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電子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1.gif)
![第三章-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電子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2.gif)
![第三章-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電子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3.gif)
![第三章-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電子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4.gif)
![第三章-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電子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f9aa1ad549f289b60d5988ac980eb8ce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zhōnɡɡuó)工藝美術(shù)史
武漢生物工程學(xué)院藝術(shù)系李本全597351895第一頁,共97頁。周代的工藝美術(shù)(gōngyìměishù)第三章第二頁,共97頁。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青銅(qīngtóng)工藝第三節(jié)陶瓷工藝第四節(jié)染織工藝第五節(jié)漆器工藝第六節(jié)玉雕工藝第七節(jié)結(jié)語授課(shòukè)提綱第三頁,共97頁。周人崛起于西北,今天的陜西扶風、岐山之間的周原是其發(fā)祥地。周滅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tiānxià),將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lǐng)地,拱衛(wèi)王室。《荀子·儒效》記載:"周公兼制天下(tiānxià),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種現(xiàn)象是古代分封制所產(chǎn)生的,也是中國目前許多姓氏的源頭。第一節(jié)概論(gàilùn)第四頁,共97頁。西周雖然與商代之間有政治、思想上的種種聯(lián)系,但是兩代之間畢竟存在諸多的不同。進入西周之后,商人商鬼神的觀念逐漸淡薄,祭祀的對象為天神、祖先等。商人尚奢靡的風氣被壓抑,特別是酗酒,受到嚴厲的禁止。以嫡長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度已經(jīng)確立,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奉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其行為是天命的體現(xiàn)。周人崇尚禮樂,禮樂成為文化的中心。繁瑣的禮儀制度是人倫道德的規(guī)范,處處體現(xiàn)著森嚴的等級觀念。樂雖然表現(xiàn)為舞蹈,但是其終極目的(mùdì)并非欣賞,而是為著協(xié)調(diào)貴賤尊卑,維護上下秩序。第一節(jié)概論(gàilùn)第五頁,共97頁。西周的工藝美術(shù)品仍以青銅器為代表。起初還延續(xù)商代晚期的威嚴詭異(guǐyì),但到中期,嚴整規(guī)矩的新風貌已經(jīng)確立。裝飾轉(zhuǎn)向平樸,代表性的紋樣有單純化、幾何化的趨向,酒器的數(shù)量銳減,食器增加,列鼎制度形成,開始鑄造編鐘,身份的差異決定了器物的不同,青銅器等工藝美術(shù)品承載了更多的宗法、等級內(nèi)容。
第六頁,共97頁。周代的等級制充分反映在工藝美術(shù)方面。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關(guān)于工藝的專門著作《考工記》,它總結(jié)了各種(ɡèzhǒnɡ)工藝制作的科學(xué)經(jīng)驗,提出了“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的論點,至今仍為工藝制作的基本法則。依據(jù)《考工記》所著,那時的工藝制作的分工已經(jīng)較為趨向?qū)I(yè)化狀態(tài)。第七頁,共97頁。周代的手工業(yè)很發(fā)達,主要的工匠來自于前商遺民,戰(zhàn)國《考工記》所記周代有“六藝”分為32個工種,例如:攻木之工(木工)有七種:輪人(制造車輪和車蓋)、輿人(制造車廂)、車人(制造兵車、乘車和田車)、廬人(制造兵器的柄部)、匠人(造宗廟、明堂)、弓人(造弓箭)、梓人(造簨虡—音為“筍舉”,指編鐘等懸掛樂器的木架(mùjià))。