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_第1頁
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_第2頁
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_第3頁
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_第4頁
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遺傳變異物質基礎第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遺傳:親代與子代相似變異:親代與子代、子代間不同個體不完全相同遺傳(inheritance)和變異(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質特性之一。遺傳型:表型:生物的全部遺傳因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具有一定遺傳型的個體,在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生長發(fā)育所表現出來的外表特征和內在特征的總和。表型是由遺傳型所決定,但也和環(huán)境有關。第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表型飾變:表型的差異只與環(huán)境有關特點:暫時性、不可遺傳性、表現為全部個體的行為遺傳型變異(基因變異、基因突變):遺傳物質改變,導致表型改變特點:遺傳性、群體中極少數個體的行為Productionofaredpigment(prodigiosin)bySerratiamarcescens.

Fromlefttoright:slantculturegrownat25°C,slantculturegrownat37°C,brothculturegrownat25°C,brothculturegrownat37°C.

第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微生物是遺傳學研究中的明星:微生物細胞結構簡單,營養(yǎng)體一般為單倍體,方便建立純系;很多常見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養(yǎng),快速、大量生長繁殖;物種和代謝類型多樣;對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獲得各類突變株,操作性強。第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一、三個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1、經典轉化實驗肺炎鏈球菌:S型(菌體具莢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能力)

R型(菌體無莢膜,菌落表面粗糙,無致病能力)第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928年,F.Griffth作了3組實驗:第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944年,Avery精確重復了轉化實驗,確定了轉化因子實驗證明,將R菌轉化為S菌的轉化因子是DNA第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T2噬菌體感染實驗1952年Hershey和Chase用32P標記DNA,用35S標記蛋白。實驗證明,進入細菌細胞內部的物質是DNA。DNA包含有產生完整噬菌體的全部信息。第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植物病毒重建實驗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煙草花葉病毒進行拆分與重建實驗證明,RNA也是遺傳物質基礎。第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遺傳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一)遺傳物質在7個水平上的形式1、細胞水平2、細胞核水平3、染色體水平4、核酸水平5、基因水平6、密碼子水平7、核苷酸水平第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細胞水平真核微生物:細胞核原核微生物:核區(qū)細胞核或核區(qū)的數目在不同的微生物中是不同的第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細胞核水平真核生物細胞核核染色體原核生物核區(qū)DNA鏈核基因組在核基因組之外,還存在各種形式的核外遺傳物質第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染色體水平(1)染色體是由組蛋白與DNA構成的線狀結構;(2)染色體的數目在不同的生物中是不同的;(3)染色體的倍數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生活時期是不同的;第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核酸水平核酸種類:DNA,RNA核酸結構:雙鏈、單鏈;環(huán)狀,線狀,超螺旋狀DNA長度:因種而異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工作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促進下開始的,最開始是作為模式生物,后來不斷發(fā)展,已成為研究微生物學的最有力的手段。第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5、基因水平第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6、密碼子水平第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7、核苷酸水平核苷酸是最小突變單位和交換單位第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微生物基因組結構的特點1、原核生物(細菌、古生菌)的基因組1)染色體為雙鏈環(huán)狀的DNA分子(單倍體);2)基因組上遺傳信息具有連續(xù)性;3)功能相關的結構基因組成操縱子結構;4)結構基因的單拷貝及rRNA基因的多拷貝;5)基因組的重復序列少而短;第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組1996年由96個實驗室633位科學家完成測序工作。1)典型的真核染色體結構;啤酒酵母基因組大小為13.5×106bp,分布在16條染色體中。2)沒有明顯的操縱子結構;3)有間隔區(qū)(即非編碼區(qū))和內含子序列;4)重復序列多,遺傳豐余;第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組該古生菌發(fā)現于1982年,生活在2600米深、260個大氣壓、94℃海底火山口。1996由美國基因研究所等完成測序。1)有近一半的基因在基因數據庫中找不到同源序列;2)基因組在結構上類似于細菌;3)負責信息傳遞功能的基因(復制、轉錄、翻譯)類似于真核生物;4)是真細菌和真核生物特征的一種奇異的結合體。第二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比較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jié)原核生物的質粒與轉座因子

