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術語、符號2.1術語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層(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稱剛性路面。2.1.2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縫區(qū)和局部范圍外面層內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稱素混凝土路面。2.1.3鋼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層內配置縱、橫向鋼筋或鋼筋網(wǎng)并設接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4連續(xù)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層內配置縱向連續(xù)鋼筋和橫向鋼筋,橫向不設縮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5鋼纖維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層中摻入鋼纖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6復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層由兩層不同類型和力學性質的結構層復合而成的路面。2.1.7水泥混凝土預制塊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層由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鋪砌成的路面。2.1.8碾壓混凝土rollercompectedconcrete采用振動碾壓成型的水泥混凝土。2.1.9貧混凝土leanconcrete水泥用量較低的水泥混凝土。2.1.10設計基準期限designreferenceperiod計算路面結構可靠度時,考慮各項基本度量與時間關系所取用的基準時間。2.1.11安全等級safetyclasses根據(jù)路面結構的重要性和破壞可能產(chǎn)生后果的嚴重程度而劃分的設計等級。2.1.12可靠度reliability路面結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和規(guī)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2.1.13目標可靠度objectivereliability作為設計依據(jù)的可靠度。2.1.14可靠指標reliabilityindex度量路面結構可靠性的一種數(shù)量指標。2.1.15目標可靠指標objectivereliabilityindex作為設計依據(jù)的可靠指標。2.1.16可靠度系數(shù)reliabilitycoefficient為保證所設計的結構具有規(guī)定的可靠度,而在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中采用的單一綜合系數(shù)。2.2符號2.2.1作用及作用效應符號Ne——設計基準期內標準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Ns——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P——軸載Ps——標準軸載——彎沉εsh——干縮應變σpr——荷載疲勞應力σps——標準軸載的引力σs——鋼筋應力σtm——最大溫度梯度時的溫度翹曲應力σtr——溫度梯度疲勞應力2.2.2設計參數(shù)和計算系數(shù)符號Bx——溫度應力系數(shù)Cv——變異系數(shù)Cx——溫度翹曲應力系數(shù)gr——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kc——綜合影響系數(shù)kf——荷載疲勞應力系數(shù)kj——接縫傳荷系數(shù)kp——軸載當量換算系數(shù)kr——接縫傳荷能力的應力折減系數(shù)ks——粘結剛度系數(shù)kt——溫度疲勞應力系數(shù)ku——層間結合系數(shù)p——概率或頻率Tg——混凝土面層最大溫度梯度αc——混凝土線膨脹系數(shù)αs——鋼筋線膨脹系數(shù)γr——可靠度系數(shù)δi——軸-輪型系數(shù)η——車輛輪跡橫向分布系數(shù)λc——混凝土溫縮應力系數(shù)λst——鋼筋溫度應力系數(shù)λb——裂縫寬度系數(shù)μ——面層與基層之間的摩阻系數(shù)ρ——配筋率ρf——鋼纖維體積率φ——鋼筋剛度貢獻率2.2.3幾何參數(shù)符號As——鋼筋面積bj——裂縫縫隙寬度df——鋼纖維直徑ds——鋼筋直徑h——結構層厚度——鋼纖維長度——面層板長度Ld——裂縫間距2.2.4材料性能和混凝土板抗力符號D——面層的彎曲剛度Dg——雙層混凝土面層的總彎曲剛度E——土基或基、墊導線材料回彈模量Ec——水泥混凝土的彎拉彈性模量Es——鋼筋的彈性模量Et——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fr——混凝土彎拉強度frm——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強度fsp——混凝土劈裂強度fsy——鋼筋屈服強度ft——混凝土抗拉強度r——混凝土面層的相對剛度半徑3設計依據(jù)3.0.1各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設計安全等級及相應的設計基準期、目標可靠指標和目標可靠度,應符合表3.0.1的規(guī)定。各安全等級路面的材料性能和結構尺寸參數(shù)的變異水平等級,宜按表3.01的建議選用。表3。0。1可靠度設計標準公路技術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安全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設計基準期(a)30302020目標可靠度(%)95908580目標可靠指標1.641.281.040.84變異水平等級低低~中中中~高3.0.2材料性能和結構尺寸參數(shù)的變異水平分為低、中和高三級。各變異水平等級主要設計參數(shù)的變異系數(shù)變化范圍,應符合表3.0.2的規(guī)定。表3。0。2變異系數(shù)cv的變化范圍變異水平等級低中高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強度、彎拉彈彈性模量cv≤0.1000.10<ccv≤0.1550.15<cvv≤0.20基層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cv≤0.2550.25<ccv≤0.3550.35<cv≤≤0.55水泥混凝土面層厚厚度cv≤0.0440.04<ccv≤0.0660.06<cv≤≤0.083.0.3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以行車荷載和溫度梯度綜合作用產(chǎn)生的疲勞斷裂作為設計的極限狀態(tài),其表達式采用式(3.0.3)。(3.0.3)式中:γr——可靠度系數(shù),依據(jù)所選目標可靠度及變異水平等級按表3.03確定;σpr——行車荷載疲勞應力(MPa),計算方法見附錄B.1;σtr——溫度梯度疲勞應力(MPa),計算方法見符錄B.2;fr——水泥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MPa),見3.0.6條。表3。0。3可靠度系數(shù)變異水平等級目標可靠度(%)95908580低1.20~1.3331.09~1.1161.04~1.008—中1.33~1.5501.16~1.2231.08~1.1131.04~1.007高—1.23~1.3331.13~1.1181.07~1.111注:變異系數(shù)在表3.0.2所示的變化范圍的下限時,可靠度系數(shù)取低值;上限時,取高值。3.0.4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以100KN的單軸-雙輪組荷載作為標準軸載。