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聶營中學2021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參考答案:A解析:酵母菌的異化類型是兼性厭氧性的,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進行有氧呼吸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時產物是酒精。題干中是在普通的密封錐形瓶中,故酵母菌進行酒精發(fā)酵,隨著橫坐標時間的延伸,錐形瓶中酒精的濃度越來越大,但是酒精濃度(代謝產物)的增大反回來會抑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2.如圖是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Ⅱ4號患甲病說明Ⅰ1和Ⅱ2號的配子結合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Ⅱ6號和Ⅱ7號與甲病有關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3...C.若Ⅱ3號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則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D.從I1號個體及子女推知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參考答案:CⅡ4號患甲病,而其父母正常,說明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錯誤;Ⅲ12號患甲病為aa,則其表現(xiàn)正常的雙親Ⅱ7號和Ⅱ8號均為Aa,4號患甲病為aa,則其表現(xiàn)正常的雙親I1和I2號均為Aa,則Ⅱ6為1/3AA、2/3Aa,因此Ⅱ6和Ⅱ7與甲病有關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2/3,B錯誤;若Ⅱ3不攜帶乙病基因,則乙病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正確;從I1個體及子女不能推知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只能推知乙病為隱性遺傳病,D錯誤。3.下列關于性染色體及其基因的遺傳方式和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具有同型性染色體的生物,發(fā)育成雌性個體,具有異型性染色體的生物發(fā)育成雄性個體B.X、Y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X、X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

C.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男性發(fā)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親和兒子均為患者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遺傳的特點,而不遵循孟德爾定律參考答案:B4.核苷酸可通過脫水形成多核苷酸,脫水后一個核苷酸的磷酸基團與下一個單體的糖相連,結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個糖﹣磷酸主鏈(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糖﹣磷酸主鏈的組成元素有C、H、O、N、PB.合成該圖化合物時,需脫去5分子水C.圖中的一個磷酸基團可與一個或兩個五碳糖相連D.連接磷酸基團與五碳糖的化學鍵是解旋酶作用的位點參考答案:C考點:DNA分子的基本單位;RNA分子的組成和種類.分析: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雙螺旋結構;DNA的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通過氫鍵連接形成的堿基對,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解答:解:A、糖﹣磷酸主鏈的組成元素有C、H、O、P,不含N元素,A錯誤;B、合成該圖化合物時,需脫去4分子水,B錯誤;C、圖中的一個磷酸基團一般與兩個五碳糖相連,末端游離的磷酸基團與一個五碳糖相連,C正確;D、解旋酶作用的位點是堿基對之間的氫鍵,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結合DNA分子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考查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5.下表為3個不同小麥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組合序號雜交組合類型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抗病紅種皮抗病白種皮感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一抗病、紅種皮×感病、紅種皮416138410135二抗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180184178182三感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140136420414

據(jù)表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6個親本都是雜合體

B.抗病對感病為顯性

C.紅種皮對白種皮為顯性

D.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參考答案:B6.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shù)據(jù),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②屬于血漿,其滲透壓大小主要與血漿無機鹽及蛋白質的含量有關B.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C.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參考答案:D7.下圖所示為葉綠體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圖示結構上A.生物膜為葉綠體內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過程C.發(fā)生的能量轉換:光能→電能→化學能D.產生的ATP可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參考答案:C8.如圖是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核中染色體數(shù)目(a),DNA分子數(shù)目(b)的柱形統(tǒng)計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時期染色體還未復制,核DNA已完成了復制B.③時期核膜、核仁重建,細胞中部出現(xiàn)細胞板C.①→②表示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數(shù)目不變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染色體和核DNA分子數(shù)目也隨之減半?yún)⒖即鸢福篊9.蛙受精卵的下部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和mRNA,稱為生殖質。用紫外線照射受精卵下部能夠破壞生殖質。某研究小組選擇蛙受精卵進行探究實驗,處理方式和實驗結果如下:實驗1:受精卵未做任何處理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細胞實驗2:用紫外線照射受精卵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無生殖細胞實驗3:移植正常生殖質至經紫外線照射過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細胞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主要是為了探究生殖細胞的形成是否與生殖質有關

