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脈證并_第1頁
太陽病脈證并_第2頁
太陽病脈證并_第3頁
太陽病脈證并_第4頁
太陽病脈證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陽病脈證并第1頁/共41頁

條文97條,是《傷寒論》內容最為豐富的一篇,主要討論了如下內容:

1.麻黃湯證及麻黃湯兼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

2.由表入里的變證:葛根芩連湯證

3.桂湯證用于營衛(wèi)不和的自汗證

4.太陽病汗吐下以后的變證(1)虛寒證:干姜附子湯證、桂枝新加湯證、桂枝甘草湯證、苓桂草棗湯證、苓桂術甘湯證、厚姜夏草人參湯證、芍藥甘草附子湯證、茯苓四逆湯證、真武湯證。(2)熱證:麻杏甘石湯證。(3)太陽蓄水證。(4)梔子豉湯證:梔子豉湯證、梔子厚樸湯證、梔子干姜湯證、禁例。

第2頁/共41頁5.麻黃禁忌湯證

6.表里先后辨:

7.小柴胡湯證及兼變證及疑似證:小建中湯、大柴胡湯證、桃核承氣湯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8.太陽病火逆變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證、桂枝加桂湯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

9.太陽蓄血證。

第3頁/共41頁第一節(jié):葛根湯及其由表入里的轉變一、葛根湯證[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第4頁/共41頁[釋義]提要:太陽傷寒兼項背強幾幾證治。

1.原文1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闭f明項背強幾幾多見于太陽傷寒證。

2.鑒別要點—汗出與否。傷寒:風寒外束,經氣不利,阻滯津液,不能敷布,致使太陽經脈失去濡養(yǎng)。中風:雖有經氣不利,但畢竟郁滯較輕;且肌腠疏松,營衛(wèi)失調,故汗出。第5頁/共41頁[方藥]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比較:葛根湯:桂枝湯加葛根、麻黃(因桂枝湯為發(fā)汗輕劑,而麻黃湯為發(fā)汗峻劑,以免過汗傷陰)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加葛根。(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葛根升津舒經且助解表。)第6頁/共41頁[原文]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33)[詞解](1)合?。憾浕蛉浲瑫r受病。第7頁/共41頁[釋義]1.證治簡表

表邪內迫大腸,大腸傳導失司—太陽陽明合病{下利(32)表里不和,胃氣上逆—嘔吐(33)治療:病以太陽為主,故治仍從太陽,胃氣上逆加半夏。第8頁/共41頁討論題:

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為什么說“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第9頁/共41頁2.“必自下利”解(1)外有邪氣郁閉,津液不能作汗;內因胃家被外邪所束,氣機不利,不能升津液,故津液下迫大腸而下利。(2)因此單純的太陽?。ㄕ龤馔獬隹剐埃蛞阂嗫呻S之上達)或單純的陽明?。ㄎ讣覍崳改c燥熱)一般都不會下利,只有太陽陽明合?。ㄒ蕴枮橹髡撸┒嘁姶饲闆r。(3)故用葛根湯發(fā)汗解表,表解而里自和,并且葛根可以開表升津,肌表一開,津液即可隨著正氣外出抗邪之勢而外泄,此不治利而利自止之法。第10頁/共41頁[臨床應用](1)感冒、風濕、頸椎病、頸肌慢性炎癥等所致的頸項不適。(2)下利:慢性結腸炎、急、慢性胃腸炎等。(3)頭部疾?。杭甭员茄?、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中耳炎等。(4)某些皮膚?。喝缏檎?、水痘初起,過敏性皮膚病等。第11頁/共41頁二、葛根黃芩黃連湯證[原文]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4)[詞解](1)脈促:脈急促。與21條桂枝去芍藥湯證之急促而有歇止不同。(2)利遂不止:下利因而不止。第12頁/共41頁葛根芩連湯證治簡表

太陽病,桂枝證↓誤下外邪不解、下迫大腸↓下利↓(1)表證仍在(下利(外邪內迫腸道,大腸傳導失司)、脈促、(無汗))—葛根湯(2)外邪化熱,邪熱內迫腸腑,外蒸于體表,上干于肺氣(下利、喘、汗出)—葛根芩連湯第13頁/共41頁治則:清熱堅陰止利,兼以透邪方藥:葛根芩連湯葛根半斤甘草二兩黃芩三兩黃連三兩方義:葛根解表又能升清陽而治下利,為君藥;黃芩、黃連苦寒清熱,厚腸胃,善治熱利,是為輔藥。甘草和中緩急是為佐使藥。第14頁/共41頁葛根芩連湯證與葛根湯證下利鑒別:

表里以表證為主,外邪不解津液下趨大腸--解表升津(32)同?。吕岳镒C為主,邪熱內迫大腸傳導失司--清熱堅陰止利(34)

第15頁/共41頁[臨床應用]

本方多用于各種熱性下利,對各種細菌性下利和病毒性下利均有明顯的療效。第16頁/共41頁圖片:葛根芩連丸1第17頁/共41頁圖片:葛根芩連丸2第18頁/共41頁第二節(jié)麻黃湯證

麻黃湯主證太陽與陽明合病以太陽為主者仍當表解太陽病日久的另三種轉歸一、麻黃湯主證[原文]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35)[釋義]第19頁/共41頁1.麻黃湯證治簡表病因病機:風寒外束,衛(wèi)陽郁閉,營陰郁滯