攻金之工(金工)有六種:筑氏(作多錫的青銅器)、冶氏(作少錫的青銅器)、鳧氏(發(fā)福音)(制作錞『發(fā)純音』于等樂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田器、錢、镈『發(fā)泊音』)、桃氏(制作劍)。攻皮之工(皮革工)有五種:函人(制作皮甲)、鮑人(制作兵器套和皮配件)、韗『發(fā)運音』人(制作鼓)、韋氏(制作熟皮)、裘氏(制作皮草)。設(shè)色之工(畫工)有五種:畫工(繪制衣服和旗幟)、繢『發(fā)繪音』工(同繪)、鐘氏(染羽毛)、筐人(設(shè)色)、荒氏(湅『發(fā)練音』絲)刮磨之工(雕工)有五種:玉人(制作玉器)、楖『發(fā)擊音』人(刮削木器)、雕人、矢人、罄氏。搏埴之工(陶工)有兩種:陶人(制作甗、鬲等需要挖琢的器皿)、瓬人(制作簋、豆等圓器)。第八頁,共97頁。由于商代的統(tǒng)治者尊神重鬼,崇拜(chóngbài)祖先,青銅禮器的設(shè)計充滿了神秘和威懾的色彩。西周中期以后,設(shè)計風格開始反映周代統(tǒng)治者“禮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規(guī)格,紋飾趨向簡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韻律感的竊取紋,有的還有很長的銘文。毛公鼎清朝道光(dàoɡuānɡ)年間在陜西岐山周原出土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重:34.7公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銘文(míngwén)32行499字,乃現(xiàn)存最長的銘文(míngwén)共五段:其一,此時局勢不寧;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nèi)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quán),著重申明未經(jīng)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yù)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
第九頁,共97頁。第十頁,共97頁。第十一頁,共97頁。
簋(guǐ)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碗,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簋的形態(tài)變化最多,一般為園腹,侈口,圈足。商代的簋多無蓋,無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帶蓋,有二耳、四耳。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戰(zhàn)國以后(yǐhòu),簋就很少見到了。在商周奴隸社會,簋和鼎一樣,也曾作為標志貴族等級的器物。據(jù)禮書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簋往往成偶數(shù)出現(xiàn),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八簋與九鼎相配。利簋中國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為武王時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陜西臨潼。是已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圓形,侈口,鼓腹,雙獸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莊重穩(wěn)定。以云雷紋為地,腹及方座飾獸面紋,圈足飾夔紋,獸面巨睛凝視,森嚴可怖。腹內(nèi)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紂在甲子日晨,并逢歲(木)星當空,與《尚書·武成》、《淮南子·兵略(bīnɡlüè)訓(xùn)》等古代文獻所記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第十二頁,共97頁。盨(xǔ)古代食器,用來盛黍、稷、稻、梁等。橢園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蓋上一般有四個矩形鈕,仰置時成為帶四足的食器。盨在西周中期出現(xiàn)(chūxiàn),到春秋后期便消逝了師克盨【xu】
師克盨,高21cm,長37.5cm。盨長方形,斂口,圓角,雙獸耳,圈足。有蓋,蓋上有4個呈矩形(jǔxíng)的短足。蓋沿與器頸各飾竊曲紋一道,蓋上與器腹飾瓦棱紋,蓋之矩足上飾夔紋。
盨蓋與器有對銘,14行148字:
