分,越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衰亡的歷程。主要講述歷代的政治、經濟制度,主要的文化成就,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歷史人物及其活動,以及社會生活狀況、風俗文化等。此外,還要學習掌握基本的史學理論。63、為什么要學習《中國古代史》?

借鑒功能

教育功能

歷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文化更是愛國主義的最好素材。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認識功能。74、怎樣學習中國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識、史學理論和史學方法。鄭天挺教授曾說過:“我們要以時為經,以事為緯,把人物、制度貫穿其間?!?、要涉入一些史學原著,一些原始史料;3、要學會使用歷史工具書和多媒體技術查找歷史資料。4、要有懷疑精神和求真的精神。

8中國古代史的參考資料

一、原始資料1、紀傳體史書。計有《史記》130卷,《漢書》120卷等25史。

2、編年體。即按日月順序編寫的史書。主要有《春秋》、《資治通鑒》等。3、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編寫的史書。

4、政書、類書。有“十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為三通)。

9中國古代史的參考資料二、今人著述1、通史:如范文瀾著《中國通史》,郭沫若《中國史稿》,翦伯贊等《中國史綱要》等。2、古代史:如劉澤華主編《中國古代史》,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等。3、斷代史:如呂思勉《先秦史》、《秦漢史》,林劍鳴《秦漢史》,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等。

三、史學刊物主要有《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中國經濟史研究》、《史學月刊》,以及重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

10

第一編中國的原始社會(約200萬年前~前2070年)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發(fā)現的眾多的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包括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猶如滿天星斗分布在祖國的大地上。這些燦爛的石器時代的文化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及社會生活。中國先民用他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11原始社會概述教學要點:中國歷史的開端;原始人類的繁衍;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教學內容: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的傳說;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與晚期智人;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遺址、社會組織和經濟生活;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遺存、經濟生活、社會結構;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己艘螅阂髮W生了解我國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階段的基本情況;掌握仰韶文化、半坡遺址、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詞概念;認識北京人的體質特點和智人對人類的貢獻;弄清母系氏族公社與父系氏族公社的異同;知道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

12大同世界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狐獨廢疾者皆有養(yǎng),男有份,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13大同世界

學習原始社會要掌握的四個要點

1、中國原始先民的生產力狀況:從打制的舊石器到磨制的新石器到金石并用的金石時代再到青銅時代以至鐵器時代。2、人類身體形態(tài)的演進:在勞動中人類自身體質進化的演變情況,從猿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再到新人的演進過程。3、社會組織形態(tài)的演變:從原始群到血緣家族公社到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變過程。人類婚姻形態(tài)的演變:從雜婚到血緣群婚到族外婚再到對偶婚最后演進成一夫一妻制。

14一、與人類起源有關的古猿類

化石的發(fā)現

人類社會歷史開始之前,我國大地上已經生存著作為人類遠祖的幾種古猿。目前我國已經發(fā)現了這些古猿的化石。這些古猿化石的發(fā)現,對于了解人類遙遠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他們演化發(fā)展的譜系,探討人類起源等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51、人的創(chuàng)造說

《舊約圣經·創(chuàng)世記》有“上帝造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鳥獸凡五日,第六日乃照已像,摶土為人,名日亞當,后取亞當之肋骨變?yōu)閶D人,名日夏娃,現在世界上的一切人類都是亞當夏娃的子孫后代?!?617盤古開天辟地

三國徐整的《三五歷記》有: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開宇宙,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一萬八千年后垂死身化,氣為風云,聲音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道路,肌肉為田地,發(fā)胡為星辰,皮膚為花草樹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為雨露甘霖,由此而有宇宙萬物。

18女媧造人補天

《太平御覽》和《風俗演義》記載:“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氏,女媧摶土作人,劇務力,不暇忙,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9女媧造人補天

但人類曾蒙受無端的災禍:“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燗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巨鼇之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翼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準南子·覽冥訓》),使人類有了幸福的生活。

20女媧造人補天

2、人的進化說

1809年,法國學者拉馬克在《動物哲學》中提出高等動物起源于低等動物,指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

1859年英國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進化說,1871年在《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指出,人類起源于動物,是從滅絕的古猿進化而來的.1876年,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勞動的作用,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

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標志著人最初從猿分化出來,開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終分化的標志。

21人類的進化過程2223人種

根據皮膚的顏色,頭發(fā)的形狀和顏色,眼、鼻、唇的形狀等一些能夠世代遺傳的特征,科學家把人分為四個種類。棕種人也叫澳大利亞人種。黃種人也叫蒙古人種。白種人也叫高加索或歐羅巴人種。黑種人也叫尼格羅人種。24…勞動…古猿直立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人類的誕生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與文化

我國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至今發(fā)現的有三、四百處,分布于全國各地。大量的人類化石的發(fā)現,對于研究人類的起源,中國古代居民人種的形成,華夏民族體質的演進、發(fā)展等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眾多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我國舊石器時代居民的社會生活、文化內涵、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組織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25二、中國境內的原始人類