不同軸-輪型和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按式(3.04-1)換算為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3.0.4-1)(3.0.4-2)或(3.0.4-3)或(3.0.4-4)式中:Ns——100KN的單軸-雙輪組標準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Pi——單軸-單輪、單軸-雙輪組、雙軸-雙輪組或三軸-雙輪組軸型級軸載的總重(KN);——軸型和軸載級位數(shù);——各類軸型級軸載的作用次數(shù);——軸-輪型系數(shù),單軸-雙輪組時,=1;單軸-單輪時,按式(3.0.4-2)計算;雙軸-雙輪組時,按式(3.0.4-3)計算;三軸-雙輪組時,按式(3.0.4-4)計算。3.0.5水泥混凝土路面所承受的軸載作用,按設計基準期內設計車道所承受的標準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分為4級,分級范圍如表3.0.5。表3。0。5交通分級交通等級特重重中等輕設計車道標準軸載載累計作用次次數(shù)Ne(104)>2000100~200003~100<3注:交通調查和分析及Ne計算,參照本規(guī)范附錄A。3.0.6水泥混凝土的強度以28d齡期的彎拉強度控制。當混凝土澆筑后90d內不開放交通時,可采用90d齡期的彎拉強度。各交通等級要求的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不得低于表3。0。6的規(guī)定。表3。0。6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準值交通等級特重重中等輕水泥混凝土的彎拉拉強度標準值值(MPa)5.05.04.54.0鋼纖維混凝土的彎彎拉強度標準準值(MPa)6.06.05.55.03.0.7在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路面的總厚度不應小于表3.0.7規(guī)定的最小防凍厚度。表3.0.7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小防凍厚度(m)路基干濕類型路基土質當?shù)刈畲蟊鶅錾疃榷龋╩)0.50~1.0001.01~1.5501.51~2.000>2.00中濕路基低、中、高液限粘粘土0.30~0.5500.40~0.6600.50~0.7700.60~0.995粉土,粉質低、中中液限粘土0.40~0.6600.50~0.7700.60~0.8850.70~1.110潮濕路基低、中、高液限粘粘土0.40~0.6600.50~0.7700.60~0.9900.75~1.220粉土,粉質低、中中液限粘土0.45~0.7700.55~0.8800.70~1.0000.80~1.330注:①凍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墊層為隔溫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凍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墊層為隔溫性能較差的材料,應采用高值;②凍深小于0.50m的地區(qū),一般不考慮結構層防凍厚度。3.0.8水泥混凝土面層的最大溫度梯度標準值Tg,可按照公路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區(qū)劃按表3.0.8選用。表3.0.8最大溫度梯度標準值Tg公路自然區(qū)劃Ⅱ、ⅤⅢⅣ、ⅥⅦ最大溫度梯度(℃℃/m)88~8390~9586~9293~98注:海拔高時,取高值;濕度大時,取低值。結構組合設計4.1路基4.1.1路基應穩(wěn)定、密實、均質,對路面結構提供均勻的支承。4.1.2高液限粘土及含有機質細粒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路床填料或二級和二級以下公路和上路床填料;高液限粉土及塑性指數(shù)大于16或膨脹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上路床填料。因條件限制而必須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時,應摻加石灰或水泥等結合料改善。4.1.3地下水位高時,宜提高路堤設計標高。在設計標高受限制,未能達到中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時,應選用粗粒土或低劑量石灰或水泥穩(wěn)定細粒土做路床或上路床填料;未能達到潮濕狀態(tài)的路基臨界高度時,除采用上述填料措施外,還應采取在邊溝下設置排水滲溝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4.1.4路基壓實度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J013)的要求。多雨潮濕地區(qū),對于高液限土及塑性指數(shù)大于16或膨脹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土,宜采用由輕型壓實標準確定的壓實度,并在含水量略大于其最佳含水量時壓實。4.1.5巖石或填石路床頂面應鋪設整平層。整平層可采用未篩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劑量水泥穩(wěn)定粒料,其厚度視路床頂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為100~500mm。2墊層4.2.1遇有下述情況時,需在層基下設置墊層:——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路面總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厚度要求(表3.0.7)時,其差值應以墊層厚度補足;——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塹,路床土濕度較大時,宜設置排水墊層;——路基可能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或不均勻變形時,可加設半剛性墊層。4.2.2墊層的寬度應與路基同寬,其最小厚度為150mm。4.2.3防凍墊層和排水墊層宜采用砂、砂礫等顆粒材料。半剛性墊層可采用低劑量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粒料或土。4.3基層4.3.1基層應具有有足夠的抗沖沖刷能力和一一定的剛度。4.3.2基層類型宜依照交交通等級按表表4.3.2選用?;炷令A制塊面面層應采用水水泥穩(wěn)定粒料基層。表4.3.2適宜各交通通等級的基層層類型交通等級基層類型特重交通貧混凝土、碾壓混混凝土或瀝青青混凝土基層層重交通水泥穩(wěn)定粒料或瀝瀝青穩(wěn)定碎石石基層中等或輕交通水泥穩(wěn)定粒料、石石灰粉煤灰穩(wěn)穩(wěn)定粒料或級級配粒料基層層4.3.3濕潤和多雨地地區(qū),路基為為低透水性細細粒土的高速速公路和一級級公路或者承承受特重或重交通的二二級公路,宜宜采用排水基基層。排水基基層可選用多多孔隙的開級級配水泥穩(wěn)定定碎石、瀝青青穩(wěn)定碎石或或碎石,其孔孔隙率約為20%。4.3.4基層的寬度應應比混凝土面面層每側至少少寬出300mm(采用小型型機具施工時時)或500mmm(軌模式攤攤鋪機施工時時)或650mm(滑模式攤攤鋪機施工時時)。路肩采采用混凝土面面層,其厚度度與行車道面面層相同時,基基層寬度宜與與路基同寬。級級配粒料基層層的寬度也宜宜與路基同寬寬。4.3.5各類基層厚度度和適宜范圍圍見表4.3.5。4.3.6碾壓混凝土土基層應設置置與混凝土面面層相對應的的接縫。貧混混凝土基層在在其彎拉強度度超過1.8MPPa時,應設置置與混凝土面面層相對應的的橫向縮縫;;一次攤鋪寬寬度大于7.5m時,應設置置縱向縮縫。4.3.7基層下未設設墊層,上路路床為細粒土土、粘土質砂砂或級配不良良砂(承受特特重或重交通通時),或者者為細粒土(承承受中等交通通時),應在在基層下設置置底基層。底底基層可采用用級配粒料、水水泥穩(wěn)定粒料料或石灰粉煤煤灰穩(wěn)定粒料料,厚度一般般為200mm。表4.3.5各類基層厚厚度的適宜范范圍基層類型厚度適宜的范圍(mm)貧混凝土或碾壓混混凝土基層120~200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灰穩(wěn)定粒料基基層150~250瀝青混凝土基層40~60瀝青穩(wěn)定碎石基層層80~100級配粒料基層150~200多孔隙水泥穩(wěn)定碎碎石排水基層層100~140瀝青穩(wěn)定碎石排水水基層80~1004.3.8排水基層下應設置置由水泥穩(wěn)定定粒料或者密密級配粒料組組成的不透水水底基層,厚厚度一般為200mm。