B.實驗1為對照組,可排除其他條件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

C.實驗2結果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紫外線破壞了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

D.實驗3表明生殖質可在不同受精卵之間進行移植且仍能保持活性參考答案:C10.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 (

) A.細胞—組織—器官—植物

B.細胞—組織—系統(tǒng)—植物體 C.細胞—器官—系統(tǒng)—植物

D.細胞—器官—組織—植物體參考答案:A11.某雙鏈DNA有200個堿基,一條鏈上A:T:G:C=1:2:3:4,則該DNA分子A.含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B.連續(xù)復制2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210個C.4種堿基A:T:G:C=3:3:7:7D.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種參考答案:C雙鏈DNA分子含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團,A項錯誤;某雙鏈DNA分子含有200個堿基,則每條鏈上含有100個堿基,若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則該鏈上的A、T、G、C的堿基數(shù)目依次是10、20、30、40個,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知,其互補鏈上的A、T、G、C的堿基數(shù)目依次是20、10、40、30個,進而推知該雙鏈DNA分子中A=T=30個,G=C=70個,因此,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為=(22-1)×30=90個,4種含氮堿基A:T:G:C=3:3:7:7,B項錯誤,C項正確;該DNA分子中堿基比例已經確定,所以堿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種,D項錯誤?!究键c定位】DNA的分子結構及其復制12.在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死亡,則小鼠體內S型、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最可能如下圖所示。以下關于該圖的解釋合理的是:A.一開始R型細菌大量死亡可能是營養(yǎng)缺乏所致

B.S型細菌繁殖對營養(yǎng)的需要很少

C.S型細菌對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有破壞作用

D.R型細菌對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有破壞作用參考答案:C13.分析下表,可推測(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

)溶液雙縮脲試劑碘液本尼迪特試劑甲+--乙-++-甲、乙混合+++A.甲溶液只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還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甲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表明甲含蛋白質,而與碘液和本尼迪試劑反應不顯色,表示甲不含淀粉和還原糖;乙與碘液反應顯色,含淀粉,與雙縮脲試劑和本尼迪試劑反應不顯色,不含蛋白質和還原糖;混合液與三者反應都顯色,含蛋白質、淀粉和還原糖;綜上所述,甲含淀粉酶,乙含淀粉,甲乙混合淀粉酶將淀粉水解生成還原糖,但還有部分淀粉,故D正確。14.農業(yè)生產上通常采取合理密植、輪作、套種等措施,其意義是(

)①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積

②增加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

③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

④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⑤充分利用水、肥和光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參考答案:C15.下圖為四種不同細胞的比較結果,不正確的是(

)選項細胞細胞壁光合作用DNA和RNA細胞全能性A藍藻細胞有有無有B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無有有C兔成熟紅細胞無無無無D蛙受精卵無無有有