大意為:代宣王命說:“師克,偉大的文王、武王當受天之大命,成為四方之主。過去你的祖父、父親有功勞于周王國,保衛(wèi)王的安全,作王的爪牙之士?!蓖跽f:“克,我很看重你的先祖和父親,因為他們都能盡臣道于先王。過去我曾任命過你,現(xiàn)在我重申前命,并加高對你的任命。命你在繼承你父祖職位的同時,還兼管王的近衛(wèi)部隊左右兩虎臣部。賜你一卣,用于盛祭祀的浸過香草的酒。賜官服一套:大紅色的圍裙和相配的五條飾帶,大紅色的鞋子和用象牙做的鞋絆。賜駒車一輛:車廂上的銅飾件,皮朱鞹、鞃靳,虎皮的蓋布,黑色的襯里,車軸上繪有圖案(túàn)的銅飾件畫轉(zhuǎn)磚、畫,軸端的銅包頭,大紅色的旗子,四匹馬和馬頭上的皮籠頭。賜一把沒有紋飾的鉞。你要日夜敬供你的職事,不可荒廢了我對你的信任和任命?!笨藶榇鹬x和宣揚周天子偉大厚重的美意,做了這件用于祭禮的盨,克的后人萬年永遠寶用此盨。
這件器銘的重要性在于它較完整地記錄了一篇冊命辭的內(nèi)容,所記述的任命和賞賜物均較詳細。在冊命辭中的賞賜物多帶有象征意義,如賜香酒表明賜予祭祀的權(quán)力,賜鉞則表明賜予生殺大權(quán)等。第十三頁,共97頁。第二節(jié)青銅(qīngtóng)工藝西周時期的青銅工藝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qiánqī),繼承商代的藝術(shù)風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點。周代的青銅器同商代一樣分為烹飪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等第十四頁,共97頁。一、烹飪器鼎:西周早期的鼎和商代的近似,后來鼎腹逐漸變淺,底部略平,最大直徑在腹底部,到了西周后期鼎腹接近半圓形,圈底,敞口,兩耳略微外張,鼎足(dǐngzú)由原來的柱形變成馬蹄形。鬲:在西周前期比較少見。西周后期的鬲變得較寬。其中刖足奴銅鬲是周代的精品。甗:西周時期的甗口微敞,腰間有銅篦,其他的沒有多少變化。第十五頁,共97頁。青銅堇鼎
BronazJintripod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北京市房山區(qū)玻璃(bōlí)河遺址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第十六頁,共97頁。盂鼎
(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傳陜西省岐山縣禮村出土,中國(zhōnɡɡuó)國家博物館藏)西周圓形腹,下部略鼓,圓底,三柱狀足。口折沿,雙立耳外撇。造型雄渾凝重。裝飾較為簡樸(jiǎnpǔ),口沿下飾帶狀獸面紋,起短扉棱。足上部亦飾獸面,有曲折扉棱,下加兩道弦紋,與腹部紋飾相呼應(yīng),同中有異,形成巧妙的對比。此器形制、紋飾為西周早期圓鼎的典型樣式,具有嚴謹?shù)淖黠L,樸素而不失華貴。
器內(nèi)壁有銘文19行共291字。此鼎作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0年),是盂為祭祀其祖父南公而作。銘文中記述周朝開國經(jīng)驗,康王告誡盂不得酗酒,認為商之所以亡國,就在于沉湎于酒??膳c古代文獻記載相印證,頗為珍貴。周人反對酗酒,西周青銅酒器衰落即與此相關(guān)。
此器通稱大盂鼎,與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不知去向。第十七頁,共97頁。鬲,古代(gǔdài)用來煮粥的器具。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銅鬲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西周中期以后盛行,常成組使用。第十八頁,共97頁。二、食器(shíqì)簋guǐ:西周時期的簋與商代相比變化較大。西周早期的簋增加了雙耳,有的還在耳的下部裝飾耳垂。西周晚期的簋除了有雙耳以外(yǐwài)還增加了蓋,有的還在圈足上增加了三足,我們稱為“圈三足式”。豆:陶豆的歷史很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有了,青銅豆在西周才出現(xiàn),它的造型是淺盤粗柄,是用來盛菹醢等調(diào)味品的(菹,發(fā)“租”音,意為腌菜。醢,發(fā)“海”音,意為肉醬)簠(發(fā)“斧”音):是西周才有的食器,出現(xiàn)在西周后期。淺腹,呈矩形,側(cè)面看呈菱形,它是用來盛稻粱的。稻粱在周是珍貴的食物,使用簠來盛稻粱,是以區(qū)別其他的食物。第十九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早期縣妀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第二十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早期鳳紋方座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第二十一頁,共97頁。(西周)利簋(青銅,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公斤,1976年陜西臨潼出土,臨潼縣博物館藏)造型莊重,雙耳下有垂珥,圈足下置方禁。器身飾饕餮、夔龍紋。