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同步習題-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11頁,共=sectionpages1111頁試卷第=page1010頁,共=sectionpages1111頁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同步習題一、單選題1.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制備乙醇:。乙烯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壓強的變化關系如圖【起始時,,容器體積為2L】。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乙烯氣相直接水合反應的B.圖中壓強的大小關系為C.圖中a點對應的平衡常數D.達到平衡狀態(tài)a、b所需要的時間:2.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CO(g)+H2O(g)CO2(g)+H2(g),其正反應放熱?,F有三個相同的2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Ⅱ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Ⅲ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容器中正反應速率:I<IIB.兩容器中的平衡常數:I>IIC.容器Ⅰ中CO2的物質的量比容器Ⅱ中CO2的少D.容器Ⅰ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大于13.在3個初始溫度均為T℃的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

ΔH<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容器編號容器類型初始體積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mol)平衡時n(SO3)/molSO2O2SO3I恒溫恒容1.0L2101.6II絕熱恒容1.0L210aIII恒溫恒壓0.5L10.50bA.a<1.6B.b<0.8C.平衡時,以SO2表示的正反應速率:v(I)<v(II)D.若起始時向容器I中充入0.4molSO2(g)、0.3molO2(g)和1.6molSO3(g),反應正向進行4.在一定條件下的1L密閉容器中,X、Y、C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0~15min,消耗C的平均速率約為0.033mol?L-1?min-1B.X、Y、C三種氣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Y(g)+3X(g)2C(g)C.反應開始到25min,X的轉化率為25%D.25min時改變的一個條件可能是縮小容器體積5.如圖表示某可逆反應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劑時,反應進程和能量的對應關系。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A.a與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B.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C.a與b相比,a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D.a與b相比,a對應的反應速率更快6.“氯化反應”通常指將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應。計算機模擬單個乙炔分子和氯化氫分子在催化劑表面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歷程中活化能為1.68×10-24eVB.M2為C2H2與HgCl2形成的中間體C.反應物或產物在催化劑表面進行吸附和脫離D.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eV·mol-17.在一定空氣流速下,熱解得到三種價態(tài)錳的氧化物。相同時間內錳元素所占比例()隨熱解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坐標系中主要發(fā)生如下反應:反應I:反應II:反應II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I在低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說明B.曲線a表示中錳元素所占比例隨溫度的變化溫度/CC.,主要發(fā)生反應IIID.下,適當增大空氣的流速可以提高的產率8.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A.合成氨時將氨液化分離,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B.H2、I2、HI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C.實驗室用排飽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D.由NO2和N2O4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9.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催化機理如圖所示,其中是氫氧自由基,是醛基自由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使用催化時,該反應的不變B.不是所有過程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C.總反應為D.為中間產物之一,與中所含陰離子相同10.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過程如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過程①放出能量B.過程④中,只形成了C—S鍵C.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D.該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活化能,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并沒有參加反應11.H2與ICl的反應分①、②兩步進行,其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B.反應①、反應②均為氧化還原反應C.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②D.反應H2(g)+2ICl(g)=I2(g)+2HCl(g)的ΔH=-218kJ·mol-112.下列敘述及解釋正確的是A.

,在達到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縮小容積、增大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體系顏色變淺B.

