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_第1頁
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_第2頁
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_第3頁
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_第4頁
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杠桿之考點詳細分析(有答案)考點L最小力的分析例1在輕質杠桿上的A點掛一重物,在C點對杠桿施加一個最小的力,使杠桿平衡在圖1-甲所示的位置.試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和力臂.解析:在C點施加的可以使杠桿平衡的力有很多(如圖1-乙),但這些力的力臂不同,使杠桿平衡所用力的大小不一樣。題中支點0、阻力Fa=G及阻力臂OA一定,只有當動力臂最大時,動力才最小,因此問題就轉化為找最長的動力臂。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長度總大于直角邊,圖中所有力臂中最長的力臂應為OC.再結合力的作用效果就可作出對應的力F(如圖1-丙).總結:支點明確,過已知點作最小力,只要連接支點和力的作用點,將此線段作為力臂,力臂就最長,以此線段為力臂所作力就最小?!咀兪接柧殹吭趫D2、圖3中,作出過C點的最小力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n :- 7卬 ⑶;,解析:要注意的是,應用上述規(guī)律作圖時應考慮力的作用效果要與已知力的轉動效果相反,如圖2中,TOC\o"1-5"\h\z力F使杠桿逆時針轉動,圖3中力F必須使杠桿順時針轉動。 /卞.立n-b例2如圖4:一寬為30厘米高為40厘米的長方體重為10牛,要使D點稍微地離開地面,所 其施加的最小力為多少?標出力的方向. [/ \解析:要使D稍微的離開地面,C(0)是支點,阻力的作用點在E,阻力臂是15cm,動力臂 d'CO)的最大值應是對角線的長度,即物體上離支點最遠的點和支點連線作為力臂,所作力F最小。 屋4匕利用杠桿原理得:FxOA=GxOH,Fx50cm=10Nx15cm,F=3N總結:支點明確,力的作用點未明確。要在杠桿上作最小力,應選杠桿上離支點最遠的點作為力的作用點,連接支點和這個點,將此線段作為力臂,力臂最長,所作力就最小。word格式-可編輯-感謝下載支持例3 在杠桿的A端施加力翻轉石頭,如圖6甲所示,作出最小動力.解析:該題的情景學生很可能只想到一種翻轉方法,易因慣性思維而犯錯。其實有圖乙把B點作為AB/BC<AD/CD,以杠桿接觸地面支點、圖丙把D點作為支點兩種翻轉方法.支點不確定而動力作用點確定,選擇合適的位置作為支點,AB/BC<AD/CD,以杠桿接觸地面使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更大,才能更省力。顯然,圖乙、圖丙中的一端D的一端D點為支點更省力,如圖6丙所示??偨Y:支點不確定,動力作用點確定。選擇合適的位置作為支點,使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更大,動力更小??键c2.杠桿在轉動時力的變化(動態(tài)分析)例:一根直桿可繞軸轉動,在直桿的中點掛一重物,在桿的另一端施加一個方向始終保持水平的力F,如圖所示,在力F使直桿從豎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接近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一直在增大 B.一直在減小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x動力力臂二阻力x阻力力臂,在力F使直桿從豎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不變但力臂變大,F的力臂變小,所以F一直在增大】練習: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的動力F()A變大B變小C不變D先變大后變小變式訓練: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C,在這個過程中的動力F()A變大B變小C不變D先變大后變小A

A?' word格式-可編輯-感謝下載支持,例: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豎直向上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力F( )不B.變大 C.變小 D.先變大后變小不解:如圖,當杠桿勻速轉動到水平位置時,---_匚口口???動力、阻力作用點不變,,砸一而林變;又,?阻力(物重G不變),?.而FLob=GLoa得:???當杠桿勻速轉動到水平位置時,動力F的大小不變類型一、杠桿等值變化中的平衡問題【例1】(07鎮(zhèn)江)如圖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細麥秸稈,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秸稈的中點.這時有兩只大肚皮的螞蟻同時從O點分別向著麥秸稈的兩端勻速爬行,在螞蟻爬行的過程中麥秸稈在水平方向始終保持乎衡,則()A.兩螞蟻的質量一定相等B.兩螞蟻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兩螞蟻的質量與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積一定相等 N產D.兩螞蟻對麥桔桿的壓力一定相等 °本題考查的是對杠桿平衡條件的最基本的理解。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應使動力與阻力的力與力臂的乘積相等,而不是兩力相等或兩力臂相等,所以本題應選C。本題杠桿是力與力臂同時變化,因已知杠桿平衡,所以難度很小。若只是兩力臂等值變化或兩力等值變化,要判斷杠桿是否平衡就不那么簡單了。〖變形1〗如圖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細麥秸稈,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秸稈的中點。這時有兩只質量不等的大肚皮螞蟻在圖示A、B位置,麥秸稈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兩螞蟻同時從\、B兩點以相同的速度爬向O點,則麥秸稈( )A.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B.不能平衡,右端下降C.