腹內(nèi)底有銘文(míngwén)4行32字,記貴族利在武王伐紂獲勝后第八天受賞制造此器,為西周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件青銅器。第二十二頁,共97頁?!吧剖濉便~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作精美,出土?xí)r色澤光亮,通體基本無銹,是西周晚期青銅器中少見的精品。這件盨器型、紋飾、大小均相同。器身橢方形,弇口,垂腹,獸首耳有螺角(luójiǎo);蓋可卸置,蓋上兩組不相連接的翼形紐;矩形圈足外侈,前后兩側(cè)有弧門形缺口,沿部飾帶狀重環(huán)紋,由中線分左右,器、蓋中部飾瓦紋,蓋頂飾夔龍紋,其中心獸目突起,扉棱飾云紋,圈足飾垂鱗紋,器底有斜網(wǎng)格紋。通高20.4厘米,口長16.5-23厘米,腹深9.3厘米,蓋深5.6厘米。這件盨器、蓋對銘,共4行33字(含重文2字),自右自左為:獸(單)(叔)奐父(作)孟姞旅盨用(盛)(稻)(穛)需(糯)(梁)加(嘉)賓用有飤則邁(萬)人(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獸,在金文中寫法同單,應(yīng)是西周諸侯國名或氏族名第二十三頁,共97頁。第二十四頁,共97頁。第二十五頁,共97頁。三、酒器(jiǔqì)周代吸收了商亡國的教訓(xùn),實行禁酒法令,因此商代精美的酒器在周代日漸衰落。周的酒器大概有五種。爵:周前期有爵,造型與商代一樣,到了后期逐漸消失。斝(發(fā)“甲”音):在周代數(shù)量不多的酒器。
觚(發(fā)“姑”音):西周前期的造型與商代相同,到了后期演變?yōu)橐环N接近杯子的造型。觶(發(fā)“至”音)、卣(發(fā)“又”音):在周早期有,晚期消失。壺:在周代的造型變化較多。西周早期,壺體瘦長,有貫耳。西周中期的壺流行圈頂式蓋,這種蓋拿下來可以當杯子使用(shǐyòng),耳多為活環(huán)耳。晚期壺上的裝飾紋樣立體感增強,出現(xiàn)淺浮雕的效果。第二十六頁,共97頁。第二十七頁,共97頁。父乙角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通高27厘米口長20.3厘米口寬9.8厘米1986年河南省信陽浉河港出土
角為飲酒器。上有蓋,蓋頂有脊,脊的中部(zhōnɡbù)有橋形鈕。器口呈橄欖形,頸部收斂,腹壁微鼓。一側(cè)有首狀,圜底,三棱錐狀足。蓋與器身飾以雷紋襯底的饕餮紋與蕉葉。蓋內(nèi)與器身壁對銘12字:“晨肇貯用作父寶尊彝冊”。由于青銅角流行的時間短,僅見于商末周初,出土器物較小,加之這件父乙角銘文清晰,制作工藝、紋飾均佳,顯代得彌足珍貴。
第二十八頁,共97頁。周代酒器,底部的兩個(liǎnɡɡè)人像第二十九頁,共97頁。青銅犧尊
Bronzewareintheshapeofamonster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陜西省張加坡西周墓地(mùdì)出土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第三十頁,共97頁。(西周)折?。ㄇ嚆~,通高28.7厘米,長38厘米,重6.7公斤(ɡōnɡjīn),1976年陜西扶風莊白家出土。周原文物管理所藏)西周前期重要代表性作品,制作精致華美。蓋前端為垂角獸首,后端作饕餮,兩側(cè)飾夔龍紋,蓋上扉棱前端作相隨的兩獸首,器周身飾饕餮紋、夔龍紋,中線及四隅有勾狀扉棱。觥鋬上為獸首,中部為鳥形,下垂象鼻。蓋器同銘各40字,記作冊折受周王之命貺贈望土于相侯,受賞青銅與臣,鑄器以祀父乙。第三十一頁,共97頁。四、水器(shuǐqì)匜(發(fā)“移”音):是周代新發(fā)明的器型,為注水器,圓腹有流,后有柄,四足。一般(yībān)被塑造為動物形。它和盤經(jīng)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盤盛。第三十二頁,共97頁。第三十三頁,共97頁。第三十四頁,共97頁。虢季子白盤
(高39.5厘米,口長137.2厘米,口寬82.7厘米,傳陜西省寶雞市虢川司出土,中國(zhōnɡɡuó)國家博物館藏)西周
長方形,直口,圓角,深腹下斂,平底,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兩個獸首銜環(huán)耳??谘叵嘛椄`曲紋一周,腹部飾環(huán)帶紋。此盤形制巨大,造型端莊雄渾,方圓結(jié)合,與紋飾結(jié)構(gòu)一致,十分和諧。通體的八個獸首銜環(huán)耳鑄造精致,增強了造型的凝重感。
盤內(nèi)底有銘文8行111字,記載虢季子白受王命征伐獫狁(即匈奴),獲勝得厚賞,因作此盤以為紀念。銘文保存了珍貴的史料,可與《詩經(jīng)》相印證,也是杰出的西周金文書法作品。