發(fā)熱惡寒:衛(wèi)陽被遏則惡寒,正氣抗邪則發(fā)熱。無汗:汗孔閉塞,肌腠不開。證候{喘:肺合皮毛,皮毛閉塞,肺氣不宣。頭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經氣不利,營陰郁滯脈浮緊:表病脈浮,營陰郁滯脈緊治法: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藥:麻黃湯第20頁/共41頁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麻黃: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為主藥桂枝:解肌祛風,助麻黃發(fā)汗,為輔藥杏仁:宣降肺氣,增強麻黃平喘之力甘草:調和諸藥第21頁/共41頁2.麻黃湯主證:

35條所述習稱“麻黃湯八癥”,根據第1、3條條文,除上述八癥外,還應有脈“浮緊”。3.關于麻黃湯證的脈象:1:“太陽之為病,脈浮……”3:“……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37:“….脈但浮者,與麻黃湯。”39:“傷寒,脈浮緩…..大青龍湯發(fā)之?!?1:“脈浮數(shù)者法當汗出而愈?!笨梢娐辄S湯的脈象可以見到:(1)浮緊:營陰郁滯較重。(2)浮緩:陽氣郁閉較輕。(3)?。ňo)數(shù):陽氣郁閉,邪正交爭劇烈。第22頁/共41頁

一般來說,麻黃湯證日久,病機重點已經從寒邪外束向陽郁化熱轉化,次時發(fā)熱已經成為主要癥狀,所以此時,脈象浮緊而數(shù)常常見到。病案:已故名醫(yī)蒲輔周先生曾經會診一男幼,其時高熱39.7。C,無汗,面色青黃,咳而喘滿,膈動足涼,口周色青,唇淡,舌苔灰白,胸腹?jié)M。蒲老指出:“此屬感受風寒,始宜辛溫疏表,反用辛涼苦寒,以致表邪內陷,肺衛(wèi)不宣?!比砸员矸?。第23頁/共41頁太陽傷寒與太陽中風鑒別表證候病因病機證候脈象治法同異同異同異同異同異中風風寒之邪風邪為主營衛(wèi)受病衛(wèi)陽不固肌腠疏松營陰失守發(fā)熱惡風寒頭痛汗出或鼻鳴干嘔浮浮緩辛溫解表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傷寒寒邪為主衛(wèi)陽郁閉營陰郁滯經氣不利無汗而喘身痛明顯浮緊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第24頁/共41頁二、太陽與陽明合病以太陽為主者,仍當表解[原文]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36)[釋義]提要:太陽與陽明合病以太陽為主者,仍當表解,用麻黃湯。(1)太陽與陽明合病的病機及治法:風寒外束,肺氣受阻,肺與大腸相表里,可以形成太陽與陽明合病,故在出現(xiàn)太陽傷寒的同時可見肺的“喘”和陽明的“滿”(亦可見便秘)。因是以太陽為主,故當解表而里自和,不可下,下之過早,容易形成痞證或結胸證。第25頁/共41頁三、太陽病日久的又三種轉歸[原文]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37)[釋義]第26頁/共41頁太陽病日久的又三種轉歸(37)

太陽病十日已去—時間已久表現(xiàn){嗜臥—表病初愈正氣未全復,精神疲倦(1)欲愈{脈浮細—脈趨緩和,外邪已去處理:令其靜臥,注意觀察,以待正氣恢復

表現(xiàn):胸脅痛滿—邪傳少陽,經氣不利(2)傳少陽{

處理:小柴胡湯和解少陽

表現(xiàn):脈但浮—表實證仍在(3)表實證仍在{處理:仍與麻黃湯解表第27頁/共41頁第三節(jié)麻黃湯證的兼證

大青龍湯證麻黃湯證兼證{小青龍湯證葛根湯證

第28頁/共41頁一、大青龍湯證[原文]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38)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39)第29頁/共41頁[詞解](1)筋惕肉:(rún),肌肉跳動。(2)溫粉:炒溫之米粉。撲在皮膚上,用以止汗。(3)乍有輕時:指證情偶而有減輕。第30頁/共41頁1.大青龍湯適應證、禁忌證及誤治變證簡表

不汗出—表實表里俱實(表寒里熱)適應證{

煩躁—里熱

汗出惡風—表虛表里俱虛禁忌證{脈微弱—里虛厥逆—大汗亡陽,肌膚失于溫養(yǎng)亡陽亡陰誤治變證{

筋惕肉—汗出傷陰,筋肉失于濡養(yǎng)治法:辛溫解表、兼清里熱第31頁/共41頁方藥:大青龍湯麻黃六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大棗十枚石膏如雞子大,碎重用麻黃配桂枝以峻汗解散表郁;石膏辛寒以清里熱;炙甘草、生姜、大棗和中以資汗源。第32頁/共41頁2.非典型的大青龍湯證(39)第33頁/共41頁3.太陽身重與少陰身重的鑒別:

病機—表寒郁閉、里有郁熱太陽身重{特點—身重乍有輕時,伴發(fā)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治法—辛溫解表、兼清里熱病機—氣血虛陰寒內盛少陰身重{特點—身重無休止時,伴無熱惡寒四肢厥冷脈微細治法—溫陽散寒、禁用汗法

第34頁/共41頁二、小青龍湯證[原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第35頁/共41頁[詞解](1)心下有水氣:胃脘部有水飲之邪。(2)噎:噎(yē),咽喉部有氣逆梗阻感。(3)少腹:此處泛指下腹。(4)41條有倒裝語法?!靶∏帻垳髦睉釉凇鞍l(fā)熱不渴”后。[釋義]提要: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證治。第36頁/共41頁1.小青龍湯證治簡表病因病機外感風寒、內有水飲(外寒內飲)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緊—風寒表實咳喘—水飲犯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