中國是人類起源發(fā)展的一個搖籃,森林古猿、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認為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最早的共同的祖先。云南祿豐石灰壩發(fā)現了距今800萬至1000萬年以前的屬于臘瑪古猿的化石,而南方古猿中的纖細種被認為是人類的直接祖先。26271中國猿人的化石遺存大約在距今300多萬年或100萬年前后,人基本上形成了,通稱為直立人,或者猿人。我國境內遍布猿人的遺跡,已發(fā)現許多猿人的化石,主要有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猿人等。巫山人巫山人:1984年發(fā)現于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zhèn)龍坪村龍洞苞西坡,這種文化遺存稱為龍骨坡文化,巫山人是目前所知的我國境內發(fā)現的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約為204萬年到200萬年間。

2829元謀人時間:距今約170萬年前地點:云南元謀已知的我國境內的最早的人類元謀人是1965年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發(fā)現的,有兩顆人牙化石和一批打制石器,其生存年代距今約為170萬年前。

30藍田猿人

“藍田猿人”1964年5月在陜西藍田公王嶺發(fā)現,為頭蓋骨化石,距今約九十多萬年(一說五、六十萬年,一說八十萬年)。

31北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1921年在北京房山區(qū)周口店龍骨山最早發(fā)現,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發(fā)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32北京人時間:40-50萬年前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能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生活。意義:北京人的發(fā)現,首次以事實說明中國是人類文明發(fā)源地之一,打破了“中國人種西來說”。333435中國猿人的體質特征

①前額低平。②眉骨粗大。③嘴巴前伸。④顴骨較高。⑤腦容量小。⑥下肢彎曲。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我們的祖先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進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彪m然這些猿人還保留著許多古猿的特征,但已經脫離了古猿,與之分道揚鑣了。36猿人時期的特點猿人以簡陋的工具,結伴而行,組成了人類的第一個社會組織血緣家族公社,所謂血緣家族公社即同輩人的婚姻集團,在群體內部實行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人與人平等,生產資料公有,生活資料平均分配的社會形態(tài)。北京人逐漸擺脫了亂婚雜交的狀態(tài)而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實行同輩間的血緣群婚,即同輩男女之間的互為夫妻。

37二、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又稱為古人或尼人,是尼安德特人的簡稱,因1856年德國的伏爾羅特在尼安德特河谷最早發(fā)現而得名,尼人是猿人到新人的過渡時期,屬于舊石器文化中晚期,距今約20萬年左右。我國境內早期智人的主要代表有大荔人,丁村人、許家窯人和馬壩人。38

二、早期智人

從體質上來說,早期智人依然保留著猿的部分特征,但頭骨變薄,前額增高,嘴巴也沒有猿人那么突出,已更多地具備了現代人的特征。就生活狀況而言,他們同大自然作斗爭的能力遠遠超過了猿人,使用的工具雖然是打制石器,但已有了比較明顯的分類。狩獵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產活動。社會組織有所發(fā)展,已經排除了兄妹之間的婚姻。

39古人的進化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有了進一步加工,有了按年齡和性別的初步分工。古人時期的一個重大進步是已經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其婚姻狀態(tài)主要實行同輩婚,即血緣群婚,如伏羲女媧傳說中的兄妹婚,其社會組織形態(tài)是實行血緣家族公社的形式。

40三、新人階段

新人又稱智人、真人,他們生存的年代大約在距今四五萬年以前,屬于舊石器時期晚期和新石器時代,由于不斷的勞動進化他們的雙手更加靈活,大腦也更加發(fā)達,有身體形態(tài)上已完全消失了猿性而同現代人沒有區(qū)別,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41新人的主要代表(1)、1951年在四川資陽黃鱔溪基處發(fā)現的資陽人。(2)、1958年在廣西柳縣通天巖發(fā)現的柳江人,此外還有臺灣的左鎮(zhèn)人,廣西來賓麒麟山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頂洞人。

4243

山頂洞人時間:約2萬年前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的洞穴里特征:開始使用磨制石器,學會了磨擦取火,出現了弓箭;過著氏族公社(母系)生活。意義:摩擦取火,這是人類第一次支配了一種自然力,最終把認同動物界分開。444546打制石器(舊石器)磨制石器(新石器)47新人的社會生活

生產工具已掌握了磨制和挖孔的技術,處于新石器時代,新人還學會了制陶技術。新人實行族外婚,又稱普那路亞婚,即同一家族內的同輩男女不得互為夫妻。族外婚的實施是氏族形成了標志,氏族又稱氏族公社,是一種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社祖先崇拜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共同從事勞動生產,共同消費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屬于原始社會的高級階段,通常分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公社。

48新人的主要貢獻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氣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馬恩選集》3卷154頁)。弓箭的發(fā)明也有重要意義:“弓箭對于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于野蠻時代和火器對于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保ā恶R恩選集》4卷19頁)。

49第三節(jié)母系氏族公社

晚期智人時期,原始群的組織形式已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因而逐漸轉變?yōu)橐环N新的社會組織——氏族公社。氏族公社的出現,與婚姻制度密切相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自一切兄弟和姐妹間,甚至母方最遠方的旁系親屬間的性交關系的禁例一經確定,上述的集團便轉化為氏族了”。氏族公社有母系和父系之分。最先出現的氏族公社是母系氏族公社。