此盤為已發(fā)現(xiàn)最大的青銅盤,其用途(yòngtú)不同于一般盛水用盤,作盛水、盛冰、沐浴之用。第三十五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晚期散氏盤散氏盤西周(XīZhōu)晚期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第三十六頁,共97頁。五、樂器(yuèqì)周代崇尚禮,周人認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聽好的音樂能夠讓人平和、善良,心中不起雜念,所以周代的青銅樂器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周人以樂為禮,一切吉兇、賓、嘉、軍禮都要遵循禮樂制度,這是一種(yīzhǒnɡ)等級制度的表現(xiàn),是統(tǒng)治者奴役勞動人民的工具,但不論怎樣,禮樂在中國的文化發(fā)展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鐘:是由商人拿在手里的鉦(發(fā)“爭”音)演變而來的,在周時懸掛起來,成為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編鐘。掛鐘的架子稱為“虡”。一個單獨的大掛鐘稱為“特鐘”。鐘的形式是上部有柄,稱為甬;柄旁邊有掛紐,稱為干;鐘身的乳釘突起很長,叫做枚;鐘的下端邊緣呈向內(nèi)彎曲的弧線。第三十七頁,共97頁。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XīZhōu)有枚銅鐃,鐃是古代的敲擊樂器。第三十八頁,共97頁。鐘,打擊樂器,西周中期開始出現(xiàn)。斜掛的鐘叫甬鐘,直懸的鐘叫紐鐘。絕大多數(shù)的鐘在敲擊正鼓和側(cè)鼓時可發(fā)出兩個不同的音頻(yīnpín),稱為雙音鐘。多枚鐘合為一組的稱作編鐘,其大小依次排列,每相鄰兩鐘的音頻(yīnpín)存在一定關(guān)系。鐘是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等場合不可缺少的樂器。第三十九頁,共97頁。镈bó:形狀(xíngzhuàn)與鐘相似,特點是乳釘扁平,上部只有紐沒有柄,镈的下部為直線。第四十頁,共97頁。樂器晉侯蘇編鐘西周西周厲王(公元前9世紀中葉)編鐘為成組的青銅樂器。該組編鐘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鐘。鐘上刻有規(guī)整的文字,共刻銘文355字。銘文用利器刻鑿,刀痕非常明顯,銘文可以連綴起來,完整地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晉侯蘇受命伐夙夷的全過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fā)現(xiàn)此套編鐘14件,并搶救回歸.后山西晉侯墓考古發(fā)掘出土了殘存的2件小編鐘,形制與14件晉侯蘇鐘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連綴起來,證實上博從香港搶救回歸的14件鐘與此次(cǐcì)發(fā)掘出土的2件鐘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編鐘數(shù)目應(yīng)是16件。第四十一頁,共97頁。六、兵器(bīngqì)在周代增加了戟,戟兼有矛和戈的功用(gōngyòng),缺點是重量較大。第四十二頁,共97頁。第四十三頁,共97頁。第四十四頁,共97頁。戰(zhàn)車(zhànchē)上的部件第四十五頁,共97頁。翼龍紋戈龍虎(lónɡhǔ)戈虎紋三角援戈第四十六頁,共97頁。周代青銅器的紋飾(wénshì)周代的青銅器上的紋飾與商代不同,商代單獨紋樣和對稱紋樣多,而周代的二方連續(xù)紋樣多,產(chǎn)生一種秩序感。周代早期的紋飾和商代比較接近,到了周穆王時,這種周代特有的肅穆藝術(shù)風格才形成。竊曲紋:是周代具有標志性的紋飾,《呂氏春秋》記載到:“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睂τ诟`曲紋的解釋很多,它是動物變形和抽象化的圖案的解釋比較可靠。周代的竊曲紋由直線和曲線結(jié)合,顯得(xiǎnde)非常和諧,中肯。鳥紋:周代的鳥紋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鳥紋頭向內(nèi)轉(zhuǎn),整體形成具有動感的“S”形線,商代的鳥紋頭與身體的方向一致,整體呈直線。環(huán)帶紋:是周代應(yīng)用的較多的一種紋飾,它是一種曲直結(jié)合的波浪線紋,主紋較寬,在視覺上比較突出,地紋較細巧,與主紋形成對比。重環(huán)紋:以拋物線形或者橢圓形為單位,橫向排列重復(fù)。有一重的也有幾重的。垂鱗紋:類似鱗片的裝飾紋樣。瓦紋:又稱為橫線紋,在陶器上稱為弦紋。第四十七頁,共97頁。商代紋飾(wénshì)第四十八頁,共97頁。周代青銅(qīngtóng)紋飾第四十九頁,共97頁。蟠螭紋·蟠虺紋
流行于東周時期。虺是小蛇,由糾屈蟠繞的小蛇組成圖案,以印模制造方法,用一個單位紋樣作四方連續(xù)的排列組合,構(gòu)成器身上的大面積裝飾,產(chǎn)生類似織錦般的華美效果,其形體較大的稱為蟠螭紋。東周時期由于青銅鑄造技藝的精進(jīnɡjìn),出現(xiàn)異常豐富的紋飾樣式,有的并嵌錯金銀或玉石材料,使青銅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現(xiàn)效果。