,在達到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增大容積、減小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不移動,故體系顏色不變C.,在達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在達到平衡后,保持壓強不變,充入,平衡向左移動二、填空題13.(1)向盛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紅色。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存在下述平衡:①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5滴濃的溶液,溶液顏色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②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固體,溶液顏色______(填“變深”“變淺”或“不變”)。(2)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反應:,反應過程如圖所示:①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②加催化劑的曲線______(填“Ⅰ”或“Ⅱ”)。③在一定條件下,能說明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的是______(填字母代號)。A.B.單位時間內消耗的同時消耗C.的物質的量之比為D.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14.氨既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又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1)合成塔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工業(yè)生產中為了儲運大量濃硝酸,最好選擇_______作為罐體材料。A.銅 B.鉑 C.鋁 D.鎂(3)與氮氧化物有關的全球或區(qū)域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有_______(填字母序號)。A.酸雨 B.沙塵暴 C.光化學煙霧 D.白色污染(4)人們開發(fā)了溶液吸收、催化還原等尾氣處理方法。請以尾氣中的NO2處理為例,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純堿溶液吸收法:(提示:NO2與純堿溶液反應可發(fā)生歧化生成兩種鹽)_______(5)氮及其化合物在催化劑a和催化劑b轉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A.催化劑a表面發(fā)生了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極性共價鍵的形成B.N2與H2反應屬于氮的固定過程C.在催化劑b表面形成氮氧鍵時不涉及電子轉移(6)某興趣小組對反應2NH3(g)N2(g)+3H2(g)進行了實驗探究。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將0.1molNH3通入3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此時容器內總壓為200kPa),各物質的分壓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①若保持容器體積不變,t1時反應達到平衡,用H2的濃度變化表示0~t1時間內的反應速率v(H2)=______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數式表示);②t2時將容器體積迅速縮小至原來的一半并保持不變,圖中能正確表示壓縮后N2分壓變化趨勢的曲線是_______(用圖中a、b、c、d表示)。15.氨氣中氫含量高,是一種優(yōu)良的小分子儲氫載體,且安全、易儲運,可通過下面兩種方法由氨氣得到氫氣。某興趣小組對該反應進行了實驗探究。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將0.1molNH3通入3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此時容器內總壓為200kPa),各物質的分壓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1)若保持容器容積不變,t1時反應達到平衡,用H2的濃度變化表示0~t1時間內的反應速率v(H2)=______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數式表示);(2)t2時將容器容積迅速縮小至原來的一半并保持不變,圖中能正確表示壓縮后N2分壓變化趨勢的曲線是___________(用圖中a、b、c、d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3)在該溫度下,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Kθ=____。[已知:分壓=總壓×該組分物質的量分數,對于反應dD(g)+eE(g)?gG(g)+hH(g)