50四、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

母系氏族公社在黃河流域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是長江流域的主要代表在河姆渡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發(fā)現,是江南地區(qū)迄今為止最早的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遺址,距今約為7000年。裴里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鄭縣裴李崗西北7.5公里處。

馬家窯文化:有遺址四萬余處,東起涇、渭河上游,西至龍羊峽附近,北入寧夏清水河流域,因首次發(fā)現于甘肅臨洮馬家窯而得名。馬家浜文化:最初發(fā)現于浙江嘉興馬家浜。

5152母系氏族遺址時間發(fā)現地點原始農業(yè)原始畜牧業(yè)原始手工業(yè)其他半坡氏族遺址公元前4800-4200年陜西西安半坡村種粟(世界最早)飼養(yǎng)豬、狗、牛等制作彩陶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的代表河姆渡氏族遺址公元前5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種水稻(世界最早),制骨耜飼養(yǎng)豬狗和水牛等制作陶質、骨質和象牙的藝術品長江流域母系氏族的代表母系氏族公社535455彩陶56母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經濟生活

開始過著定居的生活,已學會建筑房屋。經營原始的鋤耕農業(yè)。

出現了原始的手工業(yè)。有共同墓地,隨葬品比較平均表明當時沒有貧富懸殊的狀況,也沒有男女合葬墓,有的尸體上有赤礦石,表示已有初步的靈魂觀念。

57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點

婦女在氏族公社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母權制社會

母系氏族公社實行原始共產制,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計算母世系,從母居,子女從母姓。

奉行圖騰崇拜。圖騰即彼之血族,種族,是氏族的標志,是族徽,圖騰相當于族徽,或為動物,或為植物,或為無生物。

在婚姻關系上實行族外婚,又稱普那路亞婚,和對偶婚。

58母權制

所謂母系氏族制或母權制,是指世系按母方來確認和計算,成員死后財產歸母方血緣家族繼承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是氏族公社的典型形態(tài)。距今約五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被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59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主要是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工具的進步,除石器以外,還進入純銅時代和金石并用時代,以后又往銅中加入錫和鉛成為合金,進入青銅時代。由于兩性的社會分工,繁重的農業(yè)和家畜飼養(yǎng)業(yè)都由男子負擔,成為鋤耕農業(yè)的主導,占據婦女的經濟領域,社會地位上升,而成為主體,恩格斯說:“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世界歷史意義上的失敗?!?0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遺存

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至六千年,因首次發(fā)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龍山文化:由仰韶文化發(fā)展而來,因首次發(fā)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而得名。

屈家?guī)X文化:距今四千至四千五百年,最先發(fā)現于湖北京山縣屈家?guī)X。良渚文化:由馬家浜文化發(fā)展而來,首次發(fā)現于浙江杭州良渚。齊家文化:距今二千年,發(fā)現于甘肅和政齊家坪。616263

大汶口文化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特征:早期屬于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中晚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出現剩余產品和貧富分化。父系氏族公社的經濟狀況

農業(yè)是當時最主要的生產活動。生產工具雖然仍舊是磨制的石器,但磨制比母系階段更為精細。生產水平明顯有所提高。

家畜飼養(yǎng)業(yè)已相當發(fā)達。不僅“六畜”齊備,而且數量較大,其中豬的數量最多。

陶器制作技術很有進步,出現了快輪,爐溫達到1200℃以上。陶窯數量顯著增加。此外,還出現了銅器。手工業(yè)與農業(yè)已經分離。

646566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點

首先產生了以男性計算世系的父權制,由于財產多由男子繼承,女子從夫而居,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因此產生。為了財產的繼承,出現了婚姻形態(tài)

的飛躍,產生了一夫一妻制。

農村公社代替氏族公社。

實行軍事民主制。由于戰(zhàn)爭頻繁,軍事首領的權力日益擴大,但軍事首領由氏族大會選舉產生,尚保留了民主的性質,因此為軍事民主制。

6768697071原始群居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早期中晚期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類簡表四、原始社會的解體

家長特別是氏族首領自然擁有支配全體家族成員的權力,因而使氏族內部日益失去了平等民主的生活:一部分人高高在上,一部分人被奴役,而且財產的分配也越來越不公平。隨著分配不合理現象的發(fā)展,私有觀念應運而生。

戰(zhàn)爭中的俘虜和本氏族的一些成員淪為奴隸。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對立的階級。

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的解體。

72三皇五帝的傳說

三皇五帝是指傳說中的最早的帝王,最早出現在戰(zhàn)國時代,但說法不一。三皇通常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五帝的說法主要有《史記》所列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和《呂氏春秋》所列太昊、炎帝、黃帝、少昊和顓頊

737475767778復習思考題1、名詞解釋山頂洞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半坡遺址2、簡要回答①為什么說我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②北京人在體質上有那些特點?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異同?④原始社會是怎樣解體的?

