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完整版)_第1頁
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完整版)_第2頁
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完整版)_第3頁
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完整版)_第4頁
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恢復高考1、背景:2、過程:圖6-24《光明日報》發(fā)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意義:3、影響: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鸶鶕Y料,聯系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特點及各國發(fā)展的經驗,談一談當時的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如科學技術水平低等。資料1說明,與同時期的大國(如美國、蘇聯)相比,中國的科學技術還很落后。資料2說明,中國在1955-1978年的發(fā)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發(fā)展速度,因此導致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出現顯著下降。資料3說明,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低于發(fā)達國家。1、時間、名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2、內容糾正了“文革”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①思想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②政治上③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3、歷史意義①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②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③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揭開改革開放的序幕背景內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決定開展土地革命,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幫”后,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巨變結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三次歷史性的巨變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思想上:全會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政治上: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組織上:經過這次會議,事實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小結: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首先在哪里進行?對外開放首先從哪里推行?改革開放的推進

頭遍哨子不買帳,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沒有生產積極性

土地歸公社所有,農民沒有生產自主權,都是集中勞動,每天勞動后統(tǒng)一記工分,干多干少一個樣。一天混一個杠,一個杠7分錢正好買三盒火柴,干一天活還不如抓一個母蛤蟆。統(tǒng)一勞動統(tǒng)一分配吃大鍋飯收入少請同學們想一想,改革以前農村實行的是什么體制?

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順口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小崗村的故事⑴、根據資料描述當時小崗村民的生活狀況并分析原因?⑵、當時小崗村民做出了怎樣的壯舉?發(fā)揮你的想象猜測契約可能涉及的內容。⑶、小崗村的壯舉有可能會產生了哪些變化?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我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鳳陽花鼓詞農村人民公社改革前的小崗村安徽:“乞丐大省”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隊長的帶領下,小崗生產隊在全國農村率先搞“包產到戶”,這一天,正好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之日。包產到戶,自負盈虧告別饑餓的宣言書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繳)的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孩子養(yǎng)活到18歲。閱讀契約中的內容,想象一下簽約人當時的心情。

當時將土地承包到戶是明令禁止的。因此對于當時簽約人來說有幾分擔心、緊張;但為了不再挨餓、不再外出乞討,通過簽約可以得到“屬于自己”的土地,又有一些激動和興奮,對以后的日子充滿了希望。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民分戶經營,自負盈虧(“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含義: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耖g諺語農民有了生產經營和分配的自主權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義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想一想,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大包干的原因有哪些?如自然條件、歷史原因等。小崗村的變化又說明了什么?自然原因:安徽省大旱,糧食減產;歷史原因:長期以來以集體乞討為生的傳統(tǒng);人為原因: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群眾生產積極性,糧食減產。小崗村的變化說明了包干到戶這種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1984年底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5﹪以上鄧小平明確表態(tài):只要能提高產量,包產到戶就是正確的,“致富”不是罪過。中央也連續(xù)五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予明確肯定,并在政策上積極引導。陜西長安縣韓家塆村農民在領取包產到戶合同書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浪潮首先從農村掀起。2.主要內容:實行包干到戶、包產到戶。3.評價:由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首創(chuàng),被稱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4.意義: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的突破和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5.發(fā)展:①中央以文件形式明確肯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政策上積極引導,促進了農村改革的突破和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②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優(yōu)化了農村產業(yè)結構,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農村改革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xiāng)鎮(zhèn)(包括所轄村)舉辦的各類企業(yè),包括鄉(xiāng)鎮(zhèn)辦企業(yè)、村辦企業(yè)、農民聯營的合作企業(yè)、其他形式的合作企業(yè)和個體企業(yè)五級。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門類很多,包括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建筑業(yè)以及商業(yè)、飲食、服務、修理等企業(yè)。1987年,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人數達到8805萬人,產值達到4764億元,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0.4%,第一次超過了農業(yè)總產值。

作用:優(yōu)化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迅速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面貌,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2012年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60萬億元,吸納1.64億人就業(yè)你知道哪些中國知名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農村新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對外開放首先從什么地區(qū)推行?對外開放邁出的第一步是什么?沿海地區(qū);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qū)。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識圖題1、設經濟特區(qū)結合教材P49相關內容概括:⑴我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qū)是什么?位于哪一省份?該省還有哪些經濟特區(qū)?⑵設立經濟特區(qū)的目的是什么?尋找歷史的真相深圳;廣東??;珠海、汕頭。歷史回眸