第五十頁,共97頁。竊曲紋第五十一頁,共97頁。周代青銅器特點(tèdiǎn)簡述一·總體看來,周代青銅器的器型比商代的少,特別是酒器減少,但是食器增加。二·周代青銅器的器體比較薄,顯示出比商代更高超的工藝。周代青銅器的重要特點是出現(xiàn)了長篇的銘文,這為后來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例如大盂鼎,有291字的銘文,講述的是關(guān)于禁酒的事情;還有“上勿下日,音為勿”鼎,共410字,記載的是一匹馬和一束絲買五個奴隸的事情。三·周代制作青銅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頌周王的美德;C·對貴族的賞賜;D·描述交換、婚嫁、訴訟等事情。四·列鼎的制度嚴格(yángé),顯示出森嚴的等級。如“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列鼎的數(shù)字為單數(shù)排列,簋則按照雙數(shù)排列。第五十二頁,共97頁。第三節(jié)陶瓷工藝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經(jīng)很廣泛,有的造型頗具情趣。陶器以紅色粗泥陶為主。西周時期的瓷器藝術(shù)比商代有較大的發(fā)展,在西安張家坡、普渡村,河南信陽市孫砦(陜西也有信陽這個地名,為縣,在《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這本書中把信陽寫在陜西下面,誤導(dǎo)讀者(dúzhě)認為此信陽為陜西信陽縣,實際上所指的是河南的信陽市),安徽屯溪,江蘇金壇等地均發(fā)現(xiàn)了西周的瓷器,以屯溪的瓷器最具有代表性。屯溪的西周瓷器的器型比較全,基本包括了西周時期瓷器的所有器型,大概有碗、盂、豆、尊、盉、盤等,其中以瓷豆的數(shù)量最多。這說明西周時期的人們的坐姿逐漸升高。第五十三頁,共97頁。此時期的由于封窯技術(shù)成熟,燒制溫度已經(jīng)能夠達到1200℃,并且使用高嶺土為原料,所以瓷器的硬度很高,吸水性弱。由于對溫度的控制還不是很成熟,瓷器在弱還原焰燒制,所以瓷土中的鈦、鐵等金屬不能充分還原,瓷器不是很白,透明度較低。西周瓷器的釉較薄,色彩主要是黃綠和青綠兩色。西周時期的陶器總體來說處于衰落時期,早期紅色的粗泥陶較多。紋飾很簡單,一般為繩紋、回紋、重圈紋、“S”紋,器型多尊和簋。到了晚期的陶器大多簡陋,素面的很多,紋飾簡單,主要有弦紋、篾紋。這反映出當時階級分化的社會現(xiàn)象,勞動人民很窮苦,生活器具簡陋,以實用為主。西周的陶鬲隨著歷史發(fā)展變化(biànhuà)較大,早期是癟襠的,晚期則成矮襠。第五十四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青瓷第五十五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原始瓷雙耳洗第五十六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中期兔形尊通高22.2厘米,長31.8厘米銘文14字
西周中期。
1978年村鎮(zhèn)出土墓地出土。器作匍匐(púfú)兔形,腹部中空,背開喇叭形口,足下有矮長方形座,身側(cè)有同心圓紋飾三周,由里向外依次為火紋,斜角雷紋,勾連雷紋,造型成功,形象逼真。形態(tài)生動,別具風格。
第五十七頁,共97頁。原始(yuánshǐ)瓷尊(西周)原始(yuánshǐ)瓷三系罐(西周)第五十八頁,共97頁。印紋陶單柄壺第五十九頁,共97頁。印紋(yìnwén)硬陶罍
西周第六十頁,共97頁。原始瓷豆:
西周
高6厘米
口徑16.5厘米
底徑6.3厘米
1986年紹興縣州山鄉(xiāng)余家弄村出土
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和調(diào)味品。敞口,束腰(shùyāo)。下腹斜弧收,喇叭形圈足,內(nèi)外壁有細密弦紋。施黃綠色釉,釉層厚薄不均,局部脫落。為越地早期原始瓷豆的典型器物之一。國家三級文物。
第六十一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印紋硬陶尊:高21厘米
口徑21.2厘米
底徑11.8厘米
1986年紹興縣州山鄉(xiāng)余家弄村出土
容酒備斟器,仿青銅尊形制,大喇叭口,頸偏長,鼓腹,平底。底邊外凸,肩腹部印曲折紋。通體呈灰褐色,質(zhì)地較粗糙。此器紋飾(wénshì)一改商代淺細雜亂的風格,變?yōu)橛『鄞稚钣辛?,線條清晰整齊,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國家三級文物。
第六十二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典型器帶雞冠形扉牙的陶鬲(li)第六十三頁,共97頁。第四節(jié)染織工藝(gōngyì)西周時期的養(yǎng)蠶、繅絲、織帛、種麻(zhǒnɡm(xù)á)、采葛、織綢、染絲等工藝,已有專業(yè)分工。當時臨淄的羅、紈、綺、縞、陳留的彩錦,都是名品。染色工藝也有一定的成就第六十四頁,共97頁。十二章紋日月星辰(xīngchén)華蟲
山川(shānchuān)龍宗彝