不能平衡,左端下降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方法一:兩螞蟻爬行速度相同,則相同時間減少的力臂相同,但由于左邊的螞蟻大,所以左邊螞蟻減少的力與力臂乘機較大,最終杠桿左邊力與力臂乘積較小,所以麥秸稈右邊下降,選B。方法二:極端法——左邊螞蟻先爬到O點,使左邊力與力臂乘積先變?yōu)榱?,所以右端下降。變?〗如圖所示,將一輕質薄木板從中點支起,左右兩側各有一支蠟燭,word格式-可編輯-感謝下載支持長短不同,此時薄木板恰好在水平位置靜止。同時點燃兩支蠟燭,若兩支蠟燭燃燒速度相同,則過一會,薄木板( )A.A.仍在水平位置平衡C.不能平衡,左端下降B.不能平衡,右端下降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方法一:兩支蠟燭燃燒速度相同,即相同時間減少的重力相同,由于左側力臂(蠟燭到支點距離)較小,所以相同時間左側減小的力與力臂的乘積較小,最終薄木板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較大,所以過一會左側會下降,選C。方法二:極端法——右側蠟燭先燒完,使右側力與力臂乘積先變?yōu)榱?,所以過會左側會下降。變形1是力臂等值變化,兩力不變,變形2是兩力等值變化,兩力臂不變,但最終都是比較力與力臂的乘積的大小關系。類型二、杠桿轉動過程中的各量變化分析【例2】(07泰州)如圖為某種吊車的工作示意圖。利用伸縮撐桿可使吊臂繞0點轉動;伸縮撐桿類型二、杠桿轉動過程中的各量變化分析【例2】(07泰州)如圖為某種吊車的工作示意圖。利用伸縮撐桿可使吊臂繞0點轉動;伸縮撐桿為圓弧狀,伸縮時對吊臂的支持力始終與吊臂垂直。下列關于這個吊車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B.C.D.吊臂是)一個省力杠桿使用這種吊車,好處是可以少做功勻速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變勻速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小I肝畫出吊車吊臂的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11、阻力臂12,據題意可知,阻力F2、動力臂11是不變的,在頂起吊臂的過程中,阻力臂l2逐漸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11=F212,動力(伸縮撐桿的支持力)便逐漸變小。I,【例3】.(08紹興)I,【例3】.(08紹興)申縮鐵支柒甲乙小明為了在取書時不把書架弄亂,設計供支架word格式-可編輯-感謝下載支持了一個“方便書架”,每本書都加上一個“鐵支架”(如圖甲所示)。小明取書時,作用在按壓塊上的力始終與按壓塊垂直,鐵支架從圖甲狀態(tài)勻速轉動到圖乙狀態(tài)的過程中,小明所用的力的大小(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本題與上題相同,阻力和動力臂是不變的,在鐵支架轉動的過程中,阻力臂在減小,所以動力也隨著減小。這類杠桿轉動題,在杠桿轉動的過程中,總有些量是一定的,找出不變的量和變化的量,尤其要找出變化的力臂是如何變化的,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就可以判斷力的變化了?!纠?】.(08昆明).圖(a)是一臺某種型號吊車的示意圖,吊車自身的重力為G。為防止吊起過重的貨物時向后翻倒,在吊起貨物前,采取了如下措施:把位于吊車四周略比車身寬一點的前后兩組支撐柱1、2放下,如圖(b)所示。如果把整個吊車視為一個杠桿,那么在圖示吊起重物的情形下,支撐柱放下前后相比較,吊車的重力G的力臂。(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題是將整個吊車看成杠桿,杠桿雖沒有轉動,但分析的思路和例2、例3相同。由題意可知,吊車自身重力及所吊物體重力的作用線位置是不變的。將整個吊車看成杠桿,支撐柱放下前,支點是后輪著地點,支撐柱放下后,支點是支撐柱2的著地點,支點后移,使吊車自身重力的力臂變大,被吊重物重力的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我們還可以推導出,支撐柱放下后,該吊車能吊起更重的貨物。類型三、杠桿的動態(tài)變化新題型

word格式-可編輯-感謝下載支持對于杠桿動態(tài)變化——兩力及力臂變化的題型,今年中考又出現了新的類型?!纠?】(08廣州)如圖所示,繩子00,懸吊著質量忽略不計的桿,在桿的a點掛上重物G,在0右側某點b處掛上鉤碼.重物G的質量及a到0的距離不變,要使桿保持水平,b點掛的鉤碼個數(各個]占到。點防距離B鉤碼質量相同)和b到0的距離的關系是下列各圖中哪一幅圖( )]占到。點防距離B廣州的這道杠桿動態(tài)變化題將杠桿原理和數學上的函數圖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考查方式是對舊有考查方式的突破,同時考查難度的控制又很適中。只要學生能準確找出杠桿的五個要素、真正理解了杠桿平衡條件,就能很容易地找出正確的答案選項。而圖中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沒有明確分別)動力臂和阻力臂是很容易找的,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不難看出,鉤碼重力(或個數)與其力臂Ob的乘積是一個定值,鉤碼個數與Ob大小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圖像為B。過去的杠桿動態(tài)變化題,考查的目的是看學生是否理解杠桿平衡條件,但多個量的變化使學生難以把握,思維難度較大。本題與過去的杠桿動態(tài)變化題相比,考查目的沒變,考查要求也沒有降低,而難度明顯降低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一直以來,學生怕物理,感覺物理難學,即使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很難學好物理。幾乎所有的學生,剛開始學物理時,興趣都是很高的,但能堅持學好物理的卻很少。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物理試題的命制,題干長、語言含混,難以理解,思維要求過高,已經完全超越了物理學習所要求達到的目標。本題的命制開出了一個很好的先河?!纠?】(08南通)小紅所在的科技小組利用所學知識自制一桿秤(自重不計),其照片如圖所示.秤砣的質量m0為1kg,根據照片估算此桿秤最大測* .|——量值為 kg;若要增大該桿秤的測量范圍,可采用的方法 [(寫一種方法);已知秤桿上0.5kg和 白明2.5kg的兩根刻度線相距10cm,則秤鉤連接點A與提鈕O點的距離是 cm.第一空求最大測量值,先根據照片測算出兩力臂OB、OA的大小比例關系,然后根據杠桿原理,算出當秤砣在力臂最大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