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圖6-30深圳新貌

深圳作為最早的經濟特區(qū),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試驗田”。特區(qū)的設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們來這里創(chuàng)業(yè)。短短幾年時間,深圳就從昔日的邊陲小鎮(zhèn)快速發(fā)展成一座現代化都市,連外國人都驚呼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的發(fā)展,是對外開放的縮影。1985年,深圳國貿大廈以三天一層樓創(chuàng)造“深圳速度”。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深圳,在對外開放的十余年間,平均每6天就有一座新廠房落成,每11天就有一種新產品問世,這就是所謂的“深圳速度”。20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在全國步入“小康”水平。結合圖片計算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從不足2億到突破100億,從100億到突破1000億,從1000億到2000億、5000億和11000億各用了幾年時間。

說明了隨著經濟特區(qū)的設立,對外開放的深入,深圳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飛速。這一切都歸功于經濟特區(qū)的建立與對外開放這一偉大決策?!鹩懻撘幌拢@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浦東識圖題1.設經濟特區(qū)2.沿海開放城市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城市。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在沿海形成了從南到北的主干線。設立上海浦東開發(fā)區(qū)浦東開發(fā)區(qū)地位:

浦東新區(qū)是上海的一個副省級市轄區(qū)。在1980年代,“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是當時的共識,黃浦江把上海分成了兩個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東只是從外灘遙遙遠眺的一片農田菜地。1990年后中國政府進入“開發(fā)浦東”的實質階段,浦東成為上海經濟的引擎,亦被譽為中國三個增長極之一,地區(qū)面貌日新月異。已發(fā)展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520平方公里的浦東新區(qū)吸引了7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多億美元的外資。匯豐、柯達、阿爾卡特等30多家跨國公司將地區(qū)總部移師浦東。東方明珠浦東國際機場市博會主場館南浦大橋今日浦東磁懸浮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浦東識圖題1.設經濟特區(qū)2.沿海開放城市3.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環(huán)渤海地區(qū)長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qū)珠江三角洲1.設經濟特區(qū)2.沿海開放城市3.沿海經濟開放區(qū)4.內地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浦東環(huán)渤海地區(qū)長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qū)珠江三角洲五個經濟特區(qū)14個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qū)→內地

對外開放格局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圖6-32早期對外開放地區(qū)示意圖

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兩省是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是重要的僑鄉(xiāng),毗鄰香港、澳門,與臺灣隔海相望,歷史上一直有對外經濟交往的傳統(tǒng),實行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fā)展步伐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觀察地圖,結合經濟特區(qū)的設立,說一說早期對外開放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想一想,為什么要從沿海地區(qū)開始對外開放?特點:位于東部沿海地帶。原因:沿海地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有利于引進外商的投資;近代以來,我國沿海地區(qū)的一些城市在工業(yè)化建設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聯系史實,說明經濟特區(qū)的設立對改革開放的推進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經濟特區(qū)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它們在推進外貿、利用外資和技術、推進改革、帶動沿海和內地經濟發(fā)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經濟體制改革:具體內容: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tǒng)觀念,確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意義:這次全會后,我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步,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改革全面展開。改革的性質對外開放的試驗田

1.開始時間:1980年。2.首先開放地區(qū):沿海地區(qū)。3.經濟特區(qū)的建立:①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qū)。通過國家給予的優(yōu)惠經濟政策,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②首批經濟特區(qū)的建立和發(fā)展,為逐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4.發(fā)展: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后來,又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增設海南經濟特區(qū),設立上海浦東開發(fā)區(qū)。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結果:

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易錯點睛背景不同:近代前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國家行使主權情況不同:近代前期的清政府腐敗落后,國家主權無法獨立;新時期的中國政府已經贏得獨立自主,完全掌握著國家主權。內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被列強逼迫出來的,雖然有自救自強的內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強進入并控制中國市場;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是遵循著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影響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使中國的經濟畸形發(fā)展,只能依附于列強,它不但沒有改變中國落后面貌,反而引發(fā)一系列政治問題,使中國始終陷于屈辱之中;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許多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的不同易錯點睛背景不同:行使主權情況不同:內容不同:影響不同: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的不同近代前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近代前期的清政府腐敗落后,國家主權無法獨立;新時期的中國政府已經贏得獨立自主,完全掌握著國家主權。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被列強逼迫出來的,便利列強進入并控制中國市場;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是遵循著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貿易,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使中國的經濟畸形發(fā)展,依附于列強,沒有改變中國落后面貌,使中國始終陷于屈辱之中;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許多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功召開。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