Kθ=,其中pθ=100kPa,pG、pH、pD、pE為各組分的平衡分壓]。16.一定條件下鐵可以和CO2發(fā)生反應Fe(s)+CO2(g)FeO(s)+CO(g)△H>0.一定溫度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鐵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氣體,反應過程中CO2氣體和CO氣體的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t1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2)4分鐘內,CO2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CO的平均反應速率v(CO)=___________。(3)下列條件的改變能減慢其反應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①降低溫度②減少鐵粉的質量③保持壓強不變,充入He使容器的體積增大④保持體積不變,充入He使體系壓強增大三、計算題17.Ⅰ、把氣體和氣體混合放入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經達到平衡,此時生成為,測定的平均反應速率為,計算:(1)B的轉化率___________,(2)恒溫達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與開始時壓強比___________。Ⅱ、將等物質的量的、混合于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經后,測得的濃度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求:(3)此時的濃度___________,(4)B的平均反應速率:___________,(5)x的值為___________。18.根據反應4FeS2+11O2===2Fe2O3+8SO2,試回答下列問題。(1)本反應中常選用________(填化學式)來表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2)當生成SO2的速率為0.64mol·L-1·s-1時,則氧氣減少的速率為________。(3)如測得4s后O2的濃度為2.8mol·L-1,此時間內SO2的速率為0.4mol·L-1·s-1,則開始時氧氣的濃度為________。四、工業(yè)流程題19.我國是稀土儲量大國,氧化鈰(CeO2)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稀土氧化物。一種用氟碳鈰礦(,含BaO、等雜質)為原料制備的工藝如下圖。已知:①可形成難溶于水的復鹽[],其氫氧化物也難溶于水。②硫脲的結構簡式為,在酸條件下易被氧化為。③HF是一元弱酸?;卮鹣铝袉栴}:(1)焙燒時,為了提高焙燒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寫一條)(2)固體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3)焙燒后加入稀硫酸浸出,Ce元素的浸出率和稀硫酸濃度、溫度有關,其關系如下圖所示,應選擇的適宜的條件為_______,硫酸濃度過大時,浸出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4)步驟②加入硫脲的目的將還原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5)步驟③加入NaOH的目的_______。(6)步驟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7)取ag所制,溶解后配制成250mL溶液。取bmL該溶液用cmol/L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滴定時發(fā)生反應,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硫酸亞鐵銨溶液VmL,則該產品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列表達式)20.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由活性材料與鋁箔構成,采用堿浸法分離回收正極活性材料流程如圖所示。(1)堿浸①堿浸過程中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②保持堿浸液固比為5∶1、浸出溫度為不變,測量堿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如圖,最終確定最優(yōu)濃度為,解釋原因________。(2)還原焙燒在堿浸除去后的正極材料中添加褐煤(含碳量90%),在進行還原焙燒,所得產物用水和處理(碳化水浸),將元素轉移到水相。①補全還原焙燒的方程式:________。②固相反應一般反應速率較慢,寫出可以加快還原焙燒反應速率的方法________。(3)碳化水浸①碳酸鋰溶浸過程的反應,該反應的和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根據化學熱力學知識,判斷該反應自發(fā)進行的溫度范圍為________。②升高溫度可以實現碳化結晶,從平衡的角度解釋其原理________。答案第=page2121頁,共=sectionpages1010頁答案第=page2020頁,共=sectionpages1010頁參考答案:1.C【解析】A.壓強不變時,升高溫度乙烯轉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H<0,A錯誤;B.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乙烯轉化率增大,根據圖知壓強p1<p2<p3,B錯誤;C.a點乙烯轉化率為20%,則消耗的n(C2H4)=1mol×20%=0.2mol,對于可逆反應可列三段式:,有化學平衡常數,C正確;D.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達到平衡時間越短,壓強:p2<p3,溫度:a點<b點,則達到平衡時間:a>b,D錯誤;故答案選C。2.C【解析】A.若兩容器保持恒溫,則為等效平衡,正反應速率相等,現為恒容絕熱容器,I中溫度升高,II中溫度降低,所以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溫度I比II高,正反應速率:I>II,A不正確;B.由A中分析可知,達平衡時容器I的溫度比II高,由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平衡常數越小,所以兩容器中的平衡常數:I<II,B不正確;C.若溫度不變,容器I和容器II中CO2的物質的量相等,現達平衡時,容器I的溫度比II高,升溫時平衡逆向移動,所以容器Ⅰ中CO2的物質的量比容器Ⅱ中CO2的少,C正確;D.若溫度不變,容器I和容器II為等效平衡,則此時容器Ⅰ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等于1,現容器II的溫度比容器I低,相當于容器I降溫,平衡正向移動,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減小,所以容器Ⅰ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D不正確;故選C。3.B【解析】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絕熱恒容與恒溫恒容相比,相當于升高溫度,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三氧化硫的物質的量減小,則a<1.6,故A正確;B.