79第一講夏·商·西周

一、夏(前21~17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治水社會?美卡爾·魏特夫著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一、夏(前21~17世紀)夏周商△

夏商周…彼此之間的橫的關系,才是了解三代關系與三代發(fā)展的關鍵。…不僅是前仆后繼的朝代繼承關系,而且一直是同時的列國之間的關系?!飨纳讨茉谖幕鲜且幌档模嗉炊际侵袊幕?,但彼此之間有地域性的差異。 ——

張光直△在夏商周時代被認為是正統(tǒng)的國家只有一個。——

謝維揚《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易·革卦》:“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倍?、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睖唬骸拔M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敝T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薄妒酚洝ひ蟊炯o》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瓰槠錃⑹峭佣髦暮V畠冉栽唬骸胺歉惶煜乱?,為匹夫匹婦復讎也?!睖颊鳎愿疠d,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東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文公下》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眾,曰:無戲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將多于前功,適于山,用降我兇德,嘉績于朕邦。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嗚呼!邦伯、師長、百執(zhí)事之人,尚皆隱哉!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眾。朕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今我既羞告爾于朕志,若否?罔有弗欽,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尚書·

盤庚下》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卜辭舉例貞:我受黍年?貞:我不其受黍年?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庚子卜,爭貞:翌辛丑,啟?貞:翌辛丑,不其啟?王固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啟。之夕允雨,辛丑啟。郭沫若《殷契粹編》:“殷人一事必數卜,或卜其正,或卜其反,或卜如此,或卜如彼。”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二、商(前17~11世紀)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孟子·盡心下》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師起容關至浦水,士億有余萬。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戰(zhàn)。武王左操黃鉞,右執(zhí)白旄以麾之,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淮南子·泰族》盡信《書》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孟子《逸周書·世俘》載武王戰(zhàn)果(據顧頡剛校定本):馘177779人俘300230人滅國99,服國562

狩獵動物10223頭繳獲玉180000塊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周公曰:…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顧畏于民碞!

——《尚書·召誥》周公說:…唉,皇天上帝把他的大兒子也就是這個大國殷所授的天命收回了,現在把天命授給了王!王承受了天命,說到吉慶是無窮盡的,說到憂慮也是無窮盡的。唉,王啊,你怎么可以不加警惕呢?…我們看看前人夏代,原先是受到老天爺的信任和保佑的,后來因為違背了天道,也就喪失了天命。我們就今再看看殷代,原先也是受到老天爺的信任和保佑的,后來因為違背了天道,也就把天命喪失了?!?,王啊,你雖然年輕,卻是上帝的大兒子??!你能夠使小民跟你和諧,上帝就會保佑你了。王不要輕看這些小民啊,王心里應該時時警惕著,小民是很可怕的?。∪?、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笾荛g之大變革,自其表言之,不過一姓一家之興亡與都邑之移轉;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又自其表言之,則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無以異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則其制度文物與立制之本意,乃出于萬世治安之大計,其心術與規(guī)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夢見也。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殷周制度論》

王國維先生(1877~1927)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周以上千八百諸侯,其長伯為君,次仲、叔、季為卿大夫,支屬為士、庶子,皆世官位。 《漢舊儀》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尚書·呂刑》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國野粗略觀察夏、商、西周的國家形態(tài)及其發(fā)展,我們已明顯感到有一種點和面的區(qū)分。西周的點有豐鎬、成周及各諸侯國所在的大邑等。點與點之間存在著廣大的面。點就是國,面就是野。點與面之間的對立,點對面的控制和奴役,則主要通過部落征服來實現。 趙世超《周代國野制度研究》《說文解字》:“國,邦也?!薄耙?,郊外也?!薄对娊洝ご笱拧っ駝凇罚骸盎荽酥袊棻怂姆?。”毛傳:“中國,京師也?!比⑽髦埽ㄇ?1世紀~前771年)喪服名服喪期限斬衰(cui)三年齊(zi)衰原有四等,后代定制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緦(si)麻三月喪服制度《儀禮》十七篇1.士冠禮2.士昏禮3.士相見禮4.鄉(xiāng)飲酒禮5.鄉(xiāng)射禮6.燕禮 7.大射禮8.聘禮9.公食大夫禮10.覲禮11.喪服12.士喪禮13.既夕14.士虞禮15.特牲饋食禮16.少牢饋食禮17.有司徹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周禮五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祗)祭禮儀禮八達之禮以兇禮哀邦國之憂喪禮以賓禮親邦國朝、聘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冠、昏、鄉(xiāng)、射《儀禮》:大約成書于春秋時期的禮儀職業(yè)手冊。早期《五經》中的《禮》經專指此書。《周禮》:原名《周官》,一部理想化的官制著作,分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分?;蛞詾椤爸芄绿街畷保蛞詾椤傲鶉幹\之書”,或以為西漢劉歆為佐王莽篡位偽造之書?!抖Y記》:戰(zhàn)國至秦漢儒家所作禮制資料匯編,共49篇?;蛴浿贫龋蚴鏊枷?,內容較雜。后代《五經》中的《禮》經指此書。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驪山烽火臺遺址 陜西臨潼縣南第二講春秋·戰(zhàn)國