底基層頂頂面宜鋪設瀝瀝青封層或防防水土工織物物。4.4面層4.4.1水泥混凝土土面層應具有有足夠的強度度、耐久性,表表面抗滑、耐耐磨、平整。4.4.2面層一般采采用設接縫的的普通混凝土土;面層板的的平面尺寸較較大或形狀不不規(guī)則,路面面結構下埋有有地下設施,高高填方、軟土土地基、填挖挖交界段的路路基等有可能能產(chǎn)生不均勻勻沉降時,應應采用設置接接縫的鋼筋混混凝土面層。其其他面層類型型可根據(jù)適用用條件按表4.4.2選用。表4.4.22其他面層類類型選擇面層類型適用條件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面層高速公路瀝青上面層與連續(xù)續(xù)配筋混凝土土或橫縫設傳傳力桿的普通通混凝土下面面層組成的復復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高速公公路碾壓混凝土面層二級及二級以下公公路、服務區(qū)區(qū)停車場鋼纖維混凝土面層層標高受限制路段、收收費站、混凝凝土加鋪層和和橋面鋪裝矩形或異形混凝土土預制塊面層層服務區(qū)停車場、二二級及二級以以下公路橋頭頭引道沉降未未穩(wěn)定段4.4.3普通混凝土、鋼筋筋混凝土、碾碾壓混凝土或或鋼纖維混凝凝土面層板一一般采用矩形形。其縱向和和橫向接縫應應垂直相交,縱縱縫兩側的橫橫縫不得相互互錯位。4.4.4縱向接縫的的間距按路面面寬度在3.0~4.5m范圍內確定定。碾壓混凝凝土、鋼纖維維混凝土面層層在全幅攤鋪鋪時,可不設設縱向縮縫。4.4.5橫向接縫的的間距按面層層類型和厚度度選定:——普通混凝土面面層一般為4~6m,面層板的的長寬不宜超超過1.30,平面尺寸寸不宜大于25m2;——碾壓混凝土或或鋼纖維混凝凝土面層一般般為6~10m;——鋼筋混凝土面面層一般為6~15m。4.4.6普通混凝土土、鋼筋混凝凝土、碾壓混混凝土或配筋筋混凝土面層層所需的厚度度,可參照表表4.4.6所示參考范范圍并按4.4.9條規(guī)定計算算確定。表4.4.6水泥混凝土土面層厚度的的參考范圍交通等級特重重公路等級高速一級二級高速一級二級變異水平等級低中低中低中低中面層厚度(mm)≥260≥250≥240270~240260~230250~220交通等級中等輕公路等級二級三、四級三、四級三、四級變異水平等級高中高中高中面層厚度(mm)240~210230~200220~200≤230≤2204.4.7鋼纖維混凝土土面層的厚度度按鋼纖維摻摻量確定,鋼鋼纖維體積率率為0.6%~1.0%時,其厚厚度為普通混混凝土面層厚厚度的0.65~0.75倍。特重或或重交通時,其其最小厚度為為160mm;中等或輕輕交通時,其其最小厚度為為140mm。4.4.8復合式路面面瀝青上面層層的厚度一般般為25~80mm。4.4.9除混凝土預預制塊面層外外,各種混凝凝土面層的計計算厚度應滿滿足式(3.0.3)的要求。荷荷載疲勞應力力和溫度疲勞勞應力分別按按附錄B.1和B.2計算。面層層設計厚度依依計算厚度按按10mm向上取整。采用碾壓混混凝土或貧混混凝土做基層層時,宜將基基層與混凝土土面層視作分分離式雙層板板進行應力分分析。上、下下層板在臨界界荷位處的荷荷載疲勞應力力和溫度疲勞勞應力分別按按附錄C.1和C.2計算。上、下下層板的計算算厚度應分別別滿足式(3.0.3)的要求。具有瀝瀝青上面層的的水泥混凝土土板,在臨界界荷位處的荷荷載疲勞應力力和溫度疲勞勞應力分別按附附錄D.1和D.2計算?;炷涟宓挠嬎闼愫穸龋瑧獫M滿足式(3.0.3)的要求。4.4.10路面表面構構造應采用刻刻槽、壓槽、拉拉槽或拉毛等等方法制作。構構造深度在使使用初期應滿足表4.4.110的要求。表4.4.100各級公路水水泥混凝土面面層的表面構構造深度(mm)要求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公路二、三、四級公路路一般路段0.70~1.1100.50~0.990特殊路段0.80~1.2200.60~1.000注:①特殊路段——對于于高速公路和和一級公路系系指立交、平平交或變速車車道等處,對于其他等等級公路系指指急彎、陡坡坡、交叉口或或集鎮(zhèn)附近;;②年降雨量600mmm以下的地區(qū)區(qū),表列數(shù)值值可適當降低低。4.4.11混凝土預制塊塊可采用異形形塊或矩形塊塊。預制塊的的長度為200~250mm,寬度為100~125mm,長寬比通通常為2∶1。預制塊厚厚度為100~120mm。預制塊下下穩(wěn)平層的厚厚度為30~50mm。4.5路肩4.5.1路肩鋪面結結構應具有一一定的承載能能力,其結構構層組合和材材料選用應與與行車道路面面相協(xié)調,并并保證進入路路面結構中的的水的排除。4.5.2路肩鋪面可選選用水泥混凝凝土面層或瀝瀝青面層。4.5.3路肩水泥混混凝土面層的的厚度通常采采用與行車道道面層等厚,其其基層宜與行行車道基層相相同。選用薄薄面層時,其其厚度不宜小小于150mm,基層應采采用開級配粒粒料。4.5.4路肩瀝青面面層宜選用密密實型瀝青混混合料。其基基層可選用無無機結合料穩(wěn)穩(wěn)定粒料或級級配粒料。行行車道路面結結構不設內部部排水設施時時,瀝青面層層和不透水基基層的總厚度度不宜超過行行車道面層的的厚度,基層層下應選用透透水性粒料填填筑。4.6路面排水水4.6.1行車道路面面應設置雙向向或單向橫坡坡,坡度為1%~2%。路肩鋪鋪面的橫向坡坡度值宜比行行車道路面的的橫坡值大1%~2%。4.6.2行車道路面面結構設置排排水基層或墊墊層時,應在在排水基層或或墊外側邊緣緣設置縱向集集水溝和帶孔孔集水管,并并間隔50~1000m設置橫向排排水管。4.6.3排水基層的的縱向邊緣集集水溝,路肩肩采用水泥混混凝土面層時時,可設在路路肩下或路肩肩外側邊緣內內;路肩采用用瀝青面層時時,可設在路路肩內側邊緣緣內。排水墊墊層的縱向邊邊緣集水溝設設在路床邊緣緣。4.6.4帶孔集水管管和孔徑通常常采用100~1150mm。集水溝的的寬度通常采采用300mm。集水溝的的深度應能保保證集水管管管頂?shù)陀谂潘畬拥酌?,并并有足夠厚度度和回填料使使集水管不被被施工機械壓壓裂。溝內回回填料宜采用用與排水基層層或墊層相同同的透水性材材料,或者不不含細料的碎碎石或礫石粒粒料?;靥盍狭吓c溝壁間應應鋪設無紡反反濾織物。橫橫向排水管不不帶孔,其管管徑與集水管管相同。4.6.5集水溝和集集水管的縱坡坡宜與路線縱縱坡相同,但但不得小于0.25%。橫向排水水管的坡度不不宜小于5%。4.6.6橫向排水管管出口端應設設端墻。端頭頭用鍍鋅鐵絲絲網(wǎng)或格柵罩罩住,出水口口應進行沖刷刷防護。在橫橫向排水管上上方的路肩邊邊緣處應設置置標志,標明明出水口位置置。5接縫設設計5.1縱向接縫5.1.1縱向接縫的的布設應路面面寬度和施工工鋪筑寬度而而定:——一次鋪筑寬度小于于路面寬度時時,應設置縱縱向施工縫??v縱向施工縫采采用平縫形式式,上部應鋸鋸切槽口,深深度為30~400mm,寬度為3~8mm,槽內灌塞塞填縫料,構構造如圖5.1.11a)所示;——一次鋪筑寬度大于于4.5m時,應設置置縱向縮縫??v縱向縮縫采用用假縫形式,鋸鋸切的槽口深深度應大于施施工縫的槽口口深度。采用用粒料基層時時,槽口深度度應為板厚的的1/3;采用半剛剛性基層時,槽槽口深度為板板厚的2/5。其構造如如圖5.1.11b)所示。圖5.1.1縱縫構造(尺寸單位:nun)a)縱向施工工縫;b)縱向縮縫5.1.2縱縫應與路線線中縫平行。在在路面等寬的的路段內或路路面變寬路段段的等寬部分分,縱縫的間距和形形式應保持一一致。路面變變寬段的加寬寬部分與等寬寬部分之間,以以縱向施工縫縫隔開。加寬寬板在變寬段段起終點處的的寬度不應小小于1m。5.1.3拉桿應采用螺螺紋鋼筋,設設在板后中央央,并應對拉拉桿中部100mm范圍內進行行防銹處理。拉桿桿的直徑、長長度和間距,可可參照表5.1.3選用。施工工布設時,拉拉桿間距應按按橫向接縫的的實際位置予予以調整,最最外側的拉桿桿距橫向接縫縫的距離不得得小于100mm。表5.1.3拉桿直徑、長長度和間距(mm)面層厚度(mm)到自由邊或未設拉拉桿縱縫的距距離(m)3.003.503.754.506.007.5200~25014×700×990014×700×880014×700×770014×700×660014×700×550014×700×4400260~30016×800×990016×800×**80016×800×770016×800×660016×800×550016×800×4400注:拉桿直徑、長長度和間距的的數(shù)字為直徑徑×長度×間距。5.1.4連續(xù)配筋混凝凝土面層的縱縱縫拉桿可由由板內橫向鋼鋼筋延伸穿過過接縫代替。