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恒溫恒壓與恒溫恒容相比,相當于增大壓強,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三氧化硫的物質的量增大,則b>0.8,故B錯誤;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絕熱恒容與恒溫恒容相比,相當于升高溫度,則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則平衡時,以SO2表示的正反應速率:v(I)<v(II),故C正確;D.若起始時向容器I中充入0.4molSO2(g)、0.3molO2(g)和1.6molSO3(g),等效為起始時向容器I中充入SO2(g)為(0.4+1.6)mol=2.0mol、O2(g)為(0.3+0.8)mol=1.1mol,與I相比,相當于增大氧氣的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D正確;故選B。4.A【解析】A.據圖可知C為生成物,0~15min內生成C而不是消耗C,A錯誤;B.據圖可知X、Y的物質的量減少,為反應物,C的物質的量增加,為生成物,達到平衡時X、Y、C的物質的量變化之比為0.75mol:0.25mol:0.5mol=3:1:2,化學方程式為Y(g)+3X(g)2C(g),B正確;C.25min時反應已達到平衡,該時段內Δn(X)=0.75mol,轉化率為×100%=25%,C正確;D.25min時的瞬間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是改變投料,而之后C的物質的量增加,X、Y的物質的量減小,說明平衡正向移動,該反應為氣體系數之和減小的反應,縮小容器體積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A。5.B【解析】A.a與b相比,a的活化能更高,故A錯誤;B.正反應放熱,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故B正確;C.a與b相比,b活化能小,b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故C錯誤;D.a與b相比,b活化能越小,b對應的反應速率更快,故D錯誤;選B。6.C【解析】A.該歷程中活化能應為[1.68-(-0.433)]×10-24eV=2.113×10-24eV,故A錯誤;B.由圖中反應機理可知,M2為HCl、C2H2與HgCl2形成的中間體,故B錯誤;C.反應物或產物在催化劑表面進行吸附和脫離,故C正確;D.題目中模擬的是單個乙烯分子,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CH(g)+HCl(g)→H2C=CHCl(g)△H=-2.24×10-24×NAeV·mol-1,故D錯誤;故選C。7.D【解析】A.由反應I可知該反應ΔS>0,根據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ΔH-TΔS,故該I在低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則,A正確;B.溫度越高,反應越快,根據反應個反應,可以發(fā)現二氧化錳是反應III的產物,故溫度升高時,相同時間內,二氧化錳會越來越多,即b代表二氧化錳,a代表,B正確;C.由圖可知時,二氧化錳一直增大,故此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反應III,C正確;D.由圖可知450℃時二氧化錳的含量較大,此時適當增大空氣的流速可以提高的產率,但是溫度較低時,二氧化錳含量較低,增大空氣的流速不利于提高的產率,D錯誤;故選D。8.B【解析】A.將氨液化分離,即減小氨氣濃度,促進平衡向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A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B.對于反應,由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故壓強對其平衡無影響,加壓顏色加深,是因為體積縮小,導致c(I2)增大,B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符合題意;C.Cl2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在飽和NaCl溶液中,c(Cl-)增大,促使平衡逆向移動,降低Cl2溶解度,故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收集Cl2,C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D.體系中存在平衡:,加壓體積縮小,導致c(NO2)瞬間增大,體系顏色加深,由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c(NO2)又逐漸減小,故顏色逐漸變淺,D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9.D【解析】A.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熱,使用MnO2催化時,該反應的?H不會發(fā)生變化,A項正確;B.催化機理中存在與H+反應生成CO2和H2O的過程,該過程不是氧化還原反應,B項正確;C.根據圖示的催化機理可知總反應為:,C項正確;D.Na2O2中的陰離子是,與不一樣,D項錯誤;答案選D。10.C【解析】A.根據圖示,過程①S-H斷裂,斷開化學鍵吸收能量,故A錯誤;B.根據圖示,過程④中-SH與-CH3結合,氫原子與氧原子結合,形成了O-H鍵和C-S鍵,故B錯誤;C.由圖示可知,硫化氫與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應過程中,-SH取代了甲醇中的-OH,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C正確;D.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在中間過程參加了反應,故D錯誤;故答案選:C。11.C【解析】根據圖象,反應①:H2(g)+2ICl(g)=HCl(g)+HI(g)+ICl(g),H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部分I的化合價的降低,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②:HCl(g)+HI(g)+ICl(g)=I2(g)+2HCl(g),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推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據此分析;【解析】A.根據圖象,反應①和②都是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①②均為放熱反應,故A說法正確;B.反應①中H2中H的化合價升高,ICl中部分I的化合價由+1價→-1價,反應①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②HI中-1價I與ICl中+1價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存在化合價的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B說法正確;C.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總反應速率的快慢取決于活化能大的,根據圖象,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因此H2與ICl的總反應速率快慢取決于反應①,故C說法錯誤;D.ΔH只與體系中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根據圖象,總反應為放熱反應,熱反應方程式為H2(g)+2ICl(g)=I2(g)+2HCl(g)

