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學習目標:一、落實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學習“以喻說理”的寫法。二、理解選文的思想內容,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三、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史載,老子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故鄉(xiāng)楚國過著隱居生活?!兜赖陆洝?,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兜赖陆洝肥侵袊鴼v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學習和研究《老子》的意義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豐碑,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千多年來,它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思想和社會生活。全面地把握這一光輝著作的思想內涵,是深刻理解中華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的關鍵之一。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宏觀視野和戰(zhàn)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證《道德經》及老子的哲學思想,對于全面正確地把握它的思想內涵,對于在全球化條件下重建中華文化,顯揚其本真主義和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經過長期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了起來,而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漸漸喪失控制諸侯的能力。強大了的諸侯,不再對周王室唯命是從了,他們有的蠶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別的諸侯國。據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zhàn)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背景簡介
天下大亂,諸侯混戰(zhàn),統(tǒng)治者貪求無厭,無德無能卻好大喜功,強作妄為。使百姓饑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子針對統(tǒng)治者的治國方略,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呼吁統(tǒng)治者要“無為”,不要過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要順應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意思。數(shù)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之:結構助詞,的以為:動詞,把··作為三十根輻條穿在車輪,中間必須留出空處,才能裝上車軸,使車輪有轉動的作用。揉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間,必須留出空處,器皿才能發(fā)揮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緲闼氐霓q證】
老子舉了三個十分生動的例子:車轂、埏埴與鑿室,說明了無的作用。
老子反復講述有與無的關系,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有無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
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實有東西的作用,而忽略了虛空東西的作用。
真正的智者不只注重“實在的”東西,他們知道在那些背后有很多重要卻沒顯示出來的事物?!坝小迸c“無”對立而統(tǒng)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作為實體,“無”作為利用,猶如有了車轂中間的空間,才有車輪平穩(wěn)的轉動;有了器皿中間的空間,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門窗四壁的空間,才具備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十一章運用比喻說明“有之以為利”,實際上是“無之以為用”,其中蘊含著“有”和“無”怎樣的關系?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勛,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長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看,就叫做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懂得道的人不這樣做。從反面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舉并剖析了四種人生態(tài)度及其后果?!局饔^意志與客觀規(guī)律的關系】這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己妄為。妄為,多余且有反效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說明欲速則不達,生活是需要耐心的,成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偉大是由耐心積累而成的?!白砸娬卟幻鳎允钦卟徽谩笔钦f偏執(zhí)己見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為“自見”“自是”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他們只關注自我,只依賴自我,所以就會局限于自己狹隘的小范圍和狹隘的主觀意識,導致他們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在本章中,老子列舉出了幾種不懂道的突出表現(xiàn)。這種列舉還可以無限延伸,因為不站在道的立場來看待和處理事物都是不懂道的表現(xiàn)。老子用了擬人的手法,他說,對于不懂道的行為,“物”是不會喜歡的。這是因為物一直都是遵循著道的規(guī)律運行,因此根本不會出現(xiàn)不依循道的規(guī)律運行的物。如果要讓物違反道的規(guī)律運行,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這就是篇中“物或惡之”的意思。凡是明白、理解道的,絕對不會去做違反道的事情。老子以極精練的語言向我們闡釋了人的主觀意志和客觀規(guī)律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而舉出自己的看法:人們只有遵循自然大道,依照客觀規(guī)律行事,才能取得好的收益,才能避免自己的行為和結果過于對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了解、認識別人的是智慧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夠克服自身弱點的人才是剛強的。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始終不離根基的人能夠長久,肉體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長壽的?!窘馕觥?/p>