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三、經濟的發(fā)展四、諸子百家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春秋五霸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睂υ唬骸柏曋蝗?,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南征而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R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左傳》魯僖公四年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周室自文、武始興,崇道德,隆禮義?!按呵飼r,已四五百載矣,然其余業(yè)遺烈,流而未滅。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時君雖無德,人臣輔其君者若鄭之子產、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并立于中國,猶以義相支持,歌說以相感,聘覲以相交,期會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會享之國,猶有所恥。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仲尼既沒之后,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zhàn)斗,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夫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是以傳相仿效,后生師之,遂相吞滅,并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盡為戰(zhàn)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

——劉向《戰(zhàn)國策書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尊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

——

顧炎武《日知錄》卷13《周末風俗》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韓非子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一、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稳菘蓍拢婺亏蠛?,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艘拱l(fā)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也!”…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匐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戰(zhàn)國策·蘇秦始將連橫》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廷,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前536年 鄭國鑄刑書

叔向使詒子產書,曰:…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御。…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裰獱幎艘樱瑢壎Y而征于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并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

《左傳·昭公六年》前513年 晉國鑄刑鼎

仲尼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貴,貴是以能守其業(yè)。貴賤不愆,所謂度也?!駰壥嵌纫玻鵀樾潭?,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è)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呂氏春秋·離謂》:子產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绔,民之獻衣襦绔而學訟者不可勝數。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所欲勝因勝,所欲罪因罪。鄭國大亂,民口諼嘩。子產患之,于是殺鄧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淮南子·詮言訓》:鄧析巧辯而亂法。高誘注:鄧析教鄭人以訟,訟俱不厄,子產誅之也。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史記·商君列傳》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二、貴族制向官僚制的過渡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三、經濟的發(fā)展尚書·禹貢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呂氏春秋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周禮·職方冀州兗州青州并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爾雅·釋地冀州兗州營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戰(zhàn)國文獻中,平等的“九州”地域概念取代了昔日內近外疏的“內外服”地域概念四、諸子百家四、諸子百家四、諸子百家孔丘…對于夏、商、周這三個大時代的歷史、文化作了反思?!煞此贾械贸鲆恍├碚?,這些理論就成為他的“道”的內容?!叭省笔侨酥詾槿说目偟奶攸c?!浊鹬v“仁”是對人的反思。這種反思是人類精神的自覺??赡苤皇浅醪降淖杂X,但有自覺和沒有自覺,有很大的差別。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馮友蘭先生四、諸子百家孟子仁政論性善論民本論修養(yǎng)論荀子唯物天道論性惡論明分使群德主刑輔墨子兼愛與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明鬼老子本體論辯證法無為和以退為進歷史退化論莊子相對主義的認識論消極自由的人生觀韓非子極端性惡論斗爭哲學國家主義獨裁理論名家邏輯問題:合同異離堅白白馬非馬四、諸子百家與這個變亂的社會一道被拋棄于動蕩之中的是思想的世界?!谶@一思想分裂的時代,人類才真的開始不完全依賴幻想的神明和自在的真理,而運用自己的理性……

(葛兆光)四、諸子百家《史記》記老子: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六十有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福建泉州老君巖四、諸子百家第三講秦·西漢

一、秦帝國的興亡二、西漢政治演變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國有禮,有樂,有《詩》,有《書》,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辯。國有十者,上無使戰(zhàn),必削至亡。國無十者,上有使戰(zhàn),必興至王。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國貧而務戰(zhàn),毒生于敵,無六虱,必強。國富而不戰(zhàn),偷生于內,有六虱,必弱?!涸欢Y樂,曰《詩》《書》,曰修善孝弟,曰誠信貞廉,曰仁義,曰非兵羞戰(zhàn)?!毁F之門,必出于兵。是故民聞戰(zhàn)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zhàn)也?!橹惯^,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詰?zhàn)去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刑可也!《商君書》論治國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 (五蠹)君上之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什火B(yǎng)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 (六反)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 (主道)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下匿其私,用試其上;上操度量,用割其下?!贾粡s其君者,黨與不具也。 (揚權)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 (備內)主之所用也七術?!辉槐姸藚⒂^,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 (內儲說上)《韓非子》論治國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蔡邕《獨斷》——

自秦始皇變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秦之法盡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變。且如三皇稱皇,五帝稱帝,三王稱王,秦則兼皇帝之號。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變?(宋)朱熹師徒問答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

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比相生而間相勝始皇推尊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為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

——《史記·秦始皇本紀》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jié)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咸知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秦始皇28年瑯琊刻石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一、秦帝國的興亡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秦帝國的興亡二、西漢政治演變義帝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道莫大于無為,行莫大于謹敬?!厥蓟试O刑罰、為車裂之誅以斂奸邪,筑長城于戎境以備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將帥橫行以服外國,蒙恬討亂于外,李斯治法于內。事逾繁而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

君子之為治也,塊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閭里不訟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無所議,遠者無所聽,郵驛無夜行之吏,鄉(xiāng)閭無夜名之征,犬不夜吠,鳥不夜鳴……

