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敘事與反思_第1頁
教學敘事與反思_第2頁
教學敘事與反思_第3頁
教學敘事與反思_第4頁
教學敘事與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敘事與反思1、《皇帝的新裝》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我是這樣來設計教學流程,主要分三步: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興趣課堂一開始,我用聊天的方式來接近學生,問“你們小時侯讀過或聽過或看過那些童話,能給大家說說嗎?”話音剛落,以有半數(shù)同學舉手,他們各自講了自己接觸的童話,似乎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教師順勢導入二、搭建學生向上的攀登的支架三、在關(guān)鍵時刻向?qū)W生拋錨,學生揚起思維之帆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在關(guān)鍵時刻我向?qū)W生“拋錨”了,我問:“騙子行騙,皇帝,大臣,官員,百姓受騙,孩子勇敢地揭騙,在這樣童話中,你覺得作者想要對你說什么?”這是關(guān)于主題的分析,是整堂課的高潮,是學生體驗生活的時刻,于是我要求學生從自身出發(fā),覺得作者想借此告訴你們什么。我完全沒有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進行返樸歸真純天然的解讀,未了學生的思維被激起了,對于主題的解讀可謂五花八門可又合情合理:學生從不同角度有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最后我肯定每一位學生的理解,并且告訴學生童話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或是讓人們知道當時的社會情況,只要我們勇于去思考,認真去閱讀,你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精華。在這節(jié)課中,我解決了兩個大問題,最后布置作業(yè),以“皇帝回宮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將想像與創(chuàng)作暫給學生當作業(yè),突出了課文要求培養(yǎng)學生想像的能力的特點,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下課。課后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guān)系。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有題可做,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如每個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作了評價,而且從對主題的認識來看更是改變了以往就是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虛偽愚蠢的一面,而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解讀,而且學生是從不同角度地分析,有的抓住上層人物,有的抓住百姓,有的從正面,有的從反而,有的從正反對比著來分析主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可喜閱讀效果。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閱讀文本,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也沒有將作者寫本文時的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于是才有了多種見解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閱讀是一個構(gòu)建意義的動態(tài)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jié)束,有著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xiàn)了其主人的身份。2、《天上的街市》教學敘事與反思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體現(xiàn)我的教學:一是發(fā)給學生相關(guān)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篩選感興趣的材料。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二是重視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通過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價。三是通過誦讀、品味、感悟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詩歌,獨立閱讀詩歌。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四是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fā)展語感,加深領悟。五是設計聯(lián)想、想象訓練。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反思:誦讀時,學生還是不能深入其中,不能很好地通過讀來品味和感悟。這是以后要加強的。3、《傷仲永》教學敘事與反思《傷仲永》是一篇經(jīng)典的文言文。我從以下四方面來講述:一、導入方式采用講述式導入法和情景激發(fā)式導入法開講。運用原則講述式導入法為導入部分的前奏,即通過教師的講述內(nèi)容,使學生在一開始即接觸到知識性、趣味性或富有一定的故事性的語文知識,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景導入法是通過講述內(nèi)容的啟發(fā),更進一步深化導入內(nèi)容,引起學生對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的思考,給課堂籠罩一層濃濃的感情色彩,使學生的心靈在受到感染的同時也自然地進入課堂角色。運用兩種方法,力求使導入的內(nèi)容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課本,做到貼切自然的“三貼”標準。導入的重點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從時間或內(nèi)容上都與今天的學生有較大的距離,所以在導入時首先應考慮的問題是縮短時空差,找出古今的相通點,使古文今學,使學生在一接觸這些東西時便放棄陌生感,像對待老朋友那樣去對待古文。因此,文中方仲永這一主要人物的自持聰明,自認為有天賦而放棄努力,缺乏勤奮刻苦的治學精神是縮短這種差距凝聚學習要點的突破口,完全可以從身邊的許多例子中找到這種在古人身上發(fā)生的事例的影子。所以運用愛迪生對“天才”的解釋這句名言,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課本的內(nèi)容。導入設計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彼粌H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用勤奮的一生為人類發(fā)明了上千種東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此而被人們譽為“發(fā)明大王”,被認為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研究他大腦。但到什么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shù)慕忉專z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持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jié)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材,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向我們介紹的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課后反思:導入設計這方面顯得比較平淡,沒能更好地吸引學生。4、《看云識天氣》教學敘事與反思公開課《看云識天氣》,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老百姓這樣說:“六月的天,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來激情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感悟理解;精讀課文,品味賞析;質(zhì)疑問難,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guān)云的諺語、成語、俗語等。