5.2橫向接縫縫5.2.1每日施工結結束或因臨時時原因中斷施施工時,必須須設置橫向施施工縫,其位位置應盡可能能選在縮縫或或脹縫處。設設在縮縫處的的施工縫,應應采用傳力桿桿的平縫形式式,其構造如如圖5.2.11a)所示;設在脹縫處處的施工縫,其構造與脹脹縫相同.遇有困難需需設在縮縫之之間時,施工工縫采用設拉拉桿的企口縫縫形式,其構構造如圖5.2.11b)所示。5.2.2橫向縮縫可等等間距或變間間距布置,采采用假縫形式式。特重和重重交通公路、收收費廣場以及鄰近脹脹縫或自由端端部的3條縮縫,應應采用設傳力力桿假縫形式式,其構造如如圖55.2.2aa)所示。其他他情況可采用用不設傳力桿桿假縫形式,其其構造如圖5.2.22b)所示。5.2.3橫向縮縫頂部部應鋸切槽口口,深度為面面層厚度的1/5~11/4,寬度為3~8mm,槽內填塞填縫料。高高速公路的橫橫向縮縫槽口口宜增設深20mm、寬6~10mmm的淺槽口,其其構造如圖5.2.3所示。5.2.4在鄰近橋梁或或其他固定構構造物處或其其他道路相交交處應設置橫橫向脹縫。設設置的脹縫條數(shù),視膨脹量大大小而定。低低溫澆筑混凝凝土面層或選選用膨脹性高高的集料時,宜宜酌情確定是是否設置脹縫縫。脹縫寬20mm,縫內設置置填縫板和可可滑動的傳力力桿。脹縫的的構造如圖5.2.4所示。5.2.5傳力桿應采用光面面鋼筋。其尺尺寸和間距可可按表5.2.5選用。最外外側傳力桿距距縱向接縫或自由由邊的距離為為150~2250mm。表5.2.5傳力桿尺寸寸和間距(mm)面層厚度(mm)傳力桿直徑傳力桿最小長度傳力桿最大間距2202840030024030400300260324503002803545030030038500300交叉口接縫布設5.3.1兩條道路正正交時,各條條道路和直道道部分均保持持本身縱縫的的連貫,而相相交路段內各各條道路的橫橫縫位置應按按相對道路的的縱縫間距作作相應變動,保保證兩條道路路的縱橫縫垂直相交,互互不錯位。兩兩條道路斜交交時,主要道道路的直道部部分保持縱縫縫的連貫,而而相交路段內內的橫縫位置置應按次要道道路的縱縫間間距作相應變變動,保證與與次要道路的的縱縫相連接接。相交道路路彎道加寬部部分的接縫布布置,應不出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現(xiàn)錯縫和銳角角板。5.3.2在次要道路彎彎道加寬段起起終點斷面處處的橫向接縫縫,應采用脹脹縫形式。膨膨脹量大時,應應在直線段連連續(xù)布置2~3條脹縫。5.4端部處理5.4.1混凝土路面面與固定構造造物相銜接的的脹縫無法設設置傳力桿時時,可在毗鄰鄰構造物的板板端部內配置置雙層鋼筋網(wǎng)網(wǎng);或在長度度約為6~10倍板厚的范范圍內逐漸將將板厚增加220%。5.4.2混凝土路面與與橋梁相接,橋橋頭設有搭板板時,應在搭搭板與混凝土土面層板之間間設置長6~10m的鋼筋混混凝土面層過過渡板。后者者與搭板間的的橫縫采用設設拉桿平縫形形式,與混凝土面面層間的橫縫縫采用設傳力力桿脹縫形式式。膨脹量大大時,應連續(xù)續(xù)設置2~3條設傳力桿桿脹縫。當橋橋梁為斜交時時,鋼筋混凝凝土板的銳角角部分應采用用鋼筋網(wǎng)補強強。橋頭未設搭搭板時,宜在在混凝土面層層與橋臺之間間設置長10~155m的鋼筋混凝凝土面層板;或設置置由混凝土預預制塊面層或或瀝青面層鋪鋪筑的過渡段段,其長度不不小于8m。5.4.3混凝土路面與與瀝青路面相相接時,其間間應設置至少少3m長的過渡段段。過渡段的的路面采用兩種路路面呈階梯狀狀疊合布置,其其下面鋪設的的變厚度混凝凝土過渡板的的厚度不得小于200mm,如圖5.4.3所示。過渡渡板與混凝土土面層相接處處的接縫內設設置直徑25mm、長700mm、間距400mm的拉桿。混混凝土面層毗毗鄰該接縫的的1~2條橫向接縫縫應設置脹縫縫。5.4.4連續(xù)配筋混混凝土面層與與其他類型路路面或構造物物相連接的端端部,應設置置錨固結構。端端部錨固結構構可采用鋼筋筋混凝土地梁梁或寬翼緣工工字鋼梁接縫縫等形式:——鋼筋混凝土地梁一一般采用3~5個,梁寬400~6600mm,梁高1200~~1500mmm,間距5000~~6000mmm;地梁與連連續(xù)配筋混凝凝土面層連成成一體;其構構造如圖5.4.44-1所示;——寬翼緣工字鋼梁的的底部錨入鋼鋼筋混凝土枕枕梁內,枕梁梁一般長3000mmm、厚200mmm;鋼梁腹板板與連續(xù)配筋筋混凝土面層層端部間填入入脹縫材料;;其構造如圖圖5.4.44-2所示。5.5接縫填封材材料5.5.1脹縫接縫板板應選用能適適應混凝土板板膨脹收縮、施施工時不變形形、復原率高高和耐久性好好的材料。高高速公路和一一級公路宜選選用泡沫橡膠膠板、瀝青纖纖維板;其他他等級公路也也可選用木材材類或纖維類類板。5.5.2接縫填料應應選用與混凝凝土接縫槽壁壁粘結力強、回回彈性好、適適應混凝土板板收縮、不溶溶于水、不滲滲水、高溫時時不流淌、低低溫時不脆裂裂、耐老化的的材料。常用用的填縫材料料有聚氨酯焦焦油類、氯丁丁橡膠類、乳乳化瀝青類、聚聚氯乙烯膠泥泥、瀝青橡膠膠類、瀝青瑪瑪蹄脂及橡膠膠嵌縫條等。面層配筋設計特殊部位配筋6.1.1混凝土面層層自由邊緣下下基礎薄弱或或接縫為未設設傳力桿的平平縫時,可在在面層邊緣的的下部配置鋼鋼筋。通常選選用2根直徑為12~166mm的螺紋鋼筋筋,置于面層層底面之上1/4厚度處并不不小于50mm,間距為100mm,鋼筋兩端端向上彎起,如如圖6.1.1所示。6.1.2承受特重交通通的脹縫、施施工縫和自由由邊的面層角角隅及銳角面面層角隅,宜宜配置角隅鋼筋。通常常選用2根直徑為12~166mm的螺紋鋼筋筋,置于面層層上部,距頂頂面不小于50mm,距邊緣為100mm,如圖6.1.2所示。6.1.3混凝土面層下下有箱形構造造物橫向穿越越,其頂面至至面層底面的的距離小于400mm或嵌入基層時時,在構造物物頂寬及兩側側各(H+1)m且不小于4m的范圍內,混混凝土面層內應布布設雙層鋼筋筋網(wǎng),上下層層鋼筋網(wǎng)各距距面層頂面和和底面1/4~11/3厚度處,如圖6.1.33-1所示。構造造物頂面至面面層底面的距距離在400~11200mmm時,則在上上述長度范圍圍內的混凝土土面層中應布布設單層鋼筋筋網(wǎng)。鋼筋網(wǎng)網(wǎng)設在距頂面面1/4~11/3厚度處,如如圖6.1.33-2所示。鋼筋筋筋直徑為12mm,縱向鋼筋筋間距100mm,橫向鋼筋筋間距200mm。配筋混凝凝土面層與相相鄰混凝土面面層之間設置置傳力桿縮縫縫。6.1.4混凝土面層下下有圓形管狀狀構造物橫向向穿越,其頂頂面至面層底底面的距離小小于1200mmm時,在構造物兩兩側各(H+1)m且不小于4m的范圍內,混混凝土面層內內應設單層鋼筋網(wǎng)網(wǎng),鋼筋網(wǎng)設設在距面層頂頂面1/4~11/3厚度處,如如圖6.1.4所示。鋼筋筋尺寸和間距及傳傳力桿接縫設設置與6.1.3條相同。6.2鋼筋混凝土土面層配筋6.2.1鋼筋混凝土土面層的配筋筋量按式(6.1.2)確定。(6.1.2)式中:Ass——每延米混凝凝土面層寬(或或長)所需的的鋼筋面積(mm2);Lss——縱向鋼筋時時,為橫縫間間距(m);橫向鋼鋼筋時,為無無拉桿的縱縫縫或自由邊之間的距離離(m);h——面層厚度(mm);μ——面層與基層層之間的磨阻阻系數(shù),基層層為水泥、石石灰或瀝青穩(wěn)穩(wěn)定粒料時,可可取1.8;基層為無無結合料的粒粒料時,可取取1.5;fssy——鋼筋的屈服服強度(MPa),按附錄F.4選用。6.2.2縱向和橫向鋼鋼筋宜采用相相同或相近的的直徑,其直直徑差不應大大于4mm。鋼筋的最最小直徑和最最大間距,應應符合表6.2.2的規(guī)定。鋼鋼筋的最小間間距為集料最最大粒徑的2倍。表6.2.2鋼鋼筋最小直徑徑和最大間距距(mm)鋼筋類型最小直徑縱向最大間距橫向最大間距光面鋼筋8150300螺紋鋼筋123507506.2.3鋼筋布置應符符合下列要求求:——縱向鋼筋設在面層層頂面下1/3~11/2厚度范圍內內,橫向鋼筋筋位于縱向鋼鋼筋之下;——縱向鋼筋的搭接長長度一般不小小于35倍鋼筋直徑徑,搭接位置置應錯開,各各搭接端接線與縱縱向鋼筋的夾夾角應小于60°;——邊緣鋼筋至縱縫或或自由邊的距距離一般為100~1150mm。6.3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面層配筋6.1.3連續(xù)配筋混混凝土面層的的縱向配筋率率按允許的裂裂縫間距(1.0~22.5m)、縫隙寬寬度(<1mmm)和鋼筋屈服服強度確定,通通常為0.6%~~0.8%。最小縱向向配筋率,冰冰凍地區(qū)為0.7%,一般地區(qū)區(qū)為0.6%。具體計算算方法見附錄錄E。橫向鋼筋筋的用量,按按6.2.1條計算確定定。6.3.2連續(xù)配筋混凝凝土面層的縱縱向和橫向鋼鋼筋均應采用用螺紋鋼筋,其其直徑為12~200mm。