參考答案:A16.下列關于人體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的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通過反射,神經系統(tǒng)能感受病原體的侵入并啟動免疫反應B.激素隨體液運輸?shù)饺砀鹘M織,但只對特定的靶細胞發(fā)揮作用C.抗體必須借助體液的運輸才能發(fā)揮作用,屬于體液調節(jié)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細胞產生的特異性免疫活性物質參考答案:B17.下圖表示某種細菌的一個反應程序:一種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產生另外的氨基酸。1?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對生命都是必需的),V?Z代表不同的酶。原始種的細菌只要培養(yǎng)基中有氨基酸就能生長,變異種的細菌只有在培養(yǎng)基中有氨基酸1、2、5時才能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種細菌的變異種中不存在的酶是V酶、Z酶B.該種細菌的變異可能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C.促使該程序進行的是細菌中的酶,它具有催化和調節(jié)的特性D.細菌各種酶的場所合成有游離的核糖體和在粗面內質網(wǎng)的核糖體參考答案:A【分析】1、基因控制性狀包括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二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2、分析題圖:酶V能將氨基酸1轉化成氨基酸2,酶W能將氨基酸2轉化成氨基酸4,酶Y能將氨基酸4轉化成氨基酸6,酶X能將氨基酸2轉化成氨基酸3,酶Z能將氨基酸4轉化成氨基酸5?!驹斀狻坑深}干中“細菌的變種只有在培養(yǎng)基中提供氨基酸1、2、5才能生存”說明該變種細菌無法合成氨基酸1、2、5,必須直接提供;培養(yǎng)基中需提供氨基酸1、2說明培養(yǎng)基中不存在將氨基酸1轉化成氨基酸2的酶V,培養(yǎng)基中需提供氨基酸5,說明培養(yǎng)基中缺少將氨基酸4轉化成氨基酸5的酶Z,故綜合判定培養(yǎng)基中不存在V酶和Z,A正確;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也不進行減數(shù)分裂,所以只能發(fā)生基因突變,B錯誤;酶只有催化功能,沒有調節(jié)功能,C錯誤;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wǎng),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的知識點是酶作用的專一性,微生物培養(yǎng)的營養(yǎng)條件以及原核生物的結構特點,分析題圖和從題干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關鍵,對于酶作用的專一性的理解和應用是解題的基礎。18.下列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B.物質循環(huán)發(fā)生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C.螢火蟲發(fā)光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行為信息的傳遞D.生產者積累在有機物中的能量是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營養(yǎng)結構即食物鏈(網(wǎng)),A錯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發(fā)生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B正確;螢火蟲發(fā)光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理信息的傳遞,C錯誤;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是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D錯誤??键c: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以及信息傳遞等有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19.下列各項中流的是靜脈血的是()A.肺動脈

B.臍靜脈

C.腎小球動脈

D.子宮動脈參考答案:

A

解析:

動脈血管中流動的不一定是動脈血,而是遠離心臟方向的血液,如:肺動脈、臍動脈等,雖是動脈血管,流的卻是靜脈血;同樣,靜脈血管中也不一定流的是靜脈血,而是回心血。腎小球毛細血管網(wǎng)均是動脈血管,流的也是動脈血。20.下列哪項符合對葉綠體和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準確理解:

A.葉綠體中可發(fā)生CO2

C3

C6H1206過程,線粒體中可發(fā)生C6H12O6

C3

C02過程

B.ATP的[H]在葉綠體中隨水的分解而產生,在線粒體中隨水的生成而產生

C.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發(fā)生在葉綠體中,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D.都具有較大膜面積和復雜的酶系統(tǒng),有利于新陳代謝高效而有序地進行參考答案:D21.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決定B、構成膜的脂質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膽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產生ATP均在膜上進行D、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的膜都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與運輸參考答案:A22.下列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圖,其中錯誤的是(注:縱坐標表示光合作用強度:CO2吸收量/分米2/小時)參考答案:D23.下圖是油菜種子在發(fā)育和萌發(fā)過程中,糖類和脂肪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貯存的能量大致相同B.種子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yōu)橹?,種子需要的N增加C.種子萌發(fā)時,脂肪酶的活性很高D.種子萌發(fā)時,脂肪轉變?yōu)榭扇苄蕴?,說明可溶性糖是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參考答案:C24.動作電位的產生與細胞膜離子通透性的變化直接相關。細胞膜對離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電導g表示(gNa+、gK+分別表示Na+、K+的電導)。電導大,離子通透性高,電導小,離子通透性低。下圖表示神經細胞接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過程中,細胞膜膜電位變化及Na+和K+電導的變化正確的是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參考答案:D25.基因工程技術引起的生物變異屬于(

)。A.染色體變異B.基因突變C.基因重組D.不可遺傳的變異參考答案:C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引起的生物變異屬于基因重組,故選C。【考點:定位】基因工程【名師點睛】1、基因重組使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因此會產生不同于親本的新類型,但只是原有的不同性狀的重新組合,并不會產生新的性狀。2、基因重組發(fā)生的時間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四分體時期,而不是在受精作用過程中。3、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基因重組在人工操作下也可實現(xiàn),如基因工程、肺炎雙球菌轉化過程中都發(fā)生了基因重組。26.下列過程能使細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A.甘油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B.線粒體中[H]與O2結合生成水