老子認為,個人品行修養(yǎng),重在修身。對外的“知人”“勝人”固然可貴,對內的“自知”“自勝”更為重要,更符合大道?!爸苏咧牵灾呙鳌笔亲屛覀儾坏蛲馓角?,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與熱愛,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才能給人生以合理定位。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說一個人最難戰(zhàn)勝的是自己。一個能夠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爸阏吒弧笔钦f財富沒有邊界,一味地追逐財富,永不知足”,就永遠不會滿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種真正的富足?!皬娦姓哂兄尽敝v的是,唯有心懷大志者,方能堅持不懈。一個人的志向越遠大,越強烈,就越能夠堅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動越不能持久。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啟超曾說,人的肉體壽命不過區(qū)區(qū)數(shù)十載,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則可以永垂不朽,因為他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他的學說、思想及精神卻能夠長期影響當代及后代的人們。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這種觀點主要受老子思想的影響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事物安然未生變時容易時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時容易解決,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離,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要在事情未發(fā)生時就有所作為,要在禍亂沒有產生時就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芽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筑起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一步步開始走出來的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主觀妄為的會失敗,強行把持的會失去。
泮:同“判”,分離兆:名詞作動詞,顯露跡象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狀語后置于未有為之,于未亂治之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
始于足下
狀語后置于毫末生狀語后置于累土起狀語后置于足下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粺o執(zhí),故無失。因此,圣人不求作為,所以不會招致失??;無所把持,所以不會失去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人們做事情,總是在接近成功時失敗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慎:慎重對待(如果)像慎重對待開始一樣對待結束,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因此,圣人想要別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財貨,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經常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預欲:想要貴:稀罕學:學習【物理與人理相結合?防患于未然】提出了物理與人理相結合的理論,后來成為中國人修身行事的標準。首先連用“其安”“其未”“其脆”“其微”四句,形成排比,強調事物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容易解決問題。再以“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作總結,強調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老子強調了一切災難和禍患都因有所作為和心理偏執(zhí)而起,他認為:①圣人無為無執(zhí),雖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對難得的東西自然就不會特別強求。②圣人慎始慎終,堅持始終如一。③圣人以不言之教來教化民眾,但他從不教育人們必須執(zhí)行哪些教條。④圣人只是默默地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他以實際行動來使人們幡然醒悟,并得以悔過自新。拓展
兩者有什么不同?《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有:積土成山
積水成淵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結論不同荀子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人要像蚯蚓那樣“用心一也”,雖然“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也要“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提出了積極進取的主張。老子則主張“無為”“無執(zhí)”,實際上是讓人們依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耐心地一點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會造成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的結局。分析《老子》在論述上的風格特點①善于通過觀察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從具體事物中概括抽象的哲理善用辯證對立的雙方來說理如課文節(jié)選部分,連舉生活中的三個例子,用車轂、陶器和房屋說明世間萬物無不存在“有”和“無”的對立統(tǒng)一。“有”與“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析《老子》在論述上的風格特點②善用逆向思維,有意想不到的開創(chuàng)性這一特點是指善于從常人思維的反面提出問題從而達到正面領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說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其逆向思維的體現(xiàn)。分析《老子》在論述上的風格特點③行文簡潔凝練,句句精警,如歌如詩,顯出獨特的魅力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數(shù)語,從平凡的現(xiàn)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時,遇見一年逾百歲、鶴發(fā)童顏的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他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xiàn)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四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xiàn)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作者逸事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老翁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黃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 2025貴州省安全員B證(項目經理)考試題庫
- 幼兒園校園新年聯(lián)歡晚會活動策劃書范文
- 2025年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 2025年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醫(yī)院消費合同范本
- 鏈家的合同范本
- 閥門銷貨合同范本
- 買賣面粉合同范本
- 臥式水泵安裝
-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課件
- 趣味經濟學課件
- 實木家具生產標準工藝標準流程
- 小學生讀書卡模板
- 小學二年級體育課《團身滾動》教案
- 級本科診斷學緒論+問診課件
- 熱導檢測器(TCD)原理與操作注意事項
- 初中足球選拔測試標準
- 法社會學(上課)
- 沉積學與古地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