一、質粒

一種獨立于染色體外,能進行自主復制的細胞質遺傳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種微生物細胞中。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大?。杭s為2-100×106Dalton,上面攜帶有數個到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基因。1、性質①可以在細胞質中獨立于染色體之外獨立存在(游離態(tài)),也可以通過交換摻入染色體上,以附加體(episome)的形式存在;②質粒是一種復制子(replicon),根據自我復制能力的不同,可把質粒復制的控制形式分為嚴緊型和松弛型兩種,嚴緊型質粒的復制受細胞核控制,與染色體DNA復制相伴隨,一般一個寄主細胞內只有少數幾個(1-5)個拷貝;松弛型質粒的復制不受細胞核控制,在染色體DNA復制停止的情況下仍可以進行復制,在細胞內的數量可以達到10-200個或更多。③可以通過轉化、轉導或接合作用而由一個細菌細胞轉移到另一個菌細胞中,可成為基因工程的載體。④對于細菌的生存并不是必要的⑤功能多樣化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結構特點通常以共價閉合環(huán)狀(covalentlyclosedcircle,簡稱CCC)的超螺旋雙鏈DNA分子存在于細胞中;也發(fā)現有OC型、L型雙鏈DNA質粒和RNA質粒;質粒分子的大小范圍從1kb左右到1000kb;

細菌質粒多在10kb以內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質粒的類型嚴謹型質粒(stringentplasmid):復制行為與核染色體的復制同步,低拷貝數松弛型質粒(relaxedplasmid):復制行為與核染色體的復制不同步,高拷貝數窄宿主范圍質粒(narrowhostrangeplasmid)(只能在一種特定的宿主細胞中復制)廣宿主范圍質粒(broadhostrangeplasmid)(可以在許多種細菌中復制)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質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質粒的優(yōu)點:(1)體積小,易分離和操作(2)環(huán)狀,穩(wěn)定(3)獨立復制(4)拷貝數多(5)存在標記位點,易篩選E.coli的pBR322質粒是一個常用的克隆載體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5、質粒的檢測提取所有胞內DNA后電鏡觀察;超速離心或瓊脂糖凝膠電泳后觀察;對于實驗室常用菌,可用質粒所帶的某些特點,如抗藥性初步判斷。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6、質粒的主要種類質粒所編碼的功能和賦予宿主的表型效應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因子)抗性因子(Resistancefactor,R因子)產細菌素的質粒(Bacteriocinproductionplasmid)毒性質粒(virulenceplasmid)代謝質粒(Metabolicplasmid)隱秘質粒(crypticplasmid)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F因子)又稱F質粒,其大小約100kb,這是最早發(fā)現的一種與大腸桿菌的有性生殖現象(接合作用)有關的質粒。攜帶F質粒的菌株稱為F+菌株(相當于雄性),無F質粒的菌株稱為F-菌株(相當于雌性)。F因子能以游離狀態(tài)(F+)和以與染色體相結合的狀態(tài)(Hfr)存在于細胞中,所以又稱之為附加體(episome)。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抗性因子(Resistancefactor,R因子)包括抗藥性和抗重金屬二大類,簡稱R質粒??剐再|粒在細菌間的傳遞是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R質??剐赞D移因子(RTF):轉移和復制基因抗性決定因子:抗性基因第三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R100質粒(89kb)可使宿主對下列藥物及重金屬具有抗性:汞(mercuricion,mer)四環(huán)素(tetracycline,tet)鏈霉素(Streptomycin,Str)、磺胺(Sulfonamide,Su)、氯霉素(Chlorampenicol,Cm)、夫西地酸(fusidicacid,fus)并且負責這些抗性的基因是成簇地存在于抗性質粒上。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產細菌素的質粒(Bacteriocinproductionplasmid)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一般都位于質粒或轉座子上,因此,細菌素可以殺死同種但不攜帶該質粒的菌株。細菌素一般根據產生菌的種類進行命名:大腸桿菌(E.coli)產生的細菌素為colicins(大腸桿菌素),而質粒被稱為Col質粒。細菌素結構基因涉及細菌素運輸及發(fā)揮作用的蛋白質的基因賦予宿主對該細菌素具有“免疫力”的相關產物的基因。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毒性質粒(virulenceplasmid)許多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攜帶的質粒引起的,這些質粒具有編碼毒素的基因,其產物對宿主(動物、植物)造成傷害。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產毒素大腸桿菌是引起人類和動物腹瀉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許多菌株含有為一種或多種腸毒素編碼的質粒。蘇云金桿菌含有編碼δ內毒素(伴孢晶體中)的質粒。根癌土壤桿菌所含Ti質粒是引起雙子葉植物冠癭瘤的致病因子。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Ti質粒中的T-DNA可攜帶任何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組中,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有效的克隆載體。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5)代謝質粒(Metabolicplasmid)質粒上攜帶有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基因,如能降解某些基質的酶,進行共生固氮,或產生抗生素(某些放線菌)等。將復雜的有機化合物降解成能被其作為碳源和能源利用的簡單形式,環(huán)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假單胞菌:具有降解一些有毒化合物,如芳香簇化合物(苯)、農藥(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辛烷和樟腦等的能力。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6)隱秘質粒(crypticplasmid)隱秘質粒不顯示任何表型效應,它們的存在只有通過物理的方法,例如用凝膠電泳檢測細胞抽提液等方法才能發(fā)現。在應用上,很多隱秘質粒被加以改造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一般加上抗性基因)。第四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轉座因子轉座因子:是在染色體組中或染色體組間能改變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也稱作跳躍基因(jumpinggene)或可移動基因(movablegene)。廣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細胞中。首先在于米中發(fā)現。類型:

插入順序IS:最簡單的轉座因子,分子量最小,大小在250-1600bp,只能引起轉座效應而不含其它基因,即只含有轉座酶基因。

轉座子Tn:它含有幾個至十幾個基因,其中除了與轉座作用有關的基因外,還含有抗藥基因或乳糖發(fā)酵基因等其它基因。特殊病毒:Mu噬菌體,大腸桿菌溫和噬菌體。Mu噬菌體的分子量最大(37kb),它含有20多個基因。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引起插入突變(2)引起染色體畸變(3)基因的移動和重排轉座引起的遺傳學效應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節(jié)基因突變及修復基因突變:一個基因內部遺傳結構或DNA序列的任何改變可遺傳、自發(fā)或誘變產生.突變狹義:點突變(基因突變)廣義: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野生型(原始性狀)基因突變突變型(新性狀)一、基因突變類型

his-his+Strrstrs溫度敏感突變

ts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堿基變化與遺傳信息的改變同義突變:由于生物地遺傳密碼子存在兼并現象,是堿基被替換之后,產生了新地密碼子,但新舊密碼子是同義密碼子,所編碼的氨基酸種類保持不變,因此同義突變并不產生突變效應。錯義突變:是編碼某種氨基酸地密碼子經堿基替換以后,變成編碼另一種氨基酸地密碼子,從而使多肽鏈的氨基酸種類和序列發(fā)生改變。錯義突變的結果通常能使多肽鏈喪失原有功能,許多蛋白質的異常就是由錯義突變引起的。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無義突變:由于某個堿基的改變使代表某種氨基酸的密碼子突變?yōu)榻K止密碼子,從而使肽鏈合成提前終止。移碼突變:在正常地DNA分子中,堿基缺失或增加非3地倍數,造成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編碼發(fā)生移位錯誤的改變,這種現象稱移碼突變。