C.葉綠體基質中C3合成葡萄糖

D.細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參考答案:C27.將下列細胞或細胞器置于蒸餾水中,不會破裂的是(

)A.紅細胞 B.葉綠體 C.線粒體 D.洋蔥表皮細胞參考答案:【知識點】C2

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答案解析】D解析:洋蔥表皮細胞有細胞壁保護和支持,D正確28.一般地說,物質進出細胞有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胞吞和胞吐等5種方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主動運輸消耗能量

B.只有協(xié)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

C.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中物質都要穿越至少兩層磷脂分子層

D.人體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包括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參考答案:D29.赫爾希和蔡斯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與無32P標記的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經攪拌、離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檢測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離心前混合時間過長,會導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D.本實驗結果說明DNA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具有連續(xù)性參考答案:C【知識點】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解析:因為噬菌體較輕,故攪拌后會浮在上面,故A正確。32P主要在噬菌體DNA,進入細菌體內復制和指導蛋白質合成,噬菌體合成后主要在細菌體內,有少量釋放到細菌外,故B正確。離心前混合時間過長,導致大量噬菌體釋放,故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加,故C錯。本實驗結果說明DNA在噬菌體增殖起到連續(xù)性作用,故D正確?!舅悸伏c撥】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30.某植物的花色奪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B/b控制,這兩對基因與花色的關系如圖所示?,F(xiàn)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得到F1,則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是()A.紅:粉:白,3:10:3 B.紅:粉:自,3:12:1C.紅:粉:白,9:3:4 D.紅:粉:白,6:9:1參考答案:C【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將白色色素轉化成粉色色素,基因B能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將粉色色素轉化為紅色色素?!驹斀狻縁1的基因型為AaBb,自交后代表現(xiàn)型和比例為:9A_B_:3A_bb:3aaB_:1aabb,據(jù)題圖可知,3aaB_:1aabb都為白色,3A_bb為粉色,9A_B_為紅色,因此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是紅:粉:白=9:3:4。綜上,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圖中和題中信息準確判斷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之間的對應于關系,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31.下列有關細胞癌變和衰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癌變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B.癌變細胞其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均發(fā)生了變化C.新陳代謝緩慢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是細胞衰老的特征D.衰老的細胞內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參考答案:D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A項正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而結構決定功能,因此癌變細胞其功能也發(fā)生了變化,B項正確;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包括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緩慢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等,C項正確;衰老的細胞內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D項錯誤。32.20種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假若有一個多肽化合物,由10個氨基酸構成一個肽鏈,那么該多肽的相對分子質量和至少含有的氨基數(shù)目分別是

()A.1280,11

B.1262,1

C.1118,1

D.1100,9參考答案:C33.下列關于細胞內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原核細胞中既有DNA,又有RNAB.脂質中的膽固醇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C.核酸中的N存在于堿基中,蛋白質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D.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內的化學元素的含量有差異參考答案:CA.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并以DNA為模板在細胞中轉錄合成RNA,所以原核細胞中既有DNA,又有RNA,A正確;B.脂質中的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所以膽固醇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B正確;C.蛋白質分子中的N存在于氨基及肽鍵中,核酸中的N存在于堿基中,C錯誤;D.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內化學元素的種類和含量都有差異,D正確;答案選C。34.在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與“A”所對應的名稱相符合的是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①-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

D.④-腺苷參考答案:B35.接種卡介苗后,血液中會出現(xiàn)結核桿菌抗體,這種抗體產生的單位分子和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A.氨基酸、效應B細胞

B.葡萄糖、效應T細胞

C.氨基酸、效應T細胞

D.核苷酸、效應B細胞參考答案:答案:A36.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和研究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提取色素時采用的紙層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濾紙上擴散越快B.驗證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專一性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C.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對加熱殺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質和多糖物質提純,分別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實驗結論D.觀察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時,最好選擇均處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細胞和變異細胞進行觀察比較參考答案:D分離色素時采用的紙層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濾紙上擴散越快,而提取色素用的是有機溶液,用為色素能溶解于有機溶劑中,故A錯誤;驗證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專一性時,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因為蔗糖及其水解本身遇碘液均無顏色變化,故B錯誤;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對加熱殺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質和多糖物質提純,分別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實驗結論,該實驗是艾弗里的實驗,故C錯誤;有絲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的最佳時期,因此觀察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時,最好選擇均處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細胞和變異細胞進行觀察比較,故D正確。【知識點】酶、ATP及代謝類型