6.3.3鋼筋布置應應符合下列要要求:——縱向鋼筋設在面層層表面下1/2~11/3厚度范圍內內,橫向鋼筋筋位于縱向鋼鋼筋之下;——縱向鋼筋的間距不不大于250mm,不小于100mm或集料最大大粒徑的2.5倍;——橫向鋼筋的間距不不大于800mm;——縱向鋼筋的焊接長長度一般不小小于10倍(單面焊焊)或5倍(雙面焊焊)鋼筋直徑徑,焊接位置置應錯開,各各焊接端連線線與縱向鋼筋筋的夾角應小小于60°;——邊緣鋼筋至縱縫或或自由邊的距距離一般為100~1150mm。材料組成要求及性性質參數(shù)墊層材料7.1.1防凍墊層所所用砂、砂礫礫材料中通過過0.0755mm篩孔的細粒粒含量不宜大大于5%。7.1.2排水層材料的的級配應滿足足下述滲濾標標準:——墊層材料通過率為為15%時的粒徑D15不小于路路床土通過率率為15%時的粒徑d15的5倍(D15≥5d15);——墊層材料通過率為為15%時的粒徑D15不大于路路床土通過率率為85%時的粒徑d85的5倍(D15≤5d85);——墊層材料通過率為為50%時的粒徑D50不大于路路床土通過率率為50%時的粒徑d50的25倍(D50≤25d50);——墊層材料的均勻系系數(shù)(D60/DD10)不大于20。7.2基層材料7.2.1貧混凝土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不宜大大于31.5mmm,水泥用量量不得少于170kgg/m3,28d彎拉強度標標準值宜控制制在1.0~11.8Mpaa范圍內。碾碾壓混凝土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不得大大于26.5mmm。7.2.2瀝青混凝土基基層宜采用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為19.0mmm或26.5mmm的混合料。瀝瀝青碎石基層層宜采用集料料公稱最大粒粒徑為26.5mmm或31.5mmm的混合料。7.2.3水泥穩(wěn)定粒料料、級配碎石石或礫石的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宜為26.5mmm或19.0mmm。小于0.0755mm的細粒含量量不得大于5%,小于4.75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50%,細粒土的的液限應小于于25%,塑性指數(shù)數(shù)應小于6。承受重交交通時,水泥泥劑量宜為5%;中等和輕輕交通時,水水泥劑量宜為為4%。7.2.4石灰粉煤灰穩(wěn)穩(wěn)定粒料的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宜為26.5mmm。小于0.0755mm的細粒含量量不得大于7%;小于4.75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52%。石灰與粉粉煤灰的配比比宜為1∶2~1∶4;粒料與石石灰粉煤灰的的配比宜為85∶15~80∶20。7.2.5多孔隙水泥穩(wěn)穩(wěn)定碎石的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宜為31.5mmm或26.5mmm。小于0.0755mm的細粒含量量不得大于2%;小于2.36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5%;小于4.75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10%。水泥劑量量一般為9.5%~~11%,水灰比一一般為0.39~~0.43。7.2.6多孔隙瀝青穩(wěn)穩(wěn)定碎石的集集料公稱最大大粒徑宜為26.5mmm或19.000mm。小于0.0755mm的細粒含量量不得大于2%;小于0.6mm的顆料含量量不宜大于5%;小于2.36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15%;小于4.75mmm的顆粒含量量不宜大于20%。瀝青標號號應選用AH-50或AH-70,瀝青用量量一般為2.5%~~3.5%。7.3面層材料7.3.1水泥混凝土土集公稱最大大粒徑不應大大于31.5mmm(碎石)或19.0mmm(卵石)。砂的細度模數(shù)不宜宜小于2.5;高速公路路面層的用砂砂,其硅質砂砂或石英砂的的含量不宜低低于25%。水泥用量不不得小于300kgg/m3(非冰凍地地區(qū))或320kgg/m3(冰凍地區(qū)區(qū))。冰凍地地區(qū)的混凝土土中必須摻加加引氣劑。7.3.2厚度大于2880mm的普通混凝凝土面層,分分上下兩層連連續(xù)鋪筑時,上上層一般為總總厚度的1/3,可采用高高強、耐磨的的混凝土材料料,碎石集料料公稱最大粒粒徑為19mm。7.3.3鋼纖維混凝凝土集料公稱稱最大粒徑宜宜為鋼纖維長長度的1/2~22/3,并不宜大大于26.5mmm(銑削型鋼鋼纖維)或19mm(剪切型或或熔抽型鋼纖纖維)。鋼纖纖維的抗拉強強度標準值不不宜小于600級(600~11000Mppa),以體積積率計的鋼纖纖維摻量一般般為0.6%~~1.0%。水泥用量量不得低于360kgg/m3(非冰凍地地區(qū))或380kgg/m3(冰凍地區(qū)區(qū))。7.3.4碾壓混凝土土面層混凝土土的集料公稱稱最大粒徑不不宜大于19.0mmm,水泥用量量不得少于280kgg/m3(非冰凍地地區(qū))或310kgg/m3(冰凍地區(qū)區(qū))。7.3.5混凝土預制制塊的抗壓強強度不宜低于于50Mpa(非冰凍地地區(qū))或60Mpa(冰凍地區(qū)區(qū))。其外觀觀質量、尺寸寸偏差和物理理性能應符合合優(yōu)等品或一一等品的規(guī)定定。穩(wěn)平層墊墊砂宜選用細細度模數(shù)為2.3~33.0的天然砂,4.75mmm篩孔的累計計篩余量不應應大于5%,含泥量不應應大于5%。7.4材料性質參參數(shù)7.4.1路床土和路路面各結構層層混合料的各各項性質參數(shù)數(shù),應按有關關試驗規(guī)程的的標準試驗方方法試驗確定定,其標準值值按概率分布布的0.85分位值確定定。7.4.2受條件限制而而無試驗數(shù)據(jù)據(jù)時,混凝土土彎拉彈性模模量以及路床床土和墊層、基基層混合料的回彈模模量標準值,可可參照附錄F的相關經(jīng)驗驗數(shù)值范圍或或有關規(guī)定數(shù)數(shù)值,結合工工程經(jīng)驗分析析確定。7.4.3混凝土配合比比設計時的混混凝土試配彎彎拉強度的均均值應按式(7.4.3)確定。(7.4.3)式中:——混凝土試配彎拉強強度的均值(MPa);——混凝土彎拉強度標標準值(MPa);cv——混凝土彎拉拉強度的變異異系數(shù),按表表3.0.2取用;s——混凝土彎拉拉強度試驗樣樣本的標準差差;t——保證率系數(shù)數(shù),按樣本數(shù)數(shù)n和判別概率p參照表7.4.3確定。表7.4.3保證率系數(shù)數(shù)公路等級判別概率p樣本數(shù)n3691520高速公路0.051.360.790.610.450.39一級公路0.100.950.590.460.350.30二級公路0.150.720.460.370.280.24三、四級公路0.200.560.370.290.220.19加鋪層結構設計8.1一般規(guī)定8.1.1在進行舊混混凝土路面加加鋪層設計之之前,應調查查下列內容::——公路修建和養(yǎng)護技技術資料:路路面結構和材材料組成、接接縫構造及養(yǎng)養(yǎng)護歷史等;;——路面損壞狀況:損損壞類型、輕輕重程度、范范圍及修補措措施等;——路面結構強度:路路表彎沉、接接縫荷能力、板板底脫空狀況況、面層厚度度和混凝土強強度等;——已承受的交通荷載載及預計的交交通需求:交交通量、軸載載組成及增長長率等;——環(huán)境條件:沿線氣氣候條件、地地下水位以及及路基和路面面的排水狀況況等。8.1.2加鋪層應根據(jù)據(jù)使用要求及及舊混凝土路路面的狀況,選選用分離式或或結合式水泥泥混凝土加鋪結構,或或瀝青混凝土土加鋪結構,經(jīng)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比較后選定。8.1.3地表或地下排排水不良路段段,應采取措措施改善或增增設地表或地地下排水設施施;舊混凝土土路面結構排排水不良路段段,應增設路路面邊緣排水水系統(tǒng)。8.1.4加鋪層設計計應包括施工工期間維持通通車的設計方方案。8.1.5舊混凝土面面層損壞狀況況等級為差時時,宜將混凝凝土板破碎成成小于400mm的小塊,用用做新建路面面的底基層或或墊層,并應應按新建混凝凝土路面或瀝瀝青路面類型型進行設計。8.2路面損壞狀狀況調查評定定8.2.1舊混凝土路面面的損壞狀況況采用斷板率率和平均錯臺臺量兩項指標標評定。斷板板率的調查和和計算可按《公公路水泥混凝凝土路面養(yǎng)護護技術規(guī)范》(JTJ073.1)的規(guī)定進行;錯臺調查可采用錯臺儀或其它方法量測接縫兩側板邊的高程差,量測點的位置在錯臺嚴重車道右側邊緣內300mm處,以調查路段內各條接縫高程差的平均值表示該路段的平均錯臺量。