例如原來的mRNA是GAA、GAA、GAA、GAA……按照密碼子所合成的肽鏈是一個谷氨酸的多肽。如果開頭增加一個G,那么mRNA就變成了GGA、AGA、AGA、AGA……按照這些密碼子合成的肽鏈就是一個一甘氨酸開頭的精氨酸的多肽。移碼突變的結果將引起該段肽鏈的改變,而肽鏈的改變將引起蛋白質性質的改變,最終引起性狀的變異。嚴重是會導致個體的死亡。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按是否比較容易、迅速地分離到發(fā)生突變的細胞來分:選擇性突變株(selectivemutant):具有選擇標記(如營養(yǎng)缺陷性、抗性突變型、條件致死突變型),只要選擇適當的環(huán)境條件,如培養(yǎng)基、溫度、pH值等,就比較容易檢出和分離到。非選擇性突變株(non-selectivemutant):無選擇標記(如產量突變型、抗原突變型、形態(tài)突變型),能鑒別這種突變體的惟一方法是檢查大量菌落并找出差異。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依表型的改變分為:形態(tài)突變型——造成形態(tài)改變的突變型營養(yǎng)缺陷型——因突變而喪失產生某種生物合成酶的能力,并因而成為必須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某種物質才能生長的突變類型??剐酝蛔冃汀蛲蛔兌a生了對某種化學藥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條件致死突變型——突變后在某種條件下可正常生長繁殖,而在另一條件下卻無法生長繁殖的突變型抗原突變型——因突變而引起的抗原結構發(fā)生改變產量突變型第五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平板影印培養(yǎng)法:是一種能達到在一系列培養(yǎng)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現相同遺傳型菌落的接種培養(yǎng)方法。把長有許多菌落的母種培養(yǎng)皿倒置于包有滅菌絲絨布的木質圓柱印章上,使其沾上來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這一“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種到不同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平板上。待這些平板培養(yǎng)后,對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對比后,就可選出適當的突變型菌株。通過影印培養(yǎng)法,就可以從在非選擇性條件下生長的細菌群體中,分離出各種類型的突變株。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不對應性:突變的性狀與突變原因之間無直接對應關系。稀有性:突變率低且穩(wěn)定,10-6

10-10

。規(guī)律性:指微生物某一特定性狀的突變率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獨立性:各種突變獨立發(fā)生,不會互相影響。遺傳和回復性:突變是遺傳物質結構的改變,可穩(wěn)定遺傳。從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變異株的突變稱為正向突變,從突變株回到野生型的過程則稱為回復突變??烧T變性:誘變劑可提高突變率。二、基因突變分子基礎1、自發(fā)突變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基因突變自發(fā)性和不對應性的實驗證明三個經典實驗變量實驗涂布實驗影印實驗證明突變是自發(fā)產生的,并且突變的性狀與引起突變的原因間無直接對應關系。野生型(原始性狀)特定環(huán)境突變型(適應環(huán)境的新性狀)馴化定向誘變篩選???突變的原因?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自發(fā)突變分子基礎:互變異構效應堿基T、G的第六位上是酮基,會以酮式或烯醇式兩種互變異構的狀態(tài)出現C、A的第六位上是氨基,會以氨基式或亞氨基式兩種互變異構的狀態(tài)出現在偶然情況下,在DNA復制到達這一位置的瞬間,在T以稀有的烯醇式出現時,其相對位置上就出現G同樣,如果C以稀有的亞氨基形式出現在DNA復制到達這一位置的瞬間,則在新合成DNA單鏈中與C相對應的位置上就將是A。這可能就是發(fā)生相應的自發(fā)突變的原因。據統(tǒng)計,堿基對發(fā)生自發(fā)突變的幾率約為10–8~10–9。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堿基的置換:對DNA來說,堿基的置換屬于一種染色體的微小損傷,一般也稱點突變(pointmutation)。它只涉及一對堿基被另一對堿基所置換。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堿基的置換引起的突變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誘發(fā)突變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提高突變率的人為的作法。誘變劑(mutagen):凡能提高突變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稱為誘變劑種類:誘變劑的種類很多,作用方式多樣。即使是同一種誘變劑,也常有幾種作用方式。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堿基類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和5-氨基尿嘧啶(5-AU)、疊氮胸腺嘧啶(AIT)等等;

作用方式:通過活細胞的代謝活動參入到DNA分子中,主要是在DNA復制時堿基類似物插入DNA中,引起堿基對配對錯誤,造成堿基置換。

以5-溴尿嘧啶(5-BU)為例:

5-BU是胸腺嘧啶(T)的的類似物,酮式的5-BU可以和A配對,烯醇式的5-BU可以和G配對,在DNA分子復制的過程中,由于5-BU的插入和互變異構導致堿基置換。第六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5-BU引起的轉換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5-BU引起的轉換通過這兩個圖示,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同一種誘變劑既可造成正向突變,又可使它產生回復突變的原因了。也可以知道,為什么像5-BU這類代謝類似物只有對正在進行新陳代謝和繁殖著的微生物才起作用,而對休止細胞、游離的噬菌體粒子或離體的DNA分子卻不起作用。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移碼突變(插入染料):添加或缺失核苷酸,引起閱讀錯誤錯誤+錯誤-+正常---正常+++正常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直接與DNA堿基起化學反應的誘變劑定義:一類可直接與核酸的堿基發(fā)生化學反應的誘變劑,不論在機體內或是在離體條件下均有作用。種類:例如亞硝酸、羥胺和各種烷化劑(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N-甲基-N-亞硝基脲,乙烯亞胺,環(huán)氧乙酸,氮芥等)。作用:它們可與一個或幾個核苷酸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引起DNA復制時堿基配對的轉換,并使微生物發(fā)生變異。羥胺只引起G┇C→A:T,其余都是可使G┇C=A:T發(fā)生互變的。能引起顛換的誘變劑很少,只是部分烷化劑才有。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若干誘變劑的作用機制及誘變功能

誘變因素 在DNA上的初級效應 遺傳效應堿基類似物 摻入作用 AT=GC雙向轉換羥胺 與胞嘧啶起反應 GC→AT的轉換亞硝酸 A、G、C的氧化脫氨作用 AT=GC雙向轉換 交聯 缺失 烷化劑 烷化堿基(主要是G) AT=GC雙向轉換 烷化磷酸基團 AT→TA的顛換 喪失烷化的嘌呤 GC→CG的顛換 糖-磷酸骨架的斷裂 巨大損傷(缺失、重復、倒位、易位) 丫啶類 堿基之間的相互作用(雙鏈變形) 碼組移動(+或-) 紫外線 形成嘧啶的水合物 GC→AT轉換 形成嘧啶的二聚體 碼組移動(+或-) 交聯 電離輻射 堿基的羥基化核降解 AT=GC雙向轉換

DNA降解 碼組移動(+或-) 糖-磷酸骨架的斷裂 巨大損傷(缺失、重復、倒位、易位) 喪失嘌呤

加熱 C脫氨基 CG→TA轉換

Mu噬菌體 結合到一個基因中間 碼組移動 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亞硝酸可以使堿基發(fā)生氧化脫氨作用。

HNO2胞嘧啶(C)尿嘧啶(U)HNO2腺嘌呤(A)次黃嘌呤(H)HNO2鳥嘌呤(G)黃嘌呤(X)

堿基轉換的分子機制——以亞硝酸為例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4)輻射和熱:紫外線、x射線等(5)生物誘變因子:轉座因子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腺嘌呤(A)變成次黃嘌呤(H)后引起的轉換過程:①腺嘌呤氧化脫氨后形成烯醇式次黃嘌呤(He)②He通過互變異構效應形成酮式次黃嘌呤(HK)③DNA復制時,HK與胞嘧啶(C)配對④DNA第二次復制時,C與G正常配對,實現了轉換。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Ames試驗“生物化學統(tǒng)一性”法則:人和細菌在DNA的結構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發(fā)生突變的誘變劑必然也會作用于人的DNA,使其發(fā)生突變,最后造成癌變或其他不良的后果。誘變劑的共性原則:化學藥劑對細菌的誘變率與其對動物的致癌性成正比超過95%的致癌物質對微生物有誘變作用90%以上的非致癌物質對微生物沒有誘變作用第七十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BruceAmes教授于1966年發(fā)明,因此稱為Ames試驗具體操作:檢測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typhmurium)組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復突變率回復突變:突變體失去的野生型性狀,可以通過第二次突變得到恢復,這種第二次突變稱為回復突變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七十四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證明Ames試驗重要性的應用實例:

國外曾開發(fā)了一種降低婦女妊娠反應的藥物“反應停”,由于其藥效顯著,在60-70年代十分流行,但隨后人們就發(fā)現畸形兒的出生率明顯增高,而且生產畸形兒的婦女大多曾服用“反應停”,后來采用Ames試驗發(fā)現這種物質的確具有很強的致突變作用,因此這種藥物被禁止使用。第七十五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嘧啶嘧啶二聚體UV嘧啶二聚體嘧啶光解酶第七十六頁,共八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定義:經紫外線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見光下時,可明顯降低其死亡率的現象,稱為光復活作用。這一現象最早是A.Kelner(1949)在Strepotomycesgriseus(灰色鏈霉菌)中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