反饋練習,學生粘貼圖片。推薦作業(yè),仿照課文例子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反思:我在初二下學期上的一節(jié)。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云和天氣的關(guān)系,能識別云,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這一節(jié)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而這堂課的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比較閱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本篇課文借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同時通過仿句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到提高。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同一教研組的語文老師的熱情幫助,悉心請教,得到了很大提高。5、《歸園田居》教學敘事與反思某次,與學生一起學習陶淵明的詩歌《歸園田居》,在組織學生討論了這首詩的主題、意象、意境、情感和表現(xiàn)手法之后,我讓學生質(zhì)疑。我的本意是想讓學生就這首詩的句子含義和其他內(nèi)容提出疑難問題。但兩分鐘過去了,沒有一個學生發(fā)言,我以為學生可能都沒有什么疑難問題可提了。正準備進入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有個男生卻主動站了起來,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贊成陶淵明那種消極避世的思想和做法?!边@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話剛一說完,立刻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和竊竊私議。而我聽后,卻是一陣驚喜:一喜學生能主動發(fā)言并且提出如此大膽的觀點,表明這位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他不懼怕名人,敢于批評名人,這種思想和精神正是我們目前的教學所提倡的;二喜這位學生提出的這個觀點很有深入探討的價值,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設。在上課時,我原只打算指導學生正面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正面評價陶淵明其人,并不想深入探討陶淵明的為人處世問題,但學生的發(fā)言突破了我的預設,我不得不順著學生的發(fā)言來展開課堂學習。于是我急問:“為什么?”這位學生回答說:“因為他有做官的才能,卻辭官不做。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樣,那國家誰來管理?那不亂套了嗎?”“好,有見解。大家掌聲鼓勵!”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后,我邊對這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評價,邊抓住如何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來評價陶淵明這一歷史人物這個問題對全班學生進行引導:“這個同學的觀點說得好,它涉及到如何評價陶淵明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的問題。這位同學不是只滿足于理解這首詩的字面意思,而是能夠透過詩歌的內(nèi)容感受到詩人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對這首詩的閱讀有較深刻而獨到的見解,這就是閱讀理解深刻的表現(xiàn)。“如何評價陶淵明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大家對這個同學的說法有什么不同的意見,請結(jié)合詩人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個性積極發(fā)言。”聽我這么一說,許多同學都積極主動地做了發(fā)言。有的同學說:“我不贊成這位同學的觀點。做不做官是每個人的自由。我有才能,但我不一定要做官;我不愿做官,卻要強求我,那我一定不能盡心盡力做好官。我在其他崗位上好好工作,不也一樣是為國家、為老百姓做貢獻嗎?”有的同學將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和我們現(xiàn)時的社會背景進行比較,將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和思想個性與李白、杜甫等詩人的時代和思想個性進行比較,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整堂課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生生互動的熱烈場面和深入探究的教學效果。[反思]新課標指出:教學課程資源不僅包括課堂教學資料和課外學習資料,而且還包括教師和學生這一“活”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資料和課外學習資料是固定的、非動態(tài)的,而教師和學生這一教學資源卻是不確定的、動態(tài)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學生就會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進展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提出許許多多有價值的問題,有些問題的提出可能超出教師原先的教學設想。有時學生的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里,卻包含了豐富的、意想不到的對拓展教學內(nèi)容、對啟發(fā)學生思維和教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有利的教學資源。能否靈活地抓住并利用這一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服務于課堂教學,是檢驗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先進,衡量一個教師課堂駕駛能力和教學機智是否高明的標準。教學理念落后,駕馭能力差、教學機智不高的教師遇到學生提出的超出自己教學設計的問題時將會措手無策,對學生所提的問題或不予理采,或以一言半語來敷衍學生,甚至訓斥;而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機智高明的教師則是“注重學生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歡迎學生的“異想天開”或“奇思異想”,對學生的這種發(fā)言不但積極鼓勵,還善于利用這一資源。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情有所預設,但又不囿于原有的教學設計,要善于根據(jù)課堂情況的變化有所變通,調(diào)整或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并因勢利導。這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在上述的教學課例中,學生的發(fā)言,確是出乎我的教學設計,我不得不調(diào)整和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并恰當?shù)剡\用了學生的這一教學資源,使這堂課的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由此,我深深地感觸到,在閱讀教學中要確實“注重學生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這是開發(fā)和利用學生這一教學資源、激活課堂教學,開創(chuàng)課堂教學新局面的關(guān)鍵所在。學生中隱藏著無限的教學資源,只要善于開發(fā)和利用,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情境,不斷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各抒已見,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不同的見解,那就會產(chǎn)生許多生動活潑的教學場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6、《愛蓮說》教學敘事與反思教學文言文時,我們總是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后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是考試時千萬別因為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于學生,是他們上課不停地記筆記,下課不斷地復習背誦。