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及光合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染色體變異37.人體可通過多種調節(jié)方式來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人類在寒冷環(huán)境中的散熱量大于炎熱環(huán)境B.—般情況下,環(huán)境溫度超過30℃后,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熱機制C.人體的產熱主要通過代謝過程,散熱主要通過物理方式D.在溫熱環(huán)境中,人體皮膚血管會出現(xiàn)反射性舒張參考答案:B人類在寒冷環(huán)境中,體溫與外界溫度差大,所以散熱快,A正確;—般情況下,環(huán)境溫度超過30℃后,出汗成了主要的有效的散熱機制,B錯誤;人體的產熱主要通過加強物質的氧化分解,散熱主要通過皮膚散熱,C正確;在溫熱環(huán)境中,人體皮膚血管會出現(xiàn)反射性舒張,D正確。38..將玉米種子在黑暗條件下萌發(fā),切除長勢相同的多個玉米胚芽鞘的頂端,然后在其左側分別放置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保持在黑暗中12h,胚芽鞘向右彎曲,彎曲角度與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關系如右圖所示。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效應一定不同B.實驗結果說明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C.實驗在黑暗條件下進行是為了排除光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D.上述實驗說明了種子萌發(fā)受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參考答案:C39.經過實驗測定某種植物落葉中礦質元素的含量變化,甲元素含量明顯少于落葉前,而乙元素為微量元素,且含量幾乎不變。那么這兩種元素依次最可能是

A.P和Mg

B.Ca和N

C.H和Fe

D.K和Fe參考答案:D40.下列有關蛋白質工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收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信息,以便分析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B.預測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生物功能C.根據(jù)特定的生物功能,設計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間結構D.根據(jù)人們的需要,可直接對氨基酸的分子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參考答案:D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guī)律及其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xiàn)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一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故選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下圖為“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操作,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步驟A的具體操作過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B.整個實驗現(xiàn)象的持續(xù)觀察中,只使用低倍鏡即可C.該實驗可以省略步驟B,只進行D、F兩次觀察即可D.步驟A中應將實驗材料置于生理鹽水中,以維持細胞形態(tài)參考答案:B【分析】在“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操作中,有三次顯微鏡觀察:第一次(B)是制作好臨時裝片后觀察植物細胞的原始狀態(tài)(原生質體體積和液泡顏色);第二次(D)是滴蔗糖溶液后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狀態(tài);第三次(F)是滴清水后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復原狀態(tài)?!驹斀狻緼、該實驗不需要進行解離和染色,A錯誤;B、整個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在低倍鏡下即可,B正確;C、整個實驗需要通過觀察細胞前后的變化,通過自身對照得出實驗結論,所以必須進行三次觀察,C錯誤;D、步驟A中應將實驗材料置于清水中,以維持細胞形態(tài),D錯誤。故選:B。【點睛】熟悉“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操作步驟以及依據(jù)的原理是分析判斷本題的關鍵。

42.右圖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圍。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x表示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曲線與正常范圍之間所夾的面積(TS)可以作為總穩(wěn)定性的定量指標。(1)在正常作用范圍內,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應

。(2)對同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外來干擾越大,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需要的時間

,y值和x值之間呈

相關。(3)在遭到干擾時,x、y值的大小與生物種類有關,與數(shù)量

。(4)TS值越小,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原狀

,總穩(wěn)定性

。(5)若該圖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一種昆蟲在使用農藥前后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則A處與B處相比,抗性基因頻率較高的是

,由A到B,該昆蟲

(是/否)進化。參考答案:(1)保持相對穩(wěn)定(2)越長

正相關

(3)也有關

(4)越快

越高(大)(5)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