藻火粉米黼黻第六十五頁,共97頁。日、月、星辰,取其照鑒;山川,取其穩(wěn)重;龍,取其應(yīng)變;華蟲(一種雉鳥),取其紋麗;宗彝(一種祭祖禮器后來在其中繪一虎一譐),取其忠孝(zhōnɡxiào);藻(水草),取其潔凈;火,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養(yǎng);黼fu(斧形),取其決斷;黻fu(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辯。第六十六頁,共97頁。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場合穿十二章紋。
當諸侯卿大夫與皇帝一起參加祭祀時,服裝上的章紋從公爵起視帝服降一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jiǔzhānɡ),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遞減,這便是當時祭服制度的基本內(nèi)容?;驹瓌t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擬上”。第六十七頁,共97頁。第五節(jié)漆器(qīqì)工藝西周嵌蚌泡漆器嵌蚌泡是當時最常用的一種漆工裝飾,它為螺鈿漆器上溯到西周提供了實物證據(jù)。螺鈿漆器用經(jīng)過(jīngguò)研磨、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為鑲嵌紋飾的漆器。中國傳統(tǒng)漆器品種之一。第六十八頁,共97頁。1954年陜西省長安縣普渡村西周1號墓發(fā)現(xiàn)圍繞在陶器周圍的蚌泡,上面留有附著的漆皮。由于漆皮有折疊和重疊,推測漆皮里面原有一層木質(zhì)或編織物的腔。繼而在河南省陜縣上村嶺虢國墓地和洛陽龐家溝先后發(fā)現(xiàn)外壁嵌有6枚蚌泡的漆豆和套在瓷豆之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殘片。1967年在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晚期115號墓也發(fā)現(xiàn)有這樣漆器4件,器形為豆、俎、杯。漆器木胎已朽,僅存外形及各種(ɡèzhǒnɡ)蚌飾,經(jīng)石膏澆注,獲知原器形。第六十九頁,共97頁。彩繪(cǎihuì)獸面鳳鳥紋螺鈿漆缶漆缶造型雖已嚴重殘損(cánsǔn),但器物表面鑲嵌的部分螺鈿仍然得以保存下來,與漆繪交相呼應(yīng),色彩明快。(從審美角度上來說,這件漆缶雖然胎體已朽,但漆皮仍存,彩繪精美,鑲嵌細致,色彩搭配大膽而且鮮明。第七十頁,共97頁。西周燕都(yàndōu)遺址博物館漆器第七十一頁,共97頁。第六節(jié)玉雕(yùdiāo)工藝周代的玉器,因為與倫理道德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得到社會的特別重視。禮儀大典,祭祀朝聘,以玉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為尚,并延源幾千年。玉器之大小和規(guī)格,均有嚴格規(guī)定和不同用途。從傳世(chuánshì)玉器情況看,西周玉器有如下一些基本情況:所用的玉料較前期略講究質(zhì)地美,所見大多用新疆產(chǎn)昆侖系玉和少量用遼寧產(chǎn)的岫玉。西周玉器的制作,除大量用最堅硬的昆侖山玉料所表現(xiàn)、所用工具較前期先進和琢玉技藝大大提高外,在其他方面則與殷商時期基本相似。第七十二頁,共97頁。禮器的產(chǎn)生根源于奴隸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禮制:等級差別。主要用于祭祀、朝享(cháoxiǎnɡ)、交聘、軍旅等活動中
1、六器
按《周禮·大宗伯》的說法:"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即:
"以蒼璧禮天":用青色玉璧來祭天--天神;
"以黃琮禮地":用黃色玉琮來祭地--地祗;
"以青圭禮東方":用青色玉圭來祭東方之神--青龍;
"以赤璋禮南方":用紅色玉璋來祭南方之神--朱雀;
"以白琥禮西方":用白色玉琥來祭西方之神--白琥;
"以玄璜禮北方":用黑色玉璜來祭北方之神--玄武;
即六器為:璧、琮、圭、璋、琥、璜第七十三頁,共97頁。平首圭
尖首圭
琰圭
琬圭
第七十四頁,共97頁。2、六瑞
六種不同尺寸的玉器,作為權(quán)力等級的區(qū)別。
鎮(zhèn)圭:12寸的圭,孔在中間(zhōngjiān),王執(zhí)鎮(zhèn)圭;
桓圭:9寸的圭,孔在下端,公執(zhí)桓圭;
信圭:7寸的圭,孔在下端,侯執(zhí)信圭;
躬圭:5寸的圭,孔在下端,伯執(zhí)躬圭;
谷璧:無規(guī)定尺寸的谷紋璧,子執(zhí)谷璧;
蒲璧:無規(guī)定尺寸的蒲紋璧,男執(zhí)蒲璧。第七十五頁,共97頁。3、其他禮樂器
1)珽、荼tú、笏hù:依身份地位(dìwèi)不同而佩執(zhí),多為素面。第七十六頁,共97頁。
4)玦:有缺口的環(huán)形玉器。用作禮器和佩飾(pèishì)。
禮器:①皇帝賜玦于軍官,以示要他決心打勝仗;