8.2.2路面損壞狀狀況分為4個等級,各各個等級的斷斷板率和平均均錯臺量的分分級標準見表表8.2.2。表8.2.2路路面損壞狀況況分級標準等級優(yōu)良中次差斷板率(%)≤56~1011~20>20平均錯臺量(mmm)≤56~1011~15>158.3接縫傳荷能力和板板底脫空狀況況調查評定8.3.1舊混凝土面面層板的接縫縫傳荷能力和和板底脫空狀狀況采用彎沉沉測試法調查查評定。彎沉沉測試宜采用用落錘式彎沉沉儀,也可采采用梁式彎沉沉儀,其支點點不得落在彎彎沉盆內。8.3.2測定接縫傳傳荷能力的試試驗荷載應接接近與標準軸軸載的一側輪輪載(50kN)。將荷載載施加在鄰近近接縫的路面面表面,實測測接縫兩側邊邊緣的彎沉值值。按式(8.3.2)計算接縫縫的傳荷系數(shù)數(shù)。(8.3.2)式中:——接縫傳荷系數(shù);——未受荷板接縫邊緣緣處的彎沉值值;——受荷板接縫邊緣處處的彎沉值。8.3.3舊混凝土面面層的接縫傳傳荷能力分為為4個等級,分分級標準見表表8.3.3。表8.3.3接接縫傳荷能力力分級標準等級優(yōu)良中次差接縫傳荷系數(shù)kj(%)>8056~8031~55<318.3.4板底脫空可可根據(jù)面層板板角隅處的多多級荷載彎沉沉測試結果,并并綜合考慮唧唧泥和錯臺發(fā)發(fā)展程度以及及接縫傳荷能能力進行判別別。8.4舊混凝土路路面結構參數(shù)數(shù)調查8.4.1舊混凝土面層層厚度的標準準值可根據(jù)鉆鉆孔芯樣的量量測高度按式式(8.4..1)計算確定。(8.4.1)式中:——舊混凝土面層測量量厚度的標準準值(mm);——舊混凝土面層量測測厚度的均值值(mm);——舊混凝土面層厚度度量測值標準準差(mm)。8.4.2舊混凝土面面層彎拉強度度的標準值可可采用鉆孔芯芯樣的劈裂試試驗測定結果果按式(8.4.22-1)和式(8.4..2-2)計算確定。(8.4.22-1)(88.4.2--2)式中:——舊混凝土彎拉強度度標準值(MPa);——舊混凝土劈裂強度度標準值(MPa);——舊混凝土劈裂強度度測定值的均均值(MPa);——舊混凝土劈裂強度度測定值的標標準差(MPa)。8.4.3舊混凝土的彎彎拉彈性模量量標準值可按按式(8.4.3)計算確定定。(8.4.3)式中:——舊混凝土的彎拉彈彈性模量標準準值(MPa);——舊混凝土的彎拉強強度標準值(MPa)。8.4.4舊混凝土路面面基層頂面的的當量回彈模模量標準值,宜宜采用落錘式式彎沉儀(標標準荷載100KN、承載板半半徑150mm)量測板中中荷載作用下下的彎沉曲線線,按式(8.4.44-1)和式(8.4.44-2)確定。(8.4.44-1)(8.4.44-2)式中:——基層頂面的當量回回彈模量標準準值(MPa);——路面結構的荷載擴擴散系數(shù);——荷載中心處彎沉值值(μm);、、——心值。當采用落落落錘式彎沉儀儀的條件受到到限制時,出出可選擇在清清除斷裂混凝凝土板后的基基層頂面進行行梁式彎沉測測量后按式工工(B.1.6)反算或根根據(jù)基層鉆芯芯的材料組成成及性能情況況依經(jīng)驗確定定。8.5分離式式混凝土加鋪鋪層結構設計計8.5.1當舊混凝土土路面的損壞壞狀況和接縫縫傳荷能力評評定等級為中中或次,或者者新舊混凝土土板的平面尺尺寸不同、接接縫形式或位位置不對應或或路拱橫坡不不一致時,應應采用分離式式混凝土加鋪鋪層。加鋪層層鋪筑前應更更換破碎板,修修補裂縫,磨磨平錯臺,壓壓漿填封板底底脫空,清除除夾縫中失效效的填縫料和和雜物,并重重新封縫。8.5.2在舊混凝土土面層與加鋪鋪層之間應設設置隔離層。隔隔離層材料可可選用瀝青混混凝土、瀝青青砂或油氈等等,不宜選用用砂礫或碎石石等松散粒料料。瀝青混合合料隔離層的的厚度不宜小小于25mm。8.5.3分離式混凝凝土加鋪層的的接縫形式和和位置,按新新建混凝土面面層的要求布布置。8.5.4加鋪層可采采用普通混凝凝土、鋼纖維維混凝土、鋼鋼筋混凝土和和連續(xù)配筋混混凝土。普通通混凝土、鋼鋼筋混凝土和和連續(xù)配筋混混凝土加鋪層層的厚度不宜宜小于180mm;鋼纖維混混凝土加鋪層層的厚度不宜宜小于140mm。8.5.5加鋪層和舊混混凝土面層應應力分析,按按分離式雙層層板進行,計計算方法見附附錄C。舊混凝土土板的厚度、混混凝土的彎拉拉強度和彈性性模量標準值值以及基層頂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標準值值,采用舊混混凝土路面的的實測值,按按8.4節(jié)規(guī)定的方方法確定。加加鋪層混凝土土的彎拉強度度標準值應符符合表3.0.6的要求。加加鋪層的設計計厚度,按加加鋪層和舊混混凝土板的應應力分別滿足足(3.0.3)的要求確確定。8.6結合式混凝凝土加鋪層結結構設計8.6.1當舊混凝土路路面的損壞狀狀況和接縫傳傳荷能力評定定等級為優(yōu)良良,面層板的的平面尺寸及及接縫布置合合理,路拱橫橫坡符合要求求時,可采用用結合式混凝凝土加鋪層。清清除接縫中失失效的填縫料料和雜物,并并重新封縫。8.6.2采用銑刨、噴噴射高壓水或或鋼珠、酸蝕蝕等方法,打打毛清理舊混混凝土面層表表面,并在清清理后的表面面涂敷粘結劑劑,使加鋪層層與舊混凝土土面層結合成成整體。8.6.3加鋪層的接接縫形式和位位置應與舊混混凝土面層的的接縫完全對對齊,加鋪層層內可不設拉拉桿或傳力桿桿。加鋪層的的最小厚度為為25mm。8.6.4加鋪層和舊舊混凝土板的的應力分析,按按結合式雙層層板進行,計計算方法見附附錄C。舊混凝土土板的厚度、混混凝土的彎拉拉強度和彈性性模量標準值值以及基層頂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標準值值,采用舊混混凝土路面的的實測值,按按8.4節(jié)規(guī)定的方方法確定。加加鋪層的設計計厚度,按舊舊混凝土板的的應力滿足式式(3.0.3)的要求確確定。8.7瀝青加鋪層層結構設計8.7.1當舊混凝土路路面的損壞狀狀況和接縫傳傳荷能力評定定等級為優(yōu)良良或中時,可可采用瀝青加加鋪層。加鋪鋪層鋪筑前應應更換破碎板板,修補和填填封裂縫,磨磨平錯臺,壓壓漿填封板底底脫空,清除除舊混凝土面面層表面的松松散碎屑、油油跡或輪胎擦擦痕,剔除接接縫中失效的的填縫料和雜雜物,并重新新封縫。8.7.2接縫傳荷能能力評定等級級為中時,應應根據(jù)氣溫、荷荷載、舊混凝凝土路面承載載能力、接縫縫處彎沉差等等情況選用下下述減緩反射射裂縫的措施施:——增加瀝青加鋪層的的厚度;——在加鋪層內設置橡橡膠瀝青應力力吸收夾層、玻玻璃纖維格柵柵或者土工織織物夾層;——瀝青加鋪層的下層層采用由開級級配瀝青碎石石組成的裂縫縫緩解層;——在瀝青加鋪層上,對對應舊混凝土土面層的橫縫縫位置鋸切橫橫縫。8.7.3瀝青加鋪層層的厚度按減減緩反射裂縫縫的要求確定定。高速公路路和一級公路路的最小厚度度為100mm,其他等級級的公路最小小厚度宜為70mm。8.7.4瀝青加鋪層層下舊混凝土土板的應力分分析按附錄D進行。舊混混凝土板的厚厚度、混凝土土的彎拉強度度和彈性模量量標準值以及及基層頂面當當量回彈模量量標準值,采采用舊混凝土土路面的實測測值,按8.4節(jié)規(guī)定。舊舊混凝土板的的應力應滿足足式(3.0.3)的要求。8.7.5瀝青加鋪層層混凝土合料料的組成設計計參照《公路路瀝青路面設設計規(guī)范》(JTJ0014)和《公路路瀝青路面施施工技術規(guī)范范》(JTJ0032)進行。瀝瀝青加鋪層的的下層采用開開級配瀝青碎碎石混合料時時,必須在路路面邊緣設置置內部排水系系統(tǒng)。附錄A交通分析A.1交通調查與分析A.1.1設計車道使用初期期的年平均日日貨車交通量量,可按下述述方法確定。利用當?shù)亟煌坑^觀測站的觀測測和統(tǒng)計資料料,或者通過過設立站點進進行交通量觀觀測,獲取所所設計公路的的初期年平均均日交通量((雙向)和車輛組成成數(shù)據(jù),剔除除2軸4輪以下的客客、貨車輛交交通量,得到到初期年平均均日貨車交通通量(雙向)。調查分析雙向交通通的分布情況況,選取交通通量方向分配配系數(shù),一般般情況可采用用O.5。依據(jù)設計計公路的車道道數(shù),參照表表A.1.1確定交通量量車道分配系系數(shù)。表A.1.1交通量車道分配系系數(shù)單向車道數(shù)123≥4車道分配系數(shù)1.0O.8~1.0O.6~O.80.5~0.755注:交通量大時,取取低值;交通通量小時,取取高值。使用初期年平均日日交通量(雙向。)乘以方向分分配系數(shù)和車車道分配系數(shù)數(shù),即為設計計車道的年平平均日貨車交交通量(ADTT)。A.1.2設計基準期內交通通量的年平均均增長率,可可按公路等級級和功能以及及所在地區(qū)的的經(jīng)濟和交通通發(fā)展情況,通通過調查分析析,預估設計計基準期內的的交通增長量量,確定交通通量年平均增增長率gr。