ΔH=-218kJ·mol-1,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C。12.D【解析】A.縮小容積、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二氧化氮的濃度仍然增大,所以體系顏色加深,錯誤;B.增大容積、減小壓強,平衡不發(fā)生移動,但氣體體積增大,各氣體濃度均減小,混合氣體顏色變淺,錯誤;C.為固體,加入碳后,平衡不移動,錯誤;D.合成氨時保持壓強不變,充入,則容器容積增大,相當于反應體系的壓強減小,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向左移動,正確。故選D。13.

變深

不變

(E1-E2)kJ/mol

BD【解析】(1)①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存在下述平衡:,其離子方程式為:,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5滴濃的溶液,SCN?濃度增大,平衡右移,則溶液顏色變深。②向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固體,反應相關的粒子濃度均未改變,故平衡不移動,溶液顏色不變。(2)①焓變=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正反應活化能—逆反應活化能,則(E1-E2)kJ/mol;。②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加催化劑的曲線Ⅱ。③A.若,則說明未平衡,A不選;B.單位時間內消耗的必定生成、同時消耗,則,故已平衡,B選;C.的物質的量之比取決于起始物質的量,時難以說明各成分的量是否不再改變,不一定平衡,C不選;D.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說明已經平衡,D選;則答案為BD。14.(1)N2+3H22NH3(2)C(3)AC(4)2NO2+Na2CO3=NaNO2+NaNO3+CO2或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5)AB(6)

b【解析】(1)合成塔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3H22NH3;(2)鋁遇濃硝酸會鈍化,故工業(yè)生產中為了儲運大量濃硝酸,最好選擇鋁作為罐體材料;(3)與氮氧化物有關的全球或區(qū)域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有酸雨和光化學煙霧;(4)根據提示可知,NO2反應后生成的兩種鹽分別為NaNO2和NaNO3,故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2+Na2CO3=NaNO2+NaNO3+CO2或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5)A.催化劑a表面有NN鍵的斷裂和N-H鍵的形成,A項正確;B.N2與H2反應屬于氮的固定過程,B項正確;C.在催化劑b表面形成氮氧鍵時N元素由-3價升高為+2價,有電子轉移,C項錯誤;答案選AB;(6)0.1molNH3對應壓強為200kPa,平衡時NH3分壓為120kPa,則此時NH3為0.1mol×=0.06mol,消耗NH30.04mol,mol·L-1·min-1,則mol·L-1·min-1體積縮小,N2分壓瞬間增大,由于平衡逆移動,N2分壓增大后又減小,故能正確表示壓縮后N2分壓變化趨勢的曲線是b。15.(1)(2)

b

容器容積迅速縮小至原來的一半時,N2分壓變?yōu)樵瓉淼?倍;其他條件不變時,容器容積減小,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該平衡逆向移動,所以N2分壓先變?yōu)樵瓉淼?倍,后逐漸減小(3)0.48【解析】(1)密閉容器中0.1molNH3總壓為200kPa,則如圖t1時H2的分壓為120kPa,則H2的物質的量n(H2)=,則用H2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H2)=;(2)t2時刻容器體積迅速縮小到原來的一半,則N2的分壓迅速增大到原來的2倍,則cd錯誤;壓強增大,化學平衡向氣體總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化學平衡逆向移動,導致N2的分壓應比原來2倍小,則b正確,a錯誤,故合理選項是b;(3)在該溫度下,達到平衡時,p(N2)=40kPa=0.4pθ、p(H2)=120kPa=1.2pθ、p(NH3)=120kPa=1.2pθ,則Kθ=。16.