——

陸賈《新語》

(曹)參之相齊,…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參代(蕭)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史記·曹相國世家》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不犯。何則?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吾甚自愧。故夫馴道不純而愚民陷焉?!对姟吩唬骸皭疸┚?,民之父母?!苯袢擞羞^,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憐之。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漢文帝除肉刑詔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勸趣農桑,減省租賦。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刑罰大省,至于斷獄四百,有刑錯(措)之風。 《漢書·刑法志》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于禮義。太史公曰:…漢興,至孝文四十有余載,德至盛也?!瓎韬?,豈不仁哉!《史記·孝文本紀》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

漢武帝時刺史(六百石)“六條問事”:★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千石不奉詔書尊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苛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jiān)★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二、西漢政治演變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權之重,此小大相制、內外相維之意也?!瓰榘俅灰字挤ǎ? ——

顧炎武《日知錄》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二、西漢政治演變均輸

謂諸當所輸于官者,皆令輸其土地所饒,平其所在時價,官更于他處賣之。輸者既便而官有利。

(《史記·平準書》集解引孟康語)平準

開委府于京師,以籠賣貨物,賤即買,貴則賣。是以縣官不失實,商賈無所牟利。

(《鹽鐵論·本議》)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桑)弘羊令吏坐市列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漢書·食貨志》引卜式語這就使地主階級的國家同時成為一個經營五金百貨的大公司,政府的財政部長(“大司農”)同時成為這個大公司的總經理。政治和商業(yè)合二而一了……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二、西漢政治演變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縻費天下者,悉罷之!

——漢武帝晚年的講話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付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資治通鑒》評論三、西漢經濟與文化前漢是我國作物生產飛躍發(fā)展的時代,也是我國農學取得輝煌成就的時代。一般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措施,大部分是在這時期具備了;通過精耕細作以取得單位面積高額豐產栽培的科學基礎,也是在這個時期奠定的……

《中國農學史》上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南京農學院中國農業(yè)遺產研究室編著提封田一萬萬四千五百一十三萬六千四百五頃。其一萬萬二百五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九頃,邑居道路,山林川澤,群不可墾。其三千二百二十九萬九百四十七頃,可墾不[可]墾。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

《漢書·地理志》所載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土地數字

漢畝折合平方公里西漢帝國全部疆域145136405006690700非耕作土地102528889004724600可墾未墾土地32290947001488000已墾田地827053600381100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何炳棣的折算三、西漢經濟與文化

(當代計算結果)西漢帝國全部,包括朔方和西域,總面積應是6263120方公里,較《漢書·地理志》的“提封田”總面積不過相差437880方公里,差距僅僅是7%。這至少說明這個兩千年來無人問津的數字決不是不負責任胡扯來的;相反地,我們不能不對西漢行政、邊防、驛傳、及里程計算、大地估測等方面的成就肅然起敬。元始二年的一系列全國性的土地數字雖然是孤立的數字,但每項都相當合理,各項之間質量也很相稱。內中“提封田”與歷史地圖核對之后,證明是相當準確的??蓧ǘ磯ǖ耐恋孛娣e,與今日全國已耕之地相比較,也決不荒誕離譜。戶均、人均墾田之數,亦與現存西漢討論農作的文獻大體吻合。這些土地數字,加上全國及各郡國的戶口數,是相當令人驚訝而景仰的,是世界上古文獻中的“奇跡”,是我國的珍貴歷史遺產……

(何炳棣)民戶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 (12233062)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 (59594978)每戶平均口數 4.87 《漢書·地理志》所載漢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2)戶口數字三、西漢經濟與文化盡管其中也難免有虛報或隱漏的成分,這還是公認的現存歷代戶口數中最精確的數據之一。這項統(tǒng)計數不僅反映了西漢一代狀況,實際上也顯示了在西漢末以前近3000年文明歷史發(fā)展的結果。…這項數據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精確的人口調查記錄。 (葛劍雄)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三、西漢經濟與文化戰(zhàn)國至漢初,中國經濟發(fā)展,在城市化與商品化兩項動力的配合下,出現了相當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富商大賈及《游俠列傳》中的民間社區(qū)領袖,都不是一般農業(yè)社會所能出現。如果循此方向開展,中國的經濟基礎未嘗不可能以城市生產業(yè)為主體,此后歷史將可能完全不同……

——

許倬云《漢代農業(yè)》中文版序言禮生于有而廢于無?!瓬Y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备徽呷酥樾裕粚W而俱欲者也。請略道當世千里之中,賢人所以富者?!苑怯芯粢胤畹摗⑴ǚ讣槎弧!糁亮r畜工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史記·貨殖列傳)三、西漢經濟與文化資本主義因素?傅筑夫先生著三、西漢經濟與文化《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武帝初年董仲舒對策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tǒng)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

——

顧頡剛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三、西漢經濟與文化延壽為吏,上禮義,好古教化?!哟吕簦魇┥鹾穸募s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吏聞者自傷悔,其縣尉至自刺死。及門下掾自剄,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入守左馮翊?!锌h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曰:“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笔侨找撇〔宦犑?,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一縣莫知所為,令丞、嗇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愿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ぶ徐ㄈ?,莫不傳相敕厲,不敢犯。延壽恩信周遍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 ——《漢書·韓延壽傳》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F良吏者,貴其絕惡于未萌,使之不為,非貴其拘之囹圄而刑殺之也!