A.2軸載調查與分析A.2.1利用當?shù)胤Q重站的的測定和統(tǒng)計計資料,或者者通過設立站站點進行軸載載調查和測定定,獲取所設計計公路的車型型、軸型和軸軸載組成數(shù)據(jù)據(jù),分析計算算設計車道使使用初期的標標準軸載日作作用次數(shù)。分分析計算可選選用下述軸載載當量換算系系數(shù)法或車輛輛當量軸載系系數(shù)法。1.軸載當量換算系系數(shù)法統(tǒng)計1000輛2軸66輪以上客、貨貨車輛中單軸軸、雙聯(lián)軸和和三聯(lián)軸3種軸型分別別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數(shù),并分別稱稱取其軸重。稱稱重測定資料料分別按軸型型和軸重級位位整理,得到到各種軸型的的軸載譜。單單軸軸載按10kN分級,雙聯(lián)聯(lián)軸和三聯(lián)軸軸軸載按20kN分級。各種種軸型不同軸軸載級位的標標準軸載當量量換算系數(shù)按按式(A.2.1.1)計算確定。式中:kp,ij——各種軸型不同軸載載級位的標準準軸載當量換換算系數(shù);i——軸型;j——二軸載級位;Pij——i種軸型j級軸載的的軸重(kN);δij——i種軸型型j級軸載的軸軸-輪型系數(shù),按按3.0.4條確定。由軸載譜和軸載當當量換算系數(shù)數(shù)可按式(A.2.1-2)計算得到設設計車道使用用初期的標準準軸載日作用用次數(shù)。式中:NS——設計車道使用初期期的標準軸載載日作用次數(shù)數(shù);ni——每1000輛2軸66輪以上客、貨車車輛中i種軸型出現(xiàn)現(xiàn)的次數(shù);pij——i種軸型j級軸載的的頻率(以分數(shù)計)。2.車輛當量軸載系系數(shù)法將2軸6輪以上客、貨車輛輛分為3大類:整車車類,細分為為單后軸貨車車、雙后軸貨車和大客客車3類;半掛車車類,細分為為3軸、4軸、5軸和5軸以上3類;全掛車車類,細分為為4軸、5軸、6軸和6軸以上3類。各類車車輛的軸型分分為單軸、雙雙聯(lián)軸和三聯(lián)聯(lián)軸3種。稱重測定資料分別別按車型和軸軸型整理得到到相應的軸載載譜。單軸軸軸載按10kN級,雙軸軸軸載和三軸軸軸載按20kN分級。各類車輛的當量軸軸載系數(shù)按式式(A.2.1-3)計算確定。式中:kp,k——車輛當當量軸載系數(shù)數(shù);k——車輛類型型;Pij——i種軸型型j級軸載的頻頻率(以分數(shù)計)。由各類車輛的組成成數(shù)據(jù),可按按(A.2.1-4)計算得到標標準軸載日作作用次數(shù)。式中:NS——標準軸載日作用次次數(shù);pk——k類車輛的組組成比例(以分數(shù)計)。A.2.2設計基準期內水泥泥混凝土面層層臨界荷位處處所承受的標標準軸載累計計作用次數(shù),可按式(A.2.2)計算確定。式中:Ne——標準軸載累計作用用次數(shù);t——設計基準期;gr——交通量年平均增長長率;η——臨界荷位處的車輛輛輪跡橫向分分布系數(shù),按按表A.2.2選用。表A.2.2車輛輪跡橫向分布布系數(shù)公路等級縱縫邊緣處高速公路、一級公公路、收費站站0.17~0.222二級及二級以下公公路行車道寬>7m0.34~O.339行車道寬≤7mO.54~0.62注:車道或行車道道寬或者交通通量較大時,取取高值;反之之,取低值。附錄B混凝土板應應力分析及厚厚度計算流程程B.1荷載應力分析B.1.1選取混凝土板的縱縱向邊緣中部部作為產(chǎn)生最最大荷載和溫溫度梯度綜合合疲勞損壞的的臨界荷位。B.1.2標準軸載PS在臨臨界荷位處產(chǎn)產(chǎn)生的荷載疲疲勞應力按式式(B.1.2)確定。式中:σpr——標準軸載載PS在臨界荷位位處產(chǎn)生的荷荷載疲勞應力力(MPa);σps——標準軸載載PS在四邊自由由板的臨界荷荷位處產(chǎn)生的的荷載應力(MPa),按B.1.3條計算確定定;kr——考慮接縫傳荷能力力的應力折減減系數(shù),縱縫縫為設拉桿的的平縫時,kr=O.87~O.92(剛性和半剛剛性基層取低低值,柔性基基層取高值);縱縫為不不設拉桿的平縫或自自由邊時,kr=1.O;縱縫為設設拉桿的企口口縫時,kr=0.76~OO.84;kf——考慮設計計基準期內荷荷載應力累計計疲勞作用的的疲勞應力系系數(shù),按B.1.4條計算確定;kc——考慮偏載和動載等等因素對路面面疲勞損壞影影響的綜合系系數(shù),按公路路等級查表B.1.2確定。表B.1.2綜合系數(shù)kc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kc1.301.251.201.10B.1.3標準軸載PS在四四邊自由板臨臨界荷位處產(chǎn)產(chǎn)生的荷載應應力按式(B.1.3-1)計算。式中:σps——標準軸載載PS在四邊自由由板臨界荷位位處產(chǎn)生的荷荷載應力(MPa);r——混凝土板的相對剛剛度半徑(m),按式(B.1.3-2)計算;h——混凝土板的厚度((m);Ec——水泥混凝土的彎拉拉彈性模量(MPa);Et——基層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MPa),按附錄B.1.5條計算。B.1.4設計基準期內的荷荷載疲勞應力力系數(shù)按式(B.1.4-1)計算確定。式中:kf——設計基準期內內的荷載疲勞勞應力系數(shù);;Ne——設計基準期內標準準軸載累計作作用次數(shù),按按附錄A式(A.2.2)計算;ν——與混合料性質有關關的指數(shù),普普通混凝土、鋼鋼筋混凝土、連連續(xù)配筋混凝凝土,ν=O.057;碾壓混凝凝土和貧混凝凝土,ν=0.065;鋼纖維混混凝土,ν按式(B.1.4-2)計算確定。式中:ρf——鋼纖維的體積積率(%);——鋼纖維的長度度(mm);——鋼纖維的直徑徑(mm)。B.1.5新建公路的基層頂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可按式式(B.1.5.1)計算確定。式中:Et——基層頂面的當當量回彈模量量(MPa);E0——路床頂面的回回彈模量(MPa);Ex——基層和底基層或墊墊層的當量回回彈模量(MPa),按式(B.1.5-2)計算;E1、E2——基層和底基層或墊墊層的回彈模模量(MPa);hx——基層和底基層或墊墊層的當量厚厚度(m),按式(B.1.5-3)計算;Dx——基層和底基層或墊墊層的當量彎彎曲剛度(MN-mm),按式(B.1.5-4)計算;h1、h2——基層和底基層或墊墊層的厚度(m);a、b——與Ex/E0有關的回歸系數(shù),分分別按式(B.1.5-5)和式(B.1.5-6)計算。底基層和墊層同時時存在時,可可先按式(B.1.5-2)~式(B.1.5-4)將底基層和和墊層換算成成具有當量回回彈模量和當當量厚度的單單層,然后再再與基層一起起按上述各式式計算基層頂頂面當量回彈彈模量。無底底基層和墊層層時,相應層層的厚度和回回彈模量分別別以零值代入入上述各式進進行計算。B.1.6在舊柔性路面上鋪鋪筑水泥混凝凝土面層時,原原柔性路面頂頂面的當量回回彈模量可按式(B.1.6)計算確定。式中:W0——以后軸重100kkN的車輛進行行彎沉測定,經(jīng)經(jīng)統(tǒng)計整理后后得到的原路路面計算回彈彎沉沉值(O.01mm)。B.2溫度應力分析B.2.1在臨界荷位處的溫溫度疲勞應力力按式(B.2.1)確定。式中:σtr——臨界荷位位處的溫度疲疲勞應力(MPa);σtm——最大溫度梯度時混混凝土板的溫溫度翹曲應力力(MPa),按B.2.2條確定;kt——考慮溫度應力累計計疲勞作用的的疲勞應力系系數(shù),按B.2.3條確定。B.2.2最大溫度梯度時混混凝土板的溫溫度翹曲應力力按式(B.2.2)計算。式中:σtm——最大溫度梯度時混混凝土板的溫溫度翹曲應力力(MPa);αc——混凝土的線膨脹系系數(shù)(1/℃),通??扇∪?×10-55/℃;Tg——最大溫度梯度,查查表3.0.8取用;Bx——綜合溫度翹曲應力力和內應力作作用的溫度應應力系數(shù),可可按/r和h查用圖B.2.2確定;——板長,即橫縫間距距(m)。B.2.3溫度疲勞應力系數(shù)數(shù)可按式(B.2.3)計算確定。式中:a、b和c——回歸系數(shù),按所在在地區(qū)的公路路自然區(qū)劃查查表B.2.3確定。表B.2.3回歸系數(shù)a、b和和c系數(shù)公路自然區(qū)劃IIIIIⅣVⅥV11a0.8280.8550.8410.8710.8370.834b0.0410.0410.0580.0710.0380.052c1.3231.3551.3231.2871.3821.270B.3混凝土板厚度計算算流程B.3.1首先,根據(jù)相關的的設計依據(jù),參參照第4章各條進行行行車道路面面結構的組合合設計(初擬路面結結構,包括路路床、墊層、基基層和面層的的材料類型和和厚度),并按表4.4.6所列的水泥泥混凝土面層層厚度建議范范圍,依據(jù)交交通等級、公公路等級和所所選變異水平平等級初選混混凝土板厚度度。