②皇帝賜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來。
"逐臣待命于境,賜環(huán)則還,賜玦則絕"。龍形玦
商
河南(hénán)安陽婦好墓出土第七十七頁,共97頁。西周玉虎紋璜、長9.4公分內(nèi)寬2.7公分厚0.4公分、器呈圓弧形,兩端有小圓穿用以穿系絲繩佩掛。兩面(liǎngmiàn)花紋相同,雕兩只虎,虎頭相背,虎面向外,張口瞋目,神情勇猛。第七十八頁,共97頁。西周玉戈、1100B.C.-700B.C.、長7.3公分寬2.2公分厚0.3公分、禮器。此玉戈黃綠色,全面(quánmiàn)均勻白化表面沾朱砂。援彎曲,中間有脊,前鋒尖銳,刃線不清楚,內(nèi)作長方形略彎弧,援與內(nèi)交接處鉆有一孔。、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nèi)之間,有一小穿。張家坡西周遺址中,出土此類玉戈。、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nèi)之間,有一小穿。平素無紋第七十九頁,共97頁。周玉珩、1049B.C.-225B.C.、長9.82公分寬2.05公分厚0.65公分、玉質(zhì)(yùzhì),色灰黃,局部雜赭斑。片狀,呈兩側(cè)對稱的條弧形,一端鉆一孔,另一端為雙孔,一大一小,小孔由單面鉆成。全器平素無紋。第八十頁,共97頁。周玉珮璜、1049B.C.-225B.C.、長8.26公分寬2.4公分厚0.35公分、玉質(zhì)(yùzhì),色灰黃,局部雜赭斑。片狀,呈兩側(cè)對稱的條弧形,兩端各鉆一孔,均由單面鉆成。全器平素無紋。第八十一頁,共97頁。周玉環(huán)、厚0.7公分徑14.5公分孔徑5.3公分、玉質(zhì)。有赭斑。器面光素無紋。厚0.21-0.6公分外徑12.02-12.74公分孔徑5.5公分、玉質(zhì)。有大片赭斑,器壁厚薄(hòubó)不均,器面光素無紋。第八十二頁,共97頁。西周(XīZhōu)玉素琮、全高13.5公分寬8.2公分厚1公分口徑8.2公分、灰白色玉,有黃及灰色斑第八十三頁,共97頁。周玉素琮、全高9公分口徑7.1公分、青玉(qīnɡyù),有黃赭色及黑色斑。為外方內(nèi)圓之矮筒狀,淺射口,上下對穿大孔,全器光素無雕紋。本器附銅膽。第八十四頁,共97頁。周玉素玦、厚1.5公分寬18.3公分外徑(wàijìnɡ)19.45公分孔徑6.5公分、青玉,有大片白與赭斑,土沁明顯。器作圓璧狀,有一缺口,缺口痕并不等寬。全器光素無雕飾。第八十五頁,共97頁。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玉璧、外徑(wàijìnɡ)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PCA輸液泵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結(jié)構(gòu)型包裝用蜂窩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自主最后一英里送貨機器人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可見光超透鏡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鈑金沖焊型液力變矩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教育行業(yè)CRM軟件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艾氏劑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卡車液力變矩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鈷鐵合金軟磁材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RDF制粒機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小學(xué)六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簡便計算》練習(xí)題(310題-附答案)
- 地理標志培訓(xùn)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商學(xué)研究報告-銀發(fā)經(jīng)濟專題
- 培訓(xùn)如何上好一堂課
- 高教版2023年中職教科書《語文》(基礎(chǔ)模塊)下冊教案全冊
- 2024醫(yī)療銷售年度計劃
- 稅務(wù)局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 人教版語文1-6年級古詩詞
- 上學(xué)期高二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閱讀理解專項訓(xùn)練16篇(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