《鹽鐵論·申韓》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三、西漢經濟與文化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天地之物有不常之變者謂之異,小者謂之災。災常先至而異乃隨之。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矠漠愔?,盡生于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見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三、西漢經濟與文化今、古文經的差別:◆

記錄文字不同?!?/p>

篇章有差異?!?/p>

對經書內容的解釋和對古代制度的說法往往不一致?!?/p>

今文斥古文傳授系統(tǒng)可疑,古文斥今文抱殘守缺。第四講東漢·三國

一、王莽改制二、東漢興衰三、三國鼎立一、王莽改制

今大石自立,僵柳復起,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漢家堯后,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

昭帝時眭弘奏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 成帝時甘忠可上言惟漢興至今二百載,歷紀開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號曰陳圣劉太平皇帝! 漢哀帝下詔一、王莽改制

莽父曼早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jié)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yǎng)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莽兄永為諸曹,早死,有子光,莽使學博士門下。莽休沐出,振車騎,勞遺其師,恩施下竟同學。諸生縱觀,長老嘆息。莽既拔出同列,繼四父而輔政,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意而顯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讓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眾庶。 漢書王莽傳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

塞外蠻夷自稱越裳氏,重譯獻白雉。詔薦于宗廟。群臣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載同符,…有定國安漢家之大功”。詔加莽太傅,封安漢公。二年(公元2)

莽奏選皇后,請勿采王氏女。吏民守闕上書者日千余人,言“安漢公盛勛堂堂若此,今當立后,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愿得公女為天下母!”終選莽女為皇后。三年(公元3)

莽“行管、蔡之誅”,殺長子王宇,“喟然奮發(fā)作書八篇以戒子孫”。群臣奏頒其書于郡國,令學官教授,比同《孝經》。一、王莽改制

元始四年(公元4)

詔采伊尹、周公之號,加莽為“宰衡”,位諸侯王上。招誘西羌萬余人來降,稱“太皇太后圣明,安漢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長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種自生,或繭不蠶自成,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蔽迥辏ü?)

吏民以莽辭讓新野封地,上書者累計487572人。詔加莽九錫殊禮?!帮L俗使者”八人還奏:天下風俗齊同,郡國造歌謠、頌功德凡三萬言。平帝暴卒。居攝元年(公元6)

莽立二歲幼兒嬰為皇太子。自效“周公故事”攝帝位。三年(公元8)

哀章獻符命。莽篡位。流涕曰:“昔周公攝位,終得復子明辟,今予獨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百僚陪位,莫不感動。一、王莽改制

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為無道,厚賦稅以自供奉,疲民力以極欲,壞圣制,廢井田,是以兼并起,貪鄙生,強者規(guī)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欄,制于民臣,顓斷其命。奸虐之人因緣為利,至掠賣人妻子,逆天心,悖人倫,繆于“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于九族鄰里鄉(xiāng)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毀井田圣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

王莽井田詔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中國歷代幣制的失敗,多有別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點。只有王莽的寶貨制的失敗,完全是制度的失敗……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莽至明堂,授諸侯茅土?!娜?,侯九十三人,伯二十一人,子百七十一人,男四百九十七人,凡七百九十六人。附城千五百一十一人。九族之女為任者八十三人。…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俸都內,月錢數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實遴嗇。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賦茅土,用慰喜封者。

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匈奴者,將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萬數?;蜓阅芏人挥弥坶B馬接騎,濟百萬師;或言不持斗糧,服食藥物,三軍不饑;或言能飛,一日千里,可窺匈奴。莽輒試之,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著毛,通引環(huán)紐,飛數百步墜……一、王莽改制一、王莽改制

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簡薄漢家法令,故多所變更,欲事事效古,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釋近趨遠,所尚非務,故以高義,退至廢亂。此不知大體者也!

(東漢)桓譚《新論》

前、后漢之間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變。在前漢之世,政治家…看了社會還是可用人力控制的,一切不合理的事,都該用人力去改變,此即所謂“撥亂世,反之正”。自王莽舉行這樣的大改革而失敗后,政治家的眼光亦為之一變。根本之計,再也沒有人敢提及,社會漸被視為不可以人力控制之物,只能聽其遷流所至……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烏桓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皇帝即位年卒年外戚執(zhí)政情況取代的宦官章帝19歲33歲和帝10歲27歲章帝皇后竇氏臨朝,竇憲執(zhí)政鄭眾殤帝百日2歲和帝皇后鄧氏臨朝,鄧騭執(zhí)政李閏、江京安帝13歲32歲少帝幼即位8月卒安帝皇后閻氏臨朝,閻顯執(zhí)政孫程等順帝11歲30歲沖帝2歲3歲順帝皇后梁氏臨朝,梁冀執(zhí)政單超、唐衡等五人質帝8歲9歲桓帝15歲36歲靈帝12歲34歲桓帝皇后竇氏臨朝,竇武執(zhí)政曹節(jié)、王甫廢帝17歲在位6月廢靈帝皇后何氏臨朝,何進執(zhí)政張讓、段珪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漢代士人仕途:

察舉:朝廷定立科目(孝廉、賢良方正等),地方長官按標準推薦。后逐漸增加考試內容。征辟:征指皇帝下詔指名征聘,辟指公卿或州郡長官聘為掾屬,均不具強制力。門生與故吏:

儒學宗師親自授業(yè)者稱弟子,轉相傳授者稱門生。大官僚門下投靠稱門生者,或多達數千人。被辟應聘者,即為聘主(或稱舉主)之故吏。二、東漢興衰漢自孝武表章六經之后,師儒雖盛,而大義未明?!馕溆需b于此,故尊崇節(jié)義,敦厲名實,所舉用者,莫非經明行修之人,而風俗為之一變……

——

顧炎武《日知錄·

兩漢風俗》東漢…薦舉征辟,必采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蓋其時輕生尚氣,以成習俗,故志節(jié)之士好為茍難,務欲絕出流輩,以成卓特之行……

——

趙翼《廿二史札記·

東漢尚名節(jié)》逮桓、靈之間,主荒政繆,國命委于閹寺,士子羞于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婞直之風,于斯行矣!

——《后漢書·

黨錮列傳》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

初,桓帝為蠡吾侯,受學于甘陵周福,及帝即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xiāng)人為之謠曰:“天下規(guī)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倍屹e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流言轉入太學,諸生三萬余人,郭林宗(泰)、賈偉節(jié)(彪)為其冠,并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為之語曰:“天下楷模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李膺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郭泰字林宗?!瓪w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輛。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身長八尺,容貌魁偉,襃衣博帶,周游郡國。嘗于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其見慕如此……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二、東漢興衰《后漢書·黨錮·范滂傳》:

建寧二年(169),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h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滂弟)孝敬,足以供養(yǎng)。滂從龍舒君(滂父)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唯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得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劉)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zhèn)安方夏,請選重臣以居其任。…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后漢書·劉焉傳》東漢末年十四州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昔伊尹、傅說出于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裉煜碌脽o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217年求賢令)曹操…總是抓住漢獻帝不放手,企圖躲在漢獻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準備。…他把皇袍當作襯衣穿在里面。 ——

翦伯贊三、三國鼎立嘉峪關魏晉墓軍屯畫像磚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諸葛亮一、二次北伐圖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三、三國鼎立2.自孫吳起,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定都建康(初名建業(yè)),合稱“六朝”。石頭城,孫權所建。臨江而立,山形陡峭,是六朝都城的主要屏障。三、三國鼎立第五講兩晉·十六國

一、西晉二、東晉三、玄學與魏晉風度四、十六國一、西晉西晉基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司馬懿208年,辟為丞相府文學掾,加入曹氏集團。 時年30歲。220~226年,魏文帝時期,漸受重用。文帝伐 吳,以撫軍大將軍留守許昌。與曹真等 受遺詔輔佐明帝。227~239年,魏明帝時期,長期在外統(tǒng)兵,官 至太尉。抵御諸葛亮北伐,平遼東公孫 淵。與大將軍曹爽(曹真子)同受遺詔 輔佐齊王曹芳,拜太傅。249年,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殺曹爽,獨秉大權。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一、西晉司馬師251年,以撫軍大將軍輔政。次年進大將軍。254年,廢黜齊王曹芳,立高貴鄉(xiāng)公曹髦。255年,平定揚州毌丘儉、文欽反抗。同年卒。255年,以大將軍輔政。258年,平定揚州諸葛誕反抗。260年,殺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立元帝曹奐。263年,滅蜀。以十郡封晉公,拜相國。264年,進爵晉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 子司馬炎篡魏。司馬昭一、西晉一、西晉一、西晉一、西晉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馮藉世資,用相凌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少多,隨事俯仰?!瓪q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宋書·恩幸傳)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舉之本耳。其始造也,鄉(xiāng)邑清議,不拘爵位,褒貶所加,足為勸勵,猶有鄉(xiāng)論余風。中間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唯以居位為貴。 (晉書·衛(wèi)瓘傳)一、西晉一、西晉一、西晉一、西晉一、西晉“晉鮮卑歸義侯”印“晉歸義羌侯”印魏初人寡,西北諸郡皆為戎居。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后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郭欽《徙戎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于骨髓。至于蕃育眾盛,則坐生其心。以貪悍之性,挾憤怒之情,候隙乘便,則為橫逆。而居封域之內,無障塞之隔,掩不備之人,收散野之積,故能為禍滋甚,暴害不測。此必然之勢,已驗之事也……

江統(tǒng)《徙戎論》一、西晉一、西晉

八王之亂第一階段:291~299年第二階段:300~306年一、西晉劉淵

304二、東晉317年東晉建立347年東晉滅成漢420年東晉亡二、東晉二、東晉二、東晉東晉門閥政治的代表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

門閥政治,質言之,是指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