然后,參參照圖B.3.1所示的混凝凝土板厚度計計算流程,分分別按B.1和B.2節(jié)計算荷載載疲勞應力和和溫度疲勞應應力。當荷載載疲勞應力同同溫度疲勞應應力之和與可可靠度系數(shù)的的乘積小于且且接近于混凝凝土彎拉強度度標準值,即即滿足式(3.0.3)的要求時,則則初選厚度可可作為混凝土土板的計算厚厚度。否則,應應改選混凝土土板厚度,重重新計算,直直到滿足式(3.O.3)為止。設計計厚度依計算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整。附錄C雙層混凝土土板應力分析析C.1荷載應力分析C.1.1雙層混凝土板的臨臨界荷位仍為為板的縱向邊邊緣中部。標標準軸載PS在臨界荷位位處產(chǎn)生的上上層和下層混混凝土板的荷荷載疲勞應力力σpr1和σpr2,分別按式(B.1.2)計算確定;;但結合式雙雙層板僅需計計算下層板的的荷載疲勞應應力σpr2。其中,應應力折減系數(shù)數(shù)、荷載疲勞勞應力系數(shù)和和綜合系數(shù)的的確定方法,與與單層混凝土土板完全相同同。C.1.2標準軸載PS在臨臨界荷位處產(chǎn)產(chǎn)生的分離式式雙層板上層層和下層的荷荷載應力或者者結合式雙層層板下層的荷荷載應力,分分別由式(C.1.2-1)和式(C.1.2-2)確定。式中:σpr1、σpr22——雙層混凝土土板上層和下下層的荷載應應力(MPa);Ec1、Ec2———雙層混凝土土板上層和下下層的彎拉彈彈性模量(MPa);h01、h02———雙層混凝土土板上層和下下層的厚度(m);hx——下層板中面至結合合式雙層板中中性面的距離離(m),按C.1.3條公式計算算確定;ku——層間結合系數(shù),分分離式時,kku=0;結合式時時,ku=1;Dg——雙層混凝土板的截截面總剛度(MN-mm),按C.1.4條公式計算算確定;rg——雙層混凝土板的相相對剛度半徑徑(m),按C.1.5條公式計算算確定。C.1.3下層板中面至結合合式雙層板中中性面的距離離可按式(C.1.3)計算。C.1.4雙層混凝土板的截截面總剛度為為上層板和下下層板對各自自中面的彎曲曲剛度以及由由截面軸向力力所構成的彎彎曲剛度三者者之和,按式式(C.1.4)計算。式中符號意義同前前。C.1.5雙層混凝土板的相相對剛度半徑徑按式(C.1.5)計算。C.2溫度應力分析C.2.1雙層混凝土板上層層和下層的溫溫度疲勞應力力σtr1和σtr2分別按按式(B.2.1)計算確定,但分離離式雙層板僅僅需計算上層層板的溫度疲疲勞應力σtr1,結合合式雙層板僅僅需計算下層層板的溫度疲疲勞應力σtr2。其中中,溫度疲勞勞應力系數(shù)的的確定方法與與單層混凝土土板完全相同同。C.2.2分離式雙層混凝土土板上層的最最大溫度翹曲曲應力按式(C.2.2-1)計算。式中:σtm1——分離式雙層混凝土土板上層的最最大溫度翹曲曲應力(MPa);Bx1——分離式雙雙層混凝土板板的溫度應力力系數(shù),可近近似按式(C.2.2-2)和(C.2.22-3)計算確定;Bx——上層混凝土板的溫溫度應力系數(shù)數(shù),按/rg和h01查圖B.2.2確定;Cx——混凝土板的溫度翹翹曲應力系數(shù)數(shù),按/rg查圖B.2.2確定;其他符號意義同前前。C.2.3結合式雙層混凝土土板下層的最最大溫度翹曲曲應力按式(C.2.3-1)計算確定。式中:σtm2——結合式雙雙層混凝土板板下層的最大大溫度翹曲應應力(MPa);Bx2——結合式雙層混凝土土板的溫度應應力系數(shù),可可按式(C.2.3—2)和式(C.2.3—3)計算;Bx——混凝土板的溫度應應力系數(shù),按按/rg和(h01+h02)查圖B.2.2確定;其他符號意義同前前。附錄D有瀝青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應力力分析D.1荷載應力分析D.1.1有瀝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的臨臨界荷位,為為板的縱向邊邊緣中部。標標準軸載Ps在臨界荷位處處產(chǎn)生的荷載載疲勞應力σσpr,按式(B.1.2)計算確定。其其中,應力折折減系數(shù)、荷荷載疲勞應力力系數(shù)和綜合合系數(shù)的確定定方法,與單單層混凝土板板完全相同。D.1.2標準軸載只在有瀝瀝青上面層的的混凝土板臨臨界荷位處產(chǎn)產(chǎn)生的荷載應應力按式(D.1.2)計算。式中:σpsa——標準軸載載Ps在有瀝青上上面層的混凝凝土板臨界荷荷位處產(chǎn)生的的荷載應力((MPa);ζ——系數(shù),可由圖D..1.2查取;ha——瀝青上面層厚度((m);σps——標準軸載在無瀝青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臨界界荷位處的荷荷載應力(MPa),按式(B.1.3-1)計算。D.2溫度應力分析D.2.1有瀝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臨界界荷位處溫度度疲勞應力按按式(D.2.1)確定。式中:σtra——有瀝青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臨界界荷位處溫度度疲勞應力(MPa);——系數(shù),可由圖D..2.1查取;σtr——無瀝青上上面層時混凝凝土板在臨界界荷位處的溫溫度疲勞應力力(MPa),按附錄BB.2計算確定;;其中,計算算混凝土板最最大溫度翹曲曲應力σtm時,其最最大溫度梯度度Tg值須考慮瀝瀝青上面層厚厚度的影響按按表D.2.1取值。表D.2.1有瀝青上面層的混混凝土板的最最大溫度梯度度值Tg(℃/m)ha(m))公路自然然區(qū)劃Ⅱ、ⅤⅢⅣ、ⅥⅦ0.00083~88890~99586~99293~9980.04458~66262~66760~66566~7700.08840—44346~44843—44947~5500.12228—33030~33229~33l3l~333附錄E連續(xù)配筋混混凝土面層縱縱向配筋計算算E.0.1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面面層的縱向配配筋設計,采采用以下3項設計標準準:——混凝土面層橫向裂裂縫的平均間間距為1.O~2.5m;——裂縫縫隙的最大寬寬度為lmm;——鋼筋拉應力不超過過鋼筋屈服強強度。E.O.2橫向裂縫平均間距距按式(E.0.2-1)和式(E.0.2-2)計算確定。式中:Ld——橫向裂縫平均間距距(m);φ——鋼筋剛度貢獻率((%),按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房屋租賃抵押貸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全面依法防黑擔保協(xié)議
- 2025版綠色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園區(qū)開發(fā)建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大棚建設與科技推廣合同3篇
- 2025年度臨時設施場地租用飄然而往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商鋪租賃與美容院會員積分兌換合同3篇
- 2025年度產(chǎn)學研合作企業(yè)技術改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含貸款利率調整條款的二手房買賣合同3篇
- 2025年度藝術品代理銷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路燈照明設施節(jié)能改造與優(yōu)化合同4篇
- 醫(yī)院項目竣工驗收和工程收尾階段的管理措施專項方案
- 2024年涉密人員考試試題庫保密基本知識試題附答案(考試直接用)
- 2024年桂林中考物理試卷
- DL∕T 5362-2018 水工瀝青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條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
- DL-T5054-2016火力發(fā)電廠汽水管道設計規(guī)范
- (權變)領導行為理論
- 2024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三二模英語卷
- 家用電器可靠性與壽命預測研究
-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詩歌鑒賞系列之邊塞軍旅詩(知識點+方法+習題)
- 2024年智慧工地相關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