或71.4%

0.125mol·L-1·min-1

①③【解析】(1)由圖象可知,t1時,反應未達到平衡,仍正向進行,因此v正>v逆;(2)根據圖象,4min內,CO2的濃度變化量為0.7-0.2=0.5mol/L,則CO2的轉化率為,CO的濃度變化量為0.5-0=0.5mol/L,則CO的平均反應速率v(CO)=;(3)①降低溫度,活化分子數減少,有效碰撞幾率減小,反應速率減慢,①符合題意;②鐵粉為固體,減少鐵粉的質量不影響反應速率,②不符合題意;③保持壓強不變,充入He使容器的體積增大,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③符合題意;④保持體積不變,充入He使體系壓強增大,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①③。17.(1)20%(2)1:1(3)0.75(4)0.05(5)2【解析】(1)經5min達到平衡,此時生成C為2mol,測定的平均反應速率為,平衡時D的量為,則有:B的轉化率為:;(2)恒溫達平衡時,容器內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容器內的壓強與開始時壓強比為;(3)經后,測得的濃度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設開始時、的物質的量均為,則有: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的速率為:,據速率之比等于系數之比可知,可得,可知此時的濃度;(4)B的平均反應速率:v(B)==;(5)據上述分析,反應速率之比等于計量數之比,可知18.

SO2、O2

0.88mol·L-1·s-1

5.0mol·L-1【解析】本題考查有關濃度計算問題。分析時注意只有氣體或者溶液才有濃度的變化,固體或者純液體的濃度是定值,根據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計算即可?!窘馕觥?1)只有氣體或者溶液才有濃度的變化,固體或者純液體的濃度是定值,故應選用O2或SO2來表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SO2或O2。(2)因為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物質反應速率之比就等于化學反應計量數之比,所以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所以氧氣減少的速率為0.64mol?L-1?s-111/8=0.88mol?L-1?s-1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0.88mol?L-1?s-1。(3)4s后O2的濃度為2.8mol?L-1,此時間內SO2的速率為0.4mol?L-1?s-1,則用O2表示的速率為0.4mol?L-1?s-1111/8=0.55mol?L-1?s-11,氧氣的變化濃度為0.55mol?L-1?s-114s=2.2mol?L-1,開始時氧氣的濃度為2.8mol?L-1+2.2mol?L-1=5.0mol·L-1。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5.0mol·L-1。19.(1)將氟碳鈰礦粉碎以增大接觸面積,或延長焙燒時間等都可以提高焙燒效率(2)BaSO4和SiO2(3)

溫度85℃、c(H+)為2.5mol/L

溶液中c(SO)增大,易和稀土離子形成復鹽沉淀而使浸出率降低(4)2+2=Ce2(SO4)3+(SCN2H3)2+H2SO4(5)中和過量的硫酸(6)(7)【解析】氟碳鈰礦含CeFCO3、BaO、SiO2,在空氣中焙燒,Ce3+在空氣中氧化為Ce4+,用硫酸浸取,Ce4+進入溶液,SiO2不反應,BaO與硫酸反應生成BaSO4沉淀,過濾分離,濾渣A為SiO2、BaSO4,濾液A中加入硫脲將Ce4+還原為Ce3+,Ce2(SO4)3與Na2SO4形成復鹽沉淀Ce2(SO4)3·Na2SO4·nH2O,過濾分離。復鹽沉淀加入堿,再加入酸,Ce3+被轉移到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氫銨使Ce3+沉淀為(Ce)2(CO3)3,最后灼燒分解生成CeO2。(1)從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考慮,為了提高焙燒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將氟碳鈰礦粉碎以增大接觸面積,或延長焙燒時間等都可以提高焙燒效率;(2)CeFCO3中F為一價、CO為-2價,根據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Ce為+3價;SiO2不反應,BaO與硫酸反應生成BaSO4沉淀,故濾渣A是BaSO4和SiO2;(3)由圖可知,溫度85℃、c(H+)2.5mol/L時,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