但學生考試結(jié)果還是錯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強勢推進,著實改進自己舊有的教學方式,切實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等給我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zhàn)。尤其是個人在獨自嘗試和向他人學習“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白灾魈骄渴健闭n堂教學讓我逐漸明白過去在教學文言文時感到迷茫的原因。我以教《愛蓮說》一課為例來試圖解開一些原因。這堂課,由于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的發(fā)現(xiàn)探究為主,再加上是剛開始,所以,安排了2節(jié)課。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fā)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決定吸取或舍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zhuǎn)變誠然,“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是否都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學習過程和是否真的“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等,探究性的不徹底,“討而不深”、“論而不精”。學生探究,教師應積極參與其間,不能單憑學生去“東扯西拉”,但是我在指導上不夠力。7、《愛蓮說》一課我是這樣上的。開始,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么特點?你喜歡蓮嗎?為什么?以便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接著是第二步驟:分成9個小組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fā)現(xiàn)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然后全班分成9個小組(不同層次混配),是對照注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shù)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后,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為什么要寫這些特點?對于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jié)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lián)系到以前學過的《白楊禮贊》。再接下來是第三步驟:評價課文。這里有兩層含義:課文里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為課文哪里寫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jié)構(gòu)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為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至于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一開始,學生確實想不到。我啟發(fā)大家。有些疑問大家爭得面紅耳赤。最后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為題,口述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春》教學敘事與反思8、《春》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tǒng)篇目,一直以其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感染著讀者,基于此,在教學中,我也把它當作重點課來教學,方方面面都要講到,而且詳細地講。第一節(jié)課,我從讀入手,引領學生先進入情境,有美的感受,然后一步步、一點點,從頭賞析,自認為講得很詳細,剛講到第一幅《春草圖》,看看學生的反應,一個個像睡著了似的,絲毫不為我的“精彩講解”所動,我很不理解,為什么我如此細心地講解他們不接受呢?課下,我把自己的想法與學生進行了溝通,他們說:“老師,你講的我們基本上都會,聽著一點意思都沒有。”回到辦公室后,回想學生所說的話,我感到學生聽只是被動地接受,對知識把握不牢,如果讓他們自己賞析,會怎樣呢?我決定改一改。第二天上課,我讓相臨的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自己賞析,評點,看看每幅畫各有什么特點,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二十分鐘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自己意見的,也有小組意見的,學生們的熱情立刻高漲,評點的非常詳細,具體,看著學生的興奮樣,我的心也充滿了無盡的喜悅。教學反思:教育教學踐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并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主動去學習、去鉆研、去思考,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與技能。教師只有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實施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9、《慈母情深》教學敘事與反思《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通過對母親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的描寫和對母親工作及掏錢買書時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刻畫,塑造了一位偉大無私的母親的形象,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在深深感悟母愛的同時對母親的憐惜和疼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分五步走,讓學生理解文本,感悟母愛,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抓文題,悟“慈”品“深”;理文脈,初感大意;嚼文本,細品詞句;談后續(xù),升華情感;總?cè)模喿x鏈接。文章由字構(gòu)成詞,由詞構(gòu)成句,由句構(gòu)成段,再由段構(gòu)成篇。在教學時,我的教學五步曲既注重對文章整體布局與結(jié)構(gòu)的感受,又注重對文章詞句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理解感悟;既訓練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梳理,又培養(yǎng)良好的讀想結(jié)合與作者與文本對話的閱讀習慣。教學五步曲很好用也很實用。語文的課堂教學不也應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钡木辰鐔??我認為語文課堂不應該是立竿見影,語文課也并非講求功效與目的,語文是一杯香醇的美酒,不細細品嘗,怎知其味?語文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學生怎樣“品”的過程,學語文就要嘗“語文味”。10、《熱愛生命》教學敘事與反思《熱愛生命》是初中語文小說單元的閱讀課目。它是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1906年創(chuàng)作的著名短篇小說。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于近乎殘忍的惡劣環(huán)境之中,讓主人主在與寒冷、饑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xiàn)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贊歌,有著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