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標的思路成就與變化_第1頁
初中課標的思路成就與變化_第2頁
初中課標的思路成就與變化_第3頁
初中課標的思路成就與變化_第4頁
初中課標的思路成就與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思路、成就與變化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葉小兵一、課標實驗稿的思路與特點二、新課程實驗的過程與成就三、對課標修訂的思路與做法一、課標實驗稿的思路與特點

1.進一步明確課程的定位明確中學歷史課程是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突出中學歷史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發(fā)展性的性質,將歷史課程定位在提升學生歷史意識、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性的課程。

2.全面地闡釋課程目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的“三維目標”。更為明確地提出了能力目標;首次提出了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突破了以往單純政治教育的層面,注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把歷史教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fā)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尤其是注重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變化,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標的表述,是以學生為行為主語,并在行為動詞方面提出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

3.強調適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組織課程內容時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關注學生的需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點,盡量避免課程的專業(yè)化、成人化傾向,使歷史課程的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代社會,既體現(xiàn)出課程的時代性,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設計了多樣的教學活動。

4.建構新的歷史教學知識體系力圖將歷史課程的教學內容編制成中學歷史學習體系,采用了主題式的模式進行編排,突出歷史時代主題,每個教學單元都圍繞一個主要的時代主題進行知識的建構,以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的基礎上,對各歷史時期的重點問題進行認識。同時,精選課程內容,較大幅度地減少了繁雜的知識點,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降低課程的難度。

5.提倡轉變學生的歷史學習方式新歷史課程在編制時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倡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尤其是通過教學活動建議,提出了多種形式的學生對歷史進行探究的活動,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并鼓勵教師為學生的歷史學習營造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多樣的組織與引導,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

6.提出了指導性的評價建議要求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對歷史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并強調在歷史教學評價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在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歷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等方面是否達到要求,還要檢測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與方法,避免將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唯一的評價內容。

二、新課程實驗的過程與成就

1.新歷史課程實驗的過程

2001年9月開始實驗,首先是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qū)進行;到2002年秋季,擴展到530個省級實驗區(qū);2003年時,全國已有1642個縣市的3500多萬學生在使用新課程的實驗教材;2004年時發(fā)展到2576個縣區(qū)使用新教材,約占全國的90%。至2005年秋季,全國各地區(qū)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課程的試驗。2.新歷史課程實驗的成就(1)進一步確立歷史課程的地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對中小學課程進行了整體的規(guī)劃和編制,確保了歷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應有地位,將其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規(guī)定了課程實施的計劃、學時等,使得歷史課程的地位與作用得到保證。歷史課程已被視為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得到了認可和重視。(2)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得以更新在實驗過程中,廣大歷史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斷深入理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指導思想,主動地更新教學觀念,并嘗試將其運用到歷史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之中,同時主動、積極地開展教學研修,進行校本教研。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地都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他們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在不斷的探索中踐行著新課改的理念,推進著歷史教學的深入發(fā)展。(3)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歷史教學方式新課改的實驗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在教學方式上,從以往的注重教師傳授歷史知識轉變?yōu)楦雨P注學生的學習,尤其是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變化與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特別是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大為提高。(4)歷史課程資源得到充分開發(fā)與利用改變了以往只重視教科書、只教教科書的觀念和做法,而是將課程資源和教學材料的視野大為擴展,積極開發(fā)校內校外的多種歷史課程資源,搜集、整理和運用各種類型的教學材料。其中,鄉(xiāng)土歷史資源、視頻圖像資源、網(wǎng)絡資源,以及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使得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歷史信息資源得到適當?shù)倪\用,從而使得歷史課程資源在種類上、形式上、渠道上多種多樣,教學材料豐富多彩。(5)初步建立起新的歷史學習評價體系各地在新課程的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各種具有靈活性和有效性的評價方法,改變了以往只注重筆紙考試的單一方法。評價的類型也是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如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使評價在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發(fā)揮??傊?,新課改十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就。實踐證明,課改的大方向是正確的,課改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心。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是課程改革繼續(xù)深入發(fā)展的寶貴財富,為課改進一步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對課標修訂的思路與具體做法

教育部從2007年4月啟動了對課標實驗稿的修訂工作。首先進行了半年多的調研,反映上來的問題主要是:

1.對以“學習主題”編排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提出意見,認為主題編排使歷史的時序性、系統(tǒng)性受到影響,也不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能力。

2.對課標教學內容的容量和難度提出意見,認為內容較多,難度較大,未能根本解決“難、繁、偏、舊”問題。

3.對課標中的“前言”和“課程目標”提出意見,如:課程性質不明確、目標不具體、文字表達不清楚等。課標修訂組對調研意見的分析

●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是時序性和線索性,對于初學歷史的初中學生,應該讓他們了解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課程標準的制定,要堅持時序性,要突出歷史發(fā)展的主線。

●初中學生是13至15歲的青少年,對他們的要求應以感知為主,應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時序,在了解歷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理性要求。

●一定要在解決“難、繁、偏、舊”的問題上繼續(xù)下功夫,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這就要突出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基礎性、通識性和發(fā)展性,精選教學內容。

●課程改革要與時俱進,歷史課程標準的修訂要根據(jù)國家發(fā)展的需要,根據(jù)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特別是根據(jù)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參考各省市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

●六大學習板塊的設計合理,但每一個板塊下采用“學習主題”的設計,存在諸多問題:(1)限制了史事的選擇,容易疏漏重大的歷史事件。例如,中國近代史中的學習主題“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接著就是“知道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事跡”。但在全部中國近代史板塊中,卻不講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和定都南京等最基本的史實。缺失太平天國運動,只講其抗擊洋槍隊,難以反映重大史事。

(2)主旨過大,有時出現(xiàn)生硬捏合現(xiàn)象,難以建立基于時序與地域之上的歷史因果關系。例如,在世界古代史部分,有一個學習主題是“中古亞歐文明”,其中第一目是“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講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但這二者之間其實毫無關系。

(3)容易割裂歷史,使學生難以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例如,中國古代史部分的第三個學習主題是“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其中講到“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主要史實”;第四個學習主題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其中講到“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中間只字未提東漢,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西漢之后便是三國鼎立的錯覺。

(4)主題式編排的理性偏強,初中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學生在初中階段若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史實,則根據(jù)課標撰寫的教材中的那些抽象概念很快便會忘掉,到高中階段繼續(xù)學習歷史便會發(fā)生很大的困難。實際情況的反映也證實了這一點。

對課標修訂的具體做法1.對前言部分的修改

(1)課程性質:做了較大修改,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具有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四大特性。

(2)課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過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達到“育人為本”、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強調以普及歷史常識為基礎,注重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中;倡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3)課程設計思路:進行了較大調整。在保持六大板塊的基礎上,對每一個板塊中的學習主題做了弱化,而是依照歷史發(fā)展的時序,在每一個板塊的內容設計上,采用“點—線”結合的呈現(xiàn)方式?!包c”是具體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學習內容依據(jù)歷史的發(fā)展線索循序漸進地展開。在內容的編制上,精選最基本的史事,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進程。同時,注意與高中歷史學習的銜接,為學生在高中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2.對課程目標的修改保留課標實驗稿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劃分,但對這三方面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為清晰、明確、完整。

如:實驗稿中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形成豐富的歷史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fā)展的、歷史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新修訂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xiàn)象,知道人類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2.了解歷史的時序,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多種歷史呈現(xiàn)方式,包括文獻材料、圖片、圖表、實物、遺址、遺跡、影像、口述以及歷史文學作品等,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形成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一定的歷史情景想象。4.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jù)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證據(jù)的歷史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5.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如:實驗稿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后活動,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jù)和獨立思考,能夠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注重探究式學習,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對歷史的理解力。新修訂課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學會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理解歷史上的人和事,并經過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過程,形成歷史概念,進而認識歷史發(fā)展的時代特征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2.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后果、延續(xù)與變遷、聯(lián)系與綜合等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3.在了解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初步理解歷史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并嘗試體驗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通過搜集資料、掌握證據(jù)和獨立思考,初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嘗試反思歷史,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4.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計算歷史年代的方法、閱讀教科書及有關歷史讀物的方法、識別和運用歷史地圖和圖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歷史信息的途徑和方法、運用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等。5.初步掌握解釋歷史問題的方法,力求在表達自己的見解時能夠言而有據(jù),推論得當;學會與教師、同學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與討論,能夠積極汲取他人的正確見解,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3.對課程內容的修改(1)根據(jù)課程設計思路,弱化學習主題,依照歷史發(fā)展時序的原則,重新編寫每一個學習板塊中的導言。導言將該學習板塊所涉及的歷史發(fā)展基本線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進行了概述,揭示出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和階段特征,使教師能夠了解該學習板塊教學內容的總體框架和結構。(2)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精選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刪除實驗稿中過難、過偏的內容,降低難度。同時,根據(jù)歷史課程的時序要求和時代的發(fā)展,適當增加一些內容。與實驗稿的知識點相比,新訂課標減少了56個知識點,增補了25個必要的知識點,實際減少了31個知識點,使內容總量有所下降,進一步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使內容更加集約,重點更加突出,更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中國現(xiàn)代史部分:增:雷鋒。(1處)減: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1954年憲法、國企改革、《民法通則》、《刑法》、萬隆會議、“亞太經合組織”、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863計劃”、雜交水稻、教育、文藝、體育、就業(yè)制度、醫(yī)療保險。(16處)如世界古代史部分:增:法蘭克王國、西歐莊園、早期大學、《查士丁尼法典》、基輔羅斯。(5處)減:南方古猿、三大人種、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說、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布匿戰(zhàn)爭、丕平獻土、瑯城起義、希波戰(zhàn)爭、馬可·波羅、阿拉伯數(shù)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馬史詩》等古典文學、阿基米德、麥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16處)(3)吸收新的歷史研究成果,體現(xiàn)新的觀念。

如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放在世界現(xiàn)代史的學習板塊之中。這是根據(jù)國內外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將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已經基本得到公認。

實際上,毛澤東早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已經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zhàn)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p>

如將中國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因為從概念上講,“融合”是合成為一體,容易產生誤解;而“交融”則是相互融合,更符合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的情況,也體現(xiàn)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

”的民族工作主題。

再如將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zhàn)開始,改為全國性抗戰(zhàn)開始。因為“全面抗戰(zhàn)”是與“片面抗戰(zhàn)”相對應,而“全國性抗戰(zhàn)”則與“局部抗戰(zhàn)”相對應。

(4)在編排形式上,將課程內容要求和教學活動建議以雙欄表格的形式,列表對應顯示出來,使之更為直觀,更易于教師的教學。

如: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建議●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發(fā)現(xiàn)的意義。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jù)?!窳私獍肫戮用瘛⒑幽范删用竦纳詈驮嫁r業(yè)的產生。知道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jù)?!裼袟l件的地方,可以參觀我國境內的古人類遺址?!窀鶕?jù)教學用圖,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4.對實施建議的修改概括提出七點教學建議:(1)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2)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3)注重對基本史實進行必要的講述;(4)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5)注意歷史知識多領域、多層次的聯(lián)系;(6)提倡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7)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潛力,給教學活動留有更大的空間,刪去實驗稿中的教學活動案例,將其放在課程標準的解讀當中。評價建議強調了注重目標、教學和評價的一致性,運用科學、可行和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價值判斷。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在評價的設計上,分別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部分提出了要求。教材編寫建議具體說明了歷史教科書、教學圖冊、教師教學用書的功能,強調歷史教科書是學校歷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并對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建議。

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新提出選擇和利用歷史課程資源的基本原則:

(1)目標性原則;(2)思想性原則;

(3)精選性原則;(4)可行性原則。5.有關問題的說明(1)歷史觀的問題。

當前史學界流行多種歷史觀,如文化史觀、現(xiàn)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后現(xiàn)代歷史觀等。也有意見提出要用新的史觀編寫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教科書。此次修訂工作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對歷史進行客觀、辯